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在那里进贷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因茶叶引起的三场战争(二)清王朝篇: 觀亭茶道

1644年4月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女真族的后代爱新觉罗氏,建立了清王朝,取代了大明。就是这个铁蹄踏遍中原的王朝,也没有逃脱因茶而战、走向灭亡的命运。

就在清王朝建立200年后,19世纪30年代开始,茶叶引发了东西方文明间的对抗,进而一场残酷的战争将中国拖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命运。这就是因茶而引起的鸦片战争。

早在6世纪,茶叶随着商人的驼队,沿“丝绸之路”传入中亚,唐代散播到西亚,至今在哈萨克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和俄语中,茶的发音仍是“chai”。

元代蒙古人在马背上建立了贯通欧亚的大帝国,茶文化也随之大规模地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传播。

到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完全变成了“丝茶之路”。各国的商队翻越帕米尔高原,源源不断地将中国茶输往各国。

1452年,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打败东罗马帝国之后,阻断亚欧贸易的大动脉,为恢复贸易欧洲人开始寻找通向东方的海上之路。在达伽马抵达印度之后,就为茶叶的传播开辟了一条“海上茶路”。

近代茶叶贸易的历史就是一部殖民主义的扩张史,在西印度争夺新大陆殖民地的同时,海上列强也在旧大陆开展了一次茶叶贸易战,这次的战争双方是荷兰和葡萄牙。

在16世纪初,葡萄牙的商船来到中国进行通商贸易,荷兰人紧跟其后,1602年荷兰人组建了东印度公司,1607年荷兰商船到澳门,首次运回中国茶叶。在茶叶的贸易战中,荷兰战胜了葡萄牙,开始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殖民点,企图用武力侵犯澳门和澎湖,更一度占领台湾,但都被中国军队给击退。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先后有葡萄牙、英国、荷兰、丹麦、法国在东半球的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

英国最后打败了荷兰、法国,取得了最后胜利,英国东印度公司存在时间最长、最有名,以至于人们提到东印度公司就误解为英国一家,其实并非如此。

当年东印度公司都是从本国政府那里获得贸易垄断权,而且拥有包括舰队在内的独立武装。在经营茶叶贸易之外,他们还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机构,对殖民地进行残酷的暴力统治。

海上茶叶的贸易始终伴随着经济掠夺、奴隶贩卖和毒品走私,在英法,曾因为茶叶而引起过小小的间谍战。

那是在1661年,英国皇室为国王查理二世和他的王妃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举办了一场传统的欧洲宫廷婚礼。在这场豪华的婚宴上,凯瑟琳公主婉拒了宾客们奉上的各种名酒,而是举起一杯红色的汁液向全场致意。

这个举动引起了法国皇后的好奇。就派出特工潜入英国皇宫,查明这种红色的汁液是来自中国的一种植物冲泡的,而这种植物被称为“cha”。不幸的是这名特工想盗取一杯红色的汁液时被英国皇家侍卫擒获并很快被处死,这成了英法当时的重要外交纠纷。

作为茶叶产地的中国,已在长期的边境“茶马互市”中得到好处,对海上的茶叶贸易也想主动出击。大清王朝于1683年解除了海运,中国帆船出海东南亚,从事茶叶与瓷器贸易。此时距离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已过去278年,长期的闭关锁国,中国人已失去了郑和宝船的建造能力。

虽然解除海禁,清廷担心船员远洋外海,勾结洋人,规定不能打造双桅大船。

康熙的开禁规定写道“如果打造双桅船五百石容积的违令船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众,全部发配边疆充军。管辖该地域的文武官员及地方甲长,同谋打造者,判三年徒刑;明知打造,不来举报者,如果是官员革去职务,如果是普通兵民则杖刑一百棍。”

从1690年到1718年,平均每年有14艘中国帆船出海贸易,这些船通常都是简陋的平底单桅船,因为技术的限制,他们只能抵达南洋的达维亚,也就是今天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

而西欧的商船科技水平比中国平底单桅高得多,底舱采用夹板式结构,横木间隔,用铁板从两旁夹起来在风帆方面西方人也融合了传统的横帆与阿拉伯角帆的优点,造出了既有强大乘风驱动力,又能在各处风向下使用的“克拉维尔”帆。

多桅大型远洋商船,能往返欧亚,而中国商船却不能。闭关锁国影响技术的发展,限制了茶叶的远洋贸易,无法到达欧洲,手中的好茶只能卖给荷兰东印度公司,而荷兰人肆意压低价格。

1717年3月2日,荷兰人决定把松萝茶压低到每担40荷兰盾,一等武夷茶压到80荷兰盾。中国茶商结成同盟,据理抗争,以拒售茶叶相威胁,可是荷兰人占据优势,抬高贷栈堆放的租金、港口停泊租金、当地雇工薪金和交易金,最终高昂的费用成本使中国茶商难以承受,迫于无奈,只好接受荷兰人的条件。

这次中国茶商在与荷兰人的茶叶贸易战中损失惨重,中国茶商发誓不再同荷兰人做生意。

18世纪以后英国人来了,前门拒狼,后门进虎。英国人先后在海上与荷兰人争夺霸权,五年战争,荷兰人惨败,179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破产。

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全球的茶叶贸易,茶叶贸易不但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存亡生死攸关,而且对英国的财政也至关重要,打败荷兰20年后,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商业总利润的90%以上,占英国国库总收入的10%。

中国号称白银帝国,然而,中国并非白银富产国,全球的白银是因为茶叶贸易而流入中国,18世纪中叶至末叶,英国和北美先后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买家。

1700年到鸦片战争前,这100多年间,从欧洲、美洲运往中国的白银达到惊人的1.7亿万两,仅英国商船就向大清国运送了5387万两白银。当时的白银都是产自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美洲的白银几乎全部运往欧洲,又由欧洲运到了东方,主要用于茶叶贸易。

研究世界白银流通史的学者查理斯威尔逊认为:“毫无疑问,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欧洲出口的白银至少与接受的白银一样多,也就是说全世界的财富在向中国汇集。”

自18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对华贸易迅速扩大,中国茶叶每年输出达1800万斤,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13.4万吨,达到历史顶峰。货物价值占出口总量的90%以上。而英国出口中国的商品仅有棉花、洋布、钟表等少量商品,价值不抵中国的十分之一。

英国人赫德在他写的《中国见闻录》中记述:“中国人有世界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

巨额的贸易逆差,使欧洲的白银严重缺失,诱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其他欧洲国家逐渐退出了对华贸易,将地盘留给了英国人,因为英国人找到了取代白银对华贸易的支柱——鸦片。

英国人为了挽救所剩无几的白银储备,从美丽的罂粟花中提取鸦片。

东印度公司为了把鸦片打进中国,专门成立了鸦片事务局,垄断印度鸦片生产和出口。再买通中国商人装上平底大船走私上岸鸦片平均销价为每箱750银元,英国东印度公司将鸦片销售的收入支付进口茶叶的款项。

经过近50年的时间,每年销往中国的鸦片从200递增至40000,截至林则徐禁烟,鸦片换取中国白银2.4亿万两,将鸦片战争以前因茶叶流向中国的1.7亿万两白银全部拿回,中国还多出白银7000万两。

茶叶输岀,引进了鸦片,白银外流,铜钱贬值(一两银子合铜钱1600文)。清香的茶叶换来乌烟瘴气的鸦片。

19世纪初的30年间,吸鸦片的陋习迅速从沿海传到内地,从城市传到农村,从工农商兵到达官贵人,无处不在。“抽鸦片,抽破了家庭,抽亡了国家。”中国人成了“东亚病夫”。可见英国人售卖鸦片之恶毒用意。

中国人忍无可忍,1839年道光皇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同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毁收缴的2万多箱共237.6万斤的鸦片。

英国人好不容易战胜其他帝国,找到了用于茶叶贸易的鸦片,并每年为英国提供七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英国总理大臣鲍美斯顿爵士对清政府的禁烟举措大为恼怒,决心诉诸武力,从而爆发1840年的鸦片战争。

由于清政府腐败,国力薄弱,大清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不仅出口茶叶,连茶苗和种茶、制茶技术都流入海外。

1848年,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特被东印度公司派往中国去寻找最优良的茶树品种。福特带回2000中国最好的茶苗,并带走8个一流的制茶技师和大量的制茶机具,开始在印度(后又到锡兰)生产、加工茶叶,逐渐将中国茶挤出世界市场。

来源:茶馆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难卖,市场艰难?人间岁月,哪一行不难!

今年,大多数茶商说市场难做。

甚至有茶老板觉得:今年的市场,有点像2008年。

其实,这完全没有可比性。2008年的普洱茶,是人见人怕。但今年,市场虽然难,但品饮消费依然在。该喝茶的人,还是会继续喝。生意虽不像前些年那么好做,但养家糊口还是没问题的。


2008年才是真的难

2008年6月,云南茶商去广东推销,刚进店,店老板一听是卖普洱茶的,直接说:那里有矿泉水,你自己拿一瓶走吧。

之所以有这种反应,是因为2007年普洱茶崩盘,对行内外做茶的人,打击太大了。

当时,普洱茶产业的品质和市场,都还不成熟。

2007年的茶叶品质,把周围几个省份的绿茶拉进来,压成普洱茶卖。这样的茶,隔年就是废茶,还有一大股酸味。不可能越陈越香,存下来也是垃圾茶。

那时,大多数人来做茶,不是想着做好茶叶品质,而是想着参与到港台商人炒作的大盘里,分一杯羹。也就是说,2007年的普洱茶,是重炒作,不重喝。

无数炒家,怀着发财的梦,进来炒普洱茶,大多血本无归。

有的老板,2007年3月,高位时候花1000多万收进普洱茶来,崩盘后直接贬到100多万。而且,还卖不出去。

遭受那次打击的茶商,再提起普洱茶的时候,心里都是一万头泥马奔腾而过。很多至今对普洱茶有偏见,都是当年财富化为齑粉留下的仇恨。

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几乎可以说是崩得没有市场,很多做茶的人,都转行了。

在那一段苦涩岁月里熬出来的茶商,对市场低谷,才是真正的心有体会。

品饮市场依然在

今天的市场,虽然难,但仍然有品饮市场的支撑。

名山古树十余年,普洱茶的制茶工艺,茶山卫生等基础设施都有了质的飞跃,山头茶的品鉴价值得到茶客的认可。

而且,因为超高的品鉴价值,普洱茶市场已经积累了5000万的茶客(4年前看到的数据)。这是一股庞大的消费力量。

2019年,普洱茶产量15.5万吨,内销量约10.55万吨,每人平均2公斤茶叶的保守消耗量(有的茶客一年自饮送人一共20-30公斤,有的茶客一两饼),大约5200万人。

这么一大批人喝茶,已经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

普洱茶,是茶客饮茶的终点

云南大叶种,滋味厚重。喝惯了普洱茶的人,再回头喝别的茶叶,大多会感觉滋味淡,喝不惯。

而且,一山一味的古茶风格,更是一种风味享受。品质中上的普洱茶,香气有怡人的花蜜香、兰花香,茶汤滋味厚重,清甜生津,茶汤滑入喉咙,喉韵绵绵,清凉感十足。

若是名山如冰岛老寨,所展现出的风格变化,能满足爱茶人,对茶的一切想象。

茶山与茶山之间,不同的产区,不同的山头,不同的地块,不同的工艺,所展现出的普洱茶风味,都略有差异。

茶新茶鲜爽细腻。存放5-10年的茶,茶性温和,依然保有茶的山头风格。老茶的厚重深邃,近乎完美的体感,更是吸引无数玩家追捧。

普洱茶,万千风味融于一体,无论茶客想喝什么风格,都能在普洱茶里找到需求。

正是这富含细微变化的一盏茶汤,吸引着无数爱茶的人,痴迷普洱茶。

这样的市场现状,注定了:普洱茶,一直都有人消费。品饮市场,还会逐渐扩大。

市场不像前些年那样好做,这是事实。好做是红利,不好做才是常态。

普洱茶行业,没有资本垄断,没有谁能一统江湖。于茶客,是一杯饮料。于从业者,是一方民生。

品饮市场依然在,做好品质,卖茶别贪。每个做茶的人,都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写在最后:

成年人的世界,无论哪一行,都没有容易可言。

茶叶难卖,其他行业更难。有的人中年失业,背着房贷车贷,从企业高管,变成滴滴司机,或外卖员。

司机和外卖员满了,只能进入陌生的茶行业,加入卖茶的大军。相比茶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新进来的人更难。

无论哪一行,我们都在努力地活着。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活在当下,咬牙坚持。

生活纵有千般苦,吾亦等茶一阵香。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个行外人对茶行业的忠告

这是一次与友人喝茶的聊天记录,很有意思,聊天到一半的时候,我说我要录音,不过会隐去朋友的姓名以及相关的大部分内容,就当一次茶叶八卦来记录。

 

记录之后,我发现还是有很多无关的东西,虽然很好玩,但是与这个行业无关,还是将其删除为好,余下内容由于是聊天,没有主题,没有主线条,如果强行删除,则显得不连贯,所以,仍然保留部分。

 

朋友是圈外人士,大企业家,风度翩翩,口才极佳,纵横捭阖,肆无忌惮,大谈其谈,有趣,好玩。每次见面,都是喝茶、神聊,好像做茶的,干的都是这事?

 

余下部分如下:

 

 

 

现在层面上都在提扶持民营企业,加大力度给民企贷款,大行三分之一,小行占贷款比例三分之二,你信不信?前几年福建周宁的一帮农民搞的钢贸商贷款,造成上海的分行系统至今有3000亿的烂账,现在还摆着。给国企,烂账有地方政府抬,实在不行弄个第三方融资平台,出事了,这个第三方当防火墙。现在说贷了,到处都是在搞宏大的签约协议,银企联手做表面的功夫,好看不,好看的,但是火烧战船懂不懂,古人都懂,怎么现代企业家银行家不懂这个道理?这不瞎搞胡搞吗。

 

就算给你,钱少了,三瓜两枣的资金你拿来都没办法投一个完整的项目。钱多了,短贷长投,那是找死,银行说政策紧了就要收贷,你这里项目刚刚铺下去,想着三四年以后可以收瓜结果,人家来收钱了,你还不还,不还,好,公检法司全部到场,就算不这样整,查你一次税也让你魂飞魄散。

 

你们茶叶咋弄?产业难以没有标准化,我指市场的看法,我卖龙井特级多少钱,次一级多少钱,尝尝味道对不对,掏钱买单,反正那东西味道淡,就是清明前那点东西,几个朋友分分,这么长的历史了,大家都习惯了。普洱茶不行,喝不出味道来,不知道好坏。山头茶这种新茶我们受不了,喝几杯头就晕了,喝又喝不懂,市场又看不到规模化的东西,资金怎么进来,进来了怎么赚。天士力、柏联这些都有钱,不都差不多退场了。前几年不是有个老板许诺拿几十亿几百亿进来,就是收冰岛(指国家)土地那个,不也就是签一堆合同,摆几个姿势就撤退了。

 

做低端产业化的东西,一个是政府该做的,那是救助,收了其他行业的钱贴到这个行业来,实现均富,产业导向扶持,这是国家层面的,应该的。资本就是资本家的,没有利润的行业怎么进来?另一个低端茶本来就没有门槛,人人都在做,产业这么庞大的群体都在端这碗饭,资金本来就是做项目的一种配置,整合的,不可能还把原来的平衡打掉了,自己也没赚着钱。

 

做高端的,我也知道有几个朋友进来做,人家有下家,收收茶,拉升十倍就分掉了,这些人都是有求于其他的事情,不是把这个当主业来玩的。其他人要做,怎么进这个圈子?你一斤新茶卖这么贵,你真的以为有钱人都是傻子,我是求你做什么事情,非要买你的茶?我住超五星,吃海参鲍鱼,是市场公认的享受标准啊,我怎么可能白白花高价卖一个享受不到的东西?

 

(作者备注:这里指奢侈品的享受感、价值感。)

 

(普洱茶行业)你让我囤茶,好啊,你把商业模式摆出来,投多少,赚多少,资金怎么撤退,方案摆出来,哪怕是框架。就算是囤茶,怎么囤,你不能告诉我囤十年还没出来,哪个资本会等你十年?而且,你还告诉别人十年了不知道结果什么样,这部明摆着骗人啊。

 

(如果)我是消费者,那我等你去囤啊,我要结果就好,我哪里去管你囤哪里,怎么囤的事情。资金干的都是投钱进来要快速几年回收几十倍回去的事情,你有哪种模式保证上市?

 

你说网络这一块的天使,这不一样的,这是高科技,赌100家,有一家胜了就大胜,茶产业现在还是农业产业,加工产业没有办法投,茶厂这么多了,也不需要投,第三产业倒是有意思,只不过需要更大的整合力度。

 

再一个,资金是投钱更主要投人,你身上的资源,这个社会没有的,问题你外表柔圆,骨子里太清高了。我们一堆人都喝茶,都读你的文章,都说你是外表现代、甚至匪气十足的古代士大夫。你自己意识不到你身上蕴含的巨大价值。你不能变,你就是你,其他行业把烂事做完了,留这个行业一点干净的东西才是最大的价值。这个行业搞不懂你,是这些人还在当生意搞。

 

(我插话:我就一写字的,有啥价值。)

 

我们再说喝茶消费这块,喝老茶你都知道就那几个人,白某、何某,不都是你们云南带出来的小弟,以前市长老是带着,我们这里也常来,有一回,何出事,不知道是赌钱还是嫖娼的什么烂事,时间有点久了,我记不清,还是一个副局弄出来的,圈子都传遍了,都知道,只有云南和内地的媒体在当宝,这是笑话嚒。这些人不是你们的市长带来,哪里可能上台面。

 

你看看你们产业的人,稀里糊涂的,今天去拜见了哪个大师,喝了一泡百年老茶,明明是假的,酱油汤,这你也相信过百年。连我都懂,就算没有读过茶学,也应该知道色素是挥发性物质。

 

他们那些茶什么货色,你以为我们真不知道,之前是捧领导的场,再说那种场合也不会有人关注在茶身上,再说也不可能当场让人下不来台吧。

 

(我插话:你不在云南做生意,不在茶行业啊?)

 

这你就不懂了吧,我不在,我的朋友会不会在?中国的官场不都是相互交换的,说不定哪天升上去了呢。而且,我这里的领导的场面要维持吧,他的客人来我要维持吧。

 

那种茶我们都知道是假的,大家都去买,这你不懂了吧,它好喝啊,你做文化的,你当然不能认账,我们喝茶的,管它真的假的,好喝就行。再说,大家都不是这一行的人,没有时间到处去刨,你这一行没有一个稳定的提供渠道给我们。人家多懂事,见你来了老客,提供的都是相对高仿真的,起码好喝啊。关键是我们也想找真的,找好喝的真老茶,找不到啊,没有人家这种。

 

当然,一开始的确是搞不懂的。后来,我们也知道了,这些老茶好多是六堡茶,梗子多啊,别人采摘标准和你们云南人不一样啊,你们自己傻,级别一变就搞不懂了,老级别,甜啊,之前放在港仓,时间够,转得好啊。他妈的,人家编的像模像样的。有次遇到一个以前广东省公司的,他说“鸿泰昌”就是他们公司几个人退出来后做的,什么境外青,不就是桂青+云南青,我才搞懂。别人胆子大,编书、造茶一条龙,到处收徒弟,各种内地媒体、官员忽悠得一愣一愣的,你做不做得到?

 

把茶叶做的好喝,不是天经地义的,哪有天天抱着一颗粗树夸海口,好喝啊好喝,我喝一口就呛住,我有次给朋友喝,朋友说你这是啥玩意啊,劲头这么大的,太苦了啊。我看你们云南天天喝,不知道是咋喝下去的哦。

 

现在到处都在爆雷,都是民营企业,都是P2P,看懂的都说是割韭菜,收割的是谁不说也知道啊。这种情况下,企业实体都不好做,不做又不行。

 

你们茶叶就比较好,其实是好玩,一个是农产业,国家的手还伸不到这里,但是,需要尽快弄新东西出来,大资金都需要快进快出,迅速做大,没人说是等个说明百年基业出来,那都是骗人的。只有国开行敢投,全国各地的政府投融资平台不就是这家公司搞的么。从芜湖开始,然后在全国铺开,这之后,好了,政府修公路没钱,可以啊,成立一个投资公司,这就和前几天西安那个90后当董事长那家公司一样,大家要政企分开,其实是一家,把土地资源、矿山资源都打包到这家公司,从这家公司贷款出去,所以,什么《规划法》、《担保法》统统绕过,我是企业啊,我又不是政府单位啊。都是这家公司搞的事情,什么公路缺钱、房地产缺钱,没钱的,都通过这家公司来。

 

现在HR更离谱,在境外把空壳几十亿几百亿的买下来,要么是讨好一些政治明星,要么去讨好一些影星,背后的交易可想而知啊,睡个觉算什么,就算知道老婆干那种烂事,面对几十亿的诱惑,贞洁和利益,哪个诱惑巨大?说不定还是背后鼓励的呢。

 

香港的四季酒店知道吧,就在金融街上,内地有个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说的是“三季酒店”其实就是这个酒店,电视搞得好像各国间谍接头总部一样,事实也有点像,内地听到一点风吹草动的都跑那里住,不敢去其他地方啊,其他地方打探消息不方便啊,为什么又叫“望北楼”,这么大产业说丢就丢,哪个狠得下心来啊。前一段“明天系”的老板不就在这里带走的么,现在那个w佩慈的演员不还在。说起来,外行人都以为做金融的,好像都是哈佛毕业的,差点也是北大、清华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啊,纪老板不就是个东北出来的初中生么。什么资本运作,拿钱你搬运,你不会?下劳力你不会?

 

(我插话,炒股也有挣钱的吧,我都认识几个啊,好像还是赚到的啊。)

 

那是大行情,是要装资产了,收购了,大行情一涨哪个不赚钱,大行情要落,那些什么天天看行情图的不都死翘翘。你之前也在地产圈啊,你不是知道啊,不都一样,不是有句话,风大,猪都可以飞。

 

茶行业始终还是一个边缘化的行业,把茶叶搞好喝就行了,我今年要哪个山头,你弄点真的给我,保证真,这就行啦,起码让人放心。每年带朋友来山上散散心,古人都说,人在山中才为仙,这么好的资源这么不用?不要成天弄的复杂得不得了的玩意。一个行业的人都是穷人想赚富人的钱,富人想掏空穷人的钱,这怎么行呢?

 

普洱茶不好投有一点,大家没有规矩。茶农、茶商、茶厂都是,大家都在说取消中间商赚差价,这不流氓吗。市场都是一个整体,每个端口都有人去服务,有人服务就有成本就有费用,就需要利润来支撑,你从主板上拿掉几样东西试试,你看看你电脑还转得动不。

 

这都是二手车广告闯的祸,什么取消中间商赚差价,是把大家的别人的中间商取消,他自己来做中间商,你让他不收中介费试试。大家把信息透明化理解反了,或者说把信息不对称理论理解反了,市场从来都是不对称的啊,你以为你的商业秘密都会告诉别人,就像好多项目做仓储,如果厂家把库存都放你那里,他还玩什么金融呢?把自己曝光死,等你们踩我的尸体上去?没人这么干的。

 

你来玩就要有点道义吧,那个做资本的(某某某,略去)做他几千家店,这不明摆着做局么,现在的物流体系这么发达,资讯这么发达,用得了这样干?有5000家,放2000件货出来,那不是大家都在抢,何况,本身这种影子公司就多。我们不来干这种缺德事,这是敲骨榨髓的事,要报应的。你看,那些做老茶的,为啥不出事,大家有钱啊,好面子啊,骗了就骗了,周围人都上当,就不觉得是受骗了,和这种有点不同。

 

 

 

 

 

 

 

 

编者注:吴疆,作家,茶文化学者。写作《普洱茶营销》、《普洱茶营销--七子饼鉴茶实录》、《吴疆说普洱》。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