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鼎白琳茶厂

找到约10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福鼎“白琳工夫”:借势东风起 又闻茶飘香

“白琳工夫”红茶作为“闽红三大工夫茶”之一,以主产地福鼎市白琳镇而命名,迄今约有25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白琳工夫”历经茶海浮沉、岁月洗礼,而今,在福鼎茶产业兴盛的大环境下,在政企和老茶人的携手推进下,逐渐焕发新生机、增添新光彩。

近段时间,春茶生产已临近尾声,而福鼎市白琳镇的多家茶企正抢抓时间节点,紧锣密鼓地进行“白琳工夫”茶的生产。日前,记者走进福鼎大廷茶仓,只见流水线一片忙碌,车间内茶香扑鼻。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从一篓茶到一捧茶,从茶树到茶杯,“白琳工夫”的制作工艺寻常中又蕴藏着独到之处。

“原料需精选本地优质品种茶树的鲜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一些特殊手艺,让茶叶发酵,充分激发内含物,让茶喝起来自带毫香、花果香、高糖香等三种独特的品种香、地域香和工艺香,且回味鲜爽甘甜。”白琳茶业协会首席专家顾问陈敏介绍说,“白琳工夫”的外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球状,色泽黄黑;内质汤色浅亮,香气鲜纯有毫香,味清鲜甜,叶底鲜红带黄,其主要原料为福鼎群体种小叶茶和福鼎大白茶。“白琳工夫”在初制加工时,注重管控温度、湿度、供氧等,在精细制作时,又讲究“嫩叶重萎凋,老叶轻萎凋”,揉捻“轻、重、轻”等,各工序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从而达到外形、风味、口感俱佳。

一腔情怀、匠心传承,致力续写“白琳工夫”新篇章。作为一名老茶人,陈敏与“白琳工夫”的情缘牵扯延续了40多年。上世纪80年代,白琳因优渥的茶叶资源被选址设立国营茶厂,主要生产白茶、红茶等。彼时,陈敏作为质检科一员,便与“白琳工夫”结了缘。甄选原料、研习工艺、检测品质,全心投入、精益求精,陈敏逐渐成为一名茶叶“行家”,尤其对“白琳工夫”有着深入研究。而后,随着国营茶厂停止经营,“白琳工夫”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被市场“尘封”,让陈敏等老茶人倍感惋惜。

近年来,福鼎白茶强势崛起,让福鼎的茶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方兴未艾,也让“白琳工夫”迎来“复出”的曙光,奋力在偌大的茶叶市场谋得一席之地。乘势而上、借势而为,陈敏在潜心做好做优福鼎白茶的同时,着手制作“白琳工夫”,将消失许久的茶香、茶味重新带回,吸引诸多闽红工夫茶爱好者争相购买品尝。“这几年,不断有茶客来白琳品尝‘白琳工夫’,对它独特的茶香、甘甜的口感赞不绝口,对这款红茶的回归大为欢迎。”陈敏颇感自豪地说。“白琳工夫”的回归,与白琳镇党委政府的决心与努力息息相关——在重建白琳老街时融入“白琳工夫”元素、把握契机宣传推介、加大对茶企生产扶持力度等,一项项务实举措,给予企业信心、更让广大茶客欢心。

“政府支持、市场反响好、效益也不错。”福建省大廷工坊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廷介绍说,近年来,公司每年生产近2吨“白琳工夫”,一方面是传承制茶工艺、茶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试水市场接受度。实践证明,红茶爱好者对“白琳工夫”十分认可,市场需求量不少。今年春茶以来,公司已生产3000多斤“白琳工夫”,突破往年产量,重点销往浙江、江西、上海等地,销售价格按品级从100多元至1000多元不等。待到秋茶上市,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生产,不断扩大“白琳工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白+红”,助推茶叶重镇展新姿。乘福鼎白茶之东风,引领“白琳工夫”逐渐复兴,努力走上“白茶+红茶”双品牌共舞之路是白琳镇茶产业发展的理念所在。目前,白琳镇茶叶种植面积4.3万余亩,年产茶叶约5000吨,产值达6亿多元。其中,有12家茶企坚持生产和销售“白琳工夫”,年产成品茶超15吨。接下来,“白琳工夫”的产量将不断增加、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可期。

来源:闽东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茶蝴蝶:生态清新•福鼎白茶

《福宁府志》云:“福鼎山,在二十都,脉自平阳赤阳来,峰最高,数十里犹在望中,县命名以此。”这就是“福鼎”名称的由来。

福鼎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闽浙交界的东海之滨,境内有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太姥山、素有“南国天山”、“东方明珠”之美誉的嵛山岛、白琳翠郊古民居等。全市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优。

福鼎白琳翠郊古民居

福鼎白茶,是福建省福鼎市特产。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等环境,造就了福鼎白茶优秀的品质。

2004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福鼎白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6年,福鼎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为“中国白茶之乡”。

2010年,“福鼎白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3年,福鼎被中华茶人联谊会授予“中国最美生态茶乡”称号。

2019年,福鼎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2020年7月20日,“福鼎白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

长期以来,中茶福建公司一直对福鼎白茶的发展,做出持续不懈的努力与推动。

1950年2月,中茶福州分公司成立(中茶福建公司前身)。1951年开始参与协调市场管理,在福鼎等白茶主产区设立定点茶厂统一管理茶叶收购、加工、调拨、并运往福州等口岸出口销售。

1953年中茶公司闽浙检查组到福鼎茶厂检查工作

福鼎茶厂

20世纪60年代,在中茶福建公司的积极扶持下,福鼎白茶发展迅速,总体品质显著提高。1964年,在中茶福建公司指导下,新工艺白茶在福鼎白琳茶厂初制成功。1968年中茶福建公司技术团队,与福鼎白琳茶厂技术骨干反复试验,创造了白茶的新工艺制法,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喜爱。

福鼎茶厂白琳分厂

到了80年代初期,福鼎茶厂主要生产供出口的银针白毫和新工艺白茶。

2008年以后,福建白茶尤其是福鼎白茶,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白茶产业在产地政府和业界的推动下,在国内迅速升温、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福鼎市坚持把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围绕“生态清新•福鼎白茶”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定位新目标,推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2008年开始,中茶福建公司从海外强势回归,着力深耕国内白茶市场。

福鼎,已成为中茶福建公司重要的白茶核心原料产区之一。

中茶福建公司还多次组织国内经销商探访福鼎核心产区茶园,实地了解白茶产区情况。

2014年4月中茶蝴蝶经销商赴太姥山茶园

近年来,中茶福建公司还出品了多款原料来自福鼎高山生态茶园的白茶产品,如白玫瑰、太姥清韵、太姥春雪、太姥银针、金牡丹等,向广大爱茶人士展示福鼎白茶核心产区资源的魅力与风采。

2021年,为贯彻落实中茶党委的战略部署,中茶福建公司团队多次赶赴福鼎白茶核心产区调研,确定了进一步深耕核心资源的业务模式,并在较短时间内,设立福鼎工厂,完成了在福鼎的生产加工布局,为“十四五”时期中茶白茶业务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茶说|白琳工夫传承久远的历史渊源

白琳功夫

Gongfu

白琳红茶发端于福鼎白琳,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有250多年的历史。据清乾隆己卯年(1759)任福宁知府李拔编撰《福宁府志》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可见,至少清乾隆时期,白琳就以产茶而著称,并受到地方主要官员的关注而载入史册。福鼎早在唐代就有记载种茶的史料,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考证,这里所称白茶山即指福鼎为白茶产地,主要分布在白琳、点头、磻溪、巽城、店下和桐山等地。其中白琳、磻溪和点头是福鼎境内三大茶叶主产区,自清代以来,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为原料,产制红茶,取名“白琳工夫”,名声大噪,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


白琳工夫主产地白琳镇位于福鼎市中部,陆地与点头、磻溪、店下、秦屿,以及柘荣县乍洋等乡镇相邻,水路主要通八尺门内海。白琳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状况,揭示了工夫红茶的历史背景。白琳出产工夫红茶辉煌景状,在朱挺光先生(1917—2004)所撰《白琳后岐商港前景在望》一文有过细致的描写。茶叶是白琳特产,每值新春,必有来自泉州、厦门的客商,称为“南帮”,和来自广州、香港的客商,称为“广帮”,他们来到白琳,和当地茶商一同设馆制茶。当时正式茶馆包括客商多达二十四家。本地茶商“双春隆”、“恒和春”、“合义利”等闻名内外。



白琳工夫经过发端兴盛、由盛转衰、由衰转盛和兴盛式微等四个时期。清代至民国之前为发端兴盛期。据相关资料记载,清光绪年间,福鼎出境红茶2万箱,每箱50市斤,远销上海等地。民国初期,茶业由盛转衰,年产值不到百万元。民国中期至解放前是由衰转盛时期,福鼎工夫茶主产区白琳、点头等地茶业十分兴旺,茶商贸易繁荣,茶栈茶馆林立。茶商向洋行或大茶行承包精品工夫茶在指定港口、码头交货,再由洋行、茶行外销港澳及欧美各国。在白琳本地,已经出现不少资本雄厚的茶馆,摆脱外地茶行、洋行的控制,将工夫红茶水运至营口,转运满州里销往苏联。解放后至六七十年代是工夫红茶兴盛式微期。五十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国外对红茶需求下降。七十年代初,红茶改制,白琳工夫的辉煌不再。


但是随着中国红茶市场的觉醒,白琳工夫进入了复兴时期。而建立于1999年的福鼎市点头福全茶厂(榕鼎红茶业)在白琳工夫的复兴时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了解,该企业坐落于福建福鼎,地处闽浙边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区旅游胜地——海上仙都太姥山下,长期致力于推广白琳工夫红茶以及它的文化。2009年,该企业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正式推出了“榕鼎红”系列红茶,不仅将世人的目光聚集到了白琳工夫上,由此还引发了白琳工夫产业的转变。现如今,白琳工夫红茶跃居福鼎工夫红茶之首,是红茶中的一朵奇葩,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
找到约10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