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干仓普洱和湿仓普洱区别

找到约175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干仓不干,湿仓不湿,才是好仓

什么是普洱茶的仓?

对于想存普洱茶的茶友,需要了解“仓”是什么?

“仓”就是放茶的仓库。茶在香港存放就可以称之为“香港仓”,在广东存放就可以称之为“广东仓”。南方年平均温度和湿度都比北方高一些,所以茶在存放过程中的转化速度要快一些,大家基本上都认同这么一个观点:

在南方存放一年抵得上在北方存放好几年。事实确实如此,02年的易武纯料饼茶在广州放了5年以后已经非常好喝了,而在北京存放了7、8年的好些茶都还不行。

湿仓

谈到“仓”不免要提及“湿仓”。

在普洱等相关茶书中讲,所谓“湿仓”指的是人为提高仓储温度、湿度的做法,而在正常人类日常生活条件下存放则似可称之为“正常仓储”。

一般来说,分辨“湿仓”与“正常仓储”的方法不外乎看(茶面是否发霉)、闻(开汤后是否有“发霉”味)、查(叶底的活力和发酵程度)。

在我看来,南方(包括香港)实在是太潮湿了,即便是正常仓储的茶仓储时间长了,也难免会受潮发白(不过这种现象比人为故意做“湿仓”出来的白要轻得多),开汤后有的有轻微的“仓”味,也有的基本闻不到“仓”味,汤色比所谓的“干仓”茶要浓一些,滋味也要柔和一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从“干仓”到“湿仓”不是跳跃性的变化,这中间的区别与变化也是渐进的、连续的。

干仓

“纯干仓”的概念好象有点绝对化也好象不太科学,而对“干仓”的看法,不同地区的喝茶者有不同的理解:

同样的一片88青饼,在香港“正常仓储”,在香港喝茶人眼中基本还属于入仓后尚未转化到位,青涩气还有,还不能马上就喝;

但是在北京茶友心目中已是十分难得的“干仓”好茶了――果香、梅子味,到后面转成红枣香,实在是太棒了;

而这片茶到了习惯干旱的西北茶友眼中,彻头彻尾一个“湿仓”茶,在他们眼中,二十年陈期的干仓茶,汤色还是棕黄色的。

有些“干仓”如果不太干,有一定的湿度转化效果是不错的,有些“湿仓”如果控制好它的湿度,在保证其转化良好的同时,不让其霉变,也是不错的。

所以,我们认为:干仓不干,湿仓不湿,才是好仓!

在这里,我无意评说各地茶友的观点谁对谁错,我只是想说明一点:

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条件不一样,仓储环境也就不一样,同一批茶在各种不同环境下存放出来的效果就会不一样,名地茶友对于茶的仓储情况的理解也会不一样、个人的喜好也会不一样。作为一个普洱茶的超级发烧友或者说高级鉴赏者,应该对仓储有一个科学、客观、公正的理解。

来源:恩禾壹品

普洱茶技术仓源自港仓,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现阶段的仓储以自然仓为主,技术仓为辅。前文说过,第三代技术仓其实是科技仓。在未来,干仓、湿仓的概念会弱化,自然仓与科技仓会成为占主导的两大超级流派。所以,下面要重点说下技术仓的来龙去脉。

技木仓很复杂,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之下,技术仓的内涵与外延是不同的。第一代技术仓是湿仓;第二代技术仓是相对安全的港仓;第三代技术仓是科技仓。

第三代技木仓已经成为微生物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是建立在微生物研究的基础上,是科技深度参与普洱茶的产物。其属于茶叶的深加工范畴,通过菌种培育与接种,以及改善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干预微生物繁殖过程,除了实现食品安全、快速陈化之目的外,还能定向接种不同菌种,以期产生不同香气、口感的茶品,比如玫瑰花香型普洱,桂花香型普洱……

技术仓最开始源自湿仓,因为能将新茶快速做旧,当老生茶卖,建立在做旧技术基础上的仓储被称为技术仓。后来随着干仓的兴起,湿仓成为贬义词,技术仓也与时俱进,在做旧的基础上吸收干仓的一些干货,提出了安全的技术仓概念。即,以前的湿仓存茶技术是不安全的,容易把茶放坏,现在我们这个仓储脱离了湿仓之低级趣味,也避免了干仓太干,缺乏足够的湿度不利转化之弊病,是最先进的技术仓,其能快速转化,又不会把茶放坏,相反能放出让人惊艳的品质。

说到技术仓,不得不提港仓。有人认为港仓等于湿仓茶,这其实是天大的误解,真实的港仓其实是一个庞杂的,并不断发展的概念。

说庞杂,港仓有湿仓,也有干仓,干仓鼻祖88青就是在香港存放的;也有专业的技术仓,也有不懂茶而乱存乱放的。

说发展是因为,早期的港仓一个是技术仓,即湿仓做旧的专业技术,另一个是茶叶当年不值钱,茶商乱摆乱放,把茶大都乱放成湿仓茶。在湿仓做旧过程中,少数专业的茶商在探索安全的仓储技术,即让茶快速转化,又不大面积霉变,少部分的异杂味也可以用退仓技术退干净,或者退得异杂味不太明显。

这就是第二代技术仓之源起。

到了干仓概念一统江湖之时,市场上形成了香港放的茶都是湿仓茶之歧视,没有办法,香港的茶商大佬被迫绝地反击,说香港存放的茶不是湿仓茶,干仓也是不太科学的市场概念,因为太干不利转化,香港专业仓储存出来的茶不叫湿仓茶,而叫港仓,香港有湿仓茶那是不法商人和不懂仓储的人乱搞。港仓是香港专业茶商数十年钻研仓储技术的结晶,是一种最先进的技术仓。

在干仓盛行的年代,香港人的坚持与辩解,显得苍白而无力,因为市场对港仓充满偏见。港仓二代技术派认为干仓太干,不利于后期转化,港仓才是最先进的技术仓,有一定道理,但不免失于地域仓储文化的偏颇。

首先干仓一定就是很干,干到缺乏足够的水份参与后发酵?我们要明白,干仓是针对高温高湿的湿仓而来的,说的是比湿仓干、自然存放的仓储,而且干仓还分昆明干仓、广东干仓、北方干仓,连香港也有干仓。既然是自然存放,那么放在广东湿度就要大,放在昆明湿度就小,可见不同地域的干仓湿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笼统说干仓太干,茶叶难转化。

其次,香港人,以及广东人形成了仓储快速转化之商业模式,并习惯喝茶汤顺滑的茶,于是对于转化慢、茶汤不够顺滑的昆明仓不太认同。其实,昆明虽然比香港、广东干,但多雨的季节,湿度也不小,也不是干到转化不了,而是转化得慢,并由此形成了慢养仓,以及茶叶摆放出来非常香,茶汤干净清爽鲜活之特点。这跟广东的速成干仓有明显区别,体现了不同地域的仓储特性,适合不同的消费人群。

最后,技术仓发展到现在,已经超越了第二代港仓技术,进入了科技仓阶段。港仓不再是最先进的技术仓。这是实验最终超越经验的结果!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普洱茶干仓湿仓的区别

  干仓普洱,是指存放于干燥、通风、空气湿度小的仓库环境里的普洱茶。“干仓”的“干”是干燥的意思,它不是普洱茶的制造工艺,而是后期保管的一种方式或环境。同一种普洱茶,长时间储放在干燥环境下,储藏期间茶品的转化程度、转化方向、品质特点与“湿仓”环境储放形成鲜明的对比,品质载然不同。

  仓普洱茶,指放置于空气湿度较大、高温潮湿(如沿海湿热地区)或阴凉潮湿(如地下室、地窖、防空洞等)的仓库里完成陈化的普洱茶。“湿仓”的“湿”是潮湿、湿润的意思,它不是普洱茶的制作工艺,而是后期保管的一种方式或环境。同一种普洱茶,长时间储放在潮湿环境下,储藏期间茶品的转化速度、转化方向、品质特点与“干仓”环境储放成鲜明的对比,品质载然不同。

  普洱茶干仓湿仓的区别

  干仓普洱茶的条索结实、颜色鲜润、油面光泽,充分表现了茶叶的活力感;而湿仓普洱茶的条索松脱、颜色暗淡、粗糙黑绿且茶叶表面或夹层留有绿霉或灰霉。一些发霉不久的,或发了霉又加密封的茶,在一打开时,就会从茶叶中发出一股呛人的霉味。如果发霉很久了,如“圆铁”普洱茶于二三十年前霉变过,后移到干仓回仓。

  干仓生茶的汤色是栗红色,陈期在七八十年以上的,略转深栗色。如干仓陈化的“圆铁”普洱茶,茶汤呈鲜栗红色,是典型干仓生茶的汤色,而“同庆”老号的普洱茶,则已经转向深栗色了。湿仓茶的茶汤与熟茶一样呈暗栗色,甚至变成黑色。七子饼普洱茶,茶汤呈现暗栗色,是典型湿仓茶的汤色。

  干仓普洱茶的叶底是果黄色至深栗色,质地活而柔软,其生茶的叶底,在干仓长期陈化过程中,颜色变化不大。“同庆老号”近百年的普洱茶,可将当年的活力泡出来,叶底仍呈现出新鲜栗色,使人感觉有如回到百年前易武大茶山那种心旷神怡的人文自然环境中。湿仓普洱茶的叶底,是暗红色或是黑色。湿仓生茶和熟茶的叶底颜色很相似,但熟茶叶底质地是干硬的,而湿仓生茶叶底没有弹性,是腐烂的。

  湿仓普洱茶后发酵,通常称之为霉变陈化普洱茶。形成湿仓茶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商人为了使新鲜的普洱生茶能及早饮用,从而立即销售获利而使用的方法。一般在市面上看到的湿仓茶,绝大多数是由生茶制成的,极少看到有熟茶的湿仓茶。近来有一批普洱茶,是做成轻度发酵熟茶,而后再加以湿仓陈化,其茶性的确比较接近熟茶的真实特色。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也就是为了能够提前饮用,马上出售,与湿仓茶的功能目的一样。分辨干仓与湿仓普洱茶的方法,可以从外形、气味、汤色和叶底看出来。


找到约167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