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夫茶系列报道,郭榕飞:收藏,为功夫茶源正名

7年前,因参编《漳州茶丛书》,当时从事闽南文物收藏近30年的郭榕飞,开始专涉茶器收藏与研究。他的藏品中,最丰赡的当属功夫茶具。

这些从各地收来的功夫茶具,皆是昔日生活的见证,亦映射出明清时期以漳州为代表的闽南地区功夫茶之盛及漳州对外茶叶贸易之盛。尤其当同属功夫茶文化区的潮州所主打的“工夫茶”一路高歌猛进时,这些实物可为漳州——“功夫茶之源”正名。这也正是收藏的真正意义所在。

郭榕飞

01

藏身小区的“博物馆”

这个位于漳州老城区的小区,就算开导航,也很容易走错。

看似毫不起眼,甚至还有点破旧,却藏着一座微型“博物馆”。当我们拉开玻璃门时,郭榕飞正坐在泡茶桌前,烧水烫洗茶具。

虽已年逾花甲,他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板寸头,略带沙哑的声线,快言快语,干练而利落。

郭榕飞收藏的各式功夫茶具

落座后,他就泡起了茶。茶是陈年铁罗汉,随手用的就是雍正年间的紫砂壶!不止于此,桌上的茶器,几乎都是古物:清代漳州东溪窑哥釉盘(壶承)、清康熙粉胎若深杯、元青花瓷片(茶搁)等等。

茶桌尚且如此,周围展示柜里满满当当的藏品更是大有“藏龙卧虎”之感。这处1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汇集了从汉代至民国的数百件历代茶器,蔚为大观。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功夫茶具,如烘炉、砂铫、紫砂壶、若深杯、茶罐等,数量、器型之多,使人目不暇接,远比漳州市博物馆里收藏的功夫茶具要丰富得多。

郭榕飞收藏的各式紫砂壶

从1988年开始,郭榕飞就步入收藏世界。他涉猎的门类颇广,陶瓷、钱币、银饰、漳绣等等。但,这些多为闽南地区的古物,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他收藏的是一部闽南人的旧日生活史。

郭榕飞对不同功夫茶具的功用及流变了然于心

02

茶具自己会“说话”

茶,在闽南人生活中的地位,比米还重要,他们称为“茶米”。解渴提神、招待客人、婚丧嫁娶、祭祖祭神,都离不开茶。一杯茶,一日三餐,一年四季,一辈子。

茶具,是呈现茶之色、香、味、韵的器具。同餐具、酒具一样,都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郭榕飞收藏的功夫茶具中,尽管也有名家款紫砂壶,但制作者更多的是籍籍无名、默默无闻的匠人。

不同形制的紫砂壶,透着岁月的“包浆”

台湾《汉声》杂志创办人黄永松曾说:“‘人随物安定,物随人长久。’因为常常使用,从表面上的安定,使用的便利,达到精神上的依靠和安定。”

这些茶具,每一件都带着匠人和使用者的手泽,还有平凡生活的朴素与温暖。当人们细细打量时,它们会娓娓道出一段往事,一段传奇。

漳州市博物馆里收藏的明清漳州窑瓷器

以漳州为代表的闽南地区,是最早出现功夫茶艺的地方,有史可考的历史就有300多年。大彬罐、若深杯、大壮炉、琯溪扇、长竹之筐,组构出18世纪漳州人精致而优雅的茶生活图景。漳州下辖的漳浦县,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紫砂壶,更是令人惊叹不已。

“自明中叶起,漳州月港日渐繁荣,成为大航海时代国际贸易的新型商港。”漳州文史专家林南中说。从这里出发,有18条航线,海商们同东南亚、南亚和东北亚的47个国家和地区有直接贸易往来,又以菲律宾吕宋港为中转与欧美各国贸易,拼贴出一幅恢宏壮观的全球贸易版图。

在海外贸易中,茶叶、陶瓷、棉丝、蔗糖、水果等素来是大宗商品。1822年从厦门开往爪哇(今印尼)的“泰兴号”沉船上,就出水了不少宜兴孟臣壶、砂铫、烘炉、青花白瓷杯、盖碗、瓷碗、诗文茶盘、锡茶罐等。

“这些(茶具)同闽南地区、中国台湾的功夫茶具以及日本煎茶道具的传世品与出土文物,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03

为功夫茶源正名

卅余载,无数古物经眼过。恰如人有生死,物有成坏聚散。在漫长的岁月里,任何人都只是某件器物暂时的保管者,而一件器物也正是一次次的聚散离合中得以流传。

有人说,热爱收藏的人都是生活的热爱者。茶具本身就是来自充满烟火气的寻常生活。

郭榕飞收藏功夫茶具,正是一个爱喝功夫茶、对家乡饱含眷恋的闽南人之“深情告白”。

不同于动辄将价格挂在嘴边的收藏家,郭榕飞几乎不提及价格。他常常把自己的藏品无偿捐赠给博物馆,有时若遇有缘人,他还会慷慨地赠与,成人之美。而且,他收藏也并非是—味地求广、求多、求全。其实,他更像是位历史学者。

穿心铫中部有一个类似于烟囱的直筒

功夫茶文化陈列柜中,不只有炉、铫、壶之类的典型茶具,还有吹火筒、炭钳、炭锤、炭铲、炭瓮、洇炭筒等生火、贮炭器具以及不同类型的炭,并配有相关历史文献、其它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图片等,研究之深入细致,可见一斑。

而当我们在仔细浏览品读藏品时,他也是总是滔滔不绝。不同器型的形制、构造、功用与流变,闽南地区与潮汕地区功夫茶具的差异……他皆了然于心。

除了四处访求古物,他还时常深入如东溪窑、大壮炉遗址等历史现场探寻,试图摸清器物的历史脉络。

他也常常“格物”深思,大胆地提出假设:“漳州地区大量出土紫砂壶,主要通过贸易流通,还是延请宜兴当地的制壶家来漳制作?”“位于漳州九龙江下游的紫泥岛是否因制作紫砂壶剩余的泥料堆积而得名?”“若深杯最早是出现在何时?若深是否确有其人?如有他又会是哪里人?”……他总在不断地叩问历史。

历史的真相往往会被时间遮蔽和掩盖,探究的过程也注定荆棘遍布。但,他始终相信:漳州,至少是闽南,才是功夫茶之源。他孜孜以求,正为正本清源。

来源:茶道CN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