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优质茶叶项目

找到约2,712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茅山长青”茶叶项目显实效!极端旱情未遭殃,“未雨绸缪”创奇迹

7月中旬以来,天气持续高温无雨,句容遭遇了严峻旱情。8月底,天气渐凉,加上人工降雨,旱情有所缓解,但茶叶等农作物损失严重。全市近5万亩茶叶种植面积,受旱面积达90%以上,重度受灾60%以上,已超过20%的茶树不可逆转死亡。

很多茶园受旱严重

日前,记者在句容南部几个大的国有茶场、大型茶叶专业合作社和民营茶场看到,茶叶大面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枯枝焦叶和发红发黄情况,甚至一些被晒伤的茶叶已近枯焦,连根都能拔起。

其他茶场被高温烤焦的茶叶

但在江苏茅山长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茶叶示范基地,我们却见到另外一番景象,见证了奇迹。300多亩茶园“毫发无损”未遭殃,可谓“一枝独秀”“风景独好”。放眼望去,漫山遍野连片的茶叶郁郁葱葱,一片翠绿;近看,每株茶树青枝绿叶,长势旺盛。据了解,这些茶树仅是2020年载种的两年生的小苗,在今年这种高温酷热情况下,很多茶场多年生的老茶树被晒死烤焦的现象普遍存在,小苗“弱不禁风”更不用说,基本上是“全军覆没”。而茅山长青茶叶基地只是两年生的幼苗,不但整个茶园没有损伤,而且,小茶树长势好,呈现勃勃生机!


江苏茅山长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是江苏句容投资集团下属子公司隶属于句投集团文旅板块,是基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农业科创企业,主要负责句容本地特色茶叶品牌“茅山长青”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建设,经营推广,提升茅山长青品牌文化,整合引领句容本地茶产业链条。

江苏茅山长青茶叶示范基地,项目位于句容市白兔镇毕巷村,紧靠句容东部干线和101县道,总体规划1920亩,包括300亩的中心水库以及毕巷村,50亩左右的科研建设地块。项目总投资1.9亿元,属镇江市重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一期拟打造茶旅结合的新生态茶园,构建茅山长青原料示范种植基地,并以茶园为依托,打造集茶叶研发、种植、加工、旅游、茶衍品为一体的茶旅结合新生态示范区。


谈起今年持续高温天气,茶叶普遍遭受严重旱情,基地茶叶未遭受损失,茅山长青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一是农业项目投到实处,公司去年承接了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句容市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总投资150.14万元,茶园滴灌、防草布、防虫灯、防霜扇以及茶苗大多为项目投资,其中滴灌系统在今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见势早,未雨绸缪,完善配套水系。丘陵地区的茶园一般都建设在岗坡地,很多茶场对水源问题考虑得不是很周全,认为茶叶是耐旱植物,影响不大。例如,茶园是否大面积推广使用喷灌滴灌等设施,是否考虑大旱取水水源是否充足。一些茶场就算安装了滴灌,但出现水源不足,导致无水可取的状况,只得采用罐装车运水或远距离对接自来水管解决问题。此举大大增加了抗旱成本,其效果也不佳。茅山长青茶叶基地在项目规划建设初期,岗坡下仅有几十米的小沟渠,但考虑到增强抗旱排涝功能,规划建设中对沟渠进行疏浚整治,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对区域内水系进行生态修复整治,共改造生态河道2.3公里。既满足茶园灌溉排涝需求,也提升了整个茶园的水系景观,初步形成山水相依的茶园态势。三是围绕项目规划,采用“生态观光茶园+观光体验加工厂+茶园民宿式酒店+茶文化建设”的模式进行综合开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用好管好项目资金。茅山长青公司的茶园项目自2020年6月启动,先期租赁土地1200亩,用于投资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长青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到目前总投入1700多万元,完成了一期工程320亩茶园的茶苗种植以及水系修复工程,实现了滴灌、防草布铺设、防霜防虫系统及接电等配套设施茶园全覆盖。四是茶园管理有方。制定出台了茅山长青地理标志农产品茶园管理目标、流程及标准化管理措施,茶园肥药管理必须按照绿色食品标准操作,所有农事、生产过程均实时登记。公司除负责肥料、滴灌、水电、大型机械管理外,将所有的田间管理用工纳入劳务外包公司,明确用工绩效考核,使田间管理达到更高标准和层次。

江苏茅山长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句容市“茅山长青”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外展示的窗口,是句容市茶产业乡村振兴的示范点。公司正以“茅山长青”基地建设为依托,以项目为抓手,整合全市“茅山长青”优质茶叶资源,打造标杆性农业龙头企业,吸引和帮助本地农民主动投入茶产业链条并能够从中获益,用生动实践带动茶农走实现品牌战略落地,以茶产业致富的新路。

(图文/经杰 唐明 刘勇)

来源:句容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保康茶产业走向全国 优质茶叶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4月28日一大早,襄阳市保康县安茗有机茶园基地,20多名采茶女工正忙着采摘茶叶,一捏一提间,一颗颗嫩绿的茶芽便“乖乖”地进到茶篓里。

茶场老板安世明介绍,这批鲜叶采摘后,将通过冷藏车直接运输到保茶集团,通过智能加工生产线,加工成名优绿茶。

安世明说的保茶集团,是保康县通过招商引资的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萧氏集团,投资5亿元成立了当地最大的茶叶加工企业。

“从年初就开始接收到订单了,今年春季气温回升快,各地开园早,但还是供不应求。”保康集团董事长肖德雄欣喜地介绍,预计今年产能达到800吨左右,较去年翻番。

茶还是保康的茶,生产流程变了,味道、价值就大不一样。在保茶集团加工车间,我们看到工人把新鲜茶叶倒入原料传送带,约4小时后,一袋一袋包装完好的袋装绿茶不断下线,这期间的水洗、揉捏、杀青、烘干等14道制茶工艺全部自动化处理。


炒茶师傅手工炒制茶叶。记者李蔚东摄

“这是我们引进的国际领先技术的智能化生产线,所有工序都是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保康毛尖’‘保康炒青’‘保康红’的要求,从选茶叶到制作,都有严格的规定。”肖德雄说,两条智能生产线使得茶叶品质更加稳定,制茶量也大大提升。

保康县地处北纬28°至31°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上,四季分明且降水集中,是生产优质茶的绝佳产地。但前些年,茶叶产业一直面临“规模小、品种差、品牌弱和低产低质低效”的窘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保康县坐拥优渥资源,作为茶业百强县,想要做大做强,必须破局突围。

该县将茶叶产业链作为全县五大特色产业链的首链、农业产业化的“一把手”工程,县委书记担任茶叶产业链链长,下大力气、出硬举措扶持茶叶产业发展。

通过重资产招商模式引进国家茶业重点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联合体+合作社+专业茶厂+农户”的运营模式,利用龙头企业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优势,制定完善种、产、加、销、储、运等全产业链的统一标准规范,提升茶叶产品总体品质。联合38家企业组建产业联合体,按照“联盟协作、品牌共用、渠道分销、利益共享”的运作模式,实行统一管理、抱团发展、升级产业。

2023年,县里继续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壮大产业发展。安排中央衔接补助资金2000万元用于茶叶产业链建设。对新建茶园、低产改造、加工提升、品质提升、品牌打造、龙头扶持、标准茶园创建等重点建设,继续给予奖补。


游客再茶园里采茶。记者李蔚东摄

一些精心做品牌的茶企优先得到扶持。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该县实施茶叶品牌建设工程,建立绿色有机茶品牌认证激励机制,引导支持企业大力开展茶叶绿色食品、有机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对新取得国家有机茶园(产品)认证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补;对新取得“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华老字号”等国字称号的,每个给予10万元奖励。助力优质茶企上线国家832平台,将产品进一步推向全国市场。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请加入“保康毛尖”“保康炒青”“保康红”区域公用品牌,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模式,把保康茶叶从本地推向全国,实现从产品向品牌的转变。

保康县安茗有机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安世明介绍,加入保茶集团后,主打产品从普通绿茶变为特级芽茶,销售渠道从当地拓宽到广州、北京等省外地区,最高销售单价从500元提升到1000元以上,同期销售额比往年翻了一番。“加盟区域公用品牌后,企业生产、销售脱胎换骨,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

眼下,该县官山世外茶园二期项目、香炉山紫砂茶旅文化博览园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该县通过整合资金,统筹实施“山、水、田、林、路、园”等配套建设,积极推动茶叶种植、加工与文旅、康养、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茶叶+N”系列产业,以茶为媒,积极发展茶旅融合、茶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扩大保康茶叶品牌影响力。

扩大品牌的背后,是推动茶企、茶农增收。2022年,全县茶叶面积达18.6万亩,年生产加工茶叶7000余吨,产值7.8亿元,出口创汇1046万美元。全县11个乡镇、189个村9427户茶农种植茶叶,4万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茶叶生产经营。2023年,茶产业链建设目标是:加工产值达到8.5亿元,茶叶出口2500吨,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

精心育品牌,抱团闯市场。保康县委书记冯云波表示,保康将抓住省、市特色产业链建设机遇,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保康茶叶特色产业链,构筑品牌“叫得响”、产品“销得出”、茶农“富得了”的产业振兴格局,成功实现由“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转型升级。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李蔚东通讯员张玮、付乐),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茶叶专项技术培训会在信阳市召开

为纵深推进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茶叶专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化体系,7月14日,由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主办的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茶叶专项技术培训会在信阳市召开。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专项负责人李杰,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中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首席陈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中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马立锋、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中茶所茶叶加工岗位副研究员滑金杰,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梁成强、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专题负责人段斌等相关领导、行业专家出席会议。


培训会上,陈亮、马立锋、聂良鹏、滑金杰分别就茶树新品种概况及品种引进、茶园绿色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绿肥种植管理技术、中国茶叶加工科技进展与发展趋势为与会人员授课,详细讲解了茶树品种、茶树栽培、绿肥种植和茶叶加工等方面先进实用技术。


项目专题、任务负责人、示范县区相关技术负责人及示范企业代表等60余人参加了培训,本次会议共发放技术资料200余份。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专项负责人李杰参加会议并讲话。他说,农业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当前茶产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在优良茶树新品种利用、茶叶标准化加工、茶树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比如在数字茶园建设上,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实现科技与产业有机衔接,建立良好的技术引进、吸收、转化、推广机制。依托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行动支撑计划,提升科技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帮助我省茶产业提质增效、更上一层楼。

本次培训会的召开,增加了大家对茶树新品种的认识,实现了优质茶叶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了茶叶工作者茶园栽培管理水平和加工技术,推动我省茶产业更加积极、更加绿色、更加健康发展。

来源:凤凰网河南,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689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