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需要陈化的茶叶,通过时间及湿度转化,能让茶叶更为醇和、芳香,这就是普洱茶愈陈愈香的原因。后来有人发现,只要将普洱茶放在较潮湿的地方,就能加速过程、缩短陈化时间,这就是湿仓技术。存在较干燥的地方,就是干仓,是相对湿仓的一个概念。
简单的说,你放普洱茶的地方湿气重,就会养出湿仓茶;湿气轻,就会养出干仓茶,不一定真的要放到仓库中。家里湿气重,茶叶就会偏向湿仓茶。湿仓与干仓,除了加快陈化外,也会让普洱茶味道走向不同发展,湿仓茶常带有仓味湿气味。
相关阅读:保质期?保鲜期!变质?5种挽救方法!“过期”的茶叶尚可品饮但变质绝不可
《1》
就问茶友们一个问题:您听说过干仓吗?
作为普洱茶爱好者,会心一笑,“当然晓得,我最喜欢干仓普洱。”
哪怕是其他茶类的爱好者,也会有所耳闻,干仓是普洱茶里有的概念。
干仓与普洱茶有所关联,算得上是一个常识。如炭焙的工艺,多数人会联想到乌龙茶。约定俗成,口耳相传,成了常识的存在。
但匪夷所思的事情出现了,干仓的概念,竟然在武夷岩茶中出现了!
“干仓保存的武夷岩茶”这一概念的提出,马上遭到了茶友们的质疑:武夷岩茶什么时候讲干仓和湿仓陈化了?还有人用湿仓保存武夷岩茶么?这茶能喝吗?
一样米养百种人。
在茶圈里,这种概念的张冠李戴,并不少见。
比如还有人大肆宣扬白茶的渥堆工艺。所谓的渥堆,指的是普洱熟茶或者是黑茶在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工艺。到了掌柜嘴里,渥堆却成了将做好的白茶放在一起有氧呼吸。
看似答案能自圆其说,但有辨识能力的茶友并不买单。
why?
只因为普洱茶很懂得抢占先机,在强势的宣传下,我们都知道渥堆独属于黑茶、普洱熟茶。
同样,干仓也是如此。早已成为普洱茶的一种专属,再难成为其他茶叶的标签。
《2》
干仓的概念,从何而来?
麻花能说是偷来的么?或者说的委婉点,借鉴的?
譬如某公号的小编,删删减减岩茶课堂文章,去掉“李麻花”的称谓,堂而皇之地贴在自己的公号上,连错别字都不改的那种。
这干仓,也就是被某掌柜“借鉴”的概念。
干仓,是何意思?
说的通俗易懂些,就是放在干燥的仓库里保存。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湿仓的概念,保存在湿度较大的仓库里,称之为湿仓。
在某搜索引擎上搜索“干仓”二字,相关联最多的,是普洱茶。
干仓普洱茶,还是一个独立的词条。也就是说,干仓是普洱茶的专有名词,是特定的含义。
谈岩骨,行业内人员都知道,这是武夷岩茶专有的,而不是说红茶、白茶、黑茶。
干仓之余普洱茶,如岩骨之于武夷岩茶。
凿壁偷光的故事,咱们倒是从小都听说过,形容的是勤奋学习。然而凿壁偷概念,这种勤奋却用错了地方,不知道普洱茶是否会允许。
言归正传,岩茶有必要讲究干仓、湿仓保存吗?
《3》
岩茶陈化,有必要讲究干仓,湿仓吗?
真没必要!
岩茶的保存要点中,“干燥”二字闪闪发光,是岩茶保存的基础条件。
干燥二字,是一个很大的波动区间。身处不同地域,对干燥的理解不同。
最好,还是用数字说话。
岩茶的保存属性,早已被白纸黑字写进规范中。
GB/T30375-2013茶叶贮存国家标准规定,乌龙茶(武夷岩茶所属分类)保存时,温度宜控制在25℃以下,相对湿度宜控制在50%以下。
此处,圈出重点。武夷岩茶的保存温度,要控制在50%以下。
50%这个数值,意思是说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得超过50%。湿度在50%以下,是绝对干燥的环境。
要检测保存环境干度是否达标,一个湿度计就能解决。
将湿度计放置在空气中,待数值稳定后,看湿度计上的数显,就能判断出湿度如何。
干度达标的环境,是很干爽的,甚至还会让皮肤觉得有些干燥。每每潜进茶农的仓库倒腾好茶,出来时总要喝上一大杯水解渴。
岩茶的保存,干燥的环境是必要条件,并且不能随意改变。
倘若,岩茶没有保存在湿度低于50%的环境中,会怎么样?
返青,这是必然的结局,只是随着房间干燥度的不同,返青的速度有快有慢。
存茶的环境越潮湿,岩茶吸水的速度越快,返青的概率越高,速度越快。
在没有任何除湿设备情况下,地处潮湿地区的茶友,买的岩茶往往更容易出现的返青的情况。
这时候,如是您家周围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建议喝岩茶的速度要快,规避返青的情况。
又比如,潮湿多雨的春季,往往比干燥的秋冬季节存茶难度大,湿度大的空间里,岩茶吸收水汽的概率大大增加,无形中又增加了变质的风险。
故而,岩茶的保存,干燥是必要条件,一如岩茶制作时,要经过烘焙,将水分蒸发,是一个道理。
喝岩茶,总不能在焙火工艺上大做文章,大张旗鼓宣扬我这是烘焙过的岩茶。
《4》
所谓的干仓陈化,只是为卖不完的老岩茶背书
且不论武夷岩茶值不值得长期保存这个命题,咱们结合实际来聊聊:一款岩茶存成老茶,它需要什么存储条件。
能让一款茶变质的因素,有很多。
光照、水汽、氧气、温度、异味等,都可轻易改变岩茶的品质状况。
其中,某掌柜大肆宣扬的“干仓”二者,就是重点在水汽因素上下手脚。
弦外之音:这茶,我是在一个很干燥(没有什么水汽)的环境下保存的。这样的茶,存出来不会返青,不会变质,你们可以放心买。
其实所谓的干仓陈化,是偷换概念的一种做法。
它把存岩茶的必要条件,刻画成了一种很难实现,难以企及的高度,从而从了一种噱头。独特的概念一经提出,卖点就有了,可以为这些所谓的老茶背书。
在明眼人看来:一个必须要达到的标准,实在没有什么好宣传。
就像我们将六十分定为及格线,一个人正好达到及格线,我们还要用形容天才一般的口吻来夸赞他吗?
说他是天资聪慧、天资非凡、才思敏捷、受之于天?
这不是昧着良心说话吗?
更何况,这次考试中,满分的同学,一抓一大把。
《5》
对于岩茶所谓的干仓陈化,麻花只想说一句话:你试试用湿仓存岩茶啊!
对待所谓的干仓保存岩茶,希望茶友们能理性对待,莫要将“干仓”当成了什么特殊的卖点。
于武夷岩茶而言,干燥环境下保存,这是最基本条件。
一个人越缺什么,越炫耀什么。
可岩茶中,并不缺乏干燥条件,这实在不值得炫耀。
对于茶客而言,喝岩茶真正要关注的重心,是它的香气,它的口感,它的韵味。
买岩茶,莫要本末倒置。
普洱茶的品质由原料、工艺和仓储决定,具体说来:
生茶(新茶)主要看原料; 熟茶主要看工艺; 陈茶主要看仓储。
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特点,于普洱茶收藏的爱好者而言,如果得到一款三十年以上的陈茶,是十分幸运的事,但如果这款茶的仓储有问题,那它的品饮价值和收藏价值便大打折扣。毕竟三十年的茶,它的来历很难考证,所以对于陈茶,我们最关心的便是它的仓储问题。
干仓和湿仓
湿仓普洱茶,是指放置于空气湿度较大、高温潮湿(如沿海湿热地区)或阴凉潮湿(如地下室、地窖、防空洞等)的仓库里完成陈化的普洱茶。
根据存茶经验,普洱茶干仓的保存温度一般保持在室温20~26℃,相对湿度不超过80%,特别是湿度,超过80%,茶叶变质的可能性很大。
但这仅是一个确保茶叶不变质的保险范围,如果以此界定超过80%的就是湿仓茶,有的湿仓普洱茶湿度虽然超过80%一点点,只要控制适当,却不一定变质。
当然,变质的湿仓普洱茶人为干预过甚,急于“熟化”出货,温湿度控制不好,茶品消极转化,导致霉变,从卫生安全角度都不建议喝。
但是否越干越好呢?
最近和一个做茶多年的茶老板聊天,他叹道:“以前不知道普洱茶怎么存放,很多好茶直接用真空包装袋封存,在昆明一放就十多年,最近拆开一看,基本没有转化,没什么价值了,可惜啊!”
普洱茶的陈化机理
普洱茶的后发酵实质是一种微生物发酵,普洱茶的陈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据说还有光照),一般控制在50%——70%为宜,因为在此条件下微生物较为活跃,微生物自身的酶和通过代谢产生的胞外酶能作用于茶叶的内含物质,促使其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就是普洱茶的陈化机理。
上述茶友真空存放的普洱茶,既缺乏外来环境中自然接种的微生物,又缺乏微生物存活的水分和氧气,当然是不会转化了。
可见,如果了解普洱茶陈化机理,只要方法正确,控制好温湿度,适时通风透气,让茶叶在存放中有伸有缩,湿仓也是好仓,也能陈化出好茶品。
辨别难点
有茶友说:“是否是干仓,我闻一闻就知道,有刺鼻发霉气味的肯定是湿仓茶,没有的就是干仓!”真的是这样吗?有的湿仓茶湿度控制得好就没有这种气味。
还有茶友,把几十年的干仓普洱的陈香说成发霉,把陈味说成仓味的比比皆是…
其实这也怪不得这些茶友,毕竟人的嗅觉味觉是有限的,而普洱茶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以有限的嗅觉味觉去对付千变万化的老茶,确实是强人所难了。
更何况,当今存下来有些年份的干仓普洱陈茶凤毛麟角,大多数茶友都无福品到,很多情况下都是头一次“尝鲜”,人们对新鲜味道的刺激总要有个适应过程,即便它被别人形容得多么美好。
譬如头一次吃榴莲,头一次吃臭豆腐,头一次吃折耳根(鱼腥草),头一次试芥末…而现实却是:屈指可数的干仓老茶延长了这个适应期,从而间接增加了普洱仓储的辨别难度。
那么是不是,老茶品得少的茶友就真的无法辨别干仓和湿仓普洱茶呢?
那也未见得,至少我们可以试试以下3招
三招辨别
此篇暂不讨论熟茶,我们以晒青散茶或饼茶(生茶)为例,从视觉、嗅觉、和味觉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尝试:
第一招:看汤色——是否“带黄”
陈年普洱茶的汤色,如果是干仓存放,不是橙黄就是橙红,年份更久一些的是栗红,也就说多多少少会带点“黄”,出现深红色的可能性甚微,如果真出现了,对于干仓生普,要么是拼有熟料,要么是您泡得太浓。
第二招:闻香气——是否“杂异”
其实陈茶的香气靠闻很难,不要指望闻一闻就识别出这是什么香,或者这是什么仓,闻主要的目的是用鼻子嗅一嗅气味杂不杂,怪不怪,如果是杂异味明显,刺鼻而令人生厌,那就一票否决,别管它是什么仓了。
很多情况陈茶的香气是要在喝茶的过程中才能真实感知的,所以如果闻不出嗅不到,那就端起杯来饮上一口,在嘴里进行二次判断。
第三招:尝滋味——是否“生津”
作为辨别干仓陈年普洱的招数,尝滋味并不是让您香甜苦涩都尝一遍,而是只指要害,如果它还能生津,或者还带些苦底、涩底,虽不能认定它为干仓,但至少说明它不会太“湿”。
还有一点可以留意,普洱茶的众多滋味中,有一种味是最难化去的,即使它进过仓,这就是烟味,所以,带有烟味的陈茶,更不能断言它是干仓,反过来,如果连烟味都化去了,那它多半就是“湿道中茶”了。
以上三招,其意义并不在于判断某款陈茶的干仓或湿仓,而是以此为据判断其受潮的程度,最终给出它的陈化价值。
老调再谈:不要迷信干仓,很多情况下,干的程度和陈化价值是成反比的;也没必要妖魔化湿仓,很多情况下,入口即化的美妙感觉也许只有它可以做到。(来源:刀哥说茶,图片来源:茶友网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