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不商检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大益茶史02】经历了“三年大跃进,十年大革命”的勐海茶厂

大家好,我是茶不多先生,

一个每天都幻想用八八青泡脚的硬核男人。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3700字,宜为睡前读物或者私人时间读物

书接上回,咱们接着来啊!

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佛海县临时人民政府接管佛海茶厂,茶厂正式成为国字号企业。随着范老出走台湾,茶厂群龙无首。省茶司遂派王兴、杨秉葵、唐庆阳等人深入佛海,恢复茶厂的生产与运营。一行人来到佛海,眼前的景色完全可以用“凄凉”来形容。彼时的茶厂,经历了兵荒马乱,已经完全停产三年,荒草丛生,厂房因长期失修而破旧不堪,与废墟无异。与其说是重建,不如说是新建一个茶厂。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0多个人经过了好几个月的整顿、清理、修缮厂房,1951年,机器再度轰鸣,茶厂勉强恢复了生产能力。

1952年,为了庆祝茶正式厂复产,也为了彰显自己“国企”的身份,其中一名负责人的提议,“要不咱们改个名吧”,得到大家的同意后,将茶厂名字注册为“中国茶叶公司佛海茶厂”。自此,“庆祝一下改个名吧”成为勐海茶厂的保留节目。根据当时统销统购的要求,除了藏销产品外,都需要使用“中茶”商标。咋看之下没什么不妥,但由于当时的大环境依旧处于民不聊生阶段,在饭都吃不饱的前提下,喝茶无疑是一种奢侈,所以那时的中茶并不好过,因此,使用商标是需要付费的。每贴上一个商标,都需要为中茶支付一笔费用。当然,好处是不用为销售烦恼了。

茶厂的配套也并不完善,经常出问题,没有电,就自己发电;不够吃,就自己种植,不够穿,就找少数民族以物换物。几年下来,茶厂周边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甚至还创办了自己的电影院,子弟学校等。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勐海县的人民背靠茶厂,居然迈向了小康生活。所以后来围绕茶叶系统的商检质检等部门都大量派遣了驻厂代表,城市里限量供应的食物吃不饱,派驻到这个边远之地,反而算是一个巨大的福利。

如今的勐海县

从1953年开始,茶厂迎来疯狂改名1.0的时代,

1953年,为了庆祝接管南糯山茶厂,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

1954年,为了庆祝进攻紧压茶、绿茶,更名为“云南省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

1956年,为了庆祝没有坏消息,更名为“思茅专区勐海茶厂”。

1957年,为了庆祝制茶机器改革,加工能力突飞猛进……好吧,改名确实太频繁了,这次就不改了。顺便说一句,这一年,一名叫“邹炳良”的18岁少年中学毕业,分配到了茶厂。享誉海内外的云南七子饼茶也是这一年,在唐庆阳的主持下迎来复产。

1958年,新中国迎来了大跃进时代,“赶英超美”成为人们的口号,吹牛B是人们的基本诉求,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茶厂也立志做大做强,再创辉煌!于是搬迁计划,也就提上了日程。新厂址选在新茶路一号,也就是如今的勐海茶厂旧址,一边建设新厂,一边疯狂研发产品,在产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只好增添品类,造成创收的假象,单是1959年一年的时间,便研发了“勐海方茶”、“普洱方茶”、“勐海沱茶”、“勐海砖茶”等数款新品。这是非常迎合时代的一个操作。具体口感差异个人没有喝过,但是结合时代环境,个人猜测口感差别不会太大。

· 大跃进时代标志性的海报

1961年1月,为期三年的大跃进结束,新厂也日益完善,两厂并行生产,正式进入改名2.0时代,更名为“勐海县茶厂”。

1962年,茶厂没啥大事儿,但是在遥远南边,一道红光划破海南的夜空,一个吴姓的家庭诞下一名男婴,取名“远之”。有种说法是1966年,这里以百科为准,如果有机会面见这位“男孩”,我再亲自求证一番。

1963年1月,茶厂更名为“云南省勐海茶厂”。副厂长周培荣、以及前面提到的少年邹炳良先生,也再这一年参加了由国家外贸部、商业部、农业部联合开展的为期两年的分级红茶研制工作。旨在提升个人水平,分享制茶工艺,提高中茶的质量与数量。直到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相比大跃进而言,文革对于茶厂的影响不大,毕竟茶是一个务实的行业。只要茶厂负责人不出什么事情乱开车的话,安然度过。再说了,当时的茶厂压根就没有厂长,依旧是多名负责人同谋同策。

1967年,勐海以“中茶公司”之名生产砖茶,当时正值“文革”,勐海茶厂所制砖茶,也遂以“云南省勐海茶厂革命委员会出品”字样署之于茶砖内飞之上,标重250g。款砖茶都带有明显时代符号,因此藏茶的行家也将此砖茶称为“‘文革’砖茶”。虽然这块砖茶不是很贵,但是很有纪念意义,算作一个时代的烙印。

1970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成立,茶厂又改回了“勐海县茶厂”。前后两次改名,约等于改了个寂寞。

1973年,参加了分级红茶研制工作的邹炳良先生已经成为了勐海茶厂的技术骨干,也成为了“渥堆方法制造普洱茶”工艺技术的探索者、研究和实验者,他根据多年学习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并亲手研制、开发的实践经验,与昆明茶厂原厂长吴启英共同撰写了各地不同气候、不同季节的温湿度条件下制造普洱茶的工艺——“速成后发酵法”和“普洱茶生产操作规程”。自此,与吴启英女士携手成为普洱熟茶的父母。

熟茶父母

1975年,云南茶叶逐步进入了量化生产阶段。人工发酵技术的成熟,研配技术的革新和规范管理给予普洱茶从前有别于山头茶、商号茶统一而稳定的风格。而7542、7572就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诞生了。两者被誉为新时代的开端,既有承先启后的味道,又有开放进步的氛围,对普洱茶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一个重要的时代,他代表了一种旧式生产观念的结束,也开启了新的生产时代,由于它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后世对普洱茶的观念,也间接地改变了云南种植普洱茶的方式,多年来,两款产品均被业内誉为普洱生、熟品质的“评判标准”,成为普洱茶界的一个传奇。这其中,邹炳良先生的贡献功不可没。

文革结束后,茶厂负责人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咱们复产20多年,我们居然连一个厂长都没有!于是,周培荣被推举为第二任厂长。我想,周老先生本来只是想以普通人身份和大家相处……

1983年,随着周培荣逝世,唐庆阳成为勐海茶厂第三任厂长,自1938年开始,唐庆阳为云南的茶业躬身奋斗了56年,其中四十余年的时间,全部奉献给了勐海茶厂,从俊逸青年到满头白发,‘滇红’有他的心血,藏销紧茶有他的操劳,七子饼茶在他的主持下恢复制作,他的伟大不仅仅体现在勐海茶厂,而是整个云南现代化制茶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但接任厂长时年纪颇大,到了年底便选择了匆匆退休,因此,这个厂长更多属于名誉厂长,是专属唐老的终生成就奖。

接连两任厂长上位,都是在自己的人生末年,难以为茶厂计划长远的发展策略,大家应该是误解了厂长这一职位的功能性,厂长应该是一种职位,并且具备带领茶厂的责任,而非一个成就。因此,勐海茶厂急需一位“年轻人”为茶厂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与长远的规划。1984年,邹炳良老先生唱着“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出现在备选人目录中,彼时的邹炳良,45岁,娶妻生子,已经扎根在这块土地上,加上自身履历确实耀眼,深得民心,就这样,邹炳良成为了新厂长的不二人选。自此,人们看到了茶厂的后续发展的希望。同年,中茶逐渐稳定,统销统购的制度取消,虽然不用再支付使用费,但是市场的消费习惯已经认准了中茶的商标。一时间,销售又成为了勐海的难题。算是给邹炳良上任的第一场大考。为了解出这个答案,邹老用了5年的时间。

1985年,邹炳良没有想出大考的答案,顺便应香港南天公司要求,创制出8582(生茶)、8592(熟茶)两种新茶号。

1986年,邹炳良还是没有想出大考的答案,旗下的普洱茶10级、8级顺便获得了省优称号。

1988年,邹炳良依旧没有想出大考的答案,顺便在八达、布朗山开辟两个万亩茶园基地,为当地创造了大批就业机会,也为勐海茶厂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意义深远的基础。

· 邹老的大考

1989年,邹炳良上任5年后,终于悟出了第一场大考的答案,邹炳良先生意识到,海茶厂要做大做强,必须拥有自己的自主品牌。他与厂领导班子共同创意、研究,因为品饮普洱茶对人体“大大有益”,所以,设计创立了“大益”牌商标,并于1989年成功注册,自此,大益成为了勐海茶厂的独立品牌。也成为了勐海茶厂巨大的无形资产。

除了大益,邹炳良在任期间,建立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供、销体系,发展新茶园10万多亩,建设茶叶初制74所。勐海茶厂工业产值、利润、上缴利税、职工收入连续11年同步增长,成为勐海县乃至云南省的纳税大户。

1996年,57岁的邹炳良从勐海退休,但是与茶叶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心中万千不舍。短暂休息之后,邹炳良终究还是寂寞了,遂与友人创办了海湾茶业,并推出了耳熟能详的老同志品牌。在茶叶圈,邹炳良是受人尊重的中国普洱茶终生成就大师,即使参与了褒贬不一的小罐茶宣传,人们吐槽也只会是小罐茶的营销负责人杜国楹,邹老在茶圈,必然是德高望重的典范。

伴随邹老40余年的勐海生涯结束,【大益茶史】第二集告一段落,下一期,我们将回顾千禧年前,勐海茶厂在下一任厂长带领下,濒临破产日子,至于广大朋友期待的辣个男人的故事,可能还要再等等。

06年商检特级沱茶,自带商检号的普洱茶,堪称茶中精品!

下关沱茶素来闻名于茶界,它一直是云南省下关茶厂的主导产品,也是我国沱茶产品的标志。并畅销海内外,多次获奖,备受茶友青睐。

图15-1 沱面.jpg

06年FT商检特级沱·普洱藏家珍藏

今天,国家高级评茶师、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淘宝旗舰店“普洱藏家”掌柜鲁文锋老师,就来谈谈“06年下关FT商检特级沱”!

鲁文锋老师自1998年进入普洱茶领域,成为“普洱教父”白水清嫡传弟子,历年藏有清末百年宋聘号、1952年干仓红印圆茶、88青饼、92方砖等珍品老茶,如今辟有《普洱老茶讲堂》专栏,将多年研究老茶心得,整理发布在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与茶友分享。

鲁文锋白水清 (3).jpg

鲁文锋(右)与师父白水清(左)正在交流学习

一、茶品信息

品名:FT商检特级沱            

规格:100克/沱,160沱/件

年份:2006年                   

工艺:生茶

厂家:下关茶厂                

类型:沱茶

图2 06沱茶.jpg

06年FT商检特级沱·普洱藏家珍藏

二、茶品简介

FT是“飞台”的拼音缩写,即台湾郭再添先生旗下飞台贸易公司。郭再添是下关沱茶台湾总经销商,对自己所制的普洱茶品质,要求近乎苛刻。

06年下关FT商检特级沱,是台湾飞台公司与下关茶厂联手定制的一款精品沱茶。选用2-3级细嫩芽头制成,选料在当时已属不易,产量不多!

图16 内飞.jpg

06年FT商检特级沱·普洱藏家珍藏

本品历经10多年干仓存放,沱面油润紧结,茶汤蜜黄透亮,入口醇和,回甘味足,香溢持久,呈现出经典下关味,是喜欢下关茶的茶友的口粮佳品。

三、商检特级沱

为了方便茶品销往港澳台及海外,沱茶外盒侧面印有商检号:XG06001,内包装纸上还盖有蓝色出口专用章,因而此茶也被称为“商检沱”。

图4 外盒商检号.jpg

06年FT商检特级沱商检号

茶叶作为特殊食品,出口相当严格,带有商检号的普洱茶品,自建国以来更是少之又少,此款茶的质量相信是近年少有的精品。

四、整件原装

06年下关FT商检特级沱,一件为160沱,采用纸箱包装,纸箱上印有产品标准、生产日期、保质期、商检号等信息。

图9 整件.jpg

整件06年FT商检特级沱

原装箱使用下关茶厂专用打包绳捆扎,如果茶友想购买整件,可直接下单160沱,我们将安排原装发货。

五、沱茶包装

本品外盒整体呈胭脂红色,也被称为“胭脂沱”,外围一层绿色镶边。纸盒正面印有“下关特沱茶”几个大字,中间为经典松鹤商标。

图10 沱茶包装.jpg

06年FT商检特级沱包装

外盒侧面印有“绿色食品”标志,彰显优良品质;另一侧还印有商检号及净含量。

本品的生产日期为2006年,根据产品标准GB/T9833.5,在合适的贮存条件下可以长期保存。

图12 沱茶底部.jpg

06年FT商检特级沱底部

六、沱面条索

打开外盒,沱茶外面还有一层牛皮纸包装,起到隔绝异味、防潮聚香的作用,更有利于收藏。

历经13年干仓陈放,06商检特级沱的沱面已转为乌润油褐色,“G”形厂徽标志十分明显;条索紧结,金毫尽显,可见选料之精细。

图15 沱面.jpg

06年FT商检特级沱条索

沱面埋贴有一张内飞,经典下关沱茶商标下方,是一串字母数字FT9873-6,指的是2006年生产的唛号为9873的沱茶。

七、茶汤口感

茶汤在光下呈现为蜜黄透亮,清澈度高,彰显优良仓储。汤感稠厚,入口略有涩底,很快化为生津回甘,喉韵渐出,前几泡综合为清甜甘爽。

图19 23叶底.jpg

06年FT商检特沱茶汤

八九泡后,汤色由棕红—重黄—淡黄逐渐过渡,汤转甜韵,涩逐渐减弱,滋味中有隐约下关茶香,茶汤越喝越甜润细腻,尾水细甜,十分舒服。

八、叶底展示

茶底为下关独特的切碎工艺,叶片为深绿泛棕红色,鲜嫩匀齐,芽头清晰可见,数泡过后仍富有弹性活力。

图1912 叶底.jpg

06年FT商检特沱叶底

声明:文中所有茶品配图,均由“普洱藏家”原创拍摄,未经允许,不得使用!文章由公众号“普洱藏家”原创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三角检、黑商检、红商检说开,聊聊下关茶厂的一路征程

百年下关,沱茶闻名,而下关沱茶中最出名的品类,当属被市场称为“下关绿盒”100克盒装沱茶,这个大家族以性价比高闻名,但其中也有着三款身价不菲的三款明星级老茶——三角检、黑商检、红商检。

今天陆离就从这三款三个不同年代的茶品说开,简单聊聊下关茶厂的一路征程。


70年代三角检

20世纪70年代初,针对客户反应强烈的出口商品质量下降问题,国务院将下放到地方外贸局的商检体制重新收归中央,并受国家外贸部和地方省外贸局双重领导,由此,面向出口的下关沱茶开始需要经过云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和国家商检局的双重检验,检验合格的都粘上“CIB”商检标签。

需要说明的是,CCIB才是中国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ChinaCommodityInspectionBureau)的英文字头缩写,市场之所以会称为“CIB”,是因为历代商检标签上的首字母"C"都为写意形式,如90年代红商检上"C"即为弯月形。

70年代生产的下关绿盒,市场俗称“三角检”,名称由来是是盒子侧面贴的这张金边红底的三角形标签,上方印着“中国商检”四个大字,中间为“CIB”圆形标志,下面左右两边合为“云南”二字。

除了最显著的三角型标签外,“三角检”的暗金版面也独具气质,环绕盒子一圈为金边茶芽,上方“云南沱茶”四个大字也是金包黑字体,市场上也称为“金绿盒”。


打开盒盖,里面除了100克规格的沱茶本体外,还另附了一张由商检部门出具的品质鉴定书,说明书开头亦有红三角商检标志。


沱茶所用纸张为油光纸,带条纹,印刷清晰、印墨均匀。



80年代黑商检

1980年2月,外贸部商品检验总局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局,副部级,统一管理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1982年10月又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归口外经贸部管理,原先的检验商标经数年过渡,更换为新版黑色“中国商检”圆形标签。

1986年起,下关茶厂生产的出口装100克绿盒甲沱,使用的都为新版商检标签,这一时期的下关绿盒茶品,即为市场所称的“黑商检”,标签上的“中国商检”字样为繁体字,下方则为”CIB“中英双文字样,标签整体为黑白两色,简洁大方。

与“三角检”的金绿盒相比,黑商检虽有金边,但可能是印刷油墨的原因,长时间存放后略有褪色,呈现为暗淡的土黄色,其他方面则与”三角检“大致相同,沱茶包装同样为条纹油光纸,八中茶的“茶”字呈色青绿,品质鉴定书的标志则更换为圆形商检标志。

此外,黑商检有两类批次,一版是为了纪念1981年下关沱茶荣获“国家质量奖”,在“云南沱茶”字样下方新增了奖牌徽章图案,另外一版则沿用了之前的八中茶商标,除了版面略有差异外,两类黑商检的品质并无区别。

作为一款出口级茶品,黑商检的选料全部为高等级芽尖和嫩叶,汤色金红油亮,晶莹剔透,入口滑顺,轻轻一抿就滑落至喉咙深处,给人如触丝绸的错感,口感饱满,香气清新,有独特的胭脂香,后味甘甜,余韵悠久。

90年代红商检

20世纪90年代,可能是为了适应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版红商检取代了原先的黑商检,这版商标标签整体标识呈红色,板式设计更加精简,只留了“CIB”符号,这一时期的下关绿盒,即为市场所称的“红商检”。

红商检外盒变化不大,仍采用略显暗淡的土黄色茶芽包边,云南沱茶下方亦为奖章图案,主要的变化则在沱茶上,其中内包装纸采用不带油光的格纹绵纸,八中“茶”字为深绿色,底部“云南下关茶厂出品”字样则为深红色,此外红商检的品质鉴定说明书上也不再带有商检标志。


此外,由于1992年下关启用“松鹤”商标,1990~1992年的沱茶包装纸为中茶版面,1993年开始改为松鹤版面,整个90年代下关绿盒的包装纸上都印刷着绿色大“甲”字。

90年代“红商检”,沱面乌褐油亮,金毫显现,汤色橙红透亮,入口饱满,烟香入水,甜味弥漫,陈韵已出,口感滑顺,汤感细腻,回甘生津迅速持久,体感舒适。

1998年3月29日,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国境卫生检疫“三检合一”,合并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部级,由海关总署管理。

2001年4月10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为适应这一新形势,2000年以后下关绿盒不再贴附商检标签,这段茶史也告一段落。

简单介绍下这三款茶品,算是为出口级下关绿盒这条线留下一些记录,此外还有以销法沱为代表的销欧线,宝焰紧茶为代表的边销茶线,以及川渝地区为主的内销线等等,这些内容之后还会以专题文章的形式呈现,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下关茶厂大事记,把握其年份脉络。


下关茶厂大事记

20世纪30年代中期,永昌祥商号在下关创建近代化茶厂,茶叶年销量高达万余担,还雇佣了多达两千多个茶工,占到了当年下关地区人口的10%,其他茶商纷纷前来投靠,下关地区的大小茶庄多达20多家,下关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沱茶之乡。


20世纪40年代初期,中茶司与蒙藏委员会的格桑家族合作,由格桑泽仁为主事人,共同出资成立了康藏茶厂(下关茶厂前身),开始试销紧茶,并于次年注册商标『宝焰牌』,销往西藏和四川部分地区。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成立的中国茶业公司(以下简称中茶司)将永昌祥茶厂与康藏茶厂合并,并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下关茶厂”,此时其他茶厂尚在整顿,基本完整继承了永昌祥体系的下关茶厂,则成为了云南茶业的生产主力。

1950年5月10日,中茶司规划了建国后首张“业务计划概算书”,将本年度的生产目标定为“川销沱茶3000担、藏销紧茶5000担、饼茶500担、补充省销红绿散茶200担。”并强调“沱茶及紧饼茶下关厂制造为主,总公司为副”,下关影响力可见一般。


1950年到1951年间,国营下关茶厂沱茶产品使用的商标主要是“复兴”牌,1952年7月,中茶司正式启用新设计的“八中茶”商标,而下关茶厂最早使用“八中”商标时,曾错误地多印两支半环绕的麦穗,出现过极为罕见的麦穗中茶标。

1953年到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下关茶厂曾生产过一批全红的八中商标沱茶,1955年《为检寄中国茶业公司正商标图案由》通知中,提到各下属茶厂存在”商标随意绘制、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此后这批茶品不再外销,但为避免浪费,仍允许在内销渠道将这些绵纸用完,即为市场所称的“红印沱茶”。

知识延伸:50年代大红印与红印沱茶:误打误撞下的不规范茶品

1957年末,下关茶厂向中茶司报送了一五计划期间下关茶厂的生产统计,其中甲级沱茶共生产3863.66担,乙级沱茶则为2981.54担,这其中就包括了所有红印沱茶及少量规范后的绿印沱茶。 


1968年10月,文化大革命下,云南省下关茶厂革命委员会成立,厂内原有的领导班子大多被下放,正常的生产秩序也被打破。1978年7月,文革结束后,茶厂取消革命委员会制度,重新恢复了“云南省下关茶厂“的命名。

1990年,下关茶厂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位列与中建集团、中化集团、中粮集团等同级别的大型国企,1992年,“松鹤牌”被正式启用、“宝焰牌”商标恢复使用。

1994年8月,国企改革浪潮下,下关茶厂、省茶司、重庆渝中茶叶公司、云南省下关茶业综合经营公司等共同成立了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4月30日,经公开拍卖程序,下关茶厂及其改制后的下关沱茶(集团)公司完成了全面民营化改造,而百年下关的故事也还在继续...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