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太平猴魁

找到约1,472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太平猴魁产品

太平猴魁茶的发展历程及加工工艺演变

  太平猴魁茶原产于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原太平县三门村)凤凰尖一带。《乾隆太平县志》记载,凤凰尖一带“地逼仄或壁立,不能立足,上下如猿猱”,故称此山间村落“猴坑”。猴坑地区最主要的茶树品种为柿大茶,又名柿叶茶,灌木型大叶类、晚生种,抗寒性、适应性强,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四月下旬,适制绿茶。

  一、太平猴魁茶的历史演变

  黄山区自唐代以来开始产茶,随着历史的变迁,茶叶加工工艺也随之变化,清代后期演变成尖茶类,称太平尖茶。太平尖茶有“贡、天、地、人、和,元、亨、利、泰、珍”十个等级,以贡尖最为名贵,贡尖也是现在太平猴魁茶的前身。太平猴魁茶的历史演变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创制期、成型期、改进期和发展期,每个阶段的时间和产区变化见表1。 

  1、创制期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有商人在猴坑收购七成干尖茶,雇工将枝头大小整齐的芽叶拣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皆有),特制烘干,单独包装冠名“魁尖”,意为尖茶之魁首。后有茶农受此启发,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凤凰尖浮水宕茶园内,挑选壮嫩整齐的一芽二叶鲜叶采摘精制成茶,其茶成兰花形,两叶抱一芽,自然挺直,色、香、味、形俱佳。1912年,三门茶商刘敬之购此茶叶送南京南洋劝业会和农工商部陈列,获优等奖。为标明出处,体现品质,冠以太平县名与猴坑产地名,再取“魁”之魁首之意,组成全称——太平猴魁。这个时期,太平猴魁茶主要产区在猴坑附近。

  2、成型期

  1954年中国茶业公司下达“太平猴魁”收购标准,分为三个等级。这是首个经国家审核的太平猴魁茶的标准,但当时仅在二等上设了实物标准样,一年更换一次,并未设文字标准。国家设立标准后,太平猴魁茶的发展迈入了成型期。在此期间茶农不断地摸索、改进,并吸纳了周边产区的采制工艺,太平猴魁茶的采制工艺逐渐完善,经典太平猴魁茶的外形和品质特征开始显现。此时主产区延伸至猴坑、猴岗、颜家等地。

  3、改进期

  20世纪90年代,全国茶区名优茶生产随着机械的逐步应用,生产效率和产量都大幅度增加,但太平猴魁茶机械化难度大,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面对茶叶市场的激烈竞争,茶农开始摸索改进太平猴魁茶的采制工艺。筛网夹板和屉式多层烘箱的发明,对太平猴魁茶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改进了太平猴魁茶的采制工艺、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因为工艺上的改进,进一步强化了太平猴魁茶外形的可识别性,为太平猴魁茶开拓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太平猴魁茶的产地范围进一步扩大,除猴坑、猴岗、颜家等传统产区外,1988年扩张至新明乡曙光村境内大石红、长坑;樵山村境内丁板坑、坟坦、萝卜地、牛角湾;新明村境内马岭头、虹桥。2000年又扩大到与猴岗交界的龙门乡冬建村夏家坑、陈家坞、石河坑、竹园坦。

  4、发展期

  2002年底,太平猴魁茶的安徽省地方标准制订并颁布执行,使得太平猴魁茶的生产有了指导标准。2007年,太平猴魁被定为国礼茶之后,知名度迅速提升,需求激增,产量大幅增加,太平猴魁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太平猴魁产品、工艺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制茶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相应的更新升级。能源从传统木柴、木炭转变为电能,对于杀青、干燥时的温湿度等技术参数的控制更加精准,智能化的猴魁整形机逐步投入使用。进入快速发展期后,为了提高效率,迎合消费者对太平猴魁茶“魁伟”的审美需求,该阶段的采制工艺发生了较大变化,产地也不断扩大,2003年5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太平猴魁”原产地保护公告,受保护范围为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现辖行政区域,即黄山区全境。

▲黄山市黄山区茶园

  二、不同阶段太平猴魁茶的采制工艺

  太平猴魁茶自创制以来,其采制工艺也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成熟,历经数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加工工艺及外形特征的变化如表2所示。

  1、创制期

  谷雨至立夏期间,清晨采摘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晴采、阴采、雨不采。拣高山、阴山、茶树长势好的茶园,生长旺盛的大茶棵,选取芽叶健康、匀整、肥大、叶片发乌的鲜叶采摘。采下的鲜叶装在洁净透气的竹篓里,采回后及时摊凉。加工工艺分摊放、杀青、整形、烘焙四道工序,当日采摘鲜叶当日制完。

  (1)摊放

  将鲜叶摊放在竹制篾盘或晒垫上,摊放场所要求清洁卫生、阴凉通风,不受阳光直射。摊放时间4~6h左右,叶质由硬变软,开始失去光泽,青气减少,清香初显时为宜。

  (2)杀青

  杀青采用平口深锅杀青,燃料为木炭,锅底烧到微红(约160℃),每锅投放50g鲜叶。因投叶量少、锅温高,杀青时用手指捞翻鲜叶,翻炒时带得轻、捞得净,炒至听不到响声,叶质柔软,青气消失,茶香透露,叶色暗绿为适度。起锅后放至圆篾盘中快速抖散散热,舒展挺直。

  (3)整形烘焙

  整形与烘焙同时进行,篾盘中杀青叶初步散热后,依靠熟练的技艺把圆篾盘中初步散热的茶叶均匀地甩撒至烘顶,在烘笼边缘拍打几下,使茶叶平伏于烘顶上,进行头烘,全程手不碰茶叶,使茶叶保持自然挺直舒展的原始形态。烘10min后抱起烘笼,把上面的茶叶叠翻至另一烘笼,换边再烘;再烘10min后,两笼并一笼再次叠翻至另一烘笼,进行三烘,直至足干。三次烘焙的温度依次是100、85、50℃。

  该阶段,太平猴魁茶的加工工艺仍处在摸索期,产品质量评价、等级标准均未建立。外形开始向扁平的方向发展,但未形成太平猴魁茶的经典外形。

  2、成型期

  采摘期没有变化,采摘方式得到了完善和发展。每天清晨采摘一芽三、四叶初展鲜叶,晴采、阴采、雨不采,并归纳出“四拣,八不要”的采摘口诀。“四拣”为拣山,拣高山、阴山、茶树长势好的茶园;拣棵,拣生长旺盛的大茶棵;拣枝,拣芽叶匀整、肥大、叶片发乌、枝干粗壮、节间短、挺直的茶枝;拣尖,拣芽尖肥壮的鲜叶采摘。“八不要”为对夹叶不要、过大过小不要、瘦弱不要、弯曲不要、叶片全开不要、节间过长不要、病虫害的不要、色淡色紫的不要。采下的鲜叶装在洁净透气的竹篓里,采回后及时摊凉。加工工艺分为拣尖、摊放、杀青、整形、烘焙五道工序,当日采摘鲜叶当日制完。

  (1)拣尖

  把采摘回来的一芽三、四叶鲜叶倒在“拣板”上,一朵一朵地选出芽叶肥壮、老嫩一致的一芽二叶鲜叶,即“两刀一枪”,将第二叶以下的叶片连梗折去。第二片叶要求刚开面,即叶缘锯齿不明显,摊平而不老,太老成茶翘散,太嫩成茶成条。拣出的芽叶长短均匀,三尖齐平,老嫩一致,长度约6cm。

  (2)摊放

  摊放要求与创制期相同。

  (3)杀青

  杀青工艺与创制期相似,只是杀青时每锅鲜叶投放量增至100g左右,杀青最后在锅里进行3~5次理条。

  (4)整形和烘焙

  整形与烘焙同时进行,烘焙分头烘、二烘、三烘三道工序。头烘,又称子烘,篾盘中杀青叶初步散热后,进行头烘,共分四次完成。杀青叶均匀地甩撒在烘顶上,进行头烘,在头烘时边烘边用双手轻压茶叶成形,大约历时2~3min;然后抱起烘笼,把上面的茶叶叠翻至另一烘笼,换边再烘,用双手轻压做形再经2~3min;接着再次叠翻至另一烘笼,进行三烘,再用双手轻压做形;最后,同样的方式进行四烘,此时叶片已有脆意,不能再按压,待烘至六成干时下烘摊凉。头烘的四次烘焙温度依次是100、90、80、70℃。二烘,也叫拖老烘,4~5笼头烘茶叶摊凉回潮后合并至一个烘笼上烘,温度在70℃左右,4~5min翻烘一次,烘时用干净棉布毛巾轻捺做形,5~6次翻烘后,约至九成干下烘笼放至篾盘摊凉。三烘,又称打足火,是最后一次烘干处理,温度在50℃左右,烘至茶叶足干。

  建国后太平猴魁茶的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太平猴魁茶的产量、产区扩大,在产区附近还衍生出了相似的茶叶品种——太平奎尖,为与“魁”字区分而取“奎”。太平奎尖与太平猴魁加工工艺相同,但内质不如太平猴魁,为了与太平猴魁竞争,太平奎尖的采制加工更加注重外形上的改进创新,这种改进创新同样被太平猴魁学习吸收,在这种学习交流中,太平猴魁的工艺不断完善,太平猴魁的特征性品质开始凸显。

  3、改进期

  采摘要求上依然严格遵循“四拣,八不要”的要点进行采摘。加工工序没有变化,但是具体到整形和烘焙两个工艺上较成型期有所改变。

  (1)整形

  这个时期在保证内质的基础下,更加注重外形的美观,所以在整形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开始采用筛网夹板做形,筛网夹板由上下两个四方的筛网组成,大的刚好可以装下小的。将杀青叶通过人工理平理直,置于筛网上,茶叶不相互折叠、不弯曲、不粘靠,上下筛夹好后,用木滚轻轻滚压,至叶片平伏挺直。

  (2)烘焙

  从90年代初的烘箱加烘笼逐步发展至90年代末的屉式多层烘箱。烘箱加烘笼烘焙分头烘、二烘、三烘三道工序。头烘是把筛网夹板放至特制的烘箱内,火温100℃左右,每2min翻一次面,12min后下烘拆夹,平伏地倒入篾盘中。茶叶冷却60min,回软后上烘笼进行第二次烘焙,火温约70℃。烘至九成干后再次倒入篾盘摊凉,大约4h后,进行最后一次烘干处理,温度大约在50℃左右,烘至足干。

  屉式多层烘箱是与筛网夹板配套使用的,烘箱内尺寸按筛网的大小制作。烘箱分多层,烘时在底部加温,从底层先插入夹有茶叶的筛网夹板。烘箱内有制动装置,可使夹板逐层上升,温度也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当筛网夹板内茶叶烘到一定程度时,通过制动装置使其上升一层,再在底层插入新的夹有茶叶的筛网。当茶叶升到顶层时也接近足干。如此反复,不断地烘干茶叶。

  4、发展期

  采摘要求较改进期没有变化,加工工艺依然分为拣尖、摊放、杀青、整形、烘焙五道工序。因市场需求与技术革新,每道工序的工艺较改进期均有所变化。

  (1)拣尖

  太平猴魁茶采摘的长度从原来的5~7cm变成了7~8cm,个别甚至达到了9cm以上。因长度的变化,拣尖时鲜叶也不再要求仅是一芽二叶,而是选出长短均匀的一芽二叶、一芽三叶鲜叶。

  (2)摊放

  有部分茶农延长了摊放时间。

  (3)杀青

  传统的平口深锅杀青与自动杀青锅杀青并存,但是自动杀青锅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平口深锅。

  (4)整形

  与改进期相同,但是近几年部分产区开始使用猴魁整形机。整形机投入使用初期,进料仍需人工辅助,效率提升不明显。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技术的应用,进料可以实现自动化,该机器有望取代人工理条整形,将大幅度降低太平猴魁的生产成本。

  (5)烘焙

  基本不再使用烘笼烘焙,全部使用屉式多层烘箱,且以电为能源,具体应用与改进期相同。

  三、太平猴魁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1、注重外形,忽略品质

  近年,部分茶农与经营者过分注重太平猴魁“魁伟”的外形特征,忽略了其内质的提升。在茶园管理和采制工艺上,最为明显。茶园管理上,修剪方式采用重修剪,增加施肥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第二年采摘鲜叶的肥壮度、匀整度等外观质量,却降低了鲜叶内含物的含量,因内含物丰富形成的太平猴魁茶“红丝线”的品质特征,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少见。在加工工艺上,拣尖时不再完全是一芽二叶,而是一芽二叶与一芽三叶并存。由此加工出来的太平猴魁茶在内质上的表现也越来越普通。

  太平猴魁茶在发展过程中要合理把握好外形与内质的关系。加强对茶园的生态、科学管理,减少重修剪次数,推行轻修剪,增施农家肥、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采制工艺上,注重太平猴魁茶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尤其是太平猴魁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步骤。

  图片

  2、产区扩大,核心弱化

  与其他茶叶品类相比,太平猴魁茶对茶园小环境和茶园土壤的要求更为苛刻,相同的茶树品种在不同小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园中产出的太平猴魁茶品质差异明显。但是,从太平猴魁茶发展的角度出发,产区的扩张是必然的趋势。

  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太平猴魁茶”原产地为黄山区现辖行政区域的公告。随着产区的扩大,对于产地管理却没有跟上,除了猴坑、猴岗、颜家等核心产区外,其余产区没有明显的产地分级管理措施。对于核心产区之外的优质产区,出产的太平猴魁茶的优异品质被忽视埋没,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市场价值。

  目前,迫切需要制定太平猴魁茶产地分级管理制度,确定各区域等级太平猴魁茶的生产范围,以核心产区带动全区太平猴魁茶发展。

  3、市场混乱,名称混淆

  太平猴魁茶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如太平尖茶、太平布尖等相关产品,这些产品没有相应的规范名称与标准,都被称为太平猴魁茶。针对这些茶叶产品,需要尽快出台相应标准,或在太平猴魁标准中增加附录,使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得到清晰的定位。

  4、假冒猴魁进入市场

  太平猴魁茶采制是每天清晨采摘鲜叶,下午加工。有少数茶商或茶农收购外地鲜叶进行加工,从而谋取利润,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太平猴魁茶的声誉。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太平猴魁茶的保护力度,尽快完善从茶树到茶叶的追溯系统,做好太平猴魁茶产品标识工作,并探索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产品溯源、核心产区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应用。同时,加大监察力度,鼓励茶农互相监督,对于假冒太平猴魁茶者给予严厉处罚,杜绝假冒情况的发生。

  四、结语

  太平猴魁茶从问世至今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一代代的猴魁茶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付出了无数的辛勤汗水,不断摸索、创新、规范工艺,得到品质优异、特征鲜明的太平猴魁茶。太平猴魁茶更是在发展中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屡获殊荣,成为了黄山区的一张金名片。如今,太平猴魁茶进入繁荣发展时期,为保证太平猴魁茶的竞争力,首先要整肃市场,严格按照太平猴魁茶国家标准进行生产,保持太平猴魁茶传统风格和独特品质;其次要应用科学管理手段,开拓创新,促进制茶设备智能化、现代化的发展,引导太平猴魁茶持续健康发展;此外,还要广泛利用新媒体、短视频等线上传播媒介,以及展会、消费品鉴会等线下活动,传播太平猴魁茶的品牌知名度,提高消费者对太平猴魁茶的认知,让太平猴魁茶始终屹立在名茶之林。

  来源于:中国茶叶加工,作者:危赛明

发展太平猴魁茶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黄山区委、区政府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度重视太平猴魁茶产业发展,以“生态茶园,主体培育,产业融合,品牌提升”四大工程为抓手,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太平猴魁茶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黄山区着力打造中国名茶强县(区)。

基本情况

(一)太平猴魁茶产业促进乡村振兴。黄山区是太平猴魁唯一产地。太平猴魁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受国家地理标志、国家证明商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四重保护。全区茶园7.5万亩,茶叶总产量1484.8吨,产值58116万元,均价379元/公斤。其中太平猴魁 产量1017 吨,产值40496.2万元,均价398元/公斤。2021年茶园亩均效益7099元,茶区农民来自茶叶的人均纯收入达8873.5元,双居全省前列。太平猴魁茶产业已经成为我区乡村振兴一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太平猴魁品牌价值达40亿元,并于2021年在日本荣获“世界绿茶评比会”最高金奖;产地黄山区荣获“2021年度茶业百强县”、“2021年度茶旅融合特色县域”称号。

(二)茶园基地稳步发展。坚持改造提升低产茶园,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名优柿大茶基地。黄山区累计改造老茶园6000亩,新建茶园6100亩,建设生态茶园1.5万亩。茶园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认证,其中有机茶认证12871亩,绿色食品茶认证3500亩。目前全区无性系良种茶园4.16万亩,无性系良种比率达55.5%。(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大政策支持和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全区茶叶经销户620户,生产销售达5000万元龙头企业3家,500万元以上规模茶企2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2家茶企跻身中国茶业百强企业;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23个,省级名牌农产品2个;3家企业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茶企SC认证63家。有力推进茶加工厂标准化、清洁化建设,优化改造茶叶初制厂22座。

(四)质量安全成效显著。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稳步提升茶叶质量安全,加快茶叶质量体系建设,配备检测设备、人员,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开展鲜叶农残速检。推广应用“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技术模式,推进茶园绿色防控。在全区实行绿色防控面积达6.8万亩,建立病虫测报点20个,安装6套现代诱虫设备,农残检测抽样136个;举办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科学施肥、安全用药、茶叶生产加工等方面科技培训班180余期,培训茶农15000余人次,引导茶农绿色生产。黄山区送茶样至黄山海关茶叶质量安全研究中心对31项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和送鲜叶、茶样一年两次按111项欧盟标准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无农残超标现象。

(五)品牌市场不断拓展。主攻重大活动,强化品牌宣传。组织参加北京、上海等各类重大茶事展示活动,举办“太平猴魁茶王庆暨开园仪式”、“太平猴魁茶文化旅游节”、 “太平猴魁手工制作技艺大赛”等活动。“太平猴魁”品牌被评为全国“最具品牌溢价力的三大品牌”;黄山区荣获“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称号。2017年,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8年黄山区(太平猴魁)建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19年太平猴魁入选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目录;2020 年太平猴魁被确认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记,产品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六)产业融合不断深入。加快全产业融合,开启了茶企+茶农+旅游发展模式,积极探索茶产业融合新路径、新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充实猴坑公司茶文化楼、六百里公司太平猴魁博物馆,推进茶文化基地展示。加大对猴魁茶乡风情游等精品旅5游线路的开发与宣传。“太平猴魁赏茶学茶养生之旅”获最美茶旅提名线路;“猴魁茶乡风情游”路线入选全国茶旅精品路线;太平猴魁茶制作技艺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展对策

(一)抓发展思路,推动太平猴魁茶产业发展。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融杭接沪等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创建“中国名茶最强县(区)”目标,实施《黄山区“十四五”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打造绿色生态茶园,提高太平猴魁茶质量,提升太平猴魁茶效益,谋划太平猴魁茶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创新、持续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品牌引领,提高太平猴魁茶知名度、美誉度,使全区茶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得到提升,质量安全更加巩固、产业链条更加完整、功能更加多样、业态更加丰富、利益联结更加紧密。推动茶旅深度融合,全力推动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二)抓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近年来,中国茶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远快过以往,茶业品牌化的步伐越走越快,预测未来的3-5年,中国茶业市场将经历洗牌期;如果不抓住机遇跟上时代的步伐,众多弱势品牌将不得不沦为强势品牌的供货商或加工厂。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太平猴魁茶产业需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太平猴魁公共品牌保护。黄山区政府修订完善太平猴魁证明商标管理制度,加强太平猴魁原产地保护和太平猴魁制作技艺非遗文化传承推广,加大授权企业监督约束机制,按照《地理标志产品 太平猴魁(GB/T19698—2008)》进行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定期对授权企业进行抽检,推行评分淘汰机制。

二、办好产区节庆活动并主销区开展宣传促销。办好太平猴魁茶文化旅游节、太平猴魁非遗文化节、太平猴魁手工技艺制作大赛等,创新办节方式,突出地方特色,加大宣传效果;引导、组织茶企积极参加在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开展太平猴魁茶展销会、茶博会等活动,加大太平猴魁公共品牌推广力度,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

三、实施“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扩张。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鼓励企业主办、参与重大节庆等活动,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实现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同发展齐壮大。

(三)抓科技创新,加强标准茶园建设。

一、高标准改造茶园。对产量较低、品种混杂、树龄较长的衰老低产茶园,按照“立体栽培、植被护塝、水土保持、等高梯级”要求进行改造,以保护生态、发展无性系良种为主,建设一批高山立体复合生态茶园基地。

二、加快物联网、质量可追溯体系、区块链等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促进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推进茶园机械化管理。推广适合山区茶园的轻型化、便捷化茶园机械设备,加快“机器换人”进程,为茶农提供茶园机械化中耕除草、机械化植保、机械化修剪、机械化制作等全程机械化服务。

四、狠抓茶树良种繁育。龙头企业要与科研院所、农技部门合作开展茶树良种选育、培育的技术研究工作,加强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开发和利用工作。黄山区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并实施茶树良种茶苗的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和种苗质量的追溯制度,对良种茶苗生产、经营和质量进行有效管理。

(四)抓技术升级,提升加工生产技艺。加大初制加工厂的升级改造工程,改造一批规划布局不合理、机械设备不配套、达不到SC认证、存在安全质量隐患的企业,实现加工环境、设备、能源、加工全过程的清洁化。坚持以传统手工技艺为基础,依托江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技术力量平台,开展太平猴魁茶机械化生产流水线研制工作。鼓励猴坑、六百里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展太平猴魁茶生产线的研发,不断提升太平猴魁茶制作机械化、标准化,加快中低档太平猴魁生产机器换人进程,破解人工成本高、雇工难等问题。

(五)抓绿色防控,加大茶园推进力度。黄山区有关部门要综合应用各项绿色植保技术,全域推广应用“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式防治病虫害,大力引进微耕机、割草机等中小型除草机械,促进茶叶质量安全稳步提升。对落实绿色防控制度的农户发放“绿色防控卡”,农户凭卡销售茶叶,企业收购实行优质优价。建立严密的茶园病虫害测报网络,在重大病虫害发生前及时预警,迅速反应,有序高效组织应急物资和调度病虫防治。

(六)抓茶旅开发,加快茶旅融合发展。围绕茶主题、依托茶资源,以茶基地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体验为核心内容,形成茶旅经济链,最终实现“茶业在旅游体验中增值,旅游通过茶产业添彩”的一体化发展目标。实施茶旅一体化发展是丰富旅游新业态,助推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带动茶区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以“茶叶+旅游”的思维创新茶旅游产品是有效推进茶旅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厂变体验馆、茶园变科普园”的茶旅一体化发展思路,探索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发展格局。

一、加快营造太平猴魁茶文化氛围。在中心城区和主要街区,设置醒目广告牌,突出宣传太平猴魁茶公共品牌,鼓励在酒店设立“太平猴魁茶”微型形象店,开设各具特色的太平猴魁茶艺馆。建立中小学生茶事活动科普基地,将茶事体验纳入中小学劳动技能课并作为必修课。党政机关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茶、懂茶、护茶,自觉做太平猴魁茶的推销员、宣传员、讲解员,让更多的人知道、爱喝、传播太平猴魁茶。

二、坚持举办太平猴魁茶手工技艺制作大赛。完善和丰富太平猴魁茶制作技能大赛的宣传内容文化内涵,宣传和普及太平猴魁茶制作独特技艺和产品要求。

三、设计制作茶叶“伴手礼”。茶叶企业结合景区景点特点,把太平猴魁茶作为特产类旅游商品,设计制作简约大气、环保低碳茶叶伴手礼、旅游纪念茶品,进入旅游景点销售。

(七)抓数字茶业,推进产业数字化。黄山区政府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深度嵌入太平猴魁茶产业发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设智慧茶园示范基地。以物联网+水肥一体化,实现气候、土壤和病虫害实时动态监测、智能预警、自动配肥、自动化灌溉。建设茶叶质量安全区块链溯源平台。搭建标准化生产、区块链追溯、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生产企业信用、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等模块,通过区块链依托黄山名茶“茶云”大数据中心,将太平猴魁茶融合“云上茶园、云上茶品、云上商城、云上组织、茶业信息、徽茶文化”等板块,提供全方位、全产业链的信息服务,实现从种植采摘到生产加工、从仓储物流到流通销售的全程追溯链条。猴坑、六百里公司等龙头企业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立健全自身的科研和技术研发机构,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为示范引领企业。

(八)抓市场营销,拓展市场新格局。针对太平猴魁茶开拓不同市场、拓展不同消费群体;实行传统品牌店、连锁店、直营店等营销方式,抓住数字茶业的兴起契机,实现网络销售,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一、不断扩大内销市场。在合肥、北京等大中城市,通过一系列促销方式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积极拓展外销市场。茶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重要商品。企业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到主销国与当地政府、企业、民众开展太平猴魁茶文化交流活动,参加茶文化展、会展、评茶会等,不断提升太平猴魁茶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发展便捷高效电子商务。猴坑、六百里等龙头企业依托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推进线上旗舰店、加盟店茶叶电商平台建设,依托微博热搜、抖音、网络直播等社交媒体,开展直播带货和定向营销,发展茶叶“网红经济”。茶农、家庭农场、茶叶专业合作社实现网络链接,发展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运营模式。

(九)抓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

一、学习借鉴外地优良做法。黄山区政府制定出台《黄山区太平猴魁茶保护条例》。

二、是开展品牌保护宣传。学习借鉴如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的宣传策划,利用新闻媒体、会展等大力开展太平猴魁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非遗制作技艺宣传,让市场消费者了解、辨别太平猴魁茶。

三、《黄山区太平猴魁茶保护条例》由黄山区茶产业促进中心、茶叶协会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区市管局、法律援助中心和聘请律师团队负责对侵权行为进行查处,严厉打击侵权行为,涉案诉讼的各项费用由区财政予以支持。

来源|黄山区茶业协会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昔日“绿茶茶王”太平猴魁如何“突破重围”

安徽黄山北麓,太平湖畔,这里崇山峻岭,沟壑纵横,长年云雾萦绕。这里有种茶,长在云雾中,叶子奇长,采摘晚,谷雨时节才上市,在扎堆赶早的绿茶里显得特立独行,并且还有一个响当当的称谓——“绿茶茶王”,它就是名震八方的太平猴魁。

然而,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继195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之后,因为产量规模等因素,太平猴魁在茶叶市场一直“默默无闻”。2004年,在中国 (芜湖) 国际杀业博览会上太平猴魁被评为“绿茶茶王”,在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活动中,太平猴魁被选为国礼茶赠予俄罗斯总统普京,殊荣备至!太平猴魁品牌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在2023“一带一路”国际茶叶贸易交流会暨第五届湖北(鹤峰)茶商大会上发布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指数名单”中,太平猴魁品牌以765.03的影响力指数,位居前列。在中国名茶品牌激烈竞争的现在,太平猴魁如何“突破重围”,晋升为顶流之一?

- 01 -

太平猴魁的“前世今生”

太平猴魁属于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

太平猴魁起源于1900-1954年的新明乡猴坑村民组,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与变迁,期间太平猴魁产区一直局限于新明乡附近,2003年,“太平猴魁”原产地保护公告发布,至此太平猴魁原产地覆盖黄山区全境(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现辖行政区域)。这背后是当地茶农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围绕太平猴魁茶开展工艺创新、标准探索、发明专利工作从未停止。

黄山太平猴魁博物馆

2007年,太平猴魁被定为国礼茶之后,知名度迅速提升,需求激增,产量大幅增加,太平猴魁进入快速发展期。2008年,太平猴魁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国家级非遗保护对象。2017年安徽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9年11月15日,太平猴魁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0年7月27日,太平猴魁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2022年,太平猴魁制作工艺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同年,太平猴魁入选安徽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

黄山区在太平猴魁科研打造,标准建设、专利发明方面持续发力,现拥有4项国家、团体标准,11项发明专利,4项国家级技术创新成果;科研创新方面,建设有博土后工作站,产学研一体化平台,黄山区茶产业发展领导组,达成安农大和区政府协议等,为太平猴魁现代化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数据显示,黄山区茶叶产值连续多年保持增长,为黄山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2021年,黄山区茶园总面积达7.9万亩、茶叶产量1484.8吨,一产产值58116万元,茶园亩均效益7748.8元、茶区农民来自茶叶的人均纯收入达9686元。太平猴魁是黄山区最重要的特色农业产品,也是黄山区的靓丽名片,太平猴魁茶产业位列黄山区支柱产业前十。黄山区先后入选2020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并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太平猴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 02 -

太平猴魁的现代绿色有机发展之路提起太平猴魁,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代表性传承人方继凡是绕不过去的人物。作为太平猴魁第五代传人,他自幼学习植茶与制茶,一直以来,严守传统,坚守鲜叶的“四拣八不要”、炭火锅式杀青、竹制烘笼足干等核心技艺,确保猴魁的优良品质。

30年前,方继凡开始创办茶场,经营太平猴魁,2001年,率先注册太平猴魁茶有史以来第一个“猴坑”牌专用商标。经过30年的发展,猴坑茶业已成气候,年产量高达8万斤,占全村茶产量一半。目前,太平猴魁茶园均按标准化、有机化、绿色生态模式管理。

猴坑茶业系“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旗下“太平猴魁(茶叶)”入选《2015年度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同年还获得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世博金奖产品”称号;猴坑茶业旗下“猴坑”品牌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茶旅方面,2021年,猴坑茶业申报的“太平猴魁茶乡风情游”、“太平猴魁茶文化之旅”、“猴坑探秘游”入选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

“我们整个猴坑村茶园管理实行统防统治,组建农民专业服务队伍,统一开展茶园的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以及抗旱等。”方继凡介绍,猴坑村联合猴坑公司生产管理人员成立生产管理检查小组,指导村民做好茶叶统防统治、监测预警和跟踪监督指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020年,黄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黄山区推进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并下拨全是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经费,并且全域茶园病虫害管理持续至今。

2022年,黄山区茶产业发展领导组印发《黄山区茶叶清洁化规范化生产创建方案》;黄山市黄山区茶产业促进中心牵头开展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茶叶),项目建设主要包括茶园地理信息测绘、茶园农事气象检测系统、生态茶园虫害防控系统、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及数字茶园智慧管理系统等5大部分内容,全面提升太平猴魁茶园种植、管理、仓储物流等综合实力,带动全区整体茶叶升级技术升级,提升太平猴魁标准化生产水平。

时至今日,太平猴魁先后获得了ISO9001、ISO22000、HACCP、GAP、欧盟CE认证、雨林联盟认证等国内、国际认证,是太平猴魁绿色有机高质量发展的最好证明,目前,黄山区拥有黄山市黄山区拥有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黄山六百里猴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黄山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省级龙头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5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产品21个。

据介绍,近年来,黄山区一直在做大做强“太平猴魁”上下狠功夫,抓发展思路,推动太平猴魁茶产业发展;抓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抓科技创新,加强标准茶园建设;抓技术升级,提升加工生产技艺;抓绿色防控,加大茶园管理力度;抓茶旅开发,加快茶旅融合发展;抓数字茶业,推进产业数字化;抓市场营销,拓展市场新格局;抓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

为提升太平猴魁品牌知名度,黄山区出台区域品牌扶持政策,推出五个一"特色产业扶持意见;科技创新扶持意见;土地生产要素扶持办法;推进茶长制实施意见。宣传投入方面,从2019年103.8万元,猛增至1340万元!太平猴魁营销渠道已经覆盖北京、上海等34个省会,深圳、苏州等区域城市茶城、大型超市、专买店,淘宝、京东、抖音等网上渠道,各类茶叶展销会。

优秀的“太平猴魁”与品牌社会价值共鸣

近年来,“太平猴魁”茶产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21年农民增收达123146万元。

19年至21年期间,黄山区开展品牌助农3万余人次、增加就业人数2万余人汶、安置退伍军人及残疾人员数5009人;以区域品牌名义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等307次,捐钱物拆算357.69万元。

资料参考:

[1].中国十大名茶_百度百科

[2].“绿茶茶王”太平猴魁的前世今生_国际在线

[3].寻茶记丨太平猴魁:创制与鼎盛_在端百科

[4].荣誉、产业等图文信息由黄山区提供;

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分会、北京茶世界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5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