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思茅龙生集团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云南思茅:一片有机茶 串起绿色发展产业链

7月初,正值云南雨季。在普洱市思茅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过后,闷热的天气顿时多了几分凉意。

傍晚时分,思茅区百里普洱茶道10公里示范路段上,相继来了不少休憩、纳凉的游客。

吹着晚风,在观景台上眺望:漫山茶园尽收眼底,茶树一垄连着一垄,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浓淡相宜的绿看着真叫人舒服。

思茅,曾是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茶叶就是从这里流转各地、下达南洋。爱茶、种茶,早已印在了当地人的基因之中。

思茅因茶致富,因茶兴业。以眼前的百里普洱茶道为例,作为普洱市正在重点打造的“网红公路”,它始于思茅,蜿蜒平坦的大道从这里出发,不仅串起了一处处茶山、茶景,更串起了当地的“产业绿”。

站在百里普洱茶道观景台上眺望,漫山茶园尽收眼底。人民网王星摄

种一山好茶

取适量茶叶,经滚烫的沸水洗茶、冲泡。入杯后茶汤清澈,香气纯而不钝。即便是茶过数巡后,余香犹在。不禁让人惊叹:好茶!

“怎么样,喝出差别了吗?”思茅区倚象镇党委书记宋佳佳充满期待地看着来访者,随即又说道:“这就是有机茶的魅力。”

倚象镇是思茅区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茶园面积9.63万亩,占全区近50%。近年,为对标思茅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全国有机茶产业发展标杆”目标定位,倚象镇大力推进绿色有机茶园建设,全镇8600亩茶园获得有机认证,还有约3.98万亩正处于有机转换期。

有机茶,无论是从健康角度还是口感上来说,都优于传统茶叶。但熟悉有机茶种植的人都知道,这并非一件易事。有机茶园的建设推进和认证均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投入。仅在茶园管护环节,土壤、空气、水源……凡是有一项不达标都不行。

“虽然有机茶的价格要比传统茶高出20%以上,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最难的是转换期的头一年,产量会出现断崖式下降。”宋佳佳说。对此,思茅区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对正处于有机转换期的茶园按照282.5千克/亩标准提供有机肥,并给予金融政策支持,计划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完成有机转换。

今年72岁的向关兴家就有50亩茶园处于有机转换期。种了一辈子传统茶又改种有机茶,向大爷坦言除了看中有机茶的市场价格外,更多的是对这片茶叶的深厚感情。

“之前有人说我们的茶喝着‘不干净’,我听了很难受。后来村上说改种有机茶品质会更好,价格也不差别人,我听了自然心动。以后也不会有人说我们的茶不好了。”

“3年后茶叶的品质提升了,茶农每亩将增收2000到3000块钱。也能为下一步的品牌打造奠定基础。”宋佳佳说。

茶农正在采摘茶叶。人民网曾智慧摄

做一杯精品茶

“中国茶品,不胜枚举,百年权衡,首指普洱……”这是作家余秋雨对于普洱茶的盛誉。要想守好这块“招牌”,延长产业发展链条,提升附加值,走品牌发展之路必不可少。

一大早,家住竜竜村的杨大姐便背着箩筐来到茶园。她的手指在茶树上快速移动,一片片绿芽不一会儿便装满了背篓。

采摘下来的鲜叶,将统一送往普洱永峰茶业有限公司进行萎凋、杀青、揉捻……完成茶叶的初制加工。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共带动竜竜村645户村民种植有机茶。

区别于初制所,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茶企,产业链更长,是云南省“十大名茶”称号获得企业。公司有2.5万亩茶园通过了欧盟、美国有机认证,预计今年有机茶产量可达1000吨。

为打响有机茶品牌,思茅区坚持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并重,联合当地龙头茶企,成立了包括云南龙生茶业在内的普洱思茅有机茶产业联盟,实施以区域公共品牌为依托,企业品牌为支撑的双品牌发展战略。

“你看这袋普洱茶的外包装,前面是‘思茅有机茶’区域公共品牌商标,后面是企业商标,认准这个准没错!”思茅区茶业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项目股股长蒋晶晶解释道。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创新就必不可少。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通过运用现代科技和生物技术,将茶叶进行深加工,放大茶叶中的有益成分。同时,在包装、工艺、口感、香气上下功夫,推出了茶珍、茶保健品等,改变着人们对普洱茶的传统认识和消费方式。

“茶珍即冲即饮,口味丰富,深受国内一线城市白领的喜欢。”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张磊介绍,“下一步,企业将与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实现‘校地’合作,成立数字创新中心,强化茶叶和特色资源加工优势。”

有机茶园。人民网曾智慧摄

兴一方产业

“晨观日出晚赏霞,闲看云海舞山腰。”

用这句话形容普洱倚象山营地暨半山酒店的景色最贴切不过。这里茶园连绵,重峦叠翠,酒店就建在茶山上,游客吃住就在茶园里。

从深圳和朋友自驾而来的何女士看着眼前绿海茫茫、云海翻腾的茶山美景,忍不住赞叹一句:“好山,好景,好风光!”

同样依茶山而建的,还有坐落于思茅区营盘山的4A级景区——中华普洱茶博览苑。

来到这里,许多游客喜欢先登上“问茶楼”,尽览两万四千多亩茶园绮丽风光,而后再深度体验一番普洱茶的采摘、制作、品鉴等。特别是在冬日,茶园里的樱花树竞相绽放,绿粉相间,身处其中令人流连忘返。

借助茶旅融合,目前,思茅区已建成茶叶庄园10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形成了“茶+旅游、茶+文创、茶+健康、茶+科研、茶+互联网”等新型产业业态体系。

现在打开网络,以“思茅旅游”为关键词搜索,“茶马古道”“半山酒店”“茶山云海”……成为出现率最高的词条。而关于“这个酒店该怎么订?”“什么季节去最好?”“推荐美食有哪些?”等也成为网友咨询最多的话题。

晨观日出晚赏霞,闲看云海舞山腰。思茅区委宣传部供图

眼下,借助普洱市正着力打造的“百里普洱茶道”项目,思茅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正通过这条旅游线路被串起,形成推动茶产业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局面。

从一片小小的茶叶,走到人们的杯子,再走进游客的相机,这座因茶而兴的城市,也正在一片片茶叶的醇香中,续写产业链绿色发展新篇章……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曾智慧,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重磅 | 2018年云南茶产业发展报告

2018年,云茶产业紧紧围绕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品牌”的布署,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精神,以培植“千亿云茶产业”为目标,强化政策引领,立足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坚持稳面积、抓质量、重品牌、强标准、拓市场、促流通;着力生态、绿色、有机茶园建设;突出“普洱茶”“滇红茶”两大区域公共品质,既坚守好传统加工工艺,又顺应市场要求,生产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新茶品,打好云茶“绿色茶、有机茶、健康茶”品牌,促进云茶产业健康发展。


一、2018年气象条件对云南茶叶影响分析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云南主产茶区平均气温15.0℃,较历年同期偏高0.7℃;平均降水量138.3mm,比历年同期偏多45.2mm;日照554.9小时,比历年同期少14小时。总体而言,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让天气气候具有“温暖湿润”的特点,茶叶气象条件属中等偏上,与2016年至2017年同期相似。2018年春季茶叶生长季节(2月中旬至4月上旬),云南主产茶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8℃,平均相对湿度较常年同期略高,为61.9%。3月中旬即稳定通过18℃,较常年同期的4月上旬早10--15天。总体而言主产茶区春季气候与2016年较为相似,具有气温回升快和温暖湿润的特点,有利于春季茶叶的生长。

春茶采收上市时间除北部茶区(以临沧、凤庆、永德为代表)与常年同期相当外,其余茶区均较常年同期提前,上市时间亦较常年同期提早10--15天。春茶品质北部茶区与常年相当,其余部分地方因平均气温及相对湿度略高,本年度春茶中茶多酚、咖啡碱含量略增,氨基酸类物质略减,品质稍歉于常年。秋茶生长季节主产茶区平均气温及相对湿度均与常年同期相当,11月中旬稳定降至16℃,较常年同期晚5--10天,单产提高,采收季节较常年略长。秋茶主产茶区毛茶中茶多酚、咖啡碱含量与常年同期相当,东部茶区(以镇源、景东为代表)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低,绿茶、普洱茶品质较常年有所提高。南部茶区(以思茅、宁洱为代表)由于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大于优质普洱茶的气温上限,其产品品质稍差。西部茶区(以勐海、澜沧为代表)气候较常年同期相当,北部茶区气候较常年同期偏高,但仍处于生产较优气温适宜范围,茶叶品质优于常年或相当。


二、2018年云南茶产业基本情况

全省茶叶面积630万亩,采摘面积600万亩,较去年分别增长1.7%和2.6%,改造中低产茶园20多万亩,全省有机茶园面积45万亩,茶叶总产量39.83万吨,较2017年增2.8%。其中成品茶产量30.63万吨,较2017年增长4.1%;普洱茶产量14.3万吨,较2017年增长2.9%;红茶产量8.1万吨较2017年增长6.2%;绿茶产量7.9万吨,较2017年增长2.5%;其他茶类0.3万吨。全省精制率比2017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精制率达77%。茶产业综合产值843亿元,较2017年增13.6%,其中农业产值167亿元,增17.6%;加工产值297亿元,增6.1%;第三产业产值379亿元,增18.4%。三产产值比1:1.8:2.3,发展相对协调(详见图表)。


(一)稳定茶叶种植面积,着力巩固提高生态、绿色、有机茶园建设成效。

近十年来,世界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上升,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全球茶产业将继续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针对这一严峻形势,我省坚持稳定种植面积,把重点放在巩固生态、绿色、有机茶园建设、实施低产茶园改造上,确保我省茶叶种植面积稳定在630万亩左右。2018年,全省茶叶采摘面积600万亩,改造中低产茶园20多万亩,生态茶园、绿色茶园、有机茶园提质增效明显。由于在巩固提高生态、绿色、有机茶园建设稳产增效作出成效的凤庆县、勐海县、昌宁县、临翔区、云县、思茅区、双江县、镇康县、永德县、景谷县、澜沧县、龙陵县、景东县、南涧14县(区)荣获2018度全国茶产业百强县。


(二)企业发展实力增强,着力在开拓市场促进流通上下功夫。  

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决策部署,以“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我省茶企落实“抓有机、创品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在聚焦云茶产业基地提升、加工升级、品牌打造、质量管控、科技攻关、产业融合、政策支持等方面精准发力,坚持云茶产业走“绿色、有机”发展道路,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产业扶贫和茶农持续增收。一年来,企业发展实力增强,开拓市场、促进流通成效明显。

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茶叶企业达180多户,有国家级龙头企业4户,省级龙头企业75户。南涧县荣获2017年度中国茶旅融合竞争力全国十强县,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白药天颐茶品有限公司、云南六大茶山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农垦勐海八角亭茶业有限公司、云南中吉号茶业有限公司、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个企业荣获2017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

我省还采取了一系列“请进来,走出去”的措施,着力在促进流通上下功夫,加大信息流通、茶商流通和产品流通。省政府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中国云南国际茶叶博览交易会”,期间举行了首届国际普洱茶产业发展大会等一系列活动,扩大了交流合作,提升了普洱茶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交易总额13.81亿元,参展企业达366户,入场达到12.8万多人。同时,还组织茶企开拓省外云茶市场,积极参与太原、沈阳、西安、呼和浩特、济南、深圳等重点城市茶博会,总计500多家次茶企参展,交易达10多亿元,新增经销商、代理商300多户。通过举办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茶类的品鉴会、推介会等,提升了云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了云茶品牌的经济效益和产业价值,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对云茶产品的赞誉度和忠诚度。通过参加各地举办的茶奥会、茶叶节庆等茶事活动,充分展示了云茶产业优势和云茶独有韵味,让更多的人了解云茶,信任云茶、放心消费云茶,为云茶企业走出云南,开拓市场、以茶结缘、建立渠道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云茶知名度与日俱增,云茶出滇、南茶北调受到追捧。


(三)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着力提升十大名茶影响力。

品牌是市场拓展的助推器,只有唱响品牌,拓展市场才有底气;只有做好市场,品牌才能做大做强。近年来“普洱茶”“滇红茶”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联合相关机构评选并发布了“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普洱茶”公用品牌价值为64.1亿元,并获得“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连续两年位居第一;“滇红茶”品牌价值达21.02亿元,居全国第26位。我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领导小组办公室评选出“大益牌”经典7542普洱茶(生茶)、“勐库牌”本味大成普洱茶(生茶)为代表的云南省2018年“10大名茶”,3家茶叶生产企业分别荣获绿色食品“10强企业”和“20佳创新企业”。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云南的“普秀牌普洱山普洱茶、昌宁红牌丹凤展翅”等9个企业产品品牌评为金奖产品。


(四)精加工能力有提升,着力茶农收入稳定增加。全年成品茶产量30.6万吨,较去年增4.1%,其中:普洱茶产量14.3万吨,较去年增2.9%;红茶产量8.1万吨,较去年增6.2%;绿茶产量达7.9万吨,较去年增2.5%;其他茶类0.3万吨,较去年增加0.1万吨;精制率达77%,较去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茶叶精制水平稳步提升。全省茶产业综合产值达843亿元,较去年增13.6%。其中:农业产值167亿元,较去年增17.6%;加工产值297亿元较去年增6.1%;第三产产值379亿元,较去年增18.4%。茶产业农业产值、加工产值、三产产值的比例为1:1.8:2.3,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茶农人均来自茶产业收入达3630元,较去年增10.7%;近三年来茶农人均增收均在300元左右。增速在10%以上。


(五)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内容丰富,着力提高针对性,参与度及活动成效。

 协会紧紧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云茶产业发展大政方针,充分发挥人才、信息资源优势,开展调查研究,反映云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好参谋助手。一是积极参与“两会”期间第一场“两会聊天室”云茶产业专业专题会,向大众传播了云茶的信息。二是开展了“云南茶区行”,省内外茶商通过云南茶区行,加深了对云茶生态环境和现代生产技术的认识,提高了对云茶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提升了对云茶品牌形象的认知,增强了推广经销云茶的信心。十佳匠心茶人评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三是组织申报2017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组织推荐全国百佳茶馆;组织动员产茶县乡和茶企参加农业部国际农业合作促进会组织的全国魅力茶乡、最美茶园活动。

协会还积极举办“会员双月活动日”,这是协会会员相互交流学习的园地,是为会员服务的平台。宏丰元举办的双月活动是协会第一次与台湾联合举办,两岸“茶·壶”为主题的文创沙龙;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联合协会主办的主题为“新时代金融与普洱茶产业发展”活动,得到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和各地州行的鼎力支持,是协会和金融机构第一次联合举办双月活动,为茶企、茶商、茶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活动中下关沱茶、滇红和同庆号做“普洱茶拼配论坛”。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贴近行业实际和会员需求,会员积极参与,参加人数越来越多,每次活动都有两百多人参加。协会还认真做好培训工作,在常态化向社会开展培训基础上,不断扩大服务地区和范围。培训部深入云南主产茶区临沧、普洱、版纳等地与当地相关部门合作,针对茶区从业人员需求,开展特色化培训。更具亮点的是,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协会人材积聚优势,与各地州产茶区政府、茶叶主管部门和知名企业合作,开展了针对性更强的订单式培训。全年开办13期培训,累计培训国家中、高级茶艺师、评茶员600余人次。


(六)中茶协及协会专家顾问团队不遗余力,着力指导和推动云茶产业发展。

中国茶叶论坛协会对我会工作一直给予支持和指导,云南的茶事活动均派员参加,协会活动尽力支持,云南的有关事项,王庆会长、姚静波常务副会长等都及时帮助解决。

年内我会邀请中茶协及省内外知名专家深入我省产茶区和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从茶叶生产加工、管理等方面对基层作全方位指导,有力的推动了我省茶叶生产能力和茶叶品质的提升。陈宗懋院士就茶产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多次到云南指导工作;我国知名茶叶专家学者刘仲华教授、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鲁成银研究员、中华供销合作总社茶叶研究院副院长杨秀芳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在我省首届仓储论坛作了《追寻普洱茶越陈越香之谜》的专题发言;还有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主任刘新在双江茶产业发展论坛上就我省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作专题演讲;浙江大学著名茶学教授屠幼英老师作《科学饮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的专题讲座。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推荐我会参加中茶协主办的团体标准委员会成立大会,协会成为首批会员单位。同时,省内专家邵宛芳、吕才有、李家华、徐亚和、方可、苏向宇等也不辞辛劳,积极奔走于各产茶区和企业,培训茶企急需技能人才,指导和推动云茶产业发展。

三、2019年茶产业预测

2019年的春天暖意融融,惠风和畅。据统计,二月云南基本在晴朗天气中欢度春节和元宵,全省仅有4天多云,2天阵雨。春节当天,白天的气温就回升到了20℃,并在20~23℃徘徊至月底。继之而来的毛峰、碧螺春等云南绿茶纷纷上市,以每公斤160~280元的价格,稳健迎占市场。部分滇南离蕊、紫芽大包茶也于2月17日在微信上晒出。据调查,截止2月25日,云南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德宏等地茶区茶树均已进入新梢生育的芽体膨大→鳞片展开期,部分低热河谷和地处南坡、东南坡幼龄茶园,已进入到鳞片展开→鱼叶展开期,按茶树生育规律,这类茶园3月陆续投产,以单芽或一芽一叶为原料的优质红绿茶和晒青春蕊茶逐渐上市,其余大部茶区于3月中旬投入生产。

2019年云南茶业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普洱茶和滇红被广泛认同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消费者追求美好茶品和茶企自律自强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云茶产业的信心源自得天独厚的一片天空,源自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种---云南大叶种,源自书写辉煌的传统工艺。纵览趋势,云南各茶区、各茶企,都会聚精会神的将智慧的双眼聚焦于追梦人的笃定前行上,聚焦于市场竞争的准确定位中。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为此成立并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各地更加重视痕迹管理,溯源保真,建立诚信,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云茶将更加突出绿色生态优势,实现云茶健康发展,除古茶山古茶园外,云南茶业的主体是600多万亩的现代茶园,我省已出台了“以绿色发展”为方向的一系列政策,全省涉茶行业的重点任务就是共同把省委省政府发展云茶产业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提升“云茶”品质,打造“云茶”品牌,将“绿色云茶”产业打造成为茶农脱贫奔小康的致富产业、茶区乡村兴旺发展的支撑产业,云南茶业绿色生态优势,将进一步带动云茶产业健康发展。

四、2019年工作思考

2019年云茶产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及《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稳面积、抓质量、强标准、重品牌、拓市场、促流通。在市场推广上发力,在优化产品、扩大消费群体上使劲,在抓好质量上下功夫,强化品牌意识,打好绿色、有机、健康这张牌。

首先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生态、绿色、有机茶园建设,做优大基地,打好云南茶、生态茶、有机茶、健康茶这张牌,建立云南绿色有机联盟,充分发挥“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的作用,强力推进有机茶园建设,发展壮大云南绿色有机茶产业。

其次要着力打好“普洱茶”“滇红”“滇绿”三大区域公共品牌。要在抓质量、强标准上着力,指导企业既要坚持好传统加工工艺,又要开拓创新,顺应时代要求生产更多、更好的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突破几百年来的传统,着力产品创新,最大限度满足饮用安全透明、便捷、经济。特别是要在普洱茶的制型上有突破,使其更便于消费品饮。

三是要切实加大宣传推介云茶产品的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宣传云茶产业优势、云茶企业风采、云茶品牌,加大宣传云茶正确的科学知识,办好“普洱茶大讲坛”,做好“云茶品饮推介会”着实在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云茶,爱上云茶。

四是要力争办好“茶界专家学者云南茶区行”,邀请茶界专家学者考察调研我省茶区茶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实地调研找准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结合国内外茶产业形式提出意见建议,肯定成绩、找准差距、明确目标、选准措施,促进茶区依靠科技、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五是要扩大交流合作。要继续加强与国家级茶叶社会组织、科研院校及产茶省涉茶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扩大合作范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让会员茶企了解产业发展情况,明确科研进展,促进产销研结合;了解市场需求,为云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要通过举办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茶类品鉴、推介活动,学习和汲取先进理念,促进自我发展。

转载自: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

云南普洱思茅区加快建设茶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县

  持续擦亮有机普洱“金字招牌”,云南普洱思茅区加快建设茶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县!

  在“中国茶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正掀起一场有机茶建设热潮。到2021年底,全区17万亩茶园全部实现绿色有机化,实现“思茅有机茶联盟”标准、品牌、标识“三统一”,实现规上企业茶叶产品质量管控追溯体系全覆盖。

  打生态牌,走有机路。思茅区加快推进茶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按照构建“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要求,坚持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路子,有机茶逐步发展成为思茅区茶产业的一张崭新名片。

新茶园,有机茶园已达5.7万亩

  有机标准,为茶园带来了新风景。

  “是不是有机,走进茶园一眼就能看出来。”在营盘山龙生茶业集团有机茶基地,营盘山茶厂长王新荣对基地的有机化管理颇有心得,种植覆荫树构建茶园生物多样性,利用粘虫板等物理手段开展病虫害防控,茶地里人工除草翻土、有机肥替代了化肥,从树上到树下,有机标准管理的茶园有一种对自然生态的包容性。

  营盘山在当地群众口中常被称为“万亩茶园”,漫山的茶园十分壮美,在樱花盛开、或者云海升腾的时节,观景台看到的风景宛若世外桃源。这里仅龙生公司的茶园基地就有7350亩,已经全部进入有机转换期。5年前,管理基地的茶农被公司召集培训,禁止在茶园里使用农药和化肥,这样的改变,让茶农一下子有些不太适应。

  “就像小孩断奶一样,熬过了这个阶段,以后的路会成长得更快更强。”王新荣说基地有机化改造一开始并不容易,第一个考验就是茶叶产量的下降,营盘山茶厂的出厂毛茶从最高一年450吨降到了200吨,这直接影响到了茶农的收入。其次就是茶农的工作量增加了,比如除草防虫,过去可用化学除草剂、杀虫剂就解决的问题,现在全部都要用人工作业。

  进入12月,茶园一年一次的冬耕开始了,施有机肥、翻土除草,这些标准作业已经成为公司茶农新的种植规范。为了帮助茶农尽快适应有机种植,茶厂加大了培训力度,还提高了鲜叶的收购价,同时,政府启动了“有机肥替代化肥”扶持项目,每亩免费提供给茶农9袋有机肥,还在雨季病虫害最多的季节提供粘虫板、杀虫灯等扶持项目。随着有机种植管理常态化,茶叶产量逐步稳定增加,鲜叶价格逐年提高,茶农每亩的综合效益提高到了近4000元。

  目前,思茅区完成茶园绿色生物防控技术3万亩,实现绿色茶园面积4万亩,全区有机茶园认证与转换面积达5.7万亩,绿色食品认证茶园面积达0.87万亩、有机产品认证10个。

新主体,育龙头带动产业链升级

  从茶园到茶杯,在通向有机茶的路上,种植、加工全产业链都要进行升级。

  董祖祥是普洱有机茶产业的代表,他最早开始有机茶的尝试。如今,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2000亩茶园取得了欧盟、美国、日本以及国内的有机认证,并带动整碗村茶农种植近2万亩茶园进行有机转化。

  在祖祥有机茶庄园,做一杯干净的茶,是茶农们对有机种植最朴素的表达。公司在守住茶园基地的有机化后,按照GMP食品标准建设了8000平方米标准厂房,设有机茶生产车间、普洱茶生产车间、名优绿茶红茶精制车间,共有10条生产线投入使用,年加工生产能力4500吨。

  走进祖祥公司坐落于茶园里的生产厂房,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配套齐全,实现了现代化生产工艺和传统制茶手法的完美融合。

  “有机茶生产加工,我们有专门生产线,没有达到有机标准的原料都进不了这个车间。”公司产品质检员马莎莎来到压制车间制作检测样品,她介绍公司品控严格,每天有4名质检员全程跟踪生产的每个环节,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反馈并进行生产调整。“普洱熟茶生产工艺复杂,特别是在渥堆发酵时清洁化生产是一大难点。为了实现熟茶工艺获得有机认证,公司死磕工艺环节中的每个细节,就连熟茶发酵用的水全部使用桶装矿泉水。”

  龙头企业带动,有机茶生产实现全产业链升级换代。

  “在原来种植、加工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再升级。”在茶行业摸爬滚打25年的龙生茶业集团开始了艰难蜕变,集团公司董事长朱启忠说,过去公司只是茶叶原料供应商,有机茶让公司逐步转变为打造自身品牌。目前,“龙生”牌绿茶、“龙生”牌普洱茶已经连续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名茶。

  朱启忠说,未来,龙生公司将把“百里普洱茶道”途经公司有机茶园基地的区域,全部打造成以有机食品、有机农业为主的示范基地;建设一个以有机为主题的农场,让游客来到茶园就开启了有机生活方式,喝有机茶、吃有机食品、享有机无污染的纯天然环境,真正保护好绿水青山,依托有机茶园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目的地。

加工茶叶
新科技,用科技“添香”有机茶

  在思茅区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一楼有机产品展示中心,智慧茶山物联网平台及溯源平台建设是其中的亮点,通过扫茶饼上的二维码,可以实时看到茶叶车间的生产情况和茶厂的实时情景,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喝茶。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对3家有机茶生产企业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实现有机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产品达64个。

  思茅区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用地保障、财政扶持、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支持措施。明确了茶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今后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先后聘请了北京金必德城市规划设计院、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制定了《思茅区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思茅区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建设规划》《普洱市思茅区有机茶产业发展规划》等,把产业的有机茶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多规合一。

  打造“生产+加工+科技”茶业产业园区,思茅区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联合开展科技研发、应用和推广;完成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平台搭建;确立普洱茶研究院、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普洱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等6家机构作为科技支撑。另外,促成陈宗懋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中国科学院傅伯杰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普洱学院落户。强化科技支撑,打造服务全国的普洱茶科技研发中心。

  转自学习强国平台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