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

找到约790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国家级茶树新品种“婺绿1号”选育成功!

近日,据相关部门了解到,婺源县国家级茶树良种喜添“第三胎”,“婺绿1号”茶树新品种获国家农业农村部登记备案。

新品种“婺绿1号”选育成功,是我县继“上梅洲种”“鄣科1号”之后选育的第三个国家级茶树良种,此举进一步丰富了婺源本地茶树种质资源,优化了本地茶树品种结构,为进一步提升婺源茶叶品质、探索多茶类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品种基础。

2021年5月获农业农村部颁发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


婺源被称为“中国有机第一县”,婺源绿茶具有悠久历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选育优良茶树品种有利于婺源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婺绿1号’是采用单株选育法从婺源群体种中选出的茶树品种。具有旱生、芽叶小、茸毛中等、持嫩性强、制作绿茶品质好等优良特征。2011年无性扩繁,并进行系统的性状鉴定,性状稳定,芽形及制茶品质符合现代茶产品的需求方向,命名为‘婺绿1号’。

来源:茶乡婺源,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乌龙茶中的佼佼者,勇夺“第一”的水仙茶

  在48个“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中,

  福建水仙茶占据首位;

  在全国41个半乔木大叶型茶树良种中,

  福建水仙茶依然占据首位。

  水仙茶树品种,是福建乌龙茶的当家品种,也是福建出口乌龙茶中最大宗的产品,常作为大宗出口的拼配原料。

  水仙茶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殊荣呢?说茶传媒特别邀请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一级茶艺师、国家一级茶叶加工技师张育松将带领大家一同认识“水仙茶”。

  水仙茶既被用作乌龙茶茶树品种与种群名称,也被广泛用作乌龙茶品类名称,因产区不同,滋味也各有不同。

  01、水仙茶凭什么?

  从种植推广的角度来说,水仙茶抗旱性、抗寒性和适应性均较强,成活率高,容易发根;芽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强;它的产量比其他茶叶略高,亩产鲜叶400~500公斤,干毛茶90~150公斤/亩,精制率可达70%以上;水仙茶经济周期长,只要管理得当,树龄越长,品质越高,经济价值也越高。

  从茶叶制作的角度来看,水仙茶的适制性强、品质优。除了我们熟知的乌龙茶外,它还被制成红茶、白茶、绿茶,少部分地区还用它制作黄茶、黑茶。水仙茶制作为乌龙茶,香气高长浓锐。滋味浓醇厚,耐冲泡;制作为红茶,白毫显,香高味浓;制作为白茶,毫多色白,香清味醇;制作为绿茶,品质优异,有“最后的茶品”之说。

△张育松教授课件资料

  张育松教授介绍,正是水仙茶高产优质的特点,让它在全国范围内传播,成为近代发展较快的特种茶类之一。

  02、水仙茶在哪里?

  水仙茶发源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20世纪60年代后,除福建全省大面积推广栽培水仙茶树外,广东、浙江、广东、安徽、湖南、四川、江西及台湾地区也均有引种。我们一般以地域来对水仙茶进行区分。最为人熟知的便是福建水仙、广东水仙。

福建水仙

  福建有30多个县(市)种植水仙茶,面积达20余万亩。福建水仙分为闽北水仙、闽南水仙两大类,在武夷山、建阳、建瓯等县(市、区)产地栽培的称作闽北水仙,如今它的面积、产量已经占据闽北乌龙茶中的60%-70%;而在永春、漳平等县(市、区)产地栽培的称作闽南水仙。建阳水仙、建瓯水仙、武夷水仙、漳平水仙、永春水仙被誉为福建省的“五朵金花”。

金花NO 1 建阳水仙

  建阳水仙根据产地的不同,分为小湖水仙(水吉水仙)、书坊水仙、双狮历水仙、漳墩水仙白等。建阳属于高山茶区,在不同山场的水仙茶有着各具特色的“山韵”。建阳水仙茶重在“吃水”,以味取香,讲求“活性”。

  小湖镇大湖村(今祝墩村)是水仙茶树的发源地。1887年至1911年左右,小湖水仙茶以闻名中外的岩叉水仙茶茶号大量进行出口贸易,运输木帆船最多时达300多条,设立茶庄60多家。目前,水仙茶种植面积占小湖镇茶园总面积的90%。

  双狮历是当今发现老丛水仙茶树最多的地方,且多为百年或几十年老丛,是中国水仙茶最早移植地,全国各地的水仙茶均从这里引种。因当地山高坡陡、日照不强、土质肥沃等环境特点,这里的水仙茶树生长健壮,树冠大,茶叶发芽率高。

  漳墩是中国小白茶的发源地,是贡眉、水仙白茶的原产地。这里生产的贡眉是全国独有的白茶品种,被誉为闽茶中的“独秀一枝”。

金花NO 2 武夷水仙

  武夷水仙因产地不同,分为正岩水仙、半岩水仙、洲茶水仙、外山水仙等;因树龄及海拔不同,分为老丛水仙、高山水仙。武夷山素有“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韵不过大红袍”的说法,武夷水仙滋味醇厚、鲜爽细润,既滑又甜、优雅飘逸,香气清高悠长,具有如兰气质的天然花香。虽然口感不如大红袍丰富,不如肉桂霸道,但独特的水韵却别有一番滋味。目前,水仙茶树品种种植面积占武夷山茶园总面积的35%左右。

金花NO 3 建瓯水仙

  建瓯是福建最大的乌龙茶出口生产基地,其中又以水仙茶为最大宗产品,是全国最大的水仙茶出口生产基地。

  建瓯的东峰(镇)水仙又称北路水仙;南雅(镇)水仙、小桥(镇)水仙又称南路水仙;龙村擎天岩水仙、小桥百丈岩水仙、吉阳郭岩山水仙、玉山石塔山水仙、小松白石岩水仙、东游辰山水仙称为高山水仙;此外,还有老丛水仙等。建瓯水仙茶占建瓯乌龙茶中的70%以上,是建瓯茶叶的当家品种。

金花NO 4 永春水仙

  永春县是福建省三大乌龙茶重点出口基地,全县茶园14万亩左右,现有水仙茶园2万亩,分布在湖洋、东关、东平等乡镇,年产1500吨。永春水仙初期仿闽北制法,后融合闽北闽南之优点,使得永春水仙更耐泡,香味更鲜,汤色更为黄亮,既有闽南水仙浓郁清长的香气,又有武夷水仙醇厚绵润的滋味。

金花NO 5 漳平水仙

  漳平水仙与永春水仙同是借鉴了闽北、闽南两地的茶叶制作技艺,但它造型独到创新,是四四方方的小茶饼,是乌龙茶中唯一的紧压茶。漳平水仙风味传统,有岩茶的醇厚滋味和回甘,也有铁观音的花香气。

  漳平水仙茶整体茶园海拔不高,大多数在200~500米之间,茶树矮,虽然也有百年的水仙老丛,但一般不去区分山场和树龄。目前,漳平有茶园面积10万多亩,其中水仙茶园面积有4.5万亩。

△漳平水仙茶母树

  广东水仙

  水仙乌龙茶品种与茶叶产品在福建省和广东省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广东水仙又名凤凰水仙、潮安水仙。凤凰水仙是原产于潮安县凤凰山脉的一个地方群体品种,1956年,茶叶专家将原称为“宋种茶”“鸟嘴茶”的茶正式定名为“凤凰水仙”。中外茶叶专家认定为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多、罕见多香型、多品种、栽培型古茶树资源,被认为是“中国国宝”。凤凰单丛,就是从凤凰水仙种中分离、选育而成的优异单株及其培育出来的株系、品系和品种。

  中国水仙茶同宗同源,因生长环境、树龄、采摘标准、制作工艺等条件的不同,在成品品质上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又因为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在香型和滋味上不断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水仙茶所具备的醇厚感是其他品种所望尘莫及的。

  注:内容来源说茶ShowCha,作者说茶传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何青元:云南省茶树资源开发与利用

云南省茶树资源开发与利用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何青元

云南是茶树的起源和多样性中心、种质资源宝库,也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种质类种最丰富的省份,素有“古茶树王国”之称。

01、云南省茶树资源的种类情况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和原产地,悠久的种茶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茶树资源,是世界茶组植物分类研究中所占比例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组植物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地区。如此众多的茶树资源为茶叶科学的研究利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物质基础和利用空间。其中一些珍稀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利用潜力,在茶树育种和品种改良中具有重要作用。全省栽培种古茶树和野生种古茶树分布于11个州市61个县,总面积93.37万亩,其中,集中连片栽培种古茶树(园)面积67.66万亩,共计2062.68万株。

(一)云南省茶树资源在国际上的地位

全世界茶组植物共 4个系31个种4个变种,中国共4个系30个种和4个变种,云南除分布于越南的毛肋茶C. pubicosta、香港的香花茶C. sinensis var. waldensae、广东的毛叶茶C. ptilophyla、湖南的汝城毛叶茶C. pubescens、重庆2个种(南川茶C. nanchuanica和缙云山茶C. jingyunshanica)和广西3个种(膜叶茶C. leptophylla、防城茶C. fengchengensis和狭叶茶C. angustifolia)等8个种1个变种外的疏齿茶C. remotiserrata、广西茶C. kwangsiensis、大苞茶C. grandibracteata、广南茶C. kwangnanica、大厂茶C. tachangensis、厚轴茶C. crassicolumna、圆基茶C. rotundata、皱叶茶C. crispula、老黑茶C. atrothea、马关茶C. makuanica、五柱茶C. pentastyla、大理茶C. taliensis、德宏茶C. dehungensis、秃房茶C. gymnogyna、突肋茶C. costata、缙云山茶C. jingyunshanica、拟细萼茶C. parvisepaloides、榕江茶C. yungkiangensis、大树茶C. arborescens、紫果茶C. purpurea、多脉普洱茶C. assamica var. polyneura、茶C. sinensis、苦茶C. assamica var. kucha、普洱茶C. assamica、白毛茶C. sinensis var. pubilimba、多 萼 茶C. multisepala、细萼茶C. parvisepala等23个种3个变种均有分布,占全世界比重的74.3%,全国的76.5 %。35个种中,以云南茶树作模式标本定名的16个种2个变种(16个种1个变种为云南独有),占茶种的51.4%。此外,以广西茶树作模式标本定名的8个,重庆2个,贵州、广东、湖南、香港和越南各1个,早期定名的有2个(茶C. sinensis和普洱茶C. assamica)(《中国植物志》第49卷第三分册,1998)。

(二)云南省茶树资源分布现状

云南茶组植物的地理分布,茶树起源于中国云南地区,在从起源中心向其他地域的自然传播和从中国向世界的人为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从形态水平到细胞水平再到分子水平的一系列演化,从而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云南茶树资源的特点是种类多,大、中、小叶种类型俱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都有分布,其范围为21°08′~28°41′N。依据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茶树自然生长条件、茶叶生产现状,以及行政区域为单位,求大同略小异,可将云南划分为 5个茶区(滇东南和滇南、滇东北和滇东、滇中、滇西、滇西北),23个种3个变种在云南各个茶区分布不一。

滇东南和滇南茶区:位于21°08′~24°28′N,包括文山州、红河州、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4个地区,共分布茶组植物 4个茶系15个种4个变种,即:广西茶、广南茶、厚轴茶、圆基茶、老黑茶、皱叶茶、马关茶、大理茶、秃房茶、突肋茶、榕江茶、茶、普洱茶、多脉普洱茶、苦茶、细萼茶、白毛茶、多萼茶、紫果茶。

滇东和滇东北茶区:位于24°21′~28°41′N,包括曲靖市和昭通市2个地区,共分布茶组植物 2个茶系4个种,即:大厂茶、疏齿茶、茶、大树茶。

滇中茶区:位于23°06′~25°22′N,包括玉溪市、大理州、楚雄州和昆明市4个地区,共分布茶组植物 2个茶系4个种,即:老黑茶、大理茶、茶、普洱茶。

滇西茶区:位于23°28′~25°07′N,包括德宏州、临沧市、保山市3个地区,共分布茶组植物 4个茶系8个种,即:大苞茶、厚轴茶、五柱茶、大理茶、德宏茶、拟细萼茶、茶、普洱茶。

滇西北茶区:位于25°21′~28°23′N,包括怒江州和丽江市2个地区,共分布茶组植物 1个茶系2个种,即:茶C. sinensis ( L. ) O. Kuntze、普洱茶C. assamica(M asters) Chang。

云南茶组植物绝大多数在地理上有自己特定的分布区,沿山脉、河流走向呈带状分布的有老黑茶、大厂茶等;呈块状分布的有广南茶、厚轴茶、马关茶、德宏茶等;呈跳跃式分布的有白毛茶等;隔离分布的有大树茶、疏齿茶等;呈局部或零星分布的有圆基茶、多脉普洱茶、大苞茶、多萼茶、紫果茶、拟细萼茶、苦茶等;分布最广并与其他茶种多层次交错的有普洱茶、茶、大理茶等。五室茶系的茶种多分布在哀牢山以东的滇东和滇东南高原;哀牢山以西的澜沧江、怒江流域及横断山脉中部,则以五柱茶系的茶种占优势。云南茶组植物的分布重点是在滇南、滇西茶区,其他茶区有少量分布。多数茶种以局部分布为主,大理茶、茶、普洱茶在全省分布广泛。资源考察发现,云南茶种的垂直分布最低点在红河州,海拔100 m,系榕江茶种。最高点在保山市高黎贡山,海拔2900 m以上,系大理茶种,两地超过2800 m。而1600~2200 m是云南茶组植物主要垂直分布地带,并且呈连续状态分布,既在这一范围内的任一高度都有茶种分布。云南茶组植物在水平或垂直分布上出现的连贯状态,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产茶地区,这是原产地物种植物的重要特点之一。

(临沧大雪山茶区茶树)

02、云南省茶树资源利用成效

(一)建成了世界上茶种保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对云南省的茶树资源进行了分期、分批全面系统的考察、征集和鉴定等研究工作。1951年至1957年,对西双版纳境内的茶树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发掘整理。1953年至1980年,对全省主产茶区的地方品种进行了收集整理,鉴定并向国家申报审定了勐海大叶茶、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3个国家级有性系良种,并成为勐海县(87万亩)、双江县(27万亩)、凤庆县(35万亩)主栽品种,向全省生产上推荐了革质杨柳、大卵圆叶、弓形茶等一批地方优良群体品种。从1980年开始,根据国家农业部、国家科委《关于开展农作物品种资源补充征集的通知》精神,多次组织科技人员分别赴红河、文山、临沧、思茅、大理、德宏、昭通、曲靖、保山等地州60多个县、市(区)进行考察征集,考察发现云南有茶种30个,变种3个分布,其中有26个种2个特有变种为云南独有。在全世界已发现的31个茶种、4个变种的茶种中,中国占30个种、4个变种,而云南又是茶种的集中分布地带,为论证茶树原产地在中国、在云南做出了重大贡献。“云南茶树资源考察征集及新种的发现研究”,于1987年获得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考察和征集的基础上,建立了占地面积68亩的“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勐海)”,已收集保存茶组植物28个种和7种非茶组植物的各类资源2500余份,包括野生型、近缘种、过渡型、栽培型等种质资源材料,成为我国大叶茶树种质资源保存份数最多、种类最齐全的活体保存中心,为研究茶树的起源与演化和茶树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云南茶树资源研究及大叶茶国家种质圃的建立”,于1992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鉴定、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了茶树资源种质创新研究,“茶树优质资源的系统鉴定与综合评价”,分别于1993年和1996年获得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选育出一批省级、国家级和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茶树良种,为云南茶树良种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在云南茶树资源调查、整理、鉴定的过程中,对云南地方茶树品种进行系统的研究,掌握了各地茶树品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物化学特性、经济性状和抗寒、抗旱、抗病、抗虫等方面的特性,选择出一批表现优异的优良单株或群体,奠定了系统选育茶树新品种的物质基础。通过系统选种、杂交育种,已筛选出云抗系列、73系列、76系列、云选系列、佛香系列、云茶系列等品系材料400余份。积极争取科研项目支持,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育成国家级、省级良种34个,全省的省级、国家级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茶树良种均由我所选育成;“紫娟茶”和“云茶1号”获首批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茶树品种选育研究主要获奖成果:“云南茶树优质良种选育、有机茶生产及名优茶创新研究”于2009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大叶茶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选育研究”于1996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选育研究”于2005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大叶茶良种长叶白毫选育与运用”于2010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3号选育研究”于2006年获得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茶树新品种选育的同时加速繁育推广,一大批茶树良种在生产上广泛运用,其中云抗10号在全省推广160余万亩,成为生产上的当家品种;勐库大叶种在全省推广120余万亩,勐海大叶种在全省推广100余万亩,凤庆大叶种在全省推广60余万亩,佛香茶在全省推广40余万亩,紫娟茶在全省推广30余万亩,为提高云南茶园良种化程度和效益水平做出了贡献。云南省各茶叶研究机构通过对考察征集保存的茶树资源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已选育出茶树良种37个。其中,国家级茶树良种5个,即云抗10号、云抗14号、勐海大叶茶、勐库大叶茶和凤庆大叶茶;省级茶树良种28个,即云抗47号、云抗15号、云抗12号、云抗37号、云抗27号、云抗43号、云抗48号、云抗50号、紫娟、云茶1号、云选九号、长叶白毫、云茶红3号、云茶红2号、云茶红1号、佛香5号、佛香4号、佛香3号、佛香2号、佛香1号、云茶春毫、云茶春韵、76-38号、73-11号、73-8号、云梅、云瑰和矮丰;市(州)茶树良种4个,即73-6、雪芽100号、短节白毫和中叶1号。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6个,即紫娟、云茶1号、云茶奇蕊、云茶银剑、云茶香1号和云茶普蕊。

(三)茶树优异资源的发掘。

已完成800余份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品质特征和抗性等系统鉴定评价。筛选出优良种质65份,优质红茶资源28份、红绿茶兼优资源13份、绿茶优质资源4份、抗寒性较强的资源6份、抗茶云纹叶枯病6份、抗茶小绿叶蝉15份、抗咖啡小爪螨2份、抗根结线虫2份,优异资源8份(荷花村山茶、勐统源头茶和尼诺茶等);筛选出优异红茶种质2份、高多酚38份(≥25.00%)、高氨基酸3份(≥5.5%)、高咖啡碱19份(>5.5%)、低咖啡碱12份(≤1.5%)、高EGC(≥25mg/kg)10份、高茶黄素(>1.6%)10份、高抗茶云纹叶枯病6份、高抗假眼小绿叶蝉1份和高感假眼小绿叶蝉10份;形态器官特异26份。

找到约78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