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国茶基金

找到约203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2020年,茶界十大事件(茶资本和营销领域)

距2021年,还有10天!

2020年即将结束,疫情打乱正常学习、生活、工作节奏,“难”成为年度关键词。

在茶资本和营销领域,今年有哪些事件值得关注?十大事件如下。

一、中茶和澜沧古茶披露招股说明书,大陆地区“茶叶第一股”越来越近

2020年7月,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招股说明书,拟上市地为上交所主板;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招股说明书,拟上市地为深交所中小板。

2020年9月初,中金公司终止对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辅导。与辅导1年多的中金公司取消合作以后,八马茶业又开始寻找新的合作辅导机构。2020年9月28日,中信证券受聘担任八马茶业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的辅导机构。

新常态下,有茶叶企业想挂牌A股,而有茶叶企业却计划离开资本市场。截止2020年11月底,厦门茶人岭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茶人岭)和黄山王光熙松萝茶业股份公司(股票简称:松萝茶业)已经从新三板摘牌,恒福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恒福股份)正在履行主动从新三板摘牌的程序。

新三板加强分级管理,部分企业也未在其中找到价值,选择主动摘牌也是正常之举。挂牌新三板对于茶叶企业还是有一些价值:促进公司规范管理,有机会多渠道募集资金,是一个公开信用背书,更容易赢得消费者、产业链伙伴和主管单位等支持。

二、茶叶可以杀死新冠病毒?伪科学营销影响行业形象

疫情冲击之下,2020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概率会出现同比2019年负增长。

但疫情让老百姓更关注身体健康。经常饮茶,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健康诉求让茶叶消费市场受到冲击相对较少,茶叶的健康属性帮助茶叶经营者获取更多潜在用户。

一些媒体、专家和商家直接对外宣称:茶叶可以杀死新冠病毒!虽然专业机构多次辟谣,但相关人士却仍旧到处传播相关内容。上个月,1篇《奈良医科大学研究发现:茶叶可以杀死新冠病毒》的伪科普文章还在社交媒体广泛流传。

茶不是万能的药物,防治新冠病毒还要依赖疫苗。过度宣传,只会让社会对茶叶产生反感,希望相关人士能够尊重常识、理性营销。

三、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暂停1年,延期至明年5月

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由农业农村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其规格高、产品全、客商多、国际影响大,是国内外公认的最具权威、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世界茶叶盛会。

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于2017年5月举办,至今已举办三届。由于疫情的影响,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原计划延期到7月举办,但后来直接取消!目前,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将延期到2021年5月举办,展会地点不变。

茶博会,是茶叶贸易重要平台和行业风向标。近年来,茶博会现场直接贸易功能弱化,变为企业招商和意向客户收集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茶博会正在持续加强特色活动打造。比如2020年广州茶博会期间《创新中国茶》、《媒眼看国茶》论坛,深圳茶博会期间《CTE2020中国茶教育》论坛、世界工夫茶大会、“中茶杯”茶王赛等。

四、茶叶电商市场份额持续增加,艺福堂单店提前2月破亿

据艾媒咨询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茶叶网络市场规模为235.0亿,我国茶叶总的消费规模为2739.5亿元,茶叶网上交易额占茶叶交易总量比例为8.6%。

而2019年全国网络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例为25.7%,茶叶电商渗透率有较大增大空间。

2020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4.8%,而全国网上零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1.5%。在整体消费疲软的情形之下,网上消费因为便利性和适应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交易金额却在持续加大。可以预见的是,2020年全国茶叶网上零售额同比2019年增长可能超过10%。

茶叶电商份额快速增长,推动艺福堂品牌旗下的艺福堂茗茶旗舰店(天猫)在今年提前近2个月。该单店于2014年首次销售额破亿元,今年是连续7年突破亿元。

五、新一批国家级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披露,福建省数量最多,约占20%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官网披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第九次监测合格和递补的企业名单,共计1248家。茶领域,有51家企业成功入围。

再加上2019年12月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中的茶叶企业,有16家。这67家国家级龙头茶企,有13家来自福建,占总体比例为19.4%。

依据《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对国家龙头茶叶企业年销售收入标准为东部地区2亿元以上,中部地区1.3亿元以上,西部地区6000万元以上。

六、1亿元重点支持广西六堡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工作,刘仲华院士项目拟获资助经费4000万元

2020年10月,广西科技厅发布《关于支持广西茶叶产业技术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提出10条“真金白银”硬核举措,对在茶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建设、标准制定以及高精尖茶叶人才引育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奖补,特别是从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1亿元,重点支持六堡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工作。

12月2日,广西六堡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启动仪式举行。广西六堡茶科技重大专项拟获资助项目经费4000万元,是梧州市历年来申报的自治区级科技项目中,单个项目获得资助资金最高、参与承担单位最多,以及首个按全产业链进行技术攻关的科技项目。

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担任项目负责人和首席专家,按“政产学研用”高度融合方式联合区内外35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对六堡茶的品种选育、栽培、加工、仓储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进行创新攻关。项目研究内容分为六堡茶茶树品种、茶园低改、高效生态栽培、加工关键技术、陈化仓储关键技术、六堡茶活性成分分析、质量安全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等六大任务共19个子课题推进。

七、茶叶市场新形势:高端茶品牌打折,白茶和黑茶涨价,规模茶企加速线下门店扩张

新形势下,茶叶消费观念和行为更理性。老百姓对高性价比产品诉求回归,一些主打高端的茶叶品牌遇到挑战。在以往年份,就算是双11,这些品牌也只有满赠和小额优惠活动。但今年这些品牌除了推动更高性价比的产品,还会在特定时间段进行大力度打折促销。比如,小罐茶上薇娅直播间卖彩罐大红袍,低至5.6折,还有礼品赠送。

当前,经济形式严峻,货币宽松尺度加大,资产泡沫化有点严重,市面上缺有合理逻辑的保值、增值产品。优质陈年老茶,既具有一定稀缺性,也确实在风味和营养物质上体现出时间带给产品价值。比如,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说法,六堡和普洱茶有“越陈越香”说法。

疫情冲击之下,茶叶市场消费疲软。部分茶叶企业没有充足自有资金来对挑战,也没办法获得金融支持,其现金流断掉造成企业关门歇业。在茶叶市场集中化和品牌化的大趋势之下,规模茶企加速线下门店扩张,主要是卡位。比如,华祥苑和八马茶业在今年底可能要突破2000家门店。

八、新茶饮市场突破1000亿元,头部品牌获得巨额投资,加速线下门店扩张

12月3日,奈雪的茶联合CBNDat发布了《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白皮书》预计,至2020年底,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将达到4420亿元,是咖啡市场规模的2倍以上,其中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到2021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可达1100亿元。2020年,新式茶饮消费者规模将突破3.4亿人,未来还将持续提升。

多家头部茶饮品牌完成融资,投资方皆为国内顶级风险投资基金。古茗投资方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美团旗下的龙珠资本。蜜雪冰城,主打冰淇淋与茶,投资方为高瓴资本、美团旗下龙珠资本,投后估值约200亿人民币。喜茶由高瓴资本和Coatue(蔻图资本)联合领投,投后估值或将超过160亿元。

新式茶饮领域也存在着集中化和品牌化额趋势,头部品牌加速线下门店扩张。截至今年4月,古茗在国内有超过3000家门店。6月22日,蜜雪冰城官宣: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数量突破10000家。截至今年7月,喜茶在全球有超过500家门店。此外,喜茶线上单店(天猫)在2020年11月原叶茶销售额近千万元也值得注意。

九、连续四年,安溪县举办比赛并重奖一线制茶大师,每人100万元

12月18日,第四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颁奖仪式隆重举行。陈建平、李凯林两位铁观音大师获得者授予“安溪铁观音大师”牌匾,并颁发每人100万元的工作研究经费。

从2017年开始,安溪县开茶界先河,设100万大奖,联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共同举办安溪铁观音大师赛,持续向中国茶界发出弘扬工匠精神打造茶业大师的最强声音。截至目前,安溪县共产生8名安溪铁观音大师、26名安溪铁观音名匠。

想要做茶叶营销,产品永远是第一位。而好的产品,要出自真正一线制茶大师。当前,国内一些制茶大师是企业老板、管理层,这些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到一线参与做茶。

安溪县举办茶叶比赛,让一线真正的制茶工匠们进行公开、公平的比试,有利于当地茶叶整体制茶技艺水平的提升,也符合茶叶产业链分工和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形成。

十、茶叶出口量减少,出口金额和均价增加,产区茶叶企业发力出口

2020年1-10月,中国茶叶累计出口量为29.4万吨,同比去年减少3.08%;累计出口额为17.07亿美元,同比去年增加2.84%;出口均价为5.80美元/千克,同比去年上涨6.11%。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影响。虽然我国出口茶叶主要是高性价口粮茶,但消费疲软还是造成茶叶出口量小幅减少。此外,今年出口茶叶向小包装、高品质升级,且高单价普洱茶出口量增加,人民币升值等原因推动茶叶出口金额和均价增加。预计2020年,茶叶出口量会小幅减少,出口金额和均价会小幅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茶叶直接从产区企业出口明显增加。比如,2020年1—10月,成都海关出口茶叶3279吨、548.2万美元,相较于2019年同期增加比例为150.0%、70.6%。其茶叶主要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蒙古、柬埔寨、中国香港、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以绿茶为主。

2020年1—11月,贵阳海关出口茶叶6173吨、2.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0.8%和72%。其茶叶主要出口到缅甸、越南、美国、比利时、德国等国家和地区,以红茶为主。

再见2020,你好2021。

2021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疫情也将逐步得到有效控制,茶叶消费市场也将逐步恢复。

时代发展有好有坏。但对于单独个体和组织来说,当下依然是我们最好的时光!愿每一位茶叶经营者,都能事业顺利~

注:本文有参考网络公开资料。

国茶地理专访 樱花如期开放 大益铿锵远航

近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旗下专注中国茶的媒体平台《国茶地理》对大益集团董事长张亚峰、大益集团副总裁曾新生,就大益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了深度专访,媒体从中进一步了解到大益的科技创新、茶人公益、茶道文化等领域,对大益的百年目标充满期待。今转发原文与益友们分享,本篇专访已收录进《深圳茶事》一书。


大益茶业,前身为云南勐海茶厂,从1940年创办至今,一直是中国茶行业的头部茶企。谈茶企,绕不开大益。大益茶基业长青的秘诀是什么?后吴远之时代的大益将何去何从?

《中国国家地理?国茶地理》近日对大益茶业集团董事长、总裁张亚峰女士,以及大益茶业集团副总裁曾新生等进行了深入采访。

新起点:

樱花如期开放,大益铿锵远航

2023年2月16日,勐海茶厂厂区内的樱花如期开放;自动化车间内的制茶机器正在快速运转;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作业,工厂内的广播不时有大益歌的响起,那是提醒工人们该出去休息做运动了……厂区运营井然有序——这是大益集团前总裁吴远之先生离开14个月后的大益。

提起大益,就不得不提起吴远之先生。大益茶业集团的前身是创始于1940年的勐海茶厂,至今已有83年的历史。

2004年11月,为顺应国有企业改制潮流,吴远之率团队成功改制勐海茶厂,从此带领大益集团走上了普洱茶的革新迭代之路,开启了普洱茶产业发展的新篇章。他是老勐海茶厂精神的传承人;大益茶业集团的缔造者;茶行业科技创新的探索者;大益茶道的创立者;也是茶人公益的践行者。

大益茶业集团董事长、总裁张亚峰女士

无奈天妒英才,吴远之先生于2021年12月19日因病骤然离世,这是爱人张亚峰的悲恸,是大益的不幸,也是普洱茶行业乃至中国茶界的巨大损失。

然而,斯人已去,后吴远之时代的大益将何去何从?这是所有关心大益的人的共同疑问。

一个女人对男人最深沉的爱,莫过于你在时,我愿默默在你背后,为你守候;你离开了,我愿“巾帼披征衣,含泪承遗志”,以余生完成他未尽的事业。张亚峰就是这样的女人,自从吴远之先生离开后,她擦干眼泪,第一时间走向幕前。她看起来优雅温柔,却步履坚定。按照在她身边近20年的一位工作人员话讲,“张总是一个外柔内刚的人。”

张亚峰默默站在先生吴远之题字“起点”的石碑旁,饱含深情、坚定稳重、岿然如松。大益的下一个百年,注定是“大益精神”的传承,也是一场爱的接力。

大益集团前董事长吴远之题“起点”碑

同时,全体大益人在张亚峰的带领下,也带着对吴远之最深的缅怀和敬意,沿着他定下的方向更加努力探索,立志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与心愿。

溯源:

传承百年精神,方得百年荣光

勐海茶厂的改制,改的只是落后的管理,破旧的硬件,宝贵的制茶经验、制茶人才,以及文化遗迹得以完好保留,这也是这个百年品牌重生的关键。

在大益厂区门口,至今还挂着上个世纪“勐海茶厂”的老牌子,旁边是建厂之初深挖的两个大水塘,经过改造,成为湿地公园的一部分;半个世纪前的医务室被用作行政办公室;当年遗留下来的仓库继续储存普洱茶。大益集团副总裁、勐海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新生表示,大益83年历史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在精神和物质层面都得到了完美传承,当年的工人、工厂和消费者都还在。“就连50年前当时的办公楼,我们还在用。”;建厂之初的老员工平均年龄93岁,依然生活在厂区,被敬为“镇厂之宝”……历史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间,无声地诉说着大益人的传承和实干精神。

大益最大的特色不仅老房子多,老员工也多。据了解,大益10年以上的老员工有300余人。目前。这些老员工带着80后、90后的新一代员工,一起传承着“大益精神”。

大益在前董事长吴远之的领导下,优秀的制茶经验和管理人才得以传承和保留,并且引进了现代先进的制茶人才和管理经验,经过近20年的积累,这也让大益能够走在同行业发展前列,为大益和世界茶企竞争提供了保障。近百年来,诸多普洱茶经典茶品在大益诞生,特别是“生肖茶”系列、“孔雀”系列等每年都在传承中创新,一直深受茶人喜爱,也是大益稳居“中国茶行业领军者”地位的基础。大益先后被评选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并获得“云南省政府质量奖”等荣誉。

大益馆内荣誉墙

有人说是吴远之成就了勐海茶厂,他成功引领勐海茶厂改制,为低迷的普洱市场觅得生机;他把普洱茶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茶种,发展为闻名天下的名茶,可谓茶业市场的弄潮儿;20多年来,不管茶业市场如何变幻,始终不变的是,合作商对大益茶的持久青睐,以及茶人们对大益茶的传唱推崇。这一切应该是一个传承百年的老茶企应得的荣光,也应该是“始终把产品品质做到极致”企业应得的殊荣。

活力之源:

科技创新,为“领跑”护航

大益一直领跑茶业市场的关键,在于它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如今的大益仍在沿着吴远之先生定下的“科技与创新”之路前进。

“大益集团在继承传统优秀制茶技艺的同时,以科研带动创新,以技术引领发展,将科研成果向全行业辐射,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张亚峰表示,大益在诞生之初就厚植科技创新沃土,重视人才,仅勐海茶厂就有400多位本科生,加上后来制茶机器人、微生物制茶法等科研成果的落地,引领了普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发酵罐

“我们接待室、办公室可以简陋一些,但是对科研经费的投资最舍得。”曾新生表示,崇尚“节俭、务实”的大益,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目前,大益的发酵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了,第四代、第五代已经在研究中。”据大益茶集团的副总裁曾新生介绍,在吴远之主掌大益期间的2013年,以大益博士后工作站为基础,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大益七号院)就已经成立了。该中心每年可得到大益集团销售收入3%—8%的研发经费投入。

现场初制茶叶

2014年到2015年,“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云南中检大益集团茶叶检测中心”相继在大益七号院挂牌成立。2018年,大益集团与中国微生物领域顶级专家合作,邓子新院士工作站在大益七号院正式揭牌。大益集团也成为中国首家拥有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普洱茶企业。

“大益制茶微生物发酵池经过40年,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菌群;同时,大益发酵用的一源井的水也是用了大半个世纪,这也是大益茶质量一直稳定的原因。”曾新生表示,大益七号院在2016年5月成功创制“微生物制茶法”,让普洱熟茶的制作工艺更科学化、规范化。“目前,深受市场推崇的益原素、茶晶等产品使用的都是大益创制的微生物制茶法(第三代发酵技术)。”曾新生说。

大益布朗山万亩普洱茶园基地

同时,大益制茶的智能化之路也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制茶机器人上岗了,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清洁化生产,提升品质,更加环保节能,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保证工人的生命安全。”提到去年5月,上线的4台机器人,曾新生如数家珍,“目前,茶产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并不广泛,缺乏专门的供应商,所以机器人都是大益投入重金自主研发,在业内一直领先。”经过几次技术改进,产品质量进一步大大提升。

大益之魂:

延续百年慈善基因

“一杯大益茶,可饮、可养、可品、可艺、可入道;益己、益人、益家、益国、益天下。”这是吴远之生前经常与朋友分享的话。勐海茶厂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位有家国情怀的企业家;吴远之先生身体力行传承着百年慈善文化,于2007年成立大益爱心基金会,延续着勐海茶厂先辈们实业报国的情怀。

茶,有益;茶,有大益。这个“益”字的要义之一是“公益”。吴远之先生是一名爱心人士,长期以来积极投身公益、奉献社会。在他的倡导下,大益集团捐资成立了大益爱心基金会,陆续参与并举办了多类的爱心公益活动,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从2007年至今,大益基金会已援建了38所大益希望小学,约两万名学生受益,推动了中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2019年底,疫情发生后,大益全体人员心系湖北,心系武汉,希望能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与疫区共克时艰。大益爱心基金会当即设立1000万元“逆行天使护佑基金”,同时,大益又捐赠价值160万元益原素普洱酵饮,驰援武汉。

同时,吴远之先生将公益与文化结合,身体力行,投入茶道的研究与实践,致力于茶道学科建设和茶道职业化进程:创大益八式,颂惜茶爱人;连百千高校,成大益茶道;习“洁静正雅”,修“守真益和”;著书且立说。从《茶道九章》《大益八式》,到《精通普洱》《茶道心理学》,三十多部茶道书籍的出版,四大茶道研究机构的设立,以深厚的情怀,终身奉献,用心雕琢着美丽的茶道世界,推动了中华茶道走向复兴的进程。

如今,在大益馆茶圣厅的入口处,厚重的木质屏风上吴远之先生题的“惜茶爱人”四个大字依然醒目,这也是大益人将继续传承的茶道精神。而“洁净正雅”也是大益爱心基金会现任会长张亚峰女士的微信名,她将坚定地继续走在吴远之开创的公益之路上。

大益布朗山万亩普洱茶园基地

2022年初,张亚峰走访茶区时发现美丽的茶山上,却到处是茶农破旧的房屋。“大益的发展离不开茶农多年的付出,所以我们决定帮他们改善居住条件。”

接着,大益基金立即投资3000万,实施“大益乡村振兴行动”的计划,“布朗山267户茶农一家一套,集中安置,目前两个基地的首期工程都快完工了。预计今年4、5月份茶农就能搬进去了。届时,茶农们的居住条件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张亚峰说。

大益人的公益的不仅对外做,偶尔做,而是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和制度,也是流淌在每个大益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公益事业是大益投入精力最多的板块。”据张亚峰介绍,“为了做好公益,还专门开发了APP。每一个大益人,包括全国各地的大益经销商,每年都至少需要做20个小时的义工,以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人。自2019年实施‘益工社’以来,共6000余名大益员工和全国各地的大益渠道服务商陆续加入益工社,以益工分社、益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完成20余万小时的公益时长,积极传播茶人公益理念、践行公益价值。

勐海县社会扶贫模范、西双版纳州脱贫攻坚奖、扶贫明星企业……各类荣誉放满了的茶人尊严厅,有些牌匾已经过近一个世纪,锈迹斑斑,这是一份份荣誉,更是大益精神的见证。

新布局:

大益百年计划已开启

大益的定位是百年基业,下一个百年计划已经开启。站在冲击“百年著名龙头茶企”目标的新起点,大益将如何布局?

据张亚峰介绍,经过80多年的辛勤耕耘,大益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以普洱茶加工为核心,贯穿科研、种植、生产、营销与茶文化全产业链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占地面积700多亩的勐海茶厂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体茶厂,在工艺、技术、设备、管理等多方面始终引领着行业阔步向前。如今的“大益”已发展成为中国茶行业的知名品牌,这是数代大益人用勤劳和智慧呕心沥血、开拓进取,一步一步在苦难中铸成的。

大益馆内茶圣陆羽雕像

“距离抵达第一个百年只剩下17年的时间,咫尺之近。对于大益来说,这既是首个百年的冲刺阶段,也是夯实下一个百年基础的起步阶段。”张亚峰说,面对下一个百年,我们在茶文化、茶科技和茶产业方面进行了布局。我们不仅在顶层设计上提出茶产业(大益)、茶文化(大美)、茶公益(大爱)并重的构想;在业务层面也形成了“茶、水、器、道”四大业务板块稳步推进的局面。茶——传统茶产品及深加工健康产品如茶晶;水——益原素茶饮料;器——以紫砂器为主的各种茶具;道——茶道文化产品与茶生活方式的推广。

据介绍,目前大益门店数量全国2100多家,已基本覆盖了全国重点城市,其中深圳已超百家门店。

2023年2月21,大益集团2023年度全国渠道服务商会议隆重召开,大益董事长张亚峰在会议上深情讲话称,当下,新冠疫情对行业造成的阴霾已然退去,我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局面、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大益在2023年以‘大益红’打响美好开局,但我们要的不仅是‘开门红’,更要‘鸿运当头’,‘益红到底’!”大益集团、渠道服务商、专营店、益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共同构筑了大益品牌的百年基业。

“文化、科技、公益”是大益精神内涵所在。大益集团董事长张亚峰女士作为勐海茶厂新时代掌舵人,正带领着大益人沿着吴远之先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继续肩负起为实现“让天下人尽享一杯好茶(让世人享受茶之大益)”的使命,将不遗余力地继续努力奋进。

中农促茶产业委员会专委会专家介绍(五)

为了坚持协会为政府、为企业、为行业服务,为广大茶企发展把脉问诊,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特成立茶产业专家委员会。

茶产业专家委员会是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组织建立,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权威性研究与学术交流平台,在茶产业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根据茶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积极开展相应工作。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委员都是长期关注我国茶叶发展并且在茶届领域做出贡献的人士。

本着“指导、服务、协调、发展”的宗旨,为茶叶企业指点迷津,帮助企业茁壮成长。

专家委员会委员将根据行业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为企业进行答疑解惑,并且会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指导等。

希望通过“专家委员会”这一平台,与专家、地方、企业共同携手,为推进我国茶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刘勤晋

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 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首届茶学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髙等茶学专业的科研教学工作,主要研究农特产品加工、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茶文化等;讲授“制茶学”、“制茶技术理论”与“茶文化”等课程。先后赴韩国、日本、泰国、越南及我国台湾、香港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主编及参编《中国茶叶大辞典》、《茶文化学》(“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制茶学》、《世界茶文化大全》、《茶馆与茶艺》、《中国普洱茶科学读本》、《溪谷留香》、《茶·茶文化·旅游》论文集等10余部专著与教材。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先后获农业部先進个人,全国星火科技先進工作者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李明玺

李明玺,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茶学教研室主任

主要从事茶叶功能性成分与茶叶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中国茶叶协会会员,江西省园艺学会会员。现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参加国家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韩国国家基金项目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其中SCI论文5篇,出版著作1部,申请韩国国家专利授权1项,中国专利6项。

王云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现为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专家、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省茶文化协会执行会长、省茶叶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省茶树育种攻关组组长兼首席专家、省名优茶专家评审组组长、省茶叶技术与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全国及四川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客座教授、四川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30多年来,先后主持和主研了40余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已取得重要获奖科技成果10余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独创国家级金奖名茶5个,国际金、银奖名茶20余个、全国名茶1个、省级获奖优质名茶20余个,选育国家级茶树良种2个,省级茶树良种14个,制定全国及四川省茶叶技术标准20余部。

杜晓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高山茶学研究院院长,蒙顶山茶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中国国茶基金会专家,科技部优秀科技特派员,中国茶叶学会审评专家委员,四川省茶学会顾问。2000年以来主持部、省级科研2项,主研5项;先后在国外和国内15种公开出版的省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3篇。自编教材4部。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研排名第2,1997年)。作为访问学者留学日本,参加国际合作科研1项,成功分离18个化合物结晶,鉴定12个成分的分子结构式。检索证实其中3个成分为世界上尚无报道的新化合物。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3项现均应用于生产。

李品武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系主任、教授

李品武,汉族,中共党员,历任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乐山市夹江县委常委、副县长,四川省藏茶工程中心加工所所长等。

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主持部、省级科研课题5项,主研部、省级课题21项;获国家农业农村部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教育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农业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著作2部,参编国家规划教材5部,国家授权专利13项,教育部行业标准2项,茶叶新品种证书6个。

注:内容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委员会,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98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