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学茶叶知识视频

找到约5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吉普号小暑沙龙回顾,知识在塑造品牌,更在塑造人

  原文标题:知识在塑造品牌,更在塑造人|小暑沙龙回顾

  茶山创作者的内容从哪来?

  如何通过内容塑造品牌,如何通过知识改变茶山?


  吉普号的品牌定义

  “活在用户心中的认知资产”

  怎么理解?

  形容吉普号,其实只有四个字

  “草根创业”


  一篇值得看完的纯干货帖

  与你一起探讨茶山的知识青年

  如何玩转普洱
  7月7日,茶业复兴与吉普号联合举办的二十四节气茶会迎来了小暑节气,“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进入三伏天,气候慢慢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可以吃一些清凉消暑的食品,所以今日茶会我们为大家准备了莲子,还有糯米藕,现场也用荷花与莲花装饰,希望能感受到夏日的气息。

  6月,吉普号CEO张宇和茶业复兴主编杨静茜,受邀参加深圳茶博会的首届青年茶人TED论坛,今天我们就继续这个话题,来聊一聊茶圈年轻人,如何通过内容塑造品牌,如何通过知识改变茶山,未来的普洱茶行业还将怎么玩创新?
  吉普号CEO张宇

  感谢大家参与今天的沙龙。第一我想简单粗暴地介绍吉普号是谁。其实就是四个字:“草根创业”。

  我们不是老字号,也不是茶二代,至今也处于未被投资状态。2012年淘宝起家,2015年拿到商标才进入天猫,17年正式开始做线下渠道。

  一、为什么吉普号值得讲?

  2016-2018年吉普号连续两年均增长69%,2019年前6月同比2018年前6月增长62%。从去年到今年,行业内一直都有生意不好做,大环境不好这样的声音。拿数据来说,吉普号能逆势增长,今年我们的目标是7100万,和目前的增长基本持平。
  二、吉普号增长的核心动力:品牌驱动

  这个就引出吉普号增长的核心动力:品牌驱动。这或许很玄,品牌驱动每个人理解都不同。我们自己对品牌的定义是:活在用户心智中的认知资产。这其中一个关键词是心智,另一个是认知资产。
  我们每个人对品牌的认知资产积累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基于实际体验的产品和服务,其二是借助信息与互动完成的营销和表达,而实现真正高效的营销与表达则可通过输出优质的知识型内容。
  大家还记不记得农夫山泉农夫果园的广告?“喝前摇一摇”!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喝前摇一摇”有驱动力,为什么他能通过和用户的信息互动完成对娃哈哈的反超,其实就是在积累实际体验过程中在持续和用户进行互动。不是单单喝完就没有了。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完成对用户的洞察。

  过去几年周老师常讲吉普号养了一支很贵的团队,其实吉普号的媒体部门一直在高效地创造价值。

  三、吉普号真正高效的营销、表达—《茶山黑话》

  2016年开始做《茶山黑话》,3年一共做了141期内容,600万累计播放,主流视频平台全覆盖,喜马拉雅茶类音频增速第一,今日头条也是文化内容优秀创作者,同时和百度百科合作了41条秒懂百科。
  传统广告营销,是生硬的,用户心理防御高,投放成本高;

  知识内容营销比较有趣,易接受,投放成本相对低。

  但我们最自豪的不是以上,而是对行业本身的贡献,我们持续在用有趣的内容普及茶叶知识,第二,我们降低了茶叶行业专业知识的门槛,第三我们完成了一些去媚的动作,完成了一些行业的理性思考,让很多年轻人参与到了喝茶这件有趣的事中来。

  关于原创,最近已经有好多商家开始模仿我们的龙珠包装,但我们一直重实原创也将一直走下去。
  周重林

  我前两天分享了我入行的入场券:《天下普洱》,那是我大学毕业第二年写的。那时候我对普洱茶认识不多,但我们想认识普洱茶,我约了阮殿蓉阮总两个星期才见到了她。
  一、普洱茶,最重要的是讲好“故事

  写书无非是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这其中就会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捕捉有效、有价值的问题。普洱茶过去没有人书写,我常常举的例子是2003年昆明找不到10个人讲普洱茶的故事,现在估计能找到100万人讲普洱茶。

  普洱茶一直我们在身边,因为没有人喝茶,所以没有普洱茶故事可讲。所以那时我就在想:资源在山上,树在山上,资源要转变成知识,就是缺乏小黑、静茜、我这样跑茶山的人,我们要以视频、以文字、以照片,把不可移动的资源转化为可传播的知识。
  我们最近在根究哈尼族为什么要种水稻。现在老班章人人都是千万富翁,但他们仍然要亲自去种稻谷。他们是真的热爱吃米吗?后来发现并非仅仅如此,一是他们喜欢水田文化,二是人们盖房需要水稻梗。

  虽然他们可以下山来勐混买稻子,但他们不愿意,因为傣族瞧不起哈尼族人。稻作是哈尼族自尊的底线,有了稻谷他们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可以遮风挡雨,有了稻谷不用求山下的傣族人。稻谷,既是物理防线,又是心理防线。
  二、如果没有品饮习惯,便无从谈茶文化。

  我们的很多东西都是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经验的再组合,我们要做的就是复制这样的经验。如果没有品饮习惯,便无从谈茶文化。今天我们追寻一个地方的普洱茶文化,都需要去询问悠久的饮茶传统。前几天我们去勐宋,又有了新发现,原来不仅是那卡,南本老寨、保塘也有许多小叶种。

  我们老以为云南是大叶种的天下,但行走之后才能发现许多地方都有小叶种。倚邦、困鹿山都有,以前凡是小叶种多的地方,都有贡茶的传说。鄂尔泰攻打古六大茶山,就是为了喝下一口茶,拿下倚邦区域后,同年马上就开始进攻茶叶。《清代贡茶研究》这本书,研究的就是普洱茶。

  这个区域,越研究越能发现新东西,过去的人没有根究古老的饮茶风俗。今天我们以全新的视觉,翻家底,翻旧账,找寻一直被深藏在山里的滋味。


  三、我们这一代,不仅是拓荒者,更需要成为领军人物。

  过去人们不相信云南有这么多古茶树,有这么古老的饮茶风俗,我做的研究一方面是让一些虚假的信息随风散,另一方面为自身的文化著书立说。小黑和静茜,这些年轻人代表了云南的话语整合者在发言,这很重要。
  过去讲云南普洱茶,声音最大的是台湾人,第二是香港人,这些人讲的都是销区的普洱茶,没有人讲原产地的普洱茶,没有人讲资源转换为知识的普洱茶。很多人不喜欢《权力的游戏》最后一集,但我很喜欢,因为小恶魔说:世间最有力量的不是权力,不是金钱,而是故事。

  茶山的故事过去没有讲好,我们现在要讲关于茶真正根基性的故事。这一代的人使命,我们现在所有的努力,就是讲好普洱茶的故事,讲好就能卖好。
  我还没有放弃探索,而是持续在讲普洱茶的故事。我觉得远远不够,因为还没有找到那种纵深的文明史故事,我们还要继续讲茶和人类,和民族的故事。茶马古道上的饮茶风俗,是茶马古道的灵魂所在,但现在沦为了表演,没有站在文明史的高度。我知道了明年我要讲什么,就是讲茶和各个民族发生的故事,想想就令人激动。

  我们这一代,不仅是拓荒者,更需要成为领军人物。茶山上的知识青年,每一步前进都是创新。面对不同群体,诉说我们的故事,这样我们的产业才会越来越大,我们喝的茶才会越来越香,影响的人才会越来也多。
  杨静茜

  大家好,首先感谢给我一个机会再讲一次,茶业复兴和吉普号两个团队的共同特点是年轻,而且我们都在用心去传播原创内容。

  一、茶业复兴在做什么?

  茶业复兴是2013年创立的微刊平台,6年时间,我们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是我们2018年的一个后台数据,作为一个核心成员不足10人的小团体,可以看到我们的勤勉度超过了95.53%的运营者,发布天数349天,总字数179.3万字,对应阅读时常3736分钟,相当于看了四季吐槽大会。这些内容中有一些广告,因为我们也有营利的需要,但广告也是有内容的。


  这是2013年茶业复兴微刊第一篇文章,是周重林老师的《茶叶战争》。2013年年底我们就发起了维护原创的行动。我相信不管是吉普号还是茶业复兴,在创作过程中都会受到很多模仿/抄袭,虽然从未被超越,但依然是有伤害的,所以这6年我们一直在呼吁保护原创和知识产权。茶业复兴平台最核心的就是知识产权。

  茶业复兴

  尊重知识是种习惯
  二、我们的原创内容从哪里来?

  我们这个团队周老师是最资深的,整个团队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大家印象中80、90作家可能是郭敬明、韩寒这样的人,但作为常常在茶山跑的创作人,我们更多的状态是这样的:
  每年我们会有两三个月在茶山,茶山路况很差,也常常很晚才吃饭,所以这个行业入行要趁早,身体要好。

  我们已经出版的《茶叶边疆》和《易武与古六大茶山》,就是周老师带领我们分别和津乔、吉普号一起合作的。可能有人质疑由企业赞助的茶文化是不是真的文化?我觉得接受赞助和茶文化书写之间并不矛盾,如今是一个渠道和平台开放的时代,各个团队之间需要优势互补,而不是构建藩篱。
  创作灵感与内容不是从天而降。有的作家写作靠的是阅读,是手里的笔杆,但对于我们茶山创作者来说,更多内容孕育在茶山的风里,孵化于跋涉的脚步中。

  我们不是书斋里的作家,而是需要持续保持好奇与未知,保持陌生化。像去年周老师写的《古茶园的九种类型》,在微刊上阅读量达到10W+,目前已经被《农业考古》收编,也是因为他依然有年轻人的好奇才能写出来。
  如果没有每一次的行走,就没有感触。我们也希望把我们行走的所见所感带回来分享给更多茶人。因为茶不仅仅停留在琴棋书画诗酒茶,更多的,茶跟我们的生计,和我们所处社会文化变迁也有很大的关联。

  我们的野心不仅仅在于写茶,而是从文明史的高度写茶。正好我们所处的云南也能给我们提供这样的资源。这是三个事茶民族的照片,分别拍于景迈山、老曼峨、章朗,如果没有茶,我们看不到如此多姿多彩的生存状态。
  三、如何坚持做原创?

  我们对原创有信仰,所以需要不停行走、发问,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我们所有的故事都从茶开始,一棵树有一棵树的故事,一片叶子有一片叶子的记忆。

  我们在茶山行走也不是闷着头自己看,也会请许多茶山当地的小伙伴一起去重新发现他们熟悉的土地。书写让城市和茶山连接,和茶人相连接,这也是一直鼓励我们持续写作的动力。
  我们的读者也不限于一些文化学者,每次我们去茶山,我们都会带着自己的书给当地老百姓看,告诉他们我们在做什么,这样也拉近了写作者和写作对象的距离。

  原创的持续性和年龄关系不大,和好奇心、求知欲有关。我们团队年龄跨度从24岁到40岁,把我们凝聚在一起的,是那颗追求原创的心,这颗心背后就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或许我到了50岁依然会对茶山好奇,因为茶山总是充满了未知。我们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故事,而是所有人的故事。
  吉普号冼艺宁

  在小暑节气,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冷萃红茶水果茶,搭配了西瓜、草莓,以迷迭香增加芬芳,配合吉普号的红茶【琥珀金枝】为茶底。市面上常见调饮,都在用乌龙茶调香,我们选择了红茶,做得更有趣,希望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年轻态的饮茶里来。
  陈朦

  刚刚我们品鉴了吉普号的生茶【405蛮润】和白茶【吉白贰号】龙珠,大家可以在产品和表达上看到吉普号的创新,他们在产品上不断寻找自己的方法。回到今天的内容,今天我们的分享话题是:

  1、年轻人如何利用原创知识玩转普洱?

  2、未来的普洱茶行业还将怎么玩创新?
  把自己的产品当作自己的作品

  茶友

  我觉得既然是爱茶之人,就应该直接去茶山直接看看茶树。不仅仅是普洱茶,所有的茶都应该多利用原创知识去玩。需要先有最真实的知识,先带出来才能在此基础上创新。作为做茶人,我把之前的工艺做了突破性改变,把自己的茶当作自己的作品,而不仅仅是产品去对待。
  我刚到昆明不久,在茶城看到许多产品包装都比较简陋,许多都是一个357克的饼配上薄薄一层纸。今天看到吉普号的龙珠,我觉得包装很有趣,可以通过简单一些图案就能让人感到茶的故事,更能让大家理解这款产品。
  陶子

  年轻人对于普洱茶的接受程度比起之前已经越来越大了。未来普洱茶行业不仅仅是玩仪式感,而是用有趣有料的内容去进行引导年轻人。

  小熊

  我之前在景迈山景区工作,最早接触茶就是通过吉普号的节目《茶山黑话》。景迈山目前产品的设计、销售观念都还比较传统,也还没有出现比较大的茶厂。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通过这样新的平台学习新的理念,去推广普洱茶。
  茶一定要和文化、美学搭在一起

  茶友

  我是云南人,在香港生活了十多年。我今天特别开心,看到云南本土这么多年轻人投入到普洱茶产业。在之前的从业过程中我非常吃惊,为什么写云南普洱茶的人都是台湾人?
  茶一定要和文化、美学搭在一起。要做好茶,需要补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在有许多产品让我感受到做这个产品的人其实并不了解传统文化。普洱茶的美好就在于茶树长在深山里,长在生态极好的地方,要讲好云南普洱茶的故事,就是要讲好少数民族文化,回归最根本的东西。
  茶的起始是口味还是概念?

  苏有朋

  我算是不称职的茶二代。两年前才正式接触普洱茶,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对于一款茶,我们究竟是先发现其产区还是先从口感上发现。起始是口味还是概念?我认为是根据口感,我们才人为对一款茶进行地理区块划分。

  我自己是临沧人,但版纳茶的崛起造成了一种口味上的霸权,更多人觉得普洱茶应该是柔甜,而不是临沧茶这样的偏涩。我们一直在探讨普洱茶本身,我们可能忽略更大的叙事结构。我们这一代年前人可能需要更抽象、宏大的视角来讲这个故事。
  品牌的建构必然有解构和重新编码

  张宇

  发现茶肯定是先因为口味,因为好喝。但传播到大众群体一定就需要概念。如果冰岛还叫“丙岛”,那他的传播不会像今天这么广。回到个体和群体的差异和互动,群体认知一个东西是从概念上开始认知的。

  无论是可口可乐,烟草还是咖啡,都是一个喜好被长期建构的结果。口味和概念是不冲突的,在传播过程中,在成为所有人欲望的过程中,是需要概念去构建欲望,连接口味和概念的是人的欲望。
  其实我今天分享的知识内容非常局限,知识只是建构的环节,核心是大众的欲望在哪里,好奇心在哪里。并不是年轻人不喝茶,中年人也不喝茶。

  2018年2200多亿的茶叶内需,只有200多亿是品牌茶,也就是说只有10%。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在调性高,鄙视链足的品茶范畴之外,大众怎么接受它。
  品牌的建构必然有解构和重新编码。我们的包装不仅是做来好看,而是在思考如果把这些产品放在便利店,有没有一个进去买酸奶的人看到之后会对产品产生哪怕一点点的好奇心,如果有,他就会拿起来看。

  可以看到包装上有云,有山,有树叶,这里面已经包含了解码和重构的过程,如果茶友觉得这东西还挺有趣的,这样才有可能走向大众。否则茶永远只存在于消费人群的1%,甚至0.5%的人群内,这个产业就永远不会做大,根源是在这里。
  最后环节——节气互动

  在沙龙的最后,我们进行的小暑节气的互动—做扇子,扇子是引风之物,是中华传统文化,而云南是花卉王国,所以我们结合节气,用花来制作扇子,作为小暑节气的互动。



  现场大家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制作精美的扇子。干货满满的一期茶会圆满结束,我们下场茶会再见!

郭建军:在产业发展中发挥茶叶行业协会的独特作用

《陕茶大家谈》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阖家团聚,欢度春节之际,陕茶网特开设2022《陕茶大家谈》专栏,邀请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部分专家委员就陕西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发表观点,使广大茶行业从业者和茶文化爱好者在欢度春节的同时,听取专家意见,了解行业情况,把握发展趋势,设计新年规划。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建军。

郭建军,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产业发展中发挥茶叶行业协会的独特作用

2021年11月11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全省茶产业链建设工作座谈会,围绕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听取全省茶产业链建设意见建议,谋划2022年茶产业发展工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茶产业链链长王韬参加会议并讲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茶产业链副链长郑芸瑄领学实施方案。

《陕西省茶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基本思路,提出了发展目标,绘制了路线图谱,强调了重点任务。方案在强化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举措中指出,发挥茶叶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陕西茶叶流通协会、茶业协会、茶产业促进会等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合力强化陕茶品牌宣传和行业自律,拓宽陕茶销售渠道,促进陕茶发展。今天,我从茶叶行业协会如何发挥社会组织独特优势,结合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的工作实践,谈一些思考。

一、搭建平台 做好桥梁纽带

为加强跨行业交流合作,去年6月,协会办公地址迁入陕西省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我们将在陕西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和陕西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支持下,加强与我省各行业协会、商会的交流与合作。协会在办公区开设了一间“陕茶体验馆”,展示产品、宣传品牌,进行茶叶知识普及并帮助企业对接渠道客户。协会还在西安欧亚学院设立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工作站,并以校企合作方式开设了“陕茶体验馆”,带动学生参与陕茶宣传和校园茶叶推广等社会实践活动。下一步,协会还将以合作模式,通过在流通市场开办“陕茶体验馆”,设置“陕茶专柜”的形式,为茶企和会员提供服务。

同样在去年6月,协会与西安欧亚学院签订了《协同育人合作框架协议》,与西安财经大学签署了《陕西茶产业人才培训合作框架协议》,将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共同为茶产业培养和输送人才。今年,协会还将与陕西直播产业研究院正式签订“陕茶直播产业战略合作单位”协议,为陕茶产业培养直播人才。

协会指定宣传平台陕茶网,2021年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以及短视频方式宣传报道陕西茶产业发展,其中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742篇。目前,陕茶网正在逐步向全媒体升级,将通过不断进取,努力成为宣传产业、推广品牌、报道资讯的专业执行媒体。打造陕西茶叶行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在行业相关单位的指导下,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忘初心和所承担的重任,团结带领会员加强与各界的交流与合作,以弘扬陕茶文化、促进茶叶流通,助力陕西茶叶产业发展。

二、提升服务 强化品牌宣传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也积极作为,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去年春季,在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人力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下,协会继续主办了安康富硒茶(陕茶一号)杯2021陕西省茶艺大赛。分别在西安、咸阳、汉中、安康、高校5个赛区进行选拔赛,并于5月17日在5.21国际茶日安康分会场系列活动中进行决赛,参赛选手近300人。通过茶艺大赛等方式推动陕茶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成为协会的一项标志性工作。

去年,协会参与并协助了由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策划,陕西广播电视台拍摄的《陕茶,我家乡的茶》四集电视专题片;9月,协会还全程协助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拍摄了《我爱我的家乡》大型融媒体直播活动第二季《陕西骄傲》农业篇茶叶板块。

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将进一步密切与全国各省茶行业协(学)会的紧密合作,协会指定宣传平台陕茶网作为茶行业媒体联盟代表陕西的茶行业媒体,也将发挥茶媒体联盟的联动效应,不断加强和持续推动陕茶品牌宣传,提升陕茶品牌在消费市场的影响力。

三、倡议联动 加强行业自律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市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法律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茶叶作为一种天然植物饮品,同时也是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饮料产品。近年来围绕茶叶产品质量、销售行为等方面出现的维权问题时有发生,受到行业和社会的关注。对此,协会将团结带领会员,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标准法规宣传,帮助全体会员和行业共同提升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倡导行业诚信守法经营,规范产品标签标识和相关执行标准,同时坚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抵制职业打假等行为,避免扰乱企业正常经营等情况发生,维护良好健康的市场氛围,助力茶产业新时期高质量发展。

四、积极作为 拓宽销售渠道

协会始终紧紧围绕促进茶叶流通,拓宽销售渠道开展工作。协会曾组织携带15家会员企业的30余款产品,携手农林卫视“农村大市场”栏目远赴长三角,在上海帝福特茶城、上海老西门茶城和宁波汐源茶会所举办了三场“陕茶东进——陕茶品鉴推介会”,助力陕茶拓展华东市场。去年6月,协会积极联系,将陕西茶叶产品推荐进驻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秦岭茶食”。

通过实践总结,配合产区的对外推介活动,提前进行预热宣传,对接行业资源,后期持续跟进做好产销对接和宣传服务,巩固推介效果,推动产品落地,是协会能够发挥出的独特优势。

今年上半年,协会与西安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发挥各自优势,合作运营的“陕西茶叶直播电商”项目正式启动后,将有望成为陕茶品牌宣传和产品流通的重要平台。

疫情期间,协会向全国消费者发出了《购买陕西茶叶 助力秦巴山区茶农增收》的倡议,得到了湖南卫视茶频道、西部网、陕西农村报以及中农促茶叶专委会、中华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协作体的呼应和跟进。

随着协会专家委员会和茶文化教育教师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开展,协会工作将充分融入全省茶产业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夯实协会服务团队的执行能力,聚拢行业资源,拓展销售渠道,为陕茶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

来源: 陕茶网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搭平台畅渠道 云南双江促茶叶销售迈上新台阶

3.7万单,1030万元,增加茶叶税收近100万元——这是“中国双江冰岛茶荟”5个月的销售业绩。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总人口16.48万人,是云南省“一县一业”茶产业重点县,全县拥有茶园32.15万亩。双江县委政府引进省内专家团队,围绕党建赋能人才建设,开通“中国双江冰岛茶荟”新媒体账号,发挥好主播、企业等市场主体作用,拓宽销售渠道,为全县的茶叶销售交出了沉甸甸的“成绩单”。


专家评审现场。

“这是我们今年开展的首场专家评审。”中国双江冰岛茶荟运营中心负责人段铭春说,“在平台上销售的所有茶品由我们初选后,采取选品九步法组织专家把关,并经过质量部门审核后才能上架,现在平台已经上架了88款双江茶叶产品。”

平台采取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做好茶产业、茶文化、茶企业、茶匠人、民族文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等宣传,有力地提升了双江美誉度。截至目前,平台共开展直播128场,共发布视频145条,播放量600余万次,平台已经成为双江线上销售的“领头雁”。

“人才是关键,目前,我们已经在省内外引进了100余名茶叶专家。同时,在广州、深圳等地引进了26名直播人才,组建选品、直播、短视频制作、设计4支专业团队,学历都在大学本科以上,平均年龄26岁。”双江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王文虎介绍,从产品质量保证、线上直播到打包送货,‘中国双江冰岛茶荟’已经形成完善的运营机制。为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双江县还坚持以才育才,积极开展茶叶知识及直播技能等的系统培训。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培训10余场次。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茶叶企业,从直播开始就与平台合作,到目前,双江县勐库镇某古茶有限公司在平台上的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万元。


直播现场。

沙河乡陈家寨村是双江产茶大村,全村共有茶叶4000亩,由于受到市场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农户茶叶滞销问题。正当村里一筹莫展时,“中国双江冰岛茶荟”伸出援助之手,为该村打通线上销路。

陈家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祖平介绍说:“此举帮助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让群众增收的同时,预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万元。”

目前,该平台线上粉丝突破6.8万人,两个直播平台已搭建,直播中心、分拣中心、选品中心“三中心”全面建成,平台各个部门已配齐,直播队伍力量逐渐壮大。

当下,双江县积极建立健全“四个优先”工作机制,吸纳了双江县勐库镇某古茶有限公司等23家依法依规诚信经营的茶企进驻平台。同时以沙河乡陈家寨村为试点,向全县铺开,带领产茶村发展茶产业,谱写了集体合作社创收、茶农增收、直播企业增效的“效益篇”。(王明世 文/图)

来源:双江县委组织部,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