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树王普洱茶熟茶

找到约367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2021年六大茶山无尽藏薄饼熟茶

  茶味浓,叶来香,让老百姓都知道茶的味道。

  这里是茶友网产品栏目。

  本期给大家介绍的产品是一款普洱茶熟茶,来自六大茶山品牌2021年的无尽藏系列。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崇山峻岭,澜沧江流贯全境,生长着热带雨林及各种奇花异草,有孔雀、亚洲象、长臂猿、金丝猴、犀牛等珍禽异兽和大榕树、铁力木、箭毒木、天料木、茶树王等珍稀植物。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孔雀之乡、大象乐园之称。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并被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六大茶山为倾情打造“万物生”生茶与“无尽藏”熟茶彰显彩云之南的生物多样性。让普洱茶参与到生命共同体的保护行列中,以健康呵护生命,以真情热爱世界,以行动改善生态环境。

  六大茶山2021年“无尽藏”熟茶,外包装采用别出心裁的礼盒装,7饼为一整套,其中每一饼茶都有独立的包装盒,彰显大自然的独特与包容。

  每饼茶的外包装上都印有了不同的珍稀动物形象,如孔雀、亚洲象、长臂猿、金丝猴、犀牛等。

  品名也暗藏了唐代著名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

  —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饼形采用的是150克薄饼,精选西双版纳、临沧、普洱茶区百年以上古树晒青茶原料,精心拼配,精工筛拣而成。饼形外观圆润,条宗清晰,色泽褐红油润;陈香纯正;汤色褐红透亮;滋味饱满醇厚,糯滑甘甜;叶底红褐柔软。

  茶有千千万,好茶取一款,这里是茶友网,我们下期再见。

无墨记巴达大黑山-高性价比口粮茶优惠活动来袭,赶紧来囤茶吧

巴达茶山,因为巴达野生茶树和千年“茶树之王”的发现,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诱人的地方。


这里不仅仅是茶人的朝圣之所,也是茶人茶文化学术研究之所。

 


无墨记秉承“制茶世家,上品纯料好茶”的制茶理念。


研究巴达当地的土壤,研究水貌,研究民风,研究原叶的不同特性;我们针对巴达区进行熟茶研发。


产品:巴达大黑山
品牌:无墨记原料: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类别:普洱茶熟茶净含量:200克/饼;5饼/提,4提/件




恰逢双12之季

这款性价比极高的口粮茶

巴达大黑山

重磅上市

还有超高优惠等着你

赶快行动吧 

双12优惠活动 

-活动-
买1提送1片,满5送1
买1件送1提,满20送5
-活动时间-

2020年12月12日-2020年12月31日24:00



[1]

仙人脚迹,普洱圣地

源自巴达大黑山核心产区

 

巴达古茶山是西双版纳州野生古茶树资源最集中的区域,拥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古茶园。


古树参天、蔓藤缠绕、物种富饶的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着野生茶树群落。



『无墨记巴达大黑山』原料源自巴达大黑山核心产区,优异的生态环境,良好的茶叶基因也决定这款茶的优秀品质。

 


 [2]

好熟茶原料是基础

一级大树料,品质与口感汇集一身

 

『无墨记巴达大黑山』甄选大黑山的大树优质茶为原料进行发酵。


并在传统大堆发酵后分筛提毫,从大量原料中筛选一级料压制成饼。饼型周正,茶汤似红玛瑙。高颜值, 高姿态, 妩媚妖娆,让人垂涎欲滴。



 [3] 

无墨记三七离地发酵法+低温慢养

好工艺保证好品质好转化

 

发酵是熟茶品质的命脉,好的发酵技术不仅仅能让茶叶内质提升,也是让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密钥。

 


『无墨记巴达大黑山使用无墨记专业发酵师自独创“三七发酵法”进行发酵。


“三七发酵法”严格将熟茶的发酵程度控制在七成熟,确保成茶有最活的状态。



发酵时还将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并多次翻堆,外加慢养保证完整的周期发酵与后期醇化。


『无墨记巴达大黑山是高品质的熟茶,其可立即品饮,也可继续仓储醇化。

 


 [4] 清甜似山间清泉总是撩人心弦


蜜香之韵,在于其柔美的蜜甜之韵。温杯后,将干茶放入盖碗,闭盖热蒸些许,开盖嗅之,浓郁的蜜糖香扑鼻而来。


茶汤入口,便可感受到茶汤的甘甜,如同饮山中清泉,沁人心脾。茶汤不苦不涩,总在不经意间撩动人的心弦。



  [5] 

汤中含香,沉稳细致

香而不扬,直接灵魂

 

干茶入水,唤醒它沉睡的灵魂。轻嗅之,开始鼻尖先感受到,后面唇齿和上颚都回荡着淡淡的香气。不仅让人舒适愉悦,而且很容易令茶友念念不忘。




  [6] 

回甘明显,品质熟茶

入口见本性


茶汤入口,舌尖有点甜,这份甜,甜得温柔。几杯饮罢,喉头暖暖的开始泛有甜韵,两颊生津,回甘余韵悠长。


 

  [7] 

极高的耐泡度

是不可多得的口粮茶


从茶底可以直观看到,叶底红润,韧劲十足。巴达大黑山核心产区大树的加持,丰富的内含物质造就了十足的耐泡力,可12泡以上。



注: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无墨记所有


/ END /


云南普洱茶调研 | 熟茶的“傲慢与偏见”

据了解,熟茶从1975年试制成功,1984年工艺成熟,至今四十余年的发展史,大部分都是在传统的逻辑里打转,其发展稍显不温不火。这也源于人们对熟茶“偏见”与熟茶的“傲慢”。

一、“偏见”的起源

首先,“偏见”是缘于熟茶传统家庭作坊式的制作工艺。在高端生茶收藏最狂热的几年,熟茶的品饮价值被一些古纯派贬低,在这些“专业茶人”看来,“熟茶既不好喝,又不卫生,且是没品位的表现。好料都去做生茶了,熟茶是用大量施放农药、化肥的台地茶做的,是低档劣质茶的代名词”。

其次,因为一些历史原因,以前一些出口的熟茶是用较粗糙的级外茶来发酵,因为越粗糙的材料,越好发酵。

再者,有些企业为让资金迅速回笼,往往将未经仓储转化的新茶直接投入市场,致使市场上不少新熟茶存在堆味重、口感差等情况,也导致大众消费者对好熟茶的“稀缺”感到失落。

图:勐海县宣传部部长刘应枚(右二)、满园香茗负责人梁华(右三)、杨记天缘负责人杨坚林(左二)、江门市新会区侨一陈皮茶业董事长黄洋颂(左一)

二、“傲慢”的工艺

熟茶的“傲慢”则在于:熟茶的加工工艺难度、原料耗损要远高于生茶,生产中重要环节——渥堆发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要依赖发酵师傅的经验与判断。发酵过度或不到位,都极可能浪费了一批好茶,所以,采用优质原料来发酵熟茶,如果技术掌握不准确,则存在较高风险,这就要看企业的技术、胆量和财力了。

正如广隆茶厂总经理张元武所说,“一个工厂既要做出好熟茶,又要控制得住成本,这就要真功夫,使出看家本领,因为熟茶的口感忽悠不了人。”

面对熟茶的“傲慢与偏见”,直到最近几年,一些追求高品质的人士开始走熟茶中高端化道路,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实践,由过去的粗制工艺转变为精细化制程。

三、调整工艺技术和原料

一些实力企业会将熟茶存放一定时间再投入市场,上市时已达到较舒适的口感,更具有消费吸引力。如,广隆茶厂、今大福、福今等。更有甚者是将熟茶存放半年以上再进入市场,如,茶树王茶业。

吴觉农总经理钟怀志坦言,以前很多人用夏茶、秋茶、甚至次一点的原料来做熟茶,但他认为,熟茶同样可以用春茶来制作,同样可以走高諯,如,老班章熟茶,一公斤也是上万元,关键要掌握技术,多做尝试,走自己的路线。

不同的茶厂,在熟茶的发力点也不同。云河茶厂总经理申玉哲说,其厂比较注重发酵茶叶的水质,在很早的时候是云河白沙水。从2004年开始,一直以来都以生产熟茶为主。

此外,外地老板(如、广东、福建、湖南等)进入勐海等地办茶厂,他们的经验和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当地茶企的发酵水平、卫生水平等。以前用水泥地发酵,现在有些企业采用木地板、竹筐等多种手段进行发酵。

四、提高熟茶生产比例

国艳茶厂董事长董国艳表示,以前生茶和熟茶的比例各占一半,从去年开始,熟茶占一半以上。

六大茶山贺刚厂长说,历年来广州熟茶市场比较好,消费者在刚接触茶时都比较愿意喝熟茶,厂里熟茶和生茶比例接近50%。

龙马同庆号总经理林木强介绍,过去熟茶只占其生产20%左右,但没想到熟茶的受众那么多,特别是对于北方人和一些刚入门的消费者,但很多人的追求路线是:从熟茶到生茶,再到山头茶、纯料,最后到很高端的发烧级茶,去年出现一个苗头:经过对这么多山头茶的追捧后,开始回归纯粹的消费者体验,很多人又开始接受熟茶。所以,他们今年也将调整熟茶比例,预计占40%,同时,将用更好的原料发酵熟茶。

广隆茶厂生熟茶生产比例几乎对半,张元武表示,熟茶属于消耗性,他还是很看好熟茶的发展,相信熟茶市场肯定会回来的。

此外,据悉,云河茶厂熟茶生产占70%,象山茶厂熟茶占80%。

茶树王茶业的熟茶生产约占80%,其董事长蔡辅亮认为,今年熟茶销量会很大,预计厂里订单将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二三十。

就连大圆普洱张副总裁也认为,未来熟茶估计要占整个普洱茶市场70%以上,因为它能让大家很快地接受普洱茶。熟茶,主要是肯定它的品饮价值,而熟茶收藏就看个人爱好了。生茶则升值空间相对较大些,特别是老生茶。衡量“好茶”有三个标准:一、原料好,二、工艺好,三、仓储好。

从左往右:

(1)国艳茶厂董事长 董国艳(右)、六大茶山厂长 贺刚(右)、龙马同庆号总经理林木强;

(2)茶树王董事长蔡辅亮(中间)、广隆茶厂总经理张元武(左);

(3)南峤茶厂市场营销部经理 唐军(中间)、云河茶厂总经理申玉哲(右)、大圆普洱副总裁张赢鸿(左)

五、注重个性化定制

如今,随着个性化、小众化时代到来,定制茶日渐受宠。象山茶厂杨蓉经理告诉我们,其厂以做中端茶为主,且定制茶比较多。据了解,有些茶企的定制茶,甚至是一件起订,部分理性的茶叶粉丝也会去普洱茶源头进行定制。

六、借力柑普茶发展

“熟茶受到广东新会柑普茶的带动,今年肯定会走向一个高潮。”茶树王茶业蔡辅亮说。

“小青柑这么火,主要由于它有一股清香味,特别是刚喝普洱的人,比较能接受;另外,携带方便,冲泡方便。但陈皮和普洱才是最佳拍档。”董国艳说。

而另一方面,新会柑普茶企也非常注重对普洱熟茶的采购。如,新会区侨一陈皮茶业黄董事长,在2月则深入云南进行调研,与云南当地厂家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希望寻找优质原料,为当地柑普茶发展和果农们销售,出一份力。

结语

在这次云南调研采访的三十多家企业中,我们也发现:优秀者之所以优秀,必然有其必杀技!优秀企业能根据市场来灵活调整战略、工艺、布局,追求品质,大胆尝试和创新。大部分企业认为,熟茶是消费型的,也会越来越受推崇,而生茶,特别是老生茶则更适合投资。

在去年,笔者曾采访过“普洱茶第一人”邓时海教授,他坚持的“喝熟茶、存生茶、品老茶”观点其实具有一定前瞻性,他说,改变普洱茶市的局面,让市场正常健康发展,一定要有熟茶作为普洱茶广泛基础的内涵,熟茶应占80%,并把它消耗,留下20%的空间做生茶,让它慢慢变老茶。

改变“傲慢”,放下“偏见”,获得“大爱”。合理布局普洱茶市场格局,让普洱茶市场生熟配比逐渐合理化,还需业界来一次观念和技术的大变革,也需更多有识之士的参与,从而推动普洱茶市场良性循环发展。

找到约351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