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店招

找到约19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茶·店|开线下茶叶店前要考虑哪些事项??


#开线下茶叶店前要考虑哪些事项??  

开店第一件事是取名,一个好听且易记的名字有利于日后人们口碑相传。

二、货源品牌

取好店名,就需要考虑货源从哪来?如果选择品牌加盟,就要做市场调研,建议选择有3年以上经营年限的源头供应商,有利于店铺将来的稳健发展。

三、确定产品

选好货源与品牌,就需要确定店铺要卖的产品,可以同时挑选些大众化与小众化产品,定好店铺核心主推荐产品,明确店铺经营标签。

四、盈利模式

选好产品,就要确定盈利模式,如何把产品卖出,客户来店后直销,还是先品尝体验再消费,还是产品+茶具同卖,需要考虑清楚。

五、店铺地址

确定好产品,就需要实地调研市场,选择人流量大与消费中高端的商圈,以利于店铺引流与业务良好发展。

六、店铺装修

确定好店铺地址,就需要考虑店铺装修,可以根据自已产品风格来设计装修,也可以参考同行茶店的装修风格,建议以舒适空间为主,有利于提升客户体验感。

七、产品陈列

确定好装修风格后,可以用纸笔画个几个产品陈列草图,供选定,以便于店铺装修好就可以快速陈列产品。

八、客户服务

关于客户服务条例,建议开店者要慎重思考,同样可以用纸笔罗列出可以给客户提供的服务,例如现场免费品茶,免费领茶样,会员服务,会员日,享受折扣..等。

九、员工聘用

前面几个事项考虑好了,就需要考虑员工聘用问题,如果是小店,建议2-3个人,大店可以按实际需要来招人,招到员工后,需要统一培训着装,服务标准,产品业务知识..以便于为进店的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也有利于店铺的良好发展。

--------------------------------------------------------------------------------------------------------------------------------------

免责声明:图文/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仅供交流学习,不作商业目的,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仅普及茶文化相关知识,不属评定标准,如出现养生知识不作为处方,如有需要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

茶叶店冷清只是表象,真正的生意都藏在背后

茶圈有个怪象:

茶行业以线下为主,但无论茶城还是街边茶店,几乎看不到客人。

奇怪的是:看不见客人,茶店还很难倒闭,一些街边茶店,甚至堪比钉子户。这让很多人好奇:茶老板到底是怎么赚钱的?

其实,茶叶店冷清只是表象,真正的生意都在背后。


-01-

茶叶店,背后的生意

一个平平无奇的茶叶店,牌子上印着xx茶业,这个茶店的背后,可能就是毛料商/品牌商,他们算是茶行业比较有实力的茶商。

茶商一年大部分的生意,春茶的时候,在茶山就做了。

他们的工厂在茶山,仓库在小区里。茶叶店,只是他们在城市里的根据地,根本不靠茶店赚钱。

大茶商:春茶不做,全年寂寞

3-5月的春茶,短短两个月,撑起了茶商一年50%以上的收入。

春茶,茶客和小茶商都跑上茶山,尤其喜欢跑到名山名寨。而名山的原料,大多数都被茶商收了。

在茶山,茶商既可以卖鲜叶,又可以卖毛料,还可以做产品定制。

像冰岛,老班章,昔归这些名寨茶,大多数是鲜叶交易。普通寨子,大部分卖的是毛料。

大茶商或者毛料商走货,数量都非常可观,多一点的几吨,少一点的几十公斤。


就像去年,某茶商包了冰岛坝歪老杨家的茶叶,做成毛料后,100公斤的订单都走了4个(有茶友可能喝过他的茶)。

订单,大一点连本带利几十万(茶山利润透明,通常10-15%的利润),小一点的几万块。一年只需要春茶,就有不菲的收入。

毛料商的背后,通常还有一个小品牌。通常的做法是:春秋两季卖原料赚大钱,平时淡季卖品牌挣生活费。

品牌商:有经销商撑着

品牌商,从毛料商手里搞到原料,或者自己承包茶园,开发茶叶产品,卖给经销商。

品牌商,根据品牌本身的大小,通常有几家、十几家、甚至上百家经销商(大多数品牌商,经销商很难超过5个)。

品牌商每年开发出新产品,都会有经销商补货。经销商拿一次货,少说也是十万块。

每年春茶和秋茶补补货,日子过得不亦乐乎。如果招到新的经销商,那呢,品牌老板,在梦里都会笑醒。

对于大茶商来说:一年的运营成本,在茶山就已经赚得差不多了。

开一个茶叶店,无非就是有个喝茶的地方,接待一下客户,能吸引一些新客户当然更好。

对他们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茶叶店就是个摆设。开店能卖茶当然不错,但卖不出去,也没关系。

而一些茶商,喜欢开一个又一个的店,是在明目张胆地告诉市场:店多实力大,做茶跟着我,一起吃香喝辣。

开茶店的特殊人群

有一类人,经历过生活的残酷,也遭到过社会的毒打,摸爬滚打几十年,终于实现财富自由。

钱多了,开个茶叶店,不为卖茶,只为寻一份心静和内心的安宁(没错,茶就是有这种魅力)。让自己有个喝茶的地方。

平时约上三五个朋友,到自己的茶空间,喝喝茶,聊聊人生,偶尔弹一曲不知哪里学来的半吊子古筝。谈起茶来,开口闭口都是人生的意义,如何在一杯茶里,寻一份生活的静谧。

茶店装修得很豪华的背后,有可能就是这类人。矿老板,地产老板,以及其他行业的老板,开的茶叶店,充满了土豪气息。

茶城里,开豪车的,大多数是这类人。


-02-

小茶店:深谙江湖套路

茶叶市场,绝大多数人开茶叶店,目标很明确:单纯地为了养家糊口。

很多茶叶店,面积不大,里面的茶叶,一个蛇皮口袋,或者一个纸箱,一堆毛料,摆放略显杂乱无章。

一眼望去,卖不完的茶叶,流露着被生活毒打过的辛酸。这类茶叶店占比很高,开得多,倒闭的也多。

然而,这类人开的茶叶店里也没人,他们到底是怎么赚钱的。

这些小老板,深谙茶叶江湖套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老茶客以诚相待,新客户看人下菜。

简言之,躲在线下,闷声发财。

首先,茶叶利润高

茶叶利润高,早不是什么秘密了。

利润高的背后是:茶叶是慢消品,卖的很慢。比如小茶店,没有品牌商的走货渠道,没有毛料商的山头市场。一袋茶叶,够卖大半年。

如果小茶店卖一饼茶叶只能赚10块钱,那么,上有老下有小的小茶店老板,早关门大吉了。

所以,茶叶卖的慢是事实,但利润的确可观。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茶叶产量298.6万吨,内销茶叶220.16万吨,内销总额2888.84亿元。2020年,我国茶叶的内销均价为131.21元/公斤。

2020年,国内市场卖出去220.16万吨茶叶,均价为131.21元/公斤。

而且,在茶山,原料价格比131.21元/公斤的内销均价还低,十几块、几十块,近百元一公斤的原料比比皆是。

然而,到了市场之后,几乎见不到131.21元/公斤的产品。

排除名山古树(古树茶是真的贵),平时买口粮茶的价格,与131.21元/公斤的内销均价对比,茶叶的利润,可以管中窥豹。


其次,小老板有自己的圈子

每一个茶店,能在市场活下来,都有很多老客户。

老客户,通常不会到茶叶店里喝茶。但在茶老板的圈里看到什么茶,会直接购买。老客户是一个茶叶店活下去的根本,任何一个茶老板,对老客户,非但不敢欺骗,反而还会多给优惠。

所以,茶叶店里虽然看不见人,但最重要的老客户的生意,在手机上就做了。

最后,茶叶没有标准

一袋茶叶放在面前,做茶十几年的人,也未必喝得出这袋茶叶来自哪一个山头。大多数茶客,更是喝不出是不是古树。

没有品质标准,也没有价格标准。也就是说:卖多少价格,看茶客喝茶的道行,也看茶商的人品。

面对懂茶的人,任何一个卖茶的都不敢坑。但如果不懂茶的人遇到人品不好的茶商:

三言两语试出你懂不懂茶,无论什么茶,无论多高的价,只要你敢买,他就敢卖。简单地说,看人下菜。

比如,茶老板问新客人平时喝什么茶?

客人:我只喝冰岛古树茶。

茶老板心头一笑:冰岛,我都拿不到货,你还平时喝冰岛古树。然后,找一个有花蜜香,有甜感的茶叶,泡给新客户喝。

茶老板一边闻一边喝一边说:冰糖甜兰花香说的就是我这个冰岛古树茶了。我这个卖的比较良心,4000一公斤。

一阵笑呵呵地忽悠,新客户用2600的价格买了茶叶。其实,他的“冰岛古树”,正气塘的小树茶,成本600块一公斤。

这就叫:不懂茶还喜欢装,不坑你坑谁。

除此之外,逢年过节礼品茶走一波,也是不小的收入。便宜的茶叶,配上豪华包装,充分关照国人面子心理,卖个高价,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写在最后:

茶叶是个江湖。

我国茶叶,喝的是茶,消费的是茶文化。

相比工业化机械茶(标准化高),我国茶叶,消费的是3万个芽头制一斤西湖龙井,7万个芽头制一斤正山小种的名优茶。

这意味着,就品质和价格来说,茶叶,其实没有实用的标准。

没有标准,价格和品质参差不齐,整个市场比较混乱。3000亿规模的茶叶市场,无形中,被分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圈子。

喝茶,找适合自己的圈子

茶,终究只是一杯饮料。贵的茶,比如名山古树,口感自然要好一些。但这类茶叶,在小茶商的圈子里消费。

如果自己能在这些茶商的圈子里,买些许好茶,约几个知心好友,慢慢品尝,何乐而不为。

但如果没有在这样的圈子里,与其费尽力气搞来假的名山古树,还不如相信茶无贵贱,适口为珍。

茶,健康的饮料,并没那么复杂。无论价格高低,在一杯茶里,喝出简单、随性的生活方式。

喝出一份有茶相伴的快乐,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商标维权 法院:侵犯商标权,判赔5万元

因销售茶叶包装上有“碧潭飘雪”“竹叶青”标识,成都一家茶叶公司以及销售店铺负责人,被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有限公司(下简称“竹叶青公司”)起诉侵权。2021年10月14日上午,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庭审中,尽管店招显示为“兴云茶业”,收据上也盖了“成都兴云茶叶有限公司”发票专用章,但兴云茶叶公司与具体销售的店铺人员都还是辩称,双方不是从属和委托关系,公司没有侵权,侵权的是店铺销售人员范某。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审理,法院最终判决兴云茶叶公司和范某停止侵权,并赔偿竹叶青公司经济损失5万元。

竹叶青公司取证 起诉侵权

今年4月,作为原告,竹叶青公司提起了一场诉讼。根据竹叶青公司所述,今年2月,在成都市成华区一家茶叶店,该公司工作人员购买到外包装上明确写有“竹叶青”和“碧潭飘雪”字样的茶叶,但包装上并无生产厂家、经销商。庭审现场展示的公证材料上,这家店悬挂“兴云茶业”店招。

“各购买了一盒,支付了800元。”钱由竹叶青公司工作人员支付给了店铺销售人员范某,这家店铺也开具了盖有公章的收据。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收据上商品名栏写着“竹叶青”和“飘雪”,前者单价450元,后者350元,公章显示为成都兴云茶叶有限公司发票专用章。

▲竹叶青公司展示收据。

据竹叶青公司介绍,“碧潭飘雪”是由成都徐公飘雪茶业有限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定使用第30类茶叶产品的注册商标,成都徐公飘雪茶业有限公司将“碧潭飘雪”商标授权竹叶青公司方面独占许可使用并授权其负责市场的打假维权工作。同时,“竹叶青”是由竹叶青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定使用第30类茶叶产品的注册商标。

在竹叶青公司看来,对方擅自在同种商品外包装上突出使用“碧潭飘雪”与“竹叶青”标识并进行销售,该行为极易引起消费者混淆,已经侵犯了公司权利。成华区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范某处以行政处罚。

被告辩称:

系销售人员侵权 与茶叶公司无关 庭审现场,范某解释案涉茶叶来源:有人上门推销,“竹叶青”和“碧潭飘雪”她各买了10盒,其中部分销售,部分送人,3盒销毁。“3月份我交了罚款。”范某表示,一个多月后,她从成都兴云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处了解到,对方被竹叶青公司方面告上了法庭。这次开庭前,她也被竹叶青公司方面追加为第二被告。

“二被告共同实施了侵权行为。”竹叶青公司方面认为,销售收据显示成都兴云茶叶有限公司系销售主体,而范某参与了销售,所以是双方共同侵权。不过成都兴云茶叶有限公司与范某并不这样认为——在法庭上,前者辩称公司与范某系供货关系,并非从属或者委托,“兴云公司没有侵权行为,侵权方应当是被告范某。”而范某也多次称,自己只是成都兴云茶叶有限公司的客户,“侵权是我引起的,与公司无关,我承担。”

“大约二零一几年开始用‘兴云茶叶’的招牌。”范某解释之所以这样做,“我觉得原来的名字不好听,因为我是从兴云茶叶公司拿货,就改用了‘兴云茶叶’,和他们公司说过的。”现场,兴云茶叶公司方面也确认知情。

根据范某的陈述,她的铺面办过营业执照,不过“过期了”。2008年她办了“成华区蜀香茶叶经营部”营业执照,但因未按规定年检,已在2012年被吊销。对于盖章的收据,兴云茶叶公司和范某是这样解释的:“购买茶叶的客人有时需要报账,所以店里准备了盖有兴云茶叶公司公章的空白收据。”

法院判决:茶叶公司与销售人员共同侵权 判赔5万元

竹叶青公司方面表示,在商标使用过程中,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使‘碧潭飘雪’在花茶领域获得消费者认同,具有较高的美誉度,‘竹叶青’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法庭上,竹叶青公司要求兴云茶叶公司和范某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

▲庭审现场。

一个多小时的审理后,法院认为,被诉侵权商品上使用的“碧潭飘雪”“竹叶青”标识均位于包装正面显著位置,具有标识商品来源的作用,属于商标性使用;将其与竹叶青公司主张权利的注册商标相比较,均分别完整包含“竹叶青”“碧潭飘雪”文字,即对应注册商标中的主要识别、呼叫、判读部分,故被诉侵权标识分别均与涉案注册商标构成近似。由于“竹叶青”“碧潭飘雪”注册商标均具有较高知名度,该使用行为容易导致相关公众混淆。

▲侵权商品。

案件中,被诉侵权商品是在名为“兴云茶业”的店铺内购得,因购买取得的《收款收据》上加盖有兴云茶叶公司发票专用章,在无任何提示明确该店铺与兴云茶叶公司无关的情况下,消费者有理由相信相关商品实际由兴云公司出售。具体到开票缘由上,虽然兴云公司与范某作出相同解释,但就二者陈述的供货关系本身,兴云茶叶公司并无需为范某开具加盖公司发票专用章的空白收据,范某亦未能就为何使用“兴云茶业”门头、店招作出合理解释。因此,综合庭审查明事实,“应认定兴云公司、范某共同实施了被诉侵权行为,应就相关行为共同承担侵权责任。”

案件当庭宣判。综合考虑涉案商标的知名度、侵权人的经营规模、侵权行为持续的时间等因素,法院最终判决兴云茶叶公司和范某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竹叶青公司经济损失5万元。

来源:公司法案例精选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7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