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吉白茶与白茶龙井白茶毛峰怎么区别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千奇百怪的茶名,都是怎么取出来的?

茶不仅形美、香清、味甘,而且茶名也具有诗情画意。

有一些茶,未见茶叶,未尝滋味,光是听听名字,为何也能让人觉得有饮后回甘的感觉?茶的种类那么多,茶名也千奇百怪,茶叶到底是以什么命名的呢?

只要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每一个茶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有趣的茶名吧~


目录

1、按颜色命名

2、按形状命名

3、颜色结合形状命名

4、按品种命名

5、按地域命名

6、其他有趣的茶名

1

按颜色命名

峡州碧峰

一个碧绿的“碧”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峡州碧峰的绿色。其外形紧细,色泽深绿油润,味道鲜爽醇厚。峡州碧峰产自湖北宜昌太平溪,这一带唐时为峡州属地,故茶得此名。

紫鹃茶

云南大叶群体茶树品种中的一个特异品种。紫鹃茶非常奇妙,芽、叶、茎都是紫色,比较老的叶片才呈现绿色。紫鹃茶做成的普洱茶,干茶褐中带紫,连泡出来的茶汤都泛着紫色。


安吉白茶

看到这个名字恐怕很多人就要误以为是白茶了,其实安吉白茶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绿茶,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春季低温时期,因叶绿素缺失,在清明前萌发的嫩芽为白色。

君山银针

同样,“银”字也容易让人误解为是白茶。实际上君山银针是黄茶,产自湖南洞庭湖中君山,由于白毫特多,满身披毫,因此而得名。

2

按形状命名

毛尖、毛峰

一般是指绿茶,很多人会问,这两种茶有什么区别呢?信阳毛尖产自河南,是炒青绿茶;黄山毛峰产自安徽,是烘青绿茶。毛尖和毛峰外形都是细长紧结,毛峰重在突出其锋苗。

舒城兰花

名称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冲泡之后芽叶相连,匀嫩成朵,形似兰花;二是采制时正值山中兰花盛开,茶叶吸附兰花香,故而得名。

六安瓜片

一般的茶使用的原料为茶芽或者是芽叶,六安瓜片是唯一的单叶茶,无芽无梗,制成的成品叶缘微翘,形似瓜子,茶条肥壮。起名瓜片十分形象。

金坛雀舌

产自江苏省,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成茶外形扁平挺直、条索匀整,形似雀舌。


3

颜色结合形状命名

竹叶青

产自四川省峨眉山,茶叶碧绿,清秀悦目,形似竹叶,“竹叶青”这个名字实在是十分贴切。

顾渚紫笋

历史名茶,在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顾渚紫笋产于浙江省,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故而得名。

白毫银针

产自福鼎、政和、建阳、松溪等地,用大白茶肥大的芽头制成,芽头满披白毫,色白如银,形状如针。

岳西翠兰

也是安徽省的传统名茶,与舒城兰花形态类似,芽叶连枝,舒展成朵,再加上一个“翠”字,给人悠远的想象空间。

4

按品种命名

有的茶名,既是茶名,又是品种名。按品种命名的主要为乌龙茶一类。

像铁观音、肉桂、水仙、金萱、翠玉都既是茶树品种名字,也是茶叶的名字。

金萱、翠玉

吴振铎教授上世纪80年代初育成,金萱、翠玉又叫台茶12、台茶13,品质特征明显,是久负盛名的茶树品种。

铁观音

铁观音曾是风靡全国的一种茶,其所用的铁观音茶树品种,为传统高香品种,其制作出的茶叶,具馥郁的兰花香气、滋味醇、耐冲泡。


5

按地域命名

按地域命名是茶叶命名最主要的规律,按地域命名能增强对茶名的记忆,更突出茶的地域性特点。

有按省市县地名命名的,也有根据名山名水命名的,毕竟好山好水出好茶,一个好的产地就是茶叶的名片。

西湖龙井

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还有“狮云龙虎梅”之分。

普洱茶

普洱茶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不是主要产区,却是普洱茶重要的交易集散地,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普洱茶因此而得名。

六堡茶

六堡茶是黑茶的一种,产自广西省苍梧县的六堡乡。

滇红、川红、祁红、宁红、宜红

分别是产自云南、四川、安徽祁门、江西修水、湖北宜昌的红茶。

6

其他有趣的茶名

仙人掌茶

又名玉泉仙人掌。是一种绿茶而非仙人掌制成的茶。制成后的仙人掌茶,外形扁平似掌,色泽翠绿,白毫披露。

大红袍

并非红茶。实际上是乌龙茶中的岩茶,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腹痛难耐,喝了此茶病痛消失,考上了状元,便回来把红袍披在茶树上,因此而得名。

东方美人

是一种乌龙茶,产自中国台湾,由于虫子的叮咬而产生了独特的风味。令维多利亚女王赞不绝口,得名“东方美人”。


千两茶

千两茶也叫花卷茶。可以说是湖南黑茶里面最具特色的一种了。花卷茶外形成柱状,长约1.5m,重约36.25kg,折合成老市斤,大约为1100两,因此而得名。

来源:茶书院,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2年春茶上市正当时,当心镀金茶!

明前时节,2022年春茶上市正当时。2022年3月20日,春分日,在「茶业管理评论」茶友群,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业界人士,有如下一段交流。交流的主题,大体是围绕“镀金茶”。

“镀金茶”为何物?看完下面的对话节录,你大体就知道了。

节录对话时,隐去了发言者姓名,部分发言略作合并,但不改变文字和发言所表达的意思。因属群内聊天交流,所以对于可能的部分错别字及表述不规范,节录时不做调整。所有发言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茶业管理评论」意见。节录与此,旨在记录和分享。

2022年3月21日

群友1:近期春茶上市正热热闹闹。不知大家在不同茶区具体有怎样的感觉?和往年相比有哪些异同?

群友2:一个字,贵。

群友3:确实贵,不过,只会越来越贵。也有很便宜的,就看消费选择,和消费能力了。

群友1:早春茶自然贵啊。

群友4:贵,也有是因为正好赶上疫情期间无法流动,导致采茶工进不去,很多茶农自己采,然后人力不够,又来不及采,产量下降。

群友1:这种现象是指哪个茶区?

群友4:碧螺春,安吉白茶。这两个产区都有朋友的茶山,就知道的信息更多一定些。碧螺春外来的茶,往年500左右,今天都要700-900。

群友1:碧螺春外来的茶?这是指?

群友4:就是市场供不应求,降低成本……[捂脸]

群友5:我在西湖龙井产区,今年价格和往年差不多,因为游客稀少,涨价以后更难卖。

群友6:往年讲究的js都是把外地茶发到原产地,撕掉快递标签再转发,以示正宗。丽水的“龙井”也是拿到杭州发顺丰。永德人民信誓旦旦的说他们做的易武大树、老班章,如何来源清晰正宗……那语气和眼神,不容置疑。

群友4:好像每个产区都有这个现象。

群友7:新昌的鲜叶运到杭州工厂加工。

群友1:(这种现象)多吗?

群友7:亲眼目睹有这事情。个案还是普遍没有调研过。

群友8:见过好多次个案。

群友1:大佛去灵隐镀金。

群友9:不是四川的,也算比较良心了。

群友10:哈哈,那是因为四川的太明显了。

群友1:四川的就直接弄扁了,不会千里迢迢拉鲜叶咯。

群友4:福鼎今天好像严打了,外来茶青。

群友6:福鼎地方一直放任作假,打脸还行。

群友11:@群友4 你一定是抖音看到的。

群友4:是的。@群友11

群友12:碧螺春今年茶青多,有些等级价格略有下调。我这边的情况是:前段时间气温低,这两天突然升温,茶叶长太快,来不及采,品相也略差些,所以价格略有下调。我这边是合作很多年的老茶人,人靠谱,茶才能靠谱。非常细化具体的局部信息,分享给同行。@群友4

群友4:按照等级的话,是有可能的。

群友13:雅安前段时间福鼎过来的人不少[捂脸][捂脸]

群友14:雅安丹霞地貌,海拨高,茶青质量好过~

群友1:价格相差一大截,能不来吗?@群友13

群友15:去收银针吗[呲牙] @群友13

群友13:一般收银针 @群友15

群友13:对呀,价格差好几倍呢 @群友1

群友16:你为啥总要说实话?行业需要你这样的吗?是可以扭转局面的么?哈哈哈!你小心被人封杀。@群友13

群友13:雅安:全国名茶加工基地,地球人都知道!怕什么!

群友17:一直在围观,今天也露个脸。信阳毛尖每年过年时就有师傅去四川,等这边茶一开采就那出来卖。质量也是杠杠滴!有信阳老茶人说川尖里面加上五分之一的信阳毛尖就喝不出来了。

群友18:卖外地茶不是啥坏事。主要是别拿外地茶当本地茶卖就行。有几个能大大方方在卖的时候说自己是四川毛尖。(安徽合肥)这边毛峰也泛滥,四川,贵州的。

群友19:线上卖假茶的为撒没人管?龙井,安吉还没采呢,四川、贵州茶已经满天飞了。给客户介绍还没人听,喝了还说你的茶假,贵的要死。很多人向现实低头。

群友20:线下也没人管呀。

群友17:就是因为四川毛尖当信阳毛尖卖才有利润啊,如果表明了是四川毛尖谁理你。

群友1:那不成了“信仰毛尖”了吗?假作真时真亦假!

群友12:我们认真销售产品的人,这个问题大家都是如何解决的呢?

群友17:其实原来有信阳人说过,可以把这件事情摆到明面上,就说信阳浉河区的毛尖怎么样?浉河区意外的毛尖怎么样?信阳以外的毛尖怎么样?画个线,让大家好操作,不过这需要官方出面才行。

群友16:为啥?现实是大家都认为自己喝的是正宗的。

群友19:(茶业管理评论)赶快发个文吧,大家转发。

群友13:其实我知道雅安生产的名茶全国各地的都有:碧螺春,西湖龙井,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庐山云雾,都匀毛尖等等等等。

群友16:你知道的太多了!雅安是肥沃的。

群友13:几乎雅安加工的全国名优茶我都喝过。

群友16:你依然安在,可见不会毒,可以喝。@群友13

群友13:实话实说和原产地的名优茶比雅安加工的茶做得再好还是差一点原产地茶的韵。

群友1:信阳毛尖现在产地范围扩大了许多吧?@群友17

群友17:按照标准还是信阳市范围内。

群友7:安徽金寨有2个乡镇也做毛尖 @群友17

群友1:六金毛尖@群友7

群友17:核心产区在浉河区,然后就是下面的县市,其实比如商城的和信阳毛尖已经有所区别了。信阳那边挨着安徽,同属大别山,应该叫安徽信阳毛尖。

群友20:信阳浉河区的黑龙潭,白龙潭,四望山的算上等,信阳毛尖的主产区也比较广。(黑龙潭,白龙潭,)董家河的(连云,集云,车云,云雾,齐云)灵山寺,震雷山。这几个主产区品质上等。这几个核心产区。建国初期震雷山的群体种茶叶据说是直供中央的。

群友17:是的。核心产区在浉河区,就是信阳南湾湖西南一直到湖北这个区域质量好。震雷山的茶叶也很好。还有就是下面县市的罗山县的老寨山茶叶也不错,据说是信阳最贵的茶叶,固始的商城的,光山的都有不错的茶叶!@群友20

群友20:是的,老寨,土门,这些地区茶叶方兴未艾,没有过度采摘,保留了相当的信阳毛尖的风味。信阳其他县市,光山信阳毛尖芽叶细小味淡;罗山信阳毛尖多上手工粗条;商城,新县,粗壮紧直;息县做油茶最多。

群友13:标志标签哪个部门在监管呢[捂脸][捂脸]

群友21:@群友13

群友22:我在想,当标准太多个了,是否也成为茶叶标准的掣肘了?把所有的地方保护都取消了,让市场自己定价。

群友13:我想表达的是四川生产的全国名优茶他们拿回去后包装成原产地的茶来销售,哪个部门来监管呢?

群友21:市场经济都搬上来了[捂脸]那试问,如果地方政府放开标准要求并且不干预,那谁来市场的守夜人呢,或者说让那些拥有地方优势的茶叶如何继续生存而不被劣币驱逐良币呢?@群友21

群友20:那良币岂不是要绝种了?

群友17:悄悄的说一句,福鼎也好,信阳毛尖也好,用外地茶充本地茶的大部分都是本地人,你让政府怎么去做?动静再大,最后都成了给本地人做背书!

群友12:说的对,不用悄悄。

群友23:我喝过峨眉山双福的龙井,加工出来发到杭州@群友1

群友22:这些个标准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落实起来困难重重。大多只是出台一下,作为政府的整理宣传,还不如放开,交给市场。原产地如果品质好怎么会被劣币驱逐良币。这也是我的一个简单设想,群里见识面比较多,可以指点一下@群友21

群友21:强制执行标准没有可操作性[捂脸]?

群友17:我觉得主要是政府没有严格执行标准的动力!

群友18:抛开原产地保护,其实就等于把某个茶的产地无限扩大,那产量就会增大,产量一大,价格最终肯定下降的。大家都挣不到什么钱。就会出现,一部分懒得种茶了[Emm]出去打工了。现在外地茶充当本地茶卖能挣钱,还不是因为原产地保护嘛[Emm]

群友1:这个话题,得展开聊好一阵子啊@群友22

群友22:是的,我很疑惑这个可不可行。所有产区的茶一视同仁,让品质说话。品质好的,批发商自然就愿意高价采购。

群友17:搞反了,为了禁止外地茶冒充本地茶才想起来的原产地保护这个法子[呲牙]。但是原产地的区域公用品牌所有者大部分都是协会或者其他非政府行政机构,他们一方面没有权力去清理市场,另一方面现在的协会也力不从心。

群友24:有权利的,之前安吉茶协就干过这事,就看怎么去执行了。直接起诉。

群友17:四川做的信阳毛尖和西湖龙井质量都挺好的,批发商正在当地采购中[呲牙][呲牙] 不过还是要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真正形成机制,才能把市场维护好。

群友21:主体不统一,维权成本高。

群友1:对于许多茶叶的“原产地保护”,大家都希望画圈,但实际上管理上还没有形成闭环,甚至多数地方政府或协会,实际上是成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放任外地茶充当本地茶,这样实际上就是损害了消费者和一部分经营者的利益。所以,目前的状况,本质而言,多数茶叶的“原产地保护”,“保护”并不完整,甚至一定程度上在“保护”本地利益的同时,变成了对于其他许多利益相关者的伤害。@群友22

群友22:是的,我就是基于这个理解,所以保护还不如不保护。但是这种需要有更大层面的对它的利弊进行分析和设计。对于整个茶行业的发展,我觉得是弊大于利,不过只是觉得而已[笑脸]

群友1:保护还是需要的,关键是要真正形成闭环和落到实处。技术上不难,问题是谁愿意真正做。目前半吊子,是比较差的状况。@群友22

群友22:上不上,下不下,最容易混水摸鱼。

群友25:四川是茶业大省,不是茶业强省,我二十年前在成都读书时就常听人这样说,可能主要在于没有实现品牌化,徘徊在低端市场和原料产地上。

群友26:四川政府也在打造川茶品牌化,现在已经有了几个品牌出现。川茶主打的高山、茶芽,生产主要以现代标准化设备为主。

群友27:原产地保护,目前做得最好的是西湖龙井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生产企业名录。

群友1:问题还是很多。

群友26:矮子里面拔高个儿。

群友1:现在大体只能这样说。外地茶往景区跑,屡禁不绝。

群友28:镀金茶屡禁不止,悟空真假难辨。

群友6:一张西湖龙井的签🉐️百八十?

群友1:外地龙井茶与浙江龙井茶价格相差悬殊,钱塘龙井茶和越州龙井茶与西湖龙井茶价格相差悬殊,西湖龙井明前雨前价格相差悬殊。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标,贴哪儿更值钱?

群友6:一般js建议:贴在非西湖产区的龙井包装上,真(西湖)产区的不贴。当然都要明前送出去。

群友1:这个更狠。

群友1:西湖龙井我们在二十年前就开始接触,最近几年我们自己创业后,每年也推出几款西湖龙井。总体感觉是行业在向前走,但根上的问题,可说是没太多变化。我们这几年去产区,去现场把控品质,去接受煎熬[笑脸]我们团队现在就在西湖现场。

这是我们做的西湖龙井价值认知体系图。替换或调整二三级目录,基本框架放在易武班章武夷岩茶等上面也能用。

现在的挑战是,消费者按不同概念付了费,生产者和产品出品方,如何做到名实相符?其实,这并仅仅非西湖龙井的窘境,许多热门产区热门茶类也大体如此。这是目前茶行业的普遍挑战。

来源:茶业管理评论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中国7万家茶企打不赢英国1家立顿?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有人提问“中国茶叶十大品牌都有哪些”,然而底下有不少朋友却答非所问,可能是因为没有看清问题或者是把品牌等同于“名茶”,所以就有了“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等回答。

  其实我们常说的西湖龙井、福鼎白茶等茶并非是个人品牌,或者是属于某一家茶企品牌,而是区域公共品牌。那么什么叫区域公共品牌呢?它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才能供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的品牌名称,只有符合条件的能使用这个品牌。

  西湖龙井

  01、有名无牌

  以福鼎白茶为例,因为福鼎白茶是具有地域唯一性,且是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所以只有当你卖使用福鼎本地白茶茶树制作的茶,才可以用“福鼎白茶”这一个区域公用品牌。也就是说,你不能拿政和白茶来当“福鼎白茶”卖。

  福鼎白茶是区域品牌,是名茶,不是某一家茶企的“品牌”。有人简单的把品牌认作商标,其实两者有很大不同。品牌的概念更广,它包括商标,还包括产品、售后服务、以及群众对某公司的整体评价和自己的企业文化等。

  那么福鼎白茶都有哪些品牌?

  比如有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的“品品香”。而西湖龙井也是如此,西湖龙井有几个比较知名品牌,比如杭州茶厂有限公司的“西湖牌”、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狮峰牌”、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的“贡牌”等。

  以上品牌皆出是大企业,此外一些中小企业的品牌,叫法是五花八门,数目之多不可计数。西湖龙井只是绿茶中的一个品类,每一类绿茶可能都有很多不同叫法的品牌。尤其是近些年,人们对品牌越发重视,对商标有着极其狂热的追求,所以但凡有能力开公司或者注册商标,期待未来发展的,就会不遗余力造品牌。

  人们重视品牌消费,努力嗅取商机,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老板想要做大做强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打造品牌并非像注册商标那么简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久久之功。而且品牌是需要维护与宣传的,更需要靠实打实的本事,一步一个脚印去发展,去壮大。

  福鼎白茶

  02、茶业窘境

  中国茶叶学会上海天泰茶叶科技董事长叶扬升说:我国茶商有七八万家,多数弱小,规模上亿的茶叶企业凤毛麟角。虽然听着刺耳但也不能否认事实。

  绝大多数人只知各产地名茶(比如福鼎的福鼎白茶、杭州西湖龙井)、而不知具体的某个茶企的品牌名字。买茶前先看是否为原产地,然而再看品牌,很少直接看品牌买茶。也有可能是因为品牌名气不够大,不能从名字中看出茶企所卖何茶。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茶企大概有7万多家,然而9成以上的茶企,其产值不足500万元,没能出现一个品牌“独角兽”。像“天福茗茶”这样国内知名茶企,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在2017年的销售额也才16亿,不到整个市场的1%。

  人民日报也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破除“千万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顿”窘境》,抛出一个深刻问题“千万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顿”,指出我国缺少知名品牌的事实。

  这是一个怎样的事实?

  在2008年,中国7万家茶企共实现茶叶总产值300亿元人民币,而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加工企业的年产值就将近200多亿元人民币。

  我国饮茶文化灿烂,制茶饮茶历史厚重,甚至可以说,其他国家的茶树、加工工艺、饮茶方式等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走出去的。茶叶是源于中国的,我们有太多骄人的成绩,这是不能否认的,但是如今面对“千万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顿”这样的窘境,可能一时间慌了神。

  难道正应了那句话,外来和尚会念经?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的创始人就叫做汤姆斯·立顿,从他于1890年在英国创立立顿红茶到如今,这个品牌也有百多年历史。

  03、立顿创业

  汤姆斯·立顿家里没有茶园,一开始也不是做茶的。他出生在一个地道的穷苦人家,小时候过得穷但好在有远大理想,有一次他远游锡兰(斯里兰卡)且在当地发现了锡兰红茶。因为当时英国人喜欢喝红茶,而锡兰红茶又是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香饽饽,所以汤姆斯·立顿发现了商机,那就是做锡兰红茶生意。

  汤姆斯·立顿是个实干的人,说做就做,回到英国后马上推出立顿红茶,并且想好了广告词“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说句题外话,这句有些类似国内某二手车公司的广告词“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总之,汤姆斯·立顿是想要把当时英国市场的红茶价格给打下来,在自己赚到钱的同时也想让大众能喝上珍贵红茶。

  汤姆斯·立顿是幸运的,他成功的,生意做得火热,后来他又把目光投向了世界各地。先是在美国建厂,后又在印度扎根,有条不紊打开远东市场。因为汤姆斯·立顿的出色表现,他在1898年被英国女王授予爵位,而立顿红茶也获得了“世界红茶之王”的美名。

汤姆斯·立顿

  04、东方市场

  在1972年,立顿红茶被联合利华收购了。作为全球最著名的个人消费品集团,联合利华好比一艘巨轮,欲载着立顿进行一次更加强势的发展。也因此,在1992年,立顿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可能当时立顿心里头也会嘀咕,自己能否在茶文化极其厚重的中国站稳迅速脚跟。但让立顿与我国茶行业吃惊的是,短短用了5年时间,销售额达到了300亿,而同年我国茶叶销售总额为230亿。

  立顿用5年时间就在中国百家商城系列调查中获得茶包销售额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用现实发生的事情来证明“外来和尚会念经”,靠本事赢了中国7万茶企。

  这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事。

  我国茶园面积占世界的60%,而且产量占世界的40%,将近1千个县从事茶叶的相关工作,用一片叶子来富裕一方百姓。众所周知,我国茶叶资源丰富,也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六大茶类的国家。我国茶叶市场广阔,不仅做茶的人多,同样也是全球最大的茶叶消费市场。

  可是中国7万家茶企为何打不赢英国1家立顿?

  要知道英国不产茶,却能将立顿做成全球最大茶叶品牌,无疑是不可思议的。但存在是有原因的,立顿的成功可以简单概括为“四化三心”。

斯里兰卡茶园

  一、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全球化

  立顿于1890年在英国推出立顿红茶后,又于1892年马不停蹄开始全球化进程,去美国建厂,还在印度开分店,有计划的规模化和全球化,尤其是后来立顿搭上联合利华的快车,如虎添翼,加速全球化的进程。联合利华有出色的营销经验,靠着联合利华的帮助,立顿把茶叶卖到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而且立顿成为世界第三大非酒精饮料,仅次于可乐和百事。

  把茶叶做成顶尖的消费品,而且要让每一件茶包保持该有的相同口感,这是非常难的。对于我国茶行业来讲,标准化是不可忽视的难题。暂且不说茶叶品种繁多,每一大类下有很多小品种,而且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甚至不同的人采摘的茶叶在口感上表现也是不同的,标准化也是我国茶产业的主要难题。

斯里兰卡茶园

  规模化同样如此,我国茶企众多,可真正达到规模的茶企是凤毛麟角的,所以凭一家之力很难规模化。因为靠个人力量常举步维艰,所以很多生产茶叶的县开始力推区域公共品牌。只有把当地的名茶名气给搞上去,出名了,市场热闹了,那么才会带动当地经济,底下经营此茶的茶企或茶农就会获得不错收益。

  搞区域公共品牌是因为我国名茶具有地域性特点,每一个地区的茶叶品种会不同。我们拿白茶来说,白茶可以分福建白茶和其他省份白茶,而福建白茶又分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等。福鼎白茶又可细分点头、白琳、太姥山等乡镇白茶。每个地区的白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同之处。

斯里兰卡茶园

  如此不同,如何才能达到一个绝对的标准?若产品或商品没能达到标准化生产,同个产品,今天是这个味道,明天又是那个味道,没有标准化,如何能成全国乃至全球的品牌?

  那么立顿是如何达到标准化的?

  立顿为了能够长期保持茶叶高质量,着重于拼配工艺。因为不同生产的地域、气候条件、海拔高度以及土壤结构会让茶叶的风味变得不统一。即便是同一产地同一个人采的,做出来的口感很难一样。

  所以立顿为了让产品能标准化,他请了世界各地经验丰富,熟悉茶艺科学的品茶专家和调茶师,把茶叶进行拼配,而拼配之后的茶叶会更有质量,做出来的口感不会突兀,能达到质量标准。

  立顿在斯里兰卡开发茶园,培养优质茶树,在茶园福建建立许多工厂,以便用最快速度在采摘后2小时内处理鲜叶。当然,立顿还会从其他国家采购优质的茶叶。立顿还成立茶叶研究所,重视产品开发和研究。

  除了拼配技术之外,立顿的包装技术同样是具有巅峰性的。袋装茶的饮用方式十分简单,一袋茶包,一杯茶,你不需要准备繁琐的茶具,不需要花精力去泡茶,也不需要处理茶渣。袋泡茶抓住了年轻人的心,符合现代生活的快速节奏,所以年轻人才会喜欢,立顿红茶成为白领阶层的心头好。

  或许只有先达到标准化,才能很好进行规模化,乃至后来的工业化和全球化。话说回来,不管做什么,质量都要摆在第一位。质量关把控好,大事可成。

  二、沟通之心、创新之心、进取之心

  从立顿红茶的包装上就能看出来,立顿很用心宣传宗旨“光明,活力和自然美好的乐趣”,竭尽全力把自己的理念“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传播出去,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不管是广告还是活动,总之都是想让品牌变得更响亮,让茶叶更好卖。

  立顿重视消费者体验,喜欢与消费者建立沟通的桥梁,不停下沟通的步伐。从立顿自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就一直有清醒的认知,要想让中国接受立顿,就要进行创新。有进取心的立顿很快发现了机会,立顿的市场就在于都市年轻人身上。

  一开始立顿打感情牌,让自家品牌获得不错的口碑,做了很多免费送茶活动。等好感上来就推出很多新花样吸引年轻人目光,比如立顿奶茶。除了做好自己的主打红茶之外,立顿为了迎合市场,开发了立顿绿茶、立顿茉莉花茶等茶,可谓抓住了年轻人的喜好。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个世界总是在奖励有头脑有行动的人。立顿进入中国市场后并没有端着架子,而是努力了解市场,发现机遇,并且抓住机遇。立顿开发立顿绿茶、茉莉花茶来迎合年轻人,从中获得口碑。并且在定价上显得很公道,没有高昂的价格,让年轻人都能喝得起。

  反观当时我国茶叶市场,好像缺少了交流之心。不少茶企过分重视茶文化,讲茶道和饮茶技艺,好像没有华丽茶具与昂贵茶叶就不叫喝茶。把茶捧得太高,结果断开了与群众交流的连接。

  05、饮茶差异

  我们可以把喝茶的人分几类,比如有初入、正式、职业、知名、著名。那么绝大部分人是在“初入”这一类中,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大众型。通常这一类型的人会觉得茶叶只不过是有点味道的开水罢了,不会太看重茶叶,更不想要过多了解茶文化和茶道。

  对方没有了解茶道的需求,只想要喝一杯还算不错的“开水”,那么我们只要把“开水”做好就行,不需要把“开水”夸成“圣水”,让大众望而却步、望而生畏。如果面对职业或者知名类型的,那么我们再摆出茶道来就不要很突兀,但知名、著名类型的人是少数的,而做茶叶生意不能只靠一两个人生存。要让每个人都能喝到茶,体会茶的美妙,这是最重要的。 

  从古至今,茶叶并非只有一面,既可以高雅淡泊,又可以具有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在茶文化鼎盛时期的宋代,不仅宋徽宗爱喝茶,王公大臣爱斗茶、文人雅士好品茶,就算是老百姓也对茶也极为痴迷。

  汴京城茶楼林立,茶楼不仅是喝茶的地方,还是听书的地方,一边喝茶一边听书,高官与文人也会出入茶肆。还有些茶坊会供茶客蹴球玩乐或观赏蹴球游戏,总之茶肆兴盛。汴京就算到了夜半三更时,街上还有摆摊的,有那提瓶卖茶的人。在茶的面前,上至皇帝、王公大臣,下至百姓,其实都只有一个平等身份,那就是饮茶人。

  言归正传,我们能否“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立顿”那套做法:先满世界买茶叶、然后拼配、弄个好听的品牌名、接着进行各类推广、去各地开公司卖茶。

  这能否让我们快速“四化”?

  我们如果还舍不得放下身段去学习,吃亏的还是自己。但学习并非要全盘照搬,毕竟两者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东西方的饮茶观念上的差异,还有整体文化差异。

  照搬不能让我们快速四化,而且就算我们有心照搬,恐怕也无法做到。

  一、我们对饮茶的理解与西方不同

  东方人把茶与饮料区别开来,而西方人喜欢在茶中加入牛奶或其他东西,把茶等同于其他饮料,比如可乐或者咖啡。这就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因为我们认为茶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与饮料有些巨大区别。

  我们不仅喝茶,还想要从茶中悟道。我们喜欢并习惯谈茶文化,谈茶道。茶是媒介,是自己与自然交流的依据。按古人的话来讲,就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陶冶情操。

  茶不仅是饮料,它被赋予的意义十分重大。几千年下来皆如此。我们很“贪心”,不仅要享受到茶本身的美味,还想要从茶身上得到心理慰藉。

  也因此,饮茶这件事越来越厚重起来。西方人可能无法理解,喝个茶而已,怎么讨论到哲学去了。总之,东西方饮茶文化的差异,让照搬变得不可能。

  二、我们习惯于一山一味、一人一味、一季一味

  我国茶叶种类不可计数,单单绿茶一类就有诸多划分,比如代表茶西湖龙井就有多个产区,每个产区又有些许不同。绿茶按工艺划分可分为4类,分为蒸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和晒青绿茶。比较知名的绿茶有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安吉白茶、庐山云雾茶等,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和浓浓的地域特征,皆是当地名茶,发展本地经济的依靠之一。

  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进行整合拼配,只叫同一个名字,只拥有一个口味,那这样就会失去了多元性和多样性,岂不是很可惜。茶叶品种多样性和地域性是我国实情,改变还需要从长计议,不能简单的统一口味,不能完全照搬。

  三、我们的茶叶经营方式和理念可能太传统

  我们目前的茶企体量都不是很大,企业规模很小,茶叶产量不大,而且制茶工艺和设备还需要加强,制茶效率需要得到提高。此外最重要的是要更新一下经营理念,或许做一些适当改变有利于未来发展。

  我们一般去哪里买茶?一般是茶城或者是街边茶叶店,又或者直接去茶叶交易市场或原产地。当我们想要买茶的时候,往往会先想到一个地方,并非是一个品牌名字。因为我国茶叶“有名无牌”由来已久,没有出名的牌子自然就不会想到。

  而当我们想要买手机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想到苹果或华为。当我们想要买鞋子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想到耐克和阿迪达斯。这就是品牌的力量,让你第一时间想到它。越是出名的品牌,你就越放心,即使你暂时不了解新产品,但你可能会天然觉得,这新品应该不错。

  茶叶被茶农采摘下来后会被拿到茶叶交易市场卖,然后工厂收茶青加工,加工成毛茶或成品茶被茶商收购,接着被运到各地茶城、茶叶店售卖。而茶叶的价格也是随着这一层层的增加而增加,毕竟要运输费、保存费、调集费、水电房租费等,中间商多了,价格必然要上去。

  要想做出改变,那么这条制茶产业链就要做出适当的改变,改变不合格的地方。但是如何改变却又是一大难题。并且传统的卖茶理念也要适当调整,卖茶可以简单点,不要高谈阔论茶文化。没有说一定得穿茶艺服装,脸上留着胡子,手上挂着珠子,一副高逼格的样子,因为把自己搞得太神秘的话,就容易与年轻人产生代沟。年轻人的市场是广阔的,想要让茶行业焕发光彩,很有必要取得怕繁琐的年轻人的支持。

  四、茶企生产能力还不够强大

  茶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是农业大国,但很可惜,暂时还不是农业强国。所谓的农业强国,主要体现在农产品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等。而我们的制茶产茶能力还不够强大,技术还需要提高。

  不管是工艺还是设备,又或者是制茶、销售茶叶等方面的人才,我们还要去进步、发展。俗话说得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制茶有了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那么必然提高生产率,增加产量。茶企赚钱了,那么会加大支出,采购大量茶青。这是有利于茶叶市场繁荣的循环,茶农也会获得不错收益。

茶农

  五、老百姓的购买力还不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2019年我国GDP为99.0865万亿元,排在世界第二,人均GDP也突破1万美元,可喜可贺。但大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我们在逐渐缩小差距,但还处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中,还要努力发展。

  从人均水平上来看,我们无法消费太高端的茶叶,那些动辄几千几万或几十万一斤的茶叶,大部分人是无法承受的。低收入是影响购茶能力的,普通家庭不会考虑花一大笔钱在饮茶上,最多买些便宜的茶喝喝。

  因此茶企很有必要在价格上多思量,茶叶整体价格太高就可能会失去了群众基础,反而不美。当然,老百姓要努力赚钱,增加收入是关键。收入增加了,茶叶销售量也会增加,有利于茶叶市场的良性发展。

  总结

  “千万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顿”的窘境虽然让人很不舒服,但我们不能对自己太失望,要自勉。打造品牌的事情是需要久久之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我们要谨记,打造好品牌是需要靠产品质量和过人口碑,是一点一滴累积的。

  我们不能照搬立顿的成功之路,因为我国茶行业“只知名茶不知品牌”的实情就说明了照搬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现如今茶行业标准化、规模化能力不足,茶园产量低、茶企规模小、效率低、设备落后等问题一时间也无法快速改变,就算想照搬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还得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立顿身上也有很多可取之处、借鉴的地方。有专家建议,可以通过整合区域资源,优化品种结构,延长产业链。稳定产业规模,用创新管理模式运作,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管理。

  要跳出传统经营茶叶的视角,把茶叶当作热门商品去经营,真正的站在商业角度去运营,更要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多与年轻人交流。

  抓住年轻人,就抓住了机遇与未来,因为这个世界的未来永远属于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来源于:网易自媒体,作者:当代广播站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