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盖碗茶具图片

找到约15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关于茶具 | 如何选择称心适意的盖碗

杯盖为天才

杯托为地才

碗身为人才

古人想将天、地、人都握于自己掌中

于是就有了盖碗

一副小小茶具寄寓了一方宇宙

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讲喻茶

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

的道理



盖碗

作为当下大部分茶人茶席之上的主泡茶器

泡茶后出汤到公道杯中

亦已成为日常之法

其宜奢宜简,宜雅宜俗

时有雍容华贵之品

又有清新雅致之器

但看着风雅的盖碗一旦使用不当

极易烫手淋汤

有时不仅是手势方法的问题

也看盖碗的选择



盖碗选择首先看材质


盖碗材质

主要分为陶器、瓷器、玻璃器

这几种材质之间最大的差别

气孔结构

进一步来说

都是泥石烧制而成

差别在于有没有经过高温的淬炼



瓷器

是用高岭土经1200度以上高温烧制

且在瓷器表面施以釉面

闭合了土质的孔隙

玻璃器

更是用1560-1600度的高温烧熔之后再成型

所以它们闭合了所有的毛孔

散热快,而且不会吸收茶的滋味

适合香气型的茶



陶土类茶具(含紫砂)

是低于1200度以下的低温烧制

在盖碗表面残留孔隙

吸附性较好

会吸收茶水,也会吸收茶的香气

当然还能保留了茶的热气

所以用久了的紫砂陶土会变得更润更好看

也因为有茶的滋养

用紫砂等陶土的盖碗冲泡

茶香虽有减弱但滋味更浓醇

所以紫砂陶土的盖碗

更适合更注重口感的茶



水为茶之母

器为茶之父

泡什么茶用什么器

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茶自身的特点

选盖碗的时候

大家也要根据所冲泡的茶类

是香气型还是口感型

从而选择不同的材质



盖碗选择还要看器型


首先看大小

每个人的手大小不一样

抓拿的力量也不一样

男士与女士之间的差别也比较明显

在选择盖碗时

女孩子手小可选直径小一些的盖碗

若选择的盖碗过大

一方面

吃力且易不稳

同时倒茶时伸出的胳膊也会因为太过用力

使得胳膊肘向上

身姿歪斜

还会因为用力手指紧抓

烫感增强



其次看外沿

有些摆大

有些含蓄一些摆小或者是内收型的

从美观的角度来说,都有可取之处

但实用过程中会不会烫手则关键在此

外沿大,盖上之后留白多

拿起时只要拇指和中指抓住

只会接触到外沿

就不会碰到发烫的碗身

当然也不是外沿越大越好

优雅美观也需考虑

盖碗的比例和身型也很重要

外沿够不够大

拿到手上抓一抓就知道了



再次看盖钮

盖钮是内陷型的

平顶的还是圆凸型的

差别在于抓起来的时候中指怎么用力

用盖碗倒茶的时候

碗盖轻拨,留一线方便出汤

拿起要尽量不残留茶汤

那么拿的时候,盖子就要抵好

盖钮是内陷型的

正好手指头伸进去较方便

如果盖钮是平顶的,手指不好抵

很多时候中指就要呈跪拜之姿来顶住了

要是圆凸型的中指便搭在上面

但由于不好受力,倒茶的时候要小心翼翼

所以

盖钮内陷的盖碗相对要好抓一些



在了解盖碗的过程中

慢慢了解茶性

也慢慢了解泡茶人的品性

会因熟悉而变得更自在

与因自在而变得更从容享受



图文:来源网络,如因内容、图片问题,我们会及时更正或作删除处理。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会用盖碗,才有泡遍天下好茶的底气!

  如果用“武器”来形容茶人的茶器,没掌握过“百般武器”,好像就不好意思说自己能当个“老茶客”。

  不过,在万千茶具中,新手、老手都一定用过的——非盖碗莫属!
  甚至有人说,使用盖碗,是成为茶客高手的必经之路。

  对喝茶与人生有着独特理解的鲁迅先生曾说过:

  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茶人们对于盖碗有种种夸赞之词,并非出于抬爱,而是实至名归。

  上位之路

  盖碗是如何当上主泡器的

  盖碗的定义——

  《中国古陶瓷图典》:“盖碗,带盖的小碗,茶具,流行于清。”

  《中国茶叶大辞典》:“盖碗,饮具。多见瓷质。上配盖下配茶托,茶托隔热便于持饮。”

  盖碗由盖、碗、托三部分组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才盖碗。三才盖碗:盖为天、碗为人、托为地;天才、地才、人才,天地人和也。小小的盖碗,蕴含了宇宙之哲理。
  大益益工坊己亥年生肖纪念茶具——福运盖碗

  盖碗由茶碗发展而来,它们的形制根据饮茶方式随之变化。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局部

  唐代煮茶,所用茶碗,大多为口大底大,碗身弧度明显,容量大。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局部

  宋代点茶,使用茶盏,大多为口大底小釉色深,利于点茶操作,斗茶时可观看茶汤。
  明 陈洪绶《停琴品茗图》局部

  明代出现瀹饮法,逐渐确立冲泡饮茶的方式。

  盖碗是在瀹饮冲泡方式的基础上,在饮茶器具功能上的延续发展。

  瀹饮法后,碗、盖、托三件式的盖碗样式渐渐出现,碗托与最初的盏托功能一样,起到隔热防烫的作用,同时也起到承接茶汤溢出的作用;碗盖增加了茶碗的保温性,便于茶叶的浸出,防止灰尘的落入。

  康熙至民国是盖碗的繁盛期,故宫博物院就有不少清代不同年号的盖碗作品收藏。
  仿朱漆菊瓣式盖碗

  清乾隆
  黄地粉彩百蝶纹盖碗

  清同治
  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

  清光绪
  三才盖碗的形式沿用至今

  大益益工坊己亥年

  生肖纪念茶具——

  福运盖碗

  从使用功能来说,盖碗从过去的泡饮功能逐步增加了冲泡功能,把品饮的功能转移到了品茗杯中,成为了整套茶席中的主泡器。
  用盖碗冲泡普洱茶

  成名时刻

  这些场景让茶人记住了盖碗

  盖碗的使用非常广泛,常根据使用需求制作出不同风格样式的盖碗。

  分享以下两类让人记住盖碗的典型案例,一起感受不同文化下的盖碗风格——乾隆爷创立的“三清茶”系列盖碗、成都茶馆里的饮茶盖碗。

  1  “三清茶”系列盖碗
  《延禧攻略》剧中茶会场景

  “三清茶”是乾隆皇帝亲自创设,系采用梅花、佛手、松子入茶,以雪水烹之而成。乾隆皇帝十分热衷三清茶会,为此定制了不少三清茶盖碗茶具,材质多样,有青花瓷器、漆器、玉器,精致昂贵。体现出皇家盖碗使用材质的奢华,装饰工艺的讲究,文化内涵的丰富。
  乾隆御题《三清茶》诗青花盖碗
  剔红《三清茶》诗盖碗
  乾隆御题《三清茶》青玉盖碗
  乾隆款红漆描黑《三清茶》诗盖碗

  2  成都茶馆“盖碗茶”

  一提成都,大家必定会想到盖碗茶,喝茶是成都人民的生活必要环节,茶馆是他们生活中除了家与工作空间之外的第三空间。
  成都茶馆场景

  由于茶馆使用盖碗方式的不同,茶具的材质样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茶馆的客流量非常大,为了能够及时提供服务,店小二要一次端拿多只盖碗,最多可以一次拿20来套空盖碗。上茶速度很快,碗碟直接铺放在桌面上,有的店家会选择金属材质碗碟,重量减轻,也防止磕碰。盖碗材质普通,壁厚耐用,制作成本低,装饰简单大方。
  铺放碗托场景
  成都茶馆盖碗

  很接地气

  盖碗终成“百搭”茶具

  鲁迅有《喝茶》一文:“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可见,盖碗与茶的搭配非常完美。

  茶叶根据不同的发酵程度、制作工艺分为不同品类,要冲泡出各自的特点,需要搭配不同材质、造型、结构的茶具,通过控制水温、注水方式等技巧来实现。

  盖碗的适茶性非常好,可以冲泡不同特点的茶叶。比如:

  ①冲泡绿茶,水温控制在约85度,定点注水,不过长闷泡,及时出汤,茶汤口感鲜爽饱满,滋味香甜。

  ②冲泡老白茶、红茶,可以采用高温沸水冲泡,定点注水,及时出汤,汤感滋味醇厚。

  ③冲泡普洱茶,以生茶为例,高温冲泡,及时出汤,香气宜人,滋味饱满,回甘生津。

  注:我们这里指的是概念茶类,不具体到更细致的品类

  使用白瓷盖碗可以真实的表现茶叶本来特点,易于使用操作,这也是茶馆普遍使用盖碗的主要原因之一。
  用盖碗控制出汤速度

  说了这么多,

  如何正确使用及购买盖碗?

  1  不同场合注意不同使用方法

  盖碗的使用,过去主要作为饮茶器的时候,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礼仪要求。

  比如在成都喝盖碗茶,盖子搭在碗托上,意思是该添水了;盖子盖好茶碗,并在盖子上面放置一个小物件,意思是暂时离开,别收盖碗;盖子放入茶碗,意思是可以收拾,走人了。
  盖碗用来饮茶时学学黛玉,儒雅安静

  现在盖碗主要作为主泡器,使用者需要在了解茶叶特性的前提下,对应地使用盖碗,使冲泡的茶叶味道更佳。使用盖碗泡茶主要是控制出水空间大小,空间太大,茶叶过多倒出,杯中茶叶影响饮品感受。出水空间过小,出汤太慢,茶叶浸泡太久,影响口感,热水长时间在盖碗中,也使盖碗过热,烫手。

  关于盖碗的拿握,常规使用,大拇指、中指进行拿握,食指压在盖钮上,通过手腕的旋转进行茶水倾倒,很多朋友使用盖碗时会无意识地过高抬起胳膊肘,这样姿态不美观,同时对客人也不是很尊敬。
  盖碗用来倒茶时,不要过高抬胳膊肘

  2  买买买,买个称手的盖碗

  当然,说了这么多,我们首先是要挑选一个合适的盖碗。

  我们从实用角度给大家一些购买盖碗建议。首先购买前要考虑到使用的空间风格,是现代、传统抑或其它风格,进而决定茶具风格的选定,做到协调统一。
  简洁现代style,日常百搭

  其次要考虑自己经常品饮的茶叶品类,不同材质的盖碗对茶叶冲泡的效果会有不同。

  陶质透气,对香气有一定吸附性;瓷质相对烧结致密度高,可以凸显茶香;炻器(紫砂类)材质,介于两者之间,既透气又保温,所以紫砂经常会被认为是冲泡茶叶的最佳材质。

  最后关于造型,盖碗因不同造型结构,呈现出不同风格,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挑选。不过,从实用角度说,如果希望倾倒省力,沥水干净,建议选择碗身不要太深,碗底与碗口尺寸对比大一些,顺畅的弧线,可以增强出水的便捷度。
  大益益工坊  己亥年生肖纪念茶具——福运盖碗

  3  值得入手的大益盖碗推荐

  了解了这么多,你知道怎么挑盖碗了吗?

  益工坊为益友提供了多款实用、美观且具有收藏意义的盖碗茶具。
  标准款(大益款),大益陶瓷盖碗

  白瓷洁净素雅,莹润光彩;碗身拿握舒适,便捷实用
  套组款(易泡经典茶具)

  整体包装,便于携带,功能齐全,简洁大方
  生肖系列款

  大益益工坊  丁酉年生肖纪念茶具——凰后盖碗

  凰后回眸,吉庆开泰。祥鸟于宿,平安遂意
  大益益工坊  戊戌生肖茶具系列——旺财盖碗

  神犬并行、踏山逐云、寓意奔腾兴旺,

  注目端详别有一番意趣。
  大益益工坊  己亥年生肖纪念茶具——福运盖碗

  金猪雀跃,闲适安乐。灵动圆润,福气满满

  撰文:张莉

  责编:曾婧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泡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茶人喝茶讲究茶道,茶器也必合乎其道。

茶书中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为何单单赞赏盖碗?其中,自有道理。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有托不会烫手,有盖不会跑香。

一人,可以独饮,人多,可以当壶;在家,可随喝随泡,出门,方便携带,堪称是“万应茶具”。

01

喝盖碗茶的讲究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以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也会下降。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用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盖碗茶,须温杯,然后放入茶叶注水加盖。

沁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

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托又不会烫手。

品尝盖碗茶时,用茶托托起茶碗,拿盖子在碗口刮几下,使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自得其意,这便是盖碗较之其他茶器的好处。

在别人家做客时,主人奉上盖碗茶,客人要细细慢饮,若喝完一碗还想再喝,就不要喝完,在碗底留一点水,主人便会意会添茶;反之,客人将茶水饮尽,主人便不再盛情续水。

若是在茶馆,将茶盖放在桌面上,说明茶喝完了,茶博士便会来斟茶;若临时离开茶桌,便将盖碗放在竹凳上,跑堂的会把你的茶碗包括小吃代为看管。

02

爱茶之人

怎么能不懂盖碗的由来

盖碗,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流行于清代。盖碗的器型,有两种:撇口式、直口折沿式。碗盖,多扣于碗口内,偶有覆于碗口外部。

清乾隆 矾红描金龙纹高足盖碗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盖碗 一对

清雍正 黄地铜胎画珐琅缠枝花卉盖碗

清乾隆 矾红盖碗

清雍正 粉彩人物纹盖碗(2件)

清乾隆 豆青地粉彩鱼藻纹带托瓷盖碗

盖碗胎质,一般有两种:瓷胎和紫砂陶胎。

常见青花、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等品种。也有玉制或金制的盖碗,但多为摆件。

清 翡翠盖碗

清道光 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盖碗

清乾隆 斗彩过枝竹石纹玲珑瓷盖碗

康熙年间,盖碗规格大小不等,器型多样,是饮茶用具的一大改进。

唐代,随着饮茶普及,有了专用的茶盏,后又发明了盏托。

【唐】鎏金小簇花紋銀蓋碗

盖碗茶起源于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盖碗的发明还有一则传闻:

唐代宗宝应年间,有一姓崔的官员,爱好饮茶,其女也有同好,且聪颖异常。因茶盏注入茶汤后,饮茶时很烫手,殊感不便,其女便想出一法,取一小碟垫托在盏下。但刚要喝时,杯子却滑动倾倒,遂又想一法,用腊在碟中作成一茶盏底大小的圆环,用以固定菜盏,这样饮茶时,茶盏既不会倾倒,又不致烫手。后来又让漆工做成了漆制品,称为“盏托”。此种一盏一托式的茶盏,既实用,又增添了茶盏的装饰效果,给人以庄重之感,遂世代流传至今。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纹盖碗 (一对)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团和气”纹盖碗 (一对)

清乾隆 亮粉玻璃描金盖碗

宋元直至明清,配以盏盖,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式的“三合”茶盏,这就是盖碗的前身。

一盏一托式的茶盏,既实用,又增添了茶盏的装饰效果,给人以庄重之感,遂世代流传至今。

03

盖碗茶的冲泡

「个人使用」与「多人使用」

盖碗原本是个人、单次使用的茶器,可冲泡后直接端给客人或自己饮用,这时的盖碗当杯;

盖碗也可作为茶壶使用,看得到茶汤,易于掌握浓度,可以直接欣赏泡开后的叶底,而且去渣清洗比壶来得方便,搭配公道杯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茶器组合。

04

个人使用

冲泡方式

温碗

以适当温度的热水冲洗盖碗。

置茶

放入适量茶叶。盖碗一般的大小为140ml,若打算只冲泡一次,建议放2克茶叶。可依个人的喜好稍做调整。

冲水

以适当温度的热水冲泡。

浸泡

注水稍满时则盖上杯盖浸润片刻。

饮用

端出奉茶。

打开碗盖,欣赏熏于盖底的香气,以盖子拨动茶汤,欣赏茶汤的颜色、茶叶舒展后的姿态,并使茶汤浓度均匀。

将盖子斜盖碗上,留出一道缝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以滤掉茶渣,按住盖纽,端碗饮用。正式场合连托端起。

多人使用

冲泡方式

温碗

以适当温度的热水冲洗盖碗。

置茶

将茶叶置入碗中。

赏茶

持碗自己欣赏茶叶,再让客人欣赏。闻香时只取碗身与碗盖,欣赏后即行盖上盖子。

图片

冲第一道茶

冲入所需温度的热水,以绕圈方式将热水注入盖碗内,每片茶叶都得以充分滋润、受热,叶显清香。冲水高度以盖子不浸到水为原则。

浸泡

用杯盖翻动茶叶,使茶叶充分伸展,注水稍满时则盖上杯盖浸润片刻,即可出汤。

倒茶

将盖碗作为茶壶使用时,将碗盖斜盖,留出一道缝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滤掉茶渣。

拇指、中指按住盖纽,快速倾倒碗身,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内。

分茶

持公道杯将茶分倒入杯。

端杯奉茶

端起奉茶盘,放置茶盘前,请客人自行端取杯子。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喝茶之后,再去修个人得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

----《喝茶》

茶碗在盖、托之间,如人立于天地之间,顶天立地为君子之担当;碗中茶汤或浓或淡,经历过磨砺,才更能品味到苦涩之中沾染在舌尖的丝丝清甜。

盖碗的选择

盖碗的选择、使用也有一些小技巧

选盖碗:碗沿比较外撇的盖碗,注水的最高限离盖碗边缘有一段比较大的距离。类似这样器型的盖碗,同样注满水,捏着边缘也不怎么烫。

注水量:茶叶投置到盖碗后,入水只要水盖过茶叶即可,不能过多。有的人入水时很喜欢把水倒满盖碗盖住,这样不烫才怪。再说,水太多,泡出的茶也淡。

倒茶手法:拿盖碗的手势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不要因为怕拿不稳而去捏着杯身。沿着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茶水就不会触到手。如果拿盖碗明显偏了,茶水也就会沿着斜的位置流水,这样极容易烫到。而且在倒茶时被烫,不得不停下来,稍微停下来,没倒出来的茶水又会重新在盖碗里浸泡茶叶,这时口感就会有所改变。

07

盖碗的“暗号”

盖碗的使用还有一些“暗号”,根据盖碗摆放位置的不同,其也蕴藏着一些特殊的意思:

一:茶盖上放点东西

在茶盖上放点东西,表示客人离开一小会儿,稍后会返回继续喝茶,暗示茶老板不要把盖碗收走。通常茶客会在碗盖上放片树叶,也可以在茶盖上放其他的小东西,类似火柴、小石子都是可以的。

二:茶盖朝下靠茶托

茶盖朝下靠茶托表示客人需要添水了,茶馆小二看到后就会主动上来添加。这个方式很含蓄的请求小二添水,不过此方法一般只能添两次。

三:茶盖立起放在茶碗旁

这种放置方式比较有意思,通常都是熟人才会干,意思是要赊账。如果茶客有朋友在场,自己钱没带够,这样可以暗示老板,下次再补,就能避免尴尬。

四:茶盖朝外斜靠茶托

这个姿势有来头:古时候有很多帮会,若外地帮会之人遇到难处,欲在本地寻求帮助,便会如此摆放......茶馆小二看到此暗示,就会在茶馆寻找,介绍彼此认识。

五:茶盖朝上放进茶碗

这种放置意思简单明了,就是告知茶馆老板,自己喝完了要走了,可以安排收拾桌子了。

来源:泽青茶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