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华茶奥会“县长说茶擂台赛”圆满举行

12月26日,第七届中华茶奥会在杭州隆重开幕,作为一大看点的分会场“县长说茶擂台赛”也于当日下午精彩上演。

浙江树人大学国际茶文化学院执行院长张星海、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丁勇、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翁蔚、上海市茶叶学会原副秘书长周星娣、浙江省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潘红枫、宁波市鄞州区恬得堂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君耀、甘庐茶院总经理甘丽青、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教研室主任洪珊珊、绍兴市虞舜茶业有限公司经理陈秋钰担任本次大赛评委。

中国有近千个产茶县,茶县长到茶奥会来说茶,肩负着振兴区域茶品牌,“把茶这个产业做好”的光荣使命,从生产者论茶,到消费者话茶,再到管理层面的县市长说茶,不仅推广了区域茶品牌,也是全国茶县一次产、供、销渠道的深入交流,开启了盛世茶话的最精彩华章!

现场,市县长们以宣传推广地方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茶旅游等为主题,结合茶艺展示形式进行主旨演讲,内容体现了各地区文化特色、发展成果、振兴经济、招才引智、助企助创、助旅助农等举措,通过自选主题、布置茶席茶具、编辑设计宣讲背景视频、选择音乐,将主旨演讲、茶艺展示完美地融为了一体。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副县长孟焱作主旨演讲,作为上海挂职干部的跨界身份,将湄潭茶的前世今生的独特韵味娓娓道来。湄潭茶集文化、历史、科技、产业、市场于一身,各元素之间匹配均匀,色香味俱。湄潭茶的前世:相濡以沫。湄潭茶始终和中国茶叶的发展历程相濡以沫,也和众多的中国茶人息息相关,他们对湄潭茶树病虫害的防治、茶树育种栽培、茶人的培训技术等方面倾注了无数心血。更与浓浓的家国情怀相联系。

湄潭茶的今生:相辅相成。湄潭茶始终与湄潭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湄潭茶产业覆盖了湄潭5个贫困镇,64个贫困村,受益人口1.78万,占全县所有贫困人口40%以上,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来自茶叶,帮助大量的贫困人群脱贫致富。

湄潭茶的未来:相得益彰。湄潭茶与湄潭的未来一定会实现全面的乡村振兴、相得益彰。但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是严峻的,例如如何提高茶农自觉规范管理茶园的意识,对茶园实行三统一的管理;加强欧标茶园的建设;从品质上保障湄潭茶叶的品种优良和品质出众。如何将全县700多家茶叶加工主体引导到一个现代化的加工轨道上,加大茶叶加工的普及培训,全面提升加工水平,建立起茶叶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将湄潭翠芽、遵义红等一系列的品牌的市场形象和信誉做好,让湄潭茶做到香飘天下。

卖出去才是硬道理。通过拓展销售的渠道,丰富销售的形式和方法,让湄潭茶卖出去的同时也有好的价格;让湄潭茶进一步的进入园区、校区,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要大量的拓展茶叶出口市场,干净黔茶,世界共享;将湄潭的文化、历史、科技等一系列元素融入到茶产品之中去,让湄潭成为名副其实的茶叶强县;迎合年轻群体的喜好,从星巴克、喜茶那里争取更多的关注,同时思考从喝茶中得到体验和收获,让消费者不仅是在喝茶,而且是在由衷接受茶叶所代表的中国式的生活品味与方式。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副市长罗伟权作题为《创新创业 出彩英德》的主旨演讲,他提到,近年来,英徳市委、市政府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把英德红茶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科学谋划、高位推进,让英德茶产业走上了创新发展道路,从三方面讲述了具体做法及概要。

一、创新茶产业发展模式,即四位一体、三产融合、生态引领、科技支撑的“英德模式”。“四位一体”,是政府引领,企业主体、科研院所助力及行业协同发展的一体化布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全力支持,涉茶企业通过与国家农业信息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补短板、强弱项,推动英德茶高质量发展。英德市茶业行业协会等行业服务单位积极作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三产融合”,推进茶业全产业链发展,品牌建设取得成效。致力打造集种植、加工、品牌、营销、旅游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斌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引领”,英德市践行和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有30家茶园通过广东生态茶园认定,是广东省内唯一茶叶类绿色防控示范县,目前全市正大力推进5G智慧茶园示范建设,引领现代茶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给英德红茶插上科技的翅膀。英德市充分借助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基地等科研院校的技术支撑优势,积极推进茶业生产标准化、智能化。

二、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助力乡村振兴。英德市在全力做强做大茶产业的同时,十分重视联农带农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让广大的农民群众参与到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来,共享发展成果,在带动群众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注重茶产业人才培养,鼓励创业创新。英德市一直非常注重茶产业全产业链各种人才的引进、培育,为英德红茶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近年来,英德红茶产业发展吸引了一批大学生回乡创业,培养了一批产业优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英德市茶产业专项人オ7297人,取得职业资格4443人,在国家级、省级赛事中获得奖项的人数达43人。

四川达州市万源市副市长李根作主旨演讲,他提到,当前勤劳智慧的万源人民正全面掀起一场振兴富硒茶、建成康养县的大决战、大攻坚,从四方面介绍了茶产业的发展。

一、高起点谋大规划。近年来,万源市坚持把茶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聚焦建设“中国富硒茶之都”目标,立足“高山、富硒、有机”三大优势和现有茶叶产业基础,借助浙川东西部扶贷协作强劲东风,与浙茶集团缔结战略合作关系,高起点、高规格编制万源富硒茶产业转型升级计划,引龙头、建基地,创品牌、促融合,全力以赴谋大发展、兴大产业,着力打造中国硒部茶园走廊,以茶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在布局上,突出“一心一轴三区”;在模式上,注重多业态融合;在定位上,彰显扶贫效益,一幅气势恢宏的富硒茶振兴蓝图已经绘就,“绿色崛起”梦想近在咫尺。

二、高标准建大基地。建好大基地才能引来大产业。万源市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求,坚持小生产与大市场、小群体与大规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能人等带动作用,全力以赴做大基地规模、做强产业集聚。

三、高层次兴大产业。万源市坚持“产业+”理念,跳出茶叶谋“茶业”,搞好茶加工,做强茶品牌,繁荣茶旅游,以小茶叶撬起“大产业”。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绿茶、红茶、黑茶”齐头并进,大力推进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改造,加速“产业、产品产能”融合互动。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按照“五统一分”模式形成系列、扩大规模,整体提升茶叶竞争力和附加值。并深入挖掘万源千年茶文化底蕴。

四、一芽一叶总是情,人生如茶韵万源。万源市以茶为媒,成立茶产业联盟,携手提品质、抱团闯市场;以茶会友,成功承办全省茶叶学会学术年会,与会专家学者纷纷点赞“万源经验”。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万源市共建成茶叶基地30.03万亩,年产茶叶8100吨,综合产值15.5亿元,带动2万余户茶农户均增收5800元。万源富硒茶已成为助农增收、脱贫奔康的重要支柱产业。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副县长许亚洲作题为《普洱之尚有银生》的主旨演讲,从古茶树历史资源、现状贡献、未来发展等三方面进行介绍。他提到,普洱市古茶树资源136万亩,其中野生型群落面积117.8万亩、栽培型18.2万亩。目前,全县古茶树资源32.32万亩,其中野生型群落面积28.6万亩、栽培型3.72万亩。全县野生型古茶树占全市比例24%,栽培型古茶树占全市比例20%。全县保留下来600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几乎全在1800-2100米之间的冷凉地带,这是南诏国时期、大理国时期氐羌系半农半牧的乌蛮们居住的核心区。

“紫金普洱”是浙江大学定点扶贫景东县的精准扶贫项目,自2016年起,王岳飞教授团队,通过科技的力量促进景东茶叶品质提升,优化茶产业链管控,践行“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一片叶子致富一方百姓”,以茶产业助力景东茶农脱贫致富。2020年5月21日,在浙江大学123周年校庆日时,组织举办“紫金普洱?521公益助农直播”,通过网上直播宣传景东县茶产业。同时现场连线介绍无量山的天然生态环境和普洱茶生产加工情况。

对于古茶树的未来发展,将建立科学研究基地,进行野生状态下的古茶树保护与开发,极端条件下的古茶树基因库建设和选种育种;做好茶旅融合文章,开展古茶园、古茶树探索之旅,探源之旅;做优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延伸茶叶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满足年轻时尚快捷需要,探索快消化、日用化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副县长钱江作主旨演讲,他提到,“中国长寿之乡”昭平县位于桂东粤西结合地带,素有“广右咽喉”之称。“九山半水半分田”,昭平县森林覆盖率打到87.6%,生态环境优越,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十分适宜茶叶生长,先后荣获“中国低碳生态十强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业扶贫示范县”、“中国茶业百强县”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14年,“昭平红”、“昭平绿”公共品牌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昭平县的茶叶种植历史已有千年之久,昭平茶在宋朝年间即是朝廷贡品,明成化年间,茶叶成为昭平传统出口的土特产,通过桂江黄金水道远销东南亚等地。民国《昭平县志》记载:“象矾山(即“象棋山”)面积极广,地产名茶,味颇佳。”“客之来访,奉之皋芦”。1988年,昭平县茶厂生产的“绿茶2号”被誉为广西六大名茶之一,同年,又获得“陆羽杯”金奖,入选《中国茶经》等多种茶名录。

近年来,昭平县把茶叶产业作为“百亿元产业”来打造,用实践讲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引导茶企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发挥茶企的示范带头作用,目前已辐射带动农户种植茶园面积达24.2万亩,年产干茶1.6万吨,产值17.58亿元。为当地农户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帮助8000多户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茶产业也已经成为昭平农业增收、农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可以说,这片神奇的茶叶正在昭平大地上不断成长,改编山城和乡村的经济面貌,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生机。

目前,昭平县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在全广西排名第一。茶类结构优化,由单一的生产绿茶向绿茶、红茶、黑茶、白茶发展。茶叶加工提质增效,有清洁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50多条。茶旅融合快速发展,成功打造了南山茶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故乡茶博园国家3A旅游景区。茶叶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县生产加工茶企140余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0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在品牌建设上,“昭平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年,“昭平茶”公共品牌价值达37.62亿元

“山青水秀生态美,满口茶香人长寿”,昭平县被誉为遗落在珠江上游的香格里拉。以茶养生是昭平县人民的生活方式代表之一。中国养生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延年益寿一直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以茶养生的历史更是可以上溯到上古神农氏时期,茶为“万病之药”,关于茶防病治病的功效,在历代医学、茶学文献中都有叙述。目前,昭平县44.8万人口中,80岁以上老人有11026人,其中百岁长寿老人68人,占户籍总人口比例15.2/10万人,是国际公认的7.5/10万人长寿标准的2倍以上。

为脱贫攻坚提供产业支撑,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动力,为全域旅游提供生态优势。小茶叶、大产业,青山绿水育茗名茶,昭平茶将以更新鲜的方式从小山城走向大世界。

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曾庆梅作题为《六堡茶与乡村振兴》的主旨演讲,从历史文化、乡村振兴、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一、从历史走出来的六堡茶。天赐苍梧美,地道六堡茶,苍梧是中国名茶之乡。六堡茶是历史名茶,享誉国内外。六堡茶因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六堡镇山高谷深,常年云雾缭绕,森林密布,土壤肥沃。神奇的北回归线贯穿整个六堡茶区,境内资源丰富,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厚重,民俗风情浓郁。在秀丽的山水中孕育的六堡茶,是自然与人文共同打造的精灵。

二、六堡茶产业全力助推苍梧县乡村振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苍梧县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努力促进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六堡茶产业发展有力促进了茶农增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以及提升了地方农产品的品牌价值。

三、推动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进行科学规划,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加强对六堡茶古茶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接着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其次将加大六堡茶宣传力度以及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创新的力度。最后将加大全面对外招商力度,积极主动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茶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全面对外招商引资,促进六堡茶产业做强做大,共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全人类共同富裕,让全世界人民都能喝上一杯保健功效比较齐全的中国六堡茶。

四川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沙万强作四个“一”主旨演讲,即宣传一首歌、解读一段经、领会一句话、广告一分钟。

第一宣传的这首歌叫《马边的歌》。自古以来,马边作为产茶重地,有山,有水,有茶。第二唐朝陆羽写《茶经》的时候说过这么一段话。茶者,南方嘉木也。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生烂石的含义,便是最好的茶生长在山林里,很多烂石头的地方。而我们马边正是这样的地方。马边是丹霞地貌,海拔从446到4042米。但我们最佳种茶的海拔都是在600米到1300米左右。全国120多个自治县。而在四川,有三个自治州。有四个自治县。

而第三则是领会总书记的一句话,“绿水青山则是金山银山”。这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如今,马边绿茶品牌价值达到14.5亿元。老百姓每年茶叶产业收入达到3000到4000元。

最后则是广告一分钟,在乐山有一句很出名的话,“送礼就送竹叶青,喝茶就喝马鞭茶。”马边茶有一个最大的短板,则是茶叶品质好,但是名气不够大。自脱贫攻坚以来,马边县牢固树立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理念,围绕“绿色、有机”定位,大力支持和发展茶产业。目前茶产业已成为马边农民增收、产业脱贫最稳定、最持续的支撑产业。

原标题:“县长说茶擂台赛”惊艳来袭

注:内容来源茗边,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