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识得观音韵 ,便是人间懂茶人。” 14岁开始做茶,福建泉州安溪西坪镇茶人魏月德与安溪铁观音的“缘”已经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如今已近耳顺之年的他依然奔忙在制好茶、传播铁观音茶文化的征程上。
近日,中国网海峡频道采访组一行来到“铁观音故里”,对话这位一生事茶、爱茶、敬茶的铁观音“守护者”, 聆听他讲述与安溪铁观音的“今世缘”。
香飘300年的“观音铁韵”
缘起
在安溪,铁观音被誉为“一片神奇的树叶”,有着“一叶富万民”的说法。而熟悉安溪铁观音的人都知道,关于它的起源有两个流传较广的版本:“乾隆赐名说”和“观音托梦说” 。
其中,“观音托梦说“的主角正是魏月德的先祖魏荫:相传, 1723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虔奉观音,每天奉茶于观音菩萨座前。终于有一天,诚心感动天,观音托梦于他,使他发现一株破石而出的茶树。魏荫便将此茶树移植栽种,之后广为蔓延。这一略带神秘色彩的传说几乎已经成了铁观音发源地—— 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的“官方口径”之一。而安溪县茶农的民间说法是,魏荫所栽茶树成茶冲泡后满室生香,不同于一般的茶,其色黑如铁,较一般茶重得多。魏荫信仰“观音”,疑是观音托梦所赐予,故将其命名为“铁观音”。
一叶香传三百年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魏月德,正是魏荫铁观音第九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一直以匠人之心坚守铁观音的传统制作技艺。“做茶40多年了,每天一睁开眼就是茶”,在熟悉他的朋友们看来,铁观音早已融入魏月德的血脉。
看看魏月德的制茶履历,也许你就会明白他为何对这片“红心歪尾桃”(纯种铁观音的标志)爱得如此深沉:
从小,在父亲影响下,耳濡目染,接触铁观音;13岁,还是小伙子的魏月德就已是个采茶能手;14岁便能扛锄头开荒种茶。在父亲的口传心授下,很快学会了茶树的种植方式,并开创性采用了单株种植。
魏月德在茶园研究茶苗
16岁时,魏月德就能制得一手好茶,还巧妙的将同属乌龙茶品种的梅占、毛蟹等茶叶做出特殊的品质。17岁,已经独当一面,成为闽西国营农场乌龙茶的制茶师傅。19岁,开创安溪首家私人茶厂。
28岁,他的茶,被茶学界泰斗张天福和广大爱茶人评为了“茶王”。2008年,年过不惑,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一泡顶级的铁观音得来不易,是天地造化之功。”采访当天,一边喝着被许多安溪茶人视为传统铁观音“天花板”的“魏十八”,魏月德一边讲述传统安溪铁观音的制作技艺。
“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由采摘、初制、精制三个部分组成。”采摘前先要确定采摘期,制定采摘标准,然后再进行采摘。铁观音初制工艺包括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十道工序。精制工艺包括筛分、拣剔、拼堆、烘焙、摊凉、包装等六道工序。
“要看天做青,看青做青”魏月德介绍,制茶时,茶人要根据季节、天气情况和叶面的鲜嫩程度等各种情况灵活处理。此外,制作安溪铁观音,先要以晒青、凉青、摇青等方法控制和调节茶青,使之发生一系列物理、生物变化,形成“绿叶红镶边”和独特的色、香、味,再以高温杀青,制止酶的活性,最后进行揉捻和反复多次的包揉、烘焙,形成带有天然兰花香和特殊韵味的高雅茶品,这就是爱茶人常说的“兰花香“和”观音韵“的由来。
做茶如做人 · 心正则茶香
传承
一杯好茶得来不易。因而,在魏月德看来,将铁观音制作技艺和铁观音茶文化传承下去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份无比光荣的使命。
去年10月,“传承农业文化遗产 助推乡村振兴”国家级乌龙茶铁观音非遗传习所收徒出师仪式在安溪县西坪镇举行,业界专家、爱茶人士相聚一堂,共话传承。
当天,魏月德现场收徒。他向上台拜师的10多名茶人弟子赠送安溪铁观音相关书籍,体现传承永续。紧接着,魏月德依制为苏龙海、上官玉昆、李泽彪、王小林、肖秀春等五位传承人颁发出师证书,并授予五人纯正铁观音茶苗两株、传统制茶工具一套和茶书一本。五位传承人头戴斗笠,肩挑装有茶苗的篓筐,环现场一圈,全场掌声擂动。
“引大家入门,修行还是要靠你们自己,挑担子意为担当,希望大家把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这些年,作为国家级非遗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魏月德倾注安溪铁观音,炼就精湛制茶技艺的同时,不忘创办非遗传习所收徒授艺,带出大批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能手,成为安溪茶产业发展典型代表。在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方面,魏月德对学生的要求可谓严苛, 如今,他的学生有上千人之多,而真正能够达到“出师”标准的不超过10人,“我当然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但出师条件我绝不松懈,这是对铁观音负责,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
一脉传承秉匠心
时间退回几年前。2017年12月,一场茶婚礼,曾轰动整个安溪茶界:出行的仪仗队中,身着喜庆闽南传统服饰的前导队伍前头开路,作为主角的新郎官头戴插着金花的状元帽,骑着高头大马。随后是雕花鎏金的闽南花轿,新娘遮着大红盖头端坐其中。
婚礼现场,“铁观音”元素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拜过天地、拜过父母高堂和夫妻对拜后,新婚夫妇开始进行庄严的献茶感恩仪式。先是选用三叶一芽的茶芯,浇水敬天地自然;再用精制茶敬观音,感恩铁观音这棵天赐神树。在献茶汤、敬茶祖后,新婚夫妻一起走到茶圃前,共同栽下茶苗,也种下共同生活、一起为茶事业奋斗的心愿。尔后,两位新人一起采摘茶叶,共摇茶青,起火炒茶、包揉烘焙,共制新婚纪念茶。
这对新人正是魏月德的儿子和儿媳。
“做茶先做人,传承好技艺,保护发源地,弘扬铁观音。”接着,新郎的父亲、国家级非遗乌龙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魏月德,向新郎新娘传授制茶秘笈。其实,这样的婚礼仪式并非临时拼凑,而是有着千年传统。这,也是传承。
平日里,无论对徒弟、对儿子,魏月德的要求一样严格,不仅传授制茶技艺,更传递处事为人原则理念。“为的就是保证这一脉相传,让他们都能秉持匠心,对得起这流传300年的观音韵!”
铁观音的“解读人”与“守护者”
坚守
除了一心做好茶, 在致力传播铁观音茶文化方面,魏月德可谓不遗余力。在安溪县城厢镇河滨南路坐落着一座铁观音文化园。当年,为了建成这座文化园,魏月德花费的资金当以千万计,每有爱茶人至,他总会先带领他们逛逛文化园,再品上一杯上等铁观音。
魏月德向外国友人介绍安溪铁观音
一味茶禅话古今
该园集茶品种观赏、茶文化展示、茶产品展销为一体。在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矗立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神农氏雕像、“茶圣”陆羽、乌龙茶始祖苏龙、铁观音母树发源地微缩景观……园中还有一个个铁观音茶史馆,收藏了古今中外茶史茶事、茶具茶器等,展现了恢弘庞大的千年茶史。魏月德说,斥巨资来建这样一座文化园,要想取得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是不可能的,“我的目的也不在这里,而是想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弘扬安溪铁观音文化,在几百年茶乡文化积淀的基础上,饮茶思源,回报社会”。
魏月德传播茶文化的“主场阵地” 非独铁观音文化园。在安溪西坪镇松岩村入口处,有中国第一座以“茶禅一味”为主题的佛理禅寺——茶禅寺。寺宇依山而建,双水会合,狮象守水口,两面青山相对而出,诠释的正是茶禅寺的禅意。“可以在茶禅寺听茶文化课,感受茶文化与禅文化结合的独特魅力。”而这也是魏月德发起的“大手笔”。
魏月德在进行“摇青”工序
此外,为了修缮和保护铁观音的母树发源地,他还设立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所,并陆续出版《魏荫与铁观音》、《魏荫铁观音探源》、《铁观音秘笈》等著作。
这些年来,魏月德总是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方式向世界各地的爱茶人普及茶文化,“我的一生,只做一个事情,就是铁观音。”他将铁观音传承、发展和保护的使命镌刻于心,并付诸实践。今年5月2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传来喜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正式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魏月德闻之,欣喜不已。
“我,将永远是一名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推广的志愿者!”魏月德的话掷地有声。
来源:铁观音发源地一西坪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