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农的联系方式

找到约58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撑起梧州六堡茶产业的“半边天”!致敬了不起的她们

近年来,梧州市大力发展六堡茶产业,从茶苗、茶园、茶企、茶师、茶市、茶城六大关键环节着手,着力将六堡茶打造成为广西茶产业的“半壁江山”,取得显著成效。在今年“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我们走进茶园、茶厂、直播间,探访撑起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半边天”,听她们讲述自己与茶结缘的故事,展现六堡茶全产业链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绿意宜人的六堡镇茶园。记者 陈凡 摄

六堡茶产业的“半边天”

近年来,我市紧扣“三原六茶”发展思路,全力以赴发展六堡茶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从茶苗、茶园、茶企、茶师、茶市、茶城六大关键环节着手,系统推进六堡茶产业做强做大。我市的广大妇女干部也积极投身其中,以自身独特优势,发展茶产业、创新茶技艺、传播茶文化,撑起了六堡茶产业的“半边天”。

苍梧县是六堡茶原产地,几乎每家每户都种茶制茶。“在六堡茶采摘、生产、品鉴或传承等流程中,女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苍梧县2万多名六堡茶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超70%。”据苍梧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六堡茶产业发展(六堡特色小镇)指挥部副指挥长曾庆梅介绍,2020年以来,苍梧县获得证书的茶艺师有81人,女性占59人;品茶师70人,女性占52人。

记者从市非遗保护中心获悉,目前,我市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和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有1人、10人、17人、187人,其中女性分别占1人、7人、11人、103人。此外,六堡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韦洁群还建立了自己的非遗传习所,其女儿石濡菲在母亲手中接过了接力棒,成为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

自国家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后,不少女性不仅凭借自身掌握的六堡茶制作技艺过上好生活,还成为创新创业者、致富带头人,她们建立起合作社、茶厂,带动周边女性实现在家门口灵活就业。

“六堡茶产业不仅解决了农村妇女就业难题,女性也极大填补了产业链中的用工缺口。目前,苍梧县发展了六堡茶园6000多亩,广大妇女全面参与到种茶、采茶、制茶、售茶等环节,为家庭增加单项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曾庆梅说。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茶产业与高校融合发展,越来越多院校开设茶学专业,一批批内外兼修的女茶师频繁亮相,促进我市茶叶经济模式与茶文化传播。市茶业商会秘书丁小莉说:“目前,商会中茶企的女性领导者占比达60%。”

据梧州学院六堡茶现代产业学院茶学专业教师乔如颖介绍,目前该学院的茶学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8人,女性教师占比约56%,其中高级职称以上女性教师有5人。梧州职业学院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自去年12月该学院成立六堡茶产教融合学院以来,招收茶叶专业教师5人,女性专业教师3人,女性占比60%;茶叶专业学生67人,茶叶专业女学生49人,女性占比73%。(记者 黄子萃 陈益铭)

种茶卖茶能手袁夏梅:

做茶是我的爱好和事业

袁夏梅在茶园一边采摘茶叶,一边检查茶芽生长情况。记者 陈凡 摄

“做茶是我唯一的爱好和事业。”袁夏梅说。苍梧县六堡镇大中村妇女主任袁夏梅是一位种茶卖茶能手,更是村民致富的领头人。

与传统观念不同,袁夏梅认为女性非常适合制茶。袁夏梅说:“茶对我来说,是一种家族记忆。我们家里几代人都制茶,茶早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将制茶技艺和茶文化传承发展下去的信念在我骨子里流淌。”

现在,袁夏梅不仅坚持做茶,还创办了属于自己的茶业合作社。如今,该合作社共种植六堡茶200多亩。“女性若要在制茶上掌握精湛技艺,需付出很多努力。制作六堡茶是很辛苦的工作,要有对茶的深入了解,还要有协调好家庭和事业的智慧。幸运的是,我把家庭、工作等各方的关系都协调好了。”做茶的种种辛苦,在袁夏梅看来都是幸福和快乐的,而支撑她坚持下去的,是她对茶无与伦比的热爱。

袁夏梅说,茶叶品质好不好,茶叶的加工制作是关键。“茶叶摘回来后要摊开晾几个小时,如果把茶叶堆积起来会导致发热,影响茶叶的品质。杀青环节要控制好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揉捻的时间不能太长,时间太长做出的茶叶会碎。”说起茶叶的加工制作,袁夏梅滔滔不绝。好茶叶生产出来了,销售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为解决茶叶的销售,袁夏梅注册成立了微型企业大泽茶叶经营部,通过经营部把茶叶销往各地。

随着六堡特色小镇建设的深入开展,六堡镇的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六堡茶文化旅游得到不断发展,六堡镇以及六堡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六堡镇旅游。袁夏梅看好这一发展前景,她说:“今后,我将进一步扩大六堡茶种植规模,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带领更多村民加入到发展六堡茶种植的行列,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促进乡村振兴。” (记者 陈益铭)

茶业科研人员黄丽蕴:

当好茶园田间的“女郎中”

黄丽蕴(左)在茶园为茶农做技术指导。受访者供图

在大家的印象中,从事农业科学研究领域的女性工作者相对较少,从事茶业科研的女性工作者更是屈指可数,黄丽蕴就是其中之一。

在大学时代,黄丽蕴因为热爱植物学,便选择就读农业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如今,已经担任科研开发科科长的她,依旧长年奔波在农业科研一线,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葱少女变成了身经百战的“大姐姐”。

“我希望六堡茶产量更高,质量更好,品牌更响,这样我的工作才更有价值和意义。”为了解决茶园化学农药残留问题,促进生态茶园建设,黄丽蕴在这方面花了不少心思,“我们在六堡镇茶园向茶农推广智能信息素光源诱捕器、天敌友好型黏虫板、茶毛虫及茶尺蠖诱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说,这些技术可以控制茶叶种植过程中一些有害昆虫对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黄丽蕴说,“下乡的时候,我们都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地在田间采集数据,天天从早忙到晚,风吹日晒,脸都晒得黑黑的。”

在黄丽蕴的手机通讯录里,保存有不少茶园管理人员和茶农的联系方式:“只要接到电话,或者有微信留言咨询问题,我都会尽力帮解决,有空还会去现场了解情况。”多年来,黄丽蕴结合科研和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深入梧州市各大茶叶产区,通过实地走访或打电话、网络联系等手段,向合作社、农户提供茶叶的种植及植保科技服务,帮助基层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2022年,黄丽蕴作为科技特派员到茶园、苗圃共服务31次,累计服务基地面积6305亩,预估年总产值2629万元。其中,她作为授课老师共培训茶农和技术人员255人次。

“希望我们选育的新品种、推广的新技术能为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黄丽蕴说,她将继续关注及支持六堡茶产业的发展,作为从事茶行业科研的女性,她享受当下与茶结缘所带来的一切美好。(记者 陈益铭)

六堡茶制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易燕花:

为“村姑”这个称呼而自豪

易燕花在公司仓库清点茶叶库存。记者 陈凡 摄

“今天,我们召集了40多位村民,在茶园里种茶。”近日,在苍梧县首溪村狮子山头,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六堡茶制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易燕花正在与村民一同扩种茶园。山腰上,枯草灰烬焦味弥漫,一排排妇女齐齐挥动锄头,辛勤地疏松着即将孕育绿色希望的土地。

易燕花说,相比镇上其他村,首溪村不算老牌的茶叶村。2006年,18岁的易燕花一人到市里闯荡,从茶叶销售员到自主创业。一路走来,她听到四周议论纷纷:“那个村姑,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想干大老板干的事情。”

“我从小热爱六堡茶,只想把自家的茶叶销售出去。”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易燕花于2008年成立了“村姑六堡茶”品牌,带着自己的茶到全国各地茶展宣传,收获了不少粉丝和熟客。如今,从茶种植、采摘、制作到销售流程,易燕花样样在行。

“现在,我把族人团结起来做茶的愿望实现了,接下来,我希望把以茶致富的理念传递给村民们。”易燕花说,一开始村民对茶产业兴致不高,土地流转是大难题:“我想,就先把生意做起来,让大家看到成果。2008年,社前茶从200元/公斤涨到400元/公斤,村民看到了希望,愿意把茶给我售卖。我挨家挨户和村民谈,土地流转后,我承诺优先提供就业、茶叶收购等服务。”

首溪村村民熊燕清便是这笔“生意”的其中一位受益妇女:“眼下我家茶园从3亩扩种到100多亩,全靠‘村姑'带携!现在我们一家人都来帮她干活,扩种集体茶园。”

“我为‘村姑’这个称呼感到自豪。”如今,易燕花以自己的家为立足点,成立六堡镇芦荻茶叶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6个村60多户村民就业,年销六堡茶约20吨,今年还开设了自己的厂房。

“等时机成熟,我希望再发展生态茶园文旅项目,响应市里的号召,不仅要把茶叶推销出去,还要把资源引进来,助力乡村振兴。我还准备参加成人高考,希望进修电子商务专业,拓展线上销路谋求可持续发展,还打算招纳年轻人才,为村里做高质量茶产品出谋划策……”说起六堡茶,易燕花信心满满。(记者 黄子萃)

茶学专业讲师陈美伴:

教学生用心对待每一杯茶

陈美伴在茶学课上带领大家品饮六堡茶。记者 黄子萃 摄

“我们要熟知茶性,了解不同器皿和水温之间的联系……”端坐在茶席前,陈美伴用木勺舀上茶叶放进盖碗,用壶中开水冲点,蒸汽携带着茶香袅袅上升,其精湛的茶艺演示牢牢吸引了学生们的视线。

陈美伴是一名“90后”,贵港市桂平人,2019年硕士毕业后到梧州学院茶学专业担任讲师,年轻的她现已是二级茶艺技师,二级评茶技师。

“茶学学无止境,女性的细腻触觉和柔性是你们最大的优势,只要沉下心来,认真对待每一杯茶,将来走出校门,也会拥有好的就业前景。”课上,陈美伴与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品六堡茶,耐心为学生答疑解惑。

不经意的选择,却让陈美伴找到热爱所在。“一开始我想报金融专业,后来翻书一看‘茶学’二字,就选择了这门课。大学期间,我和同学一起摆摊卖茶,参加各类比赛,久而久之,喝茶成为一种习惯,对茶学也越来越喜欢。”陈美伴说。

在陈美伴看来,人是泡茶的关键,茶艺训练过程中,学生们能很快掌握泡茶的手法,但因性格、手法、心境等因素,不同的人泡出的茶汤的味道和香气截然不同。“我正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结合梧州六堡茶文化,研究一套特色茶艺技能培训课程。”除了在学院为学生授课,陈美伴还多次应邀前往我市夏郢镇等地,为脱贫户、失业人士等进行茶艺师技能培训。此外,陈美伴还利用假期去杭州,参加中国茶叶学会培训班,提升自身技艺。

“我初到学院时,茶学专业刚开设,从招生、开课、做培育计划等只有4个老师参与,我们只能外借茶具在实验室上课。现在条件变好了,我们有了宽敞、雅致的专用茶学教室。”陈美伴开心地说。

担任讲师四年,她陪伴着学院的茶学专业从无到有,她希望未来在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中,继续发挥女性力量。(记者 黄子萃)

六堡茶网络主播梁韵:

让茶香通过网络飘得更远

梁韵在直播间向茶友介绍六堡茶的品饮技巧。记者 陈益铭 摄

“喝六堡茶前需洗茶两遍,每遍洗3秒就倒掉,浸泡时间过长会把茶中的精华洗掉。”3月3日,梧州纯好茶业的美女茶艺师梁韵正在直播间为粉丝们讲述六堡茶的冲泡技巧和茶文化。

梁韵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近几年,她辞职回到老家,机缘巧合下结识了梧州纯好茶业创始人徐小敏,然后就跟着徐小敏学习。“我以前不喜欢喝茶,直到喝了六堡茶,就与茶结缘了,然后慢慢学习茶文化。”梁韵说,徐小敏毫无保留地教她制茶工艺、泡茶技巧,她也从一个“小白”变成了直播高手。如今,她的粉丝数量过千,商品交易总额过万。

梁韵回忆说,第一次直播时的紧张感依然历历在目,她说:“当时直播的时候双手无处安放,就连网友们都看出来了,还有人留言说‘新来的女主播紧张了!’”当天晚上,梁韵就在网上搜索直播技巧,“一切都得改变,比如语速要快,如果不够快可能讲完一句话网友就离开直播间了!”她把这些网络技巧记在纸上,还会撰写直播词,尽管现在看来可笑,但给了自己很大信心。

大家都知道喝茶可以养生,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喝茶也有讲究。因此,在直播间里,梁韵通常扮演“朋友兼启蒙老师”的角色,把粉丝们称为“茶友”,针对每一款茶叶都会作出详细的介绍,告诉大家打开这款茶的“正确方式”。这种“陪伴感”和“信任感”恰恰契合了淘宝电商经营之道,让梁韵的直播卖茶之路走得更加通畅。

“直播可以带动产茶、卖茶、茶文化传播、茶旅游营销模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零售从产品到消费者的一步跨越,消费者也真正获得了实惠。”谈起线上卖茶,梁韵有着自己的见解。目前,随着“互联网+云时代”的到来,大家的消费习惯都在改变,梁韵说:“希望借助网络直播的东风,让六堡茶的香气飘得更远。”(记者 陈益铭)

来源:中国六堡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学科力量涵养贵州干净茶:带动10多万户茶农脱贫增收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楼下镇,站在海拔高度在1700米到1800米之间新开垦的茶场里,贵州省茶产业专班副班长、贵州大学茶产业专家团队团长金林红就像站在自家茶园里一样。“韩总,你们要这样施肥,这样精准滴灌的肥料才能直达根部,促进茶苗快速生长!”说到激动处,金林红甚至还从茶场工人手里接过喷雾器的喷头,示范施起液态肥来。

  不明真相的人,会认为金林红教授与茶场的关系非同一般。“其实,我这是第二次来到茶场。特别是有感于他们的创业激情,想好好地给他们提供技术服务,以助推更多企业或茶农打造干净的贵州茶!”金林红说。

  金林红说的是这样一件事情。

  2月26日,为给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提供可靠全程技术服务,贵州大学向社会公布了服务包括茶、蔬菜、生态畜牧、刺梨、精品水果、生态渔业、中药材和食用菌等在内的12个产业专家团队百人团名单及联系方式。金林红所在的专家团队为茶产业团队,这支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领衔,致力于用贵州唯一的世界一流学科——植物保护学科推动贵州更多的企业和茶农打造干净茶,为贵州的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他们的联系方式公布后,我在2月28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打了金教授电话,没想到他3月1日就带着人到我们茶场来了!”茶场股东唐建华说,“这次是他们第二次到茶场,尤其没有想到的是还带来了肥料、绿肥种子和提质增效药物,指导我们建示范茶园还不收任何服务费及材料费等。”

  贵州天无三日晴,适宜的经纬度以及独特的小气候,赋予了贵州茶的先天原生态优势。“但是,因为在种植、管理和加工上还存在不少误区,贵州茶产业的先天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出来,不少茶农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干净茶的重要性!”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带头人宋宝安说。

  一流学科就要作出一流学科的贡献。植物保护学科作为贵州省正在建设的唯一世界一流学科,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团队有信心服务好中国第一大种植面积茶园——贵州做最干净茶、生态茶和大众茶。

  团队通过系统研究贵州茶区病虫草害发生、流行和成灾机制,开发集成了农艺防控、生态调控和绿色防控系列措施,构建起“生态为根、农艺为本、应急防控为辅”的绿色防治技术体系,为打造生态、干净的贵州茶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撑;通过茶产业绿色发展,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发展茶业绿色化关键技术,致力推动茶业绿色发展在贵州实践。

  贵州大学茶产业专家团队立下誓言:要做就帮助企业或茶农做干净茶。早些年,团队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参与推动并出台《贵州省特色优势作物绿色防控与统一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参与各县(市、区)茶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法规的制定修订,为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重要依据和技术支撑;解决茶树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共性关键问题。

  如在茶树害虫生防天敌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开展利用捕食螨防控茶树害螨、利用异色瓢虫防控茶蚜、利用小花蝽防控茶蓟马和小绿叶蝉,提高了茶园的防控效果,实现化学农药减量100%。

  2月20日至3月8日,宋宝安院士带领团队成员金林红、陈卓、吴剑等人分别到水城县、晴隆县、平塘县、沿河县、石阡县、余庆县、湄潭县、印江县等重点产茶县,检查督促示范基地建设和技术落地情况,并针对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补充和修订技术环节,推动专家团队成员在深度贫困县、拟摘帽县、定点帮扶县和重点产茶县开展好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工作。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场镇对门山村的1500余亩白茶茶园,因黑翅粉虱诱发的烟煤病非常严重,影响了茶叶叶片光合作用,致使春茶萌芽慢、芽头小,正常生长受到不小影响。

  2月28日,专家团队成员金林红、吴剑两位教授带着贵州大学“博士村长”成员,组织村民到田间地头,把田间作为教室,从虫媒防治到病害清除,从防治时间节点的把控到田间用药安全管理,手把手教学,一对一指导,并就近利用加工厂车间进行系统的茶园绿色管理技术培训,引导和激发茶农种好茶、种干净茶、种长远茶的信心和决心,受到茶农们的欢迎。

  种茶大户周荣说:“金林红教授等人免费送来的矿物油等药品无疑是及时雨,仅仅打了一次药,就收到了明显效果!”

  博士研究生张建以“博士村长”身份随同团队老师前往平塘、贞丰、沿河等地,开展茶树病虫草害调查和绿色防控技术指导工作。在各茶叶基地里,他查看茶叶的长势,调查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询问茶园管护等情况,耐心地指导茶农进行茶树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记者了解到,在贵州大学茶产业专家团队的带领下,贵州不仅建设起了害虫天敌工厂,还有效解决了防除茶园杂草、改良茶园土质和调控茶园生态、保护利用天敌等技术性难题,解决了禁用化学除草剂后茶园除草成本高的难题,并编写了茶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编制了茶树病虫害简易识别手册、防控挂图、防控明白卡、防控技术培训光盘等技术资料,专家团队成员以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科技人才等身份,先后开展技术指导及现场调研850余人次,开展田间指导48300余人次,开展技术培训15500余人次。

  截至目前,这个20多人的茶产业专家团队已在贵州25个重点产茶县建立示范基地,先后带动10多万户茶农脱贫增收。“金林红老师2018年用车公里数在42000公里左右,2019年也在40000多公里。作为贵州省茶产业专班的成员,我们很多人不是在茶园,就是在去茶园的路上,用世界一流学科推动了贵州干净茶产业的建设!”贵州大学茶产业专家团队成员吴剑教授告诉记者。

  《中国教育报》2020年04月20日第7版

  作者:本报记者 景应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不要再乱喝茶了!这种茶的真实制作过程曝光


说听得懂的话,做喝得起的茶

喝茶本来是生活的日常,是一件比较普通的事,近些年随着茶文化走热的趋势,在茶界充满着一股“伪茶风”,很多人喜欢把茶讲的高深莫测,讲的玄之又玄,甚至提出了无味之味的虚妄,还有一些“茶人”总喜欢把一些“专业”词句运用到日常的饮茶中以做谈资,这些词句往往对普通人来说完全是不知所云。


阿雅认为在确保安全卫生的前提下,根据个人口感,茶只分两种:一种是好喝的茶,另一种是不好喝的茶,仅此而已,无论价格多少,茶本身并不神奇,有人把茶从哲学的层面推入玄境,而茶本身只不过是一片树叶,关于茶叶的所有传奇不过是一片树叶的故事。如何让茶回归原始纯粹,是每一个爱茶之人的夙愿。



一名资深茶友的梦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云南的西双版纳,因为这里是著名的旅游圣城!当然今天我不为介绍西双版纳的美景而来,比起美景,云南茶叶更让我骄傲。然而懂茶的都知道云南有很多种茶,我觉得最最骄傲的当是普洱。


在这里做个自我介绍,我是源勐茶庄的阿雅,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云南妹子,家里世代传承专注古树普洱,可以说是家族的产业。我从小生长在被古树茶包围的深山绿林里,阿哥、阿爸他们每次去采摘茶叶都需要徒步走很远很远,还要爬很高的古树……

如今一些不良商人混进普洱界进行淘金,茶农们辛苦采摘的茶叶被茶商收购,再转手高价卖给茶友,真是让我是又气又恨。最后和阿哥、阿爸商量过后决定不让茶商赚取高额差价,做云南普洱茶的屠夫。作为土生土长、世代制茶的勐库人,我们正式成立了源勐茶庄这个品牌,我们世代做茶,坚持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所有茶叶全部采自深山的原始森林。

我们是茶农,就算是现在阿哥也需要自己亲自去采茶,去臻选,去把关;我们是厂家,所以尽管阿爸年事已高也需要自己亲自去做茶,去揉捻,去品鉴;我们是经营者,所以由阿雅为四海八荒之内所有的茶友推荐我们自家的古树普洱茶,保证品质,保障口感!

用心才能做出好茶,做茶如做人。我们的目标不是做最贵的茶,而是产性价比最高的茶,用时间、用茶友的反馈证明自家的品质!以茶会友,隐于深山而光交天下宾朋!

(世代传承,纯手工采茶、炒茶,为您提供专业的普洱茶知识、判断和认知。朋友圈里面也会时常更新一些,家里的古树图片及视频,让大家对普洱茶有更深的了解,欢迎加我微信随时咨询,我是阿雅,只为您专注古树普洱)



欢迎走进云南勐库茶山 源勐茶庄,一个深山古树的守护者,只想静心采茶,守护心中的一片净土,茶是大自然的馈赠,而古树茶是深山老林里难得佳品,今天我们一起去领略下云雾环绕的云南南原始森林古茶树,出发吧!


说来惭愧,阿雅已经很久没有去深山原始森林采茶了,徒步涉足了近5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没有去过大雪山的人,永远无法想象这个地方的现状。大雪山离城市实在太远,几年前它甚至没有公路、没有水电,就算从云南双江县下辖的勐库镇出发,也要走几十公里山路,山路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十余条河流小溪,然后再徒步走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大雪山的山脚下。

山路崎岖,每年到了采茶季,阿雅的家人们就在山上搭建简易的棚子,把鲜茶第一时间制成毛茶,在茶山上的这两周,喝的是山泉水,吃树上的野果子,晚上睡在简易的初制所,这样才能背着毛茶回到茶厂,开始制茶。家人如此艰辛,让我着实心疼,对普洱茶也更多了一份珍惜和尊重。

既然是大山的子孙,又是茶农的后代,就一定要把寨子里的茶让更多的人知晓、品尝。阿雅做茶,每一步都是非常认真的。

如果你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普洱才好?没关系找阿雅

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古树普洱,没关系找阿雅

有任何问题你都可以找阿雅

下面是阿雅的联系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

何为生普,何为熟普?如何区分?

如何辨别普洱茶的质量?

牛饮可解臊,细品能娱情,怎么泡,怎么品呢?

带着五湖四海茶友的疑问,阿雅将阿爸整理的《普洱茶品鉴白皮书》,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赠于爱普洱的您,加我微信即可免费领取。



古树普洱茶制作工艺


采茶、萎凋、杀青、揉捻、晒青……每年从3月到11月,阿雅的家人和其他村民们一起,把自己浸在深山茶林间,在浓郁的茶香中,挥洒着汗水和劳动,眼见着一片片嫩芽在自己的手中发酵、沉淀,荡去了青涩,留下古朴的色泽和醇厚的香味。

第一步,采茶

高大的古茶树,只能通过人工采摘,一般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按照采摘季节的不同,可以分为春茶和秋茶,俗称“春尖”和“谷花”。

第二步,杀青

短暂进行高温处理,去除茶叶中过高的水分,以软化茶叶,这个过程便是杀青。

第三步,揉捻

将成片的茶叶搓成条索状,为之后的步骤做准备。

第四步,晒干

普洱茶不能炒,一定要太阳光自然晒干,这样才能保持原始香醇的口味。

第五步,压型

用纱布将固定种类和重量的普洱茶装好,蒸汽软化茶菁后,将其压制成饼、沱、砖、瓜等形状。

第六步,风干

将成型的茶叶放置在阴凉通风处,等待茶叶干燥定型。

第七步,包装

我们家的每一饼普洱茶,都是纯手工包装绵纸的,以便后期储存转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工序,比如揉捻、压型是需要反复进行的,每一件茶饼都是经过家人们精心制作,倾注大量心血才能完成。看到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茶饼遍布中国甚至走向世界,这是源勐茶庄每一位家人最大的成就感!



精品古树普洱赏析


源勐茶庄,坚持传统手工工艺,坚持只做古树纯料普洱,保证每一件茶饼都是精心制作。

阿雅深知,无论取得多少成绩,都离不开客户的支持!源勐茶庄只专注普洱,要把普洱做到极致,产品即人品!

找到约5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