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普洱方砖(熟茶)

找到约139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详解73厚砖的辨识特征,它是文革砖代表,近50年陈期,堪称鼻祖级老熟茶!

73厚砖作为“文革砖”家族的一员,因年代久远,以及独特的工艺价值,备受茶友推崇。

今天,旗舰店“藏品普洱”掌柜,就和大家详解介绍73厚砖这款茶。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专业原创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绍,分享普洱茶品牌、老茶,以及买茶、存茶、泡茶、品茶的专业干货知识,尽在工众号“藏品普洱”,欢迎交流!
一、73厚砖茶的来历

73厚砖是文革类砖茶族系中的一员,这款茶究竟有什么来历呢?

1973年初,云南省茶叶公司在广交会上了解到,香港客户喜欢发酵的红汤普洱茶,而广州茶厂有相关生产技术。

于是,派出昆明茶厂、下关茶厂人员组成七人小组,专赴广州学习。后由下关茶厂完成初步熟化技术,再由昆明茶厂加湿加温,研制出潮水渥堆技术。

初步完成的茶品,在实验时发酵过度,却带来了意外收获,产生出独特的香气,接近红枣的香甜味道,因此坊间称之为“枣香厚砖”。开始量产后,则称为“73厚砖”。

二、原料、规格及辨识特征

73厚砖采用油光纸包装,字版颜色偏朱红色。

值得注意的是,正面“普洱茶砖”四个大字中,洱字的“水”第一点较一般茶砖更大,“砖”字的繁体“专”中有一勾,细细比较就能看得出来,这也是老茶人辨别73厚砖的重要经验。

73厚砖采用云南大叶种五级到十级之粗大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红茶时筛分出来的红碎末,也会少比例拼入砖茶里渥堆,因此茶面呈深红色,十分美观。

由于用料粗老,梗条杂多,果胶含量不够,压制后会反弹,73厚砖成型后厚度稍高,也比较蓬松,茶面隐约可见金黄芽头。

73厚砖属宽版的文革砖,压成14cm×9cm×3.5cm的长方砖体,单砖净重约为250克。历经近半个世纪陈化,茶品出现损耗,规格与重量略有浮动,厚度约在3-5cm。

仔细观察,茶砖背面有较细的纹路,呈现为正方形格纹,像细纱布的孔状一般细小,部分后期砖茶也有布纹孔状格纹,但不像73厚砖茶的布纹这么小。

三、73厚砖茶开汤

73厚砖属重度发酵熟茶,渥堆发酵的温度比较高,茶叶发酵程度较深,是第一批以熟茶量产做成的砖茶。

茶品开汤后呈深栗色,有一股厚重的沉香味,香甜而深幽。入口即化是陈年好茶的表现,生茶需存放60年以上才能达到化境,熟茶更容易表现“化”的水性,包含了香、甜、醇、厚、滑的品质,让人入口难忘。

73厚砖的收敛性特别强,可能是有红茶掺入,红茶与普洱茶混合带来的口感变化十分奇妙,体感也特别强烈,喉部舒展,气韵悠长,饮后整个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款鼻祖级的老熟茶惊鸿再现,让在座的茶人都十分兴奋,它的出现甚至颠覆了在场所有人对普洱熟茶的认知。如果不告诉你,它的霸气与厚重会让你认为它是一款老生普呢。

在冲泡时,常常可以发现有一些茶菁,不易冲散,久泡过后茶块仍有部分未完全冲泡展开。喝完茶汤,杯底清晰可见一些粉末状颗粒,证明此茶年份已久已有些炭化了。

总而言之,73厚砖历经近50年沉淀,如今已是一砖难求。若真正有缘尝到这正宗的熟茶鼻祖,有年份和工艺的加持,如此甜醇顺滑的口感体验,必定给茶友们带来无限惊喜!

参考资料:

陈智同.深邃的七子世界[M].台北:五行图书,2006

普洱茶究竟存放多少年最好喝?不一样的角度,为你解析“普洱茶适饮期”!

普洱茶存放多少年最好喝?相信很多茶友在存储普洱茶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过这样的困惑

今天,旗舰店“藏品普洱”掌柜就和大家聊聊,普洱茶存放多少年最好喝?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专业原创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绍,分享普洱茶品牌、老茶,以及买茶、存茶、泡茶、品茶的专业干货知识,尽在公众号“藏品普洱”,欢迎交流!
一、普洱茶口感的生命周期

普洱茶什么时候最好喝,指的就是普洱茶的“适饮期”,也就是品饮高峰期。

在市场眼中或茶友的普遍认知里,进入某个阶段后,普洱茶的香气、滋味、口感将呈现出最佳状态。

我们都知道,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质,在合适的存放环境下,普洱茶可以长期保存。

但随着时间推移,普洱茶口感有一个曲线变化;达到品饮高峰期后,由于内含物质持续分解,茶品各方面指标将会下降。所以,我们要在适饮期内品饮普洱茶。

那么,普洱茶的适饮期是多少年呢?业界普遍认为,普洱生茶要存上20、30年才算好喝,但这是指以前用茶园茶制成的旧七子饼茶。

现在,普洱茶原料的来源更加多元,不仅有茶园茶、栽培型野生茶,还有荒山茶、大树茶、千年乔木等,这些茶又会互相拼配,压制成茶饼。

由于茶原料组合多变,陈化后的普洱茶适饮期将各有差异不一定要存上20、30年才好喝;或许只需要10年、15年,不少自然陈化的茶品就能进入适饮期。

另外,普洱茶的适饮期不仅与原料有关,还与工艺、仓储,甚至每个人的口感喜好有关,所以“适饮期”这个概念并不是绝对的

二、普洱生茶的适饮期

普洱生茶经过萎凋、杀青、揉捻、晒青等工艺后,经高温蒸压成饼,开始了漫长的转化过程,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香型、口感、韵味。

1、新茶期

最初的八个月到一年时间,生茶慢慢褪去青味,被高温蒸压打乱的内含物质趋于稳定,开始出现普洱茶本真的滋味。这时的茶汤,就像个叛逆少年,非常张扬、刺激,但尚未形成综合感和丰富感。

有些茶友喜欢新茶的鲜爽,“藏品普洱”建议,至少选择3年陈期的新茶。存放了3年的生茶,基本去掉了青味、杂味,茶性慢慢沉淀下来,苦涩、香气、生津、回甘能慢慢融合到一起了,形成了一个丰富的饱和感。

这时候茶已经有明显的特点,但个别山头如易武、布朗山的茶会出现微微酸、咸的口感,与茶区土壤和水质有关,后期会慢慢转化掉,大家不用担心。

5年往上的生茶,正处于快速转化阶段,由于茶多酚含量高,且茶多酚转为茶红素、茶黄素等物质,茶汤橙红明亮,香气浓郁,甜润饱满,生津回甘好,更加适合饮用。

2、中期茶阶段

普洱茶存放了10年到15年后,又上了一个明显的台阶。这种年份的普洱茶,有一定陈期,但年份不算太老,既有清晰的市场脉络和年份、原料这些依据可以追溯,在口感上也进入了适宜品饮的中期茶阶段。

中期茶的发酵已经稳定下来,微生物不再那么活跃。茶汤陈韵初显,陈香丰富,茶性逐渐温和,苦涩减弱,生津回甘迅速,汤质粘稠顺滑,温和甜润,品质明显上了一个层次,像个成熟稳重的中年人,品之回味无穷。

3、老茶阶段

陈期在30年左右的茶,大致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茶,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很多经典,像88青饼、92方砖、96紫大益,这些明星茶品放到今天,对于普通茶友都是望尘莫及的存在。

拿96紫大益来说,汤色栗红通透,有轻樟香,入口后厚度足,饱满度高,水质生动活泼,胶质感明显,彰显陈年老茶的厚滑甜美。茶是真好喝,但也是真的贵啊!

还有茶友问,50年、70年、甚至100年陈期的茶怎么样?实际上,我们对此应保持理性态度,不要一味追求老茶。

普洱茶口感有生命周期,市面上大多数茶品存放十几二十年后,早就过了口感高峰期,越往后存,口感可能趋于寡淡。

三、普洱熟茶的适饮期

普洱熟茶特殊的渥堆发酵工艺,导致其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生茶存放多年才能形成的汤色口感,所以很多茶友认为,熟茶出厂后马上就可以喝。

对此,邓时海教授曾说,“熟茶最好做出来后3年以上才喝。如果一出厂就喝,茶汤就会比较燥,对身体来说是不理想的。”


熟茶需要一年到一年半左右时间,才能把发酵形成的堆味、仓味,包括一些微酸、微涩、甚至微微发霉的杂味退掉。此时还没形成绵柔感和爽滑感,茶的口感还没那么好喝。

存放3年以后,熟茶的堆味、杂味就几乎退掉了,内质趋于稳定,香气变化多而不杂,茶汤开始形成爽滑感,滋味饱满香甜,这个阶段的熟茶可以作为性价比很高的口粮茶。

但如果希望茶汤能达到一个饱和、醇厚的状态,就需要存放5年左右,这个阶段所有不好的口感几乎消失了。

再上一个台阶,比如10年以上的熟普,已经进入稳定而缓慢的转化期,茶性温和,香气比较集中,爽滑感慢慢变成丝滑感,生津回甘更加细腻,更加绵柔,这个时候的口感就达到了一个高度,有熟茶独特的醇香甘甜,是难得的好茶。

由上可知,不同的普洱茶,适饮期差异是很大的,并没有一个标准的适饮年份。有人喜欢新茶的鲜爽香,也有人沉迷老茶的醇厚滑,普洱茶的适饮期,不仅因茶而异,也因人而异,这正是其最大的魅力吧。

普洱茶醇化时代的三次超级机会

润元昌最近高举润活技术创新大旗,意欲开启熟茶2.0时代。从2015年以来,熟茶的巨大机会,不光润元昌看到了,其实许多企业也看到了,甚至成为行业的共识,不过润元昌、巅茶等熟茶技术派走在前面而已,引领着时代消费风尚与普洱茶产业变迁。在这些技术先锋型企业的努力下,才落幕的2018广州春季茶博会,以致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新派熟茶的狂欢盛宴。

站在2018这个继往开来的关键年份,请上帝喝茶工作室预测,普洱茶从2015年起,已经告别为期十年的追新之绿茶化时期,以中期茶、熟茶的崛起为标志,普洱茶进入了醇化时代。同样是追求越陈越香价值,新时期的醇化是2005年之前追求旧茶时代的升级版,亦即如今的醇化时代是十多年之前做旧时代的升级版——越陈越香2.0。创新技术派做的新派熟茶,其实就是越陈越香2.0的一种体现。

在新旧之间不断摇摆的普洱茶

普洱茶就是不断在追新与求旧之间进行选择的茶类。其实不管新旧,都是普洱茶的民国传统,在当代复兴之反映。民国的普洱茶有绿茶、红茶与生茶三大体系,绿茶就是不发酵的普洱茶,被那个年代的人称为绿茶。红茶就是经过发酵的普洱茶,被民国的云南人称为红茶。而白茶在民国也属于普洱茶体系,被称为生茶。建国后,普洱茶的绿茶传统与发酵传统都得到很好的继承,边销茶与港销茶走的是发酵茶路线,而西南三省人民爱喝没有发酵过的沱茶、方砖与散茶(都是晒青毛茶精制而成)。

上世纪70年代后,诞生了现代熟茶,并攫取了普洱茶的话语权,从70年代一直到90年代中期,普洱茶都是特指熟茶,普洱茶不但要经过发酵,而且一定要经过渥堆发酵才是普洱茶。没有经过渥堆发酵的云南晒青茶及其精制茶品,不管是发酵茶,还是不发酵茶,都被归为绿茶类的滇青。

90年代中期起,台湾人起来挑战这种“只有熟茶才是普洱茶”之权威,创造出一个生茶体系来。才紧压完成的生茶,其实是民国的不发酵绿茶(黄汤茶)。生茶是个骑墙派,新茶现喝,是喝不发酵的绿茶,长时间仓储,让茶汤变红再喝,其实是喝民国的红汤茶。也就是,生茶通过时间维度横跨了民国普洱茶的两个子品类——绿茶与红茶。

到了2005年之后,普洱茶进入了追新的绿茶化时期,这其实是民国的不发酵普洱茶——绿茶子品类在当代的复兴。

如今有人批判普洱茶的前发酵工艺,其实在民国炒制揉捻后的茶叶,闷黄数小时,甚至到第二天,也很普遍。由此可见,前发酵也是普洱茶的民国传统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现在,以新旧摇摆为依据,普洱茶经历了三个时期:

做旧时代:1950——2004

追新绿茶化时代:2005——2014

醇化时代:2015至未来

目前普洱茶产业处于醇化时代的前期,也就是做旧时代升级版,其将诞生巨大的产业机会。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云南白茶在历史上长期归为云南普洱茶体系。月光白在2004年前后的出现,并于2006年、2007年大行其道,比福建白茶还火在前面好几年,其实是云南白茶在当代的复兴。月光白在十余年前是当普洱茶卖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民国年间云南白茶归为普洱茶的一种返祖现象。现在我们尊重六大基础茶类的经典划分体系,将云南白茶从普洱茶体系中移出,划到中国白茶大家庭,这是产业规范化的结果,但我们要知道在清代与民国,云南白茶是普洱茶大家庭中的一员。

如果加上云南白茶,就是普洱茶醇化时代的四次超级机会,为避免引起概念混乱,还是将云南白茶单列,宣扬三次超级机会。

熟茶、生茶、湿仓的内生进化,带来普洱茶产业三大超级机会

在消费升级助推产业升级的2.0时代,不光是熟茶被选中,而且恢复与改良提升民国红汤茶工艺——筑茶,将助推生茶进入2.0时代,通过毛茶的充分醇化,让才压成饼的生茶,摆放一年左右,开汤冲泡即出红汤,也就是才做出来的生茶,就有摆放十年左右中期茶的品饮效果。这堪称新时代生茶的一次革命。

同时,湿仓茶也存在巨大的升级机会。我们一方面在批判湿仓茶,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人对湿仓茶念念不忘。其原因在于,诚然湿仓将许多茶放坏,或者放得不够好,但有一些放得好的湿仓茶精品,口感与体感俱佳,养生健体效果好。这证明湿仓也能放出好茶。湿仓发酵原理,其实跟熟茶有类似之处,都是高温高湿环境之下的剧烈微生物作用之发酵模型,不过一个是毛茶发酵,一个是成品发酵。熟茶能控制好品质,并升级到2.0时代,湿仓茶为什么不可以?在梳理与构建仓储体系之时,白马非马将技术仓作为湿仓茶的升级版。湿仓茶的2.0,即技术仓时代,经过为期十余年的蕴酿与发展,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成熟,其将不仅在传统领域,而且还将在普洱茶深加工领域释放出惊人的巨大能量。

熟茶、生茶、湿仓,在各自领域进行内生进化的2.0时代,将构成新时期普洱茶醇化的三大超级机会,投身这三个创新领域的茶企,很可能成为新时代的领跑者与标杆品牌。这三个机会的释放次第为,熟茶率先升级,然后是红汤生茶的机会,最后是技术仓红利期的到来……

当代普洱茶热:一场托古改制的传统文化复兴运动

当代的普洱茶热,其实是一场伟大的,建立在托古改制基础上的文化复兴运动。我们复兴的其实是民国普洱茶,不过按照当代社会的发展逻辑,给民国老物件植入了现代基因与时尚外衣,也就是中国历朝历代的变法最流行的一个套路——托古改制,亦即旧瓶装新酒。沿袭旧体系——旧瓶,但作了改进与再造——新酒。升级版,或者2.0的实质就是,托古改制,基因与形式的改进,甚至再造。

现在的普洱茶有生茶、熟茶两个子品类。追溯到民国时代,普洱茶这个品类里有三个子品类:绿茶、红茶、生茶。民国的绿茶,是炒揉晒干,没有经过发酵的普洱茶。90年代台湾人复兴普洱茶,创造出生茶一词,其实生茶就是民国的绿茶,这是普洱茶不发酵的传统,其在当代的复兴,导致了2005——2014年普洱茶追新的绿茶化时期。当然,台湾人对这种不发酵绿茶,嫁接了仓储陈化概念,让不发酵的新茶,变成越陈越香的发酵老茶。

红茶,就是民国红汤茶,这是普洱茶的发酵传统。民国的红汤茶,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毛茶充分醇化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民国的史料记载,才做出来的普洱茶成品,冲泡就有红汤,其秘密在于包括毛茶醇化在内的三次发酵。民国普洱茶的发酵茶传统之复兴,肇始于50年代的香港。熟茶与湿仓茶,都是复制民国红茶(红汤茶)研制出来的。不过香港人做的红汤茶,加了大量自已的理解,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民国云南红汤茶。香港人的篡改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让毛茶渥堆快速陈化,这就是如今熟茶之原型。另一方面增温增湿让成品快速陈化。这是民国所没有的。民国的毛茶堆积发酵,是筑茶工艺,其微生物作用远没有熟茶激烈。民国的成品茶醇化,也没有湿仓一说,还是以自然仓储为主。由于民国普洱发酵茶的醇化模型,跟现代的不一样,故风味也大不相同,比如西藏人喜欢喝云南紧茶(心脏沱),长有黄霉。藏民特爱有黄霉的普洱茶。现在的普洱茶好像不怎么长黄霉。

我们现代人做的普洱茶饼,含水量控制得较低,而在民国成品茶的含水量较高,在长途运输与自然仓储过程中,含水量较高的紧压茶遇见密封的包装环境,会在湿热作用下产生微生物反应,再加上毛茶阶段特有的筑茶工艺,蒸压之前的毛茶潮水工艺,等综合因素造成,民国普洱茶的发酵机理跟现在的不同,参与发酵的菌种不一样,所以长黄霉。

最后是民国的生茶,其实是如今的白茶。民国的云南人将鲜叶直接晒干的,叫生茶,其实就是白茶的日光萎凋工艺。云南白茶其实很早,清代上贡给朝廷的普洱贡茶中,就有白茶工艺制成的茶。民国的生茶,就是云南的阳光白茶。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经过一年的努力,从民国到现代普洱茶的演变体系终于构建完成,让我们见证一场伟大的民国云南传统茶的复兴运动!

历史记载与民间口述透露的民国普洱茶真相

1、红汤黄霉茶之真相

(1)普洱茶的多次发酵模型与黄霉

李拂一著的《佛海茶区概况》记载有:

佛海茶叶制法,计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将茶叶采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别品质装入竹篮。入篮须得湿以少许水分,以防齑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蘀(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叶,通称为“散茶”。制造商收集“散茶”,分别品质,现加工成“圆茶”、“砖茶”或“紧茶”,另行包装一过,然后输送出口,是为“再制茶”。

紧茶以粗茶包在中心曰“底茶”。二水茶包于底茶之外曰“二盖”。黑条者再包于二盖之外曰“高品”。……“高品”须先一日湿以相当之水分曰“潮茶”。经过一夜于是再行发酵。成团之后,因水分尚多,又发酵一次,是为第三次之发酵。数日之后,表里皆发生一种黄霉。藏人自言黄霉之茶最佳。……印度茶业总会,曾多方仿制,皆不成功,未获藏人之欢迎。这或者即是“紧茶”之所以为“紧茶”之唯一秘诀也。

佛海一带所产茶叶,品质优良,气味浓厚,而制法最称窳败,不规则之多次发酵,仅就色泽一项而论,由绿而红以致暗褐,印度之依制无成,或以此耶。

通过李拂一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出:

首先,民国红汤茶是经过多次发酵而成:毛茶醇化——筑茶(一次发酵),蒸压前的潮水(二次发酵),成团(紧压成型)后水分多(三次发酵)。而且采用筑茶工艺的散茶,在蒸压成型之前,已经是“暗褐色红茶”。也就是毛茶经醇化后,已经是红汤茶了。

其次,普洱茶会长黄霉,很受藏民欢迎(藏人自言黄霉之茶最佳)。现代的普洱茶好像不怎么长黄霉,可见民国的普洱茶后发酵模型,跟现代普洱茶后发酵模型有很大区别,至少产生风味的菌种有区别。

(2)三到五年的老料拼配压制

《太和街史料探考》(作者为镇沅地方志办毛锐锋)一文中提到:

太和茶:太和街的毛家、李家、周家、黄家等户以加工茶叶(散茶)为主,使用石质模具手工压制茶叶,称紧压茶。一般以当年春茶和存放时间3—5年的上等春茶及独特的原料配比等进行加工,产品类型有茶饼、茶靛(似金元宝)、茶砖、茶沱(又称茶粑耙)等,加工出的茶产品用料纯、真,外观偏红、黑圆润,汤色红浓明亮,香味清香,回味甘甜,享有“太和香茶销四海,马帮功绩颂千秋”的美誉。

太和茶为云南省镇沅县的历史名茶,在民国其做茶:“以当年春茶和存放时间3—5年的上等春茶及独特的原料配比等进行加工”。这表明,民国做普洱茶,有用老料的传统。毛茶充分醇化后再制茶,是当时从业者的共识。

2、民国的云南白茶与前发酵真相

褚守庄84年前在《云南之茶业》中写道:

澜沧:该县年产茶八百五十四担,约值滇币一万零五百六十元。每年思茅普洱一带商人,到该县购买粗茶——又名生茶,系仅将茶叶采取晒干,不加焙制之谓——运回焙制,除销昆明市外,缅甸、西藏均销焉。

(白马非马注:看来景迈山日光白1934年就有。在民国,白茶被称为生茶)

其制法系将茶叶用甑蒸,或用锅炒,炒或蒸至叶瘪。取出於簸箕上,用手揉搓,俟略凉,放于屋内干净地面,使地面吸收其水分,其时间为数小時或达次日,再移于簸箕或蔑席之上,于日光下晒之。随晒随揉,揉至四五次放于篾筐,是即粗茶。

(白马非马注:民国的普洱茶工艺,有前发酵的闷黄与复晒复揉工艺)

3、民间口述的古六山红汤茶真相

我一位朋友,资深茶人净庐居士如是说:据易武老一辈的人口述,不使火制的茶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就是今天的白茶(生晒)茶,还有基诺族也有老人家证实过他们在传统的竹筒茶中有拼进去陈年生晒茶(因为陈年生晒茶容易出红汤),其实杨凯所描述的“汤色红艳而芳香自然”这一相悖的现象是可以实现的,要么拼进陈年白茶,要么拼进陈年晒青(筑茶),发水筑茶是民国更后面的事情了,或者说是熟茶工艺的试验版

我觉得专注易武茶醇化研究的净庐居士,总结强大,还原了部分历史真相。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找到约13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