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使命做好茶——记“2020年八闽工匠年度人物”林阳顺

林阳顺(右二)深入茶园的田间地头
八闽工匠林阳顺

匠人精神 把制茶细节做到极致

福建省茶行业内众所周知,林阳顺有个绝活,他对茶的品评、定价又快又准,从精准度、速度、数量而言皆领行业之先,创造了中国茶行业的多项纪录。林阳顺带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在几百个茶样面前走一圈,翻看一下,拿起闻一闻、摸一摸,咄嗟立办、剖决如流,就能给几百个茶样定好价格,他当场结合茶样给出解释,让大家心服口服,深受同行钦佩。这样的绝活,三分天分,七分勤奋,是林阳顺从小打下扎实基础和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我家世世代代以做茶为业,父亲从茶校毕业后,我家又开始了红心歪尾桃茶品种的扦插培育,为安溪提供了第一批扦插茶苗。”林阳顺生长在安溪农村,当地有悠久的种茶、制茶、斗茶、品茶传统,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安溪铁观音就出自那里,林阳顺从小耳濡目染,跟着长辈们学习传统制茶工艺,他不但动手能力强,而且特别爱琢磨。成年后,他与安溪铁观音创制者王仕让第九代孙王氏兄弟合作,从挑担沿街兜售茶叶的卖茶郎做起,业务迅速扩展,通过与各地茶人接触、切磋,他的眼界和格局不断开阔,成长为一个绝活在身、精益求精的制茶“工匠”。

在林阳顺劳模创新工作室,显眼位置挂着这样一幅标语:匠人精神,就是用工匠的心态不厌其烦把每项工作的细节做到极致,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在实际工作中,林阳顺时刻以匠人精神要求自己,从种植到生态茶园的管理,不断科学创新变革,对每个环节精雕细琢,不断精进,不断提高茶叶的洁净度、鲜爽度、密实度、甘润度和耐泡度。

长期以来,乌龙茶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每个环节稍不注意做出来的茶会产生焖黄或酸杂,喝起来会有些干喉干涩,胃不舒服。为此,林阳顺带领团队对铁观音初制工艺进行研究,经过上万次实验与实践,终于首创出以“四遍重摇青,保水分高温小锅早炒”为特点的铁观音初制新工艺,将茶青摇匀、摇活、摇熟、摇透,茶香从青鲜香到青粉香,最终转向花粉香,也就是熟香,茶叶由黄绿转向乌青、肥厚、软亮。教科书上记载的杀青温度是220-300摄氏度,通过不断实验,杀青温度提到了350摄氏度到380摄氏度,甚至到400摄氏度上下,而且每锅只放4斤左右茶青,保证每片都能均匀受热,这种高温炒出来的茶明显更加鲜爽、甘活。

万物皆有灵性。内敛儒雅,风度翩翩的林阳顺对传统文化颇有心得,他相信茶叶亦有灵性。他从佛家、道家以及传统中医文化上得到的诸多启发应用到制茶中,独创“六根六识”茶叶审评、品鉴法。他认为,任何茶叶的品质都是天、地、人、种交互影响的结果,每一杯茶都体现了茶树在特定环境生长、在特定节气采摘、经特定工艺制成的综合内涵。

传经送宝 带领茶农增收

“小茶叶蕴含着大民生,我将用毕生精力去推动它。”这是林阳顺的心声。通过为茶农无偿提供制茶新工艺培训,帮助几万户茶农增收,带动茶农快速致富。

林阳顺技术团队,通过长期采集数据,经科学归纳,建立了茶叶种植和制作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包括茶园茶树管理、茶树鲜叶采收制度、毛茶初制工艺等,全面规范了茶叶生产的质量安全管理,公司派技术员到合同订单基地,推广公司的种植方法并指定使用有机肥料。

林阳顺管理的虎邱茶园被国标委列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他带队建设有机绿色茶园上万亩,引入生态茶园管理技术、水土保持项目,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周边茶园的种植树木、保护生态环境,使茶园的保水、保肥能力不断增强,减少茶树病虫害发生并且抗性增强,土壤养分结构得到优化,茶叶制优率提高较多,安全性保证更加提高,茶园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

林阳顺对自己的研发成果从不保守,他认为应该用来提升乌龙茶制作水平,给社会提供更安全、更可口的茶叶,而不是关起门来自己独占。所以他不但自己改进,而且无私地进行传授、推广,为茶行业培养各类茶叶人才5000多名。

为更快地带动茶农,更有效推广新工艺,林阳顺推动开展茶王赛,每年春秋两次,每次都吸引了众多茶农参赛,最多的时候达到5000多名,赛事上林阳顺给大家讲解制茶诀窍,毫无保留,有问必答,五年时间,“四遍重摇青,保水分高温小锅早炒”工艺已在安溪推广开来,毛茶质量明显提升,售价平均都有30%以上增长。

以前茶叶价格很低,许多茶园都荒废了,采用林阳顺的新工艺制作,看到茶叶价格大幅提升,不少茶农又重新开始了茶园的管理和开发。茶农林银壁告诉记者说:“采用林阳顺‘四遍重摇早炒’新工艺,茶品质提升了,我们种茶的效益也好了很多。”

对于闽北乌龙茶,林阳顺同样予以重视,他多次带领技术团队赴武夷山,分析武夷岩茶长期存在的“焖渥酸杂”工艺问题,将自己从安溪铁观音(与武夷岩茶同属乌龙茶)中提取的首创新工艺在武夷山茶农中推广,使茶农收益成倍增长。

林阳顺对武夷岩茶的“烤火”工艺同样重视,他通过创新吸收,采用连续化、自动化的“炭烤生产线”,使茶叶受热均匀,受热时间精确控制,将茶叶焙熟焙透,让茶汤清澈通透,达到香清甘活,使武夷岩茶长期存在的“焖渥酸杂”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迅速提升了闽北乌龙茶整体的加工水平。

林阳顺并不满足于在乌龙茶的工艺创新,他认为茶叶是相通的,乌龙茶制茶的工艺精髓,也可以推广应用到中国其他各大茶类,他正为此而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并已经在龙井茶、白茶、红茶、普洱茶中初见成效。

林阳顺说,我们不但可以将《黄帝内经》的中医精髓运用到制茶中来,也可以像发展芯片和通信技术一样,从3G、4G到5G、6G,不断创新、不断精进,引领茶产业走出一片新天地。

(陈桂生 文/图)

注:内容来源泉州晚报,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评论 / 1

青山巍峨
#140093

好好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