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歌

找到约1,09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声声茶歌传茶乡

“有茶便有歌,有歌便有茶”,深山天籁之音的安溪茶歌,已传唱了近千年,成为茶乡群众消除疲劳、抒发情怀的重要内容与形式。

作为茶乡独特的文化现象,安溪县文化馆从2012年开始举办“原生态茶歌邀请赛”,至今已有10届;茶歌爱好者组建了十几个茶歌微信群,持续保持热度;茶歌非遗传承人还进学校,编撰书籍,安溪茶歌已驶向稳健发展的快车道。

茶歌邀请赛与旅游推介活动相结合

厚植民间 微信群里以歌会友声声茶歌传茶乡01

在安溪,活跃着许多茶歌爱好者。他们有茶农、有退休老人、有家政工人、有家庭主妇……来自各行各业,横跨多个年龄段。

“日头出来金当当,茶山处处闹匆匆,制茶师傅好手工,制出好茶十里香。”高亢、悠扬,极具穿透力的嗓音,唱着嘹亮动人的茶歌深深地吸引了大家。2021年,安溪茶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4岁的高添丁成为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的市级非遗传承人。高添丁出生在虎邱双格村一个茶农家庭。“大人们在茶园边采茶,干农活累了,边唱山歌打趣。耳濡目染,十一二岁时,就懂得唱茶歌。”高添丁说,“唱茶歌不仅能解愁解闷,还能促进人的大脑机能,对方唱什么歌来,要用什么来对答,反应要快,根据原始茶歌调,歌词随口编来,出口成章。”那个年代,安溪茶歌是山村青年男女的最佳红娘。他介绍说,五十年前,村民们个个都是唱茶歌的好手,特别是姑娘小伙的情歌对唱,阿哥在山这头,姑娘在山那头,歌声极具穿透力,听得清清楚楚。有不少男女青年就因对唱茶歌成就美好姻缘。前几年,高添丁活跃在各类茶歌比赛上,这几年,随着年岁的增加,他主要作为特约嘉宾被邀请参加比赛或评委。

开茶节上的茶歌表演项目

“我的父母就是因为在山上劳动时,情歌对唱结识并相恋的。”安溪茶歌县级传承人谢梅英说,谢梅英家住安溪龙门,从她的爷爷辈算起,茶歌在她家传唱已经至少五代了,“我平时在家里照顾孙子的时候,经常唱茶歌,现在我四岁的孙子也会唱了。”茶歌的歌词大多即兴创作,由景或由情而发,虽叫“茶歌”,但内容不局限于茶。比如有一次她的一位亲戚换新房子,请她吃饭,她现场即兴唱了一首祝贺亲戚乔迁之喜的茶歌。如今,在各地各级举办的茶歌比赛上,经常可以看到谢梅英的身影。

许荣宗是另外一位安溪茶歌县级传承人。老家也是安溪龙门,同样经常出现在茶歌比赛上,并多次获奖。许荣宗不仅会唱歌,还会写歌,“我家里有一大沓茶歌资料。有的是我创作的,有的是收录从古至今的优秀曲目。”在许荣宗的邀请下,记者加入了多个安溪茶歌微信群,群里不时有人会发送茶歌的语音,其他人听到语音后,会及时应和,这样一唱一和热闹非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安溪有十几个这样的微信群,每个微信群都十分活跃,这说明安溪茶歌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传唱千年 以闽南方言为基础声声茶歌传茶乡02

据安溪县文化馆馆长王铭芬介绍,安溪茶歌源远流长,从安溪人开始制茶就有茶歌, “有茶便有歌,有歌便有茶”,唱茶歌成为茶乡群众消除疲劳、抒发情怀的重要内容与形式,安溪茶歌传唱了近千年。

男女对唱表演茶歌

安溪茶歌有感而发,即兴而生,俗中带雅,雅中带俗,优美淳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内容表达方面,有反映茶乡一般生活感触的“生活歌”,有伴随茶乡劳动的“劳动歌”、有配合时代形势的“时政歌”,而以反映爱情生活中悲欢离合感情为主题的“情歌”最多,其中包括初识、赞慕、初恋、相思、热恋、结婚、劝郎、离别、逃婚等各个环节都有歌,而且唱得含蓄隽永,入情入理,感人肺腑。例如初识环节“小妹采茶下山坡,两蕊(只)眼睛顾看哥,踏着(绊到)石头翻跟斗,只骂石头不怪哥”场景诙谐有趣,与汉乐府诗《陌上桑》写观罗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齐唱等。传统习惯上都以茶山林野为广阔歌场,来抒发茶乡人民的情怀。

原始的安溪茶歌用闽南方言演唱。据考证,现在的闽南方言,正是晋唐时代最流行的“普通话”。由于福建处于东南一隅,在相当长的历史年代中,使它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晋唐古文化痕迹,未同中原地区变迁演化,使闽南方言成了晋唐古汉语的“活化石”。由于受晋唐文化的影响,安溪茶歌的歌词结构基本属于“四句头”的山歌,体式为七言四句一节,类似唐代定体的七言绝句而格律较宽,多押一、二、四句平声韵。句头的一、二句经常以比拟或写景入手,随后抒唱情怀,层层转进,多数一首多节。例如《日头歌》:“日头出来红绸绸,一片茶园水溜溜;满园茶丛乌加幼,春夏秋冬好丰收。”然而安溪茶歌又即兴编唱,随口而出,自由通俗,不严格限于格律。

原始的安溪茶歌在曲调的变化上比较简单、平稳。一般有三声音阶、四声音阶和五声音阶三种形式,而以五声音阶最为广泛。调式构成主要以商、羽、徵五声调式为主,其他调式也有使用。旋律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羽调三声音阶,三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是小三度和大三度,构成了一个小三和弦。

茶园里,唱茶歌

安溪茶歌的节拍节奏是以闽南方言为基础的,因此,闽南方言中特殊的语言音调和平仄韵律,形成了安溪茶歌中独特的节拍类型和节奏形式。安溪茶歌的节拍丰富而多变,它包括了单拍子、复拍子及混合拍子,其中除了常见的2/4、4/4拍子之外,还有3/4、3/8、6/8等拍子。它们有时单独使用,有时混合使用。为了使节拍形态具有长短之别,又符合闽南语的语言特点,安溪茶歌常常采用2/4、3/4混合拍子。

蓬勃发展 传承茶乡特色文化声声茶歌传茶乡03

以前,安溪虽然有不少茶歌好手,但还是存在茶歌传唱人少、新鲜血液不足状况。这几年,这种情况已经改观,茶歌强势复苏。

王铭芬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茶乡特色传统文化,安溪县文体旅局、县文化馆从2012年开始举办“原生态茶歌邀请赛”,每年结合不同的时政主题开展比赛,至今已有10届,歌手遍及全县的乡镇农村,参加的歌手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8岁,形成了老幼爱唱茶歌的新面貌。同时结合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开展茶歌演唱活动,使茶歌这一特色文化得以传承发展。比如曾在大坪乡举办安溪原生态茶歌邀请赛,来自安溪县龙门镇、西坪镇、大坪乡和厦门同安区莲花镇等跨区域多个乡镇的12组选手参赛。邀请赛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分两轮,第一轮12组选手按赛前抽签顺序依次上台演唱自选曲目,决出前6名进入第二轮;第二轮现场抽题(题目涉及时事、茶文化等),即兴创编歌词演唱,按得分高低决出一、二、三等奖。活动现场,参赛歌手平时的唱功在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张口即成曲,通过典型的四句式茶歌调,把生活感触、农事谚语、政治时事和历史传统等融入歌词,或生动诙谐,或尖锐泼辣,或韵味深长,现场观众热烈鼓掌。

茶歌入校园

民间也在发力。在县文化馆引导下,茶歌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例如虎邱的林东小学、双格小学、虎邱茶校等开办茶歌课程,邀请茶歌传承人高添丁任教,培养的学生多次参加泉州民间音乐邀请赛等,并获奖。高添丁、许荣宗等非遗传承人正在酝酿出版茶歌书籍。

2021年,在安溪县文化馆及多方努力下,安溪茶歌(褒歌)成功获评省级非遗项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安溪县文化馆茶歌志愿者利用微信群,构建起新的茶歌演唱平台,以歌会友,自得其乐,与邻县歌友交流探讨,参加厦门、永春、德化等山歌比赛交流,安溪茶歌蓬勃发展。

来源:泉州晚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声声茶歌传武夷

中华文明史有五千多年,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饮茶方面却存在共同喜好,不论茶的饮用方法有什么差异,它们都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而由茶所衍生出来的不仅仅是茶道,还有茶歌。

茶歌是我国茶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由茶叶在生产及饮用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

茶叶是茶歌内容的基础,茶歌的创造主要是茶农和茶工在采茶、晒茶、制茶时,为激发劳动动力而编制的,一般为民歌与山歌居多,广受爱茶人士的欢迎,因而得以流传千古。

茶歌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表现形式:

第一,以诗为歌,就是由古代文人所创作的诗、词等作品演变成的民间茶歌。

第二,以谣为歌,将经过文人整理的歌谣,通过配曲、加工等处理之后,再返回民间。

第三,茶户自创,完全由茶工及茶农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自创的民歌或者山歌等。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存在不少的和茶有关的歌曲,譬如:《请茶歌》、《采茶歌》及《茶山小调》等。纵观茶歌的发展史,大多数的茶歌都以口头文艺形式被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然后再以口头传唱的形式流传于民间。

茶歌的发展从古至今,每一阶段都有其独有的特色。其不仅只有采茶歌,还有锣鼓茶歌、抒情茶歌、节庆茶歌、祭祀茶歌等,其形式多种多样,不断地满足人类文化进步的需求。

武夷山小气候特征明显,海拔相对较高,春茶采摘要比其它地方来得晚一些。清明前后,奇岩幽壑之中、翠竹绿树之下、平畴缓坡之上,不同品种的茶园逐渐泛出多彩的鲜绿。穿着各异的采茶人开始漫山遍野地弥散其中,并为秀美的武夷山增添许多的亮丽与生动。

这些采茶工成群结队,像追逐花讯的蜜蜂,赶潮茶芽的鲜绿,由南向北,从建瓯采到建阳,待建阳的采完了,又奔赴武夷山而来。从正山小种红茶到武夷岩茶,一片片绿茵茵的茶园,在她们谈笑风生中很快便脱去新装。

武夷山自古便是我国著名的茶区。史料记载武夷山的采茶工以前基本为江西籍,百姓俗称“赣妹子”。她们大多乐观豁达并能歌善舞,在武夷山采茶时节,山中总能不时响起她们悠扬的《采茶歌》,与武夷山的秀丽风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茶歌的不断发展带动了茶文化的进步,更提升了我国茶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地位,也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深受国人的喜爱,是我国茶文化之骄傲。

资料来源:正山堂茶业

中国茶文化之一茶歌

  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以茶为基础衍生出许多与茶相关的茶歌、茶诗、茶戏、茶画、茶染、茶道等,如今都已经成了民间宝贵的文化遗产,创美在这就给大家慢慢聊。

  茶歌

  茶歌主要是由茶农和茶工劳作时创作出来的民歌或山歌;另一种来源,是将文人的作品唱成歌;还有一种来源就是由谣而歌(民谣经文人的整理配曲再返民间)。

  从现存的茶史资料来说,茶叶成为歌咏的内容,最早见于西晋的孙楚《出歌》,其称“姜桂茶荈出巴蜀”,这里所说的“茶荈”,就都是指茶。

  茶歌主要分三点——唱历史、记辛勤、赞茶叶

  《富阳江谣》全面深刻地描述了

  明朝老百姓苦难的处境

  控诉朝廷无情压榨的历史

  因茶而兴,因茶而败

  为研究明朝茶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富阳江谣》

  富春江之鱼,富阳山之茶。

  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

  采茶妇,捕鱼夫,

  官府拷掠无完肤。

  昊天何不仁?此地一何辜?

  鱼何不生别县,茶何不生别都?

  富阳山,何日摧?

  富春水,何日枯?

  山摧茶亦死,江枯鱼始无!

  呜呼!山难摧,江难枯,

  我民不可苏!

  唯美可爱烟花动图分割线

  《武夷山茶歌》

  是清代流传在江西的茶歌

  主要记录茶农们

  每年到武夷山采茶的辛勤

  但依然穷困潦倒生活状况

  《武夷山茶歌》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

  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

  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

  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

  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

  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

  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

  唯美可爱烟花动图分割线

  赞茶歌一般是赞美茶叶的净美与品质

  也有以赞茶歌来祝福新婚的夫妇

  讨个好彩头

  《赞茶歌》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

  良言报喜独生花,出了那家来这家。

  这家老板笑哈哈,出门就喊请喝茶。

  吃了茶来多谢茶,吃茶不能算打发。

  老板打发出了手,游春好去拜别家。

  在很多产茶地区,都流传着有趣、丰富的茶歌,或歌颂着茶农们的辛勤劳作,或赞美茶叶美徳,或通过茶叶寄托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从茶歌的历史上来看,茶歌大都是底层劳动人民创造的口头歌唱形式,在民间流传发展着、传播着中国茶文化,记录着当地茶叶采摘制作的历史,成为了研究茶史的活化石。

找到约1,07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