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茶农在巴西

找到约35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中国茶叶衰败的历史之谜

清初中国茶叶如烈火烹油,达到鼎盛时期:18世纪全球首富潘振承、19世纪全球首富伍秉鉴的祖上都是福建茶农,他们在广州十三行做茶叶贸易,将英国与俄国国库中的白银席卷一空。但茶叶史的下一篇章却是印度阿萨姆茶崛起,中国茶一再落败。

中国茶衰败的原因似乎也摆在面前:英国人福钧偷走了中国茶叶。

▲外国商船在广州十三行装载茶叶(约1852年)

据学者胡文辉考证,早在17世纪末,德国博物学家和医生A.雷克已从日本将茶籽带到爪哇,并培育成功;19世纪前期,荷兰人贾克布森六赴中国,最后一次更在清政府悬赏其首级的情形下,带回700万颗茶籽和15名工人,成就了爪哇的茶业。

即便在英国人这边,在福钧的中国行之前近二十年,乔治·詹姆斯·高登、查理斯·加尔夫(传教士)就已得到总督威廉·班庭克的鼎力支持,赴华并购买到大批武夷山茶籽了。

中国茶引种巴西也存活了。

事实上,茶叶原产地就是中国,世界各地的茶叶几乎都是从中国引种出去的。当然,云南边境外的一些地方也有茶树,但品种不如中国。

为什么英国的这次引种引起了这么大的影响?而且,东印度公司破产之后,立顿公司继续了英国茶行业的神话,并延续至今。

英国人福钧本是植物学家,从他写的《两访中国茶乡》中可以看出他对茶的了解。他澄清了林奈在植物学分类上的迷惑之处:绿茶与红茶是一种植物,区分它们的是不同工艺。他带走的武夷山品种与阿萨姆品种的嫁接是当时最高水平的农产品杰作。

▲英国植物学家福钧(Robert Fortune)他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多次来到中国,采集包括茶树在内的植物资源。他被很多人称为将中国茶树和茶产业秘密偷走的“大盗”。

《两访中国茶乡》1852年版书影

福钧在书中详细记录下1843年和1848年两次中国之行。书中对中国茶叶的茶树栽培和制茶方法详加阐述,也对中国园艺、植物特性与分布、饮茶文化多有着墨。

即使是这样,任何人也很难接受阿萨姆红茶质量高于福建红茶这种判断。

实际上,由于英国人喝的是奶茶,当气味芳香、味道隽永的福建红茶冲入牛奶并加糖以后,香气减弱,味道变淡,整体感觉就比不上以“浓强鲜”为特点的阿萨姆奶茶。但这不过是品种改良问题,对中国茶农来说,难度不大。

而福钧带走茶种,对中国茶叶的打击也很有限。他的打击其实在于他看到了中国绿茶生产的现场状况,并在1851年的世博会上公之于众:“工人们的双手全都被染成了蓝色。我禁不住想,要是那些绿茶饮用者看到这一场景,他们那特殊的偏好可能就会被纠正过来——要我说的话,他们的口味因此就会更纯正。”

19世纪中国绿茶茶园景观

这些细粉是染色剂,被他带回英国分析后,其中有普鲁士蓝等毒性很大的化学产品。

这应该是对中国茶打击最大的新闻。从此之后,英国人不再喝中国绿茶。

那么,是因为中国茶农在全世界最没有职业道德吗?

1903年12月,东文学社日籍教师25岁的船津输助在宣武门外的住所里写下日记:“普通人大多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在城门内、屋檐下等处寄居,其中尤下等者以乞食为生,严冬时节仍然衣不蔽体,往往冻死。因而此处强盗、小偷甚多。但在不洁的人群中,又可以看到身着青色或红色锦绣、外裹貂皮、全身上下价值数百金极为气派之人。只要在市中心稍微走一走,就能感觉到这种贫富差距。”

1903年的北京崇文门

如此格局之下,农民的生存得不到保证,哪里谈得上农产品的质量?进一步说,哪里有什么批量生产的商品质量?

船津发现北京市井“赝品甚多,玉器虽随处可见,但大部分都是假的”。

乾隆年间,朝鲜使臣洪大容在其《湛轩燕记》一书中记载,中国“茶品多种,青茶为最下常品。普洱茶都下最所珍赏,亦多假品”。

《大汗之国》中记载修士克路士在中国发现市场上有人“在鸡里面灌水或沙,以增加卖出的重量”。

据“中研院”陈慈玉的研究,红茶竞争也随即开始。1871年,印度当年出口英国的红茶是中国红茶的百分之十,1885年到一半,两年后到百分之八十。

在美国市场,日本茶在1908年压住中国茶,十年后达到中国的两倍。

▲20世纪初的日本茶农英国渣打银行等势力在印度与日本投资,这意味着英国人不再只是购买者,而且成了制造者与输出者。这一方面培养了中国茶的对手,一方面也垄断了大量利润。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崛起,日本商人夺回精制茶商权,都算得上日本在国际贸易中的应对之策。

中国有应对能力的十三行商人已全部歇业,面对英国资本,中国小茶商的应对办法仅有一个:“粗制滥造”。不久之后,中国从茶叶出口国沦为茶叶进口国。

▲民国茶叶行发货单

©杨多杰 收藏这与一百年前中国十三行巨商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博弈几十年的局面已相去甚远。那时,英国人对中国品牌深信不疑——价格虽贵,品质绝对世界第一。作为抵挡英国资本最犀利武器的中国品牌,此时已被清政府无端砸烂。(本文作者:曾园,来源:将饮茶。)

来源:茶贵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之传播 | 茶文化在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传播交流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起源于中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在“一带一路”的时事背景之下,茶业界正在实现产业升级,再度复兴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福建是国家倡议“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山海侨优势凸显,大有可为。在【茶世界】里读懂茶,从茶里看世界。


茶文化在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传播交流


18世纪,饮茶之风已经风靡整个欧洲。欧洲殖民者又将饮茶习俗传入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英、法殖民地。


到19世纪,中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




茶文化在美洲的传播交流


美国人饮茶的习惯是由欧洲移民带去的,因此饮茶方式与欧洲大致相同。


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了《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50%,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


1773年12月16日,东印度公司三艘满载茶叶的货船停泊在波士顿码头,愤怒的反英群众将东印度公司船上的342箱茶叶全部投入海中,史称“波士顿倾茶事件”,这是美国第一次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波士顿倾茶事件中的装茶货船


美国独立后,茶叶无需经由欧洲转运,茶叶成本随之降低,但茶叶在美洲仍是高级饮料。1784年2月,美国的“中国皇后号”商船从纽约出航,经大西洋和印度洋,首次来中国广州运茶,获利丰厚。从此,中美之间的茶叶贸易与日俱增,不少美国的茶叶商户成为巨富。


南美洲到20世纪初才有茶叶栽培,1920年日本侨民开始在巴西开园种茶。1924年南美的阿根延由中国引种茶籽于北部地区,并相继扩种。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植物园种茶的中国茶农

茶文化在大洋洲的传播交流


大洋洲饮茶,大约始于19世纪初。随着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一些传教士、商人,将茶带到新西兰等地。以后茶的消费在大洋洲逐渐兴盛起来。在澳大利亚、斐济等国还进行了种茶的尝试,在斐济种茶获得成功。


在历史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居民,多数是欧洲移民的后裔,深受英国饮茶风俗的影响,喜饮牛奶红茶或柠檬红茶,而且喜欢在茶中加糖,特别钟爱茶味浓厚、汤色鲜艳的红碎茶。由于大洋洲饮的是调味茶,因此,强调一次性冲泡,饮用时还须滤去茶渣。


大洋洲人饮茶,除早茶外,还饮午茶和晚茶。至于茶室、茶会等几乎遍及社会的每个角落。尤其是新西兰,人均茶叶消费量名列世界第三。在新西兰人的心目中,晚餐是一天的主餐,比早餐和中餐更重要,而他们则称晚餐为“茶多”,足见茶在饮食中的地位。新西兰人就餐一般选在茶室里进行,因此,当地到处都有茶室,供应的品种除牛奶红茶、柠檬红茶外,还有甜红茶等。但是,在新西兰,通常在就餐之前不供应茶,只有在用完餐后才可以喝茶。



新西兰人喜欢喝茶,所以,在政府机关、公司等,还在上午和下午安排喝茶休息时间。至于有客来访,或双方会谈,一般都先奉上一杯茶,以示敬意。

茶文化在非洲的传播交流

19世纪50年代,东非和南非等地区先后种茶。20世纪50年代,中国又帮助马里、几内亚等国家发展茶叶生产。


如今,由于非洲的多数国家气候干燥、炎热,居民多有宗教信仰,不饮酒而饮茶,使饮茶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无论是亲朋相聚,还是婚丧嫁娶,乃至宗教活动,均以茶待客。这些国家多爱饮绿茶,并习惯在茶里放上新鲜的薄荷叶和白糖,熬煮后饮用。



中华茶文化走出国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相融合,演变成日本茶道、韩国茶礼、英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摩洛哥茶文化。


茶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茶之传播 | 茶文化在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传播交流


编者按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起源于中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在“一带一路”的时事背景之下,茶业界正在实现产业升级,再度复兴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福建是国家倡议“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山海侨优势凸显,大有可为。在【茶世界】里读懂茶,从茶里看世界。


茶文化在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传播交流


18世纪,饮茶之风已经风靡整个欧洲。欧洲殖民者又将饮茶习俗传入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英、法殖民地。


到19世纪,中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




茶文化在美洲的传播交流


美国人饮茶的习惯是由欧洲移民带去的,因此饮茶方式与欧洲大致相同。


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了《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50%,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


1773年12月16日,东印度公司三艘满载茶叶的货船停泊在波士顿码头,愤怒的反英群众将东印度公司船上的342箱茶叶全部投入海中,史称“波士顿倾茶事件”,这是美国第一次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波士顿倾茶事件中的装茶货船


美国独立后,茶叶无需经由欧洲转运,茶叶成本随之降低,但茶叶在美洲仍是高级饮料。1784年2月,美国的“中国皇后号”商船从纽约出航,经大西洋和印度洋,首次来中国广州运茶,获利丰厚。从此,中美之间的茶叶贸易与日俱增,不少美国的茶叶商户成为巨富。


南美洲到20世纪初才有茶叶栽培,1920年日本侨民开始在巴西开园种茶。1924年南美的阿根延由中国引种茶籽于北部地区,并相继扩种。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植物园种茶的中国茶农

茶文化在大洋洲的传播交流


大洋洲饮茶,大约始于19世纪初。随着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一些传教士、商人,将茶带到新西兰等地。以后茶的消费在大洋洲逐渐兴盛起来。在澳大利亚、斐济等国还进行了种茶的尝试,在斐济种茶获得成功。


在历史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居民,多数是欧洲移民的后裔,深受英国饮茶风俗的影响,喜饮牛奶红茶或柠檬红茶,而且喜欢在茶中加糖,特别钟爱茶味浓厚、汤色鲜艳的红碎茶。由于大洋洲饮的是调味茶,因此,强调一次性冲泡,饮用时还须滤去茶渣。


大洋洲人饮茶,除早茶外,还饮午茶和晚茶。至于茶室、茶会等几乎遍及社会的每个角落。尤其是新西兰,人均茶叶消费量名列世界第三。在新西兰人的心目中,晚餐是一天的主餐,比早餐和中餐更重要,而他们则称晚餐为“茶多”,足见茶在饮食中的地位。新西兰人就餐一般选在茶室里进行,因此,当地到处都有茶室,供应的品种除牛奶红茶、柠檬红茶外,还有甜红茶等。但是,在新西兰,通常在就餐之前不供应茶,只有在用完餐后才可以喝茶。



新西兰人喜欢喝茶,所以,在政府机关、公司等,还在上午和下午安排喝茶休息时间。至于有客来访,或双方会谈,一般都先奉上一杯茶,以示敬意。

茶文化在非洲的传播交流

19世纪50年代,东非和南非等地区先后种茶。20世纪50年代,中国又帮助马里、几内亚等国家发展茶叶生产。


如今,由于非洲的多数国家气候干燥、炎热,居民多有宗教信仰,不饮酒而饮茶,使饮茶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无论是亲朋相聚,还是婚丧嫁娶,乃至宗教活动,均以茶待客。这些国家多爱饮绿茶,并习惯在茶里放上新鲜的薄荷叶和白糖,熬煮后饮用。






中华茶文化走出国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相融合,演变成日本茶道、韩国茶礼、英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摩洛哥茶文化。


茶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


找到约3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