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红茶审评

找到约367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蒲门红茶研究院|红茶审评篇--红碎茶

  上期回顾:




  红碎茶是我国外销红茶的大宗产品,亦是国际市场的主销品种。目前消费的主要是碎、片、末三个类型。
  我国生产的红碎茶因产地、品种、栽培条件及加工工艺不同,全国分为四套标准样,规格分叶、碎、片、末。

  茶条索紧结挺直;

  碎茶呈颗粒状、紧结重实;

  片茶皱卷;

  末茶为砂粒状。
  第一套样:云南省的云南大叶种制成的产品,注重香味的鲜爽度和汤色的明亮度。

  第二套样:适于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引种的云南大叶种制成的产品。春茶要求外形色泽乌润,颗粒重实,嫩度好。夏茶要求滋味浓强,汤色带红。秋茶要求香气鲜爽。

  第三套样:适用于四川、贵州、湖北、湖南、福建等茶区中小叶种制成的产品。注重滋味的醇和度与外形的净度、嫩度。

  第四套样:适用于浙江、江苏、湖南等省中小叶种制成的产品。注重滋味的纯正度与外形的嫩度、净度。
  红碎茶审评以内质的滋味、香气为主,外形为辅。开汤审评取茶样3g,150ml沸水冲泡5min。

  英国则采用140ml或1/4品脱(即142ml)的标准容量杯子,每杯茶样重量为2.8g或2.85,冲泡时间6min,到时将茶汤倒入瓷碗中,叶底由杯中翻倒在杯盖上。

  审评时一般不加牛奶,拼配商在审评时加牛奶,并用较大茶壶,调制茶汤时间要长于6min。
  国际市场对红碎茶品质要求:外形要匀正、洁净,色泽乌黑或带褐红色而油润,规格分明及一定重实度和净度。内质要鲜、强、浓,忌陈、钝、淡,要有中和性,汤色要红艳明亮,叶底红匀鲜明。
  外形主要比匀齐度、色泽、净度。

  匀齐度比颗粒大小、匀称、碎片末茶规格是否分明。评比重实程度,10g茶的容量一般不超过30-32ml,否则为轻飘的低次茶。碎茶加评含毫量。

  色泽比乌褐、枯灰、鲜活、匀杂。一般早期茶色乌,后期色红褐或棕红、棕褐;好茶色泽润活,次茶灰枯。

  净度比筋皮、毛衣、茶灰和杂质含量。红碎茶对茎梗含量一般要求不严,特别是季节性好茶,虽含有嫩茎梗,但并不影响质量。
  内质主要评比滋味的浓、强、鲜和香气以及叶底的嫩度、匀亮度。

  红碎茶香味要求鲜爽、强烈、浓厚(简称鲜、强、浓)的独特风格,三者既有区别又要相互协调。

  浓度比茶汤浓厚程度,入口即感浓稠者品质好,淡薄为差。

  强度是红碎茶的品质风格,比剌激性强弱,以刺激感强烈有时带微涩,无苦味为好茶,醇和为差。

  鲜度比鲜爽程度,以清新、鲜爽为好,迟钝、陈气为次。
  通常红碎茶以浓度为主,鲜、强、浓三者俱全又协调来决定品质高低。

  汤色以红艳明亮为好,灰浅暗浊为差。茶汤的乳降现象是汤质优良的表现。
  采用加乳审评的,每杯茶中加入为茶汤1/10的鲜牛奶,加量过多不利于识别汤味。

  加乳后的汤色以粉红明亮或棕红明亮为好,淡黄微红或淡红较好,暗褐、淡灰、灰白者差。

  加乳后的汤味,要求仍能尝出明显的茶味,这是茶汤浓的反映。

  茶汤入口,两腮立即有明显的刺激感,是茶汤强烈的反映。如果是奶味明显,茶味淡薄,汤质就差。
  我国云南大叶种(群体种)红碎茶,乳色姜黄,具独特浓厚的茶味。叶底比嫩度、匀度和亮度。
  表1大叶种红碎茶各花色感官品质要求

  嫩度以柔软、肥厚为好,粗硬、瘦薄为差;

  匀度比老嫩均匀和发酵均匀程度,以色均匀红艳为好,驳杂发暗的差;

  亮度反映鲜叶嫩度和加工技术水平,红碎茶叶底着重红亮度,而嫩度相当即可。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3.茶叶审评与检验/施兆鹏主编.-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8

  4.中华茶艺/丁以寿主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9

国民红茶——小红,为大家呈现口感非一般的饮品

 

 

 

3月31日,一群身着红色T恤的年轻人穿梭在雄达茶城,最后走进茶业复兴二楼,他们被叫做“小红”。这群“小红”要在复兴沙龙第125期现场“搞事情”,为大家呈现口感非一般的饮品。用作调饮的就是这期沙龙的主角、六大茶山新品工夫红茶——小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杨静茜:欢迎各位来参加今天的沙龙。这期的主题是“一堂红茶课”,我们将要品鉴的茶品是六大茶山的新产品——小红。不知道大家日常喝红茶的多不多,我是一个红茶爱好者,几乎每天都喝。红茶很有国际范儿,除了中国以外,坦桑尼亚、阿根廷、肯尼亚、印度等国都有生产红茶,而且全球喝红茶的国家和地区也很多。

 

“小红”在品类上属于滇红工夫,滇红是云南人的骄傲。滇红的历史要从1938年说起,因为战争,几个传统的红茶产区都沦陷了,中茶公司就派了冯绍裘和郑鹤春到云南来考察。冯绍裘到了凤庆,做出了滇红。1986年,伊丽莎白女王来昆明访问的时候,我们赠送的就是滇红。

 

满盘金色黄毫,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香味浓郁

为国内其他省小叶种红茶中所未见。

                                                      ——冯绍裘

 

具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印、锡红茶之色泽。

                                                 ——伦敦茶师

上面这两句对滇红的评价都很高。

滇红工夫的滋味怎么样?大家今天可以体验到。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大茶山)。六大茶山创办于2002年,公司主营普洱茶 、红茶,总部位于昆明市,公司在凤庆、勐海两个云南茶叶主产地建有茶厂和基地。“百年古方,人文普洱”是六山的Slogan。

 

关于六大茶山,更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去看六大茶山的官网,我今天要特别补充介绍的是“六大茶山品质分析研究中心”。2014年,六大茶山与茶业复兴共同创建了六大茶山品质分析研究中心。四年来,我们每周三下午都有例行品鉴会,持续对六大茶山的产品进行系统的评测和梳理。“小红”刚出来的时候,我们都很激动。在对产品内质进行分析研究之前,这款产品的设计就很吸引人,下面有请六山的设计师袁雨分享一下设计理念。

 

 

袁雨:今年六大茶山想推新产品,我们一直都在想要怎么突破瓶颈。我们发现,茶界主流都在做调饮,别的茶企会做什么呢?很多种,比如小青柑、柠檬红茶。比如柠檬红茶,这个产品有一定的优点,方便快捷,但是缺点也大,比如口感不可控,除了茶好,柠檬皮也要高品质,而且果肉都要丢掉就很浪费。所以我们就忍不住想做一款红茶,既能喝,也能做调饮的基础茶。小红的这个售价一点也不赚钱,就当交个朋友。

 

 

小红设计的整体理念来自对产品本身的定位。茶和我们有亲切感,有温度感,所以取名小红,把茶人物化、情感化,不取很生硬的名字,用拟人的方式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包装上的人物充满想象,虽然我是设计师,但是我不知道我们的审美是否符合市场审美,所以最终确定包装的人物形象没有五官,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由消费者自己想象。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茶行业正在发生审美的变革,个人感觉是这样的。以前一说起茶,就要很古老、很朴素,但是年轻人不要把自己搞的很古朴,茶应该融合在自己生活里,不要因为茶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我们接受古老的生活方式,但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想尽量把这个东西做得生活化。茶有某种仪式感,但在生活中,就要融入大家,每个人身边都有个小红,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小红走进更多人身边,融入大家的生活。

杨静茜:今天六大茶山的董事长阮殿蓉女士也来到了现场。我先简单介绍一下阮总,阮总在普洱茶界的经历很传奇。阮总98年进入茶界,今年刚好20年。1998年,她被版纳州委任命为勐海茶厂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她进入勐海茶厂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让这个亏损的老茶厂扭亏为盈。2002年,她离开勐海茶厂创办了六大茶山,这家企业至今也已经16年了。

 

阮总除了是一位企业家,她还是一位作家,很多年轻人都是因为看了她的书,受了她的影响才进入茶界。所以无论是产业还是文化,她对普洱茶的都要很大的贡献。

有一件事情想和大家分享,1998年她初到勐海茶厂,做的一项重要决策就是关闭了CTC红茶生产线。20后,她带领的六大茶山为何又强势推出小红呢?下面有请阮总分享自己对红茶的理解。

 

 

阮殿蓉: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用这种方式和大家在这里见面,今天没有穿旗袍而是穿了短袖,因为我自己更多时候在茶山也是现在的状态。我进入这个行业,今年刚好20年,这是我的福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一样在这个行业有这样的影响力,甚至在闲聊的时候都都成为大家的话题。做一个女人难,做一个既有事业又有家庭的女人更难,但是这20年走过来,不忘初心,走的还是蛮愉快的。

我是学法律的,98年进入勐海茶厂,政府给我的任务是去关停。我之前在铁合金厂工作,所以才进去的时候一头雾水。一句话、一本书会影响人的一生,99年1月份,我在广州出差的时候,看了我人生中第一本普洱茶的书,是邓时海老师的书,看完之后我眼前一亮,上面关于普洱茶生产的内容我每天都在车间见到,但是我不懂。

 

回来以后我就开了会,关闭红茶、绿茶生产线,只生产普洱茶。当时普洱茶紧压茶的生产线只有三条线,产量非常低。99年关闭红茶、绿茶生产线之后全面专为生产普洱茶,从400吨的产量达到3000吨。到了2001年,勐海茶厂就全面扭亏为盈,盈利200多万,员工平均工资在6000-9000元,20年前的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

说到红茶,其实我们2007年在凤庆投产后就一直在生产红茶,至今也有11年了。六大茶山从去年开始就谋划要做一个全新的红茶产品。在这么大生产规模的企业中,我们是唯一一家在普洱茶和红茶产地双翼双飞的企业。

 

我当时写了一本书——《普洱茶再发现》,我发现临沧茶是普洱茶的无名英雄,大益厂生产的7542,其中45%到50%原料都来自临沧的茶叶,所以它在行业中扮演着无名英雄的角色。当我在凤庆的档案馆看了很多资料,其中有郑鹤春和冯绍裘的书信往来,感慨历史的长河中,马车不停地从临沧往版纳运输茶叶,那个时候我就想,临沧当时有5万吨的产量,占了云南三分之一,所以应该临沧茶应该大有可为。

 

在2006年,我档案馆里看到一封信,是国外专家对红茶审评,上面还寄回来了审评的茶渣。你无法想象,这样的茶渣从国外寄回来,说明红茶的品质发酵控制得非常好。那个时候我还是比较感动的,在将近30年的档案里面,竟然有一封从国外用英文写来的信,专门对滇红进行审评,我就觉得云南的滇红是很有意思的,当时我就有很大的启发,就想要把滇红的旗帜扛下来。

1960年,全国红茶大会在勐海召开,云南滇红的鲜爽度在世界上排名是第一位的,但是因为地理位置,山高路远,还有营销模式的影响,所以云南的滇红是没有名气的,但是在世界上的地位出口是非常好的。

 

六大茶山做了窖藏6年、9年,现在我们希望把普洱茶做成中国标准化的产品,希望把我们的小红做成工夫红茶中立顿。一杯红茶千百味,红茶清饮,大家可以喝到红茶鲜爽的香气;红茶调饮,可以把红茶更多的功能发挥出来。

这两年,很多茶企都在做小青柑、大红柑这样用红茶、普洱茶调饮出来的产品,六大茶山没有做。我们认为,调饮的方式应该交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按照自己的品饮习惯来决定喝什么,而不是按照我给你的味道。一杯红茶,你可以加蜂蜜加牛奶等任何你想加的东西,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应该交给每个人自己。我今年五十岁了,今年来做小红,我希望自己生活的更自如一点,我希望我喝得更自如一点,想加什么我自己来做主,小红就很适合我。

 

六大茶山做为一家专业的茶叶生产厂家,我们希望做出最好的基础茶饮给大家,所以在这设计上比较接地气,一种年轻时尚的方式,希望大家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够静下来心来调饮一杯属于自己的红茶,我的口感我做主

杨静茜:感谢阮总,像她刚刚所说的,随意而饮,很棒!有人说茶行业是传统行业,但其实并没有什么传统行业,只有传统思维方式,阮总入行二十年,依然可以带领大家做出这样一款新潮的茶。记得在三月份,周老师第一次见到小红的时候很惊讶,他说这个是国民红茶,今天他特意从普洱赶回来参加这个品鉴会。下面请周老师谈一谈。

 

 

周重林:国人对红茶的认识不够透彻,中国人过去一千多年时间都在研究绿茶,但是英国人出现之后,觉得红茶有机会。实际上是英国人把红茶带到全世界。茶在全世界的征伐是从红茶开始的,因为绿茶不好保存,为了保存就加添加剂,所以英国人不喜欢绿茶。反复测试后觉得中国的红茶很适合他们,特别是紧压运输之后品质也不会发生变化。后来发现,即便是品质发生变化,加糖加牛奶之后也很好喝。红茶很厉害,在终端消费时候,大量的红茶伴随着消耗柠檬、糖、牛奶之类的,过去研究绿茶是纵深发展,但是研究红茶是生活切面,这非常有意思。

今天路过一间冷饮店,很多人买红茶调饮,如果你看到有人喝绿茶加糖会被鄙视,但是红茶不会,因为还没有人把红茶市场定性。红茶不挑剔,是包容的。那天我在景洪第一次看到小红,“小红”这两个字勾起了我无数回忆,有人建议为了文雅把“小”字改成“晓”字,但还是不如“小红”打动人心。

 

 

红茶是鲜活的、饱满的、丰富的,我觉得可以把小红打造成国民红茶。云南还是很遗憾的,因为云南的普洱茶虽然高速发展,但是红茶并没有做得很好。滇红的价值其实比普洱茶的价值更大,全球对滇红的认知是第一的,所以这款茶的出现很有意思。不知道定价是怎么样的,如性价比高又有很好的民意基础,特别是这一波喜欢看美剧英剧的人,没时间泡功夫茶的人,会非常喜欢这样一款茶。我非常看好这款茶,希望阮总把它打造茶成国民红茶。

 

茶友:这个红茶对我来说,从品牌设计到价格都能打动我,像阮总说的,让消费者去决定它的口感,每个人泡出来都是不一样的,这一点确实很好。六大茶山保证品质,其它的让消费者决定。我有一个问题,滇红、红碎茶,还有古树红有什么区别?作为云南人的我也很喜欢红茶,但是对红茶还是不太了解。

杨静茜:红茶的工艺和普洱茶不一样,滇红不用杀青,鲜叶采摘下来,萎凋,揉捻之后发酵,再干燥。红茶最早的工艺是福建那边,大约是至今400多年前开始逐步成型,福建有区位优势和运输优势,向全世界输出。滇红的出现和国内战争有关,因为战争,福建、祁门、湖南等地的茶厂无法生产,所以中茶公司就派人到云南来考察。当时,冯绍裘看到凤庆满山的茶叶之后很兴奋,很喜欢,就试着制作红茶,在1938年制作成功,最初是叫云红,他在《滇红史略》中提到说凤庆红茶的汤色像云南的晚霞。后来改为滇红,和滇池匹配,这其中牵扯很多贸易史,刚出口的时候是很珍贵的,一般人是消费不起的,后来的红碎茶的就便宜多了,全世界红茶消费量,传统红茶和CTC的消耗比例接近,关于CTC,请六大茶山的生产总监蔡昌敏女士介绍一下。

 

蔡昌敏:CTC和工夫红茶,形态上不一样,工夫红茶采用一芽一叶,嫩度比较高,从采摘开始就有标准。采摘之后进行鲜叶分级,如果混杂会影响后面工艺。CTC叶片比较老,要求没那么高,属于工业化标准产品,通过机械设备萎凋、切碎、发酵,在一条生产线上就能完成。工夫红茶采摘之后自然萎凋,还要根据天气湿度决定萎凋时间,一般是16-20个小时。之后还要揉捻,通过相应的指标调整揉捻时间,再进行发酵,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比较传统,需要通过制茶师傅的丰富经验来把控,有很高的要求。两者是不一样的,花的时间和精力都不一样,用工夫两个字比较贴切。

 

孙勇飞:小红的出现让我很震撼,这段时间我一直跟进,营销我也参与进来。在和六大茶山的设计沟通的时候,就把小红定位为红茶里的江小白。虽然我不喜欢江小白的口味,但是它确实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饮酒方式,当然还有虐心的文案,很多人都是冲文案去的,小红里面也有。

今天去看中国的年轻人,25-35岁之间只有5%的人喝茶。为什么中国的茶叶到今天都没办法成为像立顿这样的现象级的产品?我上班不可能泡工夫茶,但是小红不一样,用水冲泡就可以喝,另外你还可以加茉莉花加冰糖。我们还打算做星期茶,每天不同的茶,我们每一盒里面的文案都不一样,让年轻人产生一些共鸣。小红的价格才五十多块钱一小盒,大盒不到两百可以够一家人喝半个多月,真的都不贵。

 

小红这个茶非常好,第一鲜叶是有机,第二产品的出产时间也很新鲜。今天我们把小红定位成什么?定位成国内第一款现象级的红茶,做成流行文化。我们还用小红做了很多手机壳、文化衫,让滇红成为国民现象级的茶,并产生一些文化消费上的共鸣。

茶友:孙总说到江小白,现在到处都可以买到江小白,那消费者哪里去买小红呢?

孙勇飞:小红大概在4月13日正式上市,今天是抢先看,抢先喝,像时装品牌的发布会一样。小红正式推向市场是六月中,今天喝到的是六大茶山全国经销大会上的样品。到六月份,基本上大部分线上渠道都能购买到,京东、天猫、淘宝、亚马逊等等,只有你卖得好才能成为现象级茶。

 

茶友:年轻人现在经济水平有限,但是有进取心,提到立顿,我觉得其实是针对全球市场中低端消费者的。那么小红这款产品,会不会导致年轻人的品味停留?

孙勇飞:小米不贵,但是你觉得用小米都会很屌丝吗?小红的价格在四五十快一小袋,40块钱在星巴克就是一杯饮料的钱。屌丝喝星巴克,马云也喝星巴克。你把茶做成一种区分身份的象征,我觉得没有必要。

 

茶友:小红是有机茶,但是我去过很多次版纳,当地茶农对有机概念的理解有很多差异,小红如何保证品质?

蔡昌敏:六大茶山已经做了十六年茶了,任何产品都经得起审核检验。关于有机茶,实际上每块地方都有监管,还会有隔离地,小红的原料来自凤庆岔河村,采用茶农加基地的模式,这块基地也是制作出口茶叶的基地。不管是农残也好、重金属也好,都会有相应的证书和检测报告,对我们来说,从采摘到出厂,全程可溯源。小红虽然便宜,但是便宜不代表不好,这是认证一级的滇红,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

 

张依梦:价格大家可能还不太清晰,小红分为家庭装和礼盒装,家庭装是350g,售价163元;长条的是礼盒装,有4小盒,共240g,售价196块钱。

我作为一个年轻人,觉得大家为我们想的挺周到的。年轻人到底是怎么喝茶的?其实我不在乎它是怎么揉捻出来的,也不在乎是什么级别的,我在乎的是好看、顺眼。我喝一个东西,可以没有优点但是不能有缺点。如今咖啡品饮进入3.0时代了。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喝的是速溶咖啡,也挺好喝的。上大学之后去咖啡馆喝,星巴克很贵,变成生活品质的象征,这个时候咖啡进入2.0时代。现在咖啡进入3.0时代,我们要喝精品咖啡,自己学着做手冲咖啡,对于茶来说也是一样的。

 

 

年轻人不喝茶吗?不见得,奶茶也是茶,柠檬红茶,街边的香芋奶茶,其实已经深入生活了。有了小红,当我走入工作岗位,不去担心要多长时间出水,方寸之间,一个杯子和饮水机,口感好就行,还可以自己调饮,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下,不用你花多少心思,都要对自己好一点就可以了。

洪漠如:我姓洪,大学时大家都叫我小洪,所以今天大家都在说小红如何好,我听着感觉大家都在表扬我一样。这个茶的风格是想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产品,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实施还要往后看。现在线上线下区分不是那么明显了,小红可以进入到更广泛的社群零售终端,但也要有选择,例如那些普通的夫妻老婆店就不要进,建议可以考虑走向写字楼下面的便利店或者是Seven-Eleven这种类型,我非常期待这款产品能火

 

以下是部分网友们对小红的精彩留言↓↓↓

 

 

 

 

 

 

 

 

 

 

 

 

 

文|茶业复兴编辑部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

发言未经嘉宾审校 解释权归嘉宾所有

图|茶业复兴,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方可:36年,见证云南红茶的兴衰起落

当今说起云茶,大多数人直觉的反应是普洱茶。但你可知道,最先给云南茶叶发展带来突破,为云茶出口创汇作出重要贡献的其实是云南红茶(滇红)

1939年,“滇红之父”冯绍裘在云南凤庆以当地大叶种茶试制的第一批红茶投向海外,为当时的抗战换回了可贵的外汇;1958年,云南红茶在伦敦拍卖会上拍出国际红茶历史高价,“滇红”之名得此享誉全球,同年,这款云南红茶被国务院指定为外事礼茶,此后一直有“国茶”美誉;1986年,滇红金芽茶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名声远播,远销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谓盛极一时。

 

回顾云南近四十年的发展,茶叶给云南带来了巨大能量,方可作为云南茶业上的弄潮儿,协助云南茶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云南近四十年的茶业发展史中不可不提的人物。

 

纵观其人生,方可从有着中国茶界“黄埔军校”美称的安徽农大机械制茶专业毕业后,便与云南茶业结上了难解的缘分。1984年,他到昆明茶厂工作,先后任昆明茶厂生产科长、供销科长、副厂长,并参与、主持了昆明茶厂多项生产技术改造。36年来,方可亲历并见证了云南红茶发展的兴衰和起落。

以下为方可先生2020年1月15日的口述实录:

 

投身茶业,或许是命运的安排

 

1980年,我通过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被录取到了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安徽农大)茶叶系机械制茶专业,当时我们的系主任是王镇恒教授,王泽农、陈椽等现今非常有名的茶叶专家都是当时为我们授课的老师。

 

说到读大学和专业的选择上,其实对我来说一切都非常偶然。当时大学录取的方式与现在有很大区别,首先是按照分数看达到一类、二类哪个类别,再来填报志愿,志愿书上我只填了三所学校:第一志愿填报的是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第二是武汉工学院,第三是成都气象学院.但兜兜转转最后我被录取到了安徽农大。从专业的选择上看,我当时报考大学的初衷并不是学茶,而且在填报志愿时,我还特意选择了不服从调剂到“农林、石油、地质、煤炭……”等专业。虽然我来自产茶大省云南,但当时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那会儿我完全没有学茶的意识,另一方面,当时全国农业发展的整个大环境并不理想。

安徽农业大学


当时安徽农大茶叶系一共有两个专业,其中,茶叶专业主要是以种植和初制为主要学习方向,新开设的机械制茶专业则是在国家商业部主导下开设的,是一个集茶叶加工、茶叶审评和茶叶贸易为教学核心的专业,开设这个专业的目的是源于商业部发现茶叶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一个出口创汇物资,其次,在这个体系中,还全国没有一个学校能够将茶叶的加工、审批和贸易这三大块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就委托了有能力办学的安徽农大在校设置了代培专业。1978年,该专业首次面向全国招生。

 

那个时候到外省学茶的云南学生不多,1980年,我在安徽农大读书时,全班也只有五个来自云南的学生。我们当时用的教材很多都是由老师自己编撰,就连书都是用刻蜡板印刷出来的,为安徽农大独有。那时在学校,六大茶类的加工是我们学习的基础,而更关键的是实践,这种实践机会直到现在很多地方都很难能够为学生提供,拿云南来说,云南就不加工乌龙茶、黄茶等,很多现实资源不具备;而当时在学校,我们有这些资源,从理论到实践都能学得非常扎实。

 

云南红茶:国家经济复兴中的“无名英雄”

 

1984年我学成毕业,工作由国家分配。我们专业的五个毕业生,其中两个被分到司法厅就业,另外三个则分别分到了云南省外贸局、云南农大和机械厅就业。我就是那个被分配到云南省外贸局(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属于云南省外贸局管理)的学生。后来,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又安排我到直属的昆明茶厂工作。

 

因为当时还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一个阶段,我所在职的昆明茶厂除了供应出口,同时还承担着以昆明市场为核心的内销市场的茶叶销售的供应。其中,对内供应的产品主要是昆明茶厂生产的滇绿系列、滇青(利用现在的晒青毛茶加工的成品茶)系列、花茶系列等,而云南红茶产品一开始并未向内销市场敞开供应。这是因为当时云南红茶属于国家指令性调拨茶类,也就是说,当时云南生产的大叶种红茶主要是调到中国的各主要出口口岸,与其他省的中小叶种产品进行拼配后再进行出口。

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小叶种茶的生产大国,当时能够生产大叶种茶的只有海南、广西和云南,但海南、广西的产量都很少,云南就不同了,它95%以上都是大叶种茶。且众所周知,国际上是以红茶为核心的茶叶交易市场,中国茶叶出口能够满足国际需要的主流产品是大叶种红茶,中小叶种红茶不是国际主流产品,所以就出现了云南大叶种红茶产品与其他省的中小叶种红茶产品进行拼配后再进行出口的情况。另一方面,从价格和销量上来说,如果没有这样形式的拼配出口,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销价和销量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按照我的经验估计的话,中小叶种红茶出口到国际市场上只能卖中下游水平价格,但将云南大叶种红茶作为类似于“味精”调味剂的东西与中小叶种红茶拼配后,我们国家的红茶出口到国际上,价格就能达到中上游水平。所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都说云南红茶在国家经济的复兴上起到一个无名英雄(味精)的作用。


1985年后,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推行,云南红茶才得以以本真面目走向国际市场进行展示。当时,中国的出口物资主要是以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为核心平台对国际进行展示,我们云南红茶去到广交会上,很多欧美国家的采购商看到后,很惊喜,他们没想到中国还能生产出这样高品质且受外国人喜欢的红茶。也就是从那时起,云南红茶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外销市场也迅速打开,很快就销往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红茶热销后,很多外商向中国政府提出建议:这么好的红茶,中国政府为什么不多多益善地来生产?但就当时条件来看,中国政府也有自己的考虑,如果不把云南大叶种红茶用作拼配,那么中小叶种红茶出口就会受到影响,价格也无法提高。

云南红茶不仅拓展了国外市场,也拓展了国内市场。从内销来说,中国原来也是以中小叶种红茶销售为主,比如东北、西北、华东地区,江苏丹阳、无锡、镇江、常州一带,包括广东区域等都是红茶的传统销区,这些市场在云南红茶还没有全面适应市场经济放开之前,主要消费的红茶还是以中小叶种红茶产品为主。这种消费形势的扭转也是发生在1985年后,在国内市场的拓展中,云南红茶凭借着滋味浓强、经久耐泡、价格实惠的特性,在市场中不仅得到了很多以前喝习惯中小叶种红茶消费者的喜爱,更得到了广东、华东、东北、西北等传统茶叶消费市场的认可,所以在内销市场上,云南红茶的拓展速度也非常迅猛。

 

茶类推广消费需要有群众基础

 

市场对云南红茶的高度认可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因此,云南红茶成为了市场上相对紧俏的产品,国内市场几乎没有人会对它讨价还价。

 

也是在那个年代,云南茶产业中流传着一句话:“云南茶出口兴,茶产业就旺”,出口兴,指的就是云南红茶,当时普洱茶在出口方面占的比重并不大,此外,在内销市场,除了云南红茶外,云南的其他茶类在市场上基本上无法谈什么覆盖率。

滇红茶园


就云南绿茶来看,它口感苦涩度高、外形没那么漂亮、美观,很多喝惯中、小叶种绿茶的消费者不太接受;而云南普洱茶作为一个特殊茶类,主要是以出口东南亚地区为核心的外销市场,而绝对不允许内销,且当时所说的普洱茶是特指普洱熟茶,与现在所说的普洱茶是两个概念,如果追溯回去,那个时候普洱生茶我们叫它为“滇青”,也就有了青饼、青砖、青坨这样的叫法。

 

当时只有昆明茶厂承担着普洱茶的出口生产任务和昆明市场的茶供应,供应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对居民的供应,如:茉莉花茶系列、滇绿系列、滇青系列等茶产品供应,二是向涉外的宾馆饭店、旅游侨汇商店调供仅供外籍人士购买的普洱茶产品。

 

那个年代,外国人在昆明想要购买到普洱茶必须到涉外的宾馆饭店、旅游侨汇商店,比如:昆明饭店、翠湖宾馆、旅游侨汇商店,除去这些地方,想要买到普洱茶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当时并不像现在这样外币流通,外国人进入到中国想购买东西,要先去用外币兑换成外汇券才能使用,所以,即便是外国人在国内想要购买普洱茶,也得先到中国银行换购外汇券,再带上外汇券和护照一起到旅游侨汇商店或涉外宾馆饭店的商品部购买。外宾购买都如此艰难,就更别说当地普通老百姓了。早年缺乏群众消费基础也是普洱茶在云南本土推广慢的原因之一。

 

云南红茶的衰落,得从企业改制说起

 

相比普洱茶的小范围供应,红茶则是昆明茶厂供应的主力军。可以说昆明茶厂是云南众多茶厂中比较早向国内市场提供红茶产品的茶厂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推行,茶叶销售开始逐步放开,各地县茶厂也紧跟脚步涉足内销市场,但主要还是以红茶为核心的内销。当然,涉足的多了,竞争也就出来了,价格也松动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大家对市场经济和云南茶产业之间的关系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只是为了抢占市场,因此就出现了商家竞相降价销售的情况。

云南红茶的衰落,还得从企业改制说起。原来国营体系,现在变成私有,股份制,企业家追求的一定是利益最大化。改制后由于市场无序竞争非常激烈,从而导致企业利润逐渐下滑。作为一个企业来说,没有利润,就要想办法创造利润,然而所有的营销环节的利润没有了,就只能考虑从生产成本上创造利润,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这也是当时唯一可以主动调控的。因此,在红茶加工工艺上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晒红茶为代表的新工艺茶出现。

 

这一加工工艺变化带来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品质的变化。甚至有消费者评价,新工艺下的红茶——以晒红为代表,根本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接触到的云南红茶的那种品质与滋味;市场上对云南红茶的评价也从“紧俏商品”变为了“质次价低的商品”。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云南红茶的热度开始全面下滑。

 

“晒红茶出现,是云南红茶衰败的最根本原因。

 

六大茶类不同的茶叶有不同加工工艺,红茶的工艺,是鲜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而制成,这也是全世界通用的工艺。从世界茶叶的贸易量中可见,销售100吨,其中有不少于70%的是红茶销售量,而这里面又有不少于80%的是CTC红碎茶的销售量。可以说世界茶叶的市场是红茶的市场。


在黑茶以前的五大类茶叶:绿、白、青、黄、红中,从内含物质变化来看,我们说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茶多酚的氧化程度,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也将其称为发酵程度。红茶是全发酵茶,茶多酚的氧化程度最重(氧化:oxidation)。而发酵与氧化这二个名词在英文里是二个不同的概念(发酵:fermentation)、(氧化:oxidation)。我们用发酵的概念去和外国人交流,红茶是全发酵茶,外国人听不懂,因为英文发酵这个单词的含义是指有微生物参与的,才能叫做发酵。实际上红茶是茶多酚氧化最重的茶,这是形成红茶品质的主要机理。所以我们都说在绿、白、青、黄、红五大茶类加工中,控制住茶多酚的氧化程度,就可以基本控制住茶叶品质了。

红茶第一个工艺,是萎凋。鲜叶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匀地散失适量的水分,使细胞胀力减小,叶质变软,便于揉卷成条,为揉捻创造物理条件. 伴随水分的散失,叶细胞逐渐浓缩,酶的活性增强,引起内含物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化学变化,为发酵创造化学条件,并使青草气散失,挥发茶香。

 

茶叶萎凋有三种方式,日光萎凋、室内自然萎凋、萎凋槽萎凋。红茶制作过程中一般采用室内自然萎凋与萎凋槽萎凋两种方式,取决于制作量的大小,日光萎凋无法解决均衡失水率的问题,因而通常不被采用。晒红茶出现,成本降低至极致。这是云南红茶衰败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个工艺是揉捻揉捻的目的是,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使萎凋叶揉卷成条。充分破坏叶细胞组织,茶汁溢出,使叶内多酚氧化酶与接触,借助空气中氧的作用,促进茶多酚氧化(发酵)作用的进行。由于揉出的茶汁凝于叶表,在茶叶冲泡时,可溶性物质易溶于茶汤,增进茶汤的浓度。

 

红茶加工中核心的问题是,茶多酚氧化(发酵)作用的进行,这就需要要更加充分地破坏细胞,我们只要看细胞破碎率就可以知道这个红茶好不好。因此,一款好品质的红茶其最关键的、核心的工艺我认为就在于揉捻,所以我们都说:揉捻足,百病除。

第三个工艺发酵完成后就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干燥。干燥的目的是:利用高温迅速钝化(破坏)各种酶活性(灭活温度85℃),停止发酵,使发酵形成的品质固定下来;去除水分到足干(含水量在6%左右),利于成茶贮藏;结合去水过程在制品塑性变化,缩小体积,固定外形;利用热化学作用发展香味,做火功,散发大部分低沸点的青草气味,激发并保留高沸点的芳香物质(不溶性碳水化合物焦糖化,形成红茶特有的蜜糖香)。因此,红茶的干燥方式只能是烘干。

 

这就是云南红茶制作所谓的基本工艺,也是全世界遵循的基本工艺。

 

我们回头来看,全世界的十三大茶叶生产国中,没有一个红茶生产国家是用“晒干”的方式来生产红茶的。现今云南红茶从那么辉煌的历史变成现在这么一个局面,也非常让人心痛。

 

复兴云南红茶,需要先提高品质,恢复传统

 

特别是到了2002年、2003年左右,普洱茶逐渐在市场兴起后对云南红茶造成了二次冲击。云南省内很多以生产红茶为主的企业都放弃红茶生产,转而投向了普洱茶。这样一来,茶区吹起了一股全民生产普洱茶的高潮,云南红茶的生产量随之下降,但这个过程中,大家没有意识到,云南红茶才是云南在国际市场上叫得最响的一道茶,覆盖面也是最广的。所以,云南红茶在历史上的声誉是远远超过现在的云南普洱茶的

 

普洱茶对云南红茶的冲击一直持续到了2010年左右。这期间云南红茶一直处在低迷发展期,大家觉得它的存在可有可无。实际上我们现在回头看会发现,造成云南红茶低迷的原因有很多种,首先是品质下降,我不敢说这期间市场上100%的云南红茶都是晒红茶,但至少有不少比例是按照晒红茶的方式来加工的;其次是云南茶业界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产业的发展不能只靠一个类别的茶叶做支撑,而应该以多茶类协同发展,这个产业才会兴旺。

晒红

所以到2007年出现普洱茶风波后,大家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09年有商家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古树茶,次年,部分生产厂家、营销者又开始关注起云南红茶……但他们也都并未从根本上分析造成云南红茶起落的原因,而强行地将普洱茶的一些理念嫁接到红茶身上。

因此,在恢复红茶的生产过程中,沿用了大家习惯的晒干方式来制作红茶,加之普洱晒青茶也是用晒的方式加工出来的,有人就把这种同样是晒出来的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品质嫁接到了晒红茶身上,宣称晒红茶也能越陈越香。从理论上来说,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红茶经过发酵已经把内含物质转化掉了,也就是说它没有内含物质做支撑再进行后期转化了。并且,大家一定要记住茶叶的基本属性是饮品,饮品就要饮用,只有把茶叶喝掉了,产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如果都把茶叶存起来,而没有真正的消费掉,这对产业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可以看看,有哪一个茶叶生产大省、大国的茶叶主要是被存起来不喝的。

而且,过分地强调越陈越香并不是茶产业发展中应当追寻的理念。首先从茶的基本属性看,茶,它是个饮品,必须得有人消耗、饮用才会有市场,而且收藏是有限的,不能一味追求越陈越香。我觉得不论是普洱茶产业还是云南红茶,想要可持续发展还是得以品饮为核心,兼顾收藏。

说回红茶,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很多身边人都反馈说现在喝到的云南红茶并不是心目中云南红茶该有的样子,与历史上大家记忆中的云南滇红茶相去甚远,从前记忆中的那种滋味很难再找到。

因此,我觉得云南红茶如果想要重振当年雄风,最根本的着力点还是要提高品质,恢复传统,晒红茶并不是我们云南红茶发展和追寻的线路。其次,如果我们还像众多普洱茶营销者口中宣传的那样,去做所谓的越陈越香、值得收藏的云南红茶的话,我想,云南红茶最后也不会有太好的出路;但如果我们把红茶当成是一个消费者日常能够快速消耗、饮用的产品来做,生产出安全、质优、价格合理的高性价比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觉得云南红茶的复兴就有希望了。

注:部分资料与图片由方可老师提供

文:王娜
编辑:包琪凡
找到约36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