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不老丹

找到约272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精读丨茶叶江山,一茶一江山

各说各话 By:WinToGo

 

 

 

 

 

 

本期主题:洗茶

 

 

 

 

 

您有什么想说的?

 

 

 

 

 

文末点击“写留言”处提交您的分享。

 

 

精读笔记第十五期

《茶叶江山——

我们的味道、家国与生活

 

 

 

 

书名:

 

茶叶江山

作者:

周重林/李乐骏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内容梗概

千百年中,茶怎样融入我们的生活与血脉?近代以来,茶运与国运如何相互影响?今天,我们还能经由这片叶子,找回昔日的味道和生活方式吗?一本有关茶叶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书,但又不仅仅是讲茶叶,里面有我们的味道、情感、历史,牵扯到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很多事情。

 

 

 

内容亮点

茶叶江山:我们的味道、国家与生活

喝茶与爱国

茶:昔日的荣耀,今天捡回来了吗?

中国VS印度:茶叶原产地之争

茶马古道上的茶叶复兴

康藏: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

青海:茶叶贸易缔造的种种奇迹

 

 

精读笔记

 

 

 

我们的味道、家国与生活

 

茶叶是一种观念的产物,茶园成为江山的界线,国家情怀就在其中。

 

▲ 詹英佩版古六大茶山分布图

 

对于中国、老挝边境上的诸多边民而言,国籍大部分时候只是身份证上的标识。一个卖普洱茶的老挝籍姑娘张天丽,来云南好多年,卖过木材、翡翠、现在又开始卖普洱茶,她的笔记标注过普洱茶的分类、工艺、茶祖、茶山、干仓、湿仓等问题,从这些笔记深入剖析普洱茶文化、起源、国家、生活。

 

 普洱茶的古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版本非常之多,考证过程也异常繁杂。詹英佩出版《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后,她所绘制的六大茶山分布图成为流传最广的版本。

另外一个女作家阮殿蓉写的《六大茶山》,那个时候,阮殿蓉以六大茶山命名自己的产品:“易武正山”“倚邦野生饼”“攸乐野生茶”“班章野生茶”,从命名方式来看,她把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合并,这个变化在詹英佩写第二本书《普洱茶的原产地西双版纳》时,访问的就是新六大茶山。

这些茶山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重新“回归到经纬度之中”,被重新确认、传播,以至于单单一副茶山地图,就可以卖到10到20元。文化的疆域伴着茶叶的疆域,最后在商业帝国时代被合二为一,成为茶人聂怀宇口中经常唠叨的“文化经济联合体”。

 

  茶祖是谁?  

 

张天丽准备考茶艺师时的疑惑,茶祖到底是谁?

在云南,“茶祖是谁”成了一个概率事件,答案取决于你遇到谁,碰到当地人,“诸葛亮是茶祖”这个答案的几率要大一些,甚至把布朗族的茶祖叭岩冷都比下去。

叭岩冷是当地人自己的茶祖,但是关于这个高贵冷艳的名字许多人是从苏国文那里才了解到。他那段关于茶祖遗产的诗性描述与独白,打动过许多人:

茶祖临终遗言,我给你们牛马,怕遭自然灾害死光。

要给你们金银财宝,你们也会吃完用完。

给你们留下一片古茶园和这些茶树,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你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它,决不能让它遗失。

 


▲2013年11月18日,由王冲霄执导的6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在CCTV开播,
该纪录片团队足迹遍及中国、英国、日本、印度等茶叶国度,试图通过小小的一片茶叶,把历史于当下,中国与世界贯穿起来。

 

苏国文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布朗王子,景迈山茶园的掌灯人。2009年景迈山古茶园获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就意味着景迈山古茶园拿到了申请世界遗产的入场券。

事实上,依靠景迈山卫生的布朗族,早就在苏国文的带领下确立了《保护利用古茶园公约》,规范了古茶园的开发利用。这既是遵从祖辈的遗命,也是保护他们赖以为生的源泉。就像祖先所教导的那样:“给你们留下一片古茶园和这些茶树,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它,决不能让它遗失”。

 

喝茶与爱国  

 

将喝茶与爱国关联起来,这并非中国独有的孤例。英国人在殖民地印度种植茶叶期间,饮用印度茶而不是中国茶,同样被视为一种对王室效忠的爱国表现;等到了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人也号召同胞抵制英国运输来的茶叶——不喝茶就是爱国的表现。

詹英佩在《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修订版)前言里提过,清政府为了稳固南疆、安抚夷民,把六大茶山作为贡茶和官茶采办地,六大茶山从冷寥走向繁荣,詹英佩回应了梁秋实在《忆故知》里的发问:“不喝茶还能成为中国人吗?”她提醒读者:“会种茶而不种茶也难成中国人。”茶园成为江山的界线,家国情怀就在其中,不喝茶的中国人也被视为“不爱国”。

 

历史激荡中的茶叶救国之路

 

曾经一度,网络上就云南普洱茶用老挝茶来做引起了口水战,闹的沸沸扬扬。了解的茶客都知道云南茶用缅甸茶、北越茶以及老挝茶来做是一个悠久的传统,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所以老挝茶与云南茶口感上区别不大,甚至有几个激动的茶客都说,那边产茶的地方,原本就是版纳的,被法国人抢过去了至今没有归还,搞得现在十二版纳都不完整。

清廷的割让领土之举,带来的是思茅被辟为通商口岸,对茶叶出口课税。茶山之利,终落外人之手,中国茶销路遇阻。

直到1937年5月1日,在“实业救国”的时代背景之下,云南作为备选茶区,1938年湖南、湖北等地茶区被日军占领,在日本大举侵华的背景下,中国茶叶云南分公司成立,此后,云南茶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若问云南茶之于中国的价值,倒不如问云南之于中国的价值。要知道,正是在“国将不国”的语境下,“云南要素”才被重新予以重视。

 


▲ 图为1951年中国人保为茶公司云南分公司开具的运输保险费收据,由陈泰敏供图。

 

 

茶:昔日的荣耀,今天捡回来了吗?

 

因茶而引发的讨论,自晚清以降,从未停息。因为茶在英国和印度的崛起,古老的中国茶丢掉了荣誉的光环,这一事件现在还如肉中刺,撩拨着国人神经。他们争论的到底是什么?是茶的籍贯,还是茶人的尊严?

 


▲1940年,时任福建示范厂厂长的张天福,
设计并制造了中国第一台木制手推揉茶机,

为了“勿忘国耻”,他将其命名为“九一八式揉茶机”。图为张天福当年与他设计的揉茶机合影照。

 

中国vs印度:茶叶原产地之争

 

英国为了不在茶叶问题上受制于中国,又因为英国本土无法种植茶树,所以他们只能把茶树移到殖民地,而在印度开辟茶园就是英国人普遍理解为一种爱国行动,就像他们倡导饮茶是对王室效忠那样。

但是,要引进中国茶树、茶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没有中国官方许可,这些植物只能靠偷运引进。后来,英国人根据乌克斯在《茶叶全书》里的梳理,宣布在印度发现本土茶树的消息。然而,这一发现并未获得广泛认可。事实上,西方著作中有关印度人吃茶的记录一直没有中断过,而且阿萨姆地区离云南西北部最近,现今在阿萨姆地区从事茶树种植的村民有不少为景颇族,他们仍保留着类似云南景颇族的民居和着装等生活习俗,由此推断阿萨姆的景颇族和茶树都是与云南同宗同祖的。

英国人一方面成立阿萨姆茶叶公司,在印度广泛培育,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国茶树的偷盗。罗伯特·福琼曾4次来华,盗走茶苗、茶种及制茶技术,到1840年底,阿萨姆茶叶公司发展惊人,1848年开始盈利,1852年开始分红,到了1855年,产量高大58.3万磅。

 


▲图为福琼所绘华人担茶图,茶箱里装的是君眉。

 

印度茶叶实现机械化大生产

 

随着茶园面积的扩大,制茶机器也开始诞生。而机器的出现,又反过来推动茶园的扩张。到了1888年,印度茶产品高达8600万磅,英国从印度进口茶叶的数量全面超过中国。也在同年,为了向中国就近倾销茶叶,英军悍然发动第一次青藏战争。战争结果就是,清政府与英国先后签订了《藏印条约》与《藏印续约》,承认锡金(条约称为哲孟雄)归英国保护,开放亚东为商埠,英国在亚东享有领事裁判权以及进口货物5年不纳税等特权。从此西藏门户洞开,印茶长驱直入。

 

 

茶马古道上的茶叶复兴

 

长期以来,北纬39°及其以北无法种植茶叶,这决定了许多区域只能从南方购买茶叶,这是茶马古道形成的根本原因。随着茶叶的“远征”和渗透,茶的精神属性也慢慢浮现。沿途城镇弥漫着茶香,有着独树一帜的茶生活。南来北往的马帮故事,早已经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传奇。

 

普洱复兴的关键人物

 

制作普洱茶的传统晒青工艺,因为易武的坚持,今天得以恢复并被广泛采用。这件事情,与一个已逝的老乡长张毅有很大关系。

 

▲如今张毅已然离世,但他为普洱复兴所做的事情、所写的文字,依然惠泽后人。图为张毅之孙张建华,他背后的墙上挂的就是张毅生前的照片,照片里的张毅手中拿着他所做的“易武顺时兴”。栗强供图。

 

一个叫吕礼臻的台湾人在1990年代中期来易武找过张毅,订购一批古茶树,就是这批茶,让海外许多爱好普洱茶的人认识了他,曾经一度凋敝的易武小镇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这是张毅的茶叶疆域,他所认知的普洱茶,从易武小镇出发,被传播到了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接着被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奥地利、美国、法国等多国的普洱茶爱好者认识。但他没有料到的是,自己为吕礼臻做的这批茶,二十多年后,一泡的价格都飙升到近万元。

张毅写过一本书,叫《易武乡茶叶发展情况》,书中回顾了易武种茶的历史。分别说到了易武的地理环境,易武老茶树群,易武老式茶园的种植及采摘等。张毅访问过老茶商后,总结了8条茶马古道线路,这8条线路是易武茶构筑的茶叶疆域,连接起来就是一个世界版图。

 

▲图为张毅总结的8条茶马古道路线

 

不去勐海,敢说自己是茶人?

 

茶叶之于勐海,好比石油之于今天的中东。勐海是茶马古道上的一座边境小城,与缅甸接壤,因茶而繁荣。中国茶界大名鼎鼎的勐海茶厂就座落在这里,也是普洱茶界最大的企业。

许多人也会说,要做茶生意,每年不到勐海走走,你还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卖茶的。到勐海卖茶是近年的一个行规,不要说大理茶商,就连临沧、普洱的茶商也会把茶叶不惜成本运送到勐海。勐海所辐射的是整个云南茶区,这种辐射力与它在历史上的地位有关,现在的勐海,又重新成为“茶的都市”。

 

▲傣族人被视为世界上最先学会饮茶的民族之一,茶叶被誉为“绿色黄金”,图为19世纪末法国人路易·德拉波特绘制的傣族人物群像。

 

追寻普洱的传统

 

普洱茶讲究一山一味,因此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制茶思路。一个用正山纯料制作普洱茶,比如著名老字号“同庆号”“宋聘号”;二是把各山茶原料打散、拼配,再做成普洱茶。前者一直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这些号级茶为我们追寻普洱茶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是普洱茶能够大热天下的第一驱动力。另外,拼配是茶叶能够市场化最大的传统。拼配只是一个科学概念,来源于英国人掌控下的印度,而非中国。纯料与拼配之争可以说是一个伪命题,我们不想介入,只想结束。在品牌力量没有形成是,追求某地与某差的对应关系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百年的“同庆号”茶饼极为罕见,全世界总量可能不到百片。图为1920年以前同庆号所使用的内票:本庄尚在云南,久历百年。

 

沙溪:马帮的往事与近事

 

沙溪是一个很小的小镇,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与北京长城、陕西大秦宝塔、上海欧黑尔·蕾切尔、犹太教堂并列“2002年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历史上沙溪有4条对外通道通向东西南北,分别设有关卡,人们称为“沙溪四卡”。沙溪四通八达,又是山路弯弯中难得的坝子,成为一个热闹的集市似乎有其必然性。

 

▲图为19世纪末路易·德拉波画中的马帮

 

马帮络绎不绝的身影如今已看不到了,但自百年前到现在,外国人对古道的兴趣从未衰减。马帮选择这里,也许真的始自一次偶然的闯入、落脚,但历史告诉我们,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这里就开始青铜冶炼。1980年发掘的鳌峰山青铜文化古墓群证实了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遥远到我们必须借助更高级的科技才能还原出它最初的样子。

 

 

康藏: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

 

在藏族人眼中,茶叶是第一等重要的物资。香格里拉藏族古谚语里说:“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翻译过来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大理因为生产和加工茶,触摸到了藏区人民最柔软的地方。

 

茶马古道和松赞林寺

 

要了解茶马古道,先了解松赞林寺。茶马古道考察队员最先到的庙就是归化寺(也是我们常言的松赞林寺)。他们认为:高山、峡谷、草原、河流、湖泊,点点绝妙;酥油、糌粑、青稞、藏狗、牦牛、虫草、贝母、麝香,自有境界。

 

▲图为云南藏区第一寺——松赞林寺

 

1980年代末,云南大学中文系教师木霁弘等人在中甸做方言调查时,却意外发现马帮走过的石路,当他们将古道、铁索桥、藏族的印茶习俗、藏传佛教与茶等因素联系起来后,孕育出“茶马古道”这一概念。

1990年,在木霁弘的倡导下,陈保亚、李旭、徐涌涛和王晓松、李林等青年学者(此即后来所谓“茶马古道六君子”)对滇川藏大三角做了一次文化考察,并六人联名发表文章《“茶马古道”文化论》。文章中,“六君子”以他们的所见所闻,将沿途两千多公里的种种神奇与独特的文化生动的描述出来。抓住多民族、多文化交汇之地的历史和文化特征后,根据曾经活跃在这一带的“马帮”的足迹,重申了“茶马古道”这一概念。
 


▲图为六君子当年考察茶马古道时留影。木霁弘供图。

 

 

青海:茶叶贸易缔造的种种奇迹

 

在这里,茶叶所缔造的奇迹俯首可拾。茶从茶马古道进入到千家万户,滋润着广大民众日常的饮食、交往、生计以及深藏于内心的信仰,参透到炕上、集市、茶馆、书房以及佛堂的每个角落。



▲图为法国里昂设计师珀朗·瑞吉设计的一款海报,
佛像巨大的头部旁边是一盒云南沱茶,把西藏、佛教信仰与茶引结合得天衣无缝

 

茶马古道和松赞林寺

 

丹噶尔地处汉藏交汇的咽喉一地,在和平期时是汉藏之间贸易之地。丹噶尔来自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而“东科尔”这地名来源于“东科尔寺”,这里曾是东科尔寺的旧址。对丹噶尔发展有深远影响的两次贸易,即清代乾隆年间蒙古族准噶尔部落入藏的两次熬茶布施。丹噶尔是准噶尔人换取入藏物资的贸易地,在这两次贸易中,他们共获得了近20万两白银。也是由于丹噶尔的贸易历史,让丹噶尔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现在我们把由茶的传播、贸易与消费所形成古道称为茶马古道,并以申报遗产的形式加以保护,是因为古道见证了华夏大地各族人民在生活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塔尔寺:信仰创造的奇迹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圣地,与事茶有关的物件尚有许多。塔尔寺的大铜锅同时熬茶,能够供应一千多人饮用。乾隆年间,准噶尔人也是两次到塔尔寺熬茶布施。到了1939年,德国党卫军考察团进入西藏也拍下了许多熬茶布施的场面。

 

▲图为鲁沙尔镇名匠王守礼为塔尔寺锻造特大铜锅,直径2.6米、深1.3米。

 

现在,到塔尔寺来的信众,都会自己随身携带茶叶,寺院免费为他们提供开水。如果能躲过那些一路推销纪念品的小贩,坐在这里吃土豆、喝酸奶,看游人如织,也别有滋味。

 

 

《茶叶江山》就如后记中说的,多少情怀尽在茶中一样,这本书说的不仅仅是茶叶的知识,更多的是文化层次的深入了解,让每一个阅读此书的人,对茶叶本身、茶文化、茶与国家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书中处处都洋溢着作为一个茶人,特别是中国茶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所以,与其说茶叶是一种饮食,还不如说它是象征着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

 

本文为《茶叶江山》摘选整理后的精读笔记,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和认同的观点,如果对本书感兴趣,可阅读全书,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识。

 

 

 

 

 

 

 

作者简介

 

 

 

 


 

周重林 中国茶叶新复兴计划联合发起人、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所研究员、《普洱》杂志联合创始人,近年来致力于茶叶知识的研究、普及、传播。代表作有《茶叶江山》《茶叶战争》《茶叶的秘密》。

 

李乐骏喜爱诗歌、美酒、旅行、收藏及一切精致事物的当代茶人,致力于连接生活美学的过去与未来。弘益系文化品牌创始人,工作之余热衷于茶有关的行走、写作。现为云南弘瑞君益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茶青年会主席、中华茶馆联盟常务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

 

 

 

 

说茶|武夷岩茶品种茶大全!

武夷山36峰、99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故名岩茶。武夷岩茶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除去肉桂、水仙大红袍及传统四大名丛。还有部分武夷山传统小名丛种植少产量低,加上一些新品种及外来种,这类茶在武夷山也会被统称作品种茶。

武夷岩茶部分品种茶名及特性

黄观音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1977-1997年培育;

编号105

铁观音与黄旦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

“透天香”特性

引进种,国家级良种

金观音

又名茗科1号

从铁观音与黄旦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

编号204

有乳香、奶油香

国家级良种

紫红袍(紫衫)

编号303,又名九龙袍

大红袍自然杂交后代之一

以茶树品种命名

叶芽红紫

八仙

培育于现代

从诏安县寨坪村

群体单株选育

以茶树生长地命名

有花粉香;

国家级良种

金锁匙

本地种,已有近百年栽培史,有花香

原产于武夷宫山前村(弥陀岩等处亦有)

毛蟹

始于清末

以茶树品种命名

有茉莉香;

原产于安溪福美村

国家级良种

瑞香

黄金桂天然杂交后代

编号305

有甜花果香

以茶树品种命名

丹桂

编号304

有兰香、奶油香、水蜜桃香;

肉桂的天然杂交后代(另一说是齐丹与肉桂的杂交后代);

本地种,培育于现代

黄玫瑰

黄观音与黄旦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

以茶树品种命名

花香显,易苦涩

向天梅

以成品香型命名

有梅果甜香

现九龙窠内茶树

系1961年种植;

本地种,原产于北斗峰

白牡丹

近百年栽培史

有兰花香

以故事传说命名

本地种,原产于马头岩水洞口,兰谷岩等有分布

金牡丹

铁观音(母本)

黄旦(父本)

的杂交后代

编号220

以茶树品种命名

有兰花香;

引进种,省级品种

金桂

百年栽培史

有桂花香、奶油香

本地种,原产于白岩莲花峰

石乳

最古老的传统名枞之一

以香型命名

有乳香、花果香、青苔味;

本地种,原产于慧苑岩、大坑口一带的名岩区

百岁香

始于宋代

有花粉香

以成品香型命名

岩壁上刻有“百岁香”三字;

本地种,原产于慧苑岩

白瑞香

已有百年栽培史

以成茶香型命名

滋味中夹带粽叶香

香气以甜香为主;

本地种,原产于慧苑岩

金柳条

有奶油香

以茶树叶形命名

武夷奇种

带有武夷山本地香气

又名菜茶、武夷岩茶;

最早的品种之一

武夷山当地原野生茶的混生种

老君眉

始于清代

《红楼梦》中提及的武夷茶

有粽叶香

以茶树叶片形态命名,形长如眉

瓜子金

以茶树叶片形态命名,叶小型似瓜子

有熟瓜子味;

本地种,原产于北斗峰,天游峰亦有同名之树

春兰

培育于现代

编号301

有兰花香

以茶树品种命名

金凤凰

培育于现代

以茶树品种命名

黄旦

始于清代咸丰

以故事传说命名

萌芽早,透天香

原产于安溪罗岩村

奇茗

培育于现代

科研品种

悦茗香

培育现代

国家级良种

从赤叶观音有性后代中单株选育

以茶树品种命名

黄奇

从黄旦和白奇兰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

以茶树品种命名;

国家级良种

玉麒麟

原产于外九龙窠

本地种,中生种

奇曲

培育于现代

以茶树形态命名

嫩茎与枝干呈“S”型;

自然变异

胭脂柳

原产于北斗峰

本地种,特晚生种

正太阳

原产于外鬼洞

本地种,中生种

紫罗兰

原产于九龙窠

本地种,特晚生种

醉墨

原产于九龙窠,了解武夷茶加微信wysevens

本地种,特晚生种

醉水仙

原产于刘官寨

外形近似水仙

竹叶青

原产于马头岩

本地种,晚生种

小玉桂

原产于九龙窠

本地种,中生种

小红袍

培育于现代

编号55

品质近似于大红袍

玉井流香

原产于内鬼洞

本地种,晚生种

武夷山记载历代武夷茶名:

大红袍 肉 桂 奇 种 水 仙 奇 兰

铁罗汉 素心兰 醉西施 白月桂 正太仑

水葫芦 夜来香 金狮子 红月桂 瓜子红

醉贵妃 赛文旦 正雪梨 巡山猴 绿蒂梅

正碧梅 过山龙 醉海棠 醉毛猴 金丁香

仙人掌 桃红梅 正碧桃 瓜子金 吕洞宾

白雪梨 并蒂兰 正芍药 正瑞香 绿芙蓉

白杜鹃 付独占 碧桃仁 正玉兰 白射香

白吊兰 绿莺歌 金观音 正蔷薇 月月桂

红孩儿 白奇兰 粉红梅 金柳条 绿牡丹

正黄龙 绿独占 罗汉松 白瑞香 正肉桂

石乳香 正毛猴 正珊瑚 水金钱 莲子心

苦 瓜 石中玉 不知春 万年红 正木瓜

万年青 石观音 水金龟 正梅占 四方竹

满树香 奇兰香 虎耳草 一枝香 龙须草

金钱草 观音竹 月上香 八步香 四季香

英雄草 千里香 满山香 灵芝草 叶下红

满地红 满红红 太阳菊 渊明菊 精神草

日日红 半畔药 老来红 状元红 沉香草

东璃菊 凤尾草 蟹爪菊 水沙莲 午时莲

佛手莲 千层莲 八角莲 瓶中梅 岭上梅

出墙梅 庆阳兰 莺爪兰 石吊兰 四季兰

金蝴蝶 金玉蟾 金石斛 金英子 金不换

玉狮子 麒 麟 玉莲环 红梅裳 红鸡冠

红绣球 鸡爪黄 玉孩儿 绿芙蓉 大桂林

水中蒲 绿菖莆 水中仙 老君眉 老来娇

老翁须 点点金 向日葵 剪春罗 剪秋罗

国公鞭 蟾宫桂 孔雀尾 万年松 关公眉

马尾素 七宝塔 珍珠球 叶下青 人参果

石莲子 吊金龟 双凤冠 威灵仙 过江龙

佛手柑 双如意 提金钗 小玉桂 一枝香

一叶金 翠花娇 蓝田玉 洛阳锦 节节青

王母桃 花藻石 紫金冠 石钟乳 隐士笔

同心结 竹叶青 洞宾剑 天明冬 不老丹

马蹄金 五经魁 芭蕉绿 西园柳 虞美人

夹竹桃 香茗涩 天南星 小桃仁 云南碧

絮柳条 梧桐子 宋玉树 步步娇 笑牡丹

莲花笺 夜明珠 绣花针 观音掌 紫金绽

名橄榄 紫木笔 迎春柳 野蔷薇 山上臻

醉和合 还魂草 胭脂米 醉小仙 白苍兰

白豆蔻 十八草 墨斗笔 白杜鹃 白玉梅

 金紫燕 赛花齿 赛羚羊 赛珠琪 赛玉枕

赛络阳 出林素 玉如意 玉美人 正水枝

正玉盏 正斑竹 正玛瑙 正参须 正荔枝

正松罗 正白毫 正紫锦 正长春 正束香

正琉璃 坠柳条 正浮萍 正银光 正唐树

正荆棘 正罗衣 正棋楠 红豆蔻 玉兔耳

岩中兰 七宝丹 五彩冠 白玉霜 向东葵

海龙角 倒叶柳 蕃芙蓉 初伏兰 向天梅

玉堂春 虎爪红 月月红 正青苔 正白果

正凤尾 正萱草 正桑草 正竹兰 正玉菊

大夫板 万年木 君子竹 紫荆树 千年矮

九品莲 金锁匙 水杨梅 水底月 月中仙

四季竹 忘忧草 正唐梅 玉女掌 等等。

此文章为岩茶帝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有任何问题直接留言或私信交流!

喜欢喝茶和懂茶是两回事,喜欢并不代表一定懂,你爱喝茶,那么请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确

挑选茶买茶,正确泡茶,喝茶。

喝茶不是一种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会自然的懂你。

本文字采自网络收集整理.

 

无量深处老乌山

老乌山为无量山的一条支脉,自古为银生辖地。老乌山没有景迈山那样壮观、让人震撼,也一直不被外界关注。

走进老乌山深处,一片片规模不大,几十亩、几百亩古茶园散落在老乌山的箐沟、凹地、山梁之间。在2006年普洱市进行古茶树普查的时候,将按板镇罗家、文立、那布三个村,古茶园面积仅统计了2870亩。老乌山地横跨镇沅县振太镇、按板镇、勐大镇,景谷县小景谷乡、凤山乡等,方圆数十公里。当地居民以彝族、哈尼族、拉祜族为主。海拔1500--2200米,年平均气温14℃左右,年降雨量1390—1502mm。这里有近似气候、海拔、植被、土壤及茶树栽培历史,森林植被好,气候温凉,土壤肥沃富多种矿物质,通透性好,是生长优质茶叶的好地方。

老乌山逶迤绵亘,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为典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而茶叶作为一种依地理与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灵性之物。老乌山是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也成就了它成为普洱市26座著名古茶山之一。目前镇沅县将对其进行详细普查,预计在老乌山保存的古茶园面积超过万亩,古茶园面积仅次于景迈山,茶叶总面积近4万亩。

按板镇位于镇沅县城西南部,明置镇沅州所在地,距离县城60公里,东邻恩乐镇与古城乡接壤,西接振太镇,南与田坝乡和景谷县凤山乡接壤,北靠勐大镇。振太镇,史称“太和”,自古就是茶马重镇。元朝破后大理国统一了西南广大地区,大量外来移民涌入,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偏僻的老乌山在元、明、清各朝代都有各种避战乱、躲官司、逃荒等外乡人来到深山,与当地少数民族一起和睦相处,开荒种茶,所以老乌山上的茶园面积相对分散,分布广,有的茶园直到今年也藏在深山人未知。

随着茶叶的增多,老乌山上的茶园就运输到按板街、振太街上交易,渐渐就声名远扬,成为地方名茶。历史上镇沅按板、振太等地盛产食盐,盐、茶是当地的主要特产,人们纷纷到此从业经商、众人涌入,山里就形成固定赶集的山街,马帮也自然成为这里的主角。

佛教徒在这里建寺布道,如大石寺、和尚寺等。从大石寺过老乌山到抱母井,通威远厅,达普洱府。沿途周边土地肥沃,地势平缓,村寨较多,皆种有茶,现存较出名的有“苦竹山”寨的古茶园。道家也相中此地,到此传道立冠,成中国道教最南之地。周边的文立、海子等地盛产茶叶,找一个区位好的地方,久易成集,定期为街,易马置茶。

和尚寺是老乌山最高峰,这近可达大井、小井、按板井,远上银生城或翻哀牢山“金山丫口”上官道进京。和尚寺旁有一高山湖泊叫波啰坝,湖阔水清,游鱼成群,湖边草甸遍山,谷幽林静。趁山花烂漫的农历四月十六,在此开湖捕鱼,制换新物,结识新人,聚众狂欢,称“鳌鱼节”或“鳌光会”,是各少数民族共同的“情人节”,是老乌山里一年一度的盛典。

老乌山自古产茶,众人的到来进一步丰富了茶的品种,促进了茶业的发展,整个山“寨与茶为邻,人与茶为伴,山山有寨、林中遍茶”。有一茶种深得和尚所爱,并开园种植,因其不同,被传为“老和尚”茶。老乌山更因为“一山容两派,两道共长生”而被传扬。老乌山野茶遍山,茶花满谷,茶绕山寨。这里的茶有的叶大如掌,有的叶细及指,有的树直高壮,有的枝繁叶茂、篷及庭院,有的色深似蓝,有的色浅如翠。

老乌山从唐朝便开始人工栽培茶叶,迄今已有一千年多的历史。在老乌山上生长着三株很古老的茶树,为目前在镇沅县境内发现的最高、最大、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其中在和尚寺村地边有一株古茶树,有根部围径达2.68米,茶树高达10.6米多,树冠幅度7.3×8.7米,在离地1米多的地方有一级分枝6枝,分枝的枝干径超过30厘米,是当地现存古茶树中最大的一棵,人称“茶神树”;每年茶山上人们还定期举行祭典,对其顶礼膜拜,以示尊崇。

“老乌山茶树王”还有一个有趣而又真实的故事。在大集体年代,大茶树生长在一罗姓的自留地里,生产队定要他家每年交干茶15公斤。多年后,罗姓茶地的主人觉得不划算,让给其他人家,这就形成地为一家,茶树为另一家的怪象。过去茶叶不值钱,“老乌山茶树王”树高体壮、叶茂蔽荫,影响农作物生长。说来奇怪,一年老罗攀上大茶树砍茶枝,在下树时莫名其妙跌落下来摔成重伤,村民都说“这是神树,只能采摘,不能砍”。罗家人专门请人杀鸡忏悔献饭,总算捡回一条命。直到几年前茶叶价格起来一些,为了方便管理,罗家用几十棵古茶树换回来这棵“茶神树”,但茶树的干茶从过去每年能采20多斤,现在只有10斤左右,2014年卖得近2万元,这也成为老罗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如今每年开摘茶叶前,村里人都要去祭拜一番。

2006年,李琨等几位爱茶人专门请著名茶叶专家肖时英老师进山考察。老先生一路走走停停,东看看西望望,兴致极高。当老先生看到“老乌山茶树王”时呆住了。大家都不出声,看老先生移步观树,看看摸摸,摸摸看看,一声不出。许久,老先生才让人上树采花、果、叶。一小伙健步上树,意外之事再次发生,小伙险些跌落,大家都认为茶神发怒。见此情此景,老先生解释说:“山里湿度大、水气高,再加之树体寄生植物太多,使树内小环境的湿度增大,此树又分枝少、杆直立,使得滑上加滑、易跌落,并非茶神作怪。”之后老先生又讲,茶果满枝,而顶芽不长,是茶树之衰象,是没管养采好的结果。后来茶树主人在老先生的指点下,合理保护,几年后老树发新芽,再现勃勃生机。

一行下来、老先生多多感叹。叹老乌山茶种之丰富,感茶文化之渊源。大家备受鼓舞,后又发现“许家箐”大茶树、尖山“陪嫁老茶树”,“河头藤子茶王”。“老和尚”茶也被命为“老乌紫茶”,掀起了一股寻访老乌之风,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老乌山遍地长茶,色乌润、毫满身,劲足、汤厚、底够。这里多为丹岩地形,地表“猪肝石”虽被采用,但深层烂石密布,茶树根深体壮,能吸能藏。并在长期的生长中融为一体,顺势而发。所制茶骨风岩韵,且香沉凝重,味香甘爽,淡冲更佳、冷汤尤优等特点。老乌山还习惯做一种“扫把茶”深得茶商喜爱。

在现代茶园高投入高产出模式的影响下,老乌山古茶树被大量台刈矮化,很多古茶园被毁了种成台地茶。千百年来这里的先民总结了一套管理茶叶的经验:茶不采不发,但要培根树形、采养结合、侧修枝顶留叶,适时分枝留养,使枝条分布均匀。这些形如辫、柔如藤、韵如柳的茶树被冠以“辫子茶”、“藤子茶”、“柳条茶”,时下流行被称为“藤条茶”,干茶中含梗带蒂有片,为放养型古茶树,传统采养模式,而非茶叶品种,“藤条茶”在老乌山比较多,成为了古树茶中的级品。

本文节选自《无量深处老乌山》

作者丨包忠华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2015年2月刊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64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