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农的茶叶怎么卖

找到约687条结果 (用时 0.037 秒)

疫情当下茶商不进村收茶青,茶农的茶叶老了该怎么自救?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给们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当前全国上下都在齐心协力抗疫的大环境下,在确保抗疫不松懈的前提下,尽快复工复产,对三农来讲至关重要,对于茶区茶农来讲,创造条件恢复茶叶采摘和茶叶生产,关系到今年的茶叶收成。

  受疫情的影响,茶商不进村收茶青,茶农的茶叶老了该怎么自救?这就成了一个非常现实,也非常棘手的问题。资深茶行业专家团队、茶生活美学知识平台@青年茶学院的学院君为大家解析一下这个问题:


  疫情当前,我们需要客观理性地评估出来,因为疫情可能给今年的春茶生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在搞清楚这些问题的同时,寻找处出切实有效的应对之策,同时,我们还有必要根据疫情控制和消除的进度做好应急预案,适时调节生产节奏和应对策略,一切以确保茶农保产保收为基本前提,以促进茶农增产增收为追求。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这个问题拆解成以下几个方面:


  1.疫情对春茶生产的哪些方面会产生影响?

  2.如何在做好防疫保护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复工复产?

  3.当前影响茶企茶农复工复产的因素还有哪些?

  4.作为时令性非常强的茶叶采摘和生产来讲,如何复产自救?

  5.以现有的社会资源和渠道而言,哪些渠道和资源可以助力茶农茶企复产自救?

  6.面对当前形势,茶企茶农要做好怎样的预案和应对策略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并且适当获得更好收益?

  对于已经开始茶叶生产、鲜叶采摘的茶区来讲,这些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学院君就来一一拆解这些问题。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疫情会对春茶生产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

  我们都知道,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关键、最重要的措施在于切断传播途径、隔离病患与正常人,受这些举措的影响,这次疫情对于部分区域已经开始的茶叶生产来讲,至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收到影响:

  ①采茶工短缺,茶叶采摘效率降低:尤其是对于浙江的部分大面积茶区来讲,采茶工到岗时间会推迟,即使到岗,也需要隔离观察14天才能开工;而即使开工,在采摘茶青时,采茶工也需要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不可以密集采茶,所以无论是人手还是采茶效率都会降低。

  ②茶青流通效率降低,甚至出现茶青无人收购:同样是由于隔离防护的需要,茶企在收购茶青方面效率会降低,积极性会下降(后面会详细分析),短时间或一段时间无人收购茶青也会出现,这会反作用于茶农的采收,一旦不能做到茶叶的应采尽采,茶农的损失就会成为定局。

  ③疫情对于经济的短期影响会挫伤茶企生产的积极性:早期上市的茶叶基本都是以高短茶为主,一是成本高,二是占用资金多,在经济形势向好的时候,茶企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乐观估计,而在当前各个行业都会受到一定影响的大环境下,信心受挫是必然的。

  ④受疫情影响茶叶的价格存在下降的可能:疫情之下,整个茶行业都会受到影响,而不仅仅是源头的茶农、茶叶制造商,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市场的信心会备受打击,价格下降也在情理之中,因为经济总体状况的短期影响,需要在当下予以消解,而茶叶降价也是大家无可选择的折中、共渡难关的选择。

  ⑤茶叶的源头采购及附带的旅游收益被消解:在以往正常的年份,这个季节,除了茶叶的正常销售之外,还有大量的终端采购商、源头团购客户亲赴茶区采购、茶旅等相关的连带收入,现在受到疫情隔离的影响,这部分收益近乎归零。

  ⑥茶叶加工成本上升与价格下降挤压下的茶企生存危机:前面我们提到了在当前情况下,即使茶青的成本下降,因为人员隔离导致的茶叶加工生产成本上升已成定局,而即使你的生产成本上升,成品茶叶到了市场上仍然可能以低价销售,所以,茶企的成本压力会增大,利润空间必然被进一步压缩,因此可能致使茶企自身面临生存危机。从而茶企更加不敢开足马力生产,这样茶农就成了受损失最大的群体。

  正是由于疫情带来的这些立体的影响,这些难题才会让茶农茶企手足无措,那么,在现有情形之下,茶农茶企又该怎样做呢?

  如何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复工复产呢?

  我们知道,当前情况下,对于国民经济的全行业来讲,除了疫情特别严重的湖北省以外,其他区域的疫情状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所以,在当前,复工复产和抗疫同等重要,只有尽快的复工复产,才能将疫情给经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而与此同时,又必须做好防疫措施,不然,复工复产的成绩就会被疫情失控的损失瓦解,得不偿失。

  对于茶叶这种时令性极强的农业生产来讲,应收尽收在任何时候都是头等大事,因为“茶叶早采一天是宝,晚采一天就是草”,尤其是在春茶季,应采尽采更加重要。

  对于已经开采的茶区来讲,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抢收是头等要务;

  对于即将开采的茶区来讲,尽快让采茶工到位,在满足隔离14天的前提下,积极复工备产是头等要务;

  对于已经开采的茶农来讲,放平心态,与生产加工茶叶的茶企同呼吸、共命运,适当减轻茶企压力至关重要;

  对于还没有开采的茶区,由当地合作社或政府介入协调,一方面缓解茶企生产压力、降低茶企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确保茶农采下的茶青应收尽收、全部进厂加工,建立茶农茶企的利益共同体尤其重要:

  在以往经济形势向好的前提下,茶企可以现金收购茶青,压力可能也有但尚能运转,而在当前疫情影响下,可以适当协调茶农茶企,建立更加灵活的结算和信用付款机制,才是对双方更加有利的选择。

  茶农和采茶工尽力做到应采尽采,茶企生产厂家做到应收尽收,先把采下的茶青生产成茶叶,然后再去寻求销售渠道上的开拓,意义更大。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摆在了面前:

  在当前,影响茶农、茶企复工复产的因素还有哪些呢?

  在全国抗疫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不容忽视的是,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到茶农、茶企的复工复产,概括来讲,这些因素主要有:

  因防疫隔离需要的限制人员流动

  ——对此可以对满足隔离14天条件的采茶工适当放宽管理,交由企业自治,做好防护和监督措施;

  因防疫设置的多道检查、保障措施会限制或降低茶青的流通效率

  ——对符合条件的茶企、生产厂家的茶青收购运输车辆和人员,采取备案登记前提下的绿色通道措施,确保茶青可以及时收购回厂,进入生产;

  因疫情影响的茶企、生产厂家的资金压力

  ——通过放宽信贷门槛、给予信用额度支持、或是直接银行授信以缓解成本压力上升前提下的茶企资金短缺难题。

  如是等等,这些都是茶农茶企在复工复产过程当中非常细致的关键细节,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复工复产就会磕磕绊绊,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在这样的形势下,茶叶生产的各方,又该怎样做呢?

  茶农茶企该怎样复工自救?

  实际上,在当前的形势下,有三股力量面临自救的情形:茶农、茶企和生产厂家、茶叶销售商;而这三股力量各自的处境都不相同,因此,自救的措施也大不一样。

  对茶农来讲,想方设法寻求到更多健康的劳动力,完成茶青的采摘,并在与茶企、生产厂家沟通好有效结算方式的前提下,完成茶青的进场加工就是最好的自救,说白了,自救的原则就是四个字:抢收保产;

  对茶企和生产厂家来讲,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把以往可以正常收购的茶青,在消化一定压力的前提下,敞开门收购茶青,确保不让茶青烂在地里、不坏在路上,先加工出来,这就是在为茶农、为茶叶经济做的最大贡献,当然也没有理由,让生产者一方无条件的无私奉献,只能是由政府或相关组织出面,先解决一定的当下困难,再通过提供融资、减免税金、政策扶持等方式来为茶叶生产保驾护航;

  对于茶叶销售商来讲,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来完成茶叶的销售,无论是通过电商还是线下,想方设法的开拓茶叶销售通路,终端卖得掉,生产者的压力才能得以缓解,所以,终端是源头的保障。

  大家要有共渡难关的格局和心态,通力协作,才能把当下的难关渡过去。

  那么,有哪些资源可以借力呢?

  当前有哪些资源和渠道可以助力茶叶生产复工复产、减少损失呢?

  在人员流动性受限的大环境下,至少下列的几项资源可以为茶叶复工复产、减少损失提供助力:

  政府力量:协调银行提供信贷支持、提供减免税政策、稳岗补贴、动员鼓励降低房屋租金、提供物流生产必备资料流通的绿色通道等相应的保障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就是最大的支持;

  民间力量: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劳动力资源,确保在各个环节的用工保障;充分借力合作社等民间组织,协调茶叶生产各个要素,建立利益共同体,共渡难关;

  渠道力量:借助于电商、直播、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销售衔接,让茶农、生产者、销售商、茶叶消费者可以隔屏互动,直接促成交易,提供更加便捷、更加直观的售卖展示。

  在抗疫的大形势下,病毒无情人有情,充分把社会资源协调调度起来,为茶叶生产流通创造条件。那么,针对疫情的进展,需要做好怎样的预案呢?

  茶叶生产需要做好怎样的预案呢?

  必须看到,当前全国的疫情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了控制,在保障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要认清形势,一方面积极防疫,容不得丝毫麻痹大意,更不能有松懈的心态,另一方面,必须要全力复工复产,生产恢复了,压力才会减轻,损失才能降到最低。

  在应急预案方面,全方位的防疫保障是头等大事;在复工复产方面,全力以赴的生产恢复是重要事项;疫情全面消退之后,要有能马上开足马力生产的准备;一旦出现突发疫情,也能有立即隔离切断接触的雷霆之策;在坚持最严防控的前提下,也要有对生产保障最大限度的绿色通道;在复工复产抢收保产的前提下,也要有共渡时艰的心态和措施。

  如此,疫情无情人有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收入状况,才是我们应对疫情的万全之策。

  在最后,学院君还想说几句题外话,在疫情给我们经济带来全面考验的这个时代难题面前,是对我们信心、能力、智慧的全面考验,是对各个领域群众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意识的全面磨炼,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应对、在人民群众的通力协作下,我们一定可以尽早战胜病毒,走向正轨。

  春天已经来了,好茶已经路上,我们一起,积极准备,迎接阳光吧!想要了解更多茶知识,想要成为喝茶高手,掌握茶叶的专业知识和品鉴方法很重要。

  来源:青年茶学院


山头茶量价双涨的结果:大量走货已成过去,茶难卖才是常态!

白天,懂过的茶农问:今年,给要做点懂过茶?

这个时候来问,要不要做春茶,看来,非名山茶农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老杨实事求是地说:懂过茶树龄普遍较大,古树产量也很大,滋味厚重有苦底,香融于汤中,回味浓郁有风格。香高味浓,尾水甜润,是性价比非常高的口粮。

价格高,做不起大货

茶农大哥一听,赶紧说:今年收点嘛?

老杨听了,一个头简直两个大,连忙说:这些年,价格涨得太快,做不起。

茶农说:现在市场就这个价,懂过茶,也不比冰岛差多少嘛?1000一公斤的古树,已经很便宜了。

市场价如此,老杨也不敢说什么,只能说:前些年做的量实在太大。仓库里还有2吨多的懂过,主要是中小树,古树春茶还有几十公斤。先卖库存吧。

2016年的懂过古树,还有小几十公斤,那时候收进来便宜,存放7年多,现在古树卖给茶友是900一公斤,新茶根本没有优势。

如果原料价格便宜,肯定会继续收茶。

但古树原料都涨到1000一公斤了,有客户需要,有多少需求做多少量。没有人要新茶,就卖库存。

低价走大货;高价做定制

这些年,茶农也发现了:

茶商收茶,怎么越来越小气了。

一年就整个几十公斤,根本不像以前,一个春茶,能干几吨的量。

2016年,老杨的合作商在懂过收原料,一个春茶就卖掉3吨原料。没错,3吨懂过原料。

3000公斤原料,就算一公斤挣30块,1单下来就是9万的纯利润。

之所以能走大货,是原料价格便宜。

茶农卖给茶商的价格便宜,茶商批发毛料,一公斤挣几十块钱,利润也很可观。

茶商,从茶农手里拿原料。

如此,大家都有钱赚。也就是2016-2018年,在山上走大货的时候,积攒下来近2吨懂过茶。

可是,这几年来,原料价格涨的太快,树还是那一批树,8年间,价格涨了几倍。

茶商现金流有限,走不起大货了。而且,就算茶商有钱,原料太贵,卖价更贵,收进来,也不一定能卖掉,只敢做定制。

大货时代已远,以后卖茶,大多是一饼一提地卖。

量价齐升,后悔了吗?

这些年,山头茶产量飞速上涨。10年前种下去的树,如今,也长成“古树”了。

产量上来的同时,价格也上来了。当年几百块一公斤的茶叶,如今,也涨到了几千元一公斤。

有的茶农觉得:茶叶价格涨起来,茶农增收,是好事啊!

如果茶农所在的寨子,茶叶品质好,有名气,且古树产量稀少。涨价,对茶农来说,当然是好事。比如,冰岛老寨,就是茶农得利。

然而,大多数山头,由于名气不大,品质一般,产量太大,价格涨起来了,绝非好事。

一般的山头,很少有散客光顾,茶农的茶叶,只能卖给茶商。

茶商资金有限。价格涨起来了,就意味着同样的钱,能做的量少了。

原本一年几吨的量,如今,变成了一年几十公斤的量。

比如,某个山头的茶叶,按吨卖的时候,茶农有鲜叶,并负责加工,古树和混采,给茶商的均价是230一公斤,茶商卖260一公斤。

1吨原料,茶农的收益是23万,茶农家(茶园没扩种前)有1.5吨原料,就是34万。

茶商1吨纯赚3万。但茶商做很多寨子的茶,一个春茶做下来,也有小几十万的利润。

但是,价格涨起来,一切都变了。

比如,原本,茶农给茶商230一公斤的茶叶,涨到了600一公斤,由于原料贵了,终端也卖不出去,茶商只要100公斤。茶农的收益只有6万。

要想把剩下的茶叶卖掉,茶农要再找5个茶商。

可是,茶农根本找不到这么多茶商。只能靠平时零零散散卖点茶叶,茶农还不会运营,日子越过越难。

以前,价格低,走大货,家里1.5吨茶叶,春茶躺着就赚34万。

现在,价格倒是涨起来了,一年挣个10来万。钱少了,茶叶大积压了。

然而,原本打工一个月挣几千块的茶农,突然一年赚34万,飘了,建房买车扩厂,顺便欠了一屁股债。

这时,收入还降低了。茶农的日子,可想而知。


山头茶量价齐升,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可回过头,真应了那句话:

“那时候她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

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古纯茶企与茶农的十年博弈史

作为曾经的小产区品牌打造的重度参与者,早在2016年初,白马非马就写了《散户做茶的春天》。散户纷纷上山,意味着古纯品牌被跳开,茶农开始与茶商、茶友直接对接,古纯品牌多年构建的经典收割体系毁于一旦,从而进入了“礼崩乐坏”的年代。站在2018年,白马非马复盘古纯茶企、茶商与茶农的十年博弈,管窥一下未来变局与路径,以期能对整个行业带来些微的镜鉴意义。

茶企、茶农相继收割的大戏,掀起古纯市场的两轮红利

古纯概念开始于2008年,2009年流行于专业喝普洱茶的发烧友圈子,一些发烧友型茶商用最苦逼的做茶方式,用自己的血汗在深山与古纯市场几千元、几万元、十几万元的,一小单一小单地进行最艰辛的原始积累,同时进行茶山地理大发现,与品质提升狂飙突进运动,以及构建古纯品鉴体系、投资升值收藏体系。

于是,2008年到2010年,通过玩家型茶商的两到三年的狂热式茶山深耕与市场布道,古纯市场已经由概念变成了行业的一个充满“钱”途的大趋势。

2011年整个普洱茶行业开始追古纯,早期投身古纯事业的小商家纷纷注册企业,开始公司化运作,意欲打造古纯品牌,同时这些企业掌门人也是古纯派的教父,因为古纯市场就是他们一手催生出来的,自然他们掌握古纯事业的最大话语权,要对行业后进者与茶友进行什么是古纯之启蒙教育。2013年到2014年古纯市场疯狂,已经攫取第一桶金的古纯茶企,纷纷重资产布局古茶山,用“初制所+小产区品牌运作”之模式收割古纯的第一轮红利,由身家几十万元的小茶商变成资产上千万元,甚至过亿的大老板。

2015年价格回调,2016年散户冲上古茶山,让回落的茶价再次高起,古纯品牌沦为代工与定制企业。2018年热点茶山价格跳涨,茶农直销模式成为古茶山最大霸权,土豪村茶农收割古纯市场的第二轮红利进入高潮。但高潮之后呢?可能是一地鸡毛……

古纯品牌的草根奋斗史与打压茶农

2007年普洱茶市场崩盘,2008年一批茶商上茶山轻资产做茶。当时茶农的毛茶卖不出去,而在一些专业的喝普洱茶圈子里已经初步形成山头概念。这些上山的茶商,许多人还有另一个身份——山头茶发烧友。他们最开始是茶友,喝茶喝成茶商,发烧友来做茶肯定市面上一般的茶入不了其法眼,于是他们要跑到源头——茶山,按自己的理解做发烧友级茶叶。刚开始他们还拜茶农为师,一边收毛茶,学做手工茶。

等学会炒茶了,知道茶园的鲜叶是怎么一回事,做出来的成品有何品鉴特点,也知道怎样系统性提升茶叶品质,加上可以在专业喝茶圈子圈粉,无疑拥有山头茶的最大话语权。这时他们开始说茶农不懂做茶,都是混采乱做,品质不好不说,连卫生也无法保证。茶农做的茶怎么能入得了口?

于是他们输出茶山采制标准,让茶农按他们的要求管理茶园,采制茶叶,达标的才收,不达标的不收。他们只收山头古树,按一个个山头,一个个寨子来收制茶叶,来卖茶叶,所以叫古纯。拼配是不懂茶,或者忽悠人乱做,纯料才是王道,喝拼配茶是很没有面子的事!见纯料好卖,市场上的茶商纷纷上山收毛茶,一些有追求的做古纯“狂魔”决定更进一步,直接在茶山上建初制所收鲜叶,用自己培养的专业制茶师傅亲自做毛茶。于是茶农茶被贬为上不了台面的“百家茶”,做古纯去收茶农的毛茶会被大家瞧不起的,会说,那家只会营销广告吹牛,茶有什么好,都是收茶农毛茶。那年头,不在茶山建至少十多个初制所,都不好意思在古纯江湖混。

2013年起,茶山初制所开始疯狂。不但古纯品牌靠初制所来扬名立万,连资本也认为垄断茶山资源的最好方式就是建无数个初制所,并抬价收茶,让别人无茶可收。

就在这一年,茶山游开始热了,微信也开始普及。有做古纯的企业老板发现不对劲,上山的茶商、茶友喜欢到处加微信,厂里的工人加,料头加,合作的茶农也加,于是严重警告自己人与合作的茶农,不要私自跟经销商与茶友联系,一切行动听指挥。

古纯品牌赚大钱的秘密

2013、2014年还好,虽然偷偷摸摸的跳墙行为不断,但古纯茶企还能整体上掌控山头茶的产销格局。

其原因在于,古纯市场2009年开始在专业茶圈热,2011年扩散到整个行业,2013年开始疯狂。2013、2014是最疯狂的两年,新入行的菜鸟多,需要跟古纯茶企系统性学习古纯体系,说到底整个古纯行业还处于疯狂扩张与启蒙普及阶段,涌进来的行业新人还需要拜古纯茶企为师,需要通过加盟古纯品牌搞清楚古纯是怎么一回事。更重要的一点是,新人不断涌入,古纯茶企可以联手加盟在先者,鼓吹各种概念,全国宣传造势,不断收割接盘侠。古树茶价节节上涨,不断上演早期建仓者收割财富的神话,于是建立在“放概念、招大商、融大资、抓大单、建大仓、控盘升值炒作”之古纯品牌经典运作模式让经销商趋之若鹜。

总之一句话,跟茶农是没有出息的小打小闹,跟古纯品牌玩,才能大家都有钱赚,而且是长期赚大钱,轻松赚钱,好比买了一张可以吃一辈子的全国粮票!古纯茶企就是这样给经销商洗脑的,开发新客户的……

2014年,古树茶的价格冲向新高,市场一下子消化不了,加上国家控制三公消费,渠道与终端囤积了许多古树茶,大家对古树茶的消费渐趋理性,甚至质疑。2014年下半年的市场,开始由疯狂转向理性,这意味着接盘侠迅速减少,虽然消费者基数在扩大,想做古树茶的人在增多。这导致了2015年春茶价格回调。茶山价格回落,茶农一定程度卖茶难,让古纯茶企们在2015年还活得很爽,因为茶农求他买茶,意味着其掌握茶山话语权,继续以小产区品牌的名义整体打造茶山。

经销商赚钱难,散户冲上古茶山,茶农直销碾压品牌做局模式

但2015年下半年已经开始悲剧了。其原因还是在于,理性的市场接盘侠少,跟古纯茶企混的经销商进了货后卖得很不爽。经销商跟茶企混,很难赚到钱,这意味着什么?您懂得!

跟你混很难赚钱,那你别压太多常规产品给我,我要以定制为主。也就是我要卖自已的茶,让你厂家负责生产与贴牌。还有,我不想压货,我要找消费者预售,把茶钱先收了,再来找你厂家订货。你厂家也别那么牛逼哄哄,我可以找你生产,也可以找别家生产。最后发现,上山找茶农生产更好,一边可以做秀给消费者看,有图有真相,在山上就把茶卖了。

于是,2016年古纯市场的逻辑彻底变了,一是茶厂变成订制生产厂,二是散户纷纷上山收茶。散户上山,让2015年已下调的茶价再次雄起,于是2016年起进入了茶农直销时代,茶企、茶商为茶农打工,热点茶山价格一涨再涨……

茶价跳涨,整个古纯市场疲软而畸形

热点茶山繁荣,可不是古纯市场火热的表现,而是市场收窄的结果。

如果像2015年下半年之前的黄金时期一样,古纯接盘侠多,茶叶不愁卖,茶商有必要跳过茶企直接找茶农吗?就是市场整体不行了,击鼓传花的投资虚热,让位于理性消费,才让古纯品牌的小产区整体打造做局模式难以为继。古纯市场兴起才十年左右,肯定是缺乏消费者基础的。如果古纯价格不是很高,这么好的品质,估计消费者乐意体验与消费。但问题是,2014年茶价已经炒得很高了,那就会拒绝大部分消费者,让古纯变成少数人的游戏。不是说古纯不能涨价,而是要跟消费者开发匹配起来,理性而有节制有节奏地上涨。

2015年下半年起,经销商向厂家进的古纯产品占用了大量资金,结果碰见一个越来越理性的市场,卖得很慢,其就在想,不好卖可能原因有三:一是厂家没名气,那我是不是要直接上山,去借热点茶山的势。二是价格高,我直接找茶农,是不是可以大幅降低价格。三是,茶企做的古纯可能不够纯,我亲自上山收,可以让消费者放心我的纯。

第一个原因是,古纯品牌的名气远没有热点茶山大,市场不好做,茶商就抛弃了茶企直接上山追老班章、冰岛、昔归。这就造成了热点茶山茶价非理性跳涨。追热点茶山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市场上有热点茶山爱好者,价格高他们也愿意出手购买,其次可以抓附庸风雅的土豪消费。虽然发烧友与土豪消费人群极其有限,但名山名寨的古纯产量也很稀少,小圈子里是可以消耗完的。

第二个原因,造成了茶商进茶,价格先低后高之现象,最终吃亏的还是茶商。

2015年之前,茶农已经习惯了茶企收毛茶或鲜叶。2015年的春天,茶价回调,茶农卖茶难,茶企压价收,这就逼迫茶农下山到销区找市场。茶农到茶叶批发市场、茶店、会所告诉茶商,你们被企业严重剥削了,我可以给你们极低的一手价。茶商一听,这么便宜,肯定乐意跟茶农直接进货。2015年,茶农下山找市场,2016年春天,散户涌向古茶山,这意味着茶企靠边,茶商、茶农深度对接的时代正式开始。

价格先低后高,很好理解。开始我茶农求你,给你低价,后来你们茶商、游客都来找我,我肯定要大幅度提价卖。茶商的初衷是想低价找货源,结果成了高价接盘侠!这无疑很有讽刺意味……

而且大家都上茶山,意味着市场越来越碎片化,市场都是小单,大单很少,上山的茶商,在把茶企变成代工与定制企业的同时,自己也很难赚钱,靠煎熬度日!

第三个原因,可能是最悲剧了,因为其直接造成了热点茶山的价格跳涨,并带动了所有古茶山茶价大幅度普遍上涨,从而造成茶价虚高,山头热,销区冷之倒挂现象,以及带来一定的诚信危机。

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越来越质疑古树茶的乱象,不是嫌价高,就是担心买古树茶被忽悠,那就是卖点便宜的古树茶吧。于是一个最奇葩的现象出现了,一方面古树茶原料价格涨得离谱,但市场上最好卖的古树茶成品是300元以内的茶,超过400元不好卖。但上千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茶,还是可以卖,因为有发烧友与土豪消费在支撑,反正没有数量,慢慢卖就是。

以前茶企主导的古纯,宣传大于实际,其实以鲜叶混采、毛茶混拼居多,远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纯。云南真正的百年古纯最多才一两千多吨,保守估计可能是千吨左右,市场上的古纯至少上万吨,这不是很搞笑的事吗?2016年,茶商上山去追古纯,本来茶山上的百年茶树没多少,茶商说要挑大点的树做,茶农说可以做,但价格要远超市场价。大树(指径围大,古树是个伪命题,大树小树才是真命题,只要不眼瞎,树大树小是分得清楚的)、极小片区(比如薄荷塘几十棵树的片区)被挑出来单独做,就意味着热点古茶山跳涨有了“地王”。大树(单株)挑了,然后挑中树做,最后才是做小树。在“地王”——单株与极小片区的涨价示范效应下,中树跟着涨,然后是小树涨。

当然,茶农、茶商、茶企都不承认小树是小树,他们会把大树说成茶王,中树说成两三百年古树,小树说成百年左右古茶。对树龄的浮夸不已!反正吹牛不上税……

事实上,云南哪有那么多百年古树,大家到茶山上收的古树茶,大部分是40年到80年的茶树所采鲜叶,茶商会告诉你这些茶树是大中小树混采的古树茶。

大树、中树价格跳涨,小树价格大幅度普遍上涨,就是茶山乱涨价的怪相。稀缺的古树茶涨价可以理解,但乱吹树龄,神话树龄,单株卖天价,混采也趁机提价宰客,这已经不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古树茶已经在整体上出现问题了。

一地鸡毛之后的茶山新秩序

在《在诡异的2018,从茶农直销与财团布局说起》一文中,白马非马提到,大家上山追新茶,会造成普洱茶的绿茶化。为什么是绿茶化,因为绿茶贵新,讲究快速卖茶变现。绿茶与绿茶化的茶类,其产业链单一且短,在具备稀缺性的核心原产地盛行茶农直销。

在古纯这样的绿茶化的语境下,茶企、茶商很难跟茶农直销竞争,只会沦为为茶农打工,当茶山搬运工,或者靠忽悠、做假赚大钱。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类,贵陈,就可以把时间拉长,跳出绿茶化的古纯思维,以长期价值投资的思路来做,就可以打造综合的长产业链,这样的工作显然不是现阶段的茶农胜任的。让茶农玩绿茶化的直销,茶企、茶商做越陈越香的普洱茶,这可能是将来茶山分治的一种趋势。

大家不再盲目追古纯,会更理性看待拼配与纯料,以拼配为主体,并研发配方打造品牌货的经典风味,古纯做山头个性与特色!换言之,拼配展示品牌调性,纯料展示山头特色,想做品牌的肯定以拼配为主……

有实力的茶企、茶商,将打造以原料仓为核心的茶山综合体,其涉及到流转古茶树与茶园,建原料仓与生产基地、仓储基地,并最终将之建设成庄园经济。

注重短期利益的茶农,在做绿茶化普洱赚钱的同时,也会逐渐转变观念,一些有远见者将在原料仓储与茶山民宿方面发力,不再搞短期快速收割,而重视良性商业生态系统带来的长期综合效益,其将在古茶山公共品牌与古茶山行业公会的指导与监管下打造原产地农民微庄园品牌,最终形成类似法国农民搞的红酒庄园模式。

视野还可以更开阔一些:

一是热点茶区会更热,但二三线茶区也值得重金布局。

普洱茶产区不是澜沧江流域,而是三大水系流域,澜沧江、怒江、红河,核心产区为版纳、临沧、普洱,次级产区为保山、大理、德宏、红河、文山。预言一下,下个十年,次级产区值得期待,不再是言必称三大产区……

二是,追古树茶的存量,不如做大优质山头茶的增量。

古树茶好喝,树龄虽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远不是全部。今后,树龄崇拜会变得理性,许多人不再以树龄论英雄,而是要对气候、海拔、土壤、生态环境、品种、种植管护模式、收鲜标准、加工与仓储方式,等等做全面评估。好茶是一个综合的指标,远不仅仅是树龄,树龄小,其他综合指标高,茶叶未必不好喝。

有了这个更客观、科学的共识,许多茶企、茶商与茶农会投身台地茶园、小树茶园改造,以及按照新理念开辟新茶园,从而做大优质山头茶的增量,让好茶不再稀缺,从而可以很好地规模化产业运作,大幅度提升云茶附加值,从而开启第三轮古茶山红利!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找到约657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