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溪人物

找到约17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李冬水:全国科研创新茶事功勋人物

祖籍安溪县参内镇的归侨李冬水,致力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在茶叶育苗、种植、加工等领域作出创造性的贡献,特别是总结并推广茶叶短穗扦插育苗法,成为新中国茶叶生产恢复和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获评全国科研创新茶事功勋人物等荣誉称号。

总结推广短穗扦插技术

李冬水,1925年生,因父亲早逝被参内镇祜水村李家收养。9岁跟随养父去马来西亚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年仅12岁的他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筹赈支援抗战。14岁随堂兄回国,他想要参军,因年小不能参军,就进入龙溪中学读书。1944年再报名参军,并参加培训,但培训尚未结束,日本就投降了。他即考入福建农学院,毕业后回安溪参加游击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李冬水在西坪区当区长,兼任区中队中队长。1951年初,李冬水当区长刚满一年,就奉调到省农业厅经济处任副科长,主抓全省茶叶技术推广工作。他上任后,就想怎样当好推广应用茶叶生产技术的参谋,把全省茶叶种植面积、产量、质量、产值搞上去,让茶农过上富裕的生活。

经过调查研究,李冬水得知全省各地的茶树,都是采用种子繁殖,产量上不去。他想起西坪是名茶铁观音的故乡,能否采取短枝条繁殖茶树呢?就于1952年来到西坪,调查总结繁殖茶树的经验。

李冬水与茶农吃住在一起,探索无性繁殖茶苗发展茶叶生产的新思路。有一天,他在尧阳乡茶农王文章种植的丰产茶园,发现一丘丘扦插的茶苗,株株吐新芽,长得整整齐齐。王文章告诉他,是以优良茶叶品种,采用短穗扦插育苗法繁殖。他即与区领导商讨,到萍州乡建立一片茶叶短穗扦插育苗试点。

李冬水在萍州乡蹲了一年多,与当地的干部、茶农一起,辛勤经营萍州、大坪两个乡的200多亩试点茶园,将多个优良茶叶品种进行短穗扦插繁育,并一举获得成功。经向农业厅领导汇报后,确定将茶叶短穗扦插育苗的技术经验,撰成书稿,编印全省各地推广。

1952年10月,农业部在萍州乡召开无性繁殖茶苗(短穗扦插)现场会,来自全国茶区的100多名茶叶专家、学者出席,大家在参观之后深表赞赏。此后,这项经验就在全国茶区推广应用,并转接到印度、斯里兰卡、日本、肯尼亚、坦桑尼亚等世界主要产茶国。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王文章、李冬水荣获大会颁发的“茶叶短穗扦插育苗”科技奖。

全力推动茶叶丰产增收

接着,李冬水又对茶树的生长和采摘进行探索研究。他发现有的茶农任茶树生长,茶树普遍超高,又存在采摘不合理,严重影响茶叶产量。而萍州乡茶农张荣杰的茶树,都控制在1米高左右,产量比别人高。经和县茶叶技术员杨浩相研究,李冬水制定一套科学修剪和合理采摘、培植“壮、宽、密、茂”丰产树冠的方案。

经过采取因树制宜,实施轻、深、重修剪和个别台割的方案,实施定高、平面或略弧形的采摘法。在采摘期间,李冬水深入茶园现场指导,并在夜校讲课,严格按方案实施。一年之后,2000多亩的整片茶园茶树生长符合标准要求,茶叶产量大幅度增加,效益显著。

为了在全省推广茶叶短穗扦插育苗的经验,1959年底,根据时任省委书记叶飞的指示,省农业厅拟于1960年元月8日,在萍州大队召开全省茶叶生产会议。因萍州未通公路,时任县委书记靳连才决定突击建设虎邱至萍州长28公里的公路。

当年底,西坪公社成立公路建设指挥部,从全公社调来28000名强壮劳动力,自带粮食和工具,于1960年元旦全线动工兴建。在各级领导和全公社干部群众奋战7天7夜,完成公路建设。元月8日,与会的省领导和代表,通过新建公路抵达萍州参加会议。叶飞也在当年2月带领省市领导到萍州考察茶叶生产。

李冬水致力茶叶技术的推广,有效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安溪县茶树大部分采用无性繁殖,茶叶生产迅速发展,全县现有茶园面积超60万亩,产量超6万吨,连续10年居全国产茶县首位。福建省的茶园面积、产量,也跃居全国首位。

李冬水为发展茶叶生产贡献卓著,省茶叶协会赞扬他长期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做了大量工作,在茶叶育苗、种植、加工、茶叶机械等领域作出创造性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并推广茶叶短穗扦插育苗法,成为新中国茶叶恢复和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

因工作成绩显著,李冬水先后当选为省直机关党代表、区人大代表,并荣获优秀共产党员。还获农牧渔业部颁发技术改进科技成果二等奖。省茶叶协会授予“终身奉献奖”,中国茶叶协会授予“奉献奖”。2010年,被《中华合作时报》社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评为“科研创新茶事功勋人物”,又在2015年获颁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陈克振)

注:内容来源安溪报-安溪新闻网,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带着使命做好茶——记“2020年八闽工匠年度人物”林阳顺

林阳顺(右二)深入茶园的田间地头
八闽工匠林阳顺

匠人精神 把制茶细节做到极致

福建省茶行业内众所周知,林阳顺有个绝活,他对茶的品评、定价又快又准,从精准度、速度、数量而言皆领行业之先,创造了中国茶行业的多项纪录。林阳顺带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在几百个茶样面前走一圈,翻看一下,拿起闻一闻、摸一摸,咄嗟立办、剖决如流,就能给几百个茶样定好价格,他当场结合茶样给出解释,让大家心服口服,深受同行钦佩。这样的绝活,三分天分,七分勤奋,是林阳顺从小打下扎实基础和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我家世世代代以做茶为业,父亲从茶校毕业后,我家又开始了红心歪尾桃茶品种的扦插培育,为安溪提供了第一批扦插茶苗。”林阳顺生长在安溪农村,当地有悠久的种茶、制茶、斗茶、品茶传统,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安溪铁观音就出自那里,林阳顺从小耳濡目染,跟着长辈们学习传统制茶工艺,他不但动手能力强,而且特别爱琢磨。成年后,他与安溪铁观音创制者王仕让第九代孙王氏兄弟合作,从挑担沿街兜售茶叶的卖茶郎做起,业务迅速扩展,通过与各地茶人接触、切磋,他的眼界和格局不断开阔,成长为一个绝活在身、精益求精的制茶“工匠”。

在林阳顺劳模创新工作室,显眼位置挂着这样一幅标语:匠人精神,就是用工匠的心态不厌其烦把每项工作的细节做到极致,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在实际工作中,林阳顺时刻以匠人精神要求自己,从种植到生态茶园的管理,不断科学创新变革,对每个环节精雕细琢,不断精进,不断提高茶叶的洁净度、鲜爽度、密实度、甘润度和耐泡度。

长期以来,乌龙茶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每个环节稍不注意做出来的茶会产生焖黄或酸杂,喝起来会有些干喉干涩,胃不舒服。为此,林阳顺带领团队对铁观音初制工艺进行研究,经过上万次实验与实践,终于首创出以“四遍重摇青,保水分高温小锅早炒”为特点的铁观音初制新工艺,将茶青摇匀、摇活、摇熟、摇透,茶香从青鲜香到青粉香,最终转向花粉香,也就是熟香,茶叶由黄绿转向乌青、肥厚、软亮。教科书上记载的杀青温度是220-300摄氏度,通过不断实验,杀青温度提到了350摄氏度到380摄氏度,甚至到400摄氏度上下,而且每锅只放4斤左右茶青,保证每片都能均匀受热,这种高温炒出来的茶明显更加鲜爽、甘活。

万物皆有灵性。内敛儒雅,风度翩翩的林阳顺对传统文化颇有心得,他相信茶叶亦有灵性。他从佛家、道家以及传统中医文化上得到的诸多启发应用到制茶中,独创“六根六识”茶叶审评、品鉴法。他认为,任何茶叶的品质都是天、地、人、种交互影响的结果,每一杯茶都体现了茶树在特定环境生长、在特定节气采摘、经特定工艺制成的综合内涵。

传经送宝 带领茶农增收

“小茶叶蕴含着大民生,我将用毕生精力去推动它。”这是林阳顺的心声。通过为茶农无偿提供制茶新工艺培训,帮助几万户茶农增收,带动茶农快速致富。

林阳顺技术团队,通过长期采集数据,经科学归纳,建立了茶叶种植和制作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包括茶园茶树管理、茶树鲜叶采收制度、毛茶初制工艺等,全面规范了茶叶生产的质量安全管理,公司派技术员到合同订单基地,推广公司的种植方法并指定使用有机肥料。

林阳顺管理的虎邱茶园被国标委列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他带队建设有机绿色茶园上万亩,引入生态茶园管理技术、水土保持项目,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周边茶园的种植树木、保护生态环境,使茶园的保水、保肥能力不断增强,减少茶树病虫害发生并且抗性增强,土壤养分结构得到优化,茶叶制优率提高较多,安全性保证更加提高,茶园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

林阳顺对自己的研发成果从不保守,他认为应该用来提升乌龙茶制作水平,给社会提供更安全、更可口的茶叶,而不是关起门来自己独占。所以他不但自己改进,而且无私地进行传授、推广,为茶行业培养各类茶叶人才5000多名。

为更快地带动茶农,更有效推广新工艺,林阳顺推动开展茶王赛,每年春秋两次,每次都吸引了众多茶农参赛,最多的时候达到5000多名,赛事上林阳顺给大家讲解制茶诀窍,毫无保留,有问必答,五年时间,“四遍重摇青,保水分高温小锅早炒”工艺已在安溪推广开来,毛茶质量明显提升,售价平均都有30%以上增长。

以前茶叶价格很低,许多茶园都荒废了,采用林阳顺的新工艺制作,看到茶叶价格大幅提升,不少茶农又重新开始了茶园的管理和开发。茶农林银壁告诉记者说:“采用林阳顺‘四遍重摇早炒’新工艺,茶品质提升了,我们种茶的效益也好了很多。”

对于闽北乌龙茶,林阳顺同样予以重视,他多次带领技术团队赴武夷山,分析武夷岩茶长期存在的“焖渥酸杂”工艺问题,将自己从安溪铁观音(与武夷岩茶同属乌龙茶)中提取的首创新工艺在武夷山茶农中推广,使茶农收益成倍增长。

林阳顺对武夷岩茶的“烤火”工艺同样重视,他通过创新吸收,采用连续化、自动化的“炭烤生产线”,使茶叶受热均匀,受热时间精确控制,将茶叶焙熟焙透,让茶汤清澈通透,达到香清甘活,使武夷岩茶长期存在的“焖渥酸杂”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迅速提升了闽北乌龙茶整体的加工水平。

林阳顺并不满足于在乌龙茶的工艺创新,他认为茶叶是相通的,乌龙茶制茶的工艺精髓,也可以推广应用到中国其他各大茶类,他正为此而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并已经在龙井茶、白茶、红茶、普洱茶中初见成效。

林阳顺说,我们不但可以将《黄帝内经》的中医精髓运用到制茶中来,也可以像发展芯片和通信技术一样,从3G、4G到5G、6G,不断创新、不断精进,引领茶产业走出一片新天地。

(陈桂生 文/图)

注:内容来源泉州晚报,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安溪县委书记:以茶为媒,对接“一带一路”

福建安溪茶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符号。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安溪茶产业始终坚持“放眼国际、兼纳百茶、固本培元、抢占高端”的发展方向,不仅创造了茶园总面积、茶叶产量、涉茶产值、受益人口等多项全国第一,而且成功抱团登陆欧美茶叶高端市场,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合作协议产品清单。


安溪已经连续9年位居全国产茶县首位,安溪铁观音连续3年名列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荣膺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外商最熟悉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品牌、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品牌500强等殊荣,成为世界中国茶的代表符号。




拓展联络联谊通道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安溪县积极对接,主动参与,以茶为媒,不断丰富对外联谊联络形式,大力提升人员往来、产品互销、文化交流、活动联办的深度和广度。


一是茶酒对话。与法国埃罗省佛罗伦萨克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进行多次互访,安溪铁观音集团、华祥苑、八马、中闽魏氏、冠和等茶叶龙头企业同法国的葡萄酒庄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茶酒对话”活动,就学习借鉴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安溪铁观音茶和法国葡萄酒鉴赏、安溪铁观音欧洲市场开拓、茶酒文化等进行深入交流。


一坛50年前的“老铁在故宫展示


二是多维参展。常态化组织茶企参加“闽茶世界行”“闽茶海丝行”活动,分别走进德国、波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英国、法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主要城市;三和中国工夫茶道世界巡礼活动、八马赛珍珠铁观音全球巡回品鉴会、华祥苑东方茶文化全球巡回展等系列宣传活动走进“一带一路”国家城市,与当地经销商签订茶叶经贸合同或意向合作协议,展示推介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及茶叶品牌;以侨为桥,开展“下南洋·走亲访友品观音”系列活动,广泛推介安溪茶。举办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故宫“中国茶文化传承传播主题活动”,主动参与品牌泉州海丝行、海丝国际品牌博览会、东盟中国商品展、香港茶展、新加坡福建商品展、俄罗斯莫斯科国际食品展、马来西亚国际茶与咖啡博览会等“丝路展会”,把“请进来”的大门打得更开,让“走出去”的步伐迈得更快。


三是外交茶叙。华祥苑、八马等品牌茶企频频亮相国际舞台,成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一系列重大外交、经贸活动的茶叙用茶。




拓展文化交流通道


近年来,安溪县努力讲好茶故事,创作茶文化文艺精品,丰富茶产业文化内涵,创作唱响铁观音茶歌《飘香》,制作发行MV、微电影等在央视播出,成为家喻户晓、广为传唱的茶文化歌曲;先后编辑出版《安溪铁观音:一棵伟大植物的传奇》(以中文简体、繁体、英文等多种文字出版)《铁观音的王国》等对外宣传的茶文化书籍,亮相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成为首次亮相国际书展的中国茶文化图书;引入海丝国际电影节重要支持项目电影《天涯芬芳》,联合拍摄以安溪铁观音为纽带、闽南文化和南洋风情为底色的海丝文化电影;拍摄制作《寻茶》系列茶文化纪录片,打造茶文化影视精品,把安溪铁观音的个性魅力、保健功效,通过文化形态表现出来,在国内外进行有效传播。



打造新业态。引进葡萄酒庄园经营模式,在全国最早探索茶庄园业态,充分展示文化内涵及功能,培育一批“茶香人家”,做足茶旅融合文章,让种植铁观音、制作铁观音、品味铁观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门艺术。


拓展经贸合作通道


近年来,安溪县全面加强与“一带一路”主要茶叶消费国和茶叶国际组织的经贸合作,以茶叶品牌的跨国经营加快安溪茶业国际化步伐。


一是落地营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亚欧多国,洽谈设立铁观音营销网点、建设茶文化推广中心等合作事宜,广泛推介安溪茶。一大批龙头茶企,把营销网店布局到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二是专属定制。三和茶业的“莫逆之交”“丝路知音”两款产品先后成为“2014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定制茶”“2015中意建交45周年纪念定制茶”,及“2017中希建交45周年纪念定制茶”、意大利总统府“丝路知音定制茶园”,希腊总统府专属定制茶山落户安溪。八马茶业与毛里求斯开展“携手‘一带一路’ 共享一杯好茶”,与毛里求斯本土最大茶企携手合作。


三是扩大出口。加快安溪铁观音国际商标注册步伐,在46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商标注册,提升国际知名度和行业品牌度。




倡导“四心”“四化”


安溪县大力倡导“不忘初心、坚定信心、秉承匠心、上下同心”,全面推广庄园化、去冰箱化、地标化、标准化,深入推进茶业供给侧改革,持续打好质量管控、贯标用标、链条延伸组合拳,打造安溪现代茶业。


第二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现场

筑牢生态屏障。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为契机,以推行“山长制”为抓手,通过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整治压茶机和除草剂、推行茶树留高和梯壁留草、评选“十大金牌茶庄园”和“名山名茶”,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推进茶山生态修复,打造从茶园到茶杯看得见的健康饮品。


弘扬工匠精神。选拔4位大师、15位名匠,建立健全“传帮带”机制,有效提高茶叶品质。


加强研发创新。对标国际标准体系、市场需求、价格规律和营销惯例,打造国际多边互认的国家级茶叶检验检测实验室,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顶级科研院校的合作,创办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唯一综合性茶业公办本科院校——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打造产业创新引领阵地。


加速全链升级。做好“茶产业+”文章,加快发展茶包装、茶机械、茶配套、茶文化创意、茶休闲旅游,开发袋泡茶、速溶茶、茶水饮料以及茶多酚、茶氨基酸等茶产品,提高茶叶深加工利用率和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壮大规模体量。

找到约17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