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建设优质高产茶园

找到约66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专家支招:现代茶园这样建设(上)

茶园建设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高新技术已广泛地运用到我国茶业领域。因此,我国茶园的种植、生产、管理、经营方式都将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我国现代茶园的基本模式和发展要求如何?这是广大从业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期《科技兴农》专栏,围绕“现代茶园”建设展开详细叙述,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特别供稿!

1.现代茶园建设内容主要有?

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双高标准,推行茶园良种化、园林化、生态化与机械化等核心内容,从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茶园的建设目标。

(1)茶园良种化。良种茶园与群体种茶园相比,同样的肥培、管理水平可增产20%~30%;同样的加工技术,品质可提高1~2个等级以上;抗逆性与采摘周期也有一定程度增加。选用良种时要注意品种的适制、适应性,注意早、中、晚生良种的搭配,缓和采摘高峰和劳动力需求,利于茶叶加工持续、均衡。

(2)茶园园林化。从园相外貌看,应该是茶园成片,园地成块,梯级等高,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块分明。这样不仅有利于现代化管理,而且由于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网,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高湿度,调节园区气温,改变茶园的微域气候,避免或减轻茶树遭受气象灾害,都可起到很好的作用。

(3)茶园生态化。运用生态学理论,以茶树为主体,合理配种其他生物种群,以求种群间协调、共生、互补。使茶园的光照、热量、水分、土壤肥力和动植物种群、微生物种群,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最高的生物产量和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奠定基础。

(4)茶园机械化。机械化是现代茶园管理的重要手段。茶叶生产季节性强,需要劳动力多而集中。采用机械作业,可以缓解茶叶采摘、修剪、茶园中耕、施肥、灌溉及病虫草害防治等作业中人力资源消耗,提高作业效率和稳定性,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2.现代茶园对土壤、空气和水质量有什么要求?

环境的污染状况对茶树生长及干茶污染物积累的影响很大,因此现代茶园对建设环境的要求最低应满足无公害茶园标准。根据农业行业标准NY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对无公害茶园的土壤、空气、水质、周边环境有如下要求。(1)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茶园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 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mg/kg)

注:重金属和砷均按元素总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为表内数值的一半。(2)空气环境质量要求。茶园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 茶园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注:日平均是指任何一天的平均浓度;1h平均指任何小时的平均浓度。(3)灌溉水质的要求。茶园灌溉水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 无公害茶园灌溉水质标准

3.茶树种植对土壤性状有何需求?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品质和效益。因此,在茶树种植前,应根据茶树喜酸、喜湿、喜肥、喜松深等特性,合理选择茶园土壤。

酸碱度(pH)是选择宜茶土壤的首要条件。茶树一般在pH4.0~6.5的酸性和微酸性土壤中生长状态良好,其中最适宜pH范围为4.5~5.5。因此,新垦茶园时,应掌握土壤酸碱度情况。实践中,可以根据地面上是否有酸性指示植物杉木、马尾松、油茶、映山红等来判断该土壤是否宜茶。

茶树喜湿、怕涝,指的是茶树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水分,一般要求年降水量至少在800毫米以上,茶叶生长季节月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空气的相对湿度70%以上。但是,如雨水过多,特别是土壤积水,会导致茶树根系发育不良,严重的引起烂根直至茶树死亡。因此,茶园土壤还要求地下水位低,一般要求在1米以下。在地势较低的地方或者由水田发展而成的茶园,四周和中间要开掘排水沟,以降低地下水位,保持土壤有良好的通气性。

茶树的根系发达,正常生长的5年生茶树,其主根可深入土中约1.5米,特别在土层65厘米左右范围,根系分布最密。因此,要求茶园土壤土层深至少在60厘米以上,并且底土无硬层。适宜的茶园土壤类型是壤土和沙质壤土,这种土壤蓄水、排水、保肥和通气等性能良好,茶树生长健壮,产量较高,品质优良,香气高长。土壤过沙,则蓄水、保肥、保温能力弱;土壤粘性太重,则通气性差,不利于水分和养分传输。

4.我国茶园土壤的类型有哪些?

我国茶区辽阔,茶园土壤类型众多,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紫色土、潮土和高山草甸土等。不同类型茶园土壤是成土母质、气候、地形和长期生产活动影响的综合结果。不同类型的土壤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理化性质和肥力演变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对于培肥土壤,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砖红壤呈砖红色、砖黄色、棕红色和暗红色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海南、雷州半岛,滇南及台湾南部等低海拔热带地区。由于砖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条件下,各种母质进行强烈的脱硅富铝化作用和生物风化形成的,其土体中铁、铝、锰大量积累,而钾、钙、镁大量淋溶损失,导致土壤缺钾、缺镁明显。同时土壤富铁、铝,对磷的固定能力强,有效磷含量相对较低。

赤红壤主要分布在广东西部和东部、广西、福建和台湾南部,以及云南德宏、临沧地区的西南部。赤红壤是在高温、高湿南亚热带雨林条件下,母质经过强烈脱硅富铝化和生物物质迅速转化过程所形成的富铁铝性土壤。与砖红壤茶园土壤相比,富铝化过程强度和生物富集强度要弱。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均很低,钾和镁含量也不高。

红壤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广大茶区的主要茶园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阔丘陵地区,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北部和浙江、贵州、四川、安徽省南部地区。红壤是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母质经中度富铝化和生物风化作用下形成的。这类土壤养分因母质不同差异极大,在大部分山地丘陵地区母质以片麻岩、花岗岩、流纹岩、凝灰岩以及玄武岩等为主,土质好,养分丰富;在海拔400米以下是以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壤黏重、养分含量低。

黄壤呈黄色或腊黄色,主要分布在亚热带较潮湿的高山上,其中以四川、贵州最为集中,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福建、浙江、江西等地也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质主要以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砂页岩、凝灰岩等为主。黄壤一般土层深厚,土体疏松,透水性较好,有机质含量较高,营养元素含量丰富。

黄棕壤是我国江北茶区的主要茶园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湖北及陕西、甘肃、河南等北亚热带地区。这类土壤矿质养分含量高,有效钾一般在80毫克/千克以上,有效镁60毫克/千克以上,磷的固定能力低,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红黄壤。

棕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及河北省的南部。棕壤是在暖温湿润和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只有酸性母岩区发育的棕壤才能种茶。棕壤茶园土矿质养分丰富,钾、镁、磷含量高,有机质丰富。

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江西、浙西山区及福建浦城、三明和龙岩丘陵地区等,这类土壤养分含量较丰富。

潮土和高山草甸土发展的茶园面积较小,但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茶树生长良好,特别是高山草甸土一般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由于山高,气温低,降雨量多,空气相对湿度大,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养分丰富,土体疏松,是生产名优茶的重要土壤资源。

5.茶园土壤肥力指标有哪些?

茶园土壤的肥力指标很多,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等。目前,生产上用得较多的主要是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

茶园土壤的物理指标主要是指有效土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茶园土壤的大量调查和试验研究表明,高产优质茶园土壤的有效土层深度至少应在1米以上,其中表土层深度应在25~30厘米之间,心土层深度应在30~40厘米之间,底土层深度应在30~35厘米之间。表土层的土壤容重在1.0~1.2克/厘米³,总孔隙度为55%~60%,其中有效孔隙度25%~30%,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总含水量的80%左右。土壤固、液、气的三相比例在45~50:30~35:20~25之间,土壤中砂粒、粉粒和黏粒的比例在30~50:25~45:20~30之间。

土壤化学性质中,除土壤酸碱度外,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N、水解N、有效P、交换性K以及有效Ca、Mg、S、Cu、Zn和B等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也十分重要。一般优质高产茶园土壤要求pH在4.5~5.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大于2%,全N量0.1%以上,阳离子交换量在10厘摩尔(+)/千克以上,碱解N、有效P、交换性K、交换性Mg、有效S、有效Zn、有效Cu的含量分别在100毫克/千克、20毫克/千克、100毫克/千克、50毫克/千克、50毫克/千克、2.0毫克/千克和1.0毫克/千克以上,土壤Ca/Mg比在5~12之间,活性铝在3~5厘摩尔(+)/千克之间。

此外,要求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国家的卫生质量标准。在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茶园生产环境条件》规定茶园土壤中,铅、铬、铜、砷、汞和镉的含量按总量计,应分别低于250毫克/千克、150毫克/千克、150毫克/千克、40毫克/千克、0.3毫克/千克和0.3毫克/千克。(未完待续……)

来源/《徽茶》2023年4月刊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生态茶园如何建设?中国制茶大师实践经验一次说清!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绿色、有机、生态、安全、优质的茶叶产品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取向,这推动茶农茶企自觉转向生产无公害茶、绿色茶、有机茶。建设生态茶园成为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课题。

日前,中国制茶大师、国家级示范合作社——举源合作社发起人、国家一级评茶师、安溪铁观音大师、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校外导师刘金龙走进说茶直播茶间,带来一场《高质量生态茶园的建设与创新管理》主题公益讲座。刘金龙老师分享了多年如何同土地与自然打交道、探索建设管理生态茶园的宝贵经验。

生态茶园建设的前提与基础

适宜的立地条件、合理的品种搭配

生态茶园是一种以茶园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模式,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通过实施立体复合栽培,人为创造多物种并存的良好生态环境,建立能够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茶园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实现茶叶优质、高产、高效、无污染,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为目的的人工茶园。那么如何建设生态茶园呢?

刘金龙认为要建设高质量生态茶园,第一个关键点是茶园的立地条件,主要有海拔高度及坡度大小等,这是为建设生态茶园提前打好基础。立地条件的好坏关系到基地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建设成本、建成后茶园的管理等。

△图片来源:刘金龙《高质量生态茶园的建设与创新管理》PPT内容

地形地势是茶园建设须高度关注的条件之一。适当高度的山区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较强,日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和有机物的合成与积累,茶叶香高味重。此外种植基地的气候、降雨、温度、湿度、土壤与交通等也是立地条件应注重考察的因素。

△图片来源:刘金龙《高质量生态茶园的建设与创新管理》PPT内容

另一个关键点是茶树品种要合理搭配。刘金龙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至少种植三个品种,覆盖早中晚三种芽种,才能将茶园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比如,乌龙茶种植早芽种可以选择黄金桂、金观音或黄观音;中芽种可以选择梅占、毛蟹、本山;晚芽种选择铁观音。这样4月上旬采摘黄金桂、中旬采摘梅占、本山,4月下旬到5月再采铁观音,如此种植搭配,能更加合理分配采摘时间,将整个采摘周期拉长,避免出现单一批次需要大量采工,但因人手短缺而错过采摘时间的情况。

生态茶园管理的实用举措

稀植留高、茶草共生、水平梯田

根据传统茶园的现状,刘金龙分享以下三点改进茶园的举措,为进一步套种绿肥、茶树复合种植创造条件。

△图片来源:刘金龙《高质量生态茶园的建设与创新管理》PPT内容

1

适当稀植,合理留高

先给茶树做减法,将原本一亩5000株茶苗减少到1800~2000株;再深翻使土地疏松,施有机肥,当植株长到40公分、50~60公分、60~70公分进行三次定型修剪,让茶树分枝有三层培养采摘面。

减株增采摘面的操作,一方面可维持茶叶原有产量水平,另一方面可使茶株扎根更深,吸收更多养分,提高抗灾能力,从而提高茶叶品质。目前该举措已在安溪全县茶产区进行推广。

△图片来源:刘金龙《高质量生态茶园的建设与创新管理》PPT内容

2以剪代除,茶草共生

传统茶园茶株矮小,杂草会抢夺土壤中养分,一年需要进行人工除草五六次,劳动力成本高昂。当茶树复壮留高,根深叶茂,吸收土壤中养分能力加强,不怕杂草,即可实现茶草共生。

杂草可以帮助茶园的土壤保持水分;且留草的土壤团粒结构比较好,起到透气透水透肥作用;同时可以在夏冬两季杂草结籽之前剪草留根,以剪代除,相比起多次除草,大大减少人力成本;剪草埋土还可增加土壤腐殖质跟有机质,使土壤更肥沃。

△图片来源:刘金龙《高质量生态茶园的建设与创新管理》PPT内容

3

水平梯田,外岸内沟

如果茶园顺坡种植,虽然美观,但是弊端明显,一旦下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而采用水平梯田、外岸内沟、梯壁留草的茶园模式,不仅能更好地保护茶园水土,还可通过合理种植丰富整个茶园的生物多样性,使茶园与四周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协调发展,促进生态茶园的持续健康发展。

构建生态茶园间作体系

套种绿肥、茶树复合种植


△图片来源:刘金龙《高质量生态茶园的建设与创新管理》PPT内容

1

套种绿肥

刘金龙介绍,通过多年实践和科学实验表明,合适的绿肥植物应具备:豆科、品种较矮、鸟不吃、多年生的特点。

将套种大豆、套种花生和没有套种的三种情况下对茶园土壤、茶树产量和茶叶品质做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方面,套种绿肥作物能改善土壤肥力,减少施肥次数;产量方面,套种绿肥可以增加茶叶产量;茶叶品质方面对比,套种大豆的滋味回甘更明显,套种花生的香气更高。

△图片来源:刘金龙《高质量生态茶园的建设与创新管理》PPT内容

2

茶树复合种植

茶园复合种植树木,对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调节茶园小气候,促进茶树生长发育,减轻病虫危害和提高茶树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均起到正向作用,具有良好的效益。例如茶园复合种植豆科的鸿森槐,具有速生、干直、窄冠、硬料四大特性,同时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为蜜源植物,具有高附加值;二是给土壤起到固氮养土作用;三是夏天能给茶园适当遮阴;四是冬天落叶,不影响茶树采光。

△图片来源:刘金龙《高质量生态茶园的建设与创新管理》PPT内容

绿色是未来发展的成色,为了使我国的茶叶产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种植,做生态茶、做安全茶、做好茶。促进茶叶生产由原来的数量型逐步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和推动建设生态茶园都刻不容缓。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怡品茗绿色茶园的现代故事

  一块块茶园镶嵌在茂林修竹之间,与环绕的群山编织出一幅美妙的画卷。

  茶叶种植规模居广东全省县级行政区首位,被誉为“中国红茶之乡”的清远市英德市,茶园种植面积14.7万亩,主要分布于英红镇、横石塘镇、石牯塘镇等10余个乡镇。在千年种植的基础上,近年来英德市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着手规划创建总面积1879.8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种改良、标准化种植、智能化加工等措施,以及红茶产业强镇、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清远市红茶优势产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的政策叠加,打开一片绿叶的产业化之路,并在产业升级发展中探索出了多种长效联农带农机制。今年,英德产业园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名单。

  “在产业园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园区平台吸引社会资本,聚集科研和各类生产要素的功能,以安全优质为抓手,推动了茶叶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发展,也带动了更多的农民脱贫奔康。”英德市副市长、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罗伟权说。

研发支撑,改进贯穿到产业全链条

  英德市是广东省农业大市,特色产业主要包括茶叶、蚕桑、甘蔗、粮油、麻竹笋等传统优势种植业以及养殖生猪、家禽、“四大”家鱼为主的牧渔养殖业。其中茶叶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200多年前的唐代。

  延续千年历史,今天英德茶产业的发展需要从品种到栽培,加工,再到安全标准制定等全方位的革新。位于产业园内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试验基地是这种革新需求主要研发支撑。

  “近些年来,我们开展了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评、茶树品种引进与新品种选育、茶树栽培技术、茶叶加工工艺及设备研发、茶叶产品研发与品牌打造、茶叶质量安全与标准制定、茶叶技术推广服务等多项科研工作。”试验基地高级农艺师陈海强说。

  在茶树种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新品种选育方面,基地着重定位于高香型红茶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技术研究、特色功能茶新品种选育应用、专用茶树品种(系)筛选以及广东地方特色茶树品种选育等方向。同时,还开展高花青素、特色保健苦茶、高茶氨酸、不冬眠茶树新品种以及油茶新品种选育研究,筛选适合机械化采摘的优质高产品种(系)和对小绿叶蝉、螨类等抗性强的茶树新品种(系)。目前,已育成的英红九号、英红一号、秀红、五岭红、云大淡绿等属大叶种红茶优良品种。

  “我们种植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安全,高效优质的栽培综合技术与应用方面,在茶叶加工则主要定位于茶叶加工的机械化、连续化、清洁化生产及加工工艺和加工装备等方面。”陈海强说,在茶叶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和深加工方面,试验研究也取得了多项进展。

  “立足研究所试验基地,英德针对大众消费和时尚消费两个大市场,加大了技术推广力度。”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郭孔随说,具体一方面抓好高端红茶的发展,以提高红茶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引导种植户和茶企多样化发展种植金萱、鸿雁12号、金观音等适合加工花香型红茶的品种。

  同时,园区还通过茶叶研究所成立的广东鸿雁茶业公司,英德八百秀才茶叶公司、英九庄园等企业示范种植技术,改进加工工艺,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绿色生产,由智能加工倒逼标准化种植

  “这个是粘虫板,这个是吸虫灯,这个是超声波驱虫器。而且我们的粘虫板上是红黄格相间的设计,与单纯黄板相比可以大大减少对益虫的粘吸。”在英德市英州红茶业公司位于石灰铺镇勤丰村的种植示范基地里,公司办公室主任吴庆尚一一指着茶园里的病虫害防控设备介绍说,茶园种植管理完全按照绿色生态标准执行,做到了化肥、除草剂和杀虫剂的零使用。

  英州红茶叶种植基地正是英德市在产业园建设中,以高效、生态为核心,着重培育的一批示范效果显著的高产高效生态茶园之一。在这批茶园的示范带动下,全市茶叶种植的绿色标准迅速得到推广,目前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已覆盖了产业园的加工原料生产基地。

  据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蓝志坚介绍,产业园建设重点加大了茶叶生产优质高效集成技术、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的科技攻关、应用与推广,制定了茶园管理规程,推广病虫草害绿色防护、统防统治,提高茶叶采摘质量,从种植源头上为培育绿色生态有机茶叶,提升茶叶品质,增强英德红茶品牌市场竞争力提供了保障。

  在茶叶绿色安全的原材料有了保证的前提下,英德茶叶加工包装等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也步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在产业园内,鸿雁茶业公司建成国内第一条红条茶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实现了红条茶加工的机械化与连续化。

  英德市的核心产茶区英红镇开展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引进自动化红茶加工生产线,建设红茶区域化加工中心,以点带面,从整体上提升生产效率和加工水平,稳定英德红茶产品品质。

  位于英红镇的广东英九庄园绿色产业发展公司,新近落成了一条智能化全程不落地红茶生产线。“我们这条生产线的一个特点就是大面积使用萎凋槽,实现了茶叶加工的精细化。”公司董事长易振华说,“而且,智能化生产线可以将传统的制茶工艺经验转化为数据,并经过茶叶品质分析不断调整优化参数,实现生产的优质化和标准化。”

  “另外,加工环节的标准化需要茶青品质的标准化,所以智能加工可以倒逼种植环节的标准化。”易振华说,种植的标准化其实不能简单理解为施肥浇水的整齐划一,而是因地施策达到品质和成分指数的标准化。

  目前,八百秀才茶叶公司也在投资引进现代化茶叶精加工设备设施,建设可视化生产加工设施及5G系统,通过加工环节引导种植标准的精细化。

联农带农,试点推行“一地生五金”

  在产业园的建设中,50多岁的勤丰村村民林观金家有了稳定的收入,除了采茶每年3万元以上的务工收入,参与村里成立的专业合作社,每年还可获得3500元以上的分红收益。

  林观金是英德产业园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让农民分享产业园发展成果的众多受益者之一。“我们通过培育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合300多家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园区农民参与和分享全产业链收益,建立和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显著致富增收。”郭孔随说。

  近年来,产业园推广的合作经营模式有“企业+基地+茶农”“合作社+基地+茶农”“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技术+加工+品牌+销售+家庭农场(农户)”等等。

  另外,政府与龙头企业探索激活农村土地活力渠道,开展“百企扶百村”行动,试点推出了“一地生五金”扶贫模式。“五金”具体包括土地流转租金、务工收入、经营性收入、资产性收益和扶贫爱心基金。其中经营收入包括贫困户承包茶树经营权获得收益,通过参与企业电商平台、批发市场、茶园景区摊位销售所得收入等,资产性收益为村集体将扶贫资金入股茶企获得的分红收益。

  “我们企业共吸入两个村100万的扶贫资金入股,不管经营状况如何,每年都要向村集体保底10万进行分红,然后村集体再向贫困户进行分配。”英德市怡品茗茶叶公司董事长助理沙丽娟说。

  在英九庄园,企业与农民的合作有实行保护价收购茶青、代加工茶叶、吸收农户入股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农民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联农带农模式,可以更好地将家庭农场导入茶产业链,让不同主体在产业链上共同参与价值创造和成果分享。”董事长易振华说,只有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之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切实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农民日报记者:常力强

找到约6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