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紫砂壶和泥壶的区别

找到约248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紫砂壶 从入门到热爱

与茶相伴的除了水还有器,它不仅是茶叶冲泡重要的道具,还是整个茶席的核心要素,从功能到美观,主泡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的茶席上,紫砂壶都是常用、好用的主泡器,它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材质特别,对茶汤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它器型多变,是茶席点睛之笔,今天就聊聊紫砂壶。

在紫砂壶问世的四百多年里,一直是爱茶人首选最佳泡茶器。紫砂壶不仅兼具实用性与工艺性,适于随身携带,而且极具审美和收藏价值,值得每一个爱壶和爱茶的人去探索、拥有。

认识紫砂壶,首先从泥料开始。泥料的颜色有黄、绿、红、紫、黑,也叫五色土,是这些泥料打造了壶身,我们才见到各种器型优美的紫砂壶。从壶身、壶柄、壶嘴、壶盖和出水口,再到款识和铭刻,我们开始小心翼翼地触摸这些美丽的茶壶。

通过观察和触摸,感受每一个紫砂壶的制作工艺。紫砂壶有全手壶、半手壶和机制壶的区别。半手壶除身筒以外,其他部分全部手工。在连接壶身和壶柄的衔接处,有一条隐形的痕迹,这也是区分全手壶和半手壶的方法,有时用肉眼看的确难以分辨,这时候,唯有轻轻地触摸,认真感受壶身内壁的光滑隆起,再细微的变化也会被放大。通过手指触摸再传到全身的感受,或许才是认识紫砂壶真实全貌的直接途径吧。

传统器形分类

传统的紫砂壶在行业内自有一套分类标准,事实上这也是紫砂壶器形特征的分类,他们被分为花货、光货、精囊货三大类。

花货

又叫塑器。是以雕刻技法为制器的主要手段,器形有三类,一类是仿植物之形为器,如竹段壶、梅段壶、松段壶等;第二类是仿瓜果之形为器,如南瓜壶,藕形壶;第三类是以动物之形为器,如鱼化龙壶、天鸡壶。花货的美感体现在巧形、巧色、巧工,从器形构思的新颖性,有寓意,到紫砂泥的色彩语言,加强肖像逼真的效果,最后运用捏塑雕镂的手法,肖形状物,惟妙惟肖,让使用者在沏茶时能体会到巧夺天工的美感。

光货

凡壶身为几何体、表面光素的紫砂壶都叫光货。光货有圆器、方器两大类。圆器即横剖面是圆形或椭圆形,讲究肉骨亭匀,比例恰当,转折圆润,显示一种活泼柔顺的美感。圆器之美体现为“圆、稳、匀、正”四个字,讲究壶型的珠圆玉润,器形的安定感,搁放的平稳和视觉的稳定,壶式各部分之间比例匀称,器形规矩严谨,端正挺括。方器,即器的横剖面是四方、六方、八方等,讲究线面挺括平整,轮廓线条分明,展现出明快挺秀的阳刚之美。方器美感体现为,轮廓分明,平稳庄重,各部件与壶型相协调。

精囊货

又叫筋纹器,这是紫砂艺人的行话。是从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创做出来的造型样式。他们把类似南瓜棱、菊花瓣等曲面形叫作“精囊”,然后以这类精囊为单元去构成壶型,并做到器表和器内一样,要求口、盖、嘴、底、把都必须作成筋纹形,与壶身的纹理相配合。这也使得该工艺手法达到了无比严密的程度,体现一种数学般的精巧和秩序之美。近代常见的筋纹器造型有合菱壶、丰菊壶等。

茶与器的关系

拿到一把紫砂壶,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它?或许可以按这个顺序进行考量,泥料、壶型、器型、容水量、鉴赏做工,最后才是制作人的身价。

黄泥适合冲泡:黄茶、五年内的生普和7年内的白茶。

绿泥适合冲泡:绿茶、闽南乌龙和台湾乌龙。

红泥适合冲泡:红茶、熟普、5年以上生普、闽北乌龙和广东乌龙。

紫泥和黑泥适合冲泡:黑茶系列。

对不同的茶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选择:对大叶种茶来说,其香高、滋味醇厚,可能存在一定的苦涩味,适合用老段泥、清灰段泥、半山绿泥的紫砂壶冲泡,从而弱化茶碱、茶多酚的味道。 而对小叶种茶则不同,其鲜爽、怕熟汤,因易出现酸涩味。所以如果以小叶种茶绿茶类为例,则适合本山绿泥和黄金段泥的紫砂壶,这样不容易夺走茶叶中的氨基酸。

紫砂壶的保养

紫砂壶保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开壶;第二是日常养护。开壶其实很简单,人为参与越少越好。

1、准备一口煮水锅,需未沾染油烟味和其他异味,加冷水没过壶身后加热煮沸5分钟,关火后自然冷却。此举是为了去除泥土味。2、投入你想泡的茶叶,按正常流程泡茶,第一泡茶汤加满水,让茶在壶里停留2~3天,不过要在茶汤不会产生异味的气温下。3天后,出尽水,用高温沸水淋壶,自然出汤,即可以说是开壶成功。至于紫砂壶日常养护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专壶专用。注:5年以内的和5年以上的生普最好分开冲泡。2、紫砂壶也需要休息,最好两把壶轮流用。不使用时,记得打开壶盖,干放。3、不能用布擦,会破坏紫砂气孔的透气性和保温性。4、拒绝人工包浆。5、养壶分为内养和外养。内养用干泡法,只泡茶不淋茶汤;外养淋茶汤,见效快。

本文节选自再说紫砂壶

作者丨赵栩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紫砂壶上最唯美的工艺,指的是什么?

紫砂文化繁荣发展,现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为世人所熟知了解,并称颂喜欢。在这其中,离不开一代代紫砂艺人的成就奉献,他们倾其一生为紫砂,只为紫砂发展,只为文化传承。

  陶刻是一门非常挑剔的艺术,通过陶刻在壶上具象书画,不仅展示刻绘工艺,更能在紫砂壶本身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增添光采。

  刻刀

  清代外销的紫砂壶,在泥料的选配和造型方面变化多样,但绝大多数出于对实用性的考量,造型比较古朴,出水顺畅,多以朱泥制作,常加以贴花、镂空、泥绘等手法,这也成为了其区别于一般紫砂壶的最重要的三大技法。

  清康熙 宜兴窑镂空开光描金梅纹六方壶

  紫砂壶中的镂雕装饰,明末清初已经出现,康熙朝较为流行。为了迎合小市民情趣,各种花样都渐渐出现了。

  当时外销欧洲的紫砂壶中,此类紫砂壶却十分流行。这种极具东方情调的镂空紫砂壶是宜兴陶匠为欧洲市场特制的。

  镂空装饰手法非常古老,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在陶器上出现了。紫砂镂雕,始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清康熙 朱泥贴花镂空竹节壶

  镂雕,采用的是一种“镂”的技法,本指物状的镂空之意。镂、镂刻、镂雕是相关联,密不可分的,俗称为“镂空”,实质是“镂雕”。

  镂空紫砂壶造型各异,工艺精湛。紫砂镂雕,有双层与单层之别。在双层或单层的坯体上,艺人先设计规划好所需要的图案,合理布局,无论人物、山水、书法、诗词内容,都能按艺人的设计要求达到理想效果。

  清早期 朱泥镂空雕梅花纹梨形壶

  它用专用工具,雕出镂空的纹样或书体,使之凸显出来,层次丰富,画面有立体感,主题突出,精巧灵秀。其空灵之形态,给人无以言状的美感。

  传世的镂空紫砂壶《玲珑八竹壶》,无款,高13厘米,宽9.1厘米,现收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

  玲珑八竹壶

  该壶为乾隆前期作品,壶外形由八节竹段均衡分布,镂雕装饰主要是八节竹段的凸起部分,装饰内容为层层密布的竹枝竹叶,层次清楚,竹枝竹节形姿各不相同,玲珑剔透,立体感强。

  壶盖八节竹段中央为一粗竹,亦镂雕竹枝竹叶,与壶身所对应。整个造型、装饰处理还算雅致,只是使用时略有不便。

  一把好的紫砂壶,集哲学思想、茶人精神、自然韵律、书画艺术于一身,给人以惬意的心灵感受。加上其泡茶的妙处、茶禅一味的文化,更增加了紫砂壶的高贵典雅。镂空纹紫泥壶,不仅观赏性强,其实用价值更是不容小觑,镂空雕刻的隔热设计,整体造型和风格有天然之致,堪称绝品,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极高

“梨皮泥”和“桂花砂”的区别

在紫砂壶艺上有梨皮泥与桂花砂的称谓,可能很多壶友会搞不清楚,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梨皮泥与桂花砂,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梨皮泥


关于梨皮泥,明清及民国的紫砂典籍中,都有记载。


在《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记载:“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又其夹支(脂)有梨皮泥,陶现冻梨色。”


《茗壶图录》之李仲芳“儒雅宗伯”,泥色为醇梨皮;


许龙文制“倾心佳侣、藏六居士、方山逸士等”、曼生“卧龙先生”、瞿子冶“卧轮禅师”,泥色均为紫梨皮。


碧山壶馆藏华凤翔仿汉方壶,为掺粗砂作梨皮色。


▲华凤翔 汉方壶


▲汉方


▲陈砺成 汉方壶


▲茗壶图录 倾心佳侣


▲茗壶图录 方山逸士


由上可知,最早被称为梨皮泥的矿料,为天青泥的夹脂,紫泥中的夹层,烧成后为深浅不一的黄色,即冻梨色、松花色等,偏重的是色泽。


而《茗壶图录》等所指梨皮泥,注重的是砂壶的质感效果,不局限于色泽,如可以有紫泥梨皮、朱泥梨皮等。


▲茗壶图录 卧龙先生


▲茗壶图录 萧山市隐


▲茗壶图录 帝乡仙驭


▲茗壶图录 俪兰女史



▲茗壶图录 趺坐逃禅


我们通常所说的梨皮泥即为后者,砂壶烧成后,其质似梨皮的泥料,所以现在不能视“梨皮泥”为某种单一的泥料。


质似梨皮,从外形看壶体分布粗细略有相差的斑点,疏密有致,用手触摸可以感觉到斑点的存在。





▲许龙文制 青娱轩款调砂汉瓶壶


如果砂壶的色与质,均与梨皮相似,称之为醇梨皮,如《茗壶图录》著录的李仲芳所制“儒雅宗伯”壶,遗憾的是所著无色,只能睹其质。


▲茗壶图录 儒雅宗伯


▲茗壶图录 卧轮禅师


▲茗壶图录 藏六居士


梨皮泥更多的是通过调砂的方式来实现的,铺砂作品一般不能视为梨皮泥,芝麻段泥也不能视为梨皮泥。


紫砂调砂,是按一定比例,在泥料中加入或粗或细的生砂粒、半熟砂粒或熟砂粒,拌和均匀后,制成的熟泥。好的调砂作品砂粒密布均匀自然、感官饱满、质感强烈。


▲绿泥调砂华颖壶


▲大口扁腹


生砂颗粒收缩较大、半熟砂颗粒收缩较小、熟砂粒则不易收缩。生砂一般适用于同一种泥料,因为同一种泥料收缩率变化不大,较容易把握;


不同泥料的砂粒,一般以掺入半熟砂粒或熟砂粒为主,生砂粒部分会在拌和过程中,遇水溶化而影响色泽。掺入不同泥料的砂粒可以达到更自夺目的效果。



▲时大彬 调砂笠帽壶 

壶底刻款:时大彬制,壬子秋日


时大彬首创调砂法,使砂壶闪现出细小颗粒,状若梨皮,这种调砂工艺是时壶及其时代的一大特点。


徐友泉、李仲芳、陈信卿等,都有梨皮泥佳器传世。梨皮泥透气性好,具有质的美感,深受壶友的喜爱。


▲陈信卿 梨皮泥开光方壶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明末调砂卧牛钮大壶


桂花砂


桂花砂,顾名思义,是指砂壶表面点缀凸出的黄色砂粒,观之犹如桂花铺陈,极为夺目。


桂花砂,更多的是通过铺砂的方式来实现的。铺砂,或称嵌砂、点砂,铺砂的装饰技法一般有两种



▲清早期 铺桂花砂扁圆壶


一是先将熟泥捶打成泥条,然后把砂粒均匀地撒在,打成的泥条上面,按压平整后制作成砂壶;


二是在初步制作成型的紫砂坯体上,按预先设想的效果,借助于工具,用手铺、嵌、点等。


▲黄玉麟 铺桂花砂一粒珠


此壶为1977年10月28日-1978年9月29日,美国紫砂陶艺巡回展展品原件。展览之后,又出版《I-HSING WARE》图录,收藏紫砂藏品60件。


▲黄玉麟 铺砂斗方壶


▲黄玉麟 铺砂一粒珠提梁


铺砂的砂,砂粒要有面带角,棱角被磨去的砂粒,或者容易被掩没在基泥中,或者咬不住基泥而脱落。


▲绿泥铺砂掇球


铺砂作品,有局部铺砂与全制品铺砂,尤其是全制品铺砂,耗时较多,且有一定难度,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与深厚的功力,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王寅春 桂花砂石瓢壶 南京博物院


一件优秀的铺砂作品,必须做到颗粒均匀,大小适宜,疏密有致;无漏砂、夹砂、缺砂之嫌;砂面光洁,周边清爽,无浆面覆盖感。



找到约24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