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70年代水蓝印

找到约64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陈茶标本”开启昆明仓大时代

2018年1月27日,“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首次品享会在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会议室举行。会议由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亚太茶业和云南云沐堂茶业有限公司承办。与会嘉宾分别品味了“1986年昆明纯干仓宫廷熟普”及“70年代末期蓝印”。

用策划人方一知的说法,这次活动打响了“昆明仓”正式亮相的第一枪。 “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首次品享会,贵在首次,也就是具有开创的意义。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三个关键词组合首次使用,刷新了广大茶友对老茶、陈茶的认知和印象,表明昆明仓年份茶在普洱茶市场上的一席地位,某种意义上引领了市场流向,这在普洱茶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

白马非马参与了昆明仓体系建设,最近半年来向老茶人取经,与各位同好一起深入探讨,有一些不太成熟的心得体会,现分享如下,望方家不吝指正。

“昆明仓”凭什么

为什么长期以来,昆明仓没有香港仓、东莞仓的地位?是因为在人们印象中,普洱茶产于云南,藏于香港,2003年以后藏于东莞。近年来,昆明纯干仓概念崛起,靠的是新茶与中期茶仓储。这样一来,昆明要真正建成继香港、东莞之后的“普洱茶仓储第三城”,缺乏2003年之前足够多的老库存来支撑,无疑含金量不够,底气不足。

老茶的话语权长期以来被香港、台湾与马来西亚掌控。东莞虽然没多少老茶,却拥有数量最为庞大的中期茶、新茶库存。一个是以老取胜,另一个靠数量取胜。昆明作为仓储的“后起之秀”,要靠什么来立足?

通过梳理昆明仓储三十年历史,我们发现,昆明仓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兴起,昆明有一批很早就从事普洱茶贸易的人,在推动昆明仓体系建设,他们不但留下了足够多的老茶库存,而且形成了涵盖老茶、中期茶、新茶在内的完整年份茶谱系,经历了三十年的仓储实践,交了许多学费,也取得了宝贵的仓储经验,从而拥有一套关于昆明仓较为成熟的仓储体系。

这样,我们就可以非常有底气地回答,昆明仓凭什么成为普洱茶仓储的最新高地:

首先,是历史形成的仓储地位。早在九十年代,昆明茶商就在探索专业仓储建设,茶叶整体放得不错的同时,也交了不少学费,一些茶叶得放得不是很理想,甚至放坏了,但也因此取得了非常宝贵的早期经验。其三十年如一日的仓储实践,留下来非常珍贵的仓储第一手实战资料,有陈茶标本与丰富的仓储经验作为参考,可以让我们今天少走弯路,从而更好地推动昆明仓体系建设。

其次,昆明三十年仓储实践表明,在昆明放茶很安全,在仓储方面省事省心,只要注意离地密封存放,避光防潮,定时通风换气,就不用怎么担心茶叶放坏。就安全与健康价值而言,昆明是世界上最适合存茶的地方之一。因老茶人早期经验不足,导致一些茶叶放得不是很好,但其问题也要比广东、香港等地放坏的茶叶轻得多。

再次,昆明仓储地域风格显著,表现出不同于香港、东莞之类快速仓储之特点,其转化时间更长,是典型的慢养仓。慢工细活出好茶,用来形容昆明仓非常贴切。

一言以蔽之,昆明仓有历史传承,存放茶叶安全,省心省事,放出来的茶叶健康好喝,是慢养仓的代表!

老茶人的三十年昆明仓储实践

通过采访老茶人,我们发现上世纪80年代到2003年之前,昆明茶商也深度参与了普洱茶交易,现在的许多老茶就是通过昆明茶商之手,流向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地。

拿2003年作为断代,一是因为之前的茶叶可以归为老茶(这是就市场观念而言,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光看年份,更要看实际转化程度),之后的往往被人们归为中期茶、新茶。二是因为,2003年普洱茶开始在大陆兴起,市场的交易规则由卖年份茶,转向卖新茶为主。卖新茶的标志是2004年大益改制,其后大家纷纷追捧新茶,将新茶价格不断炒高。2014年之后,随着中期茶崛起,其表明历史走过一个轮回,由片面追求新茶,重新回归到仓储与年份茶交易体系。

老茶人江涛是新近成立的“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主任,这次“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首次品享会的茶品就是由他提供的。其是普洱人,早年在思茅的茶厂上班,于1984年来昆明做茶叶生意,可谓见证了昆明茶叶贸易三十多年的变迁史。

80年代,中国搞的还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年流通体制改革,茶叶降为三类物质,除边销茶外不再统购统销,实行议购议销,但也只是相对放开市场,做茶叶贸易限制颇多。当时国营企业与乡镇企业是主流,个私经济只是补充,不但受到限制,而且会经常被打压。在80年代,以个体户的名义做茶叶生意是要有些勇气的,而且生存也很艰难。

1992年以后,中国走市场经济道路,个私经济终于名正言顺了,90年代初期江涛托政策的福,在工商注册了“云南普洱茶昆明经营部”。早在80年代就参与经营普洱茶的江涛,也由此开始了其开挂人生,借助普洱茶在台湾兴起的东风,加上茶叶流通进一步向民营经济放开,其充当了茶叶公司、茶厂对接外商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卖到台湾等地的普洱茶数量很大,从而在90年代淘到了普洱茶的第一桶金。当时流行年份茶交易,为了与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做生意,他早在九十年代就开始了专业普洱茶仓储探索,交了许多学费,取得了宝贵的仓储经验,是昆明仓三十年仓储建设历程最早的推动与践行者之一。

截至目前,江涛的仓库可谓老茶的大观园,不但单品繁多,一些还是罕见的珍稀茶、绝版茶,而且老茶数量非常大,在昆明罕有其匹。

笔者好奇地问,怎么会存下这么多老茶?

“我首先是爱茶人,见了好茶舍不得卖,经常收藏起来。二是当年茶叶不好卖,进的货滞销了,就留在仓库里了。三是那个年代茶厂生产的茶品经常会滞销,见我能卖货,就用卡车拉到我在昆明的仓库,款都没有付,开个单子,货卖了再给钱。这样我不花钱也能搞到大库存。三是90年代普洱茶都是靠年份茶交易,我有意识地选择精品茶建仓。四是因为到茶厂订茶,要起量才给订,所以台湾、马来西亚等外商,找我进货经常下大订单,我找茶厂生产出来了,到交货时,往往他们只要一小点,结果剩下的大部分茶叶就进了我的仓库。五是2003年非典时期,当时普洱茶在大陆开始热了,我抓住这个大商机,花巨资在昆明市场扫存货,收购几千万元茶叶入库。”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他是大益改制后第一批加盟的大经销商,是大名鼎鼎千秋茶业的老板。近年来,他决定做自己的品牌,创建了云南云沐堂茶业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昆明仓体系建设。

江涛认为,没有仓储陈化这一环节,普洱茶就是半成品。只有经过岁月的沉淀,普洱茶的生命历程,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厂家生产的产品是半成品,需要我们的中转商后期来存放它。作为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的发起单位,我们2018年的工作计划之一,就是组织专家和资深茶人,分课题进行陈茶的研究,特别是推动制定仓储标准。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还要建立云南普洱陈茶博物馆。”

复盘昆明三十年仓储史

我问及,为什么在90年代台湾人要找您买茶?江涛说,茶厂与茶叶公司只有新茶,没有年份茶,台湾人要找年份茶,所以找到我。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普洱茶产于云南,却藏于香港。因为以前茶厂的茶叶生产出来,由茶叶公司调拨进行外贸出口。茶叶公司卖的是新茶,而由香港的茶商仓储三到四年之后卖年份茶。其交易模式是,厂家生产新茶——茶叶公司调拨——茶商仓库(仓储几年)——上市交易。由此可见,当年一手的大盘商,甚至二盘商,要做普洱茶贸易,首先得有仓库,其次茶叶仓储几年,有转化了才上市交易。

当时的普洱茶消费人群只认年份茶,新茶没人喝,也不值钱,茶叶只有仓储转化了才值钱,才好卖。这就是普洱茶藏在香港,香港成为普洱茶的第一个仓储高地的原因。

在80年代,茶叶流通体制没有完全放开,加上对民间私商的交易进行种种限制,并经常打压,江涛这样的个体户只能做点茶叶小生意,当时的普洱茶贸易是被香港茶商攫取与把持的。到了90年代则不一样了,普洱茶贸易告别了香港一统天下的格局,台湾人、云南人、广东人、马来西亚人、韩国人也纷纷加入进来。90年代普洱茶在台湾的兴起,许多台湾茶商不但向香港人进年份茶,也向昆明的茶商进年份茶。年份茶交易热,推动着昆明仓储建设。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抛弃中茶公司的中转仓库不谈,昆明仓其实是兴起于90年代的茶叶贸易。因为当年盛行年份茶,昆明茶商要做茶叶贸易,必须在昆明建仓。之前的80年代,谈不上有意识的仓储建设,茶商留下来一点80年代的老茶,很可能是滞销等原因无意留下来的。

由此,昆明仓的发展脉络就清晰了:

昆明仓发轫于80年代:茶商滞销的茶品、茶叶公司中转仓库积压的老货、茶厂偶然留下的老货。

兴起于90年代:从90年代开始,昆明茶商深度参与普洱茶贸易。当时流行年份茶,昆明茶商为了卖好茶,开始重视仓储建设。当时省公司与茶厂都是以生产为主,贸易以卖新茶为主。遇到市场不好,或者产销信息不对称,积压一些茶品,都想千方百计脱手卖出去,没有形成仓储经营模式。这样一来,系统性的昆明仓储茶叶经验,其实是由江涛等一批老茶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

“当时我们为了卖好普洱茶,必须要搞懂普洱茶,藏好普洱茶。因为客户要年份茶,会问你许多问题,如果茶叶藏不好,问题回答不了,茶叶生意肯定难做。那个年代真正了解普洱茶的人极少,即便有知道的人,也是在摸索与学习之中,所知有限。这样我们做茶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边做边总结,不断提升自己。”江涛说。

沉寂十年:2004年到2013年,流行卖新茶,昆明茶商对仓储重视不够,也就没多少人宣传与认真构建昆明仓储体系。这时东莞仓横空出世,东莞成为藏茶之都。昆明茶商忙着赚新茶的钱,也没有去争仓储的名分。由于在仓储方面,大家都太低调了,所以导致昆明仓储话语权缺失,搞得好像昆明仓是最近几年才制造出来的概念,用来收割仓储与年份茶交易热点。

崛起于2014年:2014年以后年份茶交易时隔十年后再度成为市场主流交易模式,这时昆明的茶人、茶商才纷纷起来宣传昆明干仓。但许多人不知道,真正的昆明仓是发轫于80年代,兴起于90年代,当年许多台湾茶商都来昆明找年份茶,如果没有专业仓储支撑,估计精明的台湾人也不会来。

我们还原昆明三十年仓储史,是想表明,在仓储方面,由于长期梳理与宣传不够,让许多人误以为昆明是仓储的后起之秀,其实昆明仓早在90年代就很辉煌,2014年之后昆明干仓概念的爆发,不过是花开第二春!

打造昆明仓需要“陈茶标本”

我们推昆明三十年陈茶标本,是想表明,由于机缘巧合,昆明八十年代就做茶叶生意的老茶人手上拥有足够多的陈茶库存,足以构建老茶、中期茶与新茶之完整仓储体系。而且这些年份茶都是历史遗留下的记忆,背后藏着一个个鲜活的做茶故事,将不同时期做茶的场景串联起来,拥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仓储标准样价值。其能以数十年的时光谱系,告诉大家,这三十年来昆明仓储发展史。

其回顾与梳理了,早期存茶的老茶人,交了哪些学费,取得了哪些宝贵的仓储经验。

也可以相对真实溯源历史上一些茶品的来龙去脉,及不同时期原料、工艺、仓储、包装、交易模式的演变,为年份茶交易提供证据链支持。

而且它揭示了,昆明是芳香之城,能够越陈越香,体现出不同于港仓、莞仓之速成仓的特色,其是典型的慢养仓,具有仓储省心省力、方便管理,茶品安全、健康、好喝之特点。

昆明仓三十年陈茶标本,为新茶、中期茶的仓储建设提供了标准实物样,以及系统性的理论、经验与数据总结,无疑具有继往开来之意义,从而开启昆明仓大时代……

用“昆明仓”扬弃纯干仓

为什么是昆明仓,而不是昆明纯干仓?纯干仓是个近年来非常热门的市场概念,其反映了某个阶段的市场热点。也就是,其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如同山头茶有古纯一样。在强调古纯天下第一的那几年,难道古拼,山头小树与生态茶就不好吗?显然不是!因此,我们在做产业概念设计时,不能被一时的市场热点牵着鼻子走,而要设计既有显著内涵,又具有延展性的开放式包容概念,能容纳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仓储概念。所以,我们跳出了仓储的古纯——纯干仓,选择了更包容的“昆明仓”。

首先昆明仓是对历史的尊重。前文说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的前辈在三十年来的昆明仓建设中,是走了许多弯路,交了许多学费的。如今看来,茶整体放得可以,许多茶达到现在的昆明纯干仓标准,但也有一些茶放得不太干,而品质很好,还有些没放好,甚至放坏了。这些放得不太干,或者放得不怎么理想的茶,以及旅行仓,算不算昆明仓?我们知道,茶界对专业仓储体系空前重视,是2008年之后的事,早期仓储是很随意的,甚至是不太懂而交学费的。我们不能拿现在的仓储标准要求过去留存下来的茶品。

我们理解中的陈茶标本,不仅有放得很好的纯干仓茶,也有旅行仓茶,也有放得不是很好的茶,甚至是放坏的茶,这才是历史真相,不同类型,好坏都有,不同仓储风格的教材,正面、反面教材都有,这才是陈茶标本的真义。

其次,我们要对纯干仓进行批判与扬弃。不能因为我们被湿仓伤害过,就片面强调干。茶叶后期转化,还是需要一定湿度的,只要不要太湿伤害到茶叶,都是好仓储。比如,在昆明非常干躁的季节里,在仓库放桶水,拖拖地板,人为增加点湿度,也是情理之中。昆明多雨的季节,其实湿度也很大,茶叶的仓储环境也没那么干。由此可见,拿纯干仓作为放诸四海的唯一真理,显然很可笑与荒唐。特别要说明一下旅行仓,其类似不同山头的拼配,取长补短,综合调味。云南摆摆,广东摆摆,最后拉回昆明藏上几年,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只要仓储没问题,能综合两地仓储之长,有何不可?当然,旅行仓当昆明纯干仓卖,就是忽悠之举了。

昆明仓作为包容的概念,可由以下细分仓储茶品组成:

一是昆明纯干仓茶。

二是在昆明存放,放得不是很干的茶品,但转化很好。

三是在昆明放得有点问题,但退仓后能喝的茶品。

四是放坏的茶品。这是学费茶教材,不建议上市交易。我们将其单独拿出来讲,一是希望大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将茶存好,另一方面让经销商与消费者能更好地辨识陈茶,选择仓储合格的茶品。

五是旅行仓,也就是存放在昆明,但还在其他地方存放过的茶。要求品质达标,才能交易。

强强联手,共襄昆明仓建设

我们以茶文化课题的形式,广邀专业人士参与昆明仓研究与探讨,大家群策群力共推昆明仓体系建设,打造普洱仓储第三城,建设陈茶博物馆,开展仓储陈化研究,促进昆明仓行业标准出台,搭建诚信交易平台。我们认为证据链比单讲故事重要,科研、数据、体系与标准是昆明仓最核心的东西。

目前,参与昆明仓建设的有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亚太茶业、云南云沐堂茶业有限公司、方一知企业外脑、请上帝喝茶工作室等。

其中的一些中坚人士如是说: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李师程会长表示,在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之下成立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目的之一就是要强化研究的功能。为什么称“陈茶”而不是“老茶”?老的概念很混乱,陈的含义更包容,既包括陈年还涵盖陈放、陈化的意思。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个陈字需要时间和空间两个条件同时具备。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正荣总结道,南北口味不同,陈茶争议多,希望这样的品享会能够一直延续下去,让每一位爱茶人喝到纯昆明仓的普洱陈茶,争取在云南培养出一批专业评鉴人才来。希望陈茶专业委员会组织力量,尽快开展昆明仓普洱陈茶的研究、传播和推广,以推动云南普洱茶的持续发展。

七年前,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开始尝试建立普洱陈茶数据库。作为普洱茶界最大的互联网传播、大数据与交易平台,中国普洱茶网与茶窝网掌门人付颖介绍,2006年是一个标准线,06年以后的容易认知,05年之前的需要搜寻很多史料。与江涛先生结识后,给我们一个启发,即找样本茶,找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昆明仓标本茶。这次我们共同推出了两款30年的纯昆明仓陈茶样本,就是通过大家的品享,能客观、公平、公正地来评判昆明仓,评判普洱陈茶的转化,从而记录下靠谱的数据和有价值的信息。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沁圆號普洱茶】专家解读号级 印级普洱茶的价值及鉴别

专家解读号级 印级普洱茶的价值及鉴别

随着第三波普洱茶热的来临,

昔日对普洱茶不是那么感兴趣的人也开始关注陈年老普了!

曾经不认可普洱老茶的人也开始把精力花在老茶上了!

可以说无论是什么样的茶圈子都在竞相交流探讨收藏老普洱茶了!

就连现在风靡全球的直播平台也是靠老普来吸引茶粉.......


由此可见,普洱老茶的真正魅力得到了有福之人的高度青睐,这何尝不是茶粉们的福气呢?普洱茶在有心人的手上不经意间就存放了几十年,而今又会去向哪里被哪些有福之人遇上,这真是一件极其有意思的一件事!陈年老普洱究竟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陈年普洱茶又应该如何识别鉴别?是不是所有的陈年老茶都可以喝?都可以增值?都可以收藏?都可以得到茶粉的爱戴?


答案是:不一定


能够好喝,能够增值,能够传世的好的陈年普洱茶是有前提的,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包装完整,储存良好,无杂异味,原料好,工艺好,仓储好,滋味好!


那么说了半天,究竟陈年老普应该如何进行识别和鉴定呢?


首先得从普洱茶的断代开始:


普洱茶的年代分为:古董级、号级茶、印级茶、七子级、改制前、改制后


什么是古董级、号级茶、印级茶、七子级茶、改制前?


古董级:是1900年以前的茶称之为古董级,代表产品有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清朝光绪年间留下来的金瓜贡茶等;

号级茶:1900年以后-1930年代的茶叫号级茶,茶品名称因是以商号名称命名故称之为号级茶,代表茶品有百年宋聘号、百年同庆号等。

蓝标宋聘号--七子茶庄.沁圆號店内实物


印级茶:1940年-1960年代的茶称之为印级茶,因其包装纸上的茶字分别是红茶、绿茶、蓝茶而称之为红印、蓝印、绿印,代表产品有大字红印、甲级红印、甲级乙级蓝印、大字绿印等。

大字红印青饼

60年代下关铁饼--七子茶庄沁圆號店内实物

60年代下关铁饼裸饼--七子茶庄沁圆號店内实物


七子级茶:1970年内-1990年代末的茶称之为七子级茶,因其包装纸上方都印刷了云南七子饼茶的字样故称之为七子级茶,以下以云南省第一大品牌勐海茶厂的产品为例:代表茶品有:小黄印、小绿印、7582、8582、88青饼、93青饼、97水蓝印等、甲级生沱,92小方砖等;


70年代7582青饼,被号称是印级茶的接班人--七子茶庄沁圆號店内实物


                                          80年代88青饼,茶圈子的传奇饼--七子茶庄沁圆號店内实物



                                73大口中青饼-印级普洱过后的传承饼--七子茶庄沁圆號店内实物

                                                   98易武青饼---七子茶庄沁圆號店内实物


改制以前:1990年代末-2005年以前称之为改制以前,其最具代表产品有生茶:2000年60周年建厂纪念饼、2001年绿大树青饼、2002年红中红丝带高级青饼、2003年绿大树青饼、2004年明前春1斤装青饼、2005年甲级早春饼等;代表熟普有80年代7572 ,80年代后期文革熟砖、7562蓝印熟砖、甲级熟沱等

 

以上茶品均为七子茶庄沁圆號店内实物


          其实,研究历史是挺麻烦的,尤其是普洱茶历史。研究普洱茶历史可能涉及很多东西鉴定、鉴别的问题。证伪容易,证明难!比如说,很多茶到底是哪年生产的,像一些老茶,号级茶我们知道名字多的:乾利贞宋聘、龙马同庆、双狮同庆、同兴号、同昌号、敬昌号这些,很多茶庄用自己茶庄名字做号级茶商标。


        到了圆茶又是中茶、圆茶,分了红印、蓝印、大蓝印之类的。七子饼就更复杂了。小红印、水蓝印、等等。

 

  【茶友1号】:100年前老祖宗就开始造假了!这个票放在这里能说明的问题非常多:一个问题比如说关于宋聘号年代问题,我们现在所见到是宋聘号都是乾利贞宋聘号。在民国初年,就是1917年之前,乾利贞是乾利贞、宋聘是宋聘。而现在市面上的很多作假老茶直接将印刷好的宋聘号内标往茶饼上一贴就叫百年宋聘号了。


 还有个问题,就是说100年前就有人作假的宋聘号了。为了这事,当时打官司,乾利贞、宋聘当时是同一家茶庄,不过同一茶庄在经营不同的商标,他们就说我宋聘号是这样的,其他的是假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消费者,收藏家又应该咋办?

 

  我为什么要把宋聘和宋寅这些提出来,我想大家可能都会对一些老茶的鉴别问题可能感兴趣,有些人可能有一些看法:到底有没有这些老茶,这些老茶是不是真的?

我的回答是:老茶肯定是有的!但是老茶的年代问题,大家别太较真。这些东西,有些东西是市场形成这个价格,但是它的年代和它所声称的年代出入会比较大,但一般来说,老茶出入几年十年左右是非常正常的,因同样的茶放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仓储变化非常之大(以后在后面讲仓储的时候再展开)。倘若您有缘见多了喝多了老茶自然也就不会被骗了,七子茶庄.沁圆號每周星期五会员日老茶汇老友会,欢迎新老茶友光临品鉴交流。

 

  可能有些名称大家也都听说过,在这里闲谈两例:比如说73青,它所指的年代绝不是1973年的东西,它所说的是1984的东西,为什么叫73青,这是因为73它是民国纪年、民国73年的产品,所以就是说,很多茶商用一些很混淆视线的东西来讲年代。比如73青用的是民国纪年,那么还有佛历纪年,还有些什么其它各种纪年。把这些纪年拿过来你就会搞得很糊涂。


说到88青,它是不是88年,这个不是很好说,很多88青实际上是90、91、92年的,并且现在市面所见的。刚才说到88青,那么88青基本上有个跨度范围,他是指88—91、92年前后,陈姓茶商收的这一批7542。它为什么指这一批呢?当年他也不懂茶,他存储不是放在茶仓里,而是放在二楼上,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奇怪香港干仓这个产品,88青饼的传奇故事版本颇多,就不一一展开了,仅供广大茶友参考。

 

  而所有其他产品,在陈姓茶商把这些香港干仓卖掉以后,有很多人在其他地方找了大概相似地方、近似年代的7542,对外也说88青,实际这些88青差距非常巨大,包括陈姓茶商自己可能也收了一些。所以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问题,可能也出在这里。


大体上把老茶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市场价值、价格,我觉得很多东西是与它稀缺性有关。当然普洱茶老茶确实好喝的。去年深圳开老茶会时,拿出各个产地的老茶,就我个人觉得还是普洱茶老茶好喝,有些老茶和普洱茶老茶差距不是一两里地的问题,而是差距巨大。普洱茶老茶越放越好喝,要的人又多,存世量又少,就形成了一个稀缺产品。稀缺产品买家卖家互相博弈,达到一个平衡价格就是老茶价格。

 

  这个价格我觉得跟具体年代关系并不那么密切,差个10年、8年问题也不是很大。这里的前提是,双方都是懂茶的人,不懂茶的人就会被蒙掉。我见过很多土豪,天天喝老茶的人,都被一些所谓的老茶砖枣香砖呀蒙掉了。


关于陈年普洱茶的断代问题,简单的分享到这里,有空来七子茶庄摆一摆共同揭开普洱茶的神秘面纱,让其回归到应有的立场!让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得到合理的应得的报酬!七子茶庄沁圆號人一直在路上!

七子茶庄-好茶喝健康!

用真诚和时间沉淀出百年老店!

真诚不是用来说的,而是做的!

中茶50-80年代经典老茶盘点:红印、黄印、大蓝印......带你走进老中茶的世界!

在普洱茶发展历程中,中茶是我们无法绕过的一座高峰。从建国后起,中茶诞生了很多经典老茶,如今仍为茶界所津津乐道。

中茶标志 

今天,国家高级评茶师、淘宝旗舰店“普洱藏家”掌柜、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鲁文锋老师,就来盘点一下中茶50年代-80年代的经典老茶盘点。

鲁文锋老师自1998年进入普洱茶领域,师从“普洱教父”白水清,历年藏有百年宋聘号、1950年红印圆茶、88青饼、92方砖、大白菜等珍品老茶;还开辟了《老茶讲堂》栏目,发布在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与茶友分享!

普洱藏家总店

一、50年代经典普洱茶

1、红印

红印名称的形成起源于市场的称谓,即红色包装茶品的简述,与当初生产单位的名称并无关连。

主要是由于其外部包装醒目的大红包印刷,令人有喜庆与吉祥的观感,故红印之名不胫而走。

红印圆茶一直都是选用勐腊最好的茶菁制作,而在勐海一带的茶菁,则是做成绿色茶字的普洱圆茶,即可知红印名称的形成,主要受包装特色的影响而形成。

50年代红印圆茶·普洱藏家珍藏

2、蓝印

蓝印,名称的形成与红印圆茶的原因相同,皆受包装特色的影响。

 “蓝印”这个名称,是自“消费市场”中形成的市场称谓,并且不同于“红印圆茶”源自于香港市场,“蓝印”的称谓源自于台湾市场。

最主要是受到早期台湾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大多为“蓝印甲乙级”的缘故,不同于其它“蓝印茶系”产品,蓝印甲乙级圆茶在包装上是有“甲乙级”文字的标注,并且“甲乙级”标注上,盖有醒目的深蓝色的印色。

蓝印甲乙级

“蓝印茶系”的年份,基本上应该是勐海厂复产后应自1950至1958年试制侨销七子饼茶止,基本上“桃红版”包装应该属早期,即1955年以前,“朱红版”应该属于后期,即1955年后之产品。

二、60年代经典普洱茶

1、美术字七子铁饼

美术字七子铁饼是尚未在市场公布过的茶品,主要是由于其外部包装:字版与“蓝印茶系”的“美术字绿印圆茶”相似,但其美术字的字体略细,且“八中标志”中的茶字为水蓝色,与美术字绿印略有不同但风格相似。

美术字七子铁饼

2、美术字七子黄印

美术字七子黄印与美术字七子铁饼虽然外部包装相同,但配茶则完全不同,且其为七子饼形式,具有窝底的特色。

但其饼面则与七子大黄印十分相似,连带亦解释了为何印有“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的七子大黄印,为何有较陈年的口感,其实二者应是交替期包覆不同包装的产品。

美术字七子黄印

三、70年代经典普洱茶

1、大蓝印

大蓝印,名称的由来其实与包装并无直接关连,主要是由于销售茶商为使其更易销售,将其名称与蓝印圆茶作了攀比,称为大蓝印。

相信除了其饼身比一般茶饼在直径多了二公分,厚度亦比一般七子饼来得厚,所以这个“大”字还是当得的,所以方能以“大蓝印”之名流傅甚广,朗朗上口。

大蓝印

2、7572

7572是熟茶产品中在市场上知名度较高且流通较广的产品。由于台湾市场向有“北青南热”的市场特性,但是之后由于市场逐渐向青饼倾斜,此种特性已不甚明显。

但7572却已在中期的熟茶市场中树立了一定的口碑,7572的配茶方式,在面茶方面有大黄印的影子,在风格上则为后来的常规性茶品建立了风格,在品饮上颇有老树茶风韵,但其特殊的醇度及口感的厚实度,远胜于同时期的文革砖茶等产品。

勐海茶厂生产的普洱熟茶素来深受茶友喜爱,而7572独有的勐海味更是受到市场追捧,且难以模仿或复制如今,经过数十年变化,7572仍活跃于普洱熟茶市场,被誉为“评判普洱熟茶的标杆”。

7572普洱茶

四、80年代经典普洱茶

1、7542

7542是勐海茶厂最受市场追求的青茶产品之一,其最令人注目的是第一批的7542产品,即为目前市场上最为热络的“大口中小绿印”,但是7542并非只有“大口中字版”的产品,只是由于包装印刷风格十分相近,便造成消费上的障碍。

其实,7542原本就是口感较为强劲的青饼,故在市场上一直深受肯定,尤其是台北的品饮市场,更是有强劲的需求。

再加上小绿印近年来的不断热销,更使得7542的市况一直的加温,最近由于80年代末期的7542热销,更刺激了80年代的7542的波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7542将是市场陈茶的新贵是可以预期的。

7542普洱茶

2、8582

8582这个编号之所以令人耳熟能详,主要是因其目前仍是市场上的主力流通产品之一,其与7542、7532最大的不同即在于其标准化的时间始于80年。

8582青饼乃香港南天贸易公司于1985年起向勐海茶厂订制之茶饼,故8582编号“85”是代表年份,“8”代表拼配级数,“2”是代表勐海茶厂,8582也是出口所用之编号标记,而于1985年后才由南天贸易公司订制之普洱青饼,该编号迄今依旧有制造者使用,可见其在七子饼世界中之重要地位。

8582普洱茶

1985年起勐海茶厂获准私自接单,香港南天贸易公司所订制之第一批茶饼即为商检8582青饼,制作多年才结束,故商检8582青饼非只有一批茶或一个年份所制成。

就包装而言,商检8582青饼纸感较绵细无油质,就品饮口感而言,商检8582青饼樟香明显,因年份及配料不同故较有涩感,但茶性较为活泼,拥茶者可细细感受其茶汤之变化,此乃后发酵之重要价值。

商检8582

声明:文章由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原创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拍摄于陈智同《深邃的七子世界》,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