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在浙江有多少历史了

找到约144条结果 (用时 0.052 秒)

国家级非遗项目-茶叶传统技艺有多少?传承人有哪些?

为了传承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管单位十多年前开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设,对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保护对象予以确认。此外,这也是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注:国家级非遗十大门类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已经建设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前四批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涉及申报地主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皆为3154个。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

本批次共有推荐申报943个项目,经专家评审后,提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337个。其中,新列入198项,扩展139项。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期20个工作日,从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1月19日结束。

国家级非遗名录建设已到第五批,茶叶传统技艺累计有多少项?

第1—5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37个茶叶传统技艺入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围茶叶传统技艺,有哪些值得关注信息?

从入围茶叶传统技艺所在批次来看

第一批有1个,第二批有13个,第三批有6个,第四批有9个,第五批有8个。

入围最少的是第一批,仅有乌龙茶传统技艺,来自福建省武夷山市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入围最多的是第二批,高达13个。其中,绿茶传统技艺排在首位,分别是西湖龙井、婺州举岩、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

此外,普洱茶传统技艺仅在第二批次入围,分别是云南省宁洱县申报的贡茶制作技艺和云南省勐海县申报的大益茶制作技艺。

从入围茶叶传统技艺的茶叶分类来看

绿茶有15个,黑茶有8个,红茶有4个,乌龙茶有3个,花茶有3个,普洱茶有2个,白茶和黄茶各有1个。

入围最多的是绿茶,也从某个角度验证绿茶是历史最悠久,也是国内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主要茶类。其中,15个绿茶传统技艺,浙江省占4个,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西湖龙井制作技艺闻名海内外,也推动其成为我国最具知名度的名优绿茶。

排在第2位的是黑茶,有8个传统技艺入围,分别是湖南千两茶、茯砖茶,湖北长盛川青砖茶、赵李桥砖茶,四川南路边茶,云南下关沱茶,广西六堡茶艺,陕西咸阳茯茶。

入围最少的是白茶和黄茶,各有1个。其中,福建省福鼎市申报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位于第三批;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申报君山银针传统制作技艺,位于第五批。

注:37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代表性项目—茶叶传统技艺

从入围茶叶传统技艺源自省份来看

福建最多,排在首位,有6个茶叶传统技艺入围;浙江、安徽、云南并列第2位,有4个茶叶传统技艺入围;湖北、湖南和江西并列第3位,有3个茶叶传统技艺入围。四川、江苏和北京并列第4位,有2个茶叶传统技艺入围。其余省份,仅有1个茶叶传统技艺入围。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不是重要茶叶产区,但却能入围2个茶叶传统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茶叶传统技艺都是花茶类,也说明北京地区是国内茉莉花茶重要消费市场。

此外,入围乌龙茶传统技艺均来自福建,分别是铁观音、大红袍和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而入围红茶传统制作技艺省份分布不集中,安徽、福建、云南和江西各有1个,分别是祁门红茶、坦洋工夫、滇红和宁红茶。

从入围茶叶传统技艺申报主体来看

37个茶叶传统技艺,36个申报主体为各级政府,仅有1个为企业直接申报,是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花茶技艺。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茶叶传统制作技艺申报单位都为政府,这也反映出我国终端茶叶消费市场的品牌建设处在政府推动推动的培育期。

现阶段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和实力也还有待提升,区域公共品牌是茶叶消费市场培育的重要支撑。产茶区域的政府主管单位牵头申报国家非遗茶叶传统技艺,既可以作为当地中小企业品牌营销的背书,也有助于在细分茶叶品类中培育龙头企业。

从入围茶叶传统技艺保护单位来看

37个茶叶传统技艺,28个保护单位为行业协会/研究中心,9个为茶叶企业。

企业保护传统技艺分别为:绿茶技艺,婺州举岩由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保护,黄山毛峰由谢裕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保护,安吉白茶由安吉中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保护。

黑茶技艺,茯砖茶由益阳茶厂有限公司保护,赵李桥砖茶由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保护,下关沱茶由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护。

红茶技艺,滇红茶由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护。花茶技艺,张一元茉莉花茶由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保护,吴裕泰茉莉花茶由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保护。

从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茶叶)来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其传承人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活”的文化形态。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2018年,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命名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068人。

在茶叶传统技艺领域,目前共有25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其中,第一批和第二批没有,第三批有6人,第四批有6人,第五批有13人。

从性别来看,男士22人,女士3人。3位女士分别是:王秀兰,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孙丹威,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韦洁群,六堡茶制作技艺。

从传统技艺对应茶叶分类来看,非遗传承人数量分别为:绿茶有11人,白茶有1人,乌龙茶有4人,红茶有2人,黑茶有4人,花茶有3人。仅有张一元茉莉花茶非遗传承人是企业申报,其它都是由各级政府(市、区、县)申报。

注:25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茶叶传统技艺

后记

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不是将其束之高阁保护起来。

该如何保护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传统技艺?在笔者看来,让非遗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才能真正保护好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叶传统制作技艺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仅仅是这些重要技艺保护工作的开始。

只有将这些入围的传统技艺进行经验总结和标准制定,并用于指导现阶段茶叶生产,生产出适合现阶段老百姓需要的产品,才能真正让有中国特色的非遗茶叶传统技艺走的更远。

你怎么看茶叶非遗和具体生产、经营关系?

注:现有多家单位在开展非遗传承项目和传承人推荐工作。本文仅记录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茶叶传统技艺,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一行送农业科技下乡

初夏的武义,天高云淡,草木竞发,满眼勃勃生机。车子驶出县城,蜿蜒的山路两侧,淅沥乡雨之下,到处是翠绿欲滴的茶园。
6月3日至4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研究员姜仁华带领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等研究单位的相关人员来到武义开展浙江省政协“六送下乡”活动,县委常委、副县长阮丹玺陪同。姜仁华一行人先后考察参观了浙江武义骆驼九龙砖茶有限公司、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南丰抹茶茶园以及更香茶叶有限公司。

“姜所长,这是我们黑茶的生产线,现在实行机器换人,可以用更少的人力生产出更多的茶叶。”在浙江武义骆驼九龙砖茶有限公司,董事长祝雅松向姜仁华一行介绍了黑茶的历史、生产线以及黑茶周边产品研发,“现在黑茶市场收购价是多少,特殊时期销量还有保证吗,现在黑茶的生产有没有什么技术难题?”姜仁华对我县黑茶市场产生极大兴趣,并且对黑茶周边产品研发赞叹连连。


“现在我们的抹茶生产线专门从国外进口机器,已经能够生产出非常细腻的抹茶,口感上也接近茶道级别,但是和日本的抹茶还有一点距离。”在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祝凌平向姜仁华一行展示了乡雨公司最高级别的抹茶。“这个抹茶粉质细腻,但是既然还有上升空间,就应该用国际最高标准来要求自身。”姜仁宇在参观了乡雨抹茶生产线后,热切向祝凌平询问了抹茶的技术壁垒问题,并对如何突破技术壁垒,提升抹茶品质提出宝贵建议。

在考察过程中,姜仁华一行给我县各茶叶经营商留下了联系方式,他说:“以后有什么技术上的难题,都可以来询问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寻找解决办法,让基层的茶农们都能产好茶、买好茶。”
(来源:武义发布)

胡继承在浙江·天台茶产业十四五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发言

6月5-6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暨“十四五”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浙江天台召开。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在会上发言。他认为“科技和文化是茶产业的两个翅膀,身子要硬,翅膀才能连动展翅高飞,中国茶业才能高飞。”

现将现场讲话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在会上发言

贵州茶产业“十四五”的一些设想

——胡继承在浙江·台州“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暨“十四五”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发言

(2021年6月6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感谢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研究所的邀请,让我有机会来到美丽的浙江天台,向大咖、大家学习,更好地“东张西望”“纵横南北”,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科技和文化是茶产业的两个翅膀,身子要硬,翅膀才能连动展翅高飞,中国茶业才能高飞。所以我给大家汇报以下几点:

一、关于贵州茶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十三五”形成的产业基础

从“十一五”到“十三五”的十五年,是贵州强力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十五年,也是不断深化茶产业比较优势的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中,我们始终念念不忘、朝思暮想地把贵州的比较优势做足做好做大,全面提升贵州茶叶的竞争力,特别是打造贵州茶叶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不可被复制、不可被模仿。

我们的比较优势概括来讲,主要有四个:

一是原产地和高原高山的地域优势。贵州茶叶基因好、品质好、天生丽质,我们做不好就有愧于自然。贵州是茶树的原产地和基因库,有一颗在晴隆发现的距今164万年的茶籽化石,百年以上的古茶树百万株。贵州是中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无污染的茶区,是中国唯一的全境高原生产茶叶的省份,所有的县、所有的乡镇都可以产茶。高原中有高山,这是贵州的独特优势。我们有168万座高山,茶区平均海拔1100米,这个平均海拔正是贵州的平均海拔。贵州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形成了贵州茶高茶氨酸、高EGCG、低咖啡碱“两高一低”的卓越品质。“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品质为贵州绿茶所独有。

二是绿色生态的安全优势。贵州从200米到3000米的海拔,位于云贵高原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完整,森林覆盖率61.5%,茶区高于70%,林中有茶、茶中有林。夏天平均气温16-24度,贵州西部叫做“19度的夏天”,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夏天,虫害、病害相对较少,茶叶干净。

三是贵州高原从北纬25°-29°全境产茶。黔西南、水城一带的早春茶开园时间早,和四川同步。大规模春茶开采时间,比江浙早10-15天,春茶生产时间可以从3月上中旬到5月份,包括这几天6月份我们都可以视作春茶,所以在贵州不存在“春茶贵如金”的概念。现在普安形成了一个早春茶的基地中心,我今年2月底到那里,它的扁平茶、乌牛早可以做到300人民币一市斤。所以说,贵州是国内春茶生产季节最长的区域。夏季气候冷凉,夏秋茶品质好,和春茶同步,夏季茶园不用浇水,特别在贵州山地,茶园这种轻型化的劳动适合男女老少,包括很多残障人士,可以实现全省各地广泛种植、春夏秋三季生产。这些特点构成贵州茶叶品质好、干净,可以周年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的工业化基础好,竞争力强。我刚才反复强调工业化,实际上中国茶业是没有顺利走向产业化、工业化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原料的规模化,没有工业化,就不会有标准,不会有品牌,这一点我们始终要牢记。2006年,我们致力推进茶业和四川的竞争,因为四川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春茶现在可以做到和四川同价,我们的夏秋茶成本比四川低1元,比福建低3元。

四是高位推动的优势。贵州省市县乡上上下下有47个茶叶主产县,这个高位推动、这个政治优势是中国唯一的,大家都很羡慕贵州,但是由于我们高位推动,使我们市场发育不充分,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缺点。十多年来,我们对这些优势的认识不断加深,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所以要在贵州讲“山头茶”,讲卖得很贵的茶,是没有市场的。标准化、好喝、干净、不贵,这些都是贵州的共识。

“十三五”期末,我们形成了700万亩的茶园,投产茶园面积增加77%,产量增加141%,总产值增加205%。在中国100强产茶县中排名第一的是湄潭县,我们有10个县位列这100个县,贵州的产业集成都非常好。茶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数量从3040家增长到5726家,增加165%,清洁化生产线增加151%,总产量增加141%。贵州茶业的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我认为在中国算高的。所以在贵州必须要生产夏秋茶才能养活工厂。包括抹茶的生产,贵州的抹茶生产线是世界上最好的。从今天的会场来看,我觉得我算最认真的,包括我们刚才有的同志在念稿子,在汇报工作的时候,我想我们这么多人千里迢迢来到这个地方,稿子还是要自己写,我们一定要敬业才会被人尊重,包括企业家也是。

我5年前来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是3000家企业,现在有5700多家企业。我们在全中国“跳广场舞”,我们这个“广场舞”有人觉得很低档,但是我觉得“广场舞”就是以大众为取向,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为大众做好茶,我们的茶叶是“干净、好喝、不贵”。我们以质量安全为根本,形成了贵州茶叶的核心竞争力。5月22日,中国农业界10位院士聚集贵州,宋宝安院士在会上作汇报,我参加了这个论证会,这10位院士对贵州的绿色防控是这样评价的:像贵州茶业这么宽领域、这么大规模、这么全产业链来推进生物防控、绿色防控的,在中国是罕见的,在世界是罕见的。他们认为,我们这些工作、方案在世界是领先的。贵州茶叶出口迅速地增长,茶叶是贵州第一大出口农产品。2019年茶叶出口1亿美元,2020年达到2.36亿美元,今年要达到3亿美元,希望中国茶叶的出口增长依托贵州来实现。有些话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贵州以前是没有话语权的,但是贵州“宁要草不要除草剂”,贵州所有的茶园都是禁绝除草剂的,中国没有,世界也没有,斯里兰卡当时和我们同步,但是斯里兰卡没有坚守住。贵州讲干净茶,因为有你们这么多高手在,我这个“学生”不会差。“贵州绿茶”是中国地标,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冲泡、双手采茶,这些词在网上搜,会搜到百度的专有搜索词条,这是贵州在中国茶产业的话语权。

会议现场

二、贵州茶产业“十四五”规划目标

“十三五”我们有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标准、贵州冲泡,“十四五”在这个强劲的基础上,我们会实现贵州茶业的起飞,我们即将发布“十四五”的茶产业规划,共有6章、21节、50页、3万字,以后大家可以看到,这上面的每一句话都是要倾其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来打造的。大家纵横几万里讲得很牛,但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解释的,这是很多人的辛勤劳作。

所以“十四五”的目标,我们要做到750万亩,要做到中国第一,没有人能够超过我们。我们茶叶加工企业现在是5700多家,“十四五”我们要做到1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0家。你们不要嫌贵州多,刚才武夷山是5130家。我们要让茶叶总产量达到50万吨,茶叶总产值突破800亿元。茶叶在贵州就是规模越多越集中,企业越多越好,老百姓的获益越好,因为产业的成本最低,所有高质量发展就是要降低成本,提升效益。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品牌,这条路我们从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个路未来还很长。

三、贵州茶产业“十四五”规划实现路径和重点抓手

1.实现路径

一是理念上,坚持“守正创新、正本清源、确立地位”的战略思路;按照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工作要求;实施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创造、贵州品牌的路径。

二是布局上,按照空间布局、新建茶园布局、高标准茶园布局、茶产业集聚区布局等四大类别优化布局,提高黔茶系列品种茶园比例。

三是定位上,打造世界高品质绿茶中心、全国最大高标准茶园基地、全国最大茶加工集聚基地、全国最大茶产品出口基地。

2.重点抓手

一是更加注重绿茶主战略。我们不会开展一条和大家一样的六大茶类的竞争,我们要把绿茶这个主战略、这个比较优势做好。我们心无旁骛,要有定力,不跟风。把做大出口、做大抹茶作为新的增长级。人家说绿茶不好保存,绿茶不会每年都增值,我说好做的事情大家都会做,不好做的事情留给我们做。再有5年、再有10年,再大的困难我们都会坚持下来,前途光明。

二是更加注重夏秋茶利用。中国茶叶只生产20-30天,老百姓是不能充分就业的,是不能形成产业的,我们的加工工人是不能留在茶山的,我们包括卖茶的人是不能以此为生的。所以一定要推动产业化,要让老百姓在贵州茶园充分就业,让贵州从2月份一直到10月份、11月份,包括到冬天的时候,都把库存调出来拼配。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成本的降低。所以,中国茶叶的问题之一,是想靠一个季节性的新鲜农产品来实现产业化,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是不能依托这样的新鲜农产品,来实现产业化的伟大梦想的。

三是更加注重质量安全。我们严守质量安全,以草抑草,以虫治虫,这是非常正确的。贵州茶园禁用农药是128种,尤其是水溶性农药,紧盯欧盟标准,我们要让中国人,让所有的人喝上欧标茶,这是我们的目标。陈宗懋院士昨天在会上讲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茶叶质量安全没有优势。但贵州做得非常好。”我们做茶是认真的,有我们在,中国茶叶一定会更干净,可以重塑中国茶叶的国际形象。干净茶除了严格控制农残,加大质量安全抽检力度之外,加强茶叶加工清洁化生产,注重茶叶清洁化包装等。

四是更加注重专业化分工。没有专业化、没有初制精制的分离、没有“跨品种、跨区域、跨季节”的拼配,不会有中国茶叶单品规模的做大和标准化,没有产业化的分工,不会有产业链,不会有高质量发展。我们关注茶产业前端,以专业化促进产业分工分业,降低成本。

五是更加注重品牌打造。你们到贵州会看到很多“贵州绿茶”,从机场到高速公路到高铁站,都有这个标志,我们最近投了不少钱。大家到了都可以看得到。我们以“贵州绿茶”省级公用品牌为引领,形成“省级公用品牌+区域主要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

六是更加注重大众饮茶文化。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大力地推动饮茶的文化,我到浙江、福建,我很佩服大家,什么地方都有茶叶的氛围,什么地方都有茶的元素,贵州这个方面是很欠缺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推动中国、推动贵州为中大众做好茶,为大众饮茶推动茶业服务。你们都讲中国茶叶要做品牌,你们哪一个企业卖给老百姓之后,会告诉老百姓一个标准化的服务?什么冲泡?多少度?多少茶水比?中国茶叶没有服务就不会有品牌,所以我们建了“贵州冲泡”:“高水温、多投茶、快出汤、茶水分离、不洗茶”。“多投茶”,中国人都是重口味的,不要相信清淡,清淡是搞不定世界的,投茶我们一定要多。另外,很重要的是,我在浙江一直讲,我们一定要茶水分离。一杯绿茶从100度冷到85度,我们喝到这杯绿茶要半个小时。我上次在浙江待了三天,自始至终我没有解上渴,自始至终我没有把茶叶喝爽。但是用“贵州冲泡”“茶水分离”保证你分分钟爽。我有一个朋友给我讲,他以前喝12斤贵州绿茶,我推荐贵州冲泡之后,他能喝18斤。贵州冲泡能使人多喝茶,我们不健康是因为喝茶不够。你们可以去搜搜“贵州冲泡”,一定会使你们多卖茶。所有的好茶都不怕开水烫,真金不怕火炼。

五年前,在福建福安,也是在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科院茶叶所主办的“‘十三五’茶科技与产业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我在会上有个演讲,说了贵州茶叶“十一五”“十二五”的所思所想,快速发展的道理是因为有“五个相信”:相信原产地优势;相信茶叶就是个饮品;相信科技、无性系;相信有生态就有未来;相信产业一定要全产业链打造。推动“十四五”,伴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我们要有历史的耐心,要有陈宗懋这样的前辈半个多世纪的坚守,有我们这批人的承上启下,有年轻人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贵州茶业任重道远,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继续关心支持贵州茶产业。欢迎大家到贵州指导,来贵州做茶,喝贵州茶。祝福中国茶产业,祝福各位。

谢谢大家!

会议现场

来源:黔茶资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9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