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店冷清只是表象,真正的生意都藏在背后

茶圈有个怪象:

茶行业以线下为主,但无论茶城还是街边茶店,几乎看不到客人。

奇怪的是:看不见客人,茶店还很难倒闭,一些街边茶店,甚至堪比钉子户。这让很多人好奇:茶老板到底是怎么赚钱的?

其实,茶叶店冷清只是表象,真正的生意都在背后。


-01-

茶叶店,背后的生意

一个平平无奇的茶叶店,牌子上印着xx茶业,这个茶店的背后,可能就是毛料商/品牌商,他们算是茶行业比较有实力的茶商。

茶商一年大部分的生意,春茶的时候,在茶山就做了。

他们的工厂在茶山,仓库在小区里。茶叶店,只是他们在城市里的根据地,根本不靠茶店赚钱。

大茶商:春茶不做,全年寂寞

3-5月的春茶,短短两个月,撑起了茶商一年50%以上的收入。

春茶,茶客和小茶商都跑上茶山,尤其喜欢跑到名山名寨。而名山的原料,大多数都被茶商收了。

在茶山,茶商既可以卖鲜叶,又可以卖毛料,还可以做产品定制。

像冰岛,老班章,昔归这些名寨茶,大多数是鲜叶交易。普通寨子,大部分卖的是毛料。

大茶商或者毛料商走货,数量都非常可观,多一点的几吨,少一点的几十公斤。


就像去年,某茶商包了冰岛坝歪老杨家的茶叶,做成毛料后,100公斤的订单都走了4个(有茶友可能喝过他的茶)。

订单,大一点连本带利几十万(茶山利润透明,通常10-15%的利润),小一点的几万块。一年只需要春茶,就有不菲的收入。

毛料商的背后,通常还有一个小品牌。通常的做法是:春秋两季卖原料赚大钱,平时淡季卖品牌挣生活费。

品牌商:有经销商撑着

品牌商,从毛料商手里搞到原料,或者自己承包茶园,开发茶叶产品,卖给经销商。

品牌商,根据品牌本身的大小,通常有几家、十几家、甚至上百家经销商(大多数品牌商,经销商很难超过5个)。

品牌商每年开发出新产品,都会有经销商补货。经销商拿一次货,少说也是十万块。

每年春茶和秋茶补补货,日子过得不亦乐乎。如果招到新的经销商,那呢,品牌老板,在梦里都会笑醒。

对于大茶商来说:一年的运营成本,在茶山就已经赚得差不多了。

开一个茶叶店,无非就是有个喝茶的地方,接待一下客户,能吸引一些新客户当然更好。

对他们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茶叶店就是个摆设。开店能卖茶当然不错,但卖不出去,也没关系。

而一些茶商,喜欢开一个又一个的店,是在明目张胆地告诉市场:店多实力大,做茶跟着我,一起吃香喝辣。

开茶店的特殊人群

有一类人,经历过生活的残酷,也遭到过社会的毒打,摸爬滚打几十年,终于实现财富自由。

钱多了,开个茶叶店,不为卖茶,只为寻一份心静和内心的安宁(没错,茶就是有这种魅力)。让自己有个喝茶的地方。

平时约上三五个朋友,到自己的茶空间,喝喝茶,聊聊人生,偶尔弹一曲不知哪里学来的半吊子古筝。谈起茶来,开口闭口都是人生的意义,如何在一杯茶里,寻一份生活的静谧。

茶店装修得很豪华的背后,有可能就是这类人。矿老板,地产老板,以及其他行业的老板,开的茶叶店,充满了土豪气息。

茶城里,开豪车的,大多数是这类人。


-02-

小茶店:深谙江湖套路

茶叶市场,绝大多数人开茶叶店,目标很明确:单纯地为了养家糊口。

很多茶叶店,面积不大,里面的茶叶,一个蛇皮口袋,或者一个纸箱,一堆毛料,摆放略显杂乱无章。

一眼望去,卖不完的茶叶,流露着被生活毒打过的辛酸。这类茶叶店占比很高,开得多,倒闭的也多。

然而,这类人开的茶叶店里也没人,他们到底是怎么赚钱的。

这些小老板,深谙茶叶江湖套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老茶客以诚相待,新客户看人下菜。

简言之,躲在线下,闷声发财。

首先,茶叶利润高

茶叶利润高,早不是什么秘密了。

利润高的背后是:茶叶是慢消品,卖的很慢。比如小茶店,没有品牌商的走货渠道,没有毛料商的山头市场。一袋茶叶,够卖大半年。

如果小茶店卖一饼茶叶只能赚10块钱,那么,上有老下有小的小茶店老板,早关门大吉了。

所以,茶叶卖的慢是事实,但利润的确可观。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茶叶产量298.6万吨,内销茶叶220.16万吨,内销总额2888.84亿元。2020年,我国茶叶的内销均价为131.21元/公斤。

2020年,国内市场卖出去220.16万吨茶叶,均价为131.21元/公斤。

而且,在茶山,原料价格比131.21元/公斤的内销均价还低,十几块、几十块,近百元一公斤的原料比比皆是。

然而,到了市场之后,几乎见不到131.21元/公斤的产品。

排除名山古树(古树茶是真的贵),平时买口粮茶的价格,与131.21元/公斤的内销均价对比,茶叶的利润,可以管中窥豹。


其次,小老板有自己的圈子

每一个茶店,能在市场活下来,都有很多老客户。

老客户,通常不会到茶叶店里喝茶。但在茶老板的圈里看到什么茶,会直接购买。老客户是一个茶叶店活下去的根本,任何一个茶老板,对老客户,非但不敢欺骗,反而还会多给优惠。

所以,茶叶店里虽然看不见人,但最重要的老客户的生意,在手机上就做了。

最后,茶叶没有标准

一袋茶叶放在面前,做茶十几年的人,也未必喝得出这袋茶叶来自哪一个山头。大多数茶客,更是喝不出是不是古树。

没有品质标准,也没有价格标准。也就是说:卖多少价格,看茶客喝茶的道行,也看茶商的人品。

面对懂茶的人,任何一个卖茶的都不敢坑。但如果不懂茶的人遇到人品不好的茶商:

三言两语试出你懂不懂茶,无论什么茶,无论多高的价,只要你敢买,他就敢卖。简单地说,看人下菜。

比如,茶老板问新客人平时喝什么茶?

客人:我只喝冰岛古树茶。

茶老板心头一笑:冰岛,我都拿不到货,你还平时喝冰岛古树。然后,找一个有花蜜香,有甜感的茶叶,泡给新客户喝。

茶老板一边闻一边喝一边说:冰糖甜兰花香说的就是我这个冰岛古树茶了。我这个卖的比较良心,4000一公斤。

一阵笑呵呵地忽悠,新客户用2600的价格买了茶叶。其实,他的“冰岛古树”,正气塘的小树茶,成本600块一公斤。

这就叫:不懂茶还喜欢装,不坑你坑谁。

除此之外,逢年过节礼品茶走一波,也是不小的收入。便宜的茶叶,配上豪华包装,充分关照国人面子心理,卖个高价,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写在最后:

茶叶是个江湖。

我国茶叶,喝的是茶,消费的是茶文化。

相比工业化机械茶(标准化高),我国茶叶,消费的是3万个芽头制一斤西湖龙井,7万个芽头制一斤正山小种的名优茶。

这意味着,就品质和价格来说,茶叶,其实没有实用的标准。

没有标准,价格和品质参差不齐,整个市场比较混乱。3000亿规模的茶叶市场,无形中,被分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圈子。

喝茶,找适合自己的圈子

茶,终究只是一杯饮料。贵的茶,比如名山古树,口感自然要好一些。但这类茶叶,在小茶商的圈子里消费。

如果自己能在这些茶商的圈子里,买些许好茶,约几个知心好友,慢慢品尝,何乐而不为。

但如果没有在这样的圈子里,与其费尽力气搞来假的名山古树,还不如相信茶无贵贱,适口为珍。

茶,健康的饮料,并没那么复杂。无论价格高低,在一杯茶里,喝出简单、随性的生活方式。

喝出一份有茶相伴的快乐,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