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我们云南的超级IP

茶界有句流行语:普洱是茶人的最后一站。要么你没有上这趟车,要么,作为茶客,或早或晚,你无法绕开这一站。不过,往往历史的选择是具有必然性的,也并非一蹴而就,突兀地呈现于当下的中国茶大语境之中。普洱IP 现象的由来历经了漫漫长路。

考“茶”有据普洱有谱

溯普洱茶的发展历程,更像一个草根英雄的成长史。普洱茶作为一个古老的茶类,首先引人联想的是它的历史渊源。立名于明代,鼎盛于清代中叶,成功登上中国名茶的文化殿堂, 一度繁荣了近百年之久,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大约清光绪(1875-1909)年间,诸多“号级茶”如同庆号、车顺号、宋聘号、同兴号等大量涌现,普洱茶开启了号级茶时代,这是普洱茶品牌意识觉醒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实业茶厂的兴建助推涌现出“红印”“绿印”“蓝印”“黄印”,迎来“印级茶” 时代;自1973年熟茶创制成功,自此普洱茶迎来生茶和熟茶两大分野,开启了“云南七子饼” 时代。

味酐得名重京师

普洱茶不像西湖龙井,出生于人杰地灵之地,贵气天成,依附于皇家代言的名人效应得以自发地被民间口口相传。它的成名之路有着诸多偶然的成因,然而这段在群众之中奠定坚实基础的成因之中,有几个因素至今仍然作为它品牌IP化的柱石:传奇的马帮之路,让普洱茶的后发酵魅力,犹如层层面纱般剥落开来;普洱茶最为硬核的品质——越陈越香,几乎使得它脱离饮品范畴,具有狭义上的流通能力。

在绿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茶品饮格局里,清王朝宫廷的进贡茶品之中,云南的普洱茶可能是进京之路历时最长,最为崎岖的一个茶类。户部规定云南贡茶进京运输的时限仅为110天,云南普洱茶常因天气、道路、匪患等各种难以预料的原因,不能定期送达,漫长的旅程使得它反倒成为迟来的重礼。 这个结果意外地彰显出普洱茶的“过期不过时”的品质,以味酊之名得以出道。然后,才有清代道光六年丙戌(公元1862 年)阮福那篇800余字的小文,为普洱茶一锤定音:“名重京师”四字评语至今仍掷地有声。百余年后,故宫博物院犹存当时的人头贡茶、 普洱茶膏,真实见证了普洱茶在清代,已一跃跻身上流社会。这些普洱茶之中,或许就较少地留存,或被私人珍藏,或被国家馆藏,有些实物甚至还被作为现代普洱茶生产制作的样品,如今都成了罕有的历史珍品。

古道一脉承茶马

茶马古道是一条勇者之路,由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向西延伸,跨越中国最大的两个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印度次大陆。它不仅是连接汉藏等多民族的经济文化纽带,覆盖了当今一带一路的主要经济区域,而茶马古道的每一条线路,呈点状分布的普洱茶重镇,诸如易武马帮之行的始发地;恍如旧京世家朱颜不改的鲁史古镇,每一处所展现出的筋骨疏朗的古道文化,都引人探胜不已。茶马古道沿线壮丽的自然风物、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的精神遗存,构成了茶马古道普遍价值的基础,间接为普洱茶文化的构建提供了脉络,串起了古代云南和周边地区辉煌文明史的经纬线。

不可否认普洱茶曾经因历史变革兴废出现过断代,但其实在诸多的线索之中,我们可根据留存的遗迹或实物为它的发展推敲出一线清晰的脉络,诸多的茶庄商号, 一家一号的故事都是一个小小的宝藏,以供传承考证。 从某种程度上说,历史上形成的这些断层,是可以被工艺精良的巧匠们补缀联结起来的, 如今呈现出的普洱茶形象虽然不能说是袭完整华丽的外袍,但它显示的普洱茶筋骨样貌依稀是完整健全的。

世界茶源证出处

就茶源地理而言,在追溯世界茶树起源的历程之中,自1842年英人勃鲁士制造出阿萨姆起源学说开始,“伊洛瓦底江茶源说”“东南亚茶源说”二元并存,拉锯争锋,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茶树原产地争论后,世界茶学者的眼光最终停留在澜沧江中下游。云南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的发现,力证茶树由野生型向栽培型的驯化过渡演化是在云南完成,尤其是澜沧江中下游流域沿岸。20世纪80~90 年代,中国植物学家张宏达先生实地考察云、贵、川、 和印度阿萨姆邦等地茶区,有力证实了中国是茶树原产地。2013年5月,国际茶叶委员会正式授予云南省普洱市“世界茶源”称号,标志着这一地位已不容辩驳地获得全球公认。百余年的茶树原产地之争至此可算尘埃落定。

大叶乔木傲身姿

没有哪个茶类的产地有如云南普洱茶所覆盖的区域那么广阔,同时又被细分到如此之小,甚至到一个山头, 一片茶园的范畴。当今的普洱茶 IP 的生成能力成了茶业之中一股强大的势头,特别是在山头茶领域,一个小微产区的崛起速度惊人的快,单就产区而言, 可细分的普洱茶山头更是数不胜数,冰岛、老班章、 昔归最负盛名,而近些年不断浮出水面的小微产区层出不穷,仅易武片区刮风寨、白茶园、百花潭、铜箐河、白沙河、 一扇磨、薄荷塘、天门山等就有大小数 十个之多。

事实上,单纯的普洱茶和云南这一区划界定的关系不是那么紧密和稳固,作为饮食品类,它甚至还没有过桥米线般广泛的流传度,而把诸多的小散区域统 一起来的,是云南大叶种这一种植物属性。云南大叶种内含物质丰富,其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等茶叶的主要成分高于中小叶种。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大叶种被广泛引种到广东、海南、广西、四川、 贵州以及湖南、浙江、福建等部分茶区,通过驯化、 分离、杂交、选择被广泛应用于新品种选育方面。云南大叶种的天然品质优势,只有通过普洱茶才得以充分发挥,这可以说是普洱茶的基本属性,是普洱茶越陈越香核心价值的基础。对于大叶种乔木茶的优良性, 植物学领域早已经作了细致的分析研究,阐述。而这一属性基本上决定了普洱茶的加工、储运、销售方式。

普洱茶IP 形象约为现代茶企群像

六山复出分鼎足普洱茶在盛衰之际,真有剥极而复、 否极泰来的反转。自1905年,普洱茶停止进贡京师,仅存一息,但余脉未绝,在广大民间,云南茶品牌系却有极大扩展,于民国时期开枝散叶,蓬勃发展之后的普洱茶,现代机制茶厂开始建立和运作,普洱茶的现代产业物质根基初步建立了。以勐海为中心的“江右(外)六大茶山”迅 速崛起,成为今日云南普洱茶的重要主产区,现代普洱茶资源开始得到整合,与此同时, 一批具有现代性的茶厂、茶业公司实体建立起来,特别是云南中茶公司和旗下四大茶厂的成功建立和有效运作,除了促成资本、原料、设备等物质因素的聚集与整合,还分别完成了今天大益、下关等普洱茶大牌IP形象的初始化。此后逐步走出了普洱“圆茶”单一系列的格局,成为普洱圆茶、普洱沱茶、滇红并驾齐驱的局面,丰富了普洱家族形象,增强了云南茶的品牌实力。不过遗憾的是,抗战时期的滇红茶一枝独秀,但未能起云茶于六山一脉,全复旧观。在20世纪下半叶,整个云南茶几乎处于蒙昧不前的混沌期,至20世纪70年代,普洱茶才开始断代复苏。

而普洱茶现代的复兴起于珠三角一带,可说伴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全面复苏,到21世纪初期才终于乍现曙光,再临天下。2020年5月份,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举办的2020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结果正式发布。在近200个参评的地理标志产品中,普洱茶以品牌价值662.46亿元和品牌强度900的实力,名列第7位。这些年来,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发布、生态茶园规划建设,十余年的普洱茶发展大事件逐步由政府主导参与,并把普洱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整个云茶产业的金字招牌来打造。

众匠同心谱人物

如今普洱茶的品牌凝聚力,是基于江内江外六山传奇,民国年间诸多号级茶庄的书写,那个时期传统普洱茶被注入崭新的现代商业意识,仅在当时思茅城区就有雷永丰、同仁利、信和祥、裕泰丰、乾利贞等22家商号,可说是各类普洱茶现代IP 缔造的初始阶段。

普洱茶实际上更接近一个多面形象,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印级茶的辉煌, 一步步峰回路转,现代普洱茶龙头企业的共同成长,众多的品牌故事汇聚成了它立体、多元、丰富,甚至可塑的价值体现。从IP 的字眼上理解,普洱茶的这些形象里, 与行业的兴盛伴随的,往往是从业者人才辈出,随普洱茶的热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制茶人,其中不少成为一个领域的宗匠,民国年间如刘渭成、朱根林、燕益庆、余长福等可算是当时普洱茶界的头号IP。 除少数掌握高端技艺的大师级人物,更为普遍的是缔造了一大批优秀的从业者。当代普洱人物谱几乎可仿照《史记》写一部“列传”。明晰生动的人物形象不胜枚举,他们之中有诸多的制茶巨匠如邹炳良、吴启英、 张芳赐、杜春峄、戎加升等;时尚亲民者又如小茶婆婆、俘获年轻消费一族的吉普号小黑等。各自的品牌形象共同完成了现代普洱茶的IP 形象的重塑。消费市场上的普洱茶热门品牌,大益、下关、澜沧古茶、帝泊洱、雨林、柏联等亿元级优秀普洱茶企,都是普洱茶家族里显眼的流量担当。

政通人和话茶叙

IP 事实上只不过是人们对品牌文化的流行化、符号化、抽象化理解,它体现的核心价值始终是紧紧围绕着品牌来书写的,是现代商业化的产物。大量民营资本的注入,为现代普洱茶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使滇红重新焕发生机,茶膏、茶珍、茶褐素等高附加值精加工领域不断得到发展提质——普洱茶的复兴带动云茶产业的整体提升。普洱茶的影响力极大地体现在近年来国家领导人主倡茶叙外交,对于茶文化大力推广。

茶之礼仪,上达邦交,下至厅堂,极显大国风度。在“一带一路”方案实施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 11次与外国元首茶叙,7次出访8次提及中国茶文化。 回顾2017年5月,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贺信中提及,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通古今、致交流、达融合。 而此前,在著名“蓝厅”举行的云南特色全球推介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直接为普洱打Call:云南的普洱茶我每天都在喝。除了政界,商界、影视界中的许多名人,不仅自己是普洱茶的忠实粉丝,也都在公开场合推介过普洱茶,著名影星陈宝国更是直接为龙润茶作了代言。

让喝和养一体两用 肠胃之需最靠谱

人们为什么要反复消费一个IP 呢?普洱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远不像柴米油盐这些必需品重要,唯有它的健康价值令茶叶在生活中显得不可或缺。可不,“君不 可一日无茶”,便是中国茶早期的价值化宣 传语。作为国粹文化的普洱茶被传承下来, 极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功能性。早在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就提及它的功用:“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普洱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利肠通泄”。可见,茶之一物, 在体用和它所包含的价值上来说,根本上源自一种人类对健康的需求,甚或触及精神领域,现代茶具、茶服、茶空间、茶美育也都得以长足拓展,普洱茶正在引领和重构中国茶文化。

易卦第五需,象词云:需者,君子以饮食宴乐。喝茶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提供人们身体层面的需求,而它对于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诉求,也衍生了各种各样的呈现方式,特别在当代民生富足,为商者乐于探索这种需求,而大众不吝止步于茶仅仅满足于 “喝”,若如此,凉白开即足矣。在茶、水交融之际,两者的物理温度并无多大差别,而是茶叶美学和人文关怀上的差异。如果脱离饮用之需、健康之道这去探求茶饮甚或普洱茶的IP 价值,无异于孔乙己大谈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流于形式了。

从产业的长足发展来看,普洱茶从“名茶”到“民茶”的群众路线正是依赖于这种供需关系的长期维系。

自然农法倡生态

我们之所以分出六大茶类,不仅是从种植上加以区划,其产地、民俗、历史源流、品饮习惯都大异其趣,六大类茶品都各有独特的区域特质、文化传承和个性审美,普洱茶和其他茶类的不同,或许是它深深植根于云南澜沧江流域的少数民族群落之中,它的商业化基础相较薄弱,当地的人民甚至对商品流通原理毫无概念,但原始农耕文明的精髓在茶叶的种植之中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保留,野蛮生长的普洱茶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幸运地保持了它的“自然农法”。 在相关机构组织的历次茶叶产品农残成分检测中,普洱茶的农残成分远低于全国其他茶类,在出口欧盟、日本、韩国之时,能够顺利地通关。就工艺而论,采摘、摊晾、杀青、 揉捻,每一个环节都杂糅着当地的人文风土。 这些元素通过现代越来越成熟的商业化运作, 经营者们回归当地少数民族传统制茶技艺, 重塑它的山野气韵,摒弃规模化机制,正由于他们意识到越是传统的,越是生态,市场 流通中越具备竞争力,或者说, 这也是传统工艺打出了绿色、有机、环保牌,从而为普洱茶IP 化创造新的经济增效。这也是普洱茶最佳生态地理价值的集中体现。

科技背书功效著

现代生物科技的长足进步,进一步把普洱茶的人体健康价值从经验科学提升到实验科学层面。1979年,销法先驱甘普尔先生委托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法国里昂大学医学系两所法国高等医学权威机构对云南沱茶进行临床研究实验,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 ·卡罗比医生主导实验全过程,结果显示:云南沱茶的降脂效果好于安妥明,这个结果令法国的很多医学专家和营养学专家震惊。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法国里昂大学从理论层面,对云南沱茶进行全面的理化分析,集成专著,详细阐述了云南沱茶的化学成分,认为云南沱茶对人体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项研究被列入法国医学大词典中。

著名的艾米尔医学报告,首次把云南普洱茶的健康价值提升至药用层面,而这一结论面向的群体步出了国门,扩大到了西方世界。这份实验报告,可谓普洱茶健康功效研究的先驱和基石,正式开启了普洱茶健康医学的科学认知时代。 此后林林总总关于普洱茶药理研究的报告层出不穷,涌现出了一大批茶学专家为此背书。

现代科学界已经在着手研究将普洱茶作为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等疾病的非药物防治的替代方法,使普洱茶的功能再次向上延伸。其中,尤以微生物学者陈杰先生在本刊发表过的“普洱茶四大价值”系列文章是近年来普洱茶科学界不可多得的经典文献,他从生态环境、生物化学、微生物群落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叶种普洱茶特有的四大核心价值。

正如代表中国的英文单词 CHINA 在牛津字典里释义是“瓷器”,这暗示了一个时代里瓷器的昌盛,兼容时代经济的繁荣、大众消费的取向、主流文化的审美,世俗人情的融合。茶瓷丝三位一体,普洱茶的IP 化同时也是一种世俗化、流行化、大众化。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0年9月刊

作者|三胡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