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70年代藏茶

找到约341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70年代“中茶牌简体字”普洱茶开汤,好品质仍是藏茶重要基础!

中茶牌简体字是“下关茶厂”在中期普洱茶市场中较具代表性的产品。其中中茶牌简体字版面的“销售公司名称”分为“九字版”、“标准版”及“十九字版”,其中“标准版”又称“十七字版”。

中茶牌简字体的版本

今天,旗舰店“藏品普洱”掌柜,就来谈谈70年代“中茶牌简体字”。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专业原创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绍,分享普洱茶品牌、老茶,以及买茶、存茶、泡茶、品茶的专业干货知识,尽在工众号“藏品普洱”,欢迎交流!

1970 年代中茶牌简体字(标准版)以前曾有一段时期,被市场称为“简体铁饼”,只是因为当年的茶饼比较少,压得较为紧实的茶就容易被称呼为“铁饼”。

即使1970 年代中茶牌简体字(标准版)确实带有窝底,也照样被称为“铁饼”,只因它比较硬实而已。不过,市场后来有共识,有窝底的统一称为“茶饼”。

1970年代中茶牌简体字

随着1970 年代中茶牌简体字(标准版)已成为四十多年的茶饼,今天已不再硬实,反而有点松了,徒手也可以把茶拨开了,因为经过四十多年的自然陈化,四十多个寒暑,冷缩热胀,茶饼本身也松化了。

1970年代中茶牌简体字

1、干茶茶香

1970 年代中茶牌简体字(标准版)的干茶茶香是那份迷人的陈韵、陈香、陈年梅子、优雅茶韵;陈甜、厚实,带有轻轻的陈年下关茶特殊花蜜香,十分迷人,十分香醇,旧味十足,四十多年茶,光是茶香,也如此优美。

1970年代中茶牌简体字

2、开茶茶香与汤色

注下热水,熟识而喜爱的旧茶味又来了, 1970 年代中茶牌简体字(标准版)开茶茶香飘出香甜、厚实、浓稠、优雅、醇旧、醇厚,陈韵味十足的陈茶香,可以用上的美好形容词,都用上了。

茶香老陈、尔雅,像淑女,轻轻甜茶香,充满盖碗的中心,那柔和香气,触动心灵。茶汤颜色呈金黄红色,通透,清澈,十分迷人。

1970年代中茶牌简体字开汤

3、茶汤滋味

1970 年代中茶牌简体字(标准版)入口顺厚、滑溜、香甜、陈醇,人间美茶,四十多年的陈期,换来如斯优美的口感,太感动人了,只是可惜今天价值不斐而已。呼气的时候,那种陈韵由咽喉带到鼻腔,使整个人身心舒泰,十分过瘾。

1970年代中茶牌简体字茶汤

1970 年代中茶牌简体字(标准版)甜美醇旧、醇厚、自然的陈韵、浓郁而朴实、爽口、甜美、旧味十足,及后转清爽,醇和的甜美。

热暖的茶汤在口中来回旋转,质厚细润、棉、化、甜。...带有一种甜甜润润的熟果花香,似花朵的那种蜜甜感,难能可贵。

1970年代中茶牌简体字茶汤

惜日的旧茶茶菁,物质丰富,虽然转化的时间很长,但回报是它超长的泡水,泡了二十回都仍然后劲凌厉。

茶友存茶,越陈越香,就是想要这种享受和感觉。“买对茶.藏对茶”十分重要。

文章参考:网络《浮云茶记》,图片来源网络《浮云茶记》

秋季喝陈年藏茶,竟然有这些好处

导读

入秋步冬,藏茶养生。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时日寒露,北方的天气渐渐步入冬天,南方也开始入秋。

入秋步冬,是个养生好时候。在秋冬季泡上一杯暖暖的藏茶,不但可以暖身体,还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藏(zang)茶具有显着的保健功效,是非常健康的茶饮品。藏茶可暖体抗寒秋冬时节人体生理功能减退,阳气减弱,对能量与营养要求较高。在秋季泡上一杯暖暖的藏茶,不但可以暖身体,还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藏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且汤色胭红,能给人以温暖感觉。

 

藏茶属于黑茶的一个品种,在我国黑茶类别里被定名为“四川黑茶”,藏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暖腹,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方,有将藏茶加糖、加盐、加奶加酥油饮用的习惯,这样既能生热暖腹,又可增加营养、强身健体,特别在西藏因没有蔬菜水果、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物质就得靠藏茶了。

 

 

医学研究也得出藏茶富含有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茶多酚等的含量很高,藏茶与口腔中的唾液起了化学反应,能滋润口腔,生津止渴,有多种营养和药效的成分,在秋天喝藏茶能够延缓衰老防癌症消血脂清心明目杀菌消炎、还有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功效。

 

对于“越陈越香”同样符合藏茶作为黑茶的陈化属性。由于藏民的生活习惯,藏族人民喝藏茶只喝新茶,老茶则作为一种民间储备和家庭财富象征,被藏族人民很好地保存下来。

 

 

陈年藏茶,由于其口感醇和,药香、陈香突出,滋味甘甜,受到了内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喜爱。近年随着一批批资深藏茶客投入巨大精力对陈年藏茶的年份、品质进行分类整理,并形成按质论价的交易习惯,投入巨资对陈年藏茶进行市场推广,陈年藏茶,作为唯一“大部分人都能喝得起陈年老茶”,其品饮价值、投资收藏价值,正逐渐得到广大藏茶爱好者的认可。

 

有人问怎么样的藏茶价值高。这里告诉你,对于藏茶价值的评估,首先要看藏茶血统,知名大品牌和茶厂是品质保证。年份以优质、陈年(70、80、90年代)仓储优秀为好。

 

【名称】70年代金尖藏茶 大马茶(牛皮包)

【生产日期】70年代

【工艺】发酵茶   【品类】金尖

【净含量】5斤/块,4块/条,3条/包

【仓储】优质    

 

【名称】和龙茶厂金尖

【生产日期】90年代早期

【工艺】发酵茶   【品类】金尖

【净含量】500g/砖;60砖/包

【茶厂】四川和龙茶厂  【公司】中茶公司

 

【名称】宜宾民族团结牌98康砖

【生产日期】1998年6月9日

【工艺】发酵茶    品类:藏茶/砖茶

【净含量】500g/砖;20砖/条

【茶厂】四川宜宾茶厂   

 

然而,我们这里说的是藏茶品饮养生。《四川南路边茶》有说:藏茶是藏民的生活必需品,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茶叶消费量很大,每人每天饮茶量在10多碗,通常人均年消费茶叶7--12公斤,而且是男女老少都喝茶,没有例外。藏族同胞健康的体魄不是无道理,和喝饮藏茶息息相关。

品饮藏茶,是健康的养生方式,如果有条件,可以尝试60、70、80年代藏茶。日常品饮,则可选择90年代以及90年代之后的藏茶。

从花季到茶季

(《吃茶去》杂志)和高中时期的同桌,认识已有三十年了。

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她不仅有一张令人着迷的娃娃脸,而且常常心意漫漫,神思杳渺,不饮酒便自带三分醉;开口言语时,气韵流转,音色悦耳。同桌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素习书法、插花,是一位美丽的才女,形、神、情、态莫不动人。

读高三时,老师在教室的后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高考倒计时日期。平素喜爱自由自在的我,早已被这单调乏味的备考生活折磨得不堪其苦,竟然置大考于不顾,一举逃进了琼瑶小说、三毛散文。每每还写首小诗,定要同桌分享……她倒是一脸认真,专注于课业,执着地问老师问题,反复地做难题……

记得有一天上晚自习,我用胳膊肘碰了碰她,说,“最后排的那位刚转来的高个子戴眼镜男生在看你哦……”

“啊?……”她的脸蓦地红到了耳根……

之后,我们读了不同的大学,做了不同的工作,组成了各自的家庭,住在了不同的城市……

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已由生命中的花季走进了茶季。

用半生开花,再用半世花落。也只有在这落英的季节,我们才有机会品味到花的浓、潭的深、茶的醇……

甲午年春三月的一天,我不慎被车撞倒,因家人都在外地,怕他们担心,只字未提,和同桌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岂料她竟坐了火车来看我!那一日,我们一起品的是04年的普洱。一个美好的下午,她静静地坐在圈椅里,看我取出茶饼,焙火、煮水、候汤……轻声问我,为什么还要“焙”一下呢?我说,以前住在一楼,比较阴,焙一下,是让茶饼表面水汽散去,使得藏茶得其精,这步“暖茶”程序,是去唤醒茶质中的甘美。

“哦,明白了”她说,“就如同多年不见的老友,也需一个事件,作为唤醒的契机……”

老普洱因茶单宁醇化,汤色已然红艳明亮,把盏品啜,入口沉稳,回甘细致……三十年的同桌,一起品那存放十年的老茶,竟然品味到十六岁花季新茶的鲜灵清高之香,又品味到四十几岁老茶的优雅醇和之美,这该算是“新鲜的陈年”?亦或是 “陈年的新鲜”?……她告辞后,茶席放在那里摆了一天,我在日记里写到:

“故人万里,一身清尘,归来对影,梅花初绽。

汤沸火红,酒满茶半,月上露台,酣畅倾谈。

这是一位走后令你不愿收起她用过的杯盏的友人。”

初夏的五月,我们在北京见面时,既不去景点,也不逛商场,而是直奔马连道茶城……临行时,她的老父亲送给我一个精美的茶道组,她则送给我一块湖南安化出品的久扬黑茶-手筑茯砖。我的皮箱里装满了茶具、茶器、茶叶,手里还捧着她插好花的花器,就这样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清秋的九月,我陪同桌在北京琉璃厂东街买字帖。行至紫文堂,她向堂主郭源先生请教书法,我则留意到里间的陈设,那里有几张茶桌,心想,难道说,帝都缘结爱茶人!

郭源先生见我们对他的篆书感兴趣,随即邀请我们入席品茶,一起品了九十年代出品的普洱,和03年出品的六堡茶。茶汤味道纯正,茶气力道刚劲。几道下来,体力不支,飘然醉茶。不觉时光飞逝,京都华灯初上,琉璃厂东街的店铺都已打烊。和郭先生告辞,从紫文堂出来,我和同桌在这被文化浸润的千年古街上,亦仙亦缈地游走说笑,好似浸润在了“春风沉醉的晚上”……

今年立冬的第二天,是同桌的生日,我特意为她办了一个小型茶会,邀请了几位她想见的老友作陪。同桌偏爱紫色,我便以“紫云深处醉流霞”为茶席主题,配赏的相应茶品依次是:陆羽《茶经》中提到的顾渚紫笋、九年轻发酵紫芽、400年古树半发酵轻火紫芽、70年代出品的晒青普洱。

一个难忘的下午!我的同桌回到了她出生的地方,回到了母校,找到了幸存下来尚未被拆除的女生宿舍,见到了偏于一隅的我们高三六班的教室,并且和多年未见过面的老同学一起品茶……在《良宵引》的古雅曲韵中,紫笋身披白毫,芽头挺立,宛若身骨重实的婴儿;九年的轻发酵紫芽,汤色晶亮,气韵清扬,浅饮慢品,喉开齿畅;400年古树轻火紫芽,梅香、兰香、果香,香韵叠叠……当70年代的普洱出场时,我们看到茶饼已然变松,汤色已经变成了金黄,叶底却依旧保持了柔软。一位老同学悠悠地说,想想,70年代都发生了些什么?

那时,我们刚刚上小学哦……

在茶的芬芳中,蓦然回首,我们找到了时光酝酿的醇美……

藏茶的人,当年他如何能想得到,他精心藏放的茶,40年后,几经辗转,到了我们的生日茶会上!他收藏起来的何止是一个茶饼!那是一个春天,一座碧绿的茶山,一个飘然远去的年代,和那个年代的故事……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芸芸众生,我们不都是在苦苦寻找那个知味的人吗?

当年,在十六岁花季,紧挨着,坐在一个座位的那个人,和我一起对着一道题苦想的那个人,和我一起悄悄分享我写的小诗的那个人,现在,我们仍然设法见面。一起讨论的“题”已经有了很多,而且,“题”或有很多解,或根本无解。三十年后,还能够和同桌一起“做题”,一起走进人生的茶季,一起品味花的浓深,茶的甘醇,真好!

“我的心\是一座城\一座最小的城……还偷偷掩藏着儿时的深情……”

(摘自2015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冯宜)

找到约32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