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茶起源的故事

找到约545条结果 (用时 0.023 秒)

峥嵘岁月滇红起源的故事

18世纪,与中国的茶叶贸易,将英国国库里的白银席卷一空。

为了应对贸易逆差,英国人想到了两招,一是向中国倾销鸦片,二是偷走了中国的茶叶。英国人将中国的茶种偷到印度,培育成功后,随着印度阿萨姆茶崛起,中国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一败再败,直到清朝末年,中国竟从茶叶出口国沦为茶叶进口国。
如今,红茶仍是一款世界级饮品。印度红茶、斯里兰卡红茶产量虽高,但品质难敌中国红茶。
在茶叶的故乡中国,有三大红茶最为知名,一为“红茶鼻祖”正山小种,一为祁门红茶,另一种,就是很多老茶饕们的心头肉——滇红。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世上原本没有滇红的。1938年夏,红茶又一次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谈论滇红茶的历史,离不开冯绍裘先生,他是滇红创始人,也是近代具有杰出贡献的茶叶专家。
当时,直至艰难的抗战时期,滇红之父——冯绍裘奉命前往云南顺宁(今凤庆)开发新的红茶,为祖国争取更多的外汇资源。
数月后,一支名为“滇红”的云南红茶茶样,经邮寄到香港茶市,立即被评为"中国红茶中之上品"。
次年,首批“滇红”运销伦敦,以1磅800便士,创下了当时英国茶叶拍卖记录的最高价,滇红的魅力可想而知。
滇红既有着祁门红茶之香气,又有印度、锡兰红茶之色泽,而大叶种茶的香、韵、味,更是被滇红体现得淋漓尽致。
滇红的成功,并没有让滇红之父满足,能做一款能代表滇红技艺巅峰的红茶,一直是冯老的夙愿,只可惜冯老在仙逝前都忙于凤庆的红茶普及与人才培养之上,分身乏术。
1938年,冯绍裘创建顺宁实验茶厂时与全体员工合影以下是冯绍裘先生撰写的《滇红史略》文章内容。从文章中,我们能了解到峥嵘岁月滇红起源的故事。“· 调查:“七·七”抗战开始不久,我被疏散离开祁门茶叶改良场。1938年春,应旧中国中茶公司寿景伟、吴觉农先生邀到汉口参加该公司工作,任技术专员,搞茶叶产销技术工作,同年八月随旧中茶公司迁往重庆工作。九月中旬,即被派往云南调查茶叶产销情况。和我一同前往的有旧中茶公司专员郑鹤春先生,十月中旬,我们由昆明乘汽车三天到达下关,然后步行山路十来天,十一月初始到达顺宁(即现在的凤庆县)。
这是秋末冬初时节了,但看到顺宁县凤山茶树成林,一片黄绿,逗人喜爱。茶树均为单本植,高达丈余,芽壮叶肥,白毫浓密,芽叶生长期长,顶芽长达寸许,成熟叶片大似枇杷叶,嫩叶含有大量黄素,产量既高品质又好,这些云南大叶种茶的特点,非常合乎我的理想。
经了解,云南各茶区当时只生产青毛茶,属绿茶一类,高温杀青后,揉捻、晒干而成,然后由茶商到产区高站收购,驮运到茶叶集散市场,设厂压制各种“紧形茶”以便运销,其中饼茶侨销,“紧茶”(心形)边销,沱茶内销,从来没有生产过红茶。
· 试制:一向不生产红茶的云南,能否生产出好的红茶呢?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是完全可能的,如能采用大叶种茶创制出好的红茶,其发展前途是无可估量的,为此,我怀着满腔热忱,决心试一试,创制名茶为中华民族争荣。
我到顺宁第二天即商请凤山茶园试采“一芽二叶”样品,以观察其品质的优劣,找出问题之所在。一切都很如意,两个茶样,看去一红一绿,宛如一金一银,使人不胜欣喜。红茶样:满盘金色黄毫,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桔红),香味浓郁,为国内其它省小叶种的红茶所未见。绿茶样:满盘银白毫,汤色黄绿清亮,叶底嫩绿有光,香味鲜浓清爽,亦为国内绿茶所稀有。
当时把试制的红绿茶邮寄香港茶市,认为这两种茶堪称我国红绿、茶中之上品。沿长江南北一带地区都不产冬茶,而云南迤西顺宁初冬季尚能生产这样的高级红、绿茶叶,诚属可贵。
经了解,云南迤西以南一带气候温暖,从不下雪,四季如春,土壤肥沃,茶树生长旺盛,采摘期长,从三月初到十月底,一年九个月都有芽叶可采,量多质优,实为大叶种优良茶区,尤宜于红则大有作为。十二月转回昆明,兹将顺宁茶区茶叶产销情况和试制的红绿茶样品向旧中国云南省经委汇报,取得解放前当地政府同意,由郑鹤春先生和我负责筹建旧云南茶叶公司和顺宁实验茶厂,并负责“滇红”的试制生产和运销工作。
· 建厂成批生产:1939年初,旧中国云南小经济委员会决定由郑鹤春负责云南省茶叶公司,由我即刻着手规划筹建顺宁实验茶厂。建厂工作在旧小茶叶公司支持和具体帮助下,进展顺利,一方面先搭临时厂棚,赶制竹木器具投入生产,并加紧向茶农宣传如何改制红茶我始终认为这是想要制出好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另一方面则忙于征用土地五十余亩,积极兴建茶厂。并通过旧中茶总公司,向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省招聘技工,举办培训班,积极培育制茶技术人员和技工。当时,顺宁实验茶厂机构和员工配备是这样的:厂长室,由我兼任厂长;生产室,主任技师童衣云,技师祁曾培、冯元伯;业务室,主任吴国英(我离云南后由代厂长);总务室 ,主任周东白;会计室,主任蒋振庸等。初,精制技工共32名。
顺宁地处山区,交通困难,百余里山路,只能靠骡马驮运,所以制茶机器设备和物资购运既难又慢,为了争取早日试制,我们在机器和动力设备没有配齐安装完毕的情况下,采取土法上马,使用人力手推木质揉茶桶,脚踏烘茶机,竹编烘笼烘茶等办法,保证“新滇红”试制工作顺利开展。1939年,第一批“新滇红”约500担终于试制成功了,当时没有木箱铝罐。即用沱茶篓装运香港,然后再改木箱铝罐出口。
“滇红”创制出来了,当时,我拟定名为“云红”意即安徽“祁红”,湖南红茶称“湖红”,故云南所产红茶亦可称“云红”也,同时又想借天空早晚红云喻意其中,但旧中国云南省茶叶公司方面提议用“滇红”雅称,即借云南简称“滇”,又借得巍巍西山龙门瞰下秀丽的滇池一水,也别有妙处,我则不违众人之意,最终以“滇红”定名。
1940年后,“滇红”发展成为祖国茶史上的一朵灿烂的名茶之花。“滇红”问世之后,国际市场上齐加赞赏,认为外形内质都好,可与印、斯红茶媲美,据说英国女王将“滇红”置于透明器皿内作为观赏之物,视为珍品,特别是解放后,“滇红”又进一步得到发展,现在“滇红”已占云南省茶叶出口量的85%,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挣得了大量外汇,立了功劳,我感到十分欣慰。
· 总结与期许:传统当然需要继承发扬,新的事业更需要努力建树,加快步子搞四化建设,需要更好的名茶。我高兴地看到,我国最近经茶叶界同事们的努力又创出一些新兴的名茶,富于生命力。
这篇回忆距当时创制“滇红”成功已达四十多年之久,难免有些出入,我谨愿这篇回忆能向茶叶界的同事们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为蓬勃发展我国历史悠久、誉满全球的茶叶事业,不辞辛苦,不避艰难,不拘一格地栽培出一朵又一朵名茶之花,点缀在我国四化建设的壮丽之锦上。”

大庆铁人纪念馆收藏云茶金瓜的故事

2019年,共和国将要在金秋迎来七十周年华诞。

在漫长的雨季里,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办公室人员反反复复磋商着一件事:纪念共和国七十年周年,是国家的大事、是中国人的大事,也是一个社会团体的大事,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是云南茶产业专业协会,得在这个庆典上为祖国做点荣光的事。

聚聚又散了,一个个点子讨论了又否了。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老领导协会创会会长说:“茶协会就是要做点茶的事,从大处说,要通过国庆纪念活动,凝聚茶人、茶企,不忘初心,要为云茶产业再上台阶做奉献;从小处上说,要总结茶界七十年成绩,激励茶产业前行”。建议做金瓜贡茶,为祖国七十华诞献上一枚大金瓜。

落实这个金点子的重担落在了协会秘书长南涛及协会办公室同志们的身上。他们开始了策划和落实细节。

新时代的金瓜故事由此开始。

一、金瓜贡茶钩沉

金瓜贡茶也称团茶、人头贡茶,是普洱茶独有的一种特殊紧压茶形式,因其形似南瓜,茶芽长年陈放后色泽金黄,故叫金瓜,早年的金瓜茶是专为上贡朝廷而制,故名“金瓜贡茶”。

现存的金瓜贡茶,是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被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金瓜贡茶的真品仅存两沱,分别保存于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金瓜贡茶的制作,始于清雍正七年即1729年。当时,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县建立了贡茶茶厂,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制人头贡茶的茶叶,据传均由未婚少女采摘,且都是一级的芽茶。采下的芽茶一般先都放之于少女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这种芽茶,经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黄色,所以人头贡茶亦称“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

贡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悠悠数千年,贡茶对整个茶叶生产和茶叶文化有深刻影响。贡茶其实质是封建社会君主对地方维系统治的象征,也是封建礼制的需要。普洱金瓜贡茶,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太上皇是有着无限的荣誉和尊贵,但是毫无施政权力。金瓜贡茶有太上皇的崇贵,受人尊重。

正是由于普洱茶的受宠,雍正7年,即公元1729年,清政府正式设立了普洱府,辖今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全境及临沧市的部分地区,建立了流官体制,并设置专司茶业的“茶局”。普洱茶饱含着云岭山川的灵性,受到皇室的青睐,成为皇室成员的宠物,身份地位的象征。

2007年4月8日,藏在深宫人未识的金瓜贡茶终于款款走出故宫,来到人间。“,这一天,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百年贡茶途经天津、济南、上海、杭州、福州、深圳、广州、南宁、昆明等地,历时20天的恭迎恭送,顺利回到它的胞衣之地--彩云之南,受到茶乡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这尊产自茶乡--云南的人头贡茶,深藏皇宫一百多年之后依然保持着当年紧而不实,松而不疏,团如人头的高贵形态,其色泽黑褐而光亮,黑褐中流动着金色的黄晕。

故宫金瓜贡茶


金瓜贡茶原料考究,大叶种更是金瓜贡茶的一大特点。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造就的云南大叶种茶具有古老生物原种的特性,其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含量高,保健功效强的重要特点,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金瓜茶,不论藏之故宫,还是散落民间,到时如今都已经超越了茶的意义,都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积淀。

显然,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要制作金瓜茶献礼共和国华诞,意义远远超越了藏于帝王家。

二、爱心筑造云茶金瓜

金瓜茶加工中

很快,制作金瓜茶献礼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的消息不胫而走。

云南康乐茶文化城总经理吴家力跑到协会说,金瓜茶的木质底座由他负责承制。

云南西双版纳古茶山茶叶公司副董事长李朝康承诺,他的公司负责国庆献礼金瓜茶的收集、生产制作,加工费用全公司免费承担金瓜茶制作制作,。

2019年8月1日,一份文字被精心雕琢的文件印发到全省茶企、茶人手中,文件如此写道:金瓜茶礼制作两枚,每枚七十公斤,“请自愿参与的会员单位将本企业的2019年春茶三公斤(等级为一芽二至三叶或二级以上经检验合格的晒青毛茶)邮寄到云南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龙园茶业),由该公司免费加工制作”。

文件印发后,很快就有了响应。

全省123家茶企积极参与,献上了今年最好的春茶原料568公斤。

为了保证金瓜茶的质量,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组织了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姜东华、中国普洱茶研究院原院长杨柳霞、云南省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主任杨海惠和龙园茶业董事长李正行等专家到现场监督原料拆箱、匀堆,并依据标准抽样、制样(共制3份样),样品一份送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份中心留样,一份企业留样。

龙园茶业高度重视金瓜茶礼的生产,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生产工艺,并在职工中作了广泛动员。龙园茶厂员工以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加班加点,他们严格按照原料检测、拼配(再检测)、评审、风选、色选、静电除尘、人工拣剔、汽蒸、手工柔制、定型、烘房干燥、出厂包装等工艺流程,最终制作出了3枚大金瓜茶,每枚重70公斤。其余茶叶被制作成400枚700克的小金瓜,交由捐赠茶叶的企业收藏。

三枚重70千克的大金瓜


700克小金瓜



金瓜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加工制作,加工生产前专家组对各茶企提供的金瓜茶原料进行了抽样检测,拼配匀堆后又取样检测,经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免费检测,生产原料符合普洱茶国家标准和相关质量安全要求。

专家们评茶中


2019年9月17日,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组织云南省多名茶专家吕才有、邵宛芳等对金瓜茶进行了审评,结论是:“外形端正,松紧适度,条索匀整,色泽墨绿显毫。汤色绿黄明亮。香气清香馥郁持久。滋味浓醇回甘。叶底黄绿嫩匀”。符合GB/ 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感官评价要求”。

协会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对金瓜茶的制作过程给予了报道,引起茶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些茶企非常抱憾,有的错过了收取文件,有的错过了交样品茶的时间;一些机构和茶友纷纷来人来函求购小金瓜。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来函写道:“为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大庆油田发现六十周年,特收藏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纪念茶。望以此为桥梁,促进双方合作交流。”

中科院院士陈宗懋和新任院士刘仲华高兴地收藏了这枚有着深刻蕴含的小金瓜后表示,云南这个创意好,是对祖国七十华诞最好的纪念,也是对云茶最好的宣传!

有人建议,国庆献礼金瓜茶茶样来自云岭大地群山之间,来自上万农户采摘之手,汇集自123家茶企、茶人,比故宫珍藏的金瓜贡茶更有意义,可以去申报吉尼斯纪录。

三、掀起茶界国庆盛典的金色浪花

8 月以来这段时间,制作庆祝国庆七十周年金瓜茶这一云南茶界盛事,像一坛圣火越烧越旺,烈火中的真金终于要出炉了。

9月29日晚,由原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原政协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陈勋儒先生任总策划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云南茶界大型文艺晚会在昆明举行。

晚会在《云茶献礼》中拉开序幕。云南茶届献礼新中国文艺汇演由我省著名编导孙晋昆、杨洲执导,由多家文艺团体创作编排,云南省一些著名演员参与了演出。节目以茶为主题,有歌、舞、琴、杂技、音诗画等,分上篇“情满茶山”,中篇“云茶飘香”、下篇“锦绣云茶”,节目精彩、形式多样、异彩纷呈,集中表现了云南省茶产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云南省茶界庆祝共和国华诞的一次欢乐盛会。


陈勋儒在晚会上致辞。他说:中国茶产业也同共和国一起走过了壮丽70年,取得了喜人成就。中国拥有3000多年的饮茶历史,是茶树起源的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也是茶园面积增速最快的国家和产茶大国。2018年全国茶叶种植面积4395万亩,总产量261.6万吨,干毛茶产值2157亿元。七十年来云南茶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2018年种植面积630万亩,采摘面积600万亩,总产量39.8万吨,产业综合产值843亿元。

晚会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云茶献礼”仪式成为高潮中一簇金色的浪花。

云茶金瓜礼赞

会场上推出了金色的、沉甸甸的大金瓜,它们寄寓着云南茶界的心声、沁满千万茶农对祖国之爱,向祖国致敬,向祖国献礼!中国茶叶博物馆、云南省档案馆以崇敬庄严之情永久收藏了金瓜茶,成为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和永恒的纪念。

伴随着激起的音乐,著名主持人刘伟咏诵了陈勋儒先生亲自修订的金瓜献辞:

华夏金秋,举国欢腾,共庆祖国七十华诞。

彩云之南,茶人云集,齐颂共和千秋伟业。

百余茶企,共襄盛举,上等春茶汇成一心。

绿叶金芽,茶香四溢,惠聚云岭茶人深情。

同心协力,不舍昼夜,匠心铸成盛世金瓜。

金瓜情深,初心铸内,千钧熔冶茶人爱心。

祝福祖国,盛世辉煌,祝愿云茶再展新姿!

晚会颂扬了云南茶界在党的领导下,拼搏奋进,砥励前行,取得的辉煌业绩。来自全省各地的茶界人士和各有关单位近千人观看了演出。

连同这台茶界的盛世晚会一道,云茶金瓜受到了人们的热议和高度赞赏。

四、让世界记住云茶金瓜

珍藏于中国博物馆的云茶大金瓜

12月初,一枚大金瓜就要从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的办公室运往杭州。

协会秘书长南涛手抚着这枚沉重的大金瓜感慨万千。为了这个美好的创意,从8月起,协会的同志们加班加点,与茶企的同志们一道,从一个大金瓜到三个大金瓜,又增加到400个小金瓜,最终,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制作金瓜这个金色的使命。为这些金瓜,他们真挚地献出了爱心。

12月9日,一枚大金瓜茶带着云南茶界对祖国的深情运抵坐落在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金瓜茶捐赠仪式也同时这里举行。中国茶界的专家、学者和官员以及浙江相关媒体参加了仪式。

捐赠仪式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吴晓力表示:金瓜茶捐赠给中国茶叶博物馆,是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中国茶叶博物馆将一如既往的肩负起中国茶文化传承的使命,将这个充满纪念意义的金瓜茶礼予以妥善保管与展示。

原杭州市市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焕忠表示,金瓜礼茶捐赠给中国茶叶博物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举。中国茶叶博物馆是一个国字号的茶叶博物馆,意味着云南茶界向全国、全社会展示云南茶界对党的忠诚,以及70年辉煌成就。衷心祝愿云南茶界的茶企兴旺发达,茶叶博物馆事业兴旺发达,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再写新的篇章。

老领导陈勋儒在捐赠仪式上讲话


老领导陈勋儒接受记者采访

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陈勋儒介绍了金瓜茶的创意、制作过程。他说,金瓜茶凝聚着云南各民族人民对党对祖国的无限崇敬,凝聚着云南茶人爱党爱国的真情,连接着中国茶人及茶产业过去、现在、将来,连接着中国茶的历史渊源及攸久的文化。杭州聚集了多个国家级的茶科研院所,如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科院、茶科所、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大学茶学院等,金瓜茶在杭州收藏展示,将会引起更多人对云南茶产业的关注和关心,促进云南的茶产业的发展。

众多来自全国的茶专家品鉴了汇集123家茶企爱心的金瓜茶,他们对金瓜工艺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茶品的浓厚醇香给予高度赞誉,尤对金瓜献礼茶中为老领导精心策划、流通协会认真组织、千万茶农采摘、百家企业献茶啧啧赞叹。

第二枚大金瓜捐赠仪式将在年终在云南省档案馆举行。

仪式上,故宫博物院学者刘宝建将讲述紫禁城与普洱茶历史的故事,让我们从时光的隧道看到普洱茶在中华历史上散发着幽光的一页,读到宫廷中普洱茶文化的另一个侧面,第二枚大金瓜落户档案馆。这个金瓜的故事也将随着捐赠仪式镌刻在云南当代史的册页里。

刘宝建紫禁城与普洱茶历史的故事也许会把第三枚金瓜引向故宫博物院,那个时刻,新时代的金瓜与封建时代的金瓜将会相媲美于京城,在故宫散发出绵绵的云岭茶香。

原文题目:云茶大金瓜的故事

作者:云南谭天

“三茶”统筹提出三周年,看见这些中国茶巨变

2021年3月22日,总书记在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2021年3月22日,总书记察看武夷山春茶长势(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时光转瞬即逝,如今“三茶”统筹理念提出即将满三周年。三年来,我们看到总书记数次关注茶产业发展,看到茶叶多次登上大国茶叙舞台,看到中国六大茶类分类体系成为国际共识,看到飞速延展的茶文化、腾飞蜕变的茶产业、升级迭代的茶科技……看到中国茶正持续且深入的影响着世界。

立足“三茶”统筹三周年,中国茶究竟发生了哪些巨变?

茶文化:

茶叙、非遗、出海中国茶影响世界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广袤、丰盈而包容的茶叶,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与世界沟通联结的方式,也是东西方贸易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媒介。

回首过去三年,茶业于机遇中飞速成长,中西方茶文化交流持续深入,“外交茶叙”“大国茶礼”也逐渐成为行业流行关键词。中国茶屡次在大国外交中,承载着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2022年6月22日-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举办,作为此次金砖会晤的东道主,中方给各国领导人送上了“茶中状元”,来自武夷山的“大红袍”;

2022年10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进行茶叙,茶叙现场摆放奇丹、大红袍、水仙、肉桂四种茶叶;

2023年4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广州市松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两位元首临水而坐,观景品茗,纵论古今;

2023年7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来华夫人伊莉亚娜。期间,彭丽媛邀请伊莉亚娜观看茶艺表演,并同伊莉亚娜亲切茶叙;

2023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内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进行小范围茶叙,两党总书记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中继续进行深入沟通。同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在河内应邀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夫人吴氏敏共同参观越南妇女博物馆并茶叙……

△2023年12月12日,刚刚抵达河内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越共中央驻地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这是阮富仲邀请习近平进行小范围茶叙。(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放眼国际大舞台,茶是桥梁是媒介,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千年文史的积淀,承载着非凡意义。2022年5月20日,“福建安溪铁观音文化系统”等三个中国遗产地,获评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3年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颁发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图片来源:安溪县融媒体中心)

三年来,揽获“世遗”“非遗”“农遗”的中国茶,仍持续向世界绽放光彩。

纵观国内外,茶文化的影响力都在不断加强。如《梦华录》《狂飙》《繁花》等热播剧集中,茶叶成为亮点元素。放眼国际社会,2023年国际茶日期间,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茶和天下”·雅集系列活动,在蒙古国、匈牙利、拉脱维亚、希腊、韩国等全球42个国家开展,通过实物、图片、影像、非遗展示、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以茶为媒,促进交流,吸引海外民众体验丰富多彩的中国茶文化。


△“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启动(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杨小玉|摄)

国际茶文化交流领域,中国茶同样风采无限。“海丝国际茶文化”系列论坛、2023“一带一路”国际茶叶贸易论坛、2023年国际茶业合作发展论坛等面向国际社会的茶事交流活动,都尽显着中国茶与茶文化魅力,加速茶文化出海的步伐。

茶产业:

产值与关注跃升中国茶稳步成长

在“三茶”统筹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茶产业稳定且蓬勃的迎向崭新未来。三年期间,无论是产业成绩、规范政策、茶叶法规……都不断攀登上新台阶,更新着茶人们对于行业的观感和认知。

从历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可见,“三茶”统筹提出的2021年,我国全年茶叶产量便首次突破三百万大关,达318万吨。此后持续稳步增长,到2023年达355万吨,总计增长37万吨。

与此同时,茶叶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的队伍不断壮大。2021年,湖南省和四川省接连首破“千亿”大关,我国“千亿茶产业成员”扩大为福建省、云南省、湖南省和四川省四个。

△数据来源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政策法规方面,《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2021-2025)》《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等全国性的、与茶产业息息相关的重要指导政策接连发布。地方各大茶产区政府也接续出台或修订条例与法规。如《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湖南省茶叶公共品牌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云南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武夷山市武夷茶品牌保护工作方案》《支持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九条措施》《信阳市信阳毛尖茶保护条例》等等,都在有力赋能着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2021-2025)》(图片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兴旺发达的茶产业也受到了更多市场与资本层面的关注。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新茶饮第一股”诞生;2023年12月22日,澜沧古茶(6911.HK)在港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成为普洱茶行业的首个IPO项目;2024开年以来,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茶百道,更是接连或递交或更新招股书……

更为蓬勃的发展可能性,无疑正在向中国茶奔涌而来。

△2023年12月22日,澜沧古茶(HK6911)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图片来源:澜沧古茶)

茶科技:

守正创新迈向茶业星辰大海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赋予茶叶无限的可能性。三年来,在“三茶”统筹理念指引下,茶科技发展不断攀上新高峰。

茶标准层面,历经多年的研究与探索,成果持续涌现。2023年4月18日,国际标准ISO20715:2023《茶叶分类》正式颁布,该项国际标准根据茶叶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将茶叶分为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六大类。这项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茶叶的分类体系成为国际共识,极大程度地推进茶叶国际标准化建设;无独有偶,2022年9月16日,由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孙威江团队主导制定的ISO20716:2022《乌龙茶-定义与基本要求》的出版发布,也强势维护了中国茶叶的话语权,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国际标准ISO20715:2023《茶叶分类》(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茶叶相关研究上,同样成绩斐然。如福建农林大学等中外科学家成功破解铁观音基因组与茶树演化史;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发布茶树基因组变异数据库;四川农业大学茶树栽培育种团队在茶树发芽期遗传定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安徽农业大学揭开茶树酯型儿茶素合成之谜等等,持续刷新中的茶科技,解锁着中国茶发展的多元可能。

2021年3月22日,总书记走进燕子窠时还叮嘱,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三年间,全国各地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得到了深入发展,一批批科技特派员入乡村、进田野,将前沿科技带到茶园之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新的科技成果、新的理论研究、新的技术可能层出不穷。将视线转向太空,三年间能看到“安溪铁观音一号”卫星成功升空,政和白茶种子、凤凰单丛种子、普洱茶、福鼎白茶原料、安化云台大叶茶树籽、安化黑茶茯茶金花(冠突散囊菌)、安化黑茶茯茶等茶种、茶叶次第登上太空,解锁不一样的产业成长路径。

△2021年9月,在《开学第一课》节目里,中国航天员汤洪波演示了如何在太空“夹”茶、“吃”茶(图片来源:央视频《开学第一课》)

从2021年3月22日至今,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在“三茶”统筹理念引领下,这个无数茶人热爱的行业正发生着巨变,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征程。

关乎中国茶发展的故事仍在延续,相信未来还有数不尽的精彩时刻,等待全体茶人参与和书写。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35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