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景德镇盖碗茶具图片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星球测评 | 腻烦了传统茶具?送你四种最新颖的泡茶大法,又酷又帅!


大家好,欢迎来到茶叶星球测评空间站,今天,我们来玩点不一样的~~

盖碗奶茶、煲仔奶咖,潮人们无所不用其极,各类器具纷纷被开发,So,你还在用传统的紫砂壶、盖碗、玻璃杯泡茶吗?

其实啊,还有很多很有趣也很有新意的泡茶方法,想知道吗?赶快往下看,性急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戳视频观看~~



试试法压壶,孙俪也在用哦

最近孙俪用法压壶冲泡六堡茶的小视频广泛传播,的确,法压壶确实很适合用来冲泡黑茶比如六堡茶、熟普,孙俪泡茶很有想象力也不拘一格,堪称时尚泡茶达人了。

据说,这个造型的冲煮器具是1852年由两个法国人Mayer和Delforge发明,而我们熟知法压壶是1929年,一位马力金工匠人和一位商人共同得到了一份名为——“活塞过滤咖啡装置”的专利(专利中描述了一种与活动杆相连的金属罐,杆子底部有孔洞,上下各夹有一层法兰绒。手动拉动活动杆后,活动杆就在圆柱形容器中活动。“将拉杆按到底,”发明者写道,“过滤后的咖啡就留在了拉杆上方,清清爽爽。”)随后,一家米兰公司注册了法压壶的修改版本专利后,法压壶才渐渐被人熟知。

法压壶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实用,不仅可以泡咖啡还可以泡茶(听说,法压壶起初用作冲泡红茶,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冲茶器)

还有的小伙伴用它打奶泡、压果汁,请自动脑补画面~

当然,它也有难以克服的劣势 —— 难冲洗,滤网容易留有咖啡油脂,长时间会有油蛤味。(小技巧:用开水烫他,可以干掉一大批残留油脂)


冲泡方法:

1.温器

2.磨豆——茶叶不用研磨,可直接使用原叶茶

3.投粉——投茶(8-10g)

4.冲泡(冲泡咖啡时可用搅拌棒搅拌,搅拌后的咖啡粉容易浸出油脂;350ml-400ml)

5.浸泡(茶叶浸泡30秒)

6.按压、出汤

难度指数:

趣味指数:

滋味指数:

建议用茶:条索大(身材魁梧的)岩茶、单丛;深度发酵的黑茶(熟普、藏茶、六堡茶等)

PS:法压壶还可以打奶泡哦~绵密的奶泡超出你的想象,赶紧DIY一杯奶盖茶吧!喜欢甜食的小伙伴,记得加糖哦!


咖啡手冲壶泡茶,很有大师范儿

你能想到发明这种“滤泡式冲泡”方法的人是一位家庭主妇吗?她叫梅丽塔,德国人。100前的这项发明改写了德国和世界饮用咖啡的历史。梅丽塔喜欢喝现煮咖啡,但她是一位完美主义追求者,非常讨厌留在残留在齿缝间的咖啡渣。终有一天她突发奇想,在铜碗底部打了一个孔,从儿子的书包里拿出一张吸墨水纸放在上面,冲入热水,顿时醇香的咖啡便透过吸墨水纸滴入壶中。她就这样发明了能滤渣并保留醇正咖啡香的滤泡方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挑剔的人往往会创造出新东西,因为,她们挑剔)后来,她注册了“梅丽塔公司”,并用自己亲笔签名Melitta作为产品注册商标,直到现在。

故事讲完了,为什么在那么多咖啡器具中,手冲咖啡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常见的非重型设备咖啡器具:摩卡壶、法压壶、爱乐压、虹吸壶、比利时皇家咖啡壶、聪明杯、越南滴滤杯、冰滴咖啡、法兰绒咖啡、冷萃咖啡、爱尔兰咖啡

因为,手冲咖啡最大的特点——变化。

咖啡豆的研磨度、水温、粉水比、冲煮时间、闷蒸时间、萃取时间......每一项参数都会影响咖啡风味。所以要得到一杯无涩感,风味明显,回甘很强烈的咖啡要经过不断的练习。手冲咖啡的器具也有很多,比如:HarioV60、沙漏咖啡壶、卡里塔蛋糕滤杯。接下来,咱们试试用手冲壶冲茶叶~


冲泡方法:

1.叠滤纸、放滤纸

2.磨豆——把茶叶碾碎

3.温器:把滤杯、滤纸、分享壶,用热水温热;再把分享壶中的热水倒入杯中,温热杯子(是不是跟泡茶的步骤很像?)

4.放咖啡粉——放茶叶

5.冲泡:闷蒸20s+冲泡。细水流、稳定的、旋转注水,使每片茶叶都被浸润到(ps:冲咖啡可不是这样哦,emmmm,更难一些)

6.品饮:啜吸法(像喝粥一样,使茶汤快速雾化在口腔中,在“岩茶”那期分享过,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跳阅。

难度指数:

趣味指数:

滋味指数:

建议用茶:高香型茶叶,如单丛、祁门红茶或者是你的最爱,所以我选择了老寿眉,你也可以混一些花、果在茶叶内,或者放在分享壶中,也很美味哦!

各种配搭,等待你开发~PS:茶叶要碾碎哦!


妙用香槟杯泡茶,很是优雅!

除了咖啡器具,酒器也可以用来泡茶哦~

酒杯泡茶,首选身材担当——香槟杯。

香槟杯杯身与闻香杯相似可聚香、玻璃材质易观汤色,适合冲泡嫩度较高的茶,比如龙井、恩施玉露、君山银针、白毫银针等。

冲泡方法:

1.温器

2.投茶(1g)

3.注水(水温85℃,7分满)

4.静止30秒后,即可品饮

难度指数:

趣味指数:

滋味指数:


最后,祭出星球boss神器:智能泡茶壶!

最近发现,老板出差再也不吐槽没茶喝了,感觉自己要失宠了~

暗暗观察中发现,老板竟然有“随身泡茶小秘”。

不仅会语音提示泡茶时间,还自带音乐,我不服气!我要一决高下!


“主人您好,我是您的泡茶小助手”小巧玲珑、随身携带、方便清洁,这样的小可爱我也好喜欢~但我不能怂!

通过和老板的深入探讨,发现这枚小可爱还式有提升空间的:比如玻璃材质的她在茶汤展现上欠佳,如果是景德镇的高岭土瓷器材质茶汤表现会更胜一筹。所以老板,也只是出差的时候会带上。。。

泡茶选择模式上没有黄茶,普洱茶也没有做生普、熟普的区分,要知道生普属绿茶、熟普属黑茶,在冲泡上不太相同哦~

所以,看来我的地位目前也并不会轻易被动摇的,哈哈哈!

难度指数:

趣味指数:

滋味指数:


茶叶星球の秒懂百科

①泡茶基本步骤:

泡茶没那么难,掌握逻辑,勤加练习(手法),动脑思考(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容器大小、投茶量多少、出汤时间等等),你也可以泡出超级无敌好喝的茶!

泡茶的基本逻辑:温器、投茶、醒茶、冲泡、出汤、品饮

②咖啡器具大全:

视频中的小姐姐(艺凡)是持证(SCA)咖啡师哦,她曾写过一篇关于“咖啡器具”的文章,基本罗列了all咖啡器具,感兴趣的下伙伴可以点击跳阅“可能是最全的咖啡器具合集”。艺凡手动笔芯


下期预告


写在后面的话

茶为国饮,什么是国饮?老百姓喝得起,可以天天喝、门槛低、味道好、对身体好的才能称为国饮。但很多人不喝茶,为什么?

水太深、不会选、不会泡......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茶叶把年轻人拒之门外。作为不年轻的90后、00后,我们要为茶叶发声!茶,并非玄学!它喝起来真真切切。“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便有了茶。”至于茶艺、茶道等我们老了,自然有所体会。我们想做的是:让你爱上这杯茶。

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评测同类茶叶,以直观的视频、图片分享每款茶的品质特征,帮小伙伴们挑选适合自己的茶,然后,爱上茶!


权威部门Ⅱ《中国茶事》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郑国建主编「中国茶事」


1.专业。本书由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国家一级评茶师--郑国建主持编写;
2.全面。本书内容包含:中国各种名茶的特色、品鉴,与鉴茶相关的工艺和产区;简明扼要的茶文化、历史,关于茶的奇闻轶事。
3.实用。各种茶的冲泡技法和讲究;茶具的选购和茶具使用、紫砂壶的挑选使用和保养;养生茶饮和茶疗。
4.品质。本书图片由专业摄影师拍摄;硬皮精装,全铜版纸彩印。

商品详情
《中国茶事》
郑国建 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07750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2-01
页数:328
字数:400000
定价:168元



作者介绍

郑国建,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主要从事茶叶加工技术研究,质量管理、质量检测和标准化工作。主持或参加制定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茶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等多项全国性的技术法规,还主持承担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抽查等工作。

现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国家认可委实验室评审技术专家,两岸斗茶组委会技术主任等职,《中国茶叶加工》杂志主编,”陆羽奖”第四届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



目录

第一篇 名茶志
第1章 中国茶叶地图
18 中国古代茶叶种植
20 中国现代茶叶地图
21 江北茶区
21 江南茶区
23 西南茶区
23 华南茶区
第2章 从树叶到茶叶
30 茶树的原产地、进化和传播
30 发现—茶树原产于中国
30 茶树的进化
30 茶树的传播
32 从龙团凤饼到蓬松散茶
32 唐宋时期的龙团、凤饼
33 明代兴散茶
33 现代茶业的分类方法
36 基本茶类与再加工茶类
36 茶的深加工产品
40 多姿多彩的外形
42 五颜六色的茶汤
第3章 名茶鉴赏
46 白毫银针
48 白牡丹
50 寿眉
52 普洱茶
56 千两茶
58 清心明目助消化
60 四川边茶
62 铁观音
64 大红袍
66 冻顶乌龙
68 铁罗汉
70 白鸡冠
72 水金龟
74 黄金桂
76 肉桂
78 永春佛手
80 白毫乌龙
82 凤凰单枞
84 祁门工夫红茶
86 滇红工夫茶
88 坦洋工夫红茶
90 正山小种
92 红碎茶
94 宜红工夫茶
96 西湖龙井茶
98 洞庭碧螺春
100 黄山毛峰
102 竹叶青
104 安吉白茶
106 恩施玉露
108 太平猴魁
110 六安瓜片
112 信阳毛尖
114 都匀毛尖
116 蒙顶甘露
118 婺源茗眉
120 舒城兰花
122 君山银针
124 蒙顶黄芽
126 霍山黄芽
128 碧潭飘雪



第二篇 茶之器
第1章 泡茶器具的前世今生
134 唐代《茶经》中的茶具
136 宋代审安老人的“十二先生”
139 明代紫砂壶和景德镇瓷茶具
140 清代茶具和烹茶四宝
第2章 老茶器之韵
144 老铁壶
148 老锡器
149 茶托
152 壶承·茶盘
154 老瓷杯
第3章 现代经典茶具
160 紫砂茶具
160 经典壶形
170 泥与色
172 制壶
174 瓷茶具
176 青花茶具
178 白瓷茶具
181 建盏
184 仿汝窑茶具
186 龙泉窑茶具
188 陶茶具
192 玻璃茶具
第4章 茶具各司其职
196 煮水器
196 煮水茶、炉
197 泡饮器
198 壶、杯
199 匀杯、过滤网
200 洁具
200 水盂、建水
201 壶垫
202 茶盘、壶承
204 茶托
205 茶巾
206 辅具
206 茶道六用
208 茶荷、茶则
210 盖置
211 茶刀
212 小茶秤
213 收纳工具
213 茶棚
第三篇 茶之饮
第1章 泡茶方法的演变
218 生食茶叶
218 煮饮茶叶
219 煎茶
220 点茶
220 泡茶
221 现代饮茶
第2章 泡茶的要点
224 冲泡要点
224 泡茶前温烫茶具
224 投茶法
225 冲水法
226 泡茶法
226 水温
226 投茶量
226 浸泡时间
227 润茶还是不润
227 浸泡的时间
227 冲泡次数
230 泡茶之水
230 茶人自古痴迷鉴水
231 古人鉴水
232 现代宜茶之水
第3章 茶礼、茶席
236 茶桌礼仪
235 泡茶者礼仪
237 品茶者礼仪
238 茶席和环境
238 插花
238 字画
239 焚香
240 音乐
241 茶器
241 茶宠
242 茶席之美
第4章 基本泡茶法
252 潮汕功夫茶泡法
256 铁壶煮饮老白茶
259 瓷壶冲泡六堡茶
262 碗泡安吉白茶
264 盖碗冲泡铁观音
267 野外冲泡红茶
270 紫砂壶冲泡大红袍
第四篇 茶养生与茶美食
第1章 茶叶中的有益成分和保健作用
276 茶叶中的有益成分
276 茶多酚
276 氨基酸
276 蛋白质
277 矿质元素
277 咖啡碱
277 维生素
277 不同茶类的特色及其有益成分
277 白茶的特色和有益成分
277 绿茶的特色和有益成分
278 乌龙茶的特色和有益成分
278 红茶的特色和有益成分
278 黄茶的特色和有益成分
278 黑茶的特色和有益成分
278 花茶的特色和有益成分
279 茶叶的保健作用
第2章 茶食制作
284 特色茶食
286 茶香料理
289 保健茶饮
290 常用保健茶疗方
290 感冒、头痛茶疗方
291 解暑清热茶疗方
292 益肝解毒茶疗方
293 理胃消食茶疗方
293 润肺止咳茶疗方
294 心脑血管疾病茶疗方
295 利尿茶疗方
296 止痢茶疗方
297 皮肤病茶疗方
298 调经茶疗方
299 饮茶禁忌
附 录 茶历史与茶文化
306 魏晋南北朝及以前茶情
306 茶情茶事
305 名茶人
307 隋唐时期茶情
307 茶产地
308 茶政策
308 名茶和贡茶
308 制茶
308 名茶人
309 名茶书及其作者
312 名茶诗歌及其作者
313 宋元时期茶情
313 茶产地
313 茶政策
314 名茶和贡茶
314 制茶
314 名茶人
316 名茶书及其作者
319 名茶诗歌及其作者
321 明清时期茶情
321 茶产地
321 茶政策
321 名茶、贡茶及茶类
322 制茶
323 名茶人
324 名茶书及其作者
326 名茶诗歌及其作者

瓷器的英文为何与“中国”一样?一文读懂藏在瓷器里的茶文化

瓷器的英文为“china”,与“中国”的英文相同,你知道为什么吗?

在中国饮茶史上,茶具的演变与发展和饮茶方式密切相关。在原始社会并没有专门用来喝茶的器具,起初多为酒具和食具,随着饮茶习俗的普及,和饮茶相配套的专用器具才开始出现。

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早期,中原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就已经出现原始青瓷器。它是陶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融合了青铜文化与陶文化后发展出的新的艺术形象。

古代“瓷”字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的文献记载,并且瓷质器皿作为茶具最早也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因为瓷器比陶器更加纤细润泽,所以瓷质茶具便渐渐替代了陶制茶具。

到了唐代,瓷器的生产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一是浙江余姚的越窑,以烧制青瓷茶碗闻名,二是河北内丘的邢窑,以烧制白瓷茶碗著名。

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也有提到他对于各地瓷质茶碗的看法,书中写到:
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
大致意思就是陆羽认为茶碗还是越州的最好,因为邢瓷白衬得茶汤颜色红,越瓷青衬得茶汤的颜色绿,他觉得越瓷更能体现茶的水色,所以越窑更优。

宋代时,以“官哥汝定钧”五大窑最为出名,各自烧制不同风格的瓷器。由于当时流行斗茶,就是用竹制的茶筅在茶盏中来回搅动打出白色的泡沫,比一比谁打出的茶沫在茶盏上保持的时间更久,也称之为“咬盏”。所以除了五大名窑外,建安黑盏也尤为名贵,毕竟黑色的茶盏更能体现茶沫的颜色。

此外,景德镇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在宋代也很有名。其中,景瓷以其“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优异品质而开始享誉世界。

到了元代,这一时期的茶具变化基本不大,瓷器最大的改变便是江西景德镇青花瓷的诞生。这时候的青花瓷制造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不仅驰名国内,在海外也声名远扬。元青花的纹饰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其中麒麟纹是元青花中最具有时代特征的装饰题材。

明朝时青花瓷的制造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青花瓷发展的基础上,明代的彩瓷发展也有一个新的飞跃。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成化斗彩,它是用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比如举世闻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

清代陶瓷茶具的生产技艺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除了青花以外还有粉彩、斗彩、珐琅彩以及各类颜色釉,风格多种多样,数量盛极一时。这段时间内,由前代托盏演变而来的盖碗也开始流行,成为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以得到一件中国的瓷器为稀奇,因此将“瓷器”直接称为“china”,与“中国”的英文“China”一样。

瓷器,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也作为民族形象的代表享誉海内外。瓷器的发展史与中国的发展史一样久,走出国门相当于中国的名片,“瓷器”与“中国”已经无法分割。
本文为小喜年原创,转载须注明。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