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滇绿茶叶商标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普洱茶的红印、黄印、绿印、蓝印、紫印是什么?

普洱茶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学问,纵观普洱茶逾千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在不同发展阶段均诞生过茶性各异且独特的「普洱滋味」,其中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间,诞生了一批极具时代特征的优质茶品,历经时间洗礼,被后人称作“印级茶”。如今,印级茶凭着优异的品控以及极致的口味,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烙印,在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口碑。

印级茶又分可以为“红印、黄印、绿印、蓝印”,这些印级茶是怎么来的呢,各自有什么特点呢?今天一球君就和大家聊聊——印级茶。

说起“印级茶”这种元老级的普洱茶品,还得从它诞生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说起。

一、明清的辉煌

明清时期,普洱茶的发展可谓达到顶峰。到了雍正年代,普洱茶正式作为贡茶上贡朝廷,价等兼金。

清道光年间出版的檀萃《滇海虞衡志》中记载:“普洱茶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当时普洱茶贸易在清政府的规范与政策支持下,达到空前繁荣。至今看来,今日的普洱茶虽然蓬勃发展,盛况却仍不及当时。

滇海虞衡志·民国商务原版

二、“号级茶”的兴起

《号级古董茶事典》节选

有了明清时期的积淀与经验,普洱发展迎来了“号级茶”时期,这个时期也称为“古董茶”时期。

查阅历史文卷,1950年之前其实都可以称为是“古董茶”时期。要准确一点,应该是1733年——1949年年间,这期间诞生了一批知名的私营“老字号茶商”,如同兴号、同庆号、陈云号、车顺号、兴顺祥、宋骋号等等,这些商号制作并流传下来的优质普洱茶,历史久远,存世稀珍,俨然成为茶中“黄金”,后来这批私营商号的存世珍藏茶品被大家称为“号级茶”。

同兴号上印元茶

值得一提的是“号级茶”时期,茶饼内外包装规范已经非常规范,饼茶内压有“内飞”(糯米纸),整筒附有大票,票上防伪标识明显“以此票为证,谨防假冒”。

三、 “印级茶”的诞生

50/60年代末期,正式进入了普洱茶“印级茶”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普洱茶是由国家统购统销的,当时这些由国营茶厂出品的普洱茶饼,便是“印级茶”。

印级茶大事件脉络(点击查看)

1951年,中茶公司“中茶”牌商标注册成功,商标图形外观由八个“中”字环绕着“茶”字组成,新商标统一在普洱茶外包装使用,此后印有“中茶”商标的普洱茶,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志。

在这个时期,所有统一使用“中茶”牌商标的普洱茶,分别称为“红印(无纸红印、红印铁饼、甲级红印)、蓝印(无纸蓝印、蓝印甲乙级、蓝印铁饼、大字绿印、美术字绿印)和黄印(黄印铁饼)等等”。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的这些“红印、黄印、绿印”并非当时茶品本身名称或者型号,只是后人为了方便区分不同的茶品的一种叫法。

红印

《深邃的七子世界》节选·陈智同著

众多印级茶中,最为经典的还是40年代起生产于佛海茶厂(后改为勐海茶厂)的红印普洱圆茶。茶饼外包装是“八中茶”标志,在八个“中”字中间为红色“茶”字。

红印是当时中茶公司的王牌产品,象征着品质与内涵,代表着那个年代普洱茶制作领域的最高水准。随着时间的沉淀,这一份历史镌刻的普洱滋味,自然成为茶友心中不可替代的存在。

黄印

黄印茶由勐海茶厂50年代末所产,被认为是“现代拼配茶菁的普洱茶品的始祖”。茶品外包装纸正中印“八中茶”商标,且“茶”字为绿/黄色,商标上方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字),商标下方为“中茶牌圆茶”(繁体字)。

直到60年代后期,勐海茶厂以“黄印圆茶”的拼配工艺推出了“七子饼茶”,其中“黄印七子饼”因工艺上和滋味上的优势,也成为了七子饼茶中的代表作之一。

蓝/绿印

蓝印甲/乙圆茶

蓝印圆茶也叫绿印圆茶,一直大家被成为是某种程度上“红印”的复刻品,只是生产时间稍有区别。蓝印是由勐海茶厂于40-50年代制作的茶品,当时蓝印在制作上有着红印般严苛的选料标准,茶气、滋味也能和红印相媲美,早期的蓝印有“蓝印甲乙圆茶”的美誉。

据说蓝印刚出厂时,按照原料分类,原本计划分成甲乙两级,甲级使用顶级茶菁配制,其他归为乙级。但是后来由于收购的都是顶级茶菁原料,分级已经没有意义,所以当时出厂的蓝印甲/乙圆茶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蓝印如今在市场上有多稀却?2018年仕宏春季拍卖会上,一饼蓝印圆茶以50万港元的价格成交,真可谓是克比黄金。

紫印

不同时期生产的紫印

紫印是勐海茶厂90年代的一个经典产品,一般被认是后印级茶时代的产品,不过由于七子饼茶在普洱茶中的特殊地位,紫印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60年代后期,在云南七子饼茶“黄印七子饼”推出后,也有“红带/印七子饼”、“蓝印七子饼”以及后来出现的“紫印七子饼”的上市。

九十年代·勐海茶厂红带七子饼(生茶)

紫印原料为勐海茶区老树原料,饼茶外包装为“八中茶”商标,且中间“茶”字为紫色,商标上方为云南七子饼茶(繁体),下面公司名称“中国茶业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繁体)”。可以留意的是,40年代之后中茶公司有过多次的更名,紫印诞生的90年代,已经没有“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的说法了,这个基础知识也可简单用于辨别饼茶的真实性。

时至今日,爱茶之人无不思念那段印级茶的峥嵘岁月。印级茶从诞生至今已经70余年,它在名字和包装上也曾经过多次的变更,在时间的冲刷下,外包装的绵纸都在逐步腐化,但是饼茶内在美妙的普洱滋味,历经岁月的洗礼,已然成为无法磨灭的经典。

致经典,造传奇。为了让广大茶友们可以通过年份茶的经典普洱茶香,品味到印级茶年代的风采,一球茶业在2019年推出了第一批印级纪念茶「零陆红印」。时隔四年印级系列新品即将推出,第二批款印级纪念茶即将上市!敬请期待!

本文资料来源:

《滇海虞衡志》清·檀萃

《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

《深邃的七子世界》节选

《号级古董茶事典》节选

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从96紫大益与97水蓝印说开,聊聊大益商标与野放大树料7542之谜

普洱茶是千山千韵的艺术,不同世代,特点各异的茶品,一直以来都很难一决高下,分出第一,但如果要从中选出一款最具代表性、品质最均衡,最符合中庸之道的茶品,那一定会是7542。

行业历史上产量最大、品饮总量最大、市场交易频次最高、拼配技艺最成熟、收藏价值最有保障、公认生茶标杆、最佳工艺标准...从没有一款茶品,能够在这么多的领域拔得头筹,成为衡量海量茶品的一把标杆之尺。

这个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连续生产史的庞大家族里,有73青、88青等品质卓越,但高高在上的优秀前辈,亦有“白布条”、“蓝宝石”等初具锋芒,但仍需转化的后起之秀。

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来介绍7542家族里承上启下,意义深远的三款茶品:96紫大益、97水蓝印、01简体云,并探寻其中的断南、大七、大口中等暗记之谜。


大益商标的诞生与运用

20世纪80年代以前,多为出口的云南普洱茶不仅品种有限,能选择的品牌也很少,基本都在使用中茶公司授权的“中茶牌”商标,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八中茶”。

1984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商业部《关于调整茶叶购销政策及改革流通体制意见的报告》文件规定“除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内销茶和出口茶彻底放开,实行议购议销。”基本放开了茶叶生产的自主经营权。

此后,普洱茶生产迅速扩大,生产厂家增加,中国茶业总公司开始要求交中茶商标使用费,各家茶厂开始注册并使用自有商标。如省茶司的高端子品牌“吉幸”牌,临沧茶厂的“银毫”牌沱茶,南涧茶厂的“土林”牌沱茶。


虽然当时勐海茶厂和凤庆茶厂可以不交,但副厂长卢国龄提出:”今天不交,明天要交怎么办?应提前做好准备。“由此,邹炳良的领导班子以大叶种茶原料入手,从“大叶”的谐音中选出了大益这个名字,同时表述了“喝茶有益,茶有大益”的健康主题。

1989年6月10日,“大益”图案,通过了商标注册,被勐海茶厂正式启用。不过最初的那几年,大益主要用于红碎茶,绿茶、青茶等其他茶类的出口商标。直到1996年,勐海茶厂才开始生产标有“大益”品牌的7542青饼,由于外包装色调为紫色,又近似于玫瑰色,因此也被市场称为“96紫大益”或“96玫瑰大益”。


96紫大益的品质与特征

历经20余年的仓储转化和市场检验,96紫大益已然是市场公认的稀缺高货,其饼形端正,撒面漂亮,骨架坚实,口感饱满,汤感厚重,花果香浓郁,白水清先生曾盛誉其“香气纯正,水茶厚重,入口顺滑,汤水穿透力强。”

此外,品鉴并点评过众多号级茶和印级茶的文化大家余秋雨,也曾给予96紫大益极高的评价:“汤色桔红,有野樟香味道,无杂味,有淳朴感,保留了烟熏土特色,是大益的新起点。”足见其优秀品质。

随着96紫大益价格的水涨船高和交易增加,通过观察其棉纸印刷等诸多细节,市场上总结出一些方便辨认,验证真假的特征点。第一处就是绵纸下方和内票上的“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这是1996年勐海茶厂改制为公司时所留下的时代印记。


第二处特征点,则在绵纸最下方的那串拼音里,"shuang"(双)印成了shuan,缺了一个g字;此外绵纸上方还有一处更加隐晦的暗记,即“云南七子饼茶”中的“南”字略带缺口,俗称“断南”。


不同批次中,这处缺口所呈现的形状还略有差异,分出了“三角断”和“半圆断”这两个版本,市场认为“三角断”是96紫大益中品质较好的一个批次,因此价格也会略高于“半圆断”。


97水蓝印的用料之谜

而紧跟着96紫大益脚步的,是勐海茶厂于1997年生产的一批7542青饼,由于其茶纸上原本的八中绿“茶”字随时间逐渐褪色失真,而呈现出淡淡的水蓝色,且口感上有一定的印级茶特征,被市场称为“97水蓝印”。  

如果说96紫大益上最大的光环是“首款大益普洱茶”的话,那97水蓝印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传闻中的“首次选用部分古树毛茶参与拼配”,想解答这一问题,我们先了解当年的制茶历史。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云南茶叶界出现了向浙江、江苏等产茶区学习与效仿的热潮,如茶树的苗种培育和人工栽培、针对乔木大茶树的矮化实验等等,台地茶概念开始出现。

尤其1986年,在获得世界银行的贷款后,整个云南省购入并种植了大约100万亩台地茶,各地逐渐形成了所谓的“现代茶园”,数年后投入生产使用的高等级细嫩台地茶料,被大量用于出口滇红,滇绿等茶叶品类上。

而布朗,勐库,景迈等著名普洱茶产区,在当年多为交通闭塞的偏远山区,种植收料不便,主要还是以大树料为主,且需要茶农自己制作晒青毛茶,由于大树料芽头大,嫩芽长,和手工制作的原因,这些茶在交由供销社时大多评不上级别,长期以来价格低廉。

邹炳良先生也曾解释过这个问题:“凡是大树茶、高山茶,都是做饼茶,这种是客观条件限制了。勐海地区,凡是有台地茶,(至少)要72年以后才有台地茶呢,以前不有,都不发展这个台地茶。

交通方便的地方,都设立初制所,做红茶;要牛驼、马驼、人背的地方,都是由老百姓做晒青毛茶,这些都是高寒山区,都是些古茶树,所以那个时候做饼茶,全部都是大树茶...”


直到90年代中后期,自由市场的出现使得港台茶商可以上山做茶,市场上才开始有了追求大树茶的声音,有人认为这一变化是台湾茶人在研究易武号级茶粗老用料时发现的,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是经验丰富的香港茶商,在定制茶品时所强调的“厚”。

这里所说的“厚”,更多地是指茶品内质的丰富程度,毕竟传统港仓本就追求快速陈化,茶质不够“厚”的普洱茶,后陈化空间就不够大,而相比于台地茶,茶农自采自制的大树内质会更厚,且由于离火塘近,铁锅杀青等原因,这些茶难免吸入烟,这也是烟香茶兴起的原因之一,只是如今大多本末倒置,为了烟香而去人为地加烟了。


随着港台茶商的宣传与要求,大树料内质厚的观念逐渐普及开来,勐海茶厂也改变了对这些“农民茶”的看法,在1997年制作7542时,尝试选用部分茶农初制的古树毛茶,参与茶叶拼配,即97水蓝印。


97水蓝印的口感与特点

97水蓝印的骨架坚实,以粗壮古树茶菁为主,撒面用了很多高等级嫩叶与芽头,用料独特,与7542家族的常规风格略有不同,带有实验性质,品质上却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被认为有上个时代的印级茶风范,这也是其俗称中“印”的由来。

当年97水蓝印作为一款主销香港的茶品,大多都进过传统港仓,因此呈现出品质出现参差不齐,纯干仓一茶难求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分辨真伪,更要洞悉仓储。


仓储好的97水蓝印,历经二十多年干仓存放,茶饼油亮,色泽微红,条索清晰,金毫显现,边缘松散,转化得非常到位。汤色栗红,汤感饱满,油润稠厚,力度强劲,香气下沉内敛,咽下后香气会缓缓从喉咙深处回出,历久弥新。

也正是因为很早就销往港台,97水蓝印在一开始就引起了市场的注意,还曾在台湾茶圈的“97名普大会”上荣获榜眼,赢得了不少茶人的赞誉:“这种厚水的茶,实在不易得,入口是一种不涣散的力量,像浓稠度高的汤,口感方面,水甜、质厚、力度够,茶质很重、苦涩度也很高,很适合后继陈化...”

97水蓝印的版面很有辨识度,经过20余年转化,当年手工盖章的“茶”字,呈现出淡淡的水蓝色,也会出现油墨晕染和盖印模糊,重叠等现象,另外97水蓝印的手工棉纸特薄,一说是勐海茶厂有史以来最薄的,透过棉纸就能清晰看到里面内票上的字样,不过也会带来易破损的问题,因此品相完美的97水蓝印相当难得。


此外,97水蓝印还被市场总结出“大七”(“云南七子饼茶”中“七”相对宽扁),繁体“葉”(“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葉分公司”中为繁体“葉”),大字简体厂内飞(内飞上为简体“厂”,而非繁体“厰”)等特征点。

到这里,有茶友可能会感到疑惑:老茶的这些细节点从何而来,是否为厂家有意为之?能否作为批次区分和真假鉴定点?下篇专题文章。我们接着来聊聊这个问题。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友评测:中茶云南老树白茶,新赛道的领跑者

茶友评测

中茶云南老树白茶·云南大叶种白茶紧压茶

小青

  

整个品鉴环节,给我的最直观感受是“简”,包装的简、口感的简、回味的简,

如此简单而纯粹

······

正如中茶文案宣传的一样

中茶云南老树白茶

“工艺至简,匠心不减”

云南白茶,是近几年在茶行业逐渐新起的一个新品类。众所周知,云南本身主要以普洱茶、滇红、滇绿等以大叶种为原料制作的茶类为主,但从我开始学习喝茶以后,就听过云南普洱市景东、景谷地区的大白毫、月光白等等的白茶名称。其实在民间,云南白茶一直就有在生产和制作,只是碍于没有相应的官方制作标准,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历史上,云南很早就有关于白茶的记载,《蛮书》中“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中的“散收无采造法”推测就是自然干燥茶叶的方法。据茶厂的老师傅们介绍,1939年9月,佛海茶厂试制的第一批茶叶就有白茶的身影。1943年,佛海茶厂生产高档白茶318市斤。

2021年,云南茶行业首个云南大叶种白茶团体标准发布,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云南白茶终于有了真正的身份,我们终于可以喝到标准的云南大叶种白茶了。

周末闲来无事,在茶城闲逛,去到一家中茶店与店家闲聊品茶,偶然得知中茶最近出品了一款云南老树白茶,甚是喜欢,一下午品饮后感触良多,特做此记之。

白茶,不炒不揉,直接晒干,属轻微发酵茶。白茶素有“一年为茶,三年为药,七年为宝”之说法。白茶主要种类分为白芽茶(白毫银针)和白叶茶(白牡丹、贡眉、寿眉)。云南白茶,作为白茶后起之秀,有别于福鼎白茶的品饮特征,云南白茶内含物质丰富,味道更浓厚,属于高香、高甜型,云南白茶有着白茶本身清甜和雅致的特征,又夹杂着地域的山野气息,其次茶汤的鲜灵度高,山野原香,温和醇厚,且耐泡稳定。

茶友

测评日记

【基本信息】

品名:中茶云南老树白茶紧压茶

厂家: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

规格:357克/饼,7饼/提

净重:357克

年份:2022

原料:云南大叶种白茶

标准:T/YNTCA007

保质期:在符合本标准的贮存条件下,云南白茶适宜长期

中茶云南老树白茶云南大叶种白茶紧压茶精选云南澜沧江流域高山乔木老树优质鲜叶,经萎凋、日光干燥等传统工艺制作而成。

工艺至简,匠心不减。一片中茶云南老树白茶,藏着悠悠岁月,沉淀悠悠茶香。

茶友

测评日记

茶评

饼身沉重厚实,用料十足,白茶寿眉级别原料,茶身周正,清晰完整;香气清纯,毫心尚显;黄绿褐,老树姿态尽显,但仍不失茶干清香;汤色明净,橙黄透彻,香醇清甜,汤水里又富有蜜甜感,细品稠滑、饱满;花香、蜜香交替,唇齿留香。丰富的内涵物质,随时间陈化,滋味、香气在同一时空呈现,当下品饮,亦或陈化收藏,都是值得期待的。

这款产品包装简单,以传统中茶历史上经典的七子饼茶版面为布局,居中位置是红中绿茶的中茶八中商标,不得不说,对比行业内花花绿绿的各种设计版面,这个版面见证了云南茶行业发展的经典版面更为讨巧和让人记忆深刻。绵纸使用的是一种不常见的高级丝光棉,与八九十年代的七子饼茶经典茶品的绵纸类似。

打开双层绵纸,茶香扑鼻。饼形圆润、完整,压制松紧适度。外形毫心稍显,叶张较粗老。色泽暗绿、黄绿交织。

茶友

评测日记

品饮

【取茶】

撬茶约八克,温杯洁具后放入盖碗中。

【冲泡】

第一道润茶,沸水快进快出,仅仅洗茶淡淡的茶香已扑面而来,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

第一至三泡约五秒出汤,茶汤呈淡黄色,茶汤透亮,入口甘甜,整个口腔感到清凉。慢慢的淡淡的花香、蜜香在口腔中花开,如同喝鲜花泡的蜂蜜水般,清新、爽口。

第四至六泡约十秒出汤,茶汤呈橙黄色,茶汤油亮。花香、蜜香浓郁,甘甜可口,茶汤厚重、浓郁,内质丰富,唇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第七至十泡约十五秒出汤,茶汤呈金黄色,茶汤依旧油亮,茶香芬芳迷人,茶汤厚重、醇滑。整个口腔充斥着花香、蜜甜,非常舒服。让人心旷神怡。

第十一泡之后适当坐杯(浸泡),茶汤金黄,透亮,非常干净。茶香依旧,甜度增加,茶汤厚重感慢慢减弱,在口腔中的冲击力有所下降。沉浸在茶香之中,让人意犹未尽,非常留恋。

【叶底】

叶底舒展带芽毫,叶片完整、叶脉清晰,茶底干净。

【小结】

白茶在存放过程中茶性逐渐转温和,这款茶由于处在新茶阶段,虽成熟度较高,但花香蜜香明显,随着时间的沉淀,会变得越来越温和。

整个品鉴环节,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简”,包装的简、口感的简、回味的简,简单纯粹,正如中茶文案宣传的“工艺至简,匠心不减”。

这款产品无疑是让我惊叹的,惊叹于云南白茶当前的发展速度,惊叹于中茶在云南白茶新赛道的全力冲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匠心企业的带领下,云南白茶市场一定会做大做强。

好茶在中茶

茶友评测日记

正如茶友所说“简单、纯粹”

从消费者的第一视觉出发

用照片记录、用文字讲述

那些简单的,那些惊艳的、那些动人的

······

把记录的种子播种在生活的琐碎中,

待秋天到来时,收获分享的喜悦。

找到约42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