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品铁观音属茶

找到约188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如何将中国的茶卖给中国年轻人

在绝大部分创业者眼中,或都以为售卖咖啡比茶来的更容易,更大有可为。然而,事实却并不一定如此。特别是,在过去几年里咖啡店在一、二线城市井喷式地增长,年轻人很可能需要换换口味。其中的一些人还补充说,比起咖啡,“茶应该在中国人的 DNA 里”,它没有理由不再度流行。


年轻人都不爱喝茶,爱喝咖啡,喝茶被认为是上一辈的日常习气。针对茶在年轻人的商场日益不被接受的情况,规划了一款查询问卷,在2000多人的团体中,分析年轻人的喝茶情况。希望这份数据可以帮忙茶行业工作者调整战略,完成转型,让茶与时俱进。

分析方法

该查询问卷所运用的数据分析办法是相关分析,由两个、三个数据的相关分分出顾客的实在情况。由于顾客在填查询问卷时的心理要素影响较多,可能会出现数据不准确、前后矛盾的情况出现,这是需求用两到三个的相关数据判别这一数据的准确性。

问卷的基本情况:

问卷参加的人数有2200人,女士占54.09%,男生占45.91%。男女比例距离不大。问卷初衷在于年轻人的茶叶市场,所以年龄段会集在20-25岁之间,35岁以上的数据出现了很大的不坚定,都是由于核算人数过少的原因。20-25岁之间的数据最为准确,地域也涵盖了大部分省份,以福建居多,福建以铁观音为主,但后边的数据没有出现倾向铁观音品类的情况,说明其数据牢靠。(如图1、图2)



图1

图2

了解年轻的顾客

图3

从图3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跟着年龄的增长,常常喝茶和简直天天喝两项呈上升趋势。在20岁以下和20-25岁之前,常常喝茶的比例仍是比较较小,原因我们认为有三点:一是这个年龄的年轻人经济消费水平还低,不会去自主承当茶叶消费,一般都是在亲朋的影响下喝茶。二是喝茶办法的落后,不适宜在办公室、学校场所。三、茶文明过于侧重传统,与现代文明不接轨,在咖啡文明的强烈冲击下,年轻人更甘愿接受咖啡。30岁以上的人群由于财力及社会地位等原因,更有时间和金钱坐下来泡茶。

图4

从图4比例中看到,对茶感到不适的占比仅为16.13%,咖啡和其他饮品的占比要远大于这个数字,其他饮品应该为奶茶一类的糖精饮品。说明年青团体体质更能接受茶饮品,那为什么年轻人仍然更多的是喝咖啡呢?

图5

在20岁以下完全是他人购买的,消费才干缺乏是主要原因。跟着年龄段的增长,自购的比重越来越大,消费力才是一个原因,还有些则是消费习惯。年轻人消费茶叶的习惯还没有构成。

年轻人对茶的认知

图6

在对茶的知道中,在不同的年龄段,认为茶叶与价格关系不大的比例有所不同,在26-30岁的年龄段比重特别大,说明顾客认为茶叶商场价格不规范、紊乱。

图7

从此图7上来看,人群对茶的认知仍是一个健康、天然的饮品,而茶文明为其添加了附加值。

图8

图8标明大多数的人群不能准确地差异茶叶质量。这与咖啡的情况相似,只需30%左右的人对精品咖啡有品鉴才干。不过与咖啡的30%比较,对茶较为品鉴才干只占8.67%,人群的品茶才干拉升空间还有较大的潜力。

年轻的顾客喜欢喝什么茶

图9

绿茶和红茶的选项遥遥领先,乌龙茶排第三。但最近发布的茶品类价值的排名上来看,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58.27亿元排第一,第二是西湖龙井,祁门红茶垫底24.26亿元,市场占比也大致如此。铁观音属乌龙茶系,西湖龙井归于绿茶系。图表说明年轻群体的喜欢的口感和茶主流消费人群仍是不相同。

图10

综合排名如下:


可见,他人点评和朋友介绍排在之前的方位,因此建立品牌的口碑十分重要,但问题在于大多数人都无法清楚地区分茶的好坏的情况下,怎样去建立品牌口碑?

图11


图12

图11、图12旨在了解人们对饮品特征的选择,特别是选择出人群对茶和咖啡口味需求的差异。与茶有关的特征有,淳厚、回甘、暖胃、生津、香,与咖啡有关的特征有,提神、甜、香、重口味、影响。从此图上看,两种口味各有优势,茶的天然特征较为受欢迎。大多数人也不喜欢茶添加其他物质。

图13

不喜欢喝咖啡选项最多,其次是提神。咖啡口感排在第三位。因此可以得出咖啡市场占比和饮品魅力是被高估的,茶叶在年轻人中仍有开辟的巨大潜力。

图14

从图14中明显看出,主要原因就是泡茶太费事,其次是在操作、学习的场所饮用不方便。远远逾越其他选项,这两个选项可以归结为泡茶办法太费事。怅惘的是,问卷中未涉及到袋泡茶即茶包为何也没有占有茶叶市场的查询,这是我们往后要改进的当地。更喜欢喝咖啡的人比例也很小,说明并不是咖啡抢夺了饮品市场,而是茶叶市场不可规范,产品不可招引人群。


图15

在图15的相关图里,也表现了相同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只在20-25岁之间出现了更喜欢咖啡等其他饮料,其他年岁段的比例太小。说明咖啡文明在这个年龄段的植入较为成功。这张图更是说明晰茶产业的潜力和痛点,需求改进喝茶办法和文明。

总结:并不是年轻人不接受茶,而是茶不接受年轻人。从口感等饮品特点上,茶比其他饮品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喝茶办法不方便,导致了年轻人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消费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让年青人活在更快节奏的日子,咖啡文明迅速地融入了快节奏的都市文明中,而茶仍然发起的慢日子文明与之方枘圆凿,让年轻人消受不起茶,因此与茶疏远。茶在转型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人质疑,结合快节奏文明的茶背离了传统。实际上,茶在前史中本身就是不断改动的,茶需求在现代日子中找到新的结合点,让茶变成年轻人的日常饮品。

武夷岩茶“岩韵”新解

【摘要】什么是武夷岩茶的“岩韵”?如何认定与表述之?茶界与学界众说不一,莫衷一是。所谓“岩韵”,是指武夷岩茶在品饮过程中所产生的以感官体验、化学特征、诗性精神及审美升华为内容的从生理感官到精神审美的综合感受。

【关键词】武夷岩茶;岩韵;感官特征;化学特征;诗性精神;审美感受。



  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中国乌龙茶的翘楚。武夷岩茶独具的“岩韵”,是衡量武夷岩茶品质高低的专用术语。2002年6月国家批准确认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感官标准中,“岩韵”是否明显,成了武夷岩茶品质优次的重要标准之一。


  什么是“岩韵”?如何认定与表述之?茶界与学界众说不一。张天福先生认为,所谓武夷岩茶的“岩韵”,其品质特征应具备3个内容才能体现出来:第一品种香显(如水仙、肉桂),第二茶汤里也有这品种的香气即香味结合,第三品饮后有回味(喉韵),余韵犹存,齿颊留芳[1]姚月明先生认为,武夷岩茶首重“岩韵”(指其香气馥郁具幽兰之胜),锐则浓长,清则幽远,滋味浓而愈醇,鲜滑回甘[2];陈德华先生认为,“岩韵”是武夷岩茶在特殊的生态环境、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精湛的制作加工工艺等共同作用下,最终由品种特征所表现出的“武夷地土香”[3]曾震中先生认为,清代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指出的“活、甘、清、香”四字,就是历代茶痴或茶人所述的“岩韵”所在[4]……据黄贤庚先生归纳,武夷岩茶“岩韵”的认定与表述主要有品种香、地土香、风土香、“香清甘活”、“岩骨花香”、中药味、石头味、棕叶香、青苔味、杯底香等多种说法,不一而足。[5]



  上述诸家多把武夷岩茶的香与味结合,使抽象的描述紧密贴近感官感受。但感官感受终究是难以捉摸的,也因此造成在阐释武夷岩茶“岩韵”时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糊表述。究其原因,可能是到目前为止茶界与学界大多拘泥于对武夷岩茶物质层面的感官体验——岩味——的描述,侧重在讲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茶”;而忽略了对作为精神层面的“琴棋书画诗酒茶”之“茶”的岩茶在品饮过程中的审美感受——韵味——的传达之缘故。


  什么是韵?《说文解字》解释:“韻,和也。从音員聲”;换句话说,声音和曰韵。韵的本意是指音节韵律,后来逐渐演化到指人的精神状貌,再扩大到对艺术作品的品评。北宋诗人范温认为“有余意谓之韵”,就像“闻之撞钟,大声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婉转,声外之音,其是之谓也”[6]。推而广之,不惟范温所谓的“声外之音”,包括形外之态、言外之意、诗外之情、画外之趣、书外之神、茶外之味……等等都可以用韵字来描述。


  而武夷岩茶的岩韵,其实就是武夷岩茶所特有的“茶韵”。


  何谓“茶韵”?著名茶文化专家寇丹认为:“茶韵,在大的方面就是中国的历史、地方风土、审美标准和个人修养体验的总和,非仅指茶的形、色、香、味,指一种精神境界,属茶外之味;小的方面是指人在品饮茶汤之后产生愉悦、空灵、瞬间的迷幻和浮想联翩的境界,余味不尽,茶外之味。凡因茶赋予的,故称茶韵。”[7]




  据此,笔者认为:所谓“岩韵”,顾名思义,就是指品饮武夷岩茶时所产生的特有的韵味。它含有两重涵义:一是武夷岩茶的物质基础,包括武夷岩茶的茶树品种及其生长所独具的生态环境、科学的栽培技术、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等因素相辅相成有机组合而体现出的优异的、不同于其它茶类品种的品质特点与化学特征;二是在品饮过程中所产生的独特韵味,包括品饮武夷岩茶时从生理感官到精神审美的色、香、味、美、韵等逐级提升的综合感受。一句话,“岩韵”是指品饮武夷岩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以感官体验、化学特征、哲理表征与精神特征及审美特征为内容的,从生理感官到精神审美的综合感受。


一、“岩韵”的感官特征


(一)感官特征:


  外形紧结壮(重)实、乌润;香气浓烈甘爽;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或金黄清澈;滋味浓厚醇爽、岩韵明显;叶底匀亮、红边鲜艳明显。


(二)形成原因:


  1、外形:武夷岩茶除了武夷水仙为小乔木大叶种茶树外,其它(肉桂、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武夷白牡丹、武夷金桂、金钥匙、北斗、白瑞香、金凤凰)均为灌木中叶种茶树。这种茶树的茶青(鲜叶)内质肥厚、外壁坚硬。如果套用江浙一带的小叶种茶的绿茶制作方法的话,就会生涩苦辣,无法饮用。所以,只能采用武夷山独有的制茶方法,在摇青过程中破坏其一部分叶脉,使其内部茶汁外流、氧化。发酵至30%左右时,热炒,使其停止发酵;之后,揉捻成形,焙干收藏。故,外形紧结壮(重)实、乌润。叶底匀亮、红边鲜艳明显。




  2、香气:武夷岩茶鲜叶各香气成分以醇类物质为主。不同品种鲜叶主要香气物质不同,水仙以乙醇含量最高,肉桂以橙花叔醇含量最高。


  在香气总量上,成正岩>半岩>外山趋势,不同品种香气总量不同,肉桂总量是水仙的2倍左右,种类更多,从而表现出肉桂香气高锐,水仙清幽的得气特征;不同产地鲜叶香气成分中有相同的物质,也有独有的香气物质,且同一香气成分含量及比例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品种及不同产地各自的香气特征。


  对武夷岩茶香气成分分析认为,芳樟醇氧化物、橙花叔醇、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吲哚、顺茉莉酮、茉莉酮内酯和茉莉酮酸甲酯等是构成岩茶典型特征香气。


  在鲜叶香气成分中,测出的香气成分有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苯甲醇、吲哚、茉莉酮酸甲酯,橙花叔醇,表明武夷岩茶香气物质以鲜叶香气成分为主,部分通过后期的加工产生新的香气成分,最终形成岩茶香气馥郁,锐则浓长,清则幽远的香气特征。[8]


  3、滋味:2003年,湖南农业大学黄建安、施兆鹏等6位茶学专家为探讨福建乌龙茶特殊的“岩韵”与“音韵”的物质特性,选取2002年度出品的4个产自武夷山市的武夷岩茶(水仙王、水仙、大红袍、肉桂)和4个产自福建安溪县的铁观音茶(观音王1、观音王2、铁观音1、铁观音2)茶样,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对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组分、儿茶素组分含量分别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武夷岩茶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咖啡碱及酚/氨值较高,其岩韵韵浓而凝重闽南铁观音茶游离氨基酸含量、酯型儿茶素占儿茶素总量之比较高,其音韵韵厚而幽长


  将黄建安、施兆鹏教授的检测结论与“国家标准——武夷岩茶产品感官指标”(标准代号GB18745—2002)[9]进行比对后,我们可以将武夷岩茶的感官特征大致表述为:外形紧结壮(重)实、乌润,香气浓烈甘爽,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或金黄清澈,滋味浓厚醇爽、岩韵明显,叶底匀亮、红边鲜艳明显。




二、“岩韵”的化学特征


(一)武夷岩茶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岩韵的关系


  茶叶中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如钾、钙、镁、铁、铜、锌等,这些元素不仅对茶叶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也是茶叶营养价值的重要表现。


  武夷岩茶以岩韵而著名,主产于福建武夷山,武夷山土壤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沙岩、贡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组成。正岩茶园土壤含砂砾量达24-29%,孔隙度50%,土壤通透性能良,土层好,各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酸度适中,出茶岩韵明显[10]。因此,茶叶中金属元素对武夷岩茶的独特风味有很大的贡献。


  武夷学院化学系李卫林、马森两位学者,通过选取采自武夷山岩茶生产基地的大红袍、肉桂、引种铁观音与福建宁德地区柘荣县所产的绿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武夷岩茶中影响岩茶品质的铜、铁、锰、镁、钙、锌6种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武夷岩茶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钙、镁、锰、铁的含量与绿茶比较有明显的优势[11]。


  我们知道,一般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镁(Mg)、锰(Mn)、钙(Ca)的含量在500~2000ppm之间;而铁(Fe)、铜(Cu)、锌(Zn)的含量在5~500ppm之间。李卫林、马森通过对以上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武夷岩茶大红袍品系以及肉桂中Mg、Mn、Ca的含量与前述文献数据接近,而Fe的含量与前述文献数据相差较大。这一方面与岩茶茶种有关,武夷山引种的铁观音的铁和锰的含量与岩茶存在明显的差距;另一方面与武夷山的土质条件有关,以土质构成来划分,武夷岩茶(紫色土茶园)、洲茶(砂土茶园)、外山茶(黄土茶园),其土质的差异在茶的品质上有明显的差别。岩茶中六种金属离子的含量保持相同的规律,即镁的含量最高,钙的含量次之,然后是锰、铁、锌、铜。而不同茶种相比较,武夷岩茶中大红袍和肉桂的各元素含量相差甚微,这与茶种有关,二者存在很深的亲缘关系,种植的地理环境也相同;引种的铁观音在元素铜、锌、锰的含量上有比较显著的差别,从这一对照说明,茶种对土壤中不同的元素的吸收和聚集作用有较大的差异;以绿茶作为对照,也进一步印证土壤条件以及气候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同时说明不同茶种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以及聚集作用也是不同的。


  在以上6种元素中,镁能激活谷酰氨合成酶、茶氨酸合成酶以及谷氨酸脱氢酶,而且对饱和或者不饱和脂肪族的羟类、醛类、酮类以及酸类的合成有非常大的影响,对茶叶的呈香物质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武夷岩茶的岩韵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茶中的高含量


  锰的存在会加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而且是茶树代谢中多种酶的活化剂,可以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活动,还能促进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提高茶叶品质方面有特殊的贡献。


  岩茶品质不仅与各生化成分总量有关,而且与各成分之间的比例有关。正岩土壤化学环境各因子对鲜叶内各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作用和程度不一样,鲜叶全锰含量与土壤全锌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即土壤全锌量越高,鲜叶全锰量也愈高;鲜叶全钾含量与土壤全钾含量、鲜叶全氮含量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成显著负相关,即土壤全钾、交换性钙含量越高,鲜叶全钾、全氮量越低,其它相关系数均小于相关系数r的临界值。氨基酸与鲜叶全氮、儿茶素总量与全硼成显著正相关,酚氨比与鲜叶全氮成显著相关,即鲜叶全氮、全硼含量越高,氨基酸、儿茶素总量也越高。其它相关系数均小于显著水平的临界值。




(二)岩韵的化学特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年第2期发表黄建安、施兆鹏等6位茶学专家的《乌龙茶“岩韵”与“音韵”的感官体验及化学特性》一文,该文为探讨福建乌龙茶特殊的“岩韵”与“音韵”的感官特征与物质特性,选取2002年出品的4个产自武夷市的武夷岩茶(水仙王、水仙、大红袍、肉桂)和4个产自福建安溪县的铁观音茶(观音王1、观音王2、铁观音1、铁观音2),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对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组分、儿茶素组分含量分别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武夷岩茶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咖啡碱及酚/氨值较高,其岩韵韵浓而凝重;闽南铁观音茶游离氨基酸含量、酯型儿茶素占儿茶素总量之比较高,其音韵韵厚而幽长。


  该实验结果为我们呈现了武夷岩茶的下列化学特征与岩韵的关系:


1、几种主要呈味成分的含量及其与岩韵的关系


  表4结果表明,同属乌龙茶类的武夷岩茶与安溪观音茶两个系列的品质各有侧重。岩茶系列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而氨基酸含量稍,这是滋味厚重的物质基础;而其酚氨比大,使滋味浓厚,在岩韵体验上属浓爽的范畴。而观音茶系列的茶多酚含量相对较少,平均较岩茶少3.51%,咖啡碱较岩茶少0.57%,而游离氨基酸总量则多0.39%,酚氨比大大低于岩茶(低7.64),但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在乌龙茶中属醇爽范畴。岩韵来得快;喉感明显,韵浓而重;音韵清爽略显柔和,韵厚而幽长。


2、儿茶素、氨基酸组分含量及其与岩韵和音韵的关系


  (1)儿茶素各组分含量。实验表明,岩茶与观音茶的儿茶素总量,EGC,DL2C,EC,EGCG有着与茶多酚类似的趋向,即观音茶的上述成分含量少于岩茶。而没食子酸酯部分(EGCG + ECG + GCG)之和占总量之比,却是观音茶多于岩茶(观音茶为51.25%,岩茶为46.52%),这使得观音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量虽然均低于岩茶,但在味感强度上仍保持一定的水平;又由于观音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仍然较高,故滋味仍具一定的厚度。观音茶系列醇厚度较好,回味幽长,这是音韵的主要内涵之一,而水浸出物含量较高,酯型儿茶素的比重大是其物质基础。


  (2)氨基酸各组分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氨基酸组分测定的结果表明,岩茶氨基酸组分含量超过0.7mg/g的有谷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茶氨酸;观音茶氨基酸组分含量超过0.7mg/g的有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茶氨酸。这些具鲜味的氨基酸无疑是岩茶体现岩韵、观音茶体现音韵的重要物质基础,尤其在缓和与降低多酚苦涩,增进回甘中起着很好的作用。由于观音茶的氨基酸含量更高,使其在韵味的体验上表现出更加鲜爽隽滑


  通过比对,武夷岩茶的“岩韵”与铁观音的“音韵”体现在内含化学成分的含量上,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咖啡碱及酚氨比值均以岩茶高于观音茶,故岩韵体现浓重之感;游离氨基酸含量,则观音茶高于岩茶,故音韵体现醇爽而幽长。



三、“岩韵”的哲理表征与精神特征


(一)武夷岩韵的哲理表征


  浸透在武夷岩茶中的哲理观,主要表征无非两条:和为贵、适口为美。


  武夷岩茶初啜微苦,继则回甘,性和不寒,具有独特的品质。其冲泡与品饮过程,重在凸显“岩韵”,品其“岩骨花香”之胜。其泡饮方法,别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斛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12],开汤第二泡香气初露。茶汤的香气自口吸入,从咽喉经鼻孔呼出,连续三次,所谓“三口气”,更有上者“七泡有余香气”,即可鉴别岩茶上品的香气,有如袁枚一般感觉:“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12]。惟其如此,方能品尝到如清朝两江总督梁章钜在其晚年作品《归田琐记》中所归纳的武夷岩茶的“香、清、甘、活”的“岩韵”品质。烹则调和水、火、味,饮则品其苦、甘、和。武夷茶文化所彰显的武夷岩茶的烹煎之道,其核心乃是传统中国文化中“和为贵”的中和思想。和,其实也是武夷岩茶岩韵的哲理表征。


  武夷岩茶的焙制目标,以适口为美。适口是辩证的,因时、因地、因材、因人而异。


  适口为美首先要合乎时序。在造制岩茶的原料选择上,春茶一般在谷雨后立夏前开采,夏茶在夏至前采摘,秋茶在立秋后采摘。为了保证岩茶质量,对采摘嫩度也有严格要求:过嫩,则成茶香气偏低,味道苦涩;太老,则香粗味淡,成茶正品率低。明代许次纾1597年撰《茶疏》,提出了“江南之茶,……惟有武夷雨前(茶)最胜”[13](P144)的看法。他认为:“清明谷雨,摘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若肯再迟一二日期,待其气力完足,香烈尤倍,易于收藏。[13] (P148)”否则,岩茶入口,则无适口的“香、清、甘、活”之“岩韵”美。


  武夷岩茶的制作,虽有操作规程,但又必须随品种、温度、湿度的变化而“看茶做茶”。加工做青时,采取两晒两晾,重轻结合,看青做青,双炒双揉、去沤提香、成条为主,初焙、复焙,熟化香气,色味俱全,是“岩韵”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的生长环境,“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同等条件下,不同的茶树品种,岩韵强弱不同;非岩茶制作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岩韵;精制焙火是提升岩韵的重要工序




(二)诗性:武夷岩韵的精神特征


  “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与政治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精神联系。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总是要借助与政治的某种联系,才能刺激出社会再生产所需要的压抑和生命意志的冲动,从而使渺小而普遍的个体获得历史意义。另一方面,这种联系一旦浓得化不开,个体的情感与审美需要则会成为牺牲品。只有谐调这两方面的矛盾,才能在这个民族中打开一种既现实又超越、既符合社会规律又满足精神利益的日常生活程序”[14](P150)。这个在北方崇酒尚武的文化圈中愈演愈烈的矛盾,却在江南嗜茶尚智的文化中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武夷山偏居一隅,远离政治的中心,有一种由于政治伦理浓度相对较低因而过得十分滋润的日常生活。这种诗化的日常生活,可以看作是地处江南的武夷地区的主旋律。


  在传统的武夷山乡土社会,村民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在户外展开。百姓于劳作之余,同样需要一种情感交流和宣泄的休闲形式。于是在武夷山区,始于唐、盛于宋的饮茶风习渐次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从官府欢宴到友朋聚会,从迎来送往到人生喜庆,到处洋溢着茶的清香,到处飘浮着茶的清风。这种把所有的生命机能与精神需要都停留在最基本的衣食本能中的原生态里,一切政治伦理的异化及其所带来的生命苦痛,实际上被消解得一干二净。这就是众里寻她千里度而不得的、与日常生活须臾不可分离的诗性精神。

武夷岩茶的岩韵文化,从两个方面阐释了这种日常诗性生活的要义:一是生活理念,二是生活实践。


  从根本上讲,南北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审美主义和实用主义生活方式的对立。北方文化的价值观主要来自墨子,它的最高理念是“先质而后文”,其具体表现为“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求安,然后求乐”。这种克勤克俭的生活观念和风尚一旦走向极端,也就等于一笔勾消了有限的生命个体在尘世间享受的可能。[14] (P153~154)




  而武夷岩茶透露出的武夷岩韵文化,其折射出的日常生活理念和艺术实践方式,不外乎二:一是勤于动脑动手。如何对待你的日常生活,即一个人到底愿意在不直接创造财富的消费和享受上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是在通常的物质条件下,要过一种更富有的人生所必须突破的一个心理瓶颈。二是赋予武夷岩茶以形式和韵味的高超技术,使之不仅实现它最直接的实用功能,更同时实现包含在它内部的更高的审美价值。这就涉及到关于武夷岩茶的工艺美术或技术美学理念的落实和表现。这不仅需要足够的知识,更要要一种审美的眼光。这种超功利的日常生活的审美精神,是由于武夷山人肯在日常茶事上下工夫、创新,而随其审美感觉越来越精细和敏感,进而创造出来的把生活和艺术、实用与诗意融和到一种极致的境界。


  “生命最显著的特征和最重要的形式应该是创造和生活,当然包括休闲生活。就像大自然的休闲生活表现为云雾风烟一样,人类则以吃喝玩乐为休闲生活的基本形态。并通过这样的形态让自己活出情趣、品位、潇洒、风采来。”[15]在中国,自古至今,很会生活的文人士大夫们都曾这样活过并且活着。我国自1995年5月起开始了五天工作制,1999年9月又实施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日”,每个长假日7天,这就意味着国人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将在闲暇中度过。休闲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形成的休闲产业正快速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休闲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消除体力的疲劳,二是获得精神的慰藉。将休闲上升到文化范畴则是指人的闲情逸致,为满足人的诸多需要而建构的一种文化欣赏、文化创造的生存状态或生命状态。作为武夷岩茶文化灵魂的“岩韵”集中体现为广博、散淡、恬静、闲适,很容易让人获得暂时的自由生命,这就是其为什么总为渴望走出现实世界喧扰的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原因。




四、“岩韵”的审美进程


  感受武夷岩茶的韵味,是一种高级审美活动。当我们暂时脱离尘世的喧嚣、以平和冲淡的心态进入武夷岩茶的品饮活动时,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种从感官体验到心理愉悦然后到达审美感受的逐级提升的、探寻武夷岩茶韵味的审美之旅。


  1、赏茶之美。茶主将岩茶干茶放入白瓷盖碗或紫砂壶冲泡之前,一般都会让座上宾客赏茶并为客人讲茶,这一步骤是对客人的欢迎与尊重,便于客人观察了解岩茶的外形与其它茶类的差异,引领茶客进入寻韵的旅程。初次接触武夷岩茶的客人,会觉得声名远播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外形紧结粗壮肥厚重实、形似乌龙,与扁平光滑的龙井、芽叶细圆紧直翠绿完整的信阳毛尖、卷曲成螺的碧螺春茶都不类同。当主人告诉我们,武夷岩茶有着“乞丐的外表,皇帝的内质”的特点时,我们的审美好奇与审美期待就会被唤醒,朦朦胧胧觉得与外表俊秀形似美男的龙井、圆直翠绿状比少女的信阳毛尖、卷曲成螺柔如稚婴的碧螺春比较起来,武夷岩茶就如同一位持狼牙铁板高唱大江东去的关西大汉,其粗拙的外形下可能蕴涵着一种拙朴的阳刚之美。


  2、闻香观色之美。当我们端起“若琛”杯准备品饮之前,主人会提醒我们闻香观色。这时,你会发现高品质的武夷岩茶香气或鲜锐浓长入鼻直冲脑门,或幽清高远挟带大自然的花果之气,仿佛武夷山灵山秀水异草奇花被水乳交融般纳入眼前这小小的茶杯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浑融之美。你还会惊奇地发现:白瓷杯中的茶汤金黄明亮甚至深橙黄褐,金黄的茶汤与雪白的杯底所呈现的色彩对比,叫人不禁产生视觉上的美感;这种高贵温暖的金黄色茶汤,既让人想起帝王宫禁佛庙禅寺的专享之色,亦让人想起古老的阴阳五行文化中的土与金两大元素,更令人联想到武夷山独特的富含微量金属元素和砂石的烂石砾壤以及金瓦青砖晨钟暮鼓下的“大红袍”祖庭天心禅寺的佛禅文化与斯茶斯汤的不解之缘。


  3、品饮之美。品饮武夷岩茶,不必如在西餐厅用餐那般寂静,而是一杯三啜、用力吸吮;但持杯握盏则须讲究“三龙护鼎”,堪比享用西餐时的优雅。武夷岩茶的啜饮过程,动则啧啧有声,静则文气高贵,兼具刚、柔二美。


  茶汤入口,初品者如饮汤药,口味浓重苦涩,溢齿盈腔,充满刚劲的“霸气”,有如醇厚爽列的高度白酒、麻辣刺激的巴蜀川菜;细细品味,慢慢发觉苦尽甘来、口舌生津、齿颊留芳。个中况味,是我们茶饮经历中不曾多见的。如果你在一杯又一杯地尽享口舌之福的余暇,调动你的文化积累,你就会渐渐进入到唐代茶痴卢仝的《七碗茶诗》中所描绘的那种“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韵味十足的飘逸之境,令人回味无穷。此情此境,你会顿悟“茶如人生”苦尽甘来的哲理;你会体悟到滚滚红尘中,一个人能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茶饮活动中“偷得浮生半日闲”,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4、人文之美。当你慵懒地坐卧在宽大的扶手靠椅或者悠闲地围坐在古色古香的茶桌边品茶论道之时,你还会发现:自信满满的施茶者神情从容淡定宠辱不惊,呈现出一种雍容豁达的茶人气质;茶主在看似不经意间,细心地根据茶友的口味来调整岩茶的冲泡时间而控制茶汤的浓淡,让茶客在淡淡如君子之交的茶饮活动中,体会到茶德茶礼中所包蕴的一种久违的被人尊重、体贴的温润的人文精神的翩然归来,人与人之间因为功利而高筑的壁垒顷刻间坍塌瓦解,发觉心与心的距离原本并不那么遥远。你会禁不住感叹:生活着,是多么的美好!


  最后,当你结束品饮活动,与主人一起起立“尽杯谢茶”之时,你除了感念大自然与施茶者的慷慨赐予使你得以尽享口腹之乐遣兴怡情而外,它还会唤醒或强化你心灵深处处世为人的传统美德:知德感恩。


  如果你对出产武夷岩茶的武夷山的历史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的话,你还能从武夷岩茶的品饮活动中,体悟到包含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蕴涵的“沉郁”之美、以白玉蟾为代表的道家文化所蕴涵的“飘逸”之美及以扣冰古佛为代表的佛禅文化所蕴涵的“空灵”之美的“三美合一”的浑融之美。“沉郁”有如武夷岩茶的拙朴外形、浓锐香气与淳厚甘爽之内质;“飘逸”有如武夷岩茶高风绝尘、雅趣独得的韵味,它是一种觉醒的主体意识对束手缚脚的正统理学思想的消解与中和;“空灵”有如品饮武夷岩茶时领悟永恒空寂之本体的体验而得到的一种喜悦,这种禅悟和禅悦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就是空灵澄澈融儒家的沉郁、道家的飘逸、佛禅的空灵于一体的“三美合一”的浑融之美,其实质是一种“中和”之美,它不仅是武夷岩韵也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所在。


  综上所述,当消费者在品饮由特有的茶树品种、优良的生态环境、科学的栽培技术、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等因素相辅相成有机组合而体现出优异品质的武夷岩茶之时,因个体的文化积淀的深浅与审美品味的高下而产生的缘于感官(视觉、嗅觉、味觉)体验所引起的生理快感、诗性精神、审美享受、哲理觉悟的综合感受,就是从物质到精神的虚实相谐的武夷岩茶的“岩韵”。

本文仅做知识分享,感谢茶百科供稿。

安溪铁观音是否“回春”再攀市场高峰

有人说,安溪铁观音陨落了。

有人说,安溪铁观音还能涅槃重生。

 

不管怎么说,就安溪铁观音而言,曾经也是红极一时的茶中龙凤,如今的铁观音在市场的欢迎度如何呢?对于安溪的茶农、经营铁观音的茶商、喝铁观音的茶人来说,喝茶人是怎么看待铁观音?是继续喜欢、逐渐减少?身边的喝铁观音的茶友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现将茶百科的调查做了一下摘录,如下:

 

 

 

调查一经发出,茶友纷纷留言发表对安溪铁观音的看法,一部分茶友表示仍在继续喝安溪铁观音,并对它的未来市场持乐观态度,也有一部分认为铁观音喝的人越来越少了,同时也表示因前些年铁观音的负面影响对前失去了信任而不愿意再去尝试。

 

那么,安溪铁观音遇冷这么多年后,它该何去何从,经过多年的洗礼,又创造出了哪些辉煌呢,我们一起看看:

 

    安溪铁观音最近动向

 

1.放眼国外,走出中国

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铁观音欲搭乘新海上丝路“顺风船”开拓市场版图。

 

今年,安溪将积极呼应泉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持续推动茶酒对话,组团参展2015米兰世博会,开展“中国茶·海丝行”系列活动,吸引“海丝”沿线国家参加第六届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等,致力打造“一带一路”的“茶香通道”。

 

2.省省联合,共同发展

10月28日-30日,福建安溪铁观音亮相河南郑州,闽豫联合,茶叶共同发展。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河南省茶叶协会以及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安溪县茶叶协会汇聚凤凰茶城。

 

3.名声在望,价格回升

据记者调查,今年安溪铁观音秋茶推迟了一周上市,但价格将上涨三成左右。相关人员表示,今年5月份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价值榜上,安溪铁观音位列排行榜第二,名列“贵州茅台酒”之后,是茶叶类第一。

 

自2015年以来,安溪铁观音已是连续三年名列全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安溪铁观音有这样的成绩,与安溪县政府、茶叶协会以及铁观音茶企的品牌意识密不可分。多年来安溪县委县政府引导茶农加强茶园基础管理,茶园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安溪县连续两年举办安溪铁观音大师赛,用百万重奖茶农,提高了茶艺制作的工艺水平,提升了茶叶的品质。

 

 

    铁观音面临的竞争

 

1.标准化

随着各行各业的标准化发展,茶行业的标准化也被提上日程,关于茶叶能否标准化的讨论也达到过白热化阶段。一方认为,由于中国的产茶区太广,而每个大产茶区中的茶园又都是小片式的,每个茶农所有的面积并不大。

 

除了几大品牌定向收购的那些签约茶农,85%的茶农都是个体经营,从而导致市面上流通的茶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的局面阻碍了茶叶零售的大发展。另一方认为,中国茶叶本身就带有自身的特殊性,与一般的商品不同,正是各个山头茶的差异化才成就了茶行业的多面性与创造性。

 

2.价格战

“十万家茶企比不过一个立顿”的撞钟式语言回响在茶行业市场的的每个角落,各家媒体动辄搬出这句万金油式语言,来嘲讽或激励我国茶企。立顿是如何在我国开辟出如此大的市场份额的呢?究其原因,不过是赢在薄利多销的策略上,既然我们掌握了对方的命门,岂不是很容易反击吗,然而事实却远非这样。

 

“价格战”在市场中已经屡见不鲜了,其本质是当某一种商品的市场过饱和的时候,通过低价策略阻止新的商家进入并且使得实力不济的商家退出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从运营的角度来说,价格战不过是个市场策略;通过价格战,切入市场,再细分市场,拉高利润,最后实现利润最大化。

 

随着竞争的加剧,茶业行业竞争的边界被打破,茶叶品牌不仅要与其它茶叶品牌竞争,还要跨行业与咖啡及其它饮料进行竞争,同时承受矿泉水的猛烈冲击。在这个竞争加剧的市场里,安溪铁观音如何重攀行业高峰,通过价格战?通过低价营销?还是无孔不入的广告?中外茶商认为,应该在“品牌竞争力”建设方面上加强,我国茶行业本就是最缺乏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安溪铁观音若在品牌建设上有所建树,则“回春”之势势不可挡。

 

3.茶文化

茶在中国不仅仅是解渴,更多地表现了茶文化。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安溪铁观音是中国名茶之一,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当属珍品,素有茶王之称,早已妇孺皆知,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今这风华绝代的“铁观音”,却因令人崩溃的网络广告,以及各种“铁观音小妹”专属推销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美好印象,自毁了本有的美誉度。

 

每个茶叶企业、经销商和广大茶农都希望自己的茶叶卖得火爆,想尽各种方式来营销,开展网络推广和电子商务,成了拓展茶叶市场份额的新途径。这本该是一个值得创新和肯定的事,安溪铁观音要想“回春”,在扩大传播力的同时要善于创新和讲究传播艺术。“铁观音”要真正畅销,必须创新其营销策略和推广途径。安溪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引导,为茶农献计献策,拓宽销路,不妨学一学同是福建省的“沙县小吃”品牌意识和全国连锁推广策略。

 

    不缺产品缺单品

 

我国茶叶市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缺产品、缺特色产品。目前我国有茶叶企业实体7万多家,很多茶品库存积压,即要生产茶也要推销茶陈茶没有售完,又出新品,但都没有占得市场大的份额,于是市场上的茶品越来越多却很少有被消费者记得住的单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茶叶不缺品牌: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天福茗茶、张一元、八马、华祥苑茗茶……但这些都是区域公用品牌或者渠道品牌,真正的消费者品牌少之又少。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在中国,永远不缺好茶,某区域公用品牌最大的问题就是谁都可以用,但谁都不会珍惜。茶品标准不一,消费者无可适从,各茶企都不可能去像自有品牌一样去用心推广及呵护。

 

安溪铁观音这块区域共性品牌当年遇冷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要想避免重蹈覆辙,就要建立消费者品牌,创造出属于独立企业的超级单品和品牌,并进行一系列品牌维护和建设。

找到约188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