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鼎白茶园

找到约1,004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全产业链发力,福鼎白茶香飘更远!

随着一年一度的“6·18”电商大促正式启幕,福鼎市茶企在稳住线下市场的同时,纷纷开启线上“直播卖茶”,通过线上推广、线上促销、线上交易等模式,让茶香飘得更远。

据了解,通过“数商兴农”,福鼎市已引导150多家茶企入驻阿里巴巴、京东、抖音等网络平台,并先后开展“市长、乡镇长直播带货”“福鼎白茶文化周专场直播”等活动。2021年,福鼎市(代表产品白茶)名列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第四位。

线上“直播卖茶”

“白茶撑起了福鼎市乡村振兴的半壁江山。”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蔡梅生表示,围绕“中国白茶产业核心示范区”的发展定位,福鼎市努力让白茶连接起一二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一产种养 管护有方

花树、虫类与茶苗相融共生,呈现出一派特色茶园景观;茶树旁,智能信息素光源诱捕器等现代农业设备有序排列……走在福鼎市的茶山间,你会惊喜地发现,这些都是茶园生态化的“标配”元素。

坚持生态种植,让绿土地流金。福鼎市结合创建全国茶叶有机肥代替化肥项目实施试点县,在全省率先市场化推进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落实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全覆盖,量身定制绿色防控技术,打造和实现茶园生态平衡系统,促进有机茶认证企业和认证面积走在全省前列。

去年7月,福鼎市在点头镇江美村、观洋村建立3000亩高标准生态茶园示范基地,通过茶产业联合体模式,优质优价收购生态茶叶,保障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全覆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去年9月,全面下架全市150余家农资经营部的化学农药,全国首家“白茶诊所”揭牌,并成立全市农资行业协会,引导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2021年,福鼎白茶在国家、省、市、县四级产品质量抽查中,合格率均为100%,全市78家茶企基地获得有机认证,有机茶园面积达到3.53万亩。

“在茶园管控过程中,我们在福鼎市茶园大数据的基础上,精准建立示范片茶农、茶园户主、面积等信息档案,录入关联茶企信息,作为茶企签约收购及发放生物农药或黄板的重要依据。”福鼎市点头镇江美村党支部书记缪起笋说。

不仅如此,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青碧告诉记者,该市还全面推进福鼎白茶智慧茶园监控、8K+5G高清视频系统连接央视专线,福鼎白茶茶园立体气象监测等,加快实施“数字茶镇”“智慧茶园”,力争更集约、更全面地实施茶叶质量安全监管。

二产智造 增值增效

在福建畲依茗白茶公司,茶叶加工车间里的众多设备令人眼前一亮。

“像这台光普萎凋机,不同颜色有着不同作用。比如,紫光可提取茶叶中的氨基酸,绿光提取茶多酚,白光去水分,红光提取色素……”畲依茗白茶公司负责人郑为铨介绍,为打造精品生态茶,该公司不断创新,先后引进光普萎凋设备、静电毛发分离机、金属探测仪等设备,实现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

从制造到智造,多年来,福鼎市不断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积极申报国家、省、宁德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发展发生质变。

在福建品品香茶产业综合体建设项目,一条国内首创的全自动白茶精制流水线已建成投用,通过高精尖设备层层精选,进一步提升福鼎白茶精制加工水平。

“除此之外,我们还建有自动紧压车间、自动包装车间、智慧仓储等,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增加白茶科技附加值。”福建品品香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克平说。

以创新力换附加值。福鼎市重点扶持品牌突出、标准化程度高、有潜力、有竞争力、带动力强的10家龙头企业和50家创新型企业,培育龙头企业前三强作为白茶领军企业,促进上市发展,打造中国茶叶航母,更好地发挥带动效应。

与此同时,大力推进融信息化、现代化、品牌化运营理念的中国白茶交易中心规划建设,打造以福鼎白茶为主的融全国性茶叶交易、文创、仓储、电商、物流、会展为一体的大型茶产业综合体;完善点头镇茶青交易市场功能,建设茶机械、茶包装、茶文创、茶贸易和茶服务等配套产业服务项目;引导茶企开发一批茶点茶食、茶饮料、茶衍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促进产业链延伸。

三产融合 激发活力

在福鼎市佳阳畲族乡后洋村的鼎白茶业观光园,一边是特色品茗馆,一边是阶梯状茶园。每当清风袭来,茶香萦绕山间,让访客的心情也随之舒坦欢快起来。

“我们把观光园定位为‘吃、住、玩、游、娱、购’一体化的现代化茶旅观光园,游客们可以亲身探访庄园风光,体验采茶、制茶,再品茶香、看表演,深度了解福鼎白茶文化。”鼎白茶业基地负责人吴文斌表示,观光园将茶事和旅游相结合,既加大了茶园资源的利用率,又能提高茶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年游客接待量突破3万人次。

茶旅融合,融出发展新路。福鼎市持续推进茶旅融合发展,鼓励支持茶企通过景观改造,美化茶园环境,适度开发茶庄园、茶民宿、茶创意基地等项目,并帮助符合条件的茶庄园创建3A级旅游景区,开展最美茶山、茶园评选。

如今,当地的一大批生态茶企纷纷入选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培育名单,一批集生产、加工、收藏、文化传播、旅游观光、品牌营销、形象展示为一体的茶叶庄园迅猛兴起,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事研学游等精品线路初步形成,新兴的观光体验游模式迅速集聚起人气。

“白茶+”“+白茶”,福鼎市还大力促进白茶文化与畲族文化、美食文化、红色文化、农旅渔旅文化、白琳工夫文化、栀子文化和城市文化等资源“联姻”,做到优势叠加、双生共赢;支持“双创”,打造网络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模式,培育白茶网红经济;创新发展茶窖、茶仓等白茶仓储服务,逐步推广禅茶、白茶啤酒等产品,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接下来,我们还将筹办好海丝茶博会,打造福鼎白茶与文体旅充分融合的国际品牌茶事活动,促进福鼎市茶产业升级由‘买当地、卖全国’走向‘汇全国、销世界’。”张青碧表示。

-END-

来源:幸福福鼎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吴山早清明与福鼎白琳功夫、福安坦洋功夫齐名

八都吴山,地僻偏远,然因其位处高山之巅,云气环绕,这里的茶也就名闻一方了。

正是阳春三月时节,山花烂漫,往八都灵山寺的方向直上葱茏六百旋,车经过最后一个让人心惊的“回头弯”之上便见吴山村了。泊在高山坳中的村子早已弥漫在茶的清香和茶事的喧腾之中——隆隆的茶机把平日的鸡鸣声堙没;往来于村中巷道的不是背着笸箩向茶山走去的村姑老妪,便是挑着一担茶青回来的青壮年农民;那些原本人口日稀空落落的房前屋后,也堆放着成堆的茶青;村巷交汇处、店铺旁,一把硕长的杆秤,拉开了一个个小茶市,大大的秤砣吊起的是山村人一年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样的场景,村中的老人打小从解放前的记忆里就有。

吴山村有1300多人口,环村的一大片风水林像慈祥的长者荫翳着这里的子子孙孙,使得这个高山之巅不见溪河的村庄三口古井清泉不断,滋养着村中吴、刘、彭三大家族数百年来和睦相处。据说,因着最初村庄布局象一个巨大的罗盘,村名原为罗盘里,后来吴姓的人渐多,村就改名为吴山了。这些年来,山里人走出去的渐渐多了起来,诺大的村子平日里就600多人常住。茶叶就像一把哨子,春风吹响它的时候,许多山下的人就呼啦啦地回来了。采茶的、贩茶的、制茶的,把昔日宁静的村庄闹腾起来了。

吴山制茶专家刘雷发回忆,吴山原来有的是土话称做“篱笆茶”的品种,也叫“岩头茶”,叶片儿较短,一般要到立夏才能开采,茶味鲜爽。让吴山人引以为豪的是另一种颜色绿中带黄、叶片儿向背边微微蜷曲的“早清明”品种。

虽然时间还没过一个世纪,但故事的主人公已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姓吴,且称吴伯吧。那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一个春天,高山上的村民还沉浸在春节的喝酒猜拳闲懒中,这天,勤劳的吴伯像往常一样到山上放牛了。天寒地冻,供牛儿采食的草并不多,吴伯赶着牛儿翻到了吴山上另一座向阳的山坡。在人迹罕至的灌木丛林,吴伯突然发现,一株半人多高的野茶树抽出了黄嫰嫩的新牙,清香弥漫,这让一路走来疲惫的吴伯顿觉神清气爽。这些纤细的茶尖儿可比吴山茶园里的篱笆茶足足提早了两个节气冒出呢。吴伯十分欣喜,连挖带拔,扛回了这棵茶树,种在了吴山篱笆茶的园地之中,分株栽种,因为节气未到清明就发芽,村里人就叫它 “早清明”。只是 “早清明”茶好,香浓,但因为是小叶种茶,产量不高,新栽种的也是如此。那时没有嫁接杂交技术,但大自然是天然的调配师,这株野茶承沐了吴山云雾生根发牙,春来冬去结的籽落地后长出的茶树,每年春天虽然比母茶晚了七、八天出叶,但较吴山本地的篱笆茶也要早半月之多了,而且也吸收了吴山篱笆菜茶产量高的优点,亩产干茶能达100多斤。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一个新生的“早清明”和“半清明”的茶种在吴山广泛种植。不久后便声名远播,与福鼎白琳功夫、福安坦洋功夫齐名了。

家家种茶,户户制茶。那时,煮饭菜的油锅一洗便是杀青的茶灶,手搓脚揉,当年二十岁出头的吴良贤便是种茶和制茶的能手。他采用“S”型的密植方式取代原来“一”字型疏植法,提高亩产量。制茶是个赶工的活,产量高了,他反复琢磨,研制出螺旋式的杀青机,可高温操作,且一人可同时兼管三个茶灶,省时又省力。也因此,年纪轻轻的他,评上了县劳模,解放初作为吴山乡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出席了团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受到毛主席的接见。随会他带上了两斤自产的 “早清明”茶给中央领导,后来还收到中央寄来的感谢信。这成了老人一生中最灿烂的一笔。那本他珍藏了60年的大会材料,关于他的人物事迹中介绍到:……吴山1954年每亩茶叶的平均产量高达143.1折,为全县每亩平均产量(33斤)的4 倍多……那时,吴山成了远近闻名的茶乡,不说宁德四邻八乡,连松溪等地都有人前来取经。

茶好茶多,最重要的还是要有销路。那时,宁德县城水陆两条往福州的茶路已开通,并形成了靠脚力生活的茶帮。但海风吹不到偏远的吴山村,这里茶叶多年来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直到一位叫刘永昌的村民挑起了茶路。


人多地少,也许是迫于生计,刘永昌年青时到山下的八都镇帮人看店铺。八都山海交汇,店铺是各种信息的汇集点,这无疑拓宽了刘永昌的见识和胆略。后来,他就成了解放前村里贩茶到福州的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一人。茶叶季节,家家户户收购茶叶,有的三五斤,有的一两担,统一放在吴良贤家里(与刘永昌是妻弟关系),择个好日子,他组织了村里年青力壮的挑工十来人,挑着百多斤的茶担,下吴山,经八都、七都到宁德城关,往白鹤岭再翻山越岭去福州,一趟来回至少都要七八天。那时,商路并不太平,刘永昌和他的挑工们往往故意穿着破衣烂裳,以防被山贼盯上。躲得了山贼,却躲不了时运。解放前夕,当刘永昌又一次不远千里把凝结着吴山日月精华和脚夫们汗水的茶叶送到福州茶行时,这次却领不回一块银元,甚至连前几次几乎比纸还贱的国民党金元券也没有——那个茶行资本家举家漏夜逃到香港去了。只留给刘永昌一张写着差茶叶款折黄金六两的欠条,刘永昌临终时,把欠条留给了儿子。世事流转,几十年后,这张欠条终究只是当年父辈开辟吴山茶路的见证,再无兑现的可能。


至此,吴山茶没了销路,沉寂了几年。

解放后,吴山人种茶、制茶的产业,也随着时代和市场而起起落落。但就像那株有缘让吴山人发现的“早清明”一样,茶叶,注定成了吴山一张清香的名片。从历史走向现在,还将联系着未来。 “现在吴山年产茶叶3000担,是这里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村里的当家人把茶叶作为一项重要发展项目。而让刘永昌也许没想到的是,当年他走出的第一条茶路,仿佛成了一个指引,更多的茶商,包括他的儿孙们,从制茶到开茶庄,已经遍布全国各地,走向海外了。

2017年9月15日,蕉城区茶业局宋岸伟、孙智敏等人到八都吴山对吴山早清明老茶树种子资源进行考察保护,分别选取吴山早清明茶树品种的花、叶、果实、枝进行测量记载。进而分析茶树种质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特征特性。

保护是最好的传承。2018年,吴山早清明被列入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名录,设立保护和利用区域,开发种苗培育基地,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和不施化学农药技术模式,传承名优茶制作工艺,让珍稀历史名茶焕发时代生机,让更多人喝上吴山早清明!。

福鼎白茶人推荐:张时定传

“榜样茶人”张时定

生平简介

张时定先生1937年出生于福建福鼎白琳茶叶世家,其祖父、父亲是白琳工夫茶的著名制茶工匠、出口商。1959年毕业于福安农业专科学校茶叶专业。此后一直从事茶业相关工作,至今已60余年。其工作经历及其对福鼎茶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具体如下:

上世纪60年代初与江孝喆等多名茶叶科技工作者在福鼎县政府创办的白琳翁江国营茶场开办福鼎县茶叶研究所,进行茶苗短穗扦插技术、茶叶加工等综合研究,为福鼎白茶、福建雪芽、白琳工夫红茶、毛峰绿茶、太姥莲心茶等名茶的良种化做出巨大贡献。80年代初,改良后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经农业部茶叶研究机构认定评为国优良种,即“华茶1号”、“华茶2号”,从此为白茶和福鼎其他茶类的开发掀开新的篇章。

在茶科所期间,还配合福鼎市茶叶局实行旧茶园改造,推广免耕密植技术,解决了旧茶园茶树下易杂草丛生且茶树高、枝干散不易采摘以及产量低等生产难题。在翁江茶场做试点并全面推广,形成了现在茶园一垄垄免耕密植的景象。由此全市茶树种植面积大大增加,产量大幅增长,为茶叶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促进福鼎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980年分别担任国营福鼎茶厂白琳初制厂车间主任、副厂长。期间制作的“白毫银针”、“白牡丹”、“鼎琳花茶”荣获省优产品称号。

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年由宁德地区评审委员会确认为“工程师”职称,是我市改革开放之后的首批制茶工程师。

1990年被评为全县先进工作者。

1991年担任磻溪湖林国营茶厂厂长。

90年代由于茶叶生产快速发展,手工制作已适应不了生产的要求。福安社口茶科所研究以机械来代替手工生产。鉴于张时定同时具备扎实的制茶技术以及娴熟的泥水匠技艺,受福鼎市茶叶局派遣到福安社口茶科所学习两项新技术:即从单锅手工杀青改为单锅机械杀青,再发展为双锅、三锅、滚筒式机械杀青生产;将原有的炉管灶改造为无烟灶和锅炉。学成回来后,由福鼎市茶叶局招集各镇农机人员和泥匠集中在翁江茶场和翠郊茶厂传授技术并全面推广。新技术的推广有效地提高了茶叶加工的效率,产量大幅增加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在这期间还曾受沙县茶叶局聘请到该县指导改造无烟灶。

1996年退休后,受广西横县花茶加工厂聘请,到横县窨制花茶。两年后回来,先后在福大茶叶公司、北京茶叶公司(承包梨湾茶场茶厂)、福鼎白茶公司(福鼎硖门瑞云)、宁德赤溪茶叶公司等指导福鼎白茶、工夫红茶制作。

2008年受贵州省石阡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聘请,到该县指导培育无性繁殖短穗扦插苗230亩,并指导工夫红茶制作,使久已失传的黔红恢复了生产。

2010年制作的“白琳工夫”荣获宁德市第四届茶王赛红茶类金奖。

2018年3月被福鼎市白琳茶业协会授予“终生茶人”荣誉称号并聘为技术顾问。

2019年被聘为中华封茶祈福大典评审委员会专家顾问。

2020年设立张时定工作室,为白茶、白琳工夫红茶工艺继续研究探讨。同年被福建省大学生创业扶持促进会聘请为创新创业导师。

清代至民国,闽商、广商齐聚白琳收茶,卖茶。白琳因茶而兴,俨然是福鼎最繁荣城镇,福鼎周边乡镇的人来此谋生,或经商、或因公务,或以手艺,或直接以制贩茶为生。从管阳、磻溪、泰顺、柘荣、平阳等地纷纷来白琳落户。

上篇

管阳碧峰张氏是当地望族,张时定的祖籍就在碧峰西山村。曾祖父张筠斋是痒生(痒生在清代是秀才的学名),年轻时经营茶叶,加上勤劳节俭而发家致富,在旧屋旁三罗天建有广厦(谱牒有记载);其祖父张达卿行武出生,张达卿奔着白琳强大的商业气息而去,在白琳经商和制茶、卖茶,为子孙在白琳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传到张时定的父亲张岳如,继承了祖、父辈做茶卖茶的衣钵。民国10年,张岳如与人合伙经营“普后馆”(相当于当今的茶叶公司,现下蔡厝对面)。张岳如师承祖辈制茶技艺,加上在白琳浓厚的茶氛围,练就了一手制茶好手艺。“普后馆”茶馆经营白琳工夫红茶、白毫银针、莲芯米绿茶等,张岳如经常到宁波、上海一带卖茶。

碧峰张氏宗谱

张岳如夫妇共生下5个子女,2女3男。张时定出生于1937年,兄妹排行第4,家道中兴,其乐融融。因为母亲是点头柏柳村人,外公和舅舅都是从事茶叶生产制作与经营,从小在自家与外公家耳濡目染长辈们的茶叶加工,是一个从小在茶区长大的人,注定一生要与茶叶打一辈子交道,命运悄悄地决定着他会成为一个地道的茶人。

张时定童年在白琳文昌阁学堂愉快地度过,勤奋又好学,因此学业优异,小学毕业时,仅有夏品金、张时定等6个学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母亲方桂英在张时定小学毕业那年抱病撒手人寰,他与年幼弟弟在父亲与2个姐姐看护下长大。

1947年,张岳如在一次外出销售茶叶被土匪作为人质遭遇绑架,需要4000大洋的赎金,家中倾尽全力拼凑3500大洋把他赎回,再加上1949年茶叶销售出去后,钱款无法收回;持续不断家中出现变故,一下子,使原本小康之家步入家境窘迫。因为父亲张岳如在民国政府任过职,土改期间,张时定的家庭经济已经属于贫困阶层,但还是评为地主成分。张时定还是依靠2个姐姐的赞助,才在福鼎一中完成了初中的学业。

1951年,张时定参加白琳业余京剧团的训练。在闭门排练的初始阶段,进行舞台基本功训练,起早贪黑,风雨无阻,不分严寒与酷暑。经过年少时的历练,成就了张时定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

福建省福安农业学校毕业证书

195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福建省福安农业学校(简称福安农校,现为宁德职业技术学校)。时福安农校校长任益民,是一位资深的茶叶专家;农校设有农作物栽培、茶叶专业、畜牧兽医等专业,从白琳茶区走出去的张时定义无反顾就选择了茶叶专业。

福安农校集中了大量优秀茶学教师,有喻立景、郭佩珍、潘崇环等一批优秀的教师,除了学习高中教材,专业课程有茶树栽培学、茶叶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生物化学等科目;更重要的是农校有将近200多亩的茶园基地,供学生学习栽培、育苗等,为日后学生学成后马上能投身生产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在农校学习期间,张时定学习刻苦认真,只有生物化学一门4分,其它学科全部5分,张时定还担任团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等职,学成3年后于1959年毕业,原本分配南平地区,恰值宁德地区需要大批茶业专业毕业生,到福鼎农工部报到时,因家庭成分不好还差点安排不了工作,几经周折,张时定分配到福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国营翁江茶场同一块牌子,两个机构。1959年夏,张时定与茶叶专家江孝喆、郑秀娥,福鼎的杨祖镇、马坚忍等多名茶叶科技工作者,在翁江茶场创办福鼎县茶叶研究所,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茶苗短穗扦插技术为课题进行全方位研究与实践,开辟茶树品种园进行茶树品种品质比对,开垦茶山种植茶苗改良原有茶园,起示范推广作用。

1958年成立的国营福鼎茶场隶属于省农垦厅,属地区农业局直辖,是正科级单位。设立国营茶场的目标任务就是大面积繁育国优茶树品种,并加以推广。之前,茶树短穗扦插育苗在福鼎县桐山玉塘老区农场实验获得成功,短穗扦插育苗在福鼎境内的茶树栽培技术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原来的茶树都是用压条繁殖和种子繁殖育苗。

压条繁殖俗称“炉”苗,即在母树身上的枝条通过环状剥皮后,埋在土壤里生根而进行无性繁殖新的茶树,用这种办法繁殖的茶树,比用种子繁殖的茶树性状稳定,茶叶品种与产量也有保证,但最大的缺点就是茶苗繁殖速度慢,茶苗供应量严重不足;种子繁殖虽然较便利,但繁殖速度较慢,更重要的是茶树性状、品质变异大。利用茶叶短穗扦插育苗成功后,就能大量培育“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毫”,又能保持茶树的优良性状。

张时定任工程师资格证书

最早的茶树扦插技术,扦插的枝条长达7寸,而短穗扦插的枝条只有一片叶一个芽,长1.2寸左右,这对繁殖“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这2种茶树在全县植株数量有限,如果能把接穗从7寸降低到1.2寸,就可以节约大量的茶树枝条。

初期短穗扦插育苗,扦插前插条还要用白糖蘸,并且要在苗木上方覆用茅草遮荫,过程十分繁琐;而且产量低,亩产只有7.5万株,远远满足不了原定目标和大面积推广茶树的需要。江孝喆与张时定等人反复进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省去了白糖用料;用当地盛产芒萁草遮荫,既简单又便捷地培育茶苗,短穗扦插成活率大幅提高,亩产达到28万株左右。

扦插的产量上去了,究竟哪种茶树品种更优,品种选育也是重要课题。国营翁江茶场从翁江涝旱洋(又称劳改洋)划出土地120亩,供扦插育苗科研用,福建省政府农业厅也派茶叶技术员到场部指导交流指导。张时定与江孝喆、郑秀娥等人开辟品种园,种上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乐茶、早逢春、菜茶等当地茶树品种,引进福安大白茶、 政和大白茶、云南大叶种、铁观音、毛蟹、金观音、梅占、奇兰、佛手、浙江本山等茶树品种15个做对比试验。经过对比试验,选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最适合福鼎土壤气候生长。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不仅产量高,生产的红茶、白茶、绿茶质量好,因此,福鼎县政府大力在全县进行全面推广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

那个时代农业机械运用几乎为零,尤其在用土方面,整理苗床需要用到大量的黄壤土。每个茶树品种扦插都需要5畦长长的苗床,需要大量的黄壤土供应。怎么才能节约大量劳力运送黄壤土?张时定开动脑筋,发明了空中运土的技术,轰动一时,后经不断进行改进,把对面山上大量黄壤土运到苗圃进行耕作、整畦、扦插。

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苗年产从原来只有几十万株,上升至几千万株,福鼎的茶园改造也用福鼎大白茶替代了菜茶,全国各地也纷纷到福鼎引种,媒体、报刊纷纷报道了国营翁江茶场培育茶苗成功经验,吸引了全国茶叶专家的关注。

1965年,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苗被全国茶树品种研究会确定为全国推广良种,并列为全国区试的标准对照种。1985年,国家茶树审定委员会认定福鼎大白茶为华茶1号,福鼎大毫茶为华茶2号。

下篇

上世纪60年代,茶叶的生产量需要大幅度的提高,原有的茶园、茶树产量很低,全县必须要进行旧茶园改造。在翁江茶场瓜园山配合茶业局进行旧茶园改造,将原来单丛茶园(2米×2.5米一丛),杂草多,产量低的茶树进行台刈拼行,新垦茶园茶树0.5×0.5米两行条栽,形成免耕密植茶园作为示范推广茶园。同时与翁江茶场的本杉、光辉、祖额等人到外宅马仙宫北山测量,开垦荒山200多亩发展密植免耕茶园。

1969年,张时定受家庭成分的影响,被剥夺了在茶树研究所工作的权利清退回家。为了生计,张时定只能放弃了深深酷爱的茶业专业,跟随师傅学习泥工活,学艺3年,1972年,好学的张时定很快成为娴熟的泥水工,成为白琳有名气的工匠。

张时定

上世纪70年代,恰值福鼎的茶叶加工生产快速发展,茶叶手工制作已适应不了生产的要求。福安社口茶科所研究以机械来代替手工生产。张时定因同时具备扎实的制茶技术以及娴熟的泥水匠技艺,受福鼎市茶业局夏品恭副局长的推荐,派遣到福安社口茶科所学习两项新技术。

从单锅手工杀青改为单锅机械杀青,再发展为双锅、三锅、滚筒式机械杀青生产;将原有的炉管灶改造为无烟灶和锅炉。张时定十分认真的学习,学成归来后,由福鼎市茶业局招集各镇农机人员和泥匠集中在翁江茶场和翠郊茶厂进行传授技术并全面推广。新技术的推广有效地提高了茶叶加工的效率,茶叶产量大幅增加满足了时代的要求。

这期间,张时定还曾受福建省沙县茶业局聘请,到该县指导改造无烟灶。沙县生产茶叶的炉灶技术一直没能掌握,得知他是福鼎炉灶改进专家,专程邀请他到当地去指导,很快就查找出炉管模型密封的原因,经过张时定指导后,技术得到改进,茶叶产品质量得以提升。

张时定红茶工艺讲授稿

1979年,福鼎组织部落实党的平反政策,张时定不公正待遇得到平反。他被分配到福鼎茶厂白琳初制厂重新工作,正式成为茶叶工人,他感觉焕发了第二个春天,认真投身制茶工艺学习。1980年后,分别在茶叶初制、精制、茉莉花茶担任车间主任。

白琳茶厂刚分配许多茶校的毕业生,跟随他学艺,他十分严格管教,教育他们要做茶,先学会做好人。许多青年爱留长头发,穿流行服装,他要求手下年轻人必须一律按车间要求,不许蓄长发,穿戴工人服装上班。在生产技术上,他毫无保留地向年轻人传授各种技艺技能。

在茶叶加工生产方面,他向白琳茶厂领导建议,恢复已经停制多年的白琳工夫红茶,使历史名茶的加工不至于断层。在制作茶叶技术方面精益求精,每次选送的白毫银针、鼎琳茉莉花茶、白牡丹都荣获省优产品,白琳茶厂在福建省茶行业名气也因此越来越大。

1985年,身兼白琳茶厂副厂长和茉莉花茶车间主任的张时定,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在茉莉花茶叶加工季节,每天休息不到几个小时,与工人们打成一片,一天茉莉花收购量达3、4万斤,只有16个工人的车间,工作超负荷运转。精制茉莉花茶工作经常要抢时间,争取在茉莉花开时把香气完全留住。普通的茉莉花茶需3窨1提,高等级的需要6窨1提,茉莉花茶茶生产既繁琐,又精细,他每年都能带领工人们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最多年份生产9千6百担茉莉花茶。

他在白琳茶厂期间,不断虚心向老一辈茶人学习各种制茶工艺,绿茶、红茶、白茶、茉莉花茶等,成为全能的制茶师。他又发挥匠心精神,投身茶行业,以厂为家,生产季节,置身第一线;妻子与大儿子张忠勇部队复员后也成为白琳茶厂的工人。1986年,张时定在白琳茶厂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党员。

1989年,因工作需要,张时定调任国营湖林茶厂任厂长。主持湖林厂工作期间,详细向工人们了解工厂情况,工厂存在哪些问题,走群众路线。湖林茶厂的茶叶资源丰富,有过剩的产能。在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烘青绿茶和其它生产任务,开辟生产白毫银针、新工艺白茶等,为茶厂创收资金。根据湖林茶厂的情况,把结余的经费用于改善国营湖林茶厂的设备设施,同时建设会议室和托儿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工人的待遇与福利,多年后湖林茶厂的老工人依旧感怀他为民办事的故事。

全县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

1990年,他因工作突出,被评为全县先进工作者。同年,由宁德地区评审委员会确认为“工程师”职称,成为改革开放之后的首批制茶工程师。

1996年,从茶厂退休后,拥有一身制茶技术的张时定,受广西横县花茶加工厂聘请,到横县指导当地工人窨制花茶,在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制茶师。

回到福鼎后,福鼎的白茶还没有兴起,他先后在福大茶叶公司、北京茶叶公司(承包梨湾茶场茶厂)、福鼎的白茶公司(福鼎硖门瑞云)、宁德赤溪茶叶公司等地,培养、指导工人生产白茶、工夫红茶、茉莉花茶等,传承制茶技术。其中,2010年在福大茶叶公司制作白琳工夫红茶荣获宁德市第四届茶王赛红茶类金奖。

2010宁德市第四届茶王赛红茶类金奖奖牌

2008年,受贵州省石阡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聘请,到该县传授培育无性繁殖短穗扦插苗230亩,并指导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使久已失传的黔红恢复了生产。

2009年,儿子张忠勇创立“金山堂”茶叶公司。他专门指导他们制作福鼎白茶技术,使白茶传统的日光萎凋、炭火烘焙等制作白茶技艺得以传承。每年在管阳碧峰故里,生产制作一批福鼎白茶,成为“金山堂”的白茶拳头产品。

张时定早年茶叶科班毕业,是福鼎为数不多的资深茶人。他一生事茶,兢兢业业,种茶、制茶的理论扎实,各种茶类的制作技术娴熟,年逾8旬,仍思维敏捷,为人谦虚,诲人不倦,品德高尚,是一位专注茶叶科研的老茶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为福鼎的茶业默默做出贡献。

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培育与推广离不开他的辛勤耕作;70年代,茶叶加工机械化茶业大发展,离不开有他带头学习机械化生产的技艺进行传授推广;在国营白琳、湖林茶厂担任厂长期间,其制茶技术日臻成熟,为年轻一辈的茶人进行传、帮、带;退休后依然活跃在生产、制茶第一线,在福鼎白茶尚未兴起就传承传统制作白茶工艺。

张时定与其徒弟

如今,他为白琳工夫红茶的复兴不停地进行探索,为了寻找适合制作白琳工夫茶的茶叶不辞辛苦爬上一座座茶山;为提高新一代茶人制茶工艺多次亲临各个大小茶厂车间作现场指导并传授白琳工夫茶的制茶技术;亲自整理原来的手工抄写白琳工夫红茶的资料,参与到制作红茶中来,不断进行实验,审评,努力恢复白琳工夫红茶最佳时期的口味。他大力支持白琳老街“茶旅”复兴项目,携众徒将茶饼拍卖所得11.4万悉数捐赠予老街复兴项目,反哺这方水土。

2018年3月,张时定被福鼎市白琳茶业协会授予“终生茶人” 荣誉称号,2019年被聘为中华封茶祈福大典评审委员会专家顾问, 2020年,在福鼎玉琳古街茶业公司设立工作室,为白茶、白琳工夫红茶工艺继续研究探讨,被福建省大学生创业扶持促进会聘请为创新创业导师。

他不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榜样茶人!

张时定与其徒弟

来源:福鼎市茶文化研究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9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