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鼎白琳工夫

找到约14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茶说|白琳工夫传承久远的历史渊源

白琳功夫

Gongfu

白琳红茶发端于福鼎白琳,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有250多年的历史。据清乾隆己卯年(1759)任福宁知府李拔编撰《福宁府志》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可见,至少清乾隆时期,白琳就以产茶而著称,并受到地方主要官员的关注而载入史册。福鼎早在唐代就有记载种茶的史料,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考证,这里所称白茶山即指福鼎为白茶产地,主要分布在白琳、点头、磻溪、巽城、店下和桐山等地。其中白琳、磻溪和点头是福鼎境内三大茶叶主产区,自清代以来,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为原料,产制红茶,取名“白琳工夫”,名声大噪,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


白琳工夫主产地白琳镇位于福鼎市中部,陆地与点头、磻溪、店下、秦屿,以及柘荣县乍洋等乡镇相邻,水路主要通八尺门内海。白琳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状况,揭示了工夫红茶的历史背景。白琳出产工夫红茶辉煌景状,在朱挺光先生(1917—2004)所撰《白琳后岐商港前景在望》一文有过细致的描写。茶叶是白琳特产,每值新春,必有来自泉州、厦门的客商,称为“南帮”,和来自广州、香港的客商,称为“广帮”,他们来到白琳,和当地茶商一同设馆制茶。当时正式茶馆包括客商多达二十四家。本地茶商“双春隆”、“恒和春”、“合义利”等闻名内外。



白琳工夫经过发端兴盛、由盛转衰、由衰转盛和兴盛式微等四个时期。清代至民国之前为发端兴盛期。据相关资料记载,清光绪年间,福鼎出境红茶2万箱,每箱50市斤,远销上海等地。民国初期,茶业由盛转衰,年产值不到百万元。民国中期至解放前是由衰转盛时期,福鼎工夫茶主产区白琳、点头等地茶业十分兴旺,茶商贸易繁荣,茶栈茶馆林立。茶商向洋行或大茶行承包精品工夫茶在指定港口、码头交货,再由洋行、茶行外销港澳及欧美各国。在白琳本地,已经出现不少资本雄厚的茶馆,摆脱外地茶行、洋行的控制,将工夫红茶水运至营口,转运满州里销往苏联。解放后至六七十年代是工夫红茶兴盛式微期。五十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国外对红茶需求下降。七十年代初,红茶改制,白琳工夫的辉煌不再。


但是随着中国红茶市场的觉醒,白琳工夫进入了复兴时期。而建立于1999年的福鼎市点头福全茶厂(榕鼎红茶业)在白琳工夫的复兴时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了解,该企业坐落于福建福鼎,地处闽浙边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区旅游胜地——海上仙都太姥山下,长期致力于推广白琳工夫红茶以及它的文化。2009年,该企业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正式推出了“榕鼎红”系列红茶,不仅将世人的目光聚集到了白琳工夫上,由此还引发了白琳工夫产业的转变。现如今,白琳工夫红茶跃居福鼎工夫红茶之首,是红茶中的一朵奇葩,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

福鼎“白琳工夫”:借势东风起 又闻茶飘香

“白琳工夫”红茶作为“闽红三大工夫茶”之一,以主产地福鼎市白琳镇而命名,迄今约有25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白琳工夫”历经茶海浮沉、岁月洗礼,而今,在福鼎茶产业兴盛的大环境下,在政企和老茶人的携手推进下,逐渐焕发新生机、增添新光彩。

近段时间,春茶生产已临近尾声,而福鼎市白琳镇的多家茶企正抢抓时间节点,紧锣密鼓地进行“白琳工夫”茶的生产。日前,记者走进福鼎大廷茶仓,只见流水线一片忙碌,车间内茶香扑鼻。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从一篓茶到一捧茶,从茶树到茶杯,“白琳工夫”的制作工艺寻常中又蕴藏着独到之处。

“原料需精选本地优质品种茶树的鲜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一些特殊手艺,让茶叶发酵,充分激发内含物,让茶喝起来自带毫香、花果香、高糖香等三种独特的品种香、地域香和工艺香,且回味鲜爽甘甜。”白琳茶业协会首席专家顾问陈敏介绍说,“白琳工夫”的外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球状,色泽黄黑;内质汤色浅亮,香气鲜纯有毫香,味清鲜甜,叶底鲜红带黄,其主要原料为福鼎群体种小叶茶和福鼎大白茶。“白琳工夫”在初制加工时,注重管控温度、湿度、供氧等,在精细制作时,又讲究“嫩叶重萎凋,老叶轻萎凋”,揉捻“轻、重、轻”等,各工序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从而达到外形、风味、口感俱佳。

一腔情怀、匠心传承,致力续写“白琳工夫”新篇章。作为一名老茶人,陈敏与“白琳工夫”的情缘牵扯延续了40多年。上世纪80年代,白琳因优渥的茶叶资源被选址设立国营茶厂,主要生产白茶、红茶等。彼时,陈敏作为质检科一员,便与“白琳工夫”结了缘。甄选原料、研习工艺、检测品质,全心投入、精益求精,陈敏逐渐成为一名茶叶“行家”,尤其对“白琳工夫”有着深入研究。而后,随着国营茶厂停止经营,“白琳工夫”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被市场“尘封”,让陈敏等老茶人倍感惋惜。

近年来,福鼎白茶强势崛起,让福鼎的茶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方兴未艾,也让“白琳工夫”迎来“复出”的曙光,奋力在偌大的茶叶市场谋得一席之地。乘势而上、借势而为,陈敏在潜心做好做优福鼎白茶的同时,着手制作“白琳工夫”,将消失许久的茶香、茶味重新带回,吸引诸多闽红工夫茶爱好者争相购买品尝。“这几年,不断有茶客来白琳品尝‘白琳工夫’,对它独特的茶香、甘甜的口感赞不绝口,对这款红茶的回归大为欢迎。”陈敏颇感自豪地说。“白琳工夫”的回归,与白琳镇党委政府的决心与努力息息相关——在重建白琳老街时融入“白琳工夫”元素、把握契机宣传推介、加大对茶企生产扶持力度等,一项项务实举措,给予企业信心、更让广大茶客欢心。

“政府支持、市场反响好、效益也不错。”福建省大廷工坊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廷介绍说,近年来,公司每年生产近2吨“白琳工夫”,一方面是传承制茶工艺、茶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试水市场接受度。实践证明,红茶爱好者对“白琳工夫”十分认可,市场需求量不少。今年春茶以来,公司已生产3000多斤“白琳工夫”,突破往年产量,重点销往浙江、江西、上海等地,销售价格按品级从100多元至1000多元不等。待到秋茶上市,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生产,不断扩大“白琳工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白+红”,助推茶叶重镇展新姿。乘福鼎白茶之东风,引领“白琳工夫”逐渐复兴,努力走上“白茶+红茶”双品牌共舞之路是白琳镇茶产业发展的理念所在。目前,白琳镇茶叶种植面积4.3万余亩,年产茶叶约5000吨,产值达6亿多元。其中,有12家茶企坚持生产和销售“白琳工夫”,年产成品茶超15吨。接下来,“白琳工夫”的产量将不断增加、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可期。

来源:闽东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建省地方标准《白琳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第一次全体会议在福鼎顺利召开

2023年9月12日,《白琳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第一次全体会议在福鼎市顺利召开。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刘绍文主任委员、福鼎市茶业协会党支部书记陈兴华、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刘钢、福鼎市白琳镇人大主席谢时鸣、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郭丽以及来自福建省农林大学、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鼎市等涉茶部门人员及茶企代表参加会议。

此次会议由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刘钢主持,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良绥介绍该标准的立项背景及意义,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蔡清平介绍该标准的编制情况。

会上,白琳镇人大主席谢时鸣代表白琳镇党委、政府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参加会议的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福鼎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福鼎市茶业协会党支部书记陈兴华表示“福鼎白琳工夫”是我市茶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多元茶产业组成结构的主体。在发展白茶的同时,促进红茶的发展,要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问题,制定标准要体现“福鼎白琳工夫”的特色所在之处。各位专家、代表集思广益,就标准的制定及框架和内容展开热烈的探讨,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刘绍文主任委员作会议总结,进一步明确了该标准对今后福鼎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促进白琳工夫红茶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通过会议讨论的形式,形成了统一的意见。下一步,牵头单位要认真总结大家的讨论意见并进行修改,将加工技术规范与产品标准相融合,确保标准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福鼎白琳工夫”是工夫红茶,以主产地福鼎白琳命名,白琳工夫的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有几百年历史。明代(万历)《福宁州志》十七卷载:“茶山园俱有,唯白琳多”;清代(乾隆)《福宁府志》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可见,早在明清时期,福鼎白琳就因产茶著称而载入史册。“白琳工夫”、“坦洋工夫”、“政和工夫”合称“闽红三大工夫茶”,而“白琳工夫”曾位列三者之冠,深得英国女王的喜爱,英国皇家博物馆至今还存有“白琳工夫茶”藏品。观其形,细长弯曲色泽黄黑;闻其味,清气鲜纯毫香沁心;汤色明亮,醇和甜美。这便是素以形秀有峰、金黄毫显而闻名于世的“福鼎白琳工夫”。刘绍文主任委员指出标准是产业发展的基石,标准对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规范性、引领性的功能,抓好标准化工作,制定“福鼎白琳工夫”红茶栽培管理、采摘、加工、产品、消费、品鉴等标准化体系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借此次机会赋予“福鼎白琳工夫”新的时代定义,助推福鼎茶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平台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