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江湖:假与真的角力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凤凰周刊智库」(id:fhzkzk) 授权转载

记者|孟繁勇 编辑|崔世海

普洱茶市场上,老茶造假、年份造假、古树造假等手法多样,触目惊心。茶文化学者吴疆甚至断言,普洱茶市场上,凡是号称百年的老普洱茶,99.99%都是假货。而号称自己的产品为古树茶的,是真货的可能性连0.1%都不到。


货车沿山间道路行驶,两个小时后,一批价值50万元的普洱茶被送进地下30余米深的溶洞。工人忙碌,运送茶饼,货架按照年代不同摆放,标注的时间,分别是清代、民国时期、直至2000年。


溶洞内烧碳火,货架下清水流过。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这批普洱茶将在溶洞内存放三个月至半年时间。 溶洞内形成的特殊环境,兼之闷熏效果,普洱茶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王军告诉《凤凰周刊》,这批茶将在一个月时间内慢慢退仓,转到一个相对干爽的条件下,通过特殊的方法,去除浊味浊气。通过自然温度的落差,价值不菲的假普洱老茶便做旧完成。


做旧完成的假普洱老茶,手法干净,包装、饼形甚至口感与真老茶都相同。假茶年份分别从清代至2000年不等,随之价值不同。比如说,市场上88青饼价值13万元左右一片,而做假的成本,一片不到100元。而价值上百万的百年老普洱茶,成本也仅仅5000元左右。


由此,成本约50万元的这批普洱茶,摇身一变,成为总价值超过5亿元的假普洱老茶。这些假老茶不会一次性放出市场,而是慢慢销售。王军说:“老茶的价格透明,大批老茶问世,是会引起怀疑,并会破坏老茶市场。因此,每年都会做假老茶,每年也会放一批假老茶出去,不会集中出售。”


能够造假老茶的人,被称之为大庄家,这些人手里有真正的老茶。王军介绍,老茶的价值高昂,一般人接触不到。而能够造假的人,手里都会有真货。他们通过种种手法,或是放在产地附近的溶洞,或是放在防空洞,制造一个密闭的高温高湿环境,已经形成一个隐秘的地下产业链。



目前,云南省正在推进普洱茶放心消费专项行动。2018年12月18日,西双版纳勐海县查获4662.5公斤的392.5件茶叶产品,其外包装上标有“老班章”、“班章古树”等字样,相关负责人却提供不出原料供应产地的证明、生产加工记录,被执法人员查扣,成为“普洱茶放心消费”行动全省第一案。


《普洱茶营销》一书作者、茶文化学者吴疆认为,普洱茶市场上,凡是号称百年的老普洱茶,99.99%都是假货。而号称自己的产品为古树茶的,是真货的可能性连0.1%都不到。     


普洱茶市场上,老茶造假、年份造假、古树造假等手法多样,触目惊心。但在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邹家驹看来,这些假普洱,仍然并不是危害程度最严重的现象。
按照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年发布的普洱茶标准(DB53/103-2006),普洱茶被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但在标准制定时,将生茶纳入普洱茶标准曾引发很大争议。至今邹家驹仍认为生茶不是普洱茶。他说:“直接饮用生茶非但对人无益,恰恰相反,喝生茶对人体有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生茶不是普洱茶?


茶室优雅,清音悦耳。27岁的茶艺师陈兰兰在为客人冲泡茶水,因工作的原因,她每天至少要喝七八泡普洱茶(生茶)。但每次品饮普洱茶(生茶)之后,都会出现胃部痉挛的情况。随着喝茶数量的增多,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并且会出现气虚的症状,讲话没有力气。


与陈兰兰同样身为茶艺师的何佳,是四川德阳人,她比陈兰兰大七岁。长期品饮普洱茶(生茶),经常会出现头晕、手抖、月经不调等症状。最初她以为是贫血,手抖,如同低血糖反应,但没有发冷汗的情况,只是莫名的头晕。尤其是在女性生理期,喝完普洱茶(生茶)之后,月经量会越来越少。


饮用普洱(生茶)之后,胃痛、头晕、手抖、月经不调等症状,在茶艺师群体中常见。陈兰兰与何佳一直以为是生普洱茶性寒的原因,并没有过多在意,直至听了邹家驹关于普洱茶的讲座,才明白,上述症状,与普洱茶(生茶)中含有的EGCG(Epigallocatechin gallate)过量摄入直接相关。


两个人相继停止饮用普洱茶(生茶),一周之后,胃痛、头晕、手抖、月经不调等症状再也没有出现。何佳说:“有了切身体验,才知道普洱茶(生茶)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影响,此后再也没有喝过,身体慢慢恢复了正常。现在,建议身边的朋友、顾客,尽量不要直接喝普洱茶(生茶)了。”


什么是EGCG?为何摄入量过高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EGCG,(Epigallocatechin gallate)即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绿茶茶多酚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从茶叶中分离得到的儿茶素类单体。EGCG在茶多酚中占50%左右的比例,云南大叶种生茶的EGCG含量为15%以上,小叶种EGCG含量仅为5%左右。


邹家驹介绍,美国曾追踪了216例肝中毒案例,研究之后,锁定茶叶中一种叫做EGCG的物质, EGCG摄入量过多,会对肝和肾造成伤害,并引发呕吐、胃难受等症状。


在国内关于EGCG的研究,有安徽农业大学的王东旭,他发表的论文《褪黑素保护高剂量EGCG引起的小鼠肝毒性及其分子机制》表明,EGCG发挥生物活性功能与其促氧化作用和所使用的剂量相关,往往取得良好效果依赖于高剂量。


但临床上发现口服高剂量绿茶多酚提取物出现副作用,例如肝中毒、恶心、腹痛和腹泻等,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认为肝毒性靶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细胞模型、动物模型和流行病学上均发现高剂量EGCG具有毒性特征,尤其是肝毒性,并阐明其毒性特征归于其促氧化作用。


邹家驹曾与王东旭讨论EGCG的安全量值,王东旭认为,根据肝脏代谢能力,不同人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也是不同的。以亚洲人的体质,若每日超出400mg就可能有风险,每天摄入200至400mg为宜。


邹家驹说:“这样看来,两杯(200毫升/杯)普洱茶(生茶)就超量了。”


生茶中含有大量EGCG,长期过量饮用会对人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在(熟)普洱茶中,则不含EGCG,饮用安全。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云南昆明茶厂加工普洱茶渥堆过程的跟踪测定,云南普洱茶在渥堆过程中茶多酚含量逐渐减少,渥堆结束时(即第45天),儿茶素总量与茶多酚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即随渥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


至渥堆完成时,样品一、二的儿茶素含量分别减少了75%和81%,堆表叶中茶多酚与儿茶素的减少率均略大于堆内。对样品二的儿茶素组分分析表明,酯型儿茶素(EGCG/ECG)无论是堆内或堆表,在渥堆过程中均剧烈减少,至渥堆完成时已不能检出。


邹家驹表示,普洱茶定义为经过发酵的茶。从茶叶分类上来看,没有经过发酵的茶,不能被认定为普洱茶。而云南地方标准普洱茶,制定的普洱茶(生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所以不能认定为普洱茶。


生茶到底是不是普洱茶?实际上早在2006年,云南省制定普洱茶标准时,便已经在专家组中引发争议。邹家驹当时亲身经历了全过程,第一次会议因争议过大,经过一个多月的讨论,最终也没有出结果。  

 
第二次会议时,更换了专家组的主要负责人,每个人发言的时间,只有两分钟左右。邹家驹回忆,当时省外专家骆少君开门见山的表明态度,生茶进入普洱茶标准,是云南人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是在误导市场,误导整个普洱茶行业。话没有说完,当时的一位领导说,这次会议要多听本地专家的意见,让地方专家多发言。


一些老专家当时就表明态度,将生茶纳入普洱茶标准,将会危害云南普洱茶行业,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但在当时这些意见未被采纳,普洱茶标准通过了。


普洱茶标准正式实施之后,邹家驹仍然在寻找直接证据,以证明普洱茶(生茶)对人体有害,直至在国外看到EGCG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相关研究报告。他于2017年向云南省相关部门,再次提出将普洱茶(生茶)剔除出现行普洱茶标准的建议。


一位云南副省级领导看到建议书大吃一惊,但私下里和邹家驹交流,认为普洱茶产业规模庞大,涉及面广,修改普洱茶相关标准,要逐步推进。目前,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2006年颁布的普洱茶标准仍在实施。


12年过去了,如今,普洱茶(生茶)的价格比普洱茶(熟茶)还要贵,市场规模超过几十亿元,但不能因市场因素,就漠视了生茶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邹家驹表示,长此以往,云南普洱茶产业将受到消费者质疑,为什么普洱茶(生茶)明明对人身体有害,你们还在误导消费者直接饮用?因此,修改普洱茶现行标准,势在必行,宜早不宜迟。 


 假老茶的花样


普洱茶的江湖中,造假方式多多,其中之一,是把其他不是普洱茶的茶叶,当作普洱茶来制作、销售。邹家驹介绍,普洱茶,只能以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才能被称之为普洱茶。


而有一种假普洱茶,使用的是烘青原料,本来只能用作煮茶叶蛋,品质远不如普洱茶,但因价钱低廉,在业内经常被用作制作普洱茶的原料。邹家驹表示,普洱茶炒热之后,烘青做成的茶卖不掉,价格越来越低,于是便出现了冒充大叶种晒青茶,来制作普洱茶的现象。从外观上,很难辨别,区别烘青茶与晒青茶的关键,则是晒青原料制作的普洱茶,汤色泛黄,苦涩感重,越喝越干。


此外,历史做假、年份做假、包装做假等等,已经成为普洱市场上假老茶制作的普遍手法。邹家驹介绍,普洱茶市场上备受追捧的茶之一,是普洱老茶,比如福元昌圆茶、同庆号龙马商标圆茶、百年红标宋聘号圆茶、1950年代红印圆茶等等。这些老茶每饼价值数十万元至百万元不等,因此也成为造假的主要对象。


1985年,云茶公司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

造假的第一道手续,便是上述老茶的包装。一套齐全的内外包装,甚至是年代久远的烂纸,也会被卖到数千至上万元一张。这些真的包装,会被用来模仿造假。不同年代老茶的包装纸,纸的纹路、字体、字母的区别、间距,包括印刷方式各不相同。


有了真纸作为比对标准之后,印刷出来的包装纸,贴在玻璃上,密封起来,通过特殊调制的烟熏生成旧色,加上水汽的作用,三天左右的时间,一张老茶包装纸便造假完成。王军表示,现代造纸技艺,会加入荧光物质,因此纸张造假辨别的方式之一,是使用荧光灯。但现在造假者发现使用荧光灯会辨别真假之后,造假完全按照以前的老茶纸手工制造,因此几乎难以辨别包装纸的真假了。


包装纸难以辨别,在吴疆看来,识别真假困难增加,则只能通过逻辑推断辨认。从包装的手法上,老茶的包装手法和现代不同。比如说,上世纪80年代,勐海茶厂的产品,有一把抓、三把抓的包装手法。吴疆曾遇到一批假冒2000年之前的老茶,357克/片 7片/提市场上可卖到五十万元,货值总价近亿元。那批假冒老茶,无论从外观、包装与真老茶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是茶饼细微的差别。


班禅1986年到云南下关,假货和故事都编成了1980年。因此这款茶是假货。


2004年勐海茶厂改制之前的茶饼,压饼的磨具极为特殊,茶饼是不规则的圆,边缘一边厚一边薄,被称之为泥鳅边。此外,茶饼背窝中心是顶上去的,俗称斜背窝。吴疆说:“这种假老茶因此被辨别出来。但如果造假者知道被识破的原因所在,重金购得或仿造压饼模具,那就很难辨别了。”


辨别假老茶,在本刊记者接触到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几乎比古董行识假还要困难。现在制假技术越来越高明,有时候辨假,还需要丰富的断代知识。有一次,吴疆辨别一批上世纪60年代的老侨销圆茶,价值超过6000万元。他发现从记录上来看,1950年代的云南各茶厂,没有生产过上述产品,现在出现1960年代的侨销圆茶,那么肯定为假。


吉幸牌商标注册于1990年代初,茶上却写生产于1982年6月16日。


有人质疑,吴疆为此解释,1973年重做七子饼,官方记录上有一句话,叫做恢复生产。他说:“从‘恢复’这两个字,我们可以知道,如果1958年至1973年间曾经生产过侨销圆茶,那么就没有必要提‘恢复’二字,说明这个时间段内是空白,云南各茶厂没有生产过侨销圆茶。”


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茶厂需获得云茶公司批准。省公司没有批准成立过云南省巍山县五七干校砖茶厂。

吴疆接着追查,发现这批茶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茶,经过30多年的自然陈化,从汤色口感方面,和市场上销售的1950年老茶相差无几,无法辨别真假。但将假老茶时间提前20年,销售价格相差超过三十万元一提。


吴疆介绍,不同年代的老茶,口感标准不一。现在遇到假老茶,如果年代上无法判断,那么只能推断,比如说色素是挥发性物质。老茶一开始,是茶黄素介入,茶汤发亮。经过一个时间段,茶褐素介入,这时茶汤是红褐色,俗称酱油汤色。再过一个时间段,则茶红素开始发挥作用,而50年的老茶,汤色发亮,茶汤发红。


本应由时间自然陈化发酵的老茶,现在也能够通过特殊的手法造假,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王军介绍,老茶里加化学原料,如尿素、福尔马林等做假,普洱汤色会变得如同1950年老茶。造假的大庄家,都会在实验室里,不断用化学品实验,什么样的配方比,会造出1920、1930、1940、1950年,甚至是百年老茶的汤色。曾经有一款百年红标宋聘号圆茶的汤色配方,被卖出90万元的天价。


陈文义在云南易武收茶、制茶超过15年。他的一个企业家朋友,曾在北京马连道购得一提宋聘普洱老茶,价值100万元。但后来待客品饮时,有行家告诉朋友是假老茶,找到销售方退货,商家不退,最后将销售方告到法院。


普洱茶行业,业内没有相关鉴定真假的机构。企业家辗转请托,找到一位手里有百年宋聘普洱老茶的人,他带着老茶登门,听到一个婉转的回答:“你买的这桶宋聘,和我手里的不一样。”和真的不一样,那么便是假老茶。


陈文义介绍,但这个人的证词,法庭却没有办法采信。这件官司打了一年,最后庭外和解了。至于具体赔了多少,有没有赔,买货的人和卖货的商家,谁都没有说。只是那位企业家朋友,再也没有待客时用这款百年宋聘。


陈文义说:“宋聘号老普洱茶的官司打不赢,原因就在于普洱老茶不同的仓储条件, 会出现不同的味道,口感千变万化,难以判断真与假。”


而在普洱老茶市场,就算是辩认出假老茶,买的人不会承认,卖的人更不会承认。吴疆介绍,6000万元的普洱老茶,尽管他判断为假,但买的人不认账,卖的人也不认账。他说:“明知是假,也不会认账,其中涉及到巨大的利益关系,一句真话,千万资金就没有了。不承认,这些老茶的价值还是6000万元,还可能有人接盘;承认了,货彻底砸在自己手里。


 新茶做假的秘密


普洱老茶假真难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有些大庄家造假。王军说:“手里有真老茶的人,才有可能造出真假难分的老茶。这些人毕竟不多,因此普洱市场上造假最多的、最为普遍的,还是新普洱茶造假,最为常见的则为古茶树造假。”


普洱市场上打着古树茶旗号销售的茶,99%为假货。吴疆分析,百年以上的老茶树,被认定为古茶树,这些古树茶每棵年产量不到一公斤。比如说冰岛普洱茶(云南省临沧市勐库镇冰岛村,所产古树茶被称为冰岛普洱茶),老茶树不超过100棵,产量只有100公斤左右,市场上却冒出来10吨的冰岛普洱茶,这里面有多少是真茶?


陈佳则在易武、曼松等地收茶、制茶时,几乎走遍了当地的村寨。曼松贡茶茶区录属于古六大茶山,历来为市场追捧。陈文义来到曼松寨,寻找真正的古树,是在王子山里面。


请当地村民引导,陈佳曾往返10个小时走进深山,实地考察古茶园。但现在,一人多高的茶树,在不断移栽进老寨茶园。这些新移栽的茶树,种在了古茶园,冒充的是古茶树。那么从古茶园采下的茶叶,制成普洱茶,算不算真的古树茶?这就是典型的古树造假。


不仅是曼松古树茶,普洱茶市场是炒完古树炒山头,炒完山头炒茶地,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造假的空间。比如说炒知名茶地,前几年,陈佳在易武收茶时,当地一块叫做薄菏塘的茶地还没有火,采摘的茶叶,被当作另一块知名茶地来卖。


陈佳进入薄菏塘茶地,那里只有30多棵古茶树,周边混杂着其他茶树,最多不会超过百棵。近两年薄菏塘茶地突然被炒火,成为易武最贵的茶地。茶地耕种的周姓茶农,本与陈佳相识,茶地被炒火之后,在薄荷塘周围的空地,移栽了许多茶树,当作薄菏塘的老茶树。


2018年4月6日,云南临沧旧寨,在铁锅内高温炒制普洱茶叶的工人,这一步骤称为杀青。


陈佳表示,当地的茶农将茶树移栽,当作正宗的薄荷塘古树来卖,普通的茶二三百元一公斤,薄荷塘茶达到两万元一公斤,价格翻几十倍的增长。本来该维护薄荷塘声誉的茶农,却亲自参与造假,这在当地已经见怪不怪了。


而每当薄荷塘普洱茶上市,陈佳看到的是整箱整箱的号称来自薄荷塘的茶堆积如山,足有数十吨之多。他说:“薄荷塘茶地,真正的古树茶一年产量很少,多了说,也不会超过200公斤。市场上标有“薄荷塘”字样的货却有几十吨,假货比真货还要多。”
此外,地域造假更为常见。陈佳介绍,在普洱市场上,有一句话叫班章为王,易武为后,讲的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班章与易武。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称为老班章的普洱茶,市场的追捧,消费者的认可,也使得大量周边的茶山,冒充老班章。


班章周边的寨子,茶地连成片,只有当地人才分得清。旁边寨子里的茶,一公斤一千多元,贴上老班章就会卖到一万多一公斤。陈佳说:“关键是,无论是否名山、古树茶等,实际上口感、外形差异很小,几乎无法辨别,根本分辨不出真假来。”
超过十倍的利润,使得大量假冒老班章产区的普洱茶出现。王军表示,这么多年了,消费者也知道老班章假货多,但还是消费了。为什么呢?因为造假已经成了常态,消费者在心里设定班章普洱是假的了。


王军说:“普洱茶企业数千家,依靠产品体系和文化走下去的不多,这些年来,都是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去做生意。炒概念、山头、茶树等等,涉及到巨大的利益,受普洱茶产业造假的大环境影响,不造假反而生存不下去。


为防止假货,部分企业也使用了追溯体系。但在陈文义、吴疆等人看来,因普洱茶生产的特殊性,可谓效果甚微。比如二维码追溯体系,只能追溯到在哪个工厂生产。如果在制造环节的毛茶阶段造假,从茶树上采下叶子,加工做成毛茶,不需要掺多少假,10%就是暴利了。不可能每片叶子上贴个二维码,因此追溯体系形同虚设,失去应有的辨伪含义。


吴疆表示,普洱茶市场的诚信体系,已经被严重破坏。尤其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普洱茶被抹上一层金融属性的色彩。保值、增值的概念在业内根深蒂固,甚至比房地产市场还要稳定。


王军在东莞有一位朋友,有一个七层楼的建筑,每一层堆积了大量的普洱茶。每个茶柱子有五吨重,号称千年古树普洱茶,上百个茶柱子,总量价值超过20亿元。


如此的规模,在东莞的普洱茶圈子里,连前三十名都算不上。而一位以扮演帝王角色,为观众所熟知的某影视明星,他存在东莞某仓库里的普洱茶,超过10吨,价值上亿元。


2015年7月2日,云南普洱,某茶厂普洱茶饼茶生产车间。


王军表示,东莞仅普洱茶的存量便超过30万吨。这些大庄家囤积普洱茶,并不是为了喝,而是为了巨大的利益。这还仅仅是东莞一地,全国各地囤积普洱茶的人有多少?他说:“正因如此,面对普洱市场上的假货,看破不说破,原因便是利益涉及太多。”


更有甚者,为了控制普洱茶市场,在原料、生产、仓储等环节之外,与普洱茶有关的行业协会,也成为了争夺市场主导权的焦点。陈佳表示,早年间,云南省只有一家和普洱茶有关的行业协会——1964年成立的云南省茶业协会,由云南省政府任命会长等主要负责人。普洱茶市场被炒火之后,很多人拿出30万、50万甚至上百万,要当副会长。当时协会不同意,主要领导的观点是,协会的负责人,不能拿来卖。


官方的协会攻不破,便成立了或挂靠在政府某部门,或纯粹的民间行业协会,于是和普洱茶相关的协会层出不穷。这些协会大多由某个企业控制,协会主要负责人,也由企业负责人担任。陈佳介绍,协会由企业办,就是要在普洱市场上有发言权,编故事,卖高价。当利益与普洱茶市场直接挂钩,一些伪概念、假名山等的泛滥,某种程度上,就是由某些协会推波助澜形成的。


普洱市场假货比真货还多的现象,长此以往会毁掉普洱行业。中国的茶饮品市场非常广阔,饮茶人口达到4.7亿,普洱茶的消费群体,占比不到2%。


如何破解普洱市场假货问题?将消费者的顾虑消除,只能从打掉假货比真货多的现象来着手。吴疆、邹家驹等人均建议,云南省政府相关部门主导,普洱茶市场的整顿,先从不打古树茶、山头茶等开始,淡化上述概念,将所有能够造假的因素抹掉。


普洱茶是巨大的利益江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吴疆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要将普洱茶的金融属性过渡到品饮价值。他说:“淡化普洱茶炒作的空间,提高普洱茶质量,打造普洱茶品牌化,产业才会健康发展。否则,假货横行的市场,是畸形的市场,怎么会好起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北京茶叶网立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