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吉白茶和龙井的区别

找到约75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龙井茶和乌牛早如何区分?

目前茶叶市场已经开始大量交易,由于茶叶品质不同和产地不同,茶叶质量相差很大,价格也相差悬殊。当前绿茶交易主要是乌龙早品种或者是温度较高的云贵等产地品种,当然也有较大量的存茶,有的冒充高品质的西湖龙井和安吉白茶要引起购买者重视,其价格和口感相差很大,到目前为止,西湖龙井和安吉白茶新茶皆未采摘,根据目前温度情况,预计西湖龙井43要在3月20日前后采摘,安吉白茶将在3月28前后采摘,所以茶叶爱好者根据自己需要,择时采购。

乌牛早和龙井的区别:

乌牛早产自浙江省永嘉县乌牛镇,龙井主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乌牛早上市时间比龙井早;乌牛早比龙井的芽头更粗壮,茶叶更肥大;其次乌牛早呈板栗香,而龙井呈豆花香;乌牛早外观粗壮、矮胖,呈黄绿色,龙井茶外观更削尖、挺直,呈糙米色。

乌牛早茶叶



乌牛早的外形特点是短肥粗壮

采摘的根部区别:乌牛早是黑屁股,西湖龙井是红屁股

乌牛早和龙井的区别:

从形状上说,乌牛早与龙井相比,芽头更粗壮,茶叶更肥大。

乌牛早上市时间很早,在惊蛰节气就开始上市,而这个时间,龙井并没有上市的。正宗的龙井(西湖龙井),上市时间要比乌牛早晚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一般乌牛早的鲜叶采摘期为每年2月25日~4月5日,所有茶叶均为明前茶,要比洞庭碧绿春、西湖龙井整整早上市一个月。

龙井茶和乌牛早气味差别,从香味上说,乌牛早的香气是板栗香,而龙井茶则是豆花香。

乌牛早茶叶更粗壮、矮胖,呈黄绿色,冲泡后段时间会浮在水面,新茶的青气也比较重,叶底有蒂;龙井茶叶更削尖、挺直,呈糙米色,冲泡后迅速下落,茶为清香,还有淡淡的兰花香,叶底无蒂。

乌牛早不属于龙井茶,只是外观有点像,可以称之为浙江绿茶。

经国家工商总局确认,国家地理标志的龙井茶产区为168平方公里,其中“狮(狮峰山)”“龙(龙井)”“云(云栖)”“虎(虎跑)”“梅(梅家坞)”为一级保护区,也就是龙井茶的核心产区,其余部分为二级保护区,特此望大家擦亮眼睛。

来源:神州茶韵,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安吉白茶是绿茶,大红袍是青茶,单纯以“色”辨茶,可会认错茶的


《1》

之前写过大红袍不是红茶, 铁观音不是绿茶,它们统统是胡建本省的乌龙茶。

此言一出,不少茶客顿时凌乱在风中。

这不是吧!

“我自己虽然喝茶不大专业,但自从工作以来已经喝了快二十多年,铁观音在过去一直常喝。始终想不明白,铁观音明明看起来颜色绿绿的,汤色绿,茶味也很清香,怎么就不是绿茶?”

这个问题三言两语之间,难以概括说清楚。

一切的一切,还得从茶叶分类说起。

六大茶类包括有绿、黄、白、 青、红、黑,但它们的分类,远不是只看外观颜色那么简单。

毕竟,龙井绿茶里,尚有黄版、绿版之别。

眼下陆续上新的2022新白茶,从白毫银针、到白牡丹,再到春寿眉,也不见得全部都是芽白、叶白、汤白。

再说回红茶,金骏眉和正山小种的干茶大多偏黑偏深色,茶汤颜色是金黄、橙黄,并非所谓的红叶红汤。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色”辨茶,在绿茶、白茶、红茶、黑茶之间,可会闹出不少稀里糊涂认错茶的大乌龙!

《2》

一、铁观音和大红袍为什么都是乌龙茶?

因为它们的树种和工艺均有鲜明的乌龙茶特征。

何为乌龙茶?

乌龙茶即六大茶类里的青茶。

参考茶叶分类国标给出的定义,指以特定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做青、揉捻、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众多茶叶里,乌龙茶算是一个大家族。

按地域划分,有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等。

闽北乌龙,以武夷山的岩茶最为出名,包括大红袍、水仙、肉桂等。

而闽南乌龙,则以早年间红遍大江南北的安溪铁观音为代表。

虽然,经过工艺改良后,清香型铁观音的外形偏绿,兰香扑鼻,清香风味动人,但它和绿茶依旧存在本质区别。

毕竟,乌龙茶里最基础的做青工艺,在清香型铁观音里并没有改变,只不过发酵程度下降而已。

而大红袍的“红”,更是和红茶无关。

大红袍的得名,据民间故事流传,明朝时有位读书人在赶考途中生病,途径崇安(今武夷山)病倒,当地僧人用庙旁的茶树叶片救活了他,于是赶考成功,顺利高中。

后来,这名状元为了感念那株茶树的救命恩德,特意为茶树身披红袍官服,使得茶树鲜叶染上红色……

虽说,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经不起推敲,但从北斗、奇丹、紫红袍等与大红袍存在千丝万缕血缘亲本关联的茶树品种上,的确能看出这些茶树在春季新生的叶片偏红、偏紫红等特征。

可见,大红袍的“红”与其茶树叶片颜色相关,和红茶并无关联!

《3》

二、安吉白茶为什么不是白茶?

安吉是浙江的地名,当地盛产竹子、竹制品。

同时,安吉一带的白茶在江浙一带也颇有名气。

但说一句车轱辘的话,安吉白茶虽然名为“白茶”,但却和六大茶类里的白茶,存在本质区别。

按照分类,安吉白茶属于典型的浙江绿茶。

因为它的工艺,是典型的绿茶加工工艺,鲜叶采下后就立即杀青……


这与白茶的不揉捻、不杀青,显然截然不同。

既然,安吉白茶不是白茶,而是属于绿茶,为什么当地茶农却要取上这一容易引起混淆的茶名呢?

这和安吉白茶的特定茶树品种有关。

适制安吉白茶的树种,包括有白化一号等。

这是一类得了“白化病”的树种,春季茶树新生芽叶偏白、偏玉白,颜色明显偏浅。

根据这一鲜明的外形特征,茶农们便直接称其为白茶。

但论风味、论工艺、可储存要求、论保质期限,安吉白茶都与白茶毫无关联!

《4》

三、月光白是不是白茶里的白毫银针?

可以肯定,月光白不是白毫银针。

因为论树种,月光白采用的是云南当地大叶种茶为主,并非适制白毫银针的大白茶、水仙茶。

因为论香气,月光白没有明显的毫香特征。

因为论风味,月光白不具备白毫银针特有的毫香蜜韵。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月光白和白毫银针都是两类完全不相同的茶,不能混为一谈。

对白茶而言,并非是模仿白茶制作工艺,做出来的茶就算是白茶。

在此之前,还有茶树品种的限定。

树种不对,即便工艺再相似,也不能实现特有的风味。

就像是做菜,对选材有要求。

不是所有鱼都能做成松鼠鱼,用带鱼、鳗鱼等不论如何也做不成型!

《5》

四、茉莉花茶是不是绿茶?

平日里,经常听到“花茶”这一说法。

其中,茉莉花茶是最常见的。

窨制花茶的花材除了茉莉花外,还包括玫瑰、栀子、桂花等。

关于茉莉花茶的分类,经常有茶友纳闷,它究竟是绿茶、还是红茶?

前阵子,有茶友发来图片问,别人给他送来一份茉莉银针,请问这是绿茶吗?和白茶里的白毫银针有什么关系?

看着芽头,隐隐感觉有些类似白茶里的银针。

其实说到底,茉莉花茶的分类很是出人意料。

因为它既不是绿茶、也不是红茶和白茶,论真实身份,它属于再加工茶。

再加工茶,即在茶叶成品上经历二次加工制成。

市面上常见的茉莉花茶,茶坯多数以蒸青绿茶为主,但也有包括茉莉红茶、茉莉白茶,甚至其他茶类的情况出现。

另外,包括玫瑰红茶、桂花龙井、蜜桃乌龙、小青柑、红柑熟普、茉莉银针、菊花普洱等,同样归入再加工茶这一类。

毕竟从本质看,茶叶是很纯粹的。

茶就是茶,不包括任何鲜花、水果等外来调味。

如果在茶叶基础上,经过二次加工制作。

那自然要独立门户,改称“再加工茶”才准确!

《6》

五,茶叶的分类,和什么有关?

这一问题非常宏观,茶友们大可参照GB/T 30766-2014《茶叶分类》现行国标,得出直观分类。

这份国标里,对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等基础概念,做出了明确解释。

比如,白茶是以特定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等工艺制成的产品。

比如,乌龙茶是以特定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比如,红茶是以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条条框框,一目了然。

茶叶分类与茶树品种、制茶工艺、产地范围、甚至风味特点息息相关。

以红茶为例,虽说从大方向看,普通红茶并没有产地范围限定。

但具体到各地名茶,对产地范围、茶树品种、采摘要求都有严格规定,如此才能实现应有的风味。

要不然,稍有马虎,做出来的茶味肯定不正宗。

就像金骏眉,要以桐木一带若干公里范围内的高山茶树单芽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特定工艺后,能实现香中带甘、甘里透香等特有风味。

桐木一带,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极佳。

放眼整个茶圈,能从保护区内走出来的茶叶,寥寥无几。

这是金骏眉的天然优势所在。

若是非桐木当地所产,那么,原料不正,即便工艺再好,也不能实现金骏眉的特有风味。

外国人在接触茶叶时,闹出过一个笑话。

在他们眼里,绿茶是用绿茶树做的,红茶是用红茶树做的。

其实,茶叶的制作并没有那么简单。

茶圈内,并没有红茶树、绿茶树等不伦不类的说法。

更精准专业的用语是,茶树适制性。

就跟烹饪做饭那样,鱼的名字肯定不是按红烧鱼、酸菜鱼来区分的。

而是分鲤鱼、鲫鱼、草鱼、皖鱼、带鱼、黑鱼等。

茶树的名字,也不是按红茶树、白茶树、黑茶树来取名的。

而是称水仙茶、梅占茶、大白茶、大毫茶、桐木菜茶、乌牛早茶等。

做茶选对适合的茶树品种,再加上特定制茶工艺,是系统分类讲究的。

对高端茶而言,产地正宗、工艺精湛、风味出彩,更是基础要求。

唯有如此,买茶时认清基础概念区分,才不至于白白花出冤枉钱!

来源:白茶大课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抛开迂腐的教科书套话,以喝茶人的角度看几种黄山绿茶的特点

我很烦那些介绍茶叶的套话

特别是绿茶

10个茶叶9个都差不多

所以我真实的想法

就是写一篇茶叶介绍的文章

然后提醒你们

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要教条主义......

很多时候,大家介绍茶叶是有范本的,很多专业课老师教学生的时候,也会按照固定的套路告诉大家各种茶叶一定是啥味道,香气什么的很多也是看书上教的去硬套,不知道这算是严谨还是迂腐?可是大家都没在意,教材是十几二十年前的,现在的市场工艺和品种早就变的更丰富了。

我TM烦死那些套路了,我就想客观的好好聊聊茶叶,然后你们好好看看、然后多买点、我多挣点、我再多喝点不同的茶叶、然后再多给你们客观的介绍茶叶.......

多好的良性循环

1

如有雷同,并非巧合

如果说卖茶有套路,那么很多人形容茶叶就有范式,比如说绿茶里面。鲜爽,回甘,香高,味醇 ,几乎所有茶叶都这么形容。其实这是一种看似专业,但是对消费者不怎么友好的词汇,因为你一看上去,全国五湖四海都这么形容,不看产品名称你都不知道你买的什么茶。要是我自己买茶叶,一看上去都这样,我也会有一种骂娘的感觉。

你去买龙井:鲜爽,香高,味醇

去买黄山毛峰:鲜爽,回甘,香高

去买信阳毛尖:鲜爽,回甘,味醇

去买安吉白茶:鲜爽,香高

......

拜托各位茶企大佬们,写介绍能否走点心呢?

2

是“专业压制”还是“同流合污”?

其实一直以来,销售文案对茶叶的介绍过于范式化,包括我自己网店产品介绍写的还是不够友好,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绝大部分是无法站在单一描述角度去理解茶叶特点的。例如很多时候我们所谓黄山毛峰的香气高,仅仅是相对毛峰的高,大多数时候,黄山毛峰的高香和龙井的高香不是一回事,所以这样的介绍一定很容易让客户理解有歧义,商家往往是给自己埋雷。

所以我认为,在跟客户介绍茶叶的时候,并不是真的要显示出自己的专业性,而更是要说客户听得懂的东西。

所以借此机会,也想简单来聊一下黄山几款茶之间的异同,这样有助于各位茶友去选择。

3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是烘青茶,毛峰比较适合口感清淡的客户,特别早期的毛峰,强度不是很高,耐泡度一般,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香气

毛峰因为是烘青,大部分还是清香,嫩栗香之类的香气,也会有一些近似花香。当然,也有人说毛峰有兰花香,有没有呢我现在觉得不需要纠结,每个人的感受真的不一样。但是毛峰的清香,花香,都是属于比较清幽的,其实跟高香扯不上关系,所以追求浓厚香气的朋友,可能炒青工艺会比黄山毛峰更合适,当然,部分火工较高的毛峰,也可能会出现栗香,炒豆香的。

滋味

一般现在为了追求外形的好看,很多高档毛峰都是不揉捻的,所以也导致现在很多明前毛峰滋味比较清淡,所以毛峰从滋味和香气上来说,整体走的都是清雅一条路线的,当然好的毛峰鲜爽度也会很好,同样会口齿留香,但就算这样,整体的感觉还是偏柔的。

另外针对这个毛峰的问题,我们高端的有分两种工艺,一种传统的古法制作的毛峰增加揉捻的,相对于普通的毛峰,滋味会浓厚不少。一种是理条的,头采的滋味会相对淡一些,但是胜在外形优,同样还是具备绿茶的鲜醇。目前已经开启预售,有需要加文末那个卖茶的微信。

外形

此外,黄山毛峰作为烘青嫩采绿茶,还有一个特点是高等级茶叶芽叶成朵,泡在水中会有很不错的悬浮感,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在中国绿茶消费习惯中,外形占比因素很高,这也是一个不值得过于吹嘘但客观存在的优势。

综合来说,毛峰更适合喜欢清淡的人。

4

大方茶

大方是一种扁炒青,算是黄山的一种小众茶,紧跟着毛峰写主要是这个茶在某种程度上是跟毛峰走的两条路线,更适合喜欢口感偏浓的人。

机制大方

机制大方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算是传统大方了,其整体路线因为市场的要求,其实都更倾向于如今的龙井风格,因为大方目前很多都是批发往浙江,充当龙井茶高价销售。但实际上大方和龙井虽然接近,但是滋味会更浓一些(感觉还是多酚类物质更多)。

香气

机制大方一般都是明显的栗香,这一点都不需要想象,买到茶一闻就知道,在黄山的绿茶种类中,已经可以算是香气特别高浓的绿茶了。但是缺少毛峰和猴魁的那种清花香的感觉。

滋味

还是相对于毛峰和猴魁,会感觉滋味更浓厚,强度也会更高,对口腔的刺激感也越强,其带来的回甘和生津也更持久。特别适合喜欢喝浓茶的人。

手工大方

我为什么大方这个小品种我还分两个类型做,客观说并非是手工工艺上有多突出,我觉得手工工艺对其滋味香气风格会带来很大的不同,并且生态才是其真正的卖点,实际体验就是能喝的出来生态环境特别好,茶叶一进嘴就是甜的。

香气

鲜嫩香,清香,并非是机制的浓厚的板栗香,其实手工因为比较难做到机器那么高的温度炒制,所以香气整体没有那么高长,所以跟机制大方来比,手工的大方在香气高,浓的程度要低很多。整体会走的嫩香,清香的风格。

滋味

甜爽,鲜醇,润厚,欠爽。手工大方的滋味也是优点和缺点非常明显的,滋味上能喝的出来生态真的很好,比较甜,一进嘴就甜,而且那种鲜度也非常强烈。但是因为是手工人加茶油炒制,不知道是不是师傅做的时候,刷的油没控制好,在2020年的手工大方滋味厚但是欠爽是我的切身感受。希望在2021年我能够跟师傅多多沟通,解决这个问题。

5

太平猴魁

猴魁最大的特点就是厚,而且因为品种持嫩性好,几乎是中国唯一的以大为美的绿茶,而且更难得的是,大叶子提供了非常不错的滋味丰富性,同时因为持嫩性好还不苦涩。

香气

猴魁也是属于烘青,但猴魁因为品种特征的关系,香气除了嫩栗香,甜香外,部分品种确实会带有比较明显的兰花香,但是猴魁香气可以用高而且长来形容,依旧不能算浓香。

滋味

猴魁真正出彩的是其滋味,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厚,其实客观说猴魁真的是需要好好称赞一下的,不仅普绿茶常规该有的鲜、爽、醇、回甘等特点都有,而猴魁还有一个与其他绿茶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厚,有一些猴魁甚至会感觉倒茶汤的粘稠感,而且这么大叶子一般也不会苦涩,所以猴魁的滋味,真的可以在绿茶里面独树一帜的。

那客观来说,我觉得猴魁是香气,滋味,都比毛峰会更浓厚,同时又不带有苦涩。站在喝茶人的角度,我会觉得好的猴魁能给人带来回味更好,特点也更加明显。而且从市场层面说,猴魁几乎可以算是黄山最拿得出手的绿茶了。

6

滴水香

圆炒青工艺,命名是因为茶树品种而非商品名称。

滴水香这个树种是我在喝黄山绿茶里面,我个人感觉,唯一除了猴魁外清晰兰花香的绿茶。

香气

因为是炒青工艺,所以滴水香一般会有比较好的甜香,嫩栗香,同时不知道是不是品种的原因(这个品种我了解的也少,猜测)有时候会有兰花香。所以香气上可以算高,长了。

滋味

滴水香我觉得是介于大方和毛峰之间的一款绿茶,有着适中的口感,再加上其炒青工艺带来的高香也并没有掩盖本身的清花香,所以也是非常不错的一款绿茶,而且相对耐泡,所以特别适合办公室牛饮。

7

喝绿茶的三个进阶过程

其实简单介绍完我自己销售的这些黄山绿茶,我只站在喝茶人的角度,绿茶大概我认为进阶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其实先搞清楚不同工艺之间的特点,第二个阶段弄清楚不同茶叶品类直接的区别,第三个阶段弄清楚品种和山场之间的特点。

1.0工艺优先

江南茶区的绿茶,工艺上对香气影响在很多时候是凌驾在品种之上的。所以,对于消费者,如果喜欢香气高浓的,选择炒青工艺的绿茶,喜欢清爽清淡的,选择烘青。

2.0品类差异

当明白炒青和烘青等之间的区别后,其实是可以喝喝不同品类之间的区别的,比如同为炒青的碧螺春和龙井到底有什么不同,同为烘青的毛峰和猴魁有什么区别等等。

3.0追核心小产区

我认为绿茶选择进阶终极角度,还是要会懂得品种和产区的特征,如果你喝茶懂得抛开工艺去看品种和地域,任何一种工艺只是决定了茶叶的大致走向,茶叶品种不同,地域不同,其实内涵物质不同,协调出来的香气滋味综合看,还是有很明显的差别的。所以如果你已经大概了解清楚了炒青和烘青工艺带来的区别,那么确实可以去看看品种和地域的区别了。

虽然我第一段讲的工艺对香气凌驾在品种之上其实主要还是香气和风格,而绿茶往往又是一种很吃原料的茶类,所以好的产区的鲜叶做出来的优点和普通产区(包括品种也是一样)之间,还是会有一定差距的。

不过有一点,这里所谓的核心小产区我指的是有明确优质特征小气候,这一点有时候跟市场上追捧的小产区包含会更大,而不是简单市场追的产区概念。举个例子,黄山毛峰一般都认为休宁的品质一般,但是有个叫做流口的地方,海拔不高,但是出来的鲜叶有着明显的高山韵。所以我这里讲的核心小产区会比市场火热的概念产区范围要大的多。

简单来说,当你真正喝茶喝到一定的水准,是完全可以去追山场的,这里面是有很多微观的区别是可以明确感知的。那这里仅仅适合很小很小一部分人,其实对小产区的具体差别,如果没有盲品分辨的能力,就不必追求核心产区,但是绿茶相对简单,喝茶人的基数也很大,很多时候喝茶有个三五年的茶客基本都能喝出来的。

找到约6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