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建漳州茶叶

找到约294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以茶会友 两岸茶人聚首福建漳州话合作

“获奖是对台式乌龙茶品质和口感的肯定,希望未来有更多台湾茶受到关注和肯定,两岸共同将中国茶发扬光大。”台农曾国宝14日在福建省漳州市获颁“海峡两岸茶王”后,满心喜悦。

第十五届海峡论坛·第九届海峡(漳州)茶会在福建漳州开幕。张金川摄


开幕式现场,海峡两岸茶王赛评选出的茶王获颁奖。张金川摄

当天上午,第十五届海峡论坛·第九届海峡(漳州)茶会在漳州开幕。活动中,评出13个“海峡两岸茶王”,曾国宝的“台式乌龙茶”名列其中。

此次活动以“花样漳州·乌龙茶香”为主题。图为茶会现场参会嘉宾品茗聊天。张金川摄

“大陆市场已复苏,今年不仅做茶叶种植,还要将‘台湾茶叶故事馆’连锁店在福建铺开门市店。”在曾国宝看来,福建是种茶大省,当下两岸交流合作应该升温,他希望大陆广邀台湾茶叶合作社赴大陆交流,合作共赢。

本届茶会专门设置展区,展示展销茶王赛获奖产品、漳州市特色茶品牌等。张金川摄

据曾国宝介绍,他于2006年来到龙岩市漳平永福镇兴业,创办了“茶博士生态农场”,种植和加工高山茶。去年他的“台湾茶叶故事馆”正式开业,集茶文化展示、旅游、美食为一体,游客络绎不绝。看好大陆茶叶市场的他,打算让儿子到大陆接棒,做大做强茶产业。

据悉,此次活动以“花样漳州·乌龙茶香”为主题,邀请众多在大陆投资的台湾茶企、茶农参展,推动两岸茶产业融合发展。

福建长泰明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冠颖,是在漳州的第三代台商。当天,他带着在漳州种植的台湾特色“东方美人茶”等参会。曾冠颖称,和参展商交流种茶技术、新的茶业运营模式,“品茗的同时能和海峡两岸同行碰撞出合作火花”。

当前,正是漳州荔枝上市高峰期,本届茶会设置“围炉煮茶话荔枝”版块,现场品鉴荔枝。张金川摄

当天以茶会友的“茶桌文化”形式,也让台胞、漳州福供云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游平,聆听到不少创业经验和做法。“我是做预制菜的,此次主要来广交朋友,寻找合作商机。”

图为无核荔。张金川摄

台湾茶叶学会秘书长陈右人发来视频致辞表示,海峡论坛是两岸茶农面对面交流、交心非常重要的聚会,希望两岸茶业能携手并进。

漳州种茶历史悠久,是“白芽奇兰”茶和八仙茶的发源地。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漳州乌龙茶全产业链产值超131亿元人民币。(完)

来源:中新网漳州 (廖珍妹),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海上茶叶之路

海上茶叶之路与海上对外贸易的拓展密切相关,其历史萌芽、发展、演变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几乎同频共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即海上茶叶之路,二者实为一体。而所谓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大通道。

两千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的交流与共同发展。

据史料记载,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名称源自唐代,即“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宋元时期,由于航海技术大幅度提升,古代中国已经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海上丝绸之路”商贸往来,伴随丝路贸易网络的不断拓展,海上茶叶贸易也愈发旺盛。

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又称“香药之路”“陶瓷之路”,其形成、发展与演变自有历史源流,迄汉唐至明清,流脉清晰可辨。

两汉时期

自两汉时期岭南地区被纳入中国版图而得到初步开发伊始,中国渔民便在南海上作业活动,从事渔业生产。

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中原汉族的南迁和北方战乱对陆上丝绸之路的破坏,使得海上丝绸之路空前活跃。而东晋法显大师西游古印度后从南海回国,更是说明此一历史时段,海上丝绸之路已经从中国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发展到了南亚次大陆。

隋唐五代时期

西域战争频繁,“陆上丝绸之路”受梗阻而不得不将更多贸易转移至海上,而经济重心逐渐东迁南移,又促使南方经济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加之航海技术的进步升级,诸多此类外部因素使得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获得新的发展际遇。

唐代很多波斯和阿拉伯商人从海上来到中国,居住在广州,说明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西南亚和东北非印度洋沿岸。而福建海外贸易的发展在唐五代时期亦可算作一高峰期,港口趁机迅速新兴崛起,这就为福建此后海上茶叶贸易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唐代

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鼎盛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科技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此时,福建沿海诸区域的对外交通和贸易也快速发展,通商地区不断扩大,海上贸易网络的国家也日益增多。福建海外交通除了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诸国的传统航线之外,还开辟了多条新航线,主要有新罗(位于今朝鲜半岛)、日本、三佛齐(位于今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南部)、印度、大食(阿拉伯帝国)等。当时的福州异国商人云集,且南海诸国使臣从福州上岸朝贡唐廷更是非常频繁的事情。

唐嗣圣元年(684)

漳州还未建制[唐垂拱二年(686)分泉州置,治漳浦县(今福建云霄县)]之时,一个名叫康没遮的胡商便来到了此地。由此可知,漳州港作为泉州港的外围港,在未成为正式对外贸易港的情况下,自唐初就显现出了对外航运活动迹象。五代时期,闽国创建人王审知实行“保境息民”的政策,重视海外贸易,开放了泉州、福州甘棠等港,东南各港随之兴起。

此时,泉州人凭借中原文化和刀耕火种的古越文化融合而产生的勇于奋斗的精神,充分利用“负山跨海”的自然条件和优良的港口条件,耕海牧洋,使泉州发展为当时中国的海船制造中心、丝织业中心和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泉州港也逐渐成为一个闻名海内外的贸易大港。福建泉州港、漳州港的兴起与发展,是福建海上茶叶贸易发展的前提保障。

海上丝绸之路在两宋时发展稳定、成熟,福建海上港口贸易也达到发展巅峰时期。

两宋时代

由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宋政府更加重视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制定了许多鼓励政策,海外贸易往来遍及东亚、东南亚、西亚等地。阿拉伯商人也从印度洋来到西太平洋,将市场延伸到中国沿海各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兴起并逐步发展成熟。一个以这条商路为纽带的国际性东方市场逐渐形成,不仅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且经由此路的贸易竟上升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

北宋时期

漳州是一个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海外贸易已十分活跃,为此宋政府曾在漳州置“黄淡头巡检”,维护航道安全并负责招徕海商,于每年夏天下海“招舶”。

直至南宋后期

“泉、漳一带,盗贼屏息,番舶通行”,有许多漳州舶商到海外诸国贸易,他们必领先到泉州市舶司领取“官券”才能出海,漳州由此成为泉州港对外贸易的外围口岸。

从北宋后期开始

由于中央政府在泉州港设置了“市舶司”,福建对外贸易中心转移到了泉州。

南宋时期

闽浙的地缘优势,使得福建经济贸易发展更为迅速。“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与繁荣,为泉州港的崛起与兴盛提供了契机。彼时的泉州接近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出口货物以丝绸为主,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中国至西洋航线的起始港和东端枢纽港口,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璀璨的东方明珠。

南宋时

福建与亚洲、非洲乃至欧洲、拉丁美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贸易往来,船舶所至,北抵高丽、日本,南达麻逸(位于今菲律宾)、爪哇,西到大食(阿拉伯帝国)诸国,其范围之广袤,蔚为壮观。

至宋末元初

“货物浩瀚”的泉州港远超于广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被誉为“梯航万国”的“东南巨镇”,其也由此成为中外友好往来的一个重要门户,达到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为了适应中外海船停泊,泉州的12支港,择要建造了港口码头,其中最主要的有后渚、法石、安海、围头4个支港。

武夷茶贸易茶票

元明清时代海上丝绸之路最终成型。元人汪大渊远航非洲东南部莫桑比克海峡,使海上贸易伸展至非洲东南沿海区域。

明朝永乐至宣德年间

郑和七下西洋,由江苏刘家港(在今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出发,经海路到达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国、印度、伊朗、阿曼、也门、沙特阿拉伯和东非的索马里、肯尼亚,用携带的中国丝帛、瓷器、陶器、铜器、铁器、漆器、金钱、药品及棉布等输出到欧亚非,换回珠宝(象牙、犀牛角、珍珠、玳瑁、琥珀、玛瑙)和香料(宋朝又称“香药”,泛指胡椒、檀香、麝香、龙脑、乳香、丁香、沉香、木香、肉豆蔻、安息香、苏合油等)等奢侈品。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赤道附近海岸,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已经掌握了航行到东非,甚至好望角的技术。

清代

清代中国更是同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建立了海上航线的联系,这意味着海上丝绸之路已经通向七大洲、四大洋。明清海上对外贸易的最终成型,意味着中国诸多沿海港口贸易吞吐量的增大,贸易物品更为丰富多样,贸易交流更加频繁。不容置疑,福建海上港口贸易亦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随之发展、壮大。

海上贸易繁荣的背后,也带来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层面的社会问题。

明、清两代政府为控制对外贸易和防范海外势力入侵,对民间的海上贸易实行时禁时开政策。结果事与愿违,明朝“海禁”造成东南沿海倭寇和海盗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商品成风,明政府只好开禁。

清朝施行“闭关政策”,西方国家在输出大量银圆购买中国商品的同时,因无法建立平等互利的自由贸易关系,而出现了巨额贸易差额,于是英国方面违背中国官方的禁令,非法大规模向中国倾销鸦片以追逐高额利润,扭转贸易逆差,最终引发了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代表的禁烟运动。

而后鸦片战争的爆发致使“海上丝绸之路”彻底走到尽头。福建海上贸易也在明清禁海政策的作用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覆灭而湮灭。

来源于: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渤、侯大伟,知识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千年茶韵醉八方——漳州茶专题片首播

近日,由漳州市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漳州电视台共同合作拍摄的《漳州茶 和天下》漳州茶专题片已经制作完成并在漳州电视台进行首播,本片从漳州优越的生态环境、历史悠久的漳州茶文化、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漳州茶品种、漳州功夫茶技艺以及茶旅融合等多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漳州茶,走遍了漳州茶的所有产区,全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漳州茶的形象。

在观看视频之前先让大家了解一下漳州茶的发展历史。

漳州茶历史

唐朝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漳州。漳州府建,饮茶之风起,“漳州茶叶”得以走进历史记录之中。

宋代开始,各县均有种茶。如今漳浦盘陀岭上有三株千年古茶树,俗称“宋茶”。

明代是漳州产茶的鼎盛时期,乌龙茶的制作技术,当时为福建之冠,《武夷茶歌》记载:“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安溪茶歌》记载:“迩来武夷漳人制”。

龙溪、南靖、长泰等县的名茶,那是均被列为朝廷贡品。

明万历年间,漳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时期,古月港联通47个国家和地区,“中外海船停泊,五方商贾云集”。

月港是全世界茶叶贸易第一港,茶叶是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据《海澄县志》记载,明朝中叶从海澄月港出口的茶叶年销售上百吨,最多一年达300吨,居全省之冠。

漳州茶,由此走向世界。

清代以来,闽南乌龙茶蓬勃兴起。“金仙岩边有八景,万亩茶园万担银”。

光绪年间,漳州市里有号称“百年老铺”的奇苑、瑞苑等茶庄开业;后又有张源美、荣胜、裕美等茶庄。

茶叶出口东南亚等国,年销量据当时记载:光绪二十年前约360担,光绪二十年约1200担,光绪末年约1800担,民国初期至抗日前夕为2000担至6000担。

建国之后,漳州茶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漳州五泡茶(华安铁观音、南靖丹桂、平和白芽奇兰、诏安八仙茶、云霄黄观音)以传承与发展为方向,经过多年的用心栽培、研发及精心制作,在青山秀水的漳州的深情孕育下,漳州五泡茶以其甘醇清雅的口感和优良品质,深受宾客青睐。

漳州茶用它独有的品种特征、优越的产地特性、顺乎天时的生长过程、匠心独具的工艺,凝聚在一片片茶叶上,让人们在品饮时,一泡三叹,为其美好而神奇的色香味深深吸引,久久回味。

漳州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发展迅猛,它促进了漳州经济的发展,占漳州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福建人都爱喝茶,漳州人更为喜爱。从国学大师林语堂对茶的热衷,足见得漳州茶文化的影响力颇深。“好喝茶,喝好茶,茶好喝”,可以说是漳州人民和茶文化的真实写照。

了解漳州茶的发展史,现在,一起来看由漳州市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漳州电视台共同合作拍摄的漳州茶专题片。

“漳州茶,和天下”,茶,达道之化身;和,天下之达道。以茶为媒,可达大道。携手发展,合作双赢。

愿漳州茶香飘四海,漳州茶友遍九州!

来源: 茶之序文化

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9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