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英德红茶口感

找到约198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英德红茶是广东最好的红茶?那是因为你没喝过这极品

提到广东红茶,大家都会想到英德红茶,那么英德红茶是不是广东最好的红茶呢?有没有比它更好的红茶?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广东有哪些红茶,英德红茶是不是最好的,我们先了解一下它,之后再做比对。

英德红茶产自广东省英德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北江中游,地理范围在东经112°45′至113°55′,北纬23°50′至24°33′之间。英德茶叶就种植在丘陵区(海拔500米左右)和台地类型之中。

英德红茶选用了云南大叶种茶树为原料,采摘用其鲜叶加工而成,以其外形匀称优美、色泽乌黑红润、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纯正等特点,

很多茶友都以为英德红茶是广东红茶的代表,其实,除了英德红茶,广东还有一种极品红茶,比其有过之而无不及。

紫金红茶

紫金红茶产自河源市紫金县,位于广东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与台湾阿里山、云南普洱市同处茶叶生长黄金纬度,紫金红茶就种植在海拔高度为2,216米,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海拔2663米之中,是高品质茶叶生长的黄金宝地。

紫金红茶选用台湾引进的金宣茶树为原料,采摘被小绿叶蝉咬过后的茶鲜叶加工而成,与台湾名茶“东方美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独特的天然蜜香。

好的紫金红茶,条索细,紧卷完整,色泽乌黑油润,茶香中蜜香和熟果香浓郁,入口滋味香醇甘润,唇齿留香,生津绵润,有“香、浓、醇、韵、美”五大特色。如果你想体会一下愉悦飞扬的感觉,紫金红茶是不错的选择。

曾有茶友针对英德红茶,紫金红茶做过香气,口感的对比。通过比对发现,紫金红茶香气更为高扬,而英九红茶的香气则更浓郁,茶香气成分差异较大。

在口感方面,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英德红茶入口滋味浓厚甜润,汤色红艳明亮,紫金红茶入口滋味香醇甘润,唇齿留香,生津绵润,令人回味不尽。

如果你喜欢广东的红茶,那么除了英德红茶,紫金红茶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英德红茶,迷人的“中国红”

广东人爱喝茶,广东茶文化缘起唐代,依托着广东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及经济发展状况,成为了中国四大茶文化系列之一。广东人喝茶,从讲究“功夫茶”,到搭配着点心成为一种独特美食文化的“饮早茶”,都是广东人茶文化的积累。茶叶是广东人生活中的一大主角,而广东名茶亦是。

英德拥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山峰为骨,江水为衣,喀斯特地貌是它的点缀。这份大自然的馈赠被英德人应用起来,他们把大大小小的茶场建在了地势开阔的丘陵缓坡上,产出了名扬海外的英德红茶。



英德红茶问世以来,就以其外形匀称优美、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纯正等特点,与云南滇红、安徽祁红并称中国三大红茶。

近日,2020国际茶日广东云活动的主会场就设在了英德红茶主产区。作为广东省区域公用品牌,其品牌价值更是达到了272.9亿元。

高贵的出身,曾是英国皇室用茶

1965年10月,本是来广东考察的朱德委员长,却在英德为陈毅元帅做了一回信使。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时任外交部部长陈毅在朱德考察广东前,嘱托朱德委员长向英德县委领导转告他的话:“连女皇(英国)都喜欢你们英德红茶,一些外国朋友向我要英德茶,你们一定要搞出大名堂来。”

在众多名优茶品中,英德红茶无疑是走得最远的其中一个。早在上世纪60年代,英德红茶便已蜚声国内外。

1963年,英德红茶首次在英国成功拍卖。同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盛大宴会上,用来招待宾客的英德红茶FOP(叶茶一号),受到高度称赞和推崇,并用作皇室礼品用茶,将英德红茶的声誉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自那之后,英德红茶便饮誉世界。

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鼎盛时期,英德红茶出口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为国家提供5万担左右红茶出口,年创汇400万?500万美元。

“当时普通红茶出口价格约为1500美元/吨,英德红茶的出口价格更高,均价达到2000美元/吨。”袁学培自豪地表示。在国际上“一炮而红”的英德红茶(红碎茶),被苏联专家评价为“世界上的高级红茶”。国内茶叶专家则表示,英德红茶堪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媲美。

据香港《东方日报》报道,截至1996年,英德红茶便已销往德国、英国、美国、波兰、苏丹、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英德红茶的鼎盛时期,英德红茶年产4000多吨,远销至西欧、北美、大洋洲以及中东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中国红茶后起之秀、中国红茶之花”的美誉。

“俄罗斯总统普京喝了英德的英红九号红茶说,英德的英红九号红茶非常好,下次到了中国广东再喝这个茶!”在一次采访中,时任清远市市长、现清远市委书记郭锋透露道。

“我们是通过刘少奇的后代,将英德的英红九号红茶送到俄罗斯总统普京办公室的。”郭锋说,“我们通过广东商会认识了刘少奇的孙女,她居住在广东的番禺。通过她在俄罗斯举办了一个英德红茶的推介会,她认识了普京的秘书。然后通过普京的秘书把英德的英红九号红茶送到了普京办公室。”

世界高香红茶,官方认证

英德红茶芽头肥壮,外形色泽金黄油润,香气甜花香高锐、毫香显,汤色红亮,滋味甜醇鲜爽,叶底芽头匀整、红亮。英德红茶营养成分也非常丰富,以英红九号为例,茶多酚含量11.015%、氨基酸含量0.782%、茶黄素含量1.514%、茶红素含量11.159%,达到国际高级红茶质量水平。

2019年10月22日,在第十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英德红茶“世界高香红茶”牌匾。

那么,英德红茶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红茶市场中突出重围,深受消费者喜爱,并获得国际官方认证呢?

首先是英红九号自身优异的品性。英红九号品质优良、产量高、萌芽早、生育期长,发芽密度中等,适制甜香、花香型红条茶和高档出口红碎茶等多种名优红茶产品,是目前公认的加工红茶的优异品种之一。

英德红茶以云南大叶种为主体的选育工作,造成了英德红茶浓强鲜爽的天然口感,正好符合外国人喝茶的口感习惯。而英德优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它非凡的香气。这种表现,在加糖加奶后越发明显,更加能够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其次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在不同季节中存在的较大差异,会引起不同季节的茶叶香气成分的较大差异。在红茶生产上,中国祁门7?8月份由于“类秋旱”的现象,有利于茶叶中钾的积累,对芳香油的形成有利,最终呈现出高香的特点;英德地区9?10月出产的茶叶香气也明显更清扬细锐,这种“秋香”,具有自然、悠长持久的兰花香、毫香和鲜爽的甜香。

国内领先的制茶水平,也至为重要。与国内外其他知名红茶相比,英德红茶具有高于祁红而接近滇红和阿萨姆、肯尼亚红茶的“浓度”,有高于祁红、滇红、大吉岭而达到乌瓦和海南红茶的“强度”,具备祁红、滇红、海红、越南、马来西亚及其他红茶所没有的鲜爽度、花香、艳亮带金圈的茶汤。

英德红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每一项工艺都不能有半点马虎。比如在萎凋时,用新鲜的茶叶制茶才会有鲜爽而愉快的新茶香,如果制作不及时鲜叶红变,红变轻的叶子做茶有熟闷气,红变重的叶子做茶有酸馊味;揉捻时,要求条索紧卷,茶汁充分揉出而不流失,茶叶局部泛红,并发出较浓烈的清香,揉捻完要立即解块,否则茶叶温度降不下来会产生熟闷气,影响成茶的香气;

茶叶发酵的程度则最考验制茶师,只有发酵充分,减少青涩味,并产生浓郁的香气,发酵过头汤色暗沉、口感不佳,发酵不足则会青味不褪、缺乏香气;烘干时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干称为毛火,掌握高温快速的原则,毛火结束后,摊凉后再进行第二次烘干,第二次烘干称为足火,掌握低温慢烤的原则,继续蒸发水分,发展香气,最后茶叶要求含水分4%?5%,气味清爽,不能有高火、烟、焦味等。

2018年,英德红茶制作技艺、擂茶粥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神州茶韵,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饮茶札记丨英德红茶


这篇是「多聊茶」的第贰佰捌拾陆篇常规文章

饮茶札记丨英德红茶  


前言


同学们,上午好,我是助教粒粒。


最近收上来的【饮茶日志】,质量越来越高了。


看来大伙儿听了直播课程之后,填日志的“功力”增加了不少呀。


(详细内容请戳这里 → 饮茶日志丨填写指南(转发并收藏))


在这一次收上来的作业中,不少同学都提到了“岭南金韵”这款茶。


岭南金韵,脱胎自小众红茶产区—英德。


今天的饮茶札记多杰老师就要和咱们聊聊这个茶区,以及这里所产的红茶。


一起来看看吧!



正文


英州以茶闻名


中国绿茶,多是以小地名而命名。


例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等。


太平,起码还是一个县。


西湖和洞庭,仅仅是一处名胜罢了。


中国红茶,多是以大地名而命名。


例如、滇红、湖红、闽红等。



滇,是云南。


湖,是湖南。


闽,是福建。


都是以一省之力,成就一种红茶。


真正以红茶而闻名世界的县,中国只有两个。


一个是祁门,另一个是英德。


祁红,已经享有大名。


英红,却仍少有人知。


不妨,我就聊聊这款冷门的红茶吧。


多杰老师收藏.上世纪七十年代 “英德红茶”老茶罐


有一次上课,我拿出一包英红。


一个男生马上就说:老师,这是外销茶吧?


我一听很高兴能,看来这是课前预习了。


于是反问:同学,你怎么知道呢?


学生答:英红嘛,不就是畅销英国的红茶吗?


我哭笑不得,随口问另一个女生:你觉得他说的对吗?


女生答:肯定不对。


哪里不对?我追问。


女生答:我认为是英国产的红茶,所以叫英红嘛!


不得不承认,英红还真是没名气呀!


多杰老师收藏.上世纪七十年代 “英德红茶”出口宣传广告


其实这里因为盛产石英,古称为英州。


南宋年间,英州升级为英德府。


英德这个地名,至今已沿用了八百余年。


英德建府时,可还没有英国和德国呢。


没想到后来,英德红茶,成为外销主力军,真的畅销英、德。


冥冥之中,似有巧合。


英红闻名天下


新中国建立之后,大力发展红茶产业,出口创汇迫在眉睫。


当时福建的闽红、安徽的祁红、湖南的湖红、云南的滇红,已经都是红茶界的明星茶品。



广东省,却还没有真正的红茶产区。


于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广东将“云南大叶种”引种至英德。


经过几年的努力,发展新式茶园200余公顷。


1959年,可称为“英红元年”。


这一年,首批英红问世,结果一炮而红。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正式函文中写道:


“茶叶品质具有外形色泽乌润细嫩,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甜润,具有祁红鲜甜回味,香气浓郁醇正,叶底鲜艳,较之滇红别具风格。”


祁红,是英红的前辈。


滇红,是英红的长辈。


既具有祁红鲜甜回味,又较之滇红别具风格。


英德红茶.干茶


英红,红茶界的晚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怪不得,庄晚芳等编著《中国名茶》时,这样描述“英红”:


“英红是一九五六年创办的英德茶场的新产品,是我国红茶中一朵新花。”


红茶新花,香飘万里。


1963年,英国女王喝到了英红,也是大加赞誉。


自己的茶科所,夸奖还有鼓励的成分。


外国的消费者,赞赏才有含金的价值。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社会中,认为英红的品质堪比锡兰红茶。


正因如此,英德红茶逐步畅销世界五大洲,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东第一茶城


在英德茶区鼎盛时,茶厂林立,茶园遍地。


在英东茶区,就有英德华侨茶厂、黄陂华侨茶厂,茶园面积达两万亩。


在英中茶区,则有英红华侨茶厂、红旗茶厂,茶园面积也达到了万亩。


至于英西、英南、英北,茶园面积合计则有三万余亩之多。


这些茶厂看似繁杂,实际可分为三大系统。


其一是农垦系统,其二是劳改系统。


除此之外,另一部分是华侨系统。



原来在1978年,东南亚、南亚地区发生了排华事件。


自缅甸、印尼等十数个国家被迫出走的华侨,被国家接回后都安置在英德。


所以,英德才会有那么多的华侨茶厂。


我在英德见过一位老的制茶师傅,便是当年从缅甸撤回的华侨。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撤侨回国后,一直在英德的黄陂华侨茶厂工作。


他说,是祖国在关键时刻帮他们度过难关。


因此上,他们在茶厂工作总是格外卖力。


英红茶厂设立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出口创汇。


多杰老师收藏.英德茶场小火车票


因此,在那一代英德制茶人的心中,总有一种朴素而坚实的概念:


努力制茶,就是报国。


1964年,在时任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同志的指示下,在英德成立了“中南茶叶科学研究所”。


这便是如今广东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的前身。


为了迎合国际市场的要求,英德还大力推广机械化制茶。


于是乎,小小的县城还成立了大型茶叶机械制造厂。


生产的各式揉捻机,不仅服务英德,还畅销全国。


至此,茶场、茶园、茶叶机械厂、茶叶研究所、茶叶中学一应俱全。


小小的英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茶城。



外销转为内销


1989年之后,国际形势突变。


与其他红茶一样,英红的出口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亦或者说,几乎到了完全滞销的程度。


英德茶区,面临着自外销而转向内销的挑战。


万般无奈,英德曾尝试过“红改绿”。


但由于是云南大叶种的底子,所以制出的“英绿”味道苦涩,销售差强人意。


多杰老师收藏.上世纪七十年代 “广东茶叶手册”


由于自创立之初起,就是完全为了服务外销。


以至于“英红”,在国外的名气远远大于国内。


比起“祁红”、“滇红”,知道“英红”的人实在太少了。


以至于直到今日,提起“英红”还真有人以为是“英国红茶”呢。


昔日,英红是外销的明星茶。


如今,英红是内销的冷门茶。


时也!命也!运也!


想当年,英红享誉全球。


现而今,英红滞销市场。


多杰老师收藏.上世纪七十年代 “英德红茶”出口宣传广告


原因何在?


这一切,还要从国人与红茶的缘分讲起。


国人不饮红茶


民国的老茶叶罐上,总写着一句“本店出售红绿花茶”。


其实,这只是一句客气话。


各位爱茶人,您可别当真。


您要是真的以为,店里真的既有茉莉花茶又有绿茶还有红茶,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花茶,是绝对的大宗产品。


绿茶,只算是花茶的陪衬。


红茶,则根本是虚张声势。


一般的店里,基本不会备货。


原因也十分简单,旧时国人还没有喝红茶的习惯。


多杰老师收藏.民国老茶罐


物流系统,愈加发达。


信息传播,愈加便捷,


现在哪位爱茶人家里,都是六大茶类俱全。


可在老年间,各地区大致都只喝特定品种的茶。


以至于,人们会形成一种刻板印象。


一种茶,对应着一种生活方式。


喝花茶,便是地道的京味生活。


喝绿茶,那是雅致的苏杭生活。


喝红茶,则是洋气的西式生活。




中国红茶,肇始于正山小种。


时至今日,“世界红茶鼻祖”的石刻还立于武夷山中。


但自红茶创立之日起,就完全是迎合外销的需求。


自清中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闽红、祁红、湖红、滇红、英红一次次创下了出口奇迹。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红茶外销受阻后,才开始大规模转为内销。


中国人制红茶的历史,大致三百余年。


中国人饮红茶的历史,只有三十余年。


冲泡红茶技巧


在中国人尝试饮红茶的三十年间,最为畅销的是什么红茶?


既不是滇红,也不是祁红,更不是英红。


而是,金骏眉。



为何畅销?


因为金骏眉,是真正为中国人量身打造的创新型红茶。


紫砂盖碗,工夫泡法。


汤色金黄,口感清爽。


花香香浓,甜润顺滑。


金骏眉,其实是最迎合国人品饮习惯的红茶。


不得不说,金骏眉的“红茶中国化”尝试颇为成功。


以至于,金骏眉已经悄悄改变了教科书上对于红茶“浓、强、鲜”的定义。


其实“浓、强、鲜”,也都是口感中的褒义词。


可为什么,我们却经常泡不出一杯具备“浓、强、鲜”特征而且好喝的茶汤呢?


其实,是冲泡手法出了偏差。



要注意,“浓、强、鲜”是西方人所定的红茶标准。


可西方的茶文化,与我们的冲泡方式完全不同。


他们讲究,一次萃取,不再续杯。


因此上,如果还是150ml 投6g到8g茶叶,采用工夫泡法,其实泡茶难度加大了。


一不留神,甚至容易泡砸。


茶汤风味,大为变化。


浓,会变为酽。


强,会变为苦。


鲜,会变为涩。


那这杯茶,怎么还会好喝呢?


我们把话题,说回到英红。


英德红茶,是完完全全的外销茶基因。


从茶树品种的选择,到制茶风格的确立,都是以走俏西方市场为目的。


英德红茶.干茶


只是由外销时的红碎茶,变为了如今的直条型工夫红茶而已。


所以想泡出英红真正的风味,还是要在冲泡手法上溯本求源。


以我的经验,按照2g对应150ml对应的茶水比例,百度沸水,一次浸泡。


汤色红艳,香气彰显。


滋味醇厚,鲜爽甘甜。


英红的风格,才能显露无疑。


要真是150ml水,投上个6g英红干茶,可就麻烦了。


“秒进秒出”茶汤不够饱满。


可是稍一浸泡,又马上会苦涩不堪了。


六大茶类,可以说丰富多彩。


冲泡手法,切不能一成不变。


多杰老师收藏.上世纪七十年代 “英德红茶”老茶罐


没有一劳永逸的冲泡方法,可以应对绿、白、黄、青、红、黑各类茶。


育人,讲究因材施教。


泡茶,也要量身定制。


因材施教,是优秀的教育者。


量身定制,是合格的泡茶人。



编辑:粒粒

校对:齐航

设计:静平



杨多杰,“多聊茶”创始人,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代茶学文献及茶文化教学。“中华茶人联谊会”特约茶文化讲师,多家电视及广播节目撰稿人、顾问及常驻嘉宾

 

出版作品:《北京秘境》、《北京秘境2》、《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茶经新解》

曾在《世界博览》、《时尚旅游》、《精品购物指南》、《中国国家旅游》、《中华遗产》、《旅行家》、《社区》、《Timeout》等杂志撰写历史文化类专栏文章


微信公号:多聊茶

新浪微博:@杨多杰 @多聊茶

人  人 讲:【杨多杰的多聊茶】直播间

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台FM87.6 《吃喝玩乐大搜索》周二嘉宾


本公众号所有文字、音频、视频及声明过的图片著作权均归作者所有

除已签约的机构和平台外,不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转载、改编、引用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自网

找到约189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