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建南平武夷山大红袍

找到约12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福建南平:万里茶道起点至今仍独树一帜

开篇语

“万里茶道”是中国继丝绸之路后,又一条连通亚欧大陆的国际商贸通道。

“万里茶道”南起中国南方的山地产茶区,茶叶经过水陆交替运输北上,在汉口、张家口集散转运,过库伦后一直延伸至古代中俄边境的茶叶通商口岸城市恰克图完成交易。而后,经过西伯利亚地区、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至欧洲,线路总长达1.4万余公里。

早在2012年,“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湖北赤壁召开,湖北省发起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倡议,得到国内沿线各省(区)响应与支持,“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就此展开。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提到“继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油气管道成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更加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万里茶道的广泛关注。

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发函,正式同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作为万里茶道联合申遗牵头省份,湖北省委省政府在2021年将“推进万里茶道申遗”被写入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同年,湖北省政府正式成立“湖北省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

△万里茶道《赤壁宣言》发表十周年座谈会

今年恰逢中国政府启动万里茶道申遗项目的第10个年头。6月30至7月1日,万里茶道《赤壁宣言》发表十周年座谈会暨申遗工作现场会在赤壁召开,国内“万里茶道”沿线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九省(区)30个节点城市的文物、文旅部门领导再次齐聚,共襄盛举,向“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发起冲刺。

《请你喝杯湖北茶》经过两个月策划,推出了大型策划【再看万里茶道】系列报道,南到福建南平,北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其中湖北有五地入选报道,分别是咸宁赤壁、恩施、宜昌、襄阳和武汉。

今天,我们以“万里茶道”的起点——福建省南平市,作为本系列报道的开篇之作。

福建南平

福建南平市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中国著名的茶乡。200多年前,作为“万里茶道”起点城市的南平武夷山,是福建对外交流与贸易的主要渠道。

而武夷山的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产茶胜地,也是“万里茶道”的起源地,有着独树一帜的茶史、茶俗、茶文化。

Part.1

海陆“万里茶道”起点都在武夷山

自古武夷出好茶,在中国茶类的大观园里,武夷茶天资禀异、气质卓绝、岩骨花香、绝代风华。

福建武夷山下梅村是“万里茶道”的起点,“每日行筏300余艘”就是当时武夷山茶贸的繁盛写照。

北宋范仲淹的《武夷茶歌》中的“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就是赞美武夷山的茶名冠天下。

△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

历史上,海陆“万里茶道”起点都在武夷山。

陆上“万里茶道”南起武夷山,经江西、湖北、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向北延伸,贯通亚欧大陆,抵达俄罗斯恰克图;海上“万里茶道”从武夷山出发,沿着信江、鄱阳湖到赣州,跨越梅岭进入广州,经马来西亚吉隆坡、南非好望角等地,抵达英国利物浦。

△福建武夷山市下梅村

因茶结缘、香飘万里,陆上“万里茶道”始于17世纪中叶、繁荣了两个半世纪的国际古商道,是中蒙俄三国经贸、文化交流的纽带,更是福建人敢拼会赢的真实体现。

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茶叶从中国南方福建、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出发,经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由库伦(今乌兰巴托)至恰克图进入俄罗斯,并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

清咸丰年间,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武夷山茶路中断,但很快形成了以赤壁羊楼洞为中心的外贸新茶源地。

△湖北赤壁羊楼洞古镇

这一举措,是近代茶叶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大变迁。赤壁市也成为了“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当时,仅2平方公里的赤壁羊楼洞小镇,就汇聚了中外茶商200多家,年产砖茶2.4万吨。一块块芳香青砖茶,或乘车北上,铺就了悠悠茶马古道;或跨海远航,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亚非各国。目前,羊楼洞茶场仍是全国八大国营茶场之一,赵李桥茶厂青砖茶年产量不少于4000吨,“川”“生甡川”等品牌闻名全国。羊楼洞古镇也因此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世界茶业第一古镇。

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高度评价17世纪的“万里茶道”是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蒙古期间,又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复兴“万里茶道”有机结合。

新时代,福建与湖北再续前缘,共同申遗,共同重振“万里茶道”辉煌,有利于唤醒中蒙俄三国人民共有的历史记忆,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经贸、文化交流。

2

Part.2

“双世遗”资源优势,全面茶文旅融合

南平市武夷山市作为福建省的产茶大市,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武夷山更因武夷岩茶先后被评为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特色产茶县、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全国绿色原料(茶叶)标准基地示范县等称号。

作为茶文化底蕴深厚的武夷山,同时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之一,有至今仍保留完整的大夫第、隐士居、景隆号、镇国庙等30多处“万里茶道”古遗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武夷山下梅村全景

如今,武夷山充分发挥茶叶和“双世遗”资源优势,通过开通“丝路、茶路”中欧旅游专列、开设“茶路”沿线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开展“印象大红袍”大型山水实景项目、组建茶博园茶旅体验、“茶姑娘”品牌导游队等活动构建以航空、铁路、公路为一体的旅游交通网,着力推动山水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由茶旅结合向全面茶文旅融合转变。

南平市已成功举办中国(武夷)“三茶”统筹发展高峰会、中国白茶大会、首届中国(武夷)红茶国际交流活动等重要茶事活动,持续讲好茶故事,努力打造茶文化传承发展的标杆。

△武夷山生态茶园苗圃

3

Part.3

以茶为媒,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南平市以茶为媒,推动“万里茶道”融入“一带一路”,积极与沿线城市互通互联,有效推进茶产业的出口与转型升级。

作为“三茶统筹发展”思想的发源地,南平正致力于把武夷山乃至整个南平市打造成“三茶统筹发展示范区”、“海峡两岸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同时,本着“保护是第一要义”的宗旨,合理划分保护发展带范围,推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围绕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五大振兴”,南平市以茶为重心,引入新农人、新村民、新乡贤,用新技术、新文化、新时尚促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下梅村邹氏家祠

另一方面,南平市着力打造茶科技创新先行区,注重以茶科技赋能茶产业。在种业创新上,开展中国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建成24个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圃,积极开展政和白茶太空搭载育种实验,3个茶树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

2021年南平市茶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50亿元人民币。南平正进一步创新机制,融合发展,让茶叶更好地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着力打造茶产业发展集聚区,大力开展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推广绿色生态管护模式;推进茶全产业链发展,引进培育一批茶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发茶食品、茶饮料等茶深加工及茶衍生品;着力打响茶品牌,建立健全“从茶园到茶杯”的可追溯绿色生产质量管控体系。

△武夷山市城村“万里茶道”古码头一角

结束语

此前,福建南平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申报用了8年时间。而“万里茶道”跨国联合申遗需要协调沟通的国家和地区更多,还须认真对照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标准和要求,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基础性工作。

作为“万里茶道”的源头,福建南平位置独特,应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推进与沿线重点国家和城市的茶旅、经贸、文化等合作,全力培育打造“万里茶道”文旅融合品牌,打造申遗特色,提升文物品质,为申遗加分。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建南平:推动“三茶”高质量发展

茶产业是绿色南平的城市名片,是富民强市的特色产业。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三茶统筹发展”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五届十三次会议工作部署要求,加快推动南平市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9月22日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南平市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力争到2023年,建成一批特色茶加工专业园区和“三茶”示范项目,着力打造茶种质资源、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和人才培养高地。到2025年,建成全域绿色生态茶园,创建国家级茶树种质资源圃,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着力打造全国“三茶”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区和海峡两岸茶文旅融合示范区。到2035年,培育规上茶企200家以上,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着力打造世界级茶叶生产、交易、文旅、教育、科研、康养中心。

注重文化挖掘,推动文化赋魂茶产业

加强茶文化遗产保护。加大茶文化遗存科学保护力度,将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布局,重点推进武夷茶博物馆、政和白茶城二期、建盏博物馆等项目建设。组织编制《万里茶道(武夷山段)保护规划》,加快推进“万里茶道”申报世遗步伐。积极推动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加快推进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政和白茶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序推进茶文化区域整体性传承保护。

加强茶文化宣传推广。深入挖掘闽北茶文化蕴藏的生态、文化、交流等价值,形成科学、标准且各具地方特色的对外传播茶文化读本。录制一批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音频故事和短视频作品,编创一批茶歌舞节目、专题片,讲好茶故事。加强与“一带一路”、“万里茶道”沿线城市交流合作。支持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走出去”展览,创新举办中国(武夷)红茶国际交流活动,扩大茶文化对外交流传播,提升我市茶文化影响力,着力打造茶文化高地。

打造茶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依托武夷山双世遗和国家公园名片,大力建设茶研学基地、特色茶庄园、茶传习所、观光茶工厂、茶主题生活馆等特色茶文旅项目,不断丰富茶文旅路线的要素资源,到2025年,全市建成50个茶文旅融合项目点,打造一批茶文旅融合精品线路。做足茶文旅融合文章,开发茶点、茶宴、茶礼、茶工艺品等茶旅融合产品,推动茶产业、茶文化与大健康、大旅游、大教育等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串点、连线、成面,形成“片片有景、处处有茶”,着力打造世界级茶叶生产、交易、文旅、教育、科研、康养中心。

推动南台茶文化交流。推动武夷山与阿里山茶文旅交流;依托建瓯矮脚乌龙与台湾青心乌龙“同宗同源”优势,积极打造“闽台同根茶园项目”,共同探索百年矮脚乌龙茶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推进光泽干坑与台湾日月潭红茶协作发展;持续办好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两岸红茶文化节,搭建两岸茶品种、茶加工、茶文化深度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两岸茶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海峡两岸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注重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赋能茶产业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福建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系统调查、收集、保存、鉴定评价我市茶树种质资源,对全市现有茶树种质资源,尤其濒危种质资源做到应保尽保。收集整合全国、全球茶树种质资源,全市建设一批国家一流茶树种质资源库,到2025年,全市至少创建1个国家级茶树种质资源库。

加强优新品种选育。发挥我市茶树种质资源优势,推动武夷学院、武夷山茶科所等本地科研机构与中国农科院、福建省农科院等国内权威科研院校协作,利用核心基因和创新种质,加强新品种选育研究。到2025年选育一批国家级、省级认定的茶叶优新品种,着力打造茶种质资源高地。

推进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开展绿色生态茶园建设三年行动,持续深入推进“减药减肥和禁用除草剂”,构建“林、茶、水”立体生态系统,打造一批绿色生态茶园示范片,力争到2025年,实现绿色生态茶园全覆盖。围绕“全域绿色食品”目标,鼓励企业开展茶相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到2025年,争取茶相关绿色食品认证个数达到100个,各产茶重点县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推动茶产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发展。发挥南平科特派发源地优势,将科技链融合进产业链,引智借力,高位嫁接,建立“三茶”专家库。全市每年选派50名以上茶产业科技特派员到茶企(合作社、基地)开展技术服务,基本覆盖全市所有产茶县。建立健全茶产业科技特派员政策激励保障机制,支持茶产业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领办创办企业等方式,与茶农、茶企等结成利益共同体。到2025年,培育茶产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0个。  

推动数字茶叶发展。加快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改造传统产业,打造集数字茶园、数字茶工厂、数字茶仓储、茶质量溯源、社会化服务、数字茶旅为一体的茶产业大数据平台,推进茶叶智能制造、智能包装、智慧茶园等数字茶叶发展。依托本地院校或龙头茶企,与中国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探索创建国家级茶叶重点实验室,提高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市打造茶科技高地。

注重强链延链,推动茶产业集群发展

强化龙头企业培育。鼓励现有优势龙头企业进一步聚集资金、品牌、技术等要素,通过整合资源、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加快企业梯度培育,引导“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一批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引导龙头企业同合作社、家庭农场、种茶大户合作,打造一批茶叶产业化联合体。到2025年,培育规上茶企110家以上,茶叶产业化联合体60个以上,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加强“三茶”人才培养。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全方位统筹发展,深入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加快培育本土留得住、用得上的“三茶”专业人才,支持本地职业中专和高等院校开设“三茶”专业,鼓励龙头企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力争全市每年培训从事“三茶”高素质人才不少于1000人次,着力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补齐产业链短板。鼓励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产学研”协作,深入开展武夷岩茶、政和白茶等主要茶产品内含成份独特性和茶叶保健功能研究,大力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妆、茶日用品等茶深加工及茶衍生产品。瞄准产业链短板,梳理招商重点区域、目标企业,借力各级经贸交流平台,实行市县联动、资源共享,强化“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回归招商和协会招商,重点引进一批补链强链延链大项目、好项目。

健全完善品牌体系。鼓励争创驰名商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区域品牌。健全地理标志商标(保护产品)等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引导市场主体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发挥地理标志引领产业发展作用。鼓励各龙头茶企融入“武夷山水”品牌建设,建立健全“源头赋码,一品一码”、“从茶园到茶杯”的可追溯绿色生产质量管控体系。依托武夷山省级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茶叶质量检验中心。

提升宣传营销水平。推动“武夷山水”品牌运营公司和重点茶业龙头企业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沿江以及高速服务区、高铁站、机场等休憩场所,设立“三茶”主题宣传广告牌,在全市范围设置茶点区、喝茶区、随手茶礼购买区、做茶体验区等,鼓励在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工程建设中融入茶文化元素,持续开展“请到南平来吃茶”等茶体验活动,营造以茶为媒、以茶兴业文化氛围。加快“武夷山大红袍”、“正山小种”、“政和白茶”等公用品牌旗舰店建设。组织企业抱团到北京、深圳、广州等茶叶主销区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各产茶重点县每年至少参与5场国内茶业宣传展示活动。

打造产业集群平台。各产茶重点县要拓展销售渠道,建立茶叶专业市场,推动优质茶企签约入驻“福茶网”。加快建立水、电、路、讯、网配套齐全的茶叶加工园区,大力发展茶叶包装设计、制茶装备、茶具等关联配套产业,打造产业链条完整、配套体系完善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茶产业高地。

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茶”发展工作,并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农业农村局、文旅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水利局、林业局、供销社、数字发展中心、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南平市“三茶”高质量发展工作小组。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定期召开会商协调会,建立闭环落实机制,统筹推进“三茶”工作。

强化要素保障。围绕统筹“三茶”发展目标,各产茶重点县要科学编制《“十四五”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出台扶持政策,整合项目资金,优先安排“三茶”用地指标。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省级绿色金改试验区政策,提高信用贷款额度,加快推进“两权”抵押贷款、库存茶叶抵押贷款等抵(质)押贷款工作。

强化跟踪考评。将统筹“三茶”发展纳入绿色发展与绩效管理考核,实行半年一考评、年终一总评,抓好考评结果应用。在全市打造一批可比、可学、可鉴的“三茶”示范项目。同时,要加强“三茶”统筹发展成就和典型的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汤桂妹金喻婷)

来源:中国经济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南平武夷山:又闻茶香满武夷

又闻茶香满武夷

——武夷山“寻茶之旅”热度不断攀升

初夏时节,行走在武夷山的绿水青山间,位于武夷山的生态茶园无疑是一道最美的风景。此时,茶园里处处弥漫着幽幽清香,翠绿的茶垄随着高低起伏的山势绵延开来,好似一幅浓墨淡彩的山水画,美不胜收。

燕子窠生态茶园 (叶国宝 摄)

武夷山市现有茶园面积近15万亩,年产毛茶产量2万余吨,占南平四分之一、全省二十分之一。武夷山全市涉茶人员12万,注册涉茶企业8858家。近年来,武夷山在传统茶业基础上走出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茶文旅融合”新路子,逐渐成为撬动当地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茶旅产品丰富 让游客尽兴而归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国家公园”“红茶与乌龙茶的发源地”……武夷山的城市“名片”有很多,这为其发展茶文旅融合提供了基础。

基于这些客观条件,近年来,武夷山市以“旅游+”的方式加强产业联动,促进生态旅游与文化产业、茶产业融合发展,吸引游客到武夷山品茶购茶、体验茶文化。

如今正值制茶季,在旅游市场上,武夷山的“茶旅体验游”持续走俏,全市每个角落都充满了茶的元素,与茶相关的旅游路线使得游客的脚步慢下来,也带动了当地餐饮、文创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一”期间,在燕子窠生态茶园,游客三五成群沿着观光漫游道游览拍照。他们或俯身闻闻茶香,或忙着用手机记录下采茶工人忙碌的身影。有些游客按捺不住好奇心,钻入茶树丛中,体验一把茶叶采摘的乐趣。

“五一”期间,游客在燕子窠生态茶园游览拍照。(徐园园 林李冰 摄)

燕子窠生态茶园是武夷山推行茶旅融合的一个缩影。2016年以来,燕子窠生态茶园套种大豆、油菜花,实行无化肥、无农药的管理模式,不仅提高茶叶的品质,也让“颜值”提高的茶园化身为一处人气颇高的景点。2021年,燕子窠生态茶园进一步完善了茶园及周边停车场、公厕、指示牌等基础设施建设,开通了旅游公交专线,实现茶旅深度融合。如今,燕子窠生态茶园已成为武夷山的热门“打卡地”,放假期间游客络绎不绝。

在武夷山,茶叶不仅可以品尝,更可以“玩”出花样。在武夷山风景度假区崇溪漫步道上,“福茶飘香”观景台以其独特的造型“出圈”。它以“茶文化”为主题,总体建筑以传统制茶工具——茶叶焙笼和摇青匾为造型,与周边植物形成良好借景,内里则是玻璃茶室,游客在观景的同时还可一品武夷茶。“福茶飘香”景观台建成后,吸引了众多游客及摄影爱好者游览参观、驻足拍照,成为武夷山又一处热门“网红”景点。

位于武夷山风景度假区崇溪漫步道上的“福茶飘香”观景台。(徐园园 林李冰 摄)

2021年12月,集吃、游、购、娱等为一体的武夷茶世界开街,这里汇聚了八马、华祥苑、香江茗苑、武夷星、正山堂等全国知名茶企。武夷茶世界建设面积约3万平方米,规划有品牌茶企、茶周边产品、茶研学基地、茶道体验馆等旅游区域和互动街区,进一步丰富了茶旅路线上的旅游产品。

除了武夷茶世界,去年以来,武夷山还有一批茶旅项目相继开业:“印象建州”项目投入运营,游客不仅可以品尝武夷山大红袍,还可以品尝闽北美食,这里的大众茶馆可以供近百名游客品茗;武夷山首个温泉度假村项目“茶汤温泉”开业,将茶文化与温泉文化相结合,让游客体验“赏印象、品岩茶、泡温泉”的度假旅游新模式;推出嘉叶山舍、茶汤温泉、皇龙袍茶庄园等一批茶主题精品酒店、民宿,积极引导酒店、民宿营造“住有茶香”氛围,优化旅游供给,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今年,武夷山市还将建设中国武夷茶博物馆等多个茶文旅融合重点项目,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建设休闲茶庄园,推出一批“三茶”融合主题茶庄园,进一步丰富茶文旅融合新业态。

茶旅智慧化 一部手机游景区

随着智慧旅游在全国各地的发展,今年春茶季到来之前,南平市推出了“南平茶旅智慧地图”,为省内外游客提供一份智慧化的茶旅游玩指南。“跟着总书记打卡”金牌路线、世界茶乡体验之旅、武夷世遗探秘之旅、岩骨花香漫游之旅、茶文化研学之旅这五条茶旅路线串联了武夷山众多热门旅游景点。

南平茶旅智慧地图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将电子地图和卡通版手绘地图这两个独立地图进行叠加组合,集图文赏析、语音讲解、自动寻路、路线推荐、VR全景、紧急呼救等功能于一体,整合汇集了南平市茶旅相关的经典旅游线路,地图上能找到网红景点、美食餐厅、主题酒店、主题民宿,以及茶文化、茶研学体验点等茶旅产品信息。

“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一趟旅程,实在太方便了。”来自福州的游客王女士表示,“智慧茶旅”迅速拉近了她和武夷山这座城市的距离。“不用花心思做攻略,想去哪个景点,基本可以说走就走。”王女士对“智慧化”的寻茶之旅很满意。

近两年来,短视频平台在传播效果上的出色表现,也让武夷山市政府抓住了这一传播“利器”。其中,“这里是武夷山”视频号成为微信朋友圈里大家争相转发的热门账号,被当地人认为是目前武夷山市唯一“出圈”的旅游类政务号。

“这里是武夷山”不仅记录了玉女峰、九曲溪、燕子窠生态茶园等著名景点的四季变换,还记录了武夷山旅游行业的重大变化,比如从海南三亚至武夷山航线的开通、武夷山首条有轨观光电车开通等。

“在武夷山,蹭茶永远比蹭饭容易,这样的生活谁不喜欢呢?”这是“这里是武夷山”的一句文案,最近,该账号最新几期关于武夷茶季的短视频获赞数达2万多。“待疫情过去,一起去武夷山可好”“多年前去过一次茶山,看采茶看得入神,不舍下山”……在账号的评论区,网友们纷纷留言,线下弥漫的武夷茶香仿佛也让不少线上网友“醉”在青翠的茶园间。

武夷山当地茶企开启直播模式,带领游客”云“制茶(徐园园 摄)

而直播、拍摄短视频也成为当地茶人们记录茶乡生活的最佳方式。茶山上,主播跟着茶农一起去采茶;茶厂内,主播带着网友观看茶叶制作的过程;茶室内,主播泡着茶叶,缓缓道来茶文化……武夷茶,在短视频时代变得愈发生动。

茶文旅融合 茶乡“变身”旅游景点

武夷茶全国闻名,武夷山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武夷茶的“表现形式”有了更多可能。如今,当地茶农销售的产品不断变化,不仅卖茶,还“卖”生态、“卖”风景、“卖”茶文化。一亩亩茶园不仅仅是茶叶产地,还成了一个天然大景区、大体验区。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时,来到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茶产业发展情况。燕子窠以其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借此契机,武夷山市加大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茶园纳入茶旅精品线路,安排专门的导游、配备数字化导览,燕子窠也由一片茶园变成一个旅游景点。

“春天油菜花、樱花盛开,一批批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作为生活在这里的茶农,我们感觉很幸福。”燕子窠生态茶园负责人之一的杨文春笑着说。

眼看着燕子窠实现华丽“变身”,星村镇茶农茶企更坚定了建设生态茶园的决心,叶茂超就是其中一位。他所在的前兰村几乎家家都做茶,但过去多是粗加工的批发买卖,茶叶附加值不高。“改造生态茶园成本确实更高,但精耕细作后,茶叶亩均产量增加了,茶叶销售更紧俏,而且茶园更漂亮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兼得,让叶茂超坚定了改造茶园的脚步。

2021年4月,前兰村开始筹划筑梦前兰茶叶专业合作社,6月份合作社成立,69家社员代表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这些年轻茶人一边改造升级生态茶园,一边学习电商营销技能。他们在网上推介生态茶,带顾客“云”游生态茶园,了解武夷山茶文化,半年时间就在社交平台收获了4万多粉丝的关注,在他们的带动下,2021年前兰村茶叶销量增长超过300%。

同样,在星村镇黄村村,当地茶企茶农用自有资金投建打造了特色茶文旅融合群落——“横凤特色茶部落”,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参观生态茶园,吃农家宴,了解做茶器具和工序,还能参与做茶,观看斗茶,体验一场“沉浸式”茶文化之旅。

“横凤特色茶部落”运营三年多来,每年“寻茶”而来的游客就超过两万人,当地许多村民也有了多元化收入。

初夏时节,茶旅正当时。在这个满眼青翠的季节,不妨放下生活中的忧虑,来到武夷山,开启一场“寻茶之旅”吧。

来源:学习强国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2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