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人生

找到约2,371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普洱茶定律的由来:我被传统文化狠狠地打了一巴掌,普洱茶定律的建立过程

我是个出生在上海的80后,或许是冥冥注定,我走上了一条传播传统学问的路,这条路走得玄之又玄,就我而言,两边都是民科,传统没人带,科技走完了大专没有继续,因为我发现人生由于认知走错了。科学技术发展很迅猛,并没有给我的身体带来健康,当时一个28岁到32岁,还能每天35个引体向上能做3组的普通人来说,相信身体素质应该是高于很多人的。生病了就去医院,上海的医疗设备应该说是全国公认的先进的。


从小学3年级后,我开始认知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的特长就是善于发现与解决问题,并做出解决方案。只要科技的成分对了,抗生素也好,化学物质也罢,他们是可以让身体健康的。因为有很多食品最后都有可能成为药丸,因为传统都是这么玩的,科技先进,化学最终可以代替食物,只要成分对就可以。然而,科技在医学上的发展,并没有让我感觉到对身体的健康有任何改善,反而是每况愈下。

那时候我陷入迷茫,科技发达,居然无法让我健康,反思了很久,开始小心翼翼地接触传统文化,毕竟在我的观念里,小时候我莫名坚信过传统,质疑过科技,可我找不到理由反驳。长大后由于种种,这些被认为是迷信不可触碰的,因为有很多例子能说明,这些是故弄玄虚的,而且有意思的是,当我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时候,只要口若悬河的人说传统文化,怎么说都是对的。但是30岁之后,我已经无路可走了,西药的抗生素基本没用,中成药的剂量比如复方甘草与某枇杷膏后来可以当饮料一样,但有一点,比西药管用。在非典那段时间,这两种药我基本每天都带在身上,就像保心丸一样。


我是怎么接触传统文化的呢?我并不是去找名人,因为早年的经历告诉我,能说不等于能演示,能演示并不一定是真的。但这些演示可以当参考,因为,任何东西都有原理,都可以反过来求证。书,是最好的参照物,但是资料多了,根本找不到北。最终,只能在书里根据理论结果,自己玩演算。幸运的是,我找到了,经过自学,找到了一种排列组合,这个排列组合根据卦,可以预示未来的结果,准确度在50%——70%。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的震撼,我被传统文化打了一巴掌。为什么呢?

一个卦,是阴阳两个符号组成,能看到这么多信息,谁信?问题是,我们的祖先的确把这两个符号做成了点,线,面,体,时空等信息,结果准确度还比较高,我傻了。难道中医,风水都是真的么?于是,我开始用我学过科学知识的认知,不断搜寻传统的信息。


我曾经认为,文化是文化,文明是文明,当下科技的发展,文化已经不实用,只是尊重,它所表现的文明具有欣赏价值,而科学的文明是时代的趋势,是经过各种演化的结果,是人类所有认知的结晶。但事实结果是,我被传统文化狠狠地打了一巴掌,这个巴掌就像小说里有人给我在运功一样,浑厚而又劲道,但不疼,有恨铁不成钢的爱等等。或许,我们从小学到博士只是为了用科技揭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相而已。我们小学到成年所用到的知识,创造的任何东西,如果有一个完全懂并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或许只是小儿科。怎么说明呢?

四大发明就不说了,被人还反咬一口,说说其他的。宋代的《洗冤集录》,这本书奠定了国外法医尸检的基础,我傻了。有一本修仙的书,又奠定了心理学升华的基础,由于明确说是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的,所以争议很大。为什么一说是中国来的就会被怼?因为这不科学。但是就心理学,催眠等等,我们会发现,有些东西真的很不科学。


比如,我们在建筑上,要找懂风水的人,这点很不科学,但多少人在用?关于风水,我们说不科学,可是很多人在用,这是迷信么?通过研究,我才知道了皮毛。根据科技的说明,磁场有无形的吸引力与排斥力。从科学实验中,我们知道有磁力线、磁通量、角度等等,这些都会产生“力”。我们科技发达,可以发现很多力,引力,压力等等。这些都是看不见的,但我们能计算出来的。于是,我们的风水形成了,因为这些都是自然之力形成的。估计理科生会骂我偷换概念。或许我们的体感,冷热可以给理科生们一些启示。因为力的产生,有高低,有冷热,有体感,这些是我们五官感知获得的。问题是我们认为这是正确的吗?如果是地震我们被埋在下面,我们怎样分清楚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于是我们要借助风水。找地平,耳朵听风,眼睛找光,皮肤感知危险与冷热等等。科技目前也是这样,我们不能保证它是对的,因为地球环境已经告诉了我们问题,而这个就是——风水。

也许我们认为科学技术证明了风水,技术已经很牛了,我们可以使用它了。且慢!冷热是怎么产生的?摩擦为什么会让我们可以产生冷热感知力?为什么我们会有冷热感知的信号?会不会还有别的?冷热信号给了我们感觉,意味着什么?光是热胀冷缩的简单认知吗?这些冷热产生的结果有没有好坏?还是在一定剂量下有好坏?又或是在没有剂量的情况下,也能说明是一直好的呢?这些是我在了解传统文化后,产生的种种认知,也就是我思考的结果。我被传统文化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由于那时候需要健康,要找的是可以恢复健康的东西,并不是什么符咒那些乱七八糟的,找了半天,找到的居然是茶,为什么是茶?因为,(1)只有茶被继承下来了。(2)普洱茶那时候还没有完完全全被科技沦陷。(3)传统古籍的医书,还有那时候的日本学说,还有茶学专家教授茶书做背书。只要找到对的茶就可以了,最难的是,需要落实做实践,只要实践出来,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用的,到目前为止没有落伍,当然,如果证明这个,也就是说,我们这几十年的书可能是白读的。我被传统文化狠狠地打了一巴掌。因为《你所不知道的普洱茶定》律这篇文章证明了祝由术是确实存在的。


根据这几年体验了普洱茶带来的效果,我被传统文化狠狠地打了一巴掌。我的书是白读了。因为风水一旦承认,就可以在某些场合证明场对人体的作用,而喝普洱茶的时候,能感觉到“灵”的存在,在我的28小时入门普洱茶之后,有些微弱的力,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这些微弱的气息,或者力,我把这些笼统的称之为“灵”或者说灵力,因为他们对人体是有好,有坏的结果,长期喝不好的茶,住在不好的环境,吃什么我们都容易生病,而食物的品质又可以影响人的五脏六腑,因此这不得不对我们传统文化重新评估,我被传统文化狠狠地打了一巴掌。通过实践以及许多茶友按照我要求喝普洱茶,证明了生茶新茶可以有养生效果,不伤胃,不对肾结石造成危害已经了然于心,它并不会减少药性。因此,普洱茶定律由此而生。

大益田竹英:用文化+公益,在台湾普洱茶收藏市场里释放大益力量

  春夏之际的勐海,阳光耀眼;在漫山翠绿的茶山上,茶叶在春风中吐露芬芳,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鲜爽的茶香。

  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大益茶道院勐海茶修中心迎来了18位特殊的学员,他们来自海峡对岸的宝岛台湾。他们此次的到来与一个人密不可分,这个人就是——田竹英。

  在为期8天的习茶之旅中,他们一路舟车颠簸、翻山越岭,深入布朗山、巴达山、新老班章、老曼娥、贺开等知名茶山,从种茶、制茶到泡茶、喝茶,实地体验茶源文化。
  ▎专程赴勐海学茶的台湾学员。

  这次的课程安排得很紧凑,见面当天学员们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都在上课,采访就在中午吃饭的间隙完成。

  在含蓄内敛的茶人中,田竹英是最特别的那一个。

  身材高大,热情爽朗,聊天时表情生动、言无不尽;思维非常活跃,语言组织能力很强,2个多小时的采访,她可以从头讲到尾。腰板笔直,语气客气但不容置疑,谈到得意处,还会身子前倾问一句:“是吧?”
  ▎本文主角——田竹英

  漂亮的起步

  名企高管“转战”普洱茶

  田竹英本是一家国际知名的3C(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跨国集团高管(灿坤集团副总经理兼发言人),却因内心的热爱、跨界学茶,并将传承茶文化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她与大益的缘分开始于2014年。

  那一年,大益首次到台湾开茶道文化课程,在普洱茶协会担任秘书的田竹英帮忙筹备之余并召集了42个学员前往听课,与大益结下了不解之缘。
  ▎田竹英与台湾的学员们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开课的缘分,我想我也没有办法得到吴总(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先生)的指导,成立并带领台湾益友会不断进步。”

  田竹英说,必须强调这个缘起。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她真正体会到了服务的重要性,也就是大益奉行的“会员制精神”,倡导大益人要直接到市场上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要提升服务价值而不是在交易行为上打转。

  这个倡导,也成为了田竹英多年来,一直坚守的理念。

  将传承茶文化视为使命

  以品质和服务赢得益友的信赖

  台湾被誉为当代东方茶道精神的输出中心,几乎每一个研究茶的人,都绕不开它。2014年大益在台湾试行益友会,田竹英被委以领导台湾益友会的重任。

  可想而知,要想在台湾这条盛产乌龙茶的全新赛道上,为普洱茶开创出一番新天地,并非是朝夕间就能铸就的!“在台湾,大家都觉得喝茶一辈子都不要钱的,买茶都是卖茶人求着我们买啊,怎么到益友会买茶还要先缴会费?”

  怎样才能让更多人喝到大益茶,认可普洱茶有“大益”,在台湾这个深谙普洱茶收藏之道的市场上扎稳脚跟?田竹英亟待找到突破口。
  ▎2014年大益茶庭建国花市店在台北开幕,成为了台湾益友、会员活动的重要场所。

  2015年开始,台湾益友会陆续发行了「云起」、「群峰之上」、「黄金岁月」等多款会员茶,这些高品质普洱茶吸引了很多台湾人的注意,不少人由此加入台湾益友会并未成为金卡会员。金卡会员们拿到这些好茶收藏的同时,也享有系统、专业的学习普洱茶知识,参加各类台湾益友会组织的茶会,到店咨询等权益,成为大益“会员制精神”的受益者。

  进驻台湾不到一年的大益益友会,以大益茶的品质和大益人的服务,打破了台湾普洱茶收藏市场这个用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才形成的稳定格局。
  ▎2018年3月,大益在台湾圆山大饭店召开“个中即是白云乡”梧桐茶会,品鉴「云起<1801>」,田竹英与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先生合影留念。对于所有台湾益友来说,这是一款具有特别意义的茶品。

  长久以来,普洱茶在台湾,人们将其看成是内涵丰富的历史典籍,是值得珍藏的艺术品。但在以前,因为缺少专业、系统的普洱茶知识,只有“老茶客”才有能力去辨别普洱茶的品质、价值,从而走上收藏之路;随着台湾益友会的逐步发展和引导,喝中期茶、新茶的入门级茶友,也有机会来做正确的收藏,跨界学茶、藏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刚开始很多人都是为了配茶加入益友会,2018、2019年不少金卡会员是为了茶道课程、茶会而加入。”5年的时间过去,台湾益友会金卡会员已达1000多位(分金卡会员和一般会员),很多家中有大量存茶的父母将他们的孩子送到益友会,希望益友会对这些孩子进行茶文化的传承和教育,让孩子真正了解到藏品的价值。

  今年3月底,在田竹英的带领下,18位台湾益友来到勐海茶厂学习,并深入布朗山、巴达山、新老班章、老曼娥、贺开等知名茶山,亲身体验他们收藏的那些茶的生长环境,亲眼看到茶农是怎样摘菜鲜叶、管理茶园、加工毛茶。

  ▎让更多人爱茶、学茶。

  这18位学员90%以上都是台湾益友会金卡会员,他们中有音乐人、公务员、茶二代;有喝乌龙茶、教六大茶类的茶道老师;还有普洱茶收藏家……“我们的这些金卡会员,非常喜欢台湾益友会,因为目前在台湾,既可提供茶品、又能提供茶文化服务(的机构),只有台湾益友会一家。”

  “寻茶之路”跌跌撞撞

  遇到大益,终于落下脚

  如果以志业衡量一个人的一生,田竹英的普洱茶人生真正开始于1991年。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因为我是大益家族的一份子,所以才会说大益很好。其实,在进入大益之前,在学茶、识茶这条路上,我颠颠簸簸走得很艰辛,直到遇见大益,才终于落下脚。”

  1991年,一个好朋友买了普洱茶送给独自在上海工作的田竹英,喝了一、两个月后她发现,喝普洱茶对她的心神和睡眠都有所改善。由此,她对普洱茶产生了兴趣,回到台湾她常常和朋友四处找茶。

  90年代的她曾花费上百万“找茶、藏茶”,却因缺乏专业的普洱茶知识,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2010年田竹英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重要转折点。

  “那个时候,我想要为人生换一个轨道,所以花了三年的时间去寻找未来的方向。”在这三年里,她专程从台湾远赴勐海茶厂不少于3、4次,对大益的规模、制茶技艺、历史文化、员工素质、领导人风格进行了全方位走访和深入了解。
  ▎来勐海的次数多了,田竹英与茶走得更近,越发喜爱茶与茶文化。

  经过多次精细化考察,她愈发感受到大益的茶是可以传承世世代代的佳品,更加坚定了一定要进入大益,将大益茶带回台湾推广的信念。

  “全部考察完之后,我没敢说想要在台湾做大益茶,因为我想大益作为普洱茶界的龙头,吴总又是一个很有文人气质的领导,贸然提出这个想法可能不会被接纳。但是,我既然定了这条路、定了这个心,那就只能等。”

  2014年,终于等到大益到台湾开课,这位在普洱茶江湖中漂浮20多年的爱茶人,总算迎来了春天。
  ▎越来越多台湾消费者爱上普洱茶、学习普洱茶。2018年成功晋级大益职业茶道师大赛总决赛的台湾选手达到10名。

  “如果没有错过,没有走过那么多的冤枉路,我就不会更珍惜现在的茶。”

  田竹英的身上总是散发着这样一种执着和炽热,不管过去和现在历经了多少的酸苦,每每讲到好茶的滋味,她总是激动、亢奋的,即便花费数周时间跟随采访,你也很难解释她如何让喝茶这件平常事笼罩一层光晕。

  行在脚下  爱在心中

  大益茶人修行新模式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

  在田竹英和团队的不断努力之下,台湾益友会、大益茶庭、大益爱心基金会都在同步成长。

  “好普洱有大益”已经成为台湾茶人认同的观点,大益台湾益友会广受台湾主流茶友的青睐。今年年初,台北市政府社会局核准成立了财团法人台北市大益爱心慈善基金会;2018大益职业茶道师大赛三阶选拔中,茶席设计第一名来自台湾益友会。

  “好茶、茶文化、公益是密不可分的,有了一定的基础、一些养分,我们就想要回馈社会,所以诞生了台湾大益爱心基金会。”台湾大益爱心基金会,除了依循大益爱心基金会的脉络,将医疗、教育、人文作为服务宗旨,还注入新的思想,开创了新的模式。
  ▎2019年1月3日,台湾大益爱心慈善基金会成立。成立茶会现场,田竹英接过吴总亲赠的感谢奖牌,感动不已。

  今年,在对台湾大学茶文化社团的学生进行指导时,台湾大益爱心基金会规划了普洱茶知识讲座、公益茶会、公益奉茶等公益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听课、喝喝茶,还要带着他们出去公益奉茶,让大家从身教当中去体会普洱茶的大爱,领略到“惜茶爱人”的茶人精神。

  “我们在做爱心基金会、茶修中心、益友会三块工作的时候思维是相互交叉的,以求将几块结合起来达到一个综合的效应。”田竹英说,台湾大益爱心基金会是台湾益友修行的平台,这样做是希望这些孩子将来成长为收藏家有能力的时候,也能够热心的去回馈社会。
  ▎2015年,在台湾举办的一场重量级高尔夫赛活动上,三百多名各界精英聚集于大益茶席前,品茗大益茶。
  ▎2018年春节期间,大益在台湾佛光山举办公益奉茶活动,与大众结茶缘。奉茶超过十万杯,结了十万份的善缘。

  当然,我们也可以想象到,通过公益奉茶,其实能够打动更多人,让更多台湾人有机会喝到大益茶,认识到普洱茶是一个有益身心的新时代茶饮。

  一个善意的馈赠改变了她人生的走向,

  从家电转战普洱茶,

  田竹英只回答出两个字:“热爱”!

  简单的理由,追求极致的初心,

  造就了她更为广阔和快意的人生。
  28岁涉足普洱茶,她趟过了30年的风风雨雨,作为大益家族的一份子,她的故事和很多大益人一样丰盈绵长,有着对茶的热爱和追求,对梦想的坚持与努力。但可贵的是,她坚守初心,与普洱茶相互陪伴、共经风雨,让平凡的人生因茶而闪耀。

中茶2018年懂过大树普洱茶(生茶)评测

  懂过村隶属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地处勐库镇北边,距勐库镇政府所在地19.00公里,国土面积2.88平方公里,海拔1740米,年平均气温20℃。

  懂过是勐库西半山最大的寨子,懂过村委会下辖四个寨子,连成一片,仅懂过大寨就有四百多户人家。懂过茶园面积约有5700亩,新茶地和古茶园各占一半,面积辽阔,郁郁葱葱延绵不绝,年产毛茶达上百吨。

  懂过的古树茶,有着独特的魅力。它的古树茶叶形略小,属于大中小叶种混种。开汤后,香气高亢,有沉稳的果蜜香;茶叶香气可以融于茶汤之中,浸出物丰富,茶味浓,有苦涩味,但苦味化的很快,回甘生津迅猛。总之,懂过的古树茶在勐库大叶茶中,风格自成一派。

  ——同尘茶话·关于「懂过」

产品档案


  产品名称:中茶懂过大树普洱茶(生茶)

  产品货号:YTPA11BC0207

  配料: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

  产品标准号:GB/T22111

  生产许可证号:SC11453011102246

  净含量:357克

  贮存条件:清洁、通风、避光、干燥、无异味、无污染环境

  保质期:符合贮存条件,普洱茶适宜长期保存

  生产日期:2018年8月12日

  产地:中国·云南省·昆明市

  出品商: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

  生产者: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昆明茶厂

  参考价格:680元/饼

产品颜值

茶饼赏析

  饼茶采用双层棉纸包裹,饼形端正,茶叶条索肥硕,银毫显露,茶饼很漂亮,干茶闻起来有股淡淡得青叶香。

冲泡方法


  茶饼的外包装上很贴心地描述了该茶的冲泡方式,如下:


  1.冲泡普洱茶(生茶)时,较高端的老树茶应多透少闷,每次投茶量6-8克为宜。


  2.水温要高,一般用100摄氏度沸水润茶后,再用90-95摄氏度水冲泡滋味更佳。


  3.建议茶水比为1:30左右,也可以根据自己口感,适当增加或减少茶叶。


  取茶8g,盖碗冲泡,100ml水


  用100摄氏度的开水进行温杯洁具,投入干茶,沿杯壁低点缓缓注水,浸润干茶,醒茶3秒,将醒茶水倒出。

  醒茶气味:热水浸润干茶后,茶香缓缓抒发出来,有淡淡的类似竹香和梅子的清香,茶叶舒展开来原先干茶的黑绿色变成了青绿。

品茗评述

从左往右:1-3泡

  第1泡:水温98℃,5秒出汤

  茶汤入口甜苦相加,茶汤过舌尖时有淡淡的甜,入喉时微涩。

  第2泡:水温96℃,5秒出汤

  冲泡时香气悠扬,茶汤入口时苦涩味很重,滋味浓酽,回甘迅速,舌面有橄榄甜。

  第3泡:水温94℃,5秒出汤

  盖碗中的青梅香很鲜爽,茶汤入口苦味减淡,甜度上升,喉咙中涩感明显。

从左往右:4-6泡

  第4泡:水温98℃,6秒出汤

  青梅的鲜爽香气越发明显,同时伴有淡淡的花香散出。

  第5泡:水温96℃,6秒出汤

  茶汤入口,甜度和苦涩度达到均衡,舌根和喉咙都有涩感,两颊生津,喉韵香甜。

  第6泡:水温94℃,6秒出汤

  茶汤入口,甜味和苦涩味同时充满口腔,滋味饱满,茶香还是很浓,回甘持久。

从左往右:7-9泡

  提示:冲泡时该茶时可以提高注水的高度,细水线轻注水,让香气更好的抒发。

  第7-9泡:水温94-98℃,7秒出汤

  茶汤苦味减淡,涩感明显,但缓缓减弱,茶味被甜味比下去,甘甜掩盖了淡淡的苦味,持续回甘。

从左往右:10-12泡

  提示:第9泡以后,停歇10分钟左右,再继续冲泡,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第10-12泡:水温94-98℃,10秒出汤

  茶汤苦味减淡,涩味也渐渐褪去,茶味慢慢被甜味掩盖,口腔中的花香气韵特别明显。

叶底赏析

  叶底肥厚有光泽,呈黄绿色,叶片柔软匀整。

  综合评价

  取茶8g,100ml水,96-98度水温

  耐泡度:13泡左右

  最佳口感:第2泡-第9泡

  中茶·懂过大树普洱生茶


  懂过大树,初泡时,茶汤有明显的苦涩味,汤质饱满,滋味浓酽,有类似青梅、山楂、橄榄等青果的香气,回甘生津迅速;中段时,茶汤的苦涩与甜度会逐渐均衡,在口腔中层次很丰富,此时会有清雅的花香出现,气韵很足;越往后冲泡,苦涩味逐渐淡去,满口生津,余韵悠长。


  ——桥下青石


  每天品一款茶,忆一段人生。抿一口茶汤,只觉得扑面而来的香气令人陶醉,那是一种梅子的味道。一泡泡对比喝着,明显能感到这款茶的香气和滋味都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懂过大树整体给人一种醇厚饱满的感觉。


  ——小熊猫


  茶汤流过,苦涩填满所有味蕾,不等你细细品尝苦涩的味道,甘甜就充满了整个口腔,苦的高深,涩的深沉,回甘优雅。把心沉下来用心去感悟茶带来的人生百味,你的回忆一幕一幕.........


  ——晓晓


  苦,初感甚苦;黑巧克力苦有不及,纯咖啡苦尚甚差已;入口绵滑,未成熟的青山楂香气萦绕鼻间;饮毕,口舌生津,回甘而初觉有味;试问:这么苦,还嫌人生少点味道吗?


  ——对面金哥


作  者丨同 尘 茶 话

摄  影丨同 尘 茶 话

来  源丨新 茶 网

找到约2,29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