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品安吉白茶

找到约200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地标对话,安吉白茶:纯粹好茶,安吉白茶

中国地标产品 品牌化进行时

中国地标品牌,是中国品牌中最富中国特色的品牌种类。每一个地标品牌都蕴含着一个地域的特色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特征。据不完全统计,同时拥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GI)、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AGI)或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中国地标品牌,已经有数千个。近两年来,随着中欧贸易协定签订、地标工程实施,中国地标品牌出现了高歌猛进的品牌化趋势,各个地标品牌的管理者纷纷在加强产品品质管控、提升品牌竞争力、传播品牌文化等方面励精图治,探索前行。

基于对地标品牌的高度关注,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协同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和芒种品牌管理机构等,在《国际品牌观察》杂志开设了“中国地标品牌建设前线专家对话”栏目,期望通过该栏目让更多读者了解中国地标品牌建设的现状、核心竞争力、品牌化进程;让更多的中国地标品牌管理者、运营者了解地标品牌管理与运营的方法论,共同分享、共同探索中国地标品牌的强盛之路。目前,已有四篇对话文章分别在杂志第5、6期发表,本公众号将陆续转发分享。

今日分享第四篇《安吉白茶:纯粹好茶,安吉白茶》。这一期,我们通过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院长胡晓云与安吉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婷的对话,为读者解密安吉白茶高歌猛进路上的品牌故事。

安吉白茶:纯粹好茶,安吉白茶

胡晓云

安吉白茶是中国茶中非常有特色的地理标志茶品牌,众所周知,安吉白茶自面向市场以来受到了许多茶客的青睐,在中国茶中极具独特性。这主要是因为安吉白茶拥有独特的“白叶1号”茶种。从发现第一株野生老茶蓬,到1982年“白叶1号”横空出世;从“一个特色茶种”到“一个知名品牌”,大家对安吉白茶的品牌发展故事一定会感到好奇。今天请您来为读者解密安吉白茶高歌猛进路上的品牌故事。

陈婷

听到胡老师对安吉白茶品牌的赞誉,我感到非常自豪。如同您说的,安吉白茶的品种是极为独特的。上世纪80年代,我县林业工作人员在天荒坪镇大溪村发现了第一株野生茶树。因为它的新梢浅白、叶脉淡绿,和其他常见茶树都不一样,所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便带了一部分叶片回去培育研究,这是安吉白茶的最初起源。

到了1991年,“玉凤”牌安吉白茶在全省名茶品比会上被评为“一类名茶”,鲜爽甘醇、外形出众的安吉白茶惊艳全场。从此,安吉白茶这个品牌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经过不断发展,安吉白茶全产业链人员已达到19.8万余人,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0%,已成为助力全县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产业。

胡晓云

从“一个独特的茶种”到“一个地方的特色品牌”,这背后必然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安吉白茶是如何完成转型直至飞跃的呢?

陈婷

转型的关键时期是在本世纪初。因为看到了安吉白茶良好的经济效益,安吉县委县政府便专门组建了安吉白茶开发领导小组,制定规划,出台政策,鼓励安吉农民种植。同时,县里还组织成立了安吉白茶协会,从产业发展之初就采用主体抱团、行业自律的模式,让整个安吉白茶产业适中有序规范发展。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主导申报了“安吉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登记了地理标志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浙江首个获得三认证的茶叶品牌。

获得品牌及知识产权相关保护之后,我们着重抓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产品保护,按照“母商标树品牌、子商标强溯源”的思路,创新打造安吉白茶“母子”商标品牌,从种植到采收、从加工到销售、从茶叶到茶杯进行全方位的品牌维护管理。长期的努力帮助安吉白茶产品获得了在销售端、市场端的双重认可和好评。

胡晓云

从某种意义上,安吉白茶开创了“母子”商标管理制度。具体怎么实施的,有哪些重要举措呢?

陈婷

优良的产品品质是品牌发展的关键。“母子”商标的管理制度,其实就是我们为安吉白茶品牌设置的品质保障“防火墙”。通过安吉白茶商标+企业商标的“双商标”模式,母商负责塑造品牌形象,子商标明确生产者职责,以确保每个安吉白茶产品的质量。可以看到,长期以来,安吉白茶的品牌包装都是统一的,同时有生产厂名、厂址等。对一些没有设立自己的品牌的中小茶农,我们引导他们加入专业合作社,统一使用合作社商标,同时张贴对应每个主体的安吉白茶防伪贴,合作社对每个社员茶园进行分区编号管理,使市场上每盒安吉白茶都能追溯到单一生产者。

胡晓云

从您的叙述中可见,子品牌的质量追溯是安吉白茶品质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确保产品品质的保障。这必然需要和现在热门的农业数字化相结合。安吉白茶品牌的数字化在质量监管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陈婷

我们长期、持续在推进茶叶数字化工程,尤其这两年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去年,我们推出安吉白茶数字化管理体系,开发建设了安吉白茶生产服务应用。

目前,我们主要从两端实现数字化生产服务:第一方面是治理端(PC端),主要包括产业监管(利用数字测绘完成20.56万亩、1.7万余户茶农确权登记,并“一对一”设立茶园数字身份证,以一张图统一管理安吉白茶产区分布、茶园位置、茶园面积、所属主体、种植品种等信息)、投入品管理(将全县159家农资经营主体纳入系统,对农资网点进行动态监管,将农资购买数据实时传送到系统,确保茶企农资使用规范)、气象监测(与县气象局进行数据对接,实时获取温湿度、风力风向、PM2.5、实时降水量等信息,结合土壤墒情等物联网设备及时进行分析预警)、防伪标贴监管(根据交易系统的实时交易数据,为申领表贴主体发放“安吉白茶”官方防伪标贴、强化原产地保护)。第二个方面是服务端(手机端),主要包括云间茶园(茶园确权信息的实时动态修改)、我要交易(订单生成后企业可通过微信、支付宝付款,款项直接打到农户银行卡中)、交易取号(手机预约区号从而避免排队)、我要贷款(在线贷款,可查看贷款的利率、选择贷款的偿还方式等)、庄稼医院(线上问诊,解决茶农乱用、错用农药问题)、农资查询(查询最近的农资销售网点)、我要领标、包装申请、我要开票等应用模块,为茶农提供便利服务。

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全域绿色,实现优质。通过十字花检测设备,实时掌握茶园生态,同时依据安吉白茶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模式图,定期发送安吉白茶种植指导意见,精准施策。截至目前,已发送种植指导建议200余万次,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二是流程再造,实现制度重塑。围绕安吉白茶生产服务,对原有茶园证、金溯卡交易、防伪标贴申领等业务进行重构再造,制定防伪标贴管理办法、安吉白茶管理办法、安吉白茶“浙农码”使用指南等规范制度。三是全程可控,实现双高。建立白茶数字化管理体系,打造茶叶总量可控、来源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闭环式管理模式。现已建成4家智慧茶园,总辐射茶园面积1.6万亩,将首批4家智慧茶园平均生产效率提高80%,推动运营成本下降40%。四是劝农增收,实现共富。通过“浙农码”赋码的“安吉白茶”价格提高100元、斤左右,全县白茶产值由上一年的27.59亿元增加至31.13亿元,“安吉白茶”的品牌价值也从41.64亿元提升至45.17亿元,带动全县农民平均增收8600余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胡晓云

可见,数字化不仅可以监管产品品质,同时还可以提高品牌效益。从“一个茶种”到“一个品牌”,离不开你们长期以来的监管、探索。现在是“茶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安吉白茶拥有如今的知名度,相信在品牌传播上也做了不少努力吧?

陈婷

我们非常关注安吉白茶的品牌传播情况。历年开采季,我县都会召开“安吉白茶新闻发布会”,并举办“中国·安吉白茶节”“白茶仙子评选”,“安吉白茶开采节”“安吉白茶博览会”等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经销商、爱茶人士、专家学者、国外友人齐聚安吉。“一片叶子的故事”“安吉白茶之歌”“安吉白茶赋”等,都是我们挖掘的品牌文化价值。

另外我们也邀请了品牌规划团队给品牌提炼了“纯粹好茶,安吉白茶”的传播口号,相信与后续活的动结合可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安吉白茶能叫得响,安吉的茶叶企也做了许多传播工作。所以我觉得,安吉白茶有现在的知名度是所有安吉人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共同传播的结果。

胡晓云

“纯粹好茶,安吉白茶”,这个品牌传播口号,以“纯粹好茶”四个字对安吉白茶做出了定义,当时是怎么确定下来的呢?

陈婷

针对如何描述安吉白茶的产品特点、宣传安吉白茶这个品牌,我们也考虑了很久。首先,我们觉得“纯粹”这个词表述了安吉白茶的产品特质和生长环境。安吉白茶叶白脉绿、口感鲜爽,无论色香味形,皆具有纯粹特质。其产地安吉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始终保持着纯净的面貌。安吉白茶是纯净质地生长的纯粹制茶。其次,基于安吉白茶品牌发展的理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首次发现母株到现在,我们始终本着纯粹的精神,一直努力保持着“白叶1号”茶种的独特性、保护者安吉白茶的纯粹性。近几年,我们捐赠千万株“白叶1号”茶苗给西部地区,也是很纯粹的想法,希望这“一片叶子”不仅造福安吉人民,也能给西部人民带来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纯粹好茶”,这个定义对安吉白茶来说是非常准确的。

胡晓云

我记得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湖南、贵州的人大代表将“白叶1号”茶产出的首采茶带到了现场,表示对安吉赠送茶苗的感恩之心。现在很多人都说安吉白茶是东西部协作、共奔小康路的扶贫茶、友谊茶,还诞生了非常有意思的“携茶”品牌呢!

但从地标品牌保护的角度看,安吉白茶品牌与产品最核心的优势是“白叶1号”这个独特的白化变异种。将大量的茶种赠送给西部地区,有可能会降低安吉白茶品牌的区域特性,行业中也有人分析,这对安吉白擦品牌未来的发展可能不利。所以我很想知道在将“白叶1号”西赠的同时,安吉打算如何维持安吉白茶品牌的原产地优势呢?

陈婷

这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话题。帮助西部地区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共同期盼。这两年,与“携茶”合作进行的项目持续进行着。但考虑到安吉白茶是安吉的富民产业和“金名片”,我们也有义务维护、巩固自身品牌的优势。我们现在采用拉长产业链条、研发系列产品,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和资源充分利用,以及跨界应用等方法,提升品牌规模效应、产品附加值、品牌溢价;在安吉,白茶飘香的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小镇已经在建设过程中,通过茶旅融合,实现新的价值。非常欢迎您过段时间来体验。

胡晓云

安吉是个美丽的地方,有机会我会常去的。现在我更感兴趣的是前面提到的中国茶界的首个公益茶品牌“携茶”,它和安吉白茶品牌未来会呈现怎样的合作呢?

陈婷

在安吉白茶品牌发展的未来设想之中,除了品牌+茶企“母子”品牌模式,以及注重双商标并行的符号露出,我们也在构思将湖州城市品牌、安吉白茶品牌与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相关品牌,也就是您提到的“携茶”,做系统的联动整合。我们会将湖州城市品牌符号、乡村振兴的符号融入现有的安吉白茶企业包装及全国4000余家门店VI形象设计中,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携茶”品牌等提供产品支撑。

不过,后续是否构建更紧密的联系及安吉白茶品牌原产地优势价值的问题,我们也还在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趁这次机会,也想听听胡老师对安吉白茶未来发展的建议。

胡晓云

安吉白茶是中国茶中非常具有差异性的品牌。作为区域公用品牌,运用规范化管理和数字化管理等手段确保产品品质,是极为必要的。在这方面,安吉白茶已经有了出色的表现和规划。

安吉白茶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程,是数十年以来安吉县政府联合协会、茶企、茶农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探索的结果。但我以为,除了品种、品质的差异性意外,安吉区域生态、人民、生活方式、文脉等的独特性,也是成就安吉白茶“纯粹好茶”的关键。

未来,安吉白茶可以在确保品种、品质的基础上,在品牌文化赋能、品牌形象打造上进行更多投入,包括但不限于与湖州城市品牌的链接、与“携茶”品牌的链接等。通过赋予品牌更新型的价值,与消费者构建更稳健的情感联系,才能让安吉白茶的“纯粹好茶”在自己阐述、传播与强化为,更吸引消费者中行程更高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与消费者构建持久的关系、打造和维护品牌生育,是安吉白茶未来需要进一步巩固的。

整理 / 池佳敏

来源:农业品牌研究院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安吉白茶:“三茶”统筹发展 共走富裕路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安吉时,赋予安吉白茶“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重要指示,转眼二十年过去,安吉白茶品牌价值已达45.17亿元,连续12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年产量超2000吨,产值超32亿元,如今,在全国种植的“白叶一号”已达400余万亩。从“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到“一片叶子共富八方百姓”的星火燎原之势,浙江省安吉县是如何推进安吉白茶产业“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的,让我们走进安吉,走近安吉白茶。

不是白茶的安吉白茶

看上去,汤色清澈明亮,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外形形似凤羽,色泽翠绿间黄;闻起来,浓郁的清香,犹如清晨的微风拂面,清新自然;喝一口,顺滑甘甜、淡而清雅、滋味爽口,留下的余味略有回甘,伴随着清新的茶香,让人感到舒适和愉快。它,不是白茶的“白茶”——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常被人误以为是白茶,实则为六大茶类中的绿茶类,为绿茶的变种。安吉白茶的茶树是一种珍罕的变异品种,属于低温敏感性茶叶。

它的叶色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白,其阈值在17℃~23℃,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在“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才呈全绿色,因此被称为“白茶”。

提起绿茶,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认为绿茶苦涩感重,但安吉白茶就是这么一款“小清新”,安吉白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氨基酸含量高出一般茶一倍,而氨基酸是鲜爽的来源,正是因为安吉白茶茶多酚、咖啡碱少,氨基酸含量多,所以喝着就会觉得鲜爽清甜,苦涩味不明显,即使久泡也不会太苦涩。

图片宋茗茶博园

安吉的好山好水,孕育了“形如凤羽、色如玉霜、甘甜清澈”的安吉白茶。近年来,安吉白茶产业保持健康高速增长态势,从2003年到2023年的20年间,面积从2.5万亩增长到20.06万亩、产量从150吨增长到2008吨、产值从1.5亿元增长到32亿元,全县从业人员10万人,带动周边20万人就业。安吉白茶被纳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原产地证明商标认定、中国驰名商标认定,每年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8800元。

一片富了八方的“金”叶子

1980年,天荒坪镇大溪村千米高山中发现150年的野生安吉白茶树,经原安吉县林业科学研究所茶叶技术员刘益民先生和盛振乾先生选育成功后,“白叶一号”被“请”下了山,在溪龙乡黄杜村“安了家”,安吉白茶产业也按下了发展的“启动键”。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安吉县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就已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专门成立安吉白茶开发领导小组,鼓励农民发展白茶产业。

1997年的黄杜村还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山多地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低于全省全县平均水平,属典型贫困村。为了致富,村干部曾带领村民办过竹制品企业、拉丝厂、铸铁厂等,种植过红竹、辣椒、板栗、杨梅、菊花,但始终没有富裕起来,仍在解决温饱和致富的边缘徘徊着。

同年,溪龙乡提出“在山区村种植1000亩白茶助农增收”,“白叶一号”开始在黄杜村安家落地,黄杜村由此开启了脱贫致富的航程,“干部带头、以点示范、科技指导、政策扶持”,在一套严密的“组合拳”之下,安吉白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名到驰名,走出了一条“规范化茶园管理、品质化生产加工、一体化品牌推广和多元化市场营销”的发展道路。

白茶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到2003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茶农们的信心也越来越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黄杜村调研白茶基地,在听取了安吉县如何富裕一方百姓的工作举措后充分肯定“,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如今的溪龙乡黄杜村,安吉白茶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2022年人均产出超过7万元,更有着“中国白茶看安吉,安吉白茶看黄杜”和“中国白茶第一村”美誉。

2018年4月,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肯定他们的做法,强调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当年10月起,扶贫茶苗被陆续送往湖南古丈、四川青川和贵州普安、沿河、雷山等地种植。

“我们困难的时候,大家都帮助我们,现在我们富裕起来了,也要用我们的微薄之力去帮助别人。”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说。

经过5年努力,有近3000万株捐赠茶苗已经在贵州、四川、湖南等3省5县扎下深根。除了茶苗,安吉还多次派驻技术人员指导当地茶农,目前已累计派出100多批次、600多人次的蹲点指导。从安吉黄杜村出发,从东到西,跨越数千公里,这些茶苗在更多山村续写“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

据了解,2022年,3省5县6217亩“白叶一号”共计采摘鲜叶6.5万余斤,生产干茶1.46万余斤,产值超过770万元,2064户6661人受益,人均增收1162元

科技赋能白茶产业提质增效

三月的江南是烟雨中的江南。连日的朦胧细雨,使得茶山更有国墨山水的韵味,采茶工人穿梭于茶树之间,俨然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茶树间的一座小围栏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安吉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推广研究员赖建红介绍道:“这是我们的智能虫情测报系统,可以随时查看茶园里的病虫害情况,不过由于安吉白茶大多只采一季春茶,因此采摘期不需要防病治虫,即使偶有病虫害,保障品质安全,也是采用物理方法。平日里,许多茶园则采取‘茶企+基地+订单’的模式,对有机肥、农药等实行统一采购,以保证投入品的安全。如果对产品不放心,像企业、合作社、大户都配备了农残快速检测仪,随时可进行自检。”

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赖建红研究员很早就开始思考怎么把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运用到白茶产业上去。

“安吉目前开沟施肥的开沟机有4000多台,运输化肥的轨道有18万多米,安吉白茶已经完成了100%的机械化加工,我们已经逐步从单机生产向连续化、清洁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这座茶园的厂家龙王山为例,从鲜叶进厂到出茶,整个车间原来可能要100多人,现在整个车间不到10个人就能完成整个加工过程,产能从过去一天12个小时加工2000斤,到现在10个小时可以生产1万斤,这是个绝大的飞跃。”

这场智能化变革,源于元丰茶叶机械为龙王山茶叶公司打造“数字工厂”,从茶叶摊青到成品,全程可控可视。龙王山茶叶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目前有6条数字生产线,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大屏就可全程掌控所有生产线。“在我们这个智慧化车间内,不仅能对炒茶过程进行精准调控,提高茶叶品质,还能让茶叶生产真正实现智能化、规模化。”安吉龙王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潘元清说。

“又是一年采茶季,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让我们的技术员去白茶生产厂家现场了解生产需求和及时调整设备,有了这些第一手的信息才能推进设备功能的升级。”安吉元丰茶叶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余钇磊望着空荡荡的厂房说道。

据了解,元丰茶叶机械服务安吉县3200多家茶农、茶企,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目前已为多家茶企打造了“数字工厂”。余钇磊说,接下来,企业将全力推进安吉白茶全流程智慧化生产,将茶理转化为机理,为规模茶企打造“数字工厂”,实现规模茶企茶园可视化、摊青智能化、车间清洁化、生产标准化、包装连续化、销售数据化全覆盖。

为了保障白茶品质,安吉不仅在生产端严格把控,在消费端为了让大家喝得放心也是下足了功夫。目前安吉白茶已建立了从茶园建设,到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再到市场消费的一整套“管到底”标准,构建起品质保障的“防火墙”。依托安吉白茶产业大脑,以“一码四标一监制”为抓手,对全县20.06万亩茶园开展数字测绘及图斑入库,完成1.7万户茶农确权登记,并“一对一”设立茶园数字身份证(茶园证),实现白茶产业资源分析、病虫害预警管理分析、加工过程分析、市场管理分析等多方面功能,确保了从茶园生产管理、储运交易、加工包装等环节全程数字化管控,以“数字赋能”推进安吉白茶产业创新发展。

安吉白茶产业大脑

此外,通过划定安吉白茶保护区,实施分级保护管理,强化原产地品牌保护,形成了“政府引领、协会监管、共同参与”的品牌管理体系。安吉白茶品牌下的龙王山、宋茗、芳羽、极白、艺福堂等十多个知名子品牌形成的企业集群,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安吉白茶实现了从无牌、创牌到名牌的蝶变,成为绿茶界的奇迹。

讲好茶故事白茶产业融合发展

宋代的四雅之一“点茶”所用之茶以新为贵,点茶要先将饼茶碾碎,置于盏中待用,以开水4次向盏中注入少量沸水,将茶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沫饽渐生,形成粥面。“哇!原来古代人喝茶前有这么多步骤。”孩子们全神贯注,紧盯着茶艺老师的每一个动作。

这是宋茗茶博园的一场研学实验活动,安吉宋茗茶博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束永香告诉记者,本次研学活动融入了自然教育,让孩子们接触安吉白茶,变身“小茶师”,种茶、观茶、品茶、赏茶艺,感受触手可及的茶香,如寻珍宝,得之喜然,品之满足。

自2022年11月,安吉白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再一次让安吉白茶名声大噪,也让宋茗茶博园客流量大增,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体验安吉白茶的制作技艺。

“宋茗坚持以茶文化引领茶产业,茶科技推动茶产业,三茶统筹发展为理念打造一流的茶博园,要讲好茶故事,让茶叶拥有新的内涵,将茶文化展示与多元化茶旅融合,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庄园、茶山变金山。让参观者从‘视、听、嗅、味、触’全感官体验,从而感受茶史、茶业、茶事、茶人、茶论、茶器、茶俗的缩影。同时这是一个弘扬安吉白茶文化,打造茶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平台,给予安吉白茶品牌赋能,探索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延伸。并普及茶叶科技、茶历史、茶文化知识,推动全民饮茶,促进消费,倡导茶为国饮,科学饮茶的健康生活方式。”安吉县政府驻企指导员方旭东介绍。

据了解,宋茗茶博园以1600亩白茶原料核心基地和千余亩森林为基底,以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建设的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农技应用水平最高、经营综合效益最好的现代茶业庄园,走在了“三茶”统筹发展的最前列。开园以来,每年吸引参观人数30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突破6000万元。

在茶文化的推动下,不止茶博园火了,也带火了当地农村休闲经济的发展,带动周边农户近500户,通往茶博园6公里道路两旁矗立着大小数十个茶农自产自销的茶叶经销网点,白茶加工厂、超市、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多年来,安吉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凭借绿色、健康、安全的品质基础,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溪龙万亩白茶园、龙王山茶园、东坞林茶山、安吉宋茗茶博园、大山坞茶园等,都是拍照、采茶、踏春骑行游玩的好去处,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为白茶产业融合发展起到有力支撑。

从一棵白茶祖,到全国四百万亩“白叶一号”,从单一白茶种植再到茶旅融合发展,安吉白茶已在茶叶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三茶”统筹发展让安吉白茶产业坚定了产业发展方向,如今,在安吉无处不有茶文化,无处不有茶科技,这条高质高效,坚持共同富裕的安吉白茶产业发展之路,让农民更有赚头,产业更有盼头,和美乡村建设更有奔头……

作者:本刊记者 童海燕 杨平 贺陆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2023年第5期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院士牵手茶企 产业更上层楼 安吉白茶迎来“首席科学家”

  10月15日,在全国各地的茶叶科研人员、茶农茶企、茶商代表见证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受聘成为安吉龙王山茶业首席科学家,强强联合推动安吉白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40年来,安吉把一片叶子发展成一个产业,走出了一条茶产业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在安吉茶产业新一轮发展过程中,需要培养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刘仲华说,作为安吉白茶龙头企业之一,未来将把科技和商学两个方面的力量融进企业,把企业打造成科技应用的示范地、品牌打造的试验田;同时,不断提升企业“造血”能力,使安吉白茶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联动,共同把白茶产业规模做得更大、把市场做得更远。

  此次合作是安吉茶企与科研团队强强联手的生动体现。“科技创新是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根本,下步发展更加需要依托科技人才,打造一流品质的产品。”龙王山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元清说,刘仲华院士在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饮茶与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建树,将有效拓宽安吉白茶产业的发展道路。

  安吉白茶有好基础,更有发展空间。如何实现安吉白茶的价值最大化?“安吉白茶的健康属性是许多茶叶所不及的,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安吉白茶进一步提取、分类、纯化,开发大健康产品。”刘仲华说,通过精深加工提高安吉白茶中后期的原料利用率,用衍生产品提升附加值,以改变安吉白茶以春茶为主的单一局面。

  据了解,双方合作后,企业将充分发挥刘仲华院士的技术团队优势,对安吉白茶功能成分进行精深加工研究,开发高端健康的安吉白茶衍生品。眼下,龙王山安吉白茶科技智造产业园项目一期已启动,项目建成后,龙王山安吉白茶年加工能力将达到10万公斤干茶以上,每年接待茶研学、游学30万人次,茶衍生品研发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1.8亿元。

  (原标题《院士牵手茶企产业更上层楼安吉白茶迎来“首席科学家”》,原作者章婧)

  注:内容转自浙江新闻-共享联盟安吉站,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98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