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普洱大学

找到约523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古茶飘新香:当云南普洱遇见年轻一代

当花木兰、米奇、奈娃家族出现在茶饼礼盒上,当冰淇淋、凤梨酥、咖啡与普洱茶相融,这一历史悠久的中国名茶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我们的很多茶产品都很贴近年轻人。”十几天前入职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大益集团勐海茶厂包装设计部的王鹏明说。“我们部门有很多我的同龄人,他们时常会有自己的一些新点子,然后想办法应用到设计中去。”

普洱茶是云南的名片之一。截至2022年,云南省茶园总面积达749万亩,茶叶总产量53.39万吨,而普洱茶占云南茶总产值的近一半。


云南腾冲高黎贡山茶园

普洱茶讲究“越陈越香”的风味特色,而更多年轻人的加入为这一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我们的员工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在同类型企业中应该算是非常年轻的了。”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邵爱菊说。自2004年完成民营化改制以来,茶厂每年都会招聘一批高知青年进入茶厂,其中有一半左右来自外地,其余大多是当地的“茶二代”。

王鹏明是一名00后,大学学习视觉传达专业,他选择来到茶厂工作,更多的是出于一份情怀。他与普洱茶的渊源还要从他的家乡说起。

云南普洱市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的驿站。而出生于普洱的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全家以茶为生。“小时候家里穷,一大家子人都指望着村子里茶叶的收入供我们读书。”王鹏明回忆说。“所以我就想要在大学毕业后延续普洱茶的这份事业,并且建设和发展乡村。”

与王鹏明不同,吸引彭丽娇来到茶厂的是行业的发展前景。

四年前,来自400多公里外临沧市的彭丽娇从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学成归来,通过投递简历来到勐海茶厂,主要负责传统普洱茶产品的宣传推广。

谈到当初的决定,她告诉记者,其实自己以前喝茶并不多。“但这几年新中式茶崛起,很多茶饮品牌都火了,我感觉普洱茶行业也蛮有前景的。”彭丽娇说。她在工作中体验到了成就感,爱上了这个行业,打算留在西双版纳。

邵爱菊也是一名八零后。她介绍说,茶厂每年都会前往全国各地的农业大学宣讲进行校招,并提供了相对优厚的福利待遇与充分的发展机遇。

据统计,目前勐海茶厂里大学生的比例已达到40%,以茶学和食品学专业为主;近年来更是招聘了不少研究生和博士生,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一方面带来了新的想法和理念,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讲解员刘红正在介绍普洱茶的历史


传统茶饼摆放于陈列柜

在成型车间的角落里,有一个特殊的压制机器轰轰作响。“这台机器是专门制作‘小金砖’普洱茶的。”讲解员刘红介绍。传统普洱茶以固定大小的压制茶饼为主,在泡制前需先使用茶针顺着茶叶层状纹路撬取紧压茶,对饮茶的场所和器具有较高要求。

为了更加适应年轻人对便捷和效率的追求,大益茶推出分装包,每次饮茶只需拿出一小块普洱茶砖冲水即可。“这种形式的普洱茶销连年增长,去年消费了10吨,今年预计会达到12吨,年轻人很愿意为这个‘新尝试’买单。”刘红说。

“打造普洱茶式的星巴克”是大益茶自2012年起做的新尝试,在上海、昆明、广州、西双版纳以及韩国设立了近10家门店。多元化的茶饮空间解构了普洱茶饮的严肃感,主动向年轻人喜欢的休闲社交形式贴近。

和迪士尼、奈娃家族等IP联名、生肖主题和含有流行语的包装等创新都体现了普洱茶厂在向年轻化受众张开双臂。

“年轻人是当前消费市场的主力军,要让他们能喜欢上传统茶,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包装吸引他们。”彭丽娇说。

同不同年代和风味的收藏级别茶饼摆放在一起的,是以普洱茶制作的奶茶、花茶、冰淇淋、蛋糕,小罐茶、即速溶茶、冻干茶粉、“咖普”等新产品。

“与年轻人接轨,是让老茶树及其茶文化持续焕发新生的重要途径。”彭丽娇接着说。


大益茶庭

腾冲市高黎贡山茶业集团自2012年起打造茶旅文化一体式的茶博园,内设房车营地、采摘体验园,还推出了由普洱茶加工而成的护手霜、护发素等衍生产品。

负责宣传的杨慧愉认为,要想打通年轻人的市场,就一定要满足他们对效率、便捷和不受约束的需求。“因此我们推出各式各样新鲜、活泼、方便的产品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普洱茶,然后再爱上普洱茶。”她说。

她用手机播放了一条最新出炉的短视频,内容为公司揭牌成立“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她介绍说,公司从2010年前后就开始进行新媒体端的尝试,集团旗下以董事长个人作为主体运营的账号现已拥有近31万粉丝。

“现在的淘宝、抖音等平台就像古代的茶马古道,将我们的产品与更多的受众相连接。”大益集团茶道文化部副部长赵宝权说。

而邵爱菊表示,由于目前公司对年轻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加入。(完)

来源:新华网昆明(陈昭彤 张煜莹 刘潇玥 姜铎 王悦辰 来时雨 白旭),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刘仲华院士一行赴云南普洱调研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茶叶产业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刘仲华院士一行赴云南普洱调研。此次调研,刘仲华院士一行实地考察多个规模种植的茶园基地,深入了解茶叶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状况,为普洱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问诊把脉”。

刘仲华院士:

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茶学学科带头人,现任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4月28日下午,刘仲华院士赴普洱学院做专题讲座,普洱市政协主席陆平、普洱学院领导班子参加讲座。

“如何将茶叶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区域公共品牌打造要实现由政府输血向龙头企业造血的华丽转身!”院士以《中国茶产业现状与普洱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为题,结合自身渊博的知识、切身的体会及研究成果,围绕中国茶产业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普洱茶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授。关于普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刘院士针对性提出了“科技创新”“营销创新”“业态创新”等一系列意见建议,让大家对中国茶产业尤其是普洱茶产业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茶学院代表、普洱学院教职工及部分学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讲座。

除举办专题讲座外,刘仲华院士一行前往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参观龙生有机普洱茶品鉴展销中心,考察多家公司的茶园种植基地,认真听取茶产业相关负责人在茶叶规模种植、茶叶加工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并与众多茶企负责人、茶农代表进行座谈交流,提出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好地依靠科技支撑,降低成本,做优品质,做大做强产业。

普洱市委书记李庆元等领导与刘仲华院士一行参观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展厅,研究院院长唐圣果向李庆元书记一行汇报研究院建设历程及研究院五个产业研究中心项目开展情况。

刘仲华院士一行与云南省科技厅厅长王学勤等领导座谈交流。王学勤厅长表示,研究院落地普洱服务云南,将为云南的产业发展带来质的飞跃,相信在院士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下,研究院将会成为最具创新活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刘仲华院士提出,研究院的落地与发展得益于云南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研究院院士专家团队会充分利用好云南现有的优势资源,将研究院的平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抢抓机遇,加速各产业项目稳扎落地,推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

刘仲华院士一行深入普洱市的茶叶产业园进行实地调研,强调要充分利用普洱的生态环境优势,加强地方政府、研究院、茶企和茶农间的联动,将茶与文旅、大健康、金融等领域高度融合,不断做大做强茶产业,同时研究院要围绕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建设、成果转化等工作,真正做到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普洱市农业产业高质量稳步发展。

图文来源:普洱日报、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

如涉及版权 问题请联系删除

云南普洱思茅区加快建设茶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县

  持续擦亮有机普洱“金字招牌”,云南普洱思茅区加快建设茶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县!

  在“中国茶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正掀起一场有机茶建设热潮。到2021年底,全区17万亩茶园全部实现绿色有机化,实现“思茅有机茶联盟”标准、品牌、标识“三统一”,实现规上企业茶叶产品质量管控追溯体系全覆盖。

  打生态牌,走有机路。思茅区加快推进茶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按照构建“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要求,坚持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路子,有机茶逐步发展成为思茅区茶产业的一张崭新名片。

新茶园,有机茶园已达5.7万亩

  有机标准,为茶园带来了新风景。

  “是不是有机,走进茶园一眼就能看出来。”在营盘山龙生茶业集团有机茶基地,营盘山茶厂长王新荣对基地的有机化管理颇有心得,种植覆荫树构建茶园生物多样性,利用粘虫板等物理手段开展病虫害防控,茶地里人工除草翻土、有机肥替代了化肥,从树上到树下,有机标准管理的茶园有一种对自然生态的包容性。

  营盘山在当地群众口中常被称为“万亩茶园”,漫山的茶园十分壮美,在樱花盛开、或者云海升腾的时节,观景台看到的风景宛若世外桃源。这里仅龙生公司的茶园基地就有7350亩,已经全部进入有机转换期。5年前,管理基地的茶农被公司召集培训,禁止在茶园里使用农药和化肥,这样的改变,让茶农一下子有些不太适应。

  “就像小孩断奶一样,熬过了这个阶段,以后的路会成长得更快更强。”王新荣说基地有机化改造一开始并不容易,第一个考验就是茶叶产量的下降,营盘山茶厂的出厂毛茶从最高一年450吨降到了200吨,这直接影响到了茶农的收入。其次就是茶农的工作量增加了,比如除草防虫,过去可用化学除草剂、杀虫剂就解决的问题,现在全部都要用人工作业。

  进入12月,茶园一年一次的冬耕开始了,施有机肥、翻土除草,这些标准作业已经成为公司茶农新的种植规范。为了帮助茶农尽快适应有机种植,茶厂加大了培训力度,还提高了鲜叶的收购价,同时,政府启动了“有机肥替代化肥”扶持项目,每亩免费提供给茶农9袋有机肥,还在雨季病虫害最多的季节提供粘虫板、杀虫灯等扶持项目。随着有机种植管理常态化,茶叶产量逐步稳定增加,鲜叶价格逐年提高,茶农每亩的综合效益提高到了近4000元。

  目前,思茅区完成茶园绿色生物防控技术3万亩,实现绿色茶园面积4万亩,全区有机茶园认证与转换面积达5.7万亩,绿色食品认证茶园面积达0.87万亩、有机产品认证10个。

新主体,育龙头带动产业链升级

  从茶园到茶杯,在通向有机茶的路上,种植、加工全产业链都要进行升级。

  董祖祥是普洱有机茶产业的代表,他最早开始有机茶的尝试。如今,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2000亩茶园取得了欧盟、美国、日本以及国内的有机认证,并带动整碗村茶农种植近2万亩茶园进行有机转化。

  在祖祥有机茶庄园,做一杯干净的茶,是茶农们对有机种植最朴素的表达。公司在守住茶园基地的有机化后,按照GMP食品标准建设了8000平方米标准厂房,设有机茶生产车间、普洱茶生产车间、名优绿茶红茶精制车间,共有10条生产线投入使用,年加工生产能力4500吨。

  走进祖祥公司坐落于茶园里的生产厂房,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配套齐全,实现了现代化生产工艺和传统制茶手法的完美融合。

  “有机茶生产加工,我们有专门生产线,没有达到有机标准的原料都进不了这个车间。”公司产品质检员马莎莎来到压制车间制作检测样品,她介绍公司品控严格,每天有4名质检员全程跟踪生产的每个环节,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反馈并进行生产调整。“普洱熟茶生产工艺复杂,特别是在渥堆发酵时清洁化生产是一大难点。为了实现熟茶工艺获得有机认证,公司死磕工艺环节中的每个细节,就连熟茶发酵用的水全部使用桶装矿泉水。”

  龙头企业带动,有机茶生产实现全产业链升级换代。

  “在原来种植、加工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再升级。”在茶行业摸爬滚打25年的龙生茶业集团开始了艰难蜕变,集团公司董事长朱启忠说,过去公司只是茶叶原料供应商,有机茶让公司逐步转变为打造自身品牌。目前,“龙生”牌绿茶、“龙生”牌普洱茶已经连续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名茶。

  朱启忠说,未来,龙生公司将把“百里普洱茶道”途经公司有机茶园基地的区域,全部打造成以有机食品、有机农业为主的示范基地;建设一个以有机为主题的农场,让游客来到茶园就开启了有机生活方式,喝有机茶、吃有机食品、享有机无污染的纯天然环境,真正保护好绿水青山,依托有机茶园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目的地。

加工茶叶
新科技,用科技“添香”有机茶

  在思茅区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一楼有机产品展示中心,智慧茶山物联网平台及溯源平台建设是其中的亮点,通过扫茶饼上的二维码,可以实时看到茶叶车间的生产情况和茶厂的实时情景,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喝茶。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对3家有机茶生产企业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实现有机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产品达64个。

  思茅区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用地保障、财政扶持、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支持措施。明确了茶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今后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先后聘请了北京金必德城市规划设计院、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制定了《思茅区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思茅区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建设规划》《普洱市思茅区有机茶产业发展规划》等,把产业的有机茶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多规合一。

  打造“生产+加工+科技”茶业产业园区,思茅区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联合开展科技研发、应用和推广;完成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平台搭建;确立普洱茶研究院、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普洱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等6家机构作为科技支撑。另外,促成陈宗懋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中国科学院傅伯杰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普洱学院落户。强化科技支撑,打造服务全国的普洱茶科技研发中心。

  转自学习强国平台

找到约51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