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最权威的茶叶分类大全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2021年度知识】茶叶发酵,茶叶品种分类

  茶在中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茶文化也很深,茶是普通大众的饮品,相信大部分对茶并不陌生,也可能都喝过茶,但是要说对茶的了解,估计就剩少部分人了。现在我们茶友网公众号年度总结就来对茶叶做个全面的科普,详细介绍茶叶的基础知识,本次总结分为上、中、下三篇,看完这三篇大家对茶能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下面跟着笔者来学习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的六大基础茶类分别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还有其它茶类包括再加工茶、抹茶、花茶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加工六大茶类的国家,其中,白茶、黄茶、黑茶是中国独有的工艺技术。即使有的国家能够加工绿茶、青茶、红茶,追根溯源,也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授过去的技术。

  现在比较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将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具体包括: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再加工茶则有:花茶、紧压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等。

  一、认识茶叶发酵

  中国茶叶现在最权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发酵程度来划分的,一般茶的分类都按制造茶叶时的发酵程度来分,约可分为三种:全发酵茶、半发酵茶与不发酵茶。简单来说,发酵度反映了在制作过程中新物质产生的多少,发酵率越高,内含物质转化得越多越彻底,发酵率越低,茶越接近自然状态。茶叶按加工方式及发酵程度不同,大致分为不发酵茶类、部分(轻微、微、半)发酵茶类及全发酵茶类。

  茶叶发酵程度会有小幅度误差,高低不是绝对,按照法效的程度,大致红茶95%发酵,程度最高,最完全。黄茶20%发酵,为半发酵。黑茶80%发酵为后发酵,青茶60%~70%发酵为半发酵,鲜叶中一部分会因酵素发生变化,产生特出香气和滋味冲泡后呈金黄色,琥珀色。白茶为5%~10%发酵为轻发酵。绿茶完全不发酵,茶树鲜叶采摘后高温杀青,然后经过揉捻,干燥制成保持叶内天然物质成分,茶汤青翠碧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茶叶品种分类

  绿茶

  绿茶(发酵度:0)——不发酵茶。绿茶,英文Green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绿茶是不发酵茶,颜色为绿,基本上跟刚刚采摘下来的鲜叶颜色保持一致。绿茶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绿化色泽和茶汤较多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由此得名。有的绿茶叶片颜色呈墨绿色,很深,但在水中泡开以后,叶片就成了嫩绿色,无半点红的地方。1.零发酵,氨基酸含量高,茶汤清透,鲜爽;2.性寒,茶汤微苦,清火明目,清热去燥;3.多酚提神醒脑,适合早晨,提高工作效率;4.忌空腹饮用,肠胃敏感不宜大量饮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绿茶品种代表:龙井茶、碧罗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顾渚紫笋、平水珠、西山茶、雁荡毛峰、华顶云雾、涌溪火青、敬亭绿雪、峨眉峨蕊、都匀毛尖、恩施玉露、婺源茗眉、雨花茶、安吉白茶、普陀佛茶、雀舌茶,竹叶青等。

  主要产地: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等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白茶

  白茶(发酵度:5%-10%)——微发酵茶。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白茶之所以叫做白茶,是因为长有很多白色的茶毫。白茶的芽心是白色的,叶面是灰绿色的,叶背是黄褐色的。这些颜色的变化都是白茶经过轻微发酵的痕迹。1.微发酵,茶汤呈象牙白,清鲜爽口;2.性寒,陈化后逐渐温和,退热祛暑;3.含有丰富的多糖,降血脂、降血糖;4.忌大量饮用新茶,建议喝3年以上的白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茶种类大全:白茶因茶树品种、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主要品种分为:首日芽、天山白、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另外还有云南的月光白等。

  主要产地:白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柘荣、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黄茶

  黄茶(发酵度:10%-20%)——微发酵茶。黄茶是中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远安黄茶;如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均属黄小茶。三峡库区蓄水以后,秭归山区常年雾气笼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秭归黄茶,也属于黄小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茶的发酵是人工控制的,叫做“闷黄”,就像煮青菜时盖上锅盖,青菜很快就会捂黄了。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工艺技术是人工控制的,叫做“闷黄”,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1.低发酵,闷黄工艺形成黄汤黄叶;2.性凉,可提神醒脑、消食化滞;3.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多,对防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

  黄茶种类大全: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远安黄茶、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平阳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等。

  主要产地:主要在湖南岳阳、湖北远安县、四川雅安、安徽霍山县、浙江平阳、泰顺、瑞安、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

  乌龙茶(青茶)

  青茶(发酵度:15%~70%)——半发酵茶。乌龙茶(OolongTea),属于青茶、半发酵茶,其品种较多,是中国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说起来乌龙茶的名字来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乾隆年间,一名叫苏龙的将军归隐山林,住在福建安溪。将军善于打猎,肤色黝黑,人们都叫他乌龙。一日,将军在采摘完茶叶后,继续打猎,茶叶在腰间的茶篓中,上下摇晃碰撞,回家后又忘了制茶。隔天再制茶时,发现这个茶叶的味道清香醇厚,并且没有苦涩味。从此,这种茶叶开始流行起来,并且以将军的名字给这种茶叶命名,称作“乌龙茶”。1.半发酵,工艺极其繁复,人工依赖高,将茶叶滋味变幻演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也赋予了茶叶更多的人文色彩;2.性凉,消食解腻,减肥消脂;3.忌空腹饮用,忌酒后饮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乌龙茶茶品种代表:大红袍、武夷岩茶(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武夷肉桂、武夷水仙、黄金桂)、铁观音、东方美人、凤凰单丛、冻顶乌龙茶等。

  主要产地: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红茶

  红茶(发酵度:70%-90%)——全发酵茶。红茶是国际上销量最大的茶类,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2013年湖南东江楚云仙红茶喜获“中茶杯”特等奖。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1.全发酵,汤红艳透亮,花果香,口感润滑;2.全世界接受度最高的茶;3.性温和,不刺激,养胃护胃好帮手。

  红茶品种代表:祁门红茶、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红茶、阿萨姆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铜骏眉、百瑞香、锡兰红茶、日照红茶、滇红工夫、云南红茶、泉城红茶、川红工夫、荔枝红茶、滇红工夫、坦洋工夫、宁红工夫、粤红工夫、越红工夫、江苏工夫等。

  主要产地:中国(安徽、四川、云南、福建、湖南等地)、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肯尼亚。

  黑茶

  黑茶(发酵度:随时间会变化)——后发酵茶。黑茶(darktea),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的发酵是最特殊的。其他茶类都是仅依靠自身的物质发酵,而黑茶的发酵还借助了外界的微生物的力量,因此发酵非常的彻底。1.后发酵,随时间会成长,越陈越香;2.汤色红褐,汤质醇厚爽滑,陈香;3.消食减脂,保护心血管,润滑肠道。

  黑茶品种代表: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边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云南黑茶(普洱熟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茯茶)。

  主要产地: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

  拓展知识:除了基础六大茶类,花茶、紧压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中的比较常见的花茶,再加工茶以及抹茶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花茶

  花茶(Scentedtea),又名香片,即将植物的花或叶或其果实泡制而成的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类再加工茶。其是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花茶又可细分为花草茶和花果茶。

  花茶产于福建、江苏、浙江、广西、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湖北、云南等地。

  再加工茶

  所谓再加工茶类,顾名思义,就是在六大基本茶类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再次加工而成的茶叶。我国的再加工茶以花茶和紧压茶为主。以基本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的原料经再加工而成的产品称为再加工茶。它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药用保健茶等,分别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代表茶:花茶有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紧压茶有沱茶和六堡茶;速溶茶有绿源牌速溶茶。

  抹茶

  抹茶不是绿茶,抹茶也可归在再加工茶里。抹茶,又作末茶,起源于中国魏晋时期,其做法是采集春天里的嫩茶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即团茶)保存。等到食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烘焙干燥,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再倒进茶碗并冲入沸水,用茶筅充分搅动碗中茶水,使其产生沫浡,即可饮用。抹茶原本产生于中国,后来兴盛于日本。多年来,受季节、地域的限制,茶叶市场始终无法发展壮大。中国茶叶市场的消费也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外部大环境导致成本上升、竞争加大;内部的一些负面事件,也影响了市场的消费信心

  茶叶分类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有的按采茶季节分类,将茶叶分为春茶、夏茶、秋茶;有的按产地分类,例如“祁红”,即祁门红茶,是产于安徽省祁门县的红茶,“滇红”即是产于云南省的红茶,“婺绿”是产于江西省婺源县的绿茶;有的按销路分类,将茶叶分为内销茶、外销茶、边销茶和侨销茶等。

  上述各种分类方法,均有一定的依据和合理性,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它们都存在不少缺陷,容易产生混淆。比如说,按销路分为外销茶和内销茶,但有的茶叶既可外销又可内销就不太好归类,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外销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

  现在多数茶界学者和茶叶工作者赞成以下观点:茶叶的分类主要依据茶叶的加工原理、加工方法、加工中茶叶主要成分的变化、茶叶的品质特征等因素,同时参考生产、贸易、消费方面的习惯。按此原则,可以将中国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总共十大类。

  文丨茶小弘

影响茶叶历史进程的十个人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周公,兴起于唐代,如今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和可可)。茶是当今世界饮品界消费量仅次于水的饮品,茶叶被西方人称为“神奇的东方树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见证了人类社会变迁和历史发展。可以说,没有其它的商品比茶更能揭示世界的演变史。在石油坐拥“黑金”的头衔之前,茶是世界的“黑金”。与石油不同的是,茶是可再生资源。


人类历史,俨然一部茶叶发展史,在茶叶历史进程中,无数的茶人茶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有这样十个人物影响了整个茶叶历史发展的进程。


茶叶百科经典——茶圣陆羽


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曾概括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另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神农氏为掌握草药的特性,亲自实践,遍尝百草,一天内竟七十二次中毒,最后偶然得到了荼(茶叶)才得以解毒。对于茶的发现,作为茶祖的神农氏无疑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是神农氏作为中国神话人物,至今未有考古证据证实其真实存在,而千百年来影响后世茶叶历史发展的陆羽确当之无愧是茶界的泰斗。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所著《茶经》为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公元758年,关于茶叶生产的百科经典《茶经》问世,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茶文化传播者——荣西禅师


荣西禅师(1141~1215),字明庵,14岁落发为僧,在比睿山修天台密教,后两次入宋留学,将禅传入日本。他从中国带回茶树种子,鼓励在日本栽培,并普及饮茶之法,其所著的《吃茶养生记》是日本第一部茶的著作,被誉为日本的“茶祖”。


荣西一生研究佛经和茶叶,曾两次到中国学习,除了学习中国的文化,佛经,还用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中国的种茶、制茶、饮茶技术。回国后不但带回了中国的经卷,而且把中国的茶籽也带了回去。荣西禅师可谓是日本版的“玄奘大师”,中国茶叶经荣西传到日本后,很快得到了发展。


茶的世界传播大使——克鲁兹


早在1560年,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就带着“窃取”中国瓷器、丝、茶等机密的目的来到中国,名目上是学习、考察天朝大国,实际上是行间谍之事,克鲁兹乔装混入一个考察商队,花了4年时间在中国的内地和贸易口岸调查,回国后写了一本《中国茶饮录》,成为欧洲第一本介绍中国茶的专著。也正因为中国出口茶叶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让欧洲各国产生了觊觎之心,都希望从丝茶贸易中分一杯羹。


自克鲁兹所著的《中国茶饮录》传遍欧洲后,欧洲冒险家们前赴后继,未曾断绝,也正是从克鲁兹开始,不少西方探险家垂涎三尺,打起了中国茶的主意。从客观的角度,也促进了茶的向世界扩张和传播发展。


饮茶及茶文化传播大使——凯瑟琳公主


茶最早并不是传到英国的,而是葡萄牙与荷兰,虽然当时英国人也饮茶,但后来的风靡还应该归功于1661年嫁给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萨。


这位英国国王的妻子、葡萄牙公主凯瑟琳王后把她高贵的喝茶习惯带入英国的宫廷生活,使家庭茶会成为了王公贵族阶层最时髦的社交礼仪。上行则下效,榜样的力量无穷。到十八世纪以后,喝茶已经从英国上流社会一种时髦的奢侈,慢慢的进入到了大多数英国人的日常家庭生活。


也是因为凯瑟琳公主这位“时髦饮茶IP”的大V影响力,成就了今天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喝下午茶的风俗。


打破中国的茶叶垄断——罗伯特•福琼


中国与英国之间的茶叶贸易对英国整个国家的经济来说都意义非凡。1839年,英国进口的中国茶叶高达4000多万磅,征收的茶叶税超过300万磅,占英国国库全部收入的10%。中英之间的茶叶贸易已经成为英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世界茶叶市场上,中国强势垄断茶叶的出口,英国的茶叶经济命脉掌握在中国茶商手里,掌握在清政府手里,这让英国上下处于一种强烈的不安之中,他们迫切希望打破中国人的垄断。


1848年6月20日,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从英国南安普顿港出发前往香港,开启了一趟改变世界茶叶史的奇幻旅程。早在清朝的时候,英国是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为了偷盗中国茶树和制茶技术,他让植物间谍福琼深入中国内陆,偷盗茶叶、带走精通制茶技术的制茶工人。福琼跑到武夷山,盗走红茶茶种,又跑到安徽松萝山偷盗茶苗,来来回回研究了三年,最终成功将中国茶移植到印度,并成功制作红茶。


这位茶叶大盗,打破了茶叶被中国长久以来的垄断,一举将茶叶拓展到世界各地,这种盗窃他国技术、专利的人虽然为人所不齿,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茶叶的全球发展。


从中国到全球的饮料——汤姆斯•立顿


汤姆斯•立顿是立顿品牌的创始人,1890年他在英国推出立顿红茶。他的广告词是“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Direct from tea garden to the tea pot)。1892年,立顿开始了全球化运动,先是在美国设厂,接着又在印度开设分店,走进了远东市场。1898年,立顿被英国女王授予爵位,得到“世界红茶之王”的美名。1992年,立顿进入了全球喝茶历史最悠久、饮茶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也是立顿,开创了目前中国茶叶界,被戏称现代中国7万茶企不敌1家立顿的局面。


立顿的全球化战略,推动了全球饮品大发展,也造就了茶成为全球第一大饮料。


中国近代茶业复兴的先行者——茶商池秉德


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以后,对全球各国进了殖民扩张,并把红茶带到了殖民地。在英国全球殖民政策的影响下,英国一跃发展成国际茶叶贸易中的霸主。由于北美长期受英国殖民统治,因此美国人在建国初期依然保持着与英国人一致的饮茶习惯,以饮用红茶为主。事实上,绝大多数饮茶欧美国家都以红茶消费为主。清末民初时,北美茶叶市场一度被英国和日本占据着,英国红茶、日本绿茶一直是北美茶叶市场的大头。


池秉德(1877~不详),原名池阅龙,祖籍韶州府翁源县(今韶关市翁源县),其祖上世代制作乌龙茶,其祖上世代制作乌龙茶,14岁便已到美珍茶庄担任制茶师,17岁时随父南下来到广州,21岁时已成为茶行业内闻名遐迩的制茶大师傅。1898年,池秉德在广州创办“德记茶庄”,后迁至香港后改名“龙德记茶庄”,主要经营乌龙茶生意,一度发展成为近代比肩立顿的中国茶叶公司。池秉德掌舵着这家有“乌龙世家”之称的龙德记茶庄以香港为跳板把乌龙茶贸易拓展到世界各地,打破了北美市场乌龙茶的空白,被誉为中国近代茶业复兴的先行者。


茶叶工业化进程推进者——托马斯•沙利文


1908年6月,美国茶商托马斯沙利文希望扩大销售,就把少量茶叶样品装入小丝袋寄送给潜在客户进行试尝。收到这些奇怪的小袋子后,疑惑的客户无从下手,于是连丝袋一道放在杯子里浸泡,世界上第一批袋泡茶就这样意外的诞生了。


沙利文无心之举成就了今天的袋泡茶产业。仅在英国,人们每天喝掉大约1.3亿杯袋泡茶。一个小小的无心之举,发掘出了客户需要“便捷性”的茶包这一巨大市场。茶叶由散茶向茶包转变,在现在看来或许是非常普通的“发明”,在当时确是一种重大的茶叶变革。


沙利文的茶包发明,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工业化和标准化,推动了茶叶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迈进!


现代茶叶巨著《茶叶全书》——威廉•乌克斯


《茶叶全书》是美国威廉•乌克斯编著,1935年出版,是一部涉及面很广的世界性的茶叶巨著。全书共分6大部分:历史方面、技术方面、科学方面、商业方面、社会方面、艺术方面。


这部世界茶叶全书,是乌克斯从1925年起,用了10年时间编写的。其间收集资料、整理分类、到各有关茶叶国参观察看、校正有关记录、定稿付印,可谓颇费苦心。全书六大篇25章,其面之广,类之全,目之细当为茶著首列,被茶界称为世界茶叶大全著作。《茶经》、《吃茶养生记》和《茶叶全书》,并称为世界茶史三大名著。


中国现代茶业复兴先驱——吴觉农


茶叶是中国近代最重要、最大宗的出口商品。然而,中国近代茶业的发展却十分艰难,外有西方列强经济文化的冲击,印度、日本、锡兰(今为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竞争对手的出现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则战争频繁,茶叶生产技术落后,内忧外患之下的中国茶业生产贸易逐渐走向衰落。寻求中国茶业复兴与发展之路成为当时国人的迫切愿望。


吴觉农(1897~1989),浙江上虞人,中国著名的农学家、茶叶专家,也是我国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近现代茶叶事业。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为发展中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所著的《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被誉为当代“茶圣”。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创了茶叶研究所,为发展中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茶业复兴的先驱!


来源:河南热线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影响茶叶历史进程的十个人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周公,兴起于唐代,如今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和可可)。茶是当今世界饮品界消费量仅次于水的饮品,茶叶被西方人称为“神奇的东方树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见证了人类社会变迁和历史发展。可以说,没有其它的商品比茶更能揭示世界的演变史。在石油坐拥“黑金”的头衔之前,茶是世界的“黑金”。与石油不同的是,茶是可再生资源。


人类历史,俨然一部茶叶发展史,在茶叶历史进程中,无数的茶人茶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有这样十个人物影响了整个茶叶历史发展的进程。


茶叶百科经典——茶圣陆羽


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曾概括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另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神农氏为掌握草药的特性,亲自实践,遍尝百草,一天内竟七十二次中毒,最后偶然得到了荼(茶叶)才得以解毒。对于茶的发现,作为茶祖的神农氏无疑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是神农氏作为中国神话人物,至今未有考古证据证实其真实存在,而千百年来影响后世茶叶历史发展的陆羽确当之无愧是茶界的泰斗。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所著《茶经》为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公元758年,关于茶叶生产的百科经典《茶经》问世,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茶文化传播者——荣西禅师


荣西禅师(1141~1215),字明庵,14岁落发为僧,在比睿山修天台密教,后两次入宋留学,将禅传入日本。他从中国带回茶树种子,鼓励在日本栽培,并普及饮茶之法,其所著的《吃茶养生记》是日本第一部茶的著作,被誉为日本的“茶祖”。


荣西一生研究佛经和茶叶,曾两次到中国学习,除了学习中国的文化,佛经,还用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中国的种茶、制茶、饮茶技术。回国后不但带回了中国的经卷,而且把中国的茶籽也带了回去。荣西禅师可谓是日本版的“玄奘大师”,中国茶叶经荣西传到日本后,很快得到了发展。


茶的世界传播大使——克鲁兹


早在1560年,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就带着“窃取”中国瓷器、丝、茶等机密的目的来到中国,名目上是学习、考察天朝大国,实际上是行间谍之事,克鲁兹乔装混入一个考察商队,花了4年时间在中国的内地和贸易口岸调查,回国后写了一本《中国茶饮录》,成为欧洲第一本介绍中国茶的专著。也正因为中国出口茶叶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让欧洲各国产生了觊觎之心,都希望从丝茶贸易中分一杯羹。


自克鲁兹所著的《中国茶饮录》传遍欧洲后,欧洲冒险家们前赴后继,未曾断绝,也正是从克鲁兹开始,不少西方探险家垂涎三尺,打起了中国茶的主意。从客观的角度,也促进了茶的向世界扩张和传播发展。


饮茶及茶文化传播大使——凯瑟琳公主


茶最早并不是传到英国的,而是葡萄牙与荷兰,虽然当时英国人也饮茶,但后来的风靡还应该归功于1661年嫁给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萨。


这位英国国王的妻子、葡萄牙公主凯瑟琳王后把她高贵的喝茶习惯带入英国的宫廷生活,使家庭茶会成为了王公贵族阶层最时髦的社交礼仪。上行则下效,榜样的力量无穷。到十八世纪以后,喝茶已经从英国上流社会一种时髦的奢侈,慢慢的进入到了大多数英国人的日常家庭生活。


也是因为凯瑟琳公主这位“时髦饮茶IP”的大V影响力,成就了今天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喝下午茶的风俗。


打破中国的茶叶垄断——罗伯特•福琼


中国与英国之间的茶叶贸易对英国整个国家的经济来说都意义非凡。1839年,英国进口的中国茶叶高达4000多万磅,征收的茶叶税超过300万磅,占英国国库全部收入的10%。中英之间的茶叶贸易已经成为英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世界茶叶市场上,中国强势垄断茶叶的出口,英国的茶叶经济命脉掌握在中国茶商手里,掌握在清政府手里,这让英国上下处于一种强烈的不安之中,他们迫切希望打破中国人的垄断。


1848年6月20日,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从英国南安普顿港出发前往香港,开启了一趟改变世界茶叶史的奇幻旅程。早在清朝的时候,英国是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为了偷盗中国茶树和制茶技术,他让植物间谍福琼深入中国内陆,偷盗茶叶、带走精通制茶技术的制茶工人。福琼跑到武夷山,盗走红茶茶种,又跑到安徽松萝山偷盗茶苗,来来回回研究了三年,最终成功将中国茶移植到印度,并成功制作红茶。


这位茶叶大盗,打破了茶叶被中国长久以来的垄断,一举将茶叶拓展到世界各地,这种盗窃他国技术、专利的人虽然为人所不齿,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茶叶的全球发展。


从中国到全球的饮料——汤姆斯•立顿


汤姆斯•立顿是立顿品牌的创始人,1890年他在英国推出立顿红茶。他的广告词是“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Direct from tea garden to the tea pot)。1892年,立顿开始了全球化运动,先是在美国设厂,接着又在印度开设分店,走进了远东市场。1898年,立顿被英国女王授予爵位,得到“世界红茶之王”的美名。1992年,立顿进入了全球喝茶历史最悠久、饮茶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也是立顿,开创了目前中国茶叶界,被戏称现代中国7万茶企不敌1家立顿的局面。


立顿的全球化战略,推动了全球饮品大发展,也造就了茶成为全球第一大饮料。


中国近代茶业复兴的先行者——茶商池秉德


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以后,对全球各国进了殖民扩张,并把红茶带到了殖民地。在英国全球殖民政策的影响下,英国一跃发展成国际茶叶贸易中的霸主。由于北美长期受英国殖民统治,因此美国人在建国初期依然保持着与英国人一致的饮茶习惯,以饮用红茶为主。事实上,绝大多数饮茶欧美国家都以红茶消费为主。清末民初时,北美茶叶市场一度被英国和日本占据着,英国红茶、日本绿茶一直是北美茶叶市场的大头。


池秉德(1877~不详),原名池阅龙,祖籍韶州府翁源县(今韶关市翁源县),其祖上世代制作乌龙茶,其祖上世代制作乌龙茶,14岁便已到美珍茶庄担任制茶师,17岁时随父南下来到广州,21岁时已成为茶行业内闻名遐迩的制茶大师傅。1898年,池秉德在广州创办“德记茶庄”,后迁至香港后改名“龙德记茶庄”,主要经营乌龙茶生意,一度发展成为近代比肩立顿的中国茶叶公司。池秉德掌舵着这家有“乌龙世家”之称的龙德记茶庄以香港为跳板把乌龙茶贸易拓展到世界各地,打破了北美市场乌龙茶的空白,被誉为中国近代茶业复兴的先行者。


茶叶工业化进程推进者——托马斯•沙利文


1908年6月,美国茶商托马斯沙利文希望扩大销售,就把少量茶叶样品装入小丝袋寄送给潜在客户进行试尝。收到这些奇怪的小袋子后,疑惑的客户无从下手,于是连丝袋一道放在杯子里浸泡,世界上第一批袋泡茶就这样意外的诞生了。


沙利文无心之举成就了今天的袋泡茶产业。仅在英国,人们每天喝掉大约1.3亿杯袋泡茶。一个小小的无心之举,发掘出了客户需要“便捷性”的茶包这一巨大市场。茶叶由散茶向茶包转变,在现在看来或许是非常普通的“发明”,在当时确是一种重大的茶叶变革。


沙利文的茶包发明,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工业化和标准化,推动了茶叶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迈进!


现代茶叶巨著《茶叶全书》——威廉•乌克斯


《茶叶全书》是美国威廉•乌克斯编著,1935年出版,是一部涉及面很广的世界性的茶叶巨著。全书共分6大部分:历史方面、技术方面、科学方面、商业方面、社会方面、艺术方面。


这部世界茶叶全书,是乌克斯从1925年起,用了10年时间编写的。其间收集资料、整理分类、到各有关茶叶国参观察看、校正有关记录、定稿付印,可谓颇费苦心。全书六大篇25章,其面之广,类之全,目之细当为茶著首列,被茶界称为世界茶叶大全著作。《茶经》、《吃茶养生记》和《茶叶全书》,并称为世界茶史三大名著。


中国现代茶业复兴先驱——吴觉农


茶叶是中国近代最重要、最大宗的出口商品。然而,中国近代茶业的发展却十分艰难,外有西方列强经济文化的冲击,印度、日本、锡兰(今为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竞争对手的出现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则战争频繁,茶叶生产技术落后,内忧外患之下的中国茶业生产贸易逐渐走向衰落。寻求中国茶业复兴与发展之路成为当时国人的迫切愿望。


吴觉农(1897~1989),浙江上虞人,中国著名的农学家、茶叶专家,也是我国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近现代茶叶事业。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为发展中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所著的《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被誉为当代“茶圣”。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创了茶叶研究所,为发展中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茶业复兴的先驱!


来源:河南热线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