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茶叶复兴计划吴觉农

找到约42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今天是吴觉农先生126周年诞辰,茶人没有忘记他!

最美人间四月天,一杯新茶祭茶圣。

2023年4月14日,是“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诞辰126周年的日子。从4月11日起,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委、区政府举行“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诞辰126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吴觉农先生的儿媳、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张素娟专程从北京赴上虞参加系列活动。

上虞区政协原副主席、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会长徐光华,上虞区茶叶产业协会会长陈金富,上虞区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陈丹,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秘书长、高级农艺师戚建乔及上虞区茶文化研究会等区相关部门人员、上虞区重点茶企负责人、茶文化爱好者和小学生参加了系列活动。

4月11日上午,与会人员来到位于龙山的上虞区革命烈士陵园。远远望去,山体上巨大的“龙山”二字恰是吴觉农先生生前为家乡所题。 巍巍龙山,东西翼如,长长似卧龙盘踞。“当代茶圣”吴觉农之墓便位于山中的苍松翠柏中。祭拜仪式由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会长徐光华主持。徐光华会长首先介绍了吴觉农先生的生平历程。

我国著名农学家,现代茶业的奠基人——吴觉农。

他说,126年前,在上虞丰惠镇呱呱坠地的男婴走向了传奇,历史烽烟中携茶而来,化成一株坚强且深邃的茶树,馨香满天。他在日本专攻茶学之时发表万余言的《茶树原产地考》,系统的批驳了当时流行的“茶树原产印度”及其他错误观点和学术偏见,并列举大量材料,有力地证明茶树原产于中国。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吴觉农的茶学论著更多地集中在探讨和揭示华茶衰退的原因与病根,提出改革茶业振兴茶业的设想方案,他就撰写发表长达两万余言的《中国茶业改革方准》,成为中国最早的茶业改革方案。针对茶业从兴旺走向衰落的时弊,列举大量事实,尖锐指出这是当时政治腐败与不能利用科学的必然结果,提出从培养茶业人才,改革产、制、销,建立各级茶业改良和管理机构,以及经费筹措等方面改革来振兴华茶。

早年的吴觉农开创多个“首创”。为振兴茶叶经济,维护华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改善茶农的生活状况,他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他率先对中国茶业经济与贸易进行宏观研究,首创茶叶出口口岸和产地检验制度;在浙江、安徽、江西等产茶省成立茶叶试验场和茶叶改良场;首次提出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创立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机构;创建新中国第一家茶叶专业公司;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茶学系。

晚年的吴觉农,依然在茶领域中发光发热。1983年10月,他亲自到杭州参加“茶叶与健康、文化研讨会”并在讲话中说:“这次会是一个创举,茶与医药、文化相结合前景非常广阔”。事实证明,中国茶文化活动从此蓬勃发展;1989年,他发表了生前最后一次关于“三农”的谈话:“我一生当中,最关心的是农民的生活和他们的生产。现在的农村里,茶农还有许多困难,希望你们到农村里去看看,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与现在正在实践的“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有着高度的吻合,不可谓不是一种专业的前瞻。

我们纪念茶圣吴觉农先生是因为他是中国当代茶界的一面旗帜。他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华民族争取华茶复兴的代表人物,是他的《中国茶业改革方准》推动了华茶的与时俱进;是他的“中国农民问题”最早关注了“三农问题”;是他的“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发出了实现“华茶梦”的第一声呐喊;是他主编的《茶经述评》对自唐以来茶叶的演变与发展,从经验到理论作了系统的总结,为研究茶史铺平了道路。

吴觉农先生胸怀壮志,追求真理,改革创新,爱国兴茶,为祖国茶业做出了历史性的突出贡献!他是我国茶史考证和茶政改革者;茶叶外贸践行者;茶叶出口产地检验创始人;茶业高等教育开创者;茶叶科研开拓者。在他终身一以贯之的努力奋斗下,考原产地、正名分;建实验场、兴实业;培养人才、办高校;科技兴茶、再崛起;睡狮惊醒、振雄风;使中华茶业得以迅猛发展。

少先队员行礼致敬。

徐会长介绍后,与会茶人首先向吴觉农先生墓三鞠躬,上虞区天香小学学生代表献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并行李致敬,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茶人”,显示了茶人精神传承生生不息、茶业自有接班人。

上虞青年茶人向吴觉农敬奉上虞新茶。

上虞青年茶人代表朱素玉和杭美丽向吴觉农先生奉上了今年的上虞新茶,以此缅怀追思吴觉农先生。最后,上虞区茶叶产业协会会长陈金富和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秘书长戚建乔敬献花篮。

随后,与会人员来到吴觉农先生出生的地方——丰惠镇古街。历史上,丰惠镇是上虞县治所在地,直到1956年县治搬离丰惠。丰惠古街有1200年的建县历史,名人辈出,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仅近现代就涌现出胡愈之、范寿康、吴觉农等一批名人志士。2022年12月,在上虞建县1200周年之际,吴觉农纪念室在丰惠古街正式开馆,这也是丰惠镇为致敬杰出乡贤,也为了让吴觉农“归乡”助力古城复兴,以吴觉农的茶人品格及茶人精神滋养故里,进一步弘扬上虞茶文化,展现丰惠千年古城风貌和历史人文积淀。吴觉农纪念室就建在吴觉农故居旁边,大家一同参观了吴觉农纪念室,纪念室通过精炼的文字描述、实物展出结合光电影等技术,高度概括了吴觉农先生一生作为爱国民主志士和“当代茶圣”的丰功伟绩。

张素娟女士向吴觉农纪念室捐赠书籍资料。

参观现场,吴觉农的儿媳张素娟代表家属向吴觉农纪念室捐赠了吴觉农编著的《中国地方志茶叶历史资料选辑》《茶经述评》等书籍资料,并感谢家乡各级党委、政府对吴觉农先生的关爱之情。与会人员还参观了丰惠文史馆、丰惠乡贤之家。4月12日,张素娟还参加了“乡贤润桑梓 共植‘乡贤林’——我为家乡种棵树”活动,在乡贤园种下“乡贤树”。

纪念“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诞辰126周年座谈会现场。

纪念“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诞辰126周年座谈会4月11日下午在上虞区茶文化展示馆举行。与会嘉宾在深切缅怀吴觉农先生的同时,为更好地传承弘扬先生的茶人精神、茶学思想、推动上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而献计献策。大家一致表示,吴觉农先生是中国茶的一面旗帜,只有每位茶人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吴觉农茶学思想,做到知行合一,才是对吴觉农茶人精神最好的传承。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在《茶者圣——吴觉农传》开篇中写道: “希望喝茶的中国人都能记住吴觉农这个名字,当我们捧起茶杯时,不要忘记,那里面有着他散发的馨香……”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纪念茶圣吴觉农,开启全民饮茶周

  今年4月14日是2020“莲花杯”第七届上海全民饮茶周启动日暨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诞辰123周年纪念日。“纪念茶圣,振兴华茶。全民饮茶,健康全民。”依然是这个活动的不变主题。  

  在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形势下,我们迎来了这个特殊的纪念日。由于疫情关系,实体的全民饮茶周调整为依托学会线上公众平台,以视频、图文为传播方式的云端活动:纪念茶圣,全民饮茶,促进健康,战胜疫情。  

  纪念茶圣 科学饮茶

  今年4月14日既是全民饮茶周启动日,又是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诞辰123周年纪念日,也是上海吴觉农纪念馆成立十五年。十五年来之不易,十五年砥砺前行,十五年硕果累累。  

  我们纪念茶圣吴觉农先生是因为他是中国当代茶界的一面旗帜。他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华民族争取华茶复兴的代表人物,是他的“中国茶业改革方准”推动了华茶的与时俱进;是他的“中国农民问题”最早关注了“三农问题”;是他的“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发出了实现“华茶梦”的第一声呐喊;是他主编的《茶经述评》对自唐迄今茶叶的演变与发展,从经验到理论作了系统的总结,为研究茶史铺平了道路。吴觉农先生胸怀壮志,追求真理,改革创新,爱国兴茶,为祖国茶业做出了历史性的突出贡献!他是我国茶史考证和茶政改革者;茶叶外贸践行者;茶叶出口产地检验创始人;茶业高等教育开创者;茶叶科研开拓者。在他终身一以贯之的努力奋斗下,考原产地、正名分;建实验场、兴实业;培养人才、办高校;科技兴茶、再崛起;睡狮惊醒、振雄风;使中华茶业得以迅猛发展。  

  2006年10月王郁风先生撰写《吴觉农茶学思想精义初编》。他说:“吴觉农先生生活在二十世纪,中国茶业处于原始状态向现代化过渡的萌芽阶段,吴老为茶业改革创新奋斗七十余年。发挥聪明才智、实践力行,推动事业进步,一生成就证明吴老是我国自唐代陆羽以后,千余年来涌现出的一位对茶业贡献最为凸出的重要人物,是我国乃至国际茶界公认的一面光辉旗帜,被誉为当代茶圣”。  

  上海“全民饮茶周”的兴起,具有开创性意义。这个由上海市茶叶学会提出并付之实施的“全民饮茶周”活动已经坚持了七年,把“全民饮茶”与纪念当代茶圣完美结合在一起,今年让我们继续不忘初心,全民饮茶,健康全民,喝好一杯中国茶!

  (来源:上海市茶叶学会)

吴觉农:中国茶业复兴先驱

茶叶,起源于中国,也是中国近代最重要、最大宗的出口商品。然而,中国近代茶业的发展却十分艰难,外有西方列强经济文化的冲击,印度、日本、锡兰(今为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竞争对手的出现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则战争频繁,茶叶生产技术落后,内忧外患之下的中国茶业生产贸易逐渐走向衰落。寻求中国茶业复兴与发展之路成为当时国人的迫切愿望。著名农学家、农业经济学家、现代茶业的奠基人吴觉农先生便是先驱者之一,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近现代茶叶事业。



年少求学为“觉农”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五山一水四分田”的绍兴市丰惠镇是浙江省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早在汉代,其境内便有称为“大茗”的野生茶树闻名于世。1897年春,吴觉农出生在这个江南小镇。他是家中幼子,随母姓吴,名荣堂。年少时,受孙中山“三民主义”影响的吴荣堂便开始关注民生问题。17 岁时,他选择了浙江省甲种农业专科学校学习农业专业知识。青年吴荣堂在了解了中国农业现状、体会到农民疾苦后,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觉农”,以此来表达他振兴中国农业、唤起农民起来革命以改善生活的决心。

  1919年,吴觉农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为日本“庚款留学生”,选送到日本农林水产省静冈县“牧之原”国立茶叶试验场专习茶叶科目,从此便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日本求学期间,他在学习之余收集各国关于茶叶生产、制造、贸易方面的资料,撰写了大量文章,并在各大报刊上发表,逐渐在世界茶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他撰写的《茶树原产地考》一文,就用铁证驳斥了某些国外学者否认中国是茶树原产地的历史事实,掷地有声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是茶的故乡!

实践改革求“复兴”

  留学回国后,吴觉农在国民政府实业部担任职务,他开始将自己振兴农业、复兴茶业的理想付诸实践。他不断思考着当时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并写成《中国的农民问题》一文,后来毛泽东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还将其选用为参考教材。1929年,吴觉农被任命为浙江省建设厅合作事业管理室主任,从事农业改良工作。1931年,应蔡元培的邀请,吴觉农来到上海从事“中央研究院”社会组的工作,期间,时任上海商品检验局局长的邹秉文因器重吴觉农的才华,邀请他筹办茶叶出口检验事宜,并委任他为上海商品检验局茶叶监理处处长。在商检局的7年时间里,吴觉农编制了中国第一部出口茶检验标准,首创了我国茶叶出口口岸和产地检验制度。这一举措维护了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为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1933年,吴觉农加人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任副理事长。吴觉农担任的诸多职务使他在茶业领域小有声誉,在一定程度上为他施展才华、实现理想提供了便利。


  吴觉农在上海商品检验局担任技正时的实业部委派其视察训令

 

  1918—1933年是华茶对外贸易处于低谷期,特别是红茶的输出数额直线下降, 呈现出空前的惨淡景象,由每年20多万担锐减至10万多担,价格也降低很多。这其中就包括产自安徽、曾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被誉为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的祁门红茶。

  1932年,安徽省建设厅向吴觉农发出邀请,拟请他出任设在祁门的中国第一家茶叶科研机构——安徽省立茶业改良场的场长。为了振兴华茶,支持红茶的发展, 吴觉农毅然接受邀请,从上海的十里洋场、金粉之地来到皖南贫穷落后、缺米少盐的山野农乡,开始脚踏实地地实施他的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经过一系列详细的科研调查,吴觉农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对老茶园进行了系统管理,并开辟新式茶园,对茶园里“七长八短,参差悬殊”的茶树进行剪枝实验。他从国外购进制茶机械,尝试将沿袭百年的传统手工制茶改为机械制茶,并在茶业改良场内成立了茶叶运销合作社。采取“自有生产、自行制造、自为运销的方式, 使茶之企业,成为有系统的经营。这样可以避免种种中介商人的从事剥削,又能集中力量,改善植制”,“渐以达到茶户经济生活及文化生活之向上”。从种植技术到生产管控,从产地产区到销售流通,经过吴觉农大刀阔斧的改革,两年后,茶业运销合作社获得很大的收益,吸引了大批茶农加入合作社。这种新型茶业运销模式也被作为成功的典范逐渐推广到全国。除了安徽,他还在浙江、江西、湖南等产茶大省,针对各省茶叶特性设立茶叶试验场和茶叶改良场,并先后赴印度、锡兰考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研究,吴觉农分别与范和钧、胡浩川合著了在茶业领域极具代表性的两部著作《中国茶业问题》《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分析了中国茶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特点和现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当时在困境中艰难发展的中国茶业指出了一条复兴道路。直到今天,这两部著作对中国茶业的发展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

 

 吴觉农在祁门改革红茶技术后,与胡浩川联合发表的《祁红茶业复兴计划》

 

  抗日战争时期,凡有志之士都投身到抗日救国中。吴觉农也在自己的领域为抗击日寇侵略、支援中国经济做着努力。抗击日寇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茶叶的贸易收入便是抗战军费的主要来源之一,吴觉农在这期间从事国民政府贸易委员会的茶叶产销工作。在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市场上海沦陷后,他努力开拓茶叶对外贸易。1938 年,吴觉农受贸易委员会委员邹秉文电邀,率领一批茶人去武汉着手筹备对苏贸易,以茶叶同苏联换取抗战急需的装备武器。同年,吴觉农提出并由国民政府颁布实施了《管理全国出口茶叶办法大纲》,实行全国茶叶的统一购买、统一销售。他先后赴各产茶大省,联系成立各省茶叶管理处(局),系统地组织茶叶的整个生产流程,把分散在各省茶山茶园成千上万担零星茶叶,加工为成品箱茶,集中出口销售,大大提高了对苏易货和海外销售的效益。通过他的不断努力,1939年,华茶外销跃居当时出口商品第一位,不仅超额履行了对苏易货合约,还向西方国家换回一定数额的外汇,为支援抗日做出很大贡献。


培养人才育“火种”

  吴觉农不仅重视茶的种植销售,对发掘和培养茶业后继人才也十分看重。早在他留学日本时就提出:“中国茶业失败最大的原因,在无茶业的人才!无论为商、为工、为农,都是靠着数千年来相沿的一点经验,那么改革发展,当然绝望。所以目下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茶业人才的养成。” 他认为茶业人才的培养应从贸易人才和技术人才两方面着手。贸易人才的训练要遵循“实”的标准,除了理论上的学习之外,更应注重实践能力上真才实学的培养。技术人才的训练则应符合“专”的要求,“希望养成专才,而不希望‘无所不专’之人才出现,因致力于一种研究之专才,必较致力数种研究之人才,成就为多,欲求效力增加,实有采用分工合作之必要”。在实践中,吴觉农贯彻他的人才教育理论,举办各种茶业人才训练班、讲习所。1939 年,吴觉农任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处长兼中国茶叶公司协理和总技师。鉴于当时中国急缺茶叶学术人才,在吴觉农的建议下,复旦大学创立了茶叶专业(当时呈报为茶业系,经教育部批准,改称“农学系茶叶组”),内含四年制大学本科、二年制茶业专修科及茶叶研究室。吴觉农任系主任和教授。这是中国培养高级茶叶科技人才的第一个茶叶系和茶叶专修科,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茶叶技术骨干,也为后来我国建设茶学高等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在吴觉农的大力倡导下,安徽、浙江、福建、湖南、四川、云南、广西等高等农业院校也相继开设茶叶专业。


  吴觉农关于茶业人才的书函


  为进一步培养更专业的科研技术人才,建立专业的茶叶研究机构势在必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我国对外贸易口岸全部被日寇侵占,茶叶出口停顿,茶叶生产一落千丈。在财政部贸易委员会的委派下,吴觉农临危受命,带领蒋芸生、叶元鼎、王泽农等一批志同道合的中青年茶人,来到浙江衢州万川,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并由吴觉农任主编,出版了《茶叶研究》《武夷通讯》等优秀的茶叶学术期刊,不仅为我国茶业复兴培养了一批拥有较高水平的茶叶专业技术人才,也为战火中处于奄奄一息的中国茶业保存了希望的火种。

  1949年,鉴于在农业方面,尤其是在茶业上的巨大贡献和拥有的宝贵经验,吴觉农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新中国农业部副部长,负责组建了新中国第一家国营专业公司——中国茶叶公司,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茶叶生产的迅速恢复与发展、扩大茶叶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1984年,已是耄耋之年的吴觉农主编出版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著作《茶经述评》。该书对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唐代陆羽的《茶经》作了详细的译注和全面、科学的评述,饱含吴觉农深厚的茶叶实践经验和理论沉淀,是纵观中国茶文化史背景基础上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20世纪的新茶经。吴觉农为中国近现代茶业复兴发展而努力奉献的一生让人敬佩,时任中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同志盛赞他为“当代茶圣”。

 文章转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找到约40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